社区建设意义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社区建设意义范文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作者:孙 旺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6704 更新时间:2001-9-17 16:06:

43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在城市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进入新世纪,以"十五"计划纲要为契机,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社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区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那么,大力发展社区建设的意义何在呢?社区建设所遵循的"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

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城市基层基础,切实维护城市社会的稳定。简单地说,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内涵中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下面,再说说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包括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内涵建设。包括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卫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quot;治疗小病在社区"的目标;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美化社区环境,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把社区建成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美好家园;加强社区治安,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三、社区外延建设。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可以想见未来我们生活的社区将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居民的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和新型现代化社区社区将出现在我们身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街道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努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改革

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组织保证的新方法、新路子。社区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载体,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

新事物,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深入开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努力加强社区建设也是

推动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断变革的必然趋势。

所谓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城市社区建设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加强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党组织加强基层工作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党的领导,又充分展现了城市居民的民主权利,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整合力。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可见,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不但可以推动城市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新时期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使社会的流动性加剧,社会成员的“单位”“组织”属性逐渐减弱,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还有大量从事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其次,企业深化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都将分离到社会,必须有一个载体来承接;第三,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许多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除一部分可以通过中介组织承担外,大部分也要由一个新的载体来承接。人员的社会流动性增加,企业深化改革,政府转变职能,使得计划经济体制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很难适应,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这种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社区管理。

(二)加强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富裕了,越来越讲究生活的质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体制的改革,城市居民同所居住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社区服务、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群众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城市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远不能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因此,必须在拓展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推动社区建设。

(三)加强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

目前,城市基层管理普遍滞后,居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邪教“法轮功”之所以卷进去许多党员和群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管理薄弱,社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匮乏。因此,只有加强社区建设,才能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四)加强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是居委会自治功能弱,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面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问题、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以及对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各种问题,居委会力不从心;二是规模及划分方法不合理。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区开发,按户口数量而不是按自然地域标准来建立居委会的做法,已显得落后,也不符合城市管理的客观需要;三是居委会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条件差。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居委会干部由离退休人员组成。这些老同志凭着奉献精神发挥余热,为城市社会管理做出了贡献。但年龄大,文化低,体力和精力不足等问题,使他们难以承担新时期居委会工作的繁重任务,难以承担推动社区建设的重任。同时,居委会办公用房短缺,办公经费匮乏,工作条件差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居委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社区建设,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社区建设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探索和推进,是国务院确定的职能任务,也是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社区建设的主动性。要认识到,推进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巩固、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的工作抓手,是城市民政工作新的着重点。更要认识到,推进社区建设,对于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对于城市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对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意义重大。中央领导对社区建设十分关注,在听取了社区建设汇报后,到各地视察社区建设情况时提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明确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希望民政部认真研究,提出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在这样的形势下,民政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改革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由此可见,加强社区建设不仅能满足党和人民的需要,而且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期推进社区建设的作用

城市社区是指聚居在城市中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我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当前,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既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一项基础工作,更是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一项“民心工程”。由此可见,社区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局。

(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一是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办社会”的“单位体制”逐步瓦解,职工对单位的依附关系逐步弱化,正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机关办社会”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这样原来企业和政府中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被剥离出来,转移到社会上;二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自主权增加,大量富余劳动力涌进到城市,大大增加了城市基层组织在管理上的压力;三是由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下岗人员、失业人员、闲散人员日渐增多,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增多,对这些人员的行为控制、教育和管理是城市基层组织面对的社会问题;四是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基层组织面对的又一社会问题。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消化改革的社会成本,就必须大力推进社区的建设。由此可见,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才能解决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把社区建设好了,社会才能够减轻自身的负担,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当中去。相反只有社会进步了,才能推动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要求住得舒适宽敞,追求健康的身心,追求整洁、优美、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但可以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通过社区建设还可以增强居民群众的凝聚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励居民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三)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综合反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如市容整洁、园林绿化、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政福利、居民拆迁安置、居民素质教育等等。这些任务单靠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难以完成,必须改革政府包揽一切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推进社区

建设。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才能不断强化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意识。只有让居民群众感受到社区这个基层自治组织的优越性,才能让他们在社区建设当中有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视社区如家的亲切感觉。只要每个社区都建设好了,城市建设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可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对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基层政权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责权利不统

一、职责任务不明确、管理范围过少、人员老化等问题,使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越来越困难,严重制约了基层自治组织的活力。要真正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保证社区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就必须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只有把社区建设成为一级地方群众自治组织,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热情,克服以前城市基层政权管理体制的弊端,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建设当中来。

社区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上,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开创社区建设的新生局面。要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培育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社区体制机制;以社区居委会日常管理为载体,理顺社区居委会与政府、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内其他组织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突出重点,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不断增强社区服务能力;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整治、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社区安全等突出问题;以社区党建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对城市管理的领导。

总之,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基础阵地。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区是我们党长期的不断前进的战略任务,既要与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城市和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的大局出发,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努力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效,把社区建设成人人讲信用、人人有事做、家家安居乐业、生活环境优美、百姓从内心感到幸福的“诚信、创业、平安、美丽、快乐”的和谐社区。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意义和发展建议论文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公正的选择,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必要途径。本文梳理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并从动员群众参与、创新和丰富服务体系的内容、健全相关制度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

1)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十六大以来,围绕三农问题,每年都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无论是三农问题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其中都包含着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应该说,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农村社区的发展,反之,没有农村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十八界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公正的选择。城乡之间的差距是社会不公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中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城乡一体化化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教育、医疗、环境治理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有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进而实现改革成果全民共享。3)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农村的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治理在农村的探索和尝试。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衔接互动,有利于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

1、社区和社区建设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提出的,在我国有燕京大学的一批学者翻译而来的,一般来讲,社区是指以共同居住的地域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市一中地方性社会。国外一般使用社区发展这个概念,在我国一般讲社区建设这一概念。我国有关社区建设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才去过一些社区建设的措施,但都没有用这一称谓。直到2007—2008年,民政部先后通过多次申报审评,在全国选择了304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印发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初,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2、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和模式

1)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本公共设施建设,也就是村屯人居环境建设;二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三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是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2)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一村一社区模式,具体做法是社区设置与建制村合一,建立社区服务大厅或者邻里服务中心,完善两位办公楼、村民议事、文化教育、社会救助、社区警务、文体活动时等基础设施;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与社区服务职能合一,以村两委干部为主,其他社区服务岗位可以通过政府够买公益岗位的方式聘请人员;中心之下设小区,小区主要是实行自治,发展社会互助。多村一社区模式:在中心村或原有的乡村之间的管理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中心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其他村作为社区里的小区;每个中心村安排7人左右的服务人员,纳入乡镇干部管理体制;组建中心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主要是社区服务中心,不是以及行政机构,与各村也不是隶属管理系,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山东诸城等地实行这一模式。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模式:在镇一级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在中心村或管理片设立农村社区服务站,其工作人员由乡镇派出,或者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在村组设立社区服务室和法务岗。青岛胶州等地实施的是这一模式。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发展的建议

1)动员群众参与。社区化管理是一个百姓凝聚共识的过程,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但目前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恰恰在于百姓参与的不足,而群众的参与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根本,关键,只有群众真正积极参与进来,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这就需要农村社区工作人员沉下去,下功夫到各家各户去走动,去宣传,真正让农民从心理上、意识上接受、欢迎、参与。2)创新和丰富服务体系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农村社区服务的内容。比如苏北地区村村都有“红白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农民等“五老”人员组成,管理各村各家各户在红事白事时的花销规模,有利于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新风尚。重庆江津地区开展的“互助服务一呼通”,将辖区内的代理服务机构、志愿者服务队伍、相关服务站点、通信联络方式等装订成册,发放给到各家各户,采取求助式、咨询式、关爱式等互助形式,为村民提供快捷服务。好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广。3)健全相关制度。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各种体制机制建设,是探索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应该进一步厘清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城市居委会与村委会、社区服务站与村委会的关系,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扫清制度上的障碍。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意义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社会要素已开始由经济型逐步向文化型过渡,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之间的竞争。缺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企业也可以红火一时,但却终究摆脱不了昙花一现的结局,更不可能基业长青。而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企业的生命线。

城投各子公

司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且企业文化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推动企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最近一两年来,城投公司的组织架构、资产的配置有了重大的调整,管理模式、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城投已逐步向集团化管理转变。这对城投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加强集团化管控,文化融合是基础和核心。

城投各子公司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的现象。

集团管理模式下母子公司之间文化融合的目的不仅是要解决二者之间因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文化实践等的不同而引发的文化碰撞与冲突,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再造,以引领和保证集团化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在此过程中,母公司文化要成为主导文化、主流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新的文化内涵,才能增强母公司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各子公司尤其是被并购重组的子公司既不能一味排斥母公司文化,也不能简单照搬母公司文化,全盘否定原有文化的合理因素,应该做到兼收并蓄,共同创新。

在文化融合中,首先要保持母文化的共性特征。集团公司文化的一致性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其次要充分发展子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凸现子文化的鲜明个性。各子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在集团母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子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培育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各具特色的子文化。

我们相信,只要城投全系统员工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踏踏实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就会推进母子文化的完美融合,真正达到建立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四篇: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

世界各海洋大国间展开的作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领域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权力量竞争,说到底,是各自海洋文化力的竞争。世界上的海洋文化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海洋文化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方海洋文化体系。但我国千百年来的中原农耕文化主体观念和大陆文化思维定势,导致了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弱化,掩没了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海洋大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明历史的显示度。当代的世界一体化、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现代化的产物,我国在当代海洋国力竞争中发展当代海洋文化,无疑应建立在我国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之上,对西方的海洋文化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而不能本末倒置。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提“海洋强国”,虽着墨不多,却意义非凡。

什么是海洋强国?指的是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都是大陆国家,对利用海洋的传统认知,只有“兴渔盐之利”与“通舟楫之便”而已。传承至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边界线长约2万2千公里。却较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到生态海洋、和谐海洋,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建设“海洋强国”之路是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海洋国家围绕着海权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为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等四个方面。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0.8%,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维护海权的斗争首先表现为海洋资源的争夺战。为什么原来相对平静的南海会紧张起来?就是因为从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起在南海发现了储藏量可观的油气与可燃冰资源,被世界称之为新的波斯湾。而越南正是依靠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而一举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输出国。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却至今没有一口自己的油田。真是情何以堪!

争夺海权的核心是岛屿主权之争,它直接关系到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与海域划界,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及中菲黄岩岛争端愈演愈烈,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岛礁主权的争端是何等激烈。而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现在南沙群岛的130多个主要岛礁中,中国(包括台湾省)只占了9个,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印尼占了3个,文莱占了1个,凡露出海面的岛礁几被瓜分一空,有的国家还在窃占的岛屿上驻有军队。面对如此严竣的形势,我们怎能放任不管,置之不理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也急需建设海洋强国。

综上所述,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非凡,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维护海权必需有强大的海军作支撑;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必需具备必要的经济技术能力。没有这个“支撑”和技术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借以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总之,中国已经是陆海兼备的海洋大国。实现从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其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都十分巨大而深远。

第五篇:“雪亮工程”建设的意义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大力推进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发挥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对视频监控增点扩面,整合网络信号,智能化运维,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雪亮工程”是一项群众性的民安工程、民心工程。

实施“雪亮工程”,是把治安防范措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不仅为群防群治注入新的内涵,焕发新的活力,而且能够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认同感和主体责任感,有效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如何建设好“雪亮工程”

坚持“四注重、四坚持”,加快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基础信息的收集,努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提升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

注重调查与研究相统一,坚持科学规划布局

将“雪亮工程”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按照“保质保量、确保实用”原则,由地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公安、广电、电信、移动、城建等部门采取实地查勘方式,经过认真深入研究,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对试点地区电子监控设施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了各监控点位、光缆、传输设备、汇聚点、线路走向,确保点位实用、布局合理、图像采集清晰、品牌统

一、兼容性高,切实保障了“雪亮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社区控烟活动范文下一篇:师说诵读教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