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法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专法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大学扩招为社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大专生、本科生,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开始出现诸多问题,暴露了学校在管理及教育上出现的漏洞,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国内大学生管理的重点、难点出发,引用了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对管理教育的一些看法。

第一篇:大专法学论文范文

浅论航海类大专学生心理调适

1 前言

近几年来,航海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航海类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调适的方法。

目前我国航运业已担负着85%的对外贸易运输任务,我国庞大的船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航运人才。我国加入WTO意味着航运市场更加开放,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将掀起新一轮高潮,迫切需要一大批航运人才,对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目前从事本科以上层次航海教育的院校有15所,从事专科层次教育的院校有14所。原有的招生规模和培养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航运业对航运人才的需求量。近年来报考航海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各航海类院校航海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航海类专业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由原来的几百人达到数千人,扩大了近10倍。同时,由于航海类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在考航海适任证书时用同一试卷,这给专科毕业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问题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2 航海类学生的心理现状

2.1 心理不适应多见于低年级学生。有的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旦脱离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产生心理障碍;有的没有出过远门,一旦来到新的环境,由于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此外,他们原来在中学都是各校各班的尖子,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受不得半点委屈。而大学里尖子荟萃,对比之下其自我认识会发生动摇,心理上很容易受到挫伤,自感孤立无援。这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排解的难度比较大。

2.2 自我封闭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习惯、爱好、才能千差万别,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处置不当便会形成矛盾与冲突。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本来就有一种闭锁性的心理倾向,在交往中往往自尊心、好胜心过强,对人严对己宽。尤其是那些具有攻击性、自利性和投射性的学生,个性上的弱点使他们在同学中处于被排斥和受冷落的地位,形成慢性苦闷和心境恶劣。如一名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都位于班级前5名,但班级同学普遍反映该生自私自利,人际关系较差。原因是该生来自单亲家庭,自尊心过强,又比较敏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吃亏,久而久之造成同学关系较差,自己内心也比较苦闷,但又无法改善同学关系,只能听之任之。

2.3 自我逃避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体制,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家长或学校代劳。这不仅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产生过度依赖感。而航海类专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航海教育的特殊性,要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出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冲突。因此,学生在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尤其是遭到失败,自信心受到打击时,容易产生恐惧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逃避心理。学院几乎每年都有进校是高分的学生最后读不下去而选择退学,大部分原因在于受挫折后的逃避心理作用。

2.4 性心理问题青年期是“恋爱的季节”。航海类专业学生全部是男生,他们由于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更加关心,由恋爱引起的种种烦恼迅速增加,其中以失恋和变态最多。受生理、专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这一时期的感情并不牢固,一旦发生裂痕,有的一笑了之,有的则走向偏激。另外,这一时期学生的猎奇心理非常强,当少数大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和个性缺陷,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满足性心理时,便会出现恋物癖、窥阴癖和同性恋等心理障碍。

3 航海类专业学生心理调适

3.1 发挥团队作用,让学生心理帮助组织动起来

1)在班级成立学生心理疏导小组,将心理爱好者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与指导,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由他们去开展“同伴教育”将更有亲和力、说服力。同时,通过协会开展多种心理活动,如团体辅导、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普查等。因为大学生群体面临许多共同的人生发展课题和相似问题,他们也更认同同龄群体的肯定。因此,适当开展诸如“人际关系训练”“管理才能拓展”等活动,让学生相互接纳、理解、支持、帮助,达到改善和适应的目的。

2)打造充分体现航海特色的校园文化,可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校刊、橱窗、板报等媒体,通过第二课堂,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航海文化节、航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调查、学术交流、勤工俭学、科技服务等。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长才智,发挥特长,还可以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心态,更快乐、健康地成长与成材。

3.2 注重心理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课活起来

1)以心理咨询机构为阵地和堡垒,着力培养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可由专门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专职辅导员教师和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组成。安排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大学心理与健康、航海心理学等有关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周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及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心理体验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可通过场景模拟、感情倾诉等让学生充分进行心理体验。通过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让他们体验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其能有效地控制情绪的波动;对生活事件带来的焦虑、不愉快、愤怒、悲哀等情绪体验能够适时、适度、恰当地表达和灵活地转移,提升生活事件的建设性功能,将生活事件带给个体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3 关注自我调适,让学生成为情绪调节的主人

1)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指导,塑造自信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从根本上调整大学生的心态,主要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让学生懂得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调节时引用简单的自劝语,要求大学生坚信自己,客观地评价和接纳自己。

2)引导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培养诚信品质。引导学生体验交往使人增智,友情使人欢悦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待人接物时,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诚信待人。

3)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建立积极的防卫机制。在遭遇挫折、打击或不公正对待时,使学生懂得自我保护;多用生活的哲理,模范的事例、行为来激励自己;学会倾诉和分享来及时转移和宣泄不良情绪和压力;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不苛求自己与他人,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处世。

3.4 关爱学生生命,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

1)责任心培养。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很多。当前,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以来自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源为主体,这部分学生可能被网络和各种娱乐场所所吸引,从而影响学业,其中一部分会成瘾。专职辅导员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使学生认识到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为父母争光,激发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而勤奋学习。几名学生到校2个月后,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睡觉并有旷课现象。专职辅导员教师的引导性谈话中,了解到这几位学生来自于偏僻的农村,被大城市精彩的世界所吸引,迷恋网吧已上瘾,谈话中几位学生也流露出对不起父母的想法。辅导员教师及时谈心,引导他们加强责任心,激发内心的自尊。这几位学生全部告别网吧,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2)心理干预。航海院校可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采集的数据信息经整合和统计后建立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档案库,有的放矢地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咨询、治疗。这样有助于学院的教育管理者及早对危机进行干预,从而避免、控制一些惨剧和极端事态的发生。

3.5 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适应航海职业的能力航海类专业属于9类特殊艰苦行业之一,具有艰苦性、风险性、国防性、涉外性、服从性、单调性、群体性、责任性等特点。再者,航海类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单一性别集聚,这使得他们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注重实际,能以客观、独立、坚强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做事有恒负责,细心周到,有始有终;但容易忧虑、抑郁,相比普通专业的学生,更容易觉察生活的艰辛,对前途更容易担忧和沮丧悲观等。航海类专业学生更应该得到学院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关怀、心理引导、心理干预,获得政策支持和补给保障,航海类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通过学校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四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航海类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这样,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一定会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扎实的专业知识,走出国门时才无愧于第二海军的称号。■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刘敏.大学生心理辅导[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3]鄢敬新.心理健康自助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戴雪头

第二篇:大专院校学生综合管理新论

【摘 要】近年来,大学扩招为社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大专生、本科生,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开始出现诸多问题,暴露了学校在管理及教育上出现的漏洞,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国内大学生管理的重点、难点出发,引用了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对管理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专院校学生 综合管理 新论

一 国内大学生综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即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哪一方面做不好都不能达到管理目标。

1.安全問题

安全工作始终应该放在重点和难点之首。因为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抓综合管理,综合做好德育教育、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塑造。近年来在校大学生频频出现各种事故,包括火灾、自杀、猝死以及旅游事故等。以上海市为例,仅2008年,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发生了63起安全事故,死亡24人。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006年,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两名大学生在赛摩托车时,与该校另一名学生驾驶的轻型摩托车相撞,驾驶轻型摩托车的学生当场死亡;2009年,某高校3名在校大学生来到象鼻山附近游玩,不想发生意外,导致两名学生溺水身亡;2010年,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学生裴梦因,因为自己觉得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自杀;同年,同济大学一学生因多门课程不及格,面临学校将开出“退学通牒”的事实,觉得无法面对而选择自杀;2011年,某高校女生跳楼身亡,原因只是与同学发生了口角;2012年河北某大学学生在宿舍玩电脑导致电源短路起火,因发现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大学生的身心安全得不到保证,就不能安心进行专业深造和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因此保证学生的安全成了综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品行偏轨问题

近年来有些在校大学生沦为小偷、诈骗犯等,有些困难家庭的学生在接受了学校的助学贷款或别人的资助完成大学学业后,故意不偿还贷款或对资助人的资助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等。而有的则在大学毕业后成为某些高智商犯罪者,利用所学进行诈骗等活动。

2005年,南京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王某邀请自己老师到校外的一家餐馆吃饭。饭后,王某带着老师到某洗浴中心“潇洒”。谁知桑拿过后,王某狡猾地留下了该老师嫖娼的证据并集结其他学生向该老师敲诈12000元。最终受害者报警,王某等人均被抓获并以敲诈罪获刑。2010年河北传媒学院20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校园区某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若无其事地一脸轻松,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却口出狂言:“……知道我爹是谁不?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爹是李刚。”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李刚门”。2012年山西某大学学生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回到校园闲逛,偶然看到同校生将书包放在自习室占座位的情形后“茅塞顿开”,萌生了盗窃的念头,于是频繁出入校园成为惯犯,先后盗窃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物品几十件,随后被绳之以法。

有的学校单方面注重学生的专业培养,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基本的人格塑造和伦理教育,导致培养出了一批是非不明、心理脆弱的次品。

3.价值观及就业问题

物欲横流导致的欲望膨胀,追求品牌,追求享受,不吃苦,不受贫等价值观在很多在校大学生中初见端倪,导致毕业后许多学生不切实际,眼高手低,一心只想进大企业,做大事,无视身边存在的很多机会,致使很多人就不了业,安不下心,他们不愿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待业青年、问题青年,甚至自暴自弃,怪别人有眼无珠进而仇恨社会,对个人、家庭和国家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他们展开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受益一生。

二 做好综合管理,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1.贯彻落实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放松。这就像射箭一样,德育教育就是箭靶,没有箭靶,箭就失去了方向;失去德育教育的引导,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就会如无头苍蝇一般,乱闯乱撞,不知对错,是非不明,不知所向。

2.引进新的管理系统

先进的管理系统有很多好处。虽然购买这些系统可能会花费一些费用,但这些系统的成功应用可为大学管理工作提供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由此可节省人力、物力,节约办公场地和各种资源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专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难点,包括安全问题等,省时、省力、省钱,还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层次,比较起来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3.将学生专业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培养无壤之花、无源之水

大专院校管理者在学生的专业设置上要与时俱进,不单纯为了扩大招生而热追某些专业,在这点上,大学管理者应起到引导和模范作用,而不应该有意无意捧热某些专业而冷淡其他专业。专业的设置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能闭门造车,不培养无壤之花、无源之水。这就需要管理者认真分析社会需求走向,提早做出专业安排的设计。针对社会需要,致力于培养一批有用之才。

4.专业要硬,思路要活,打造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大专院校的管理者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深造外,还要具备市场应变能力。在把握社会需求走向的前提下,能够及早预见性地对某些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完善。如一个单位需要一个出纳,但他们希望这个出纳能在平时没有出纳任务时担任文秘一职,而在有出纳任务时又能自行驾车处理,那么,很显然,如果一个只会出纳而对文秘知识一无所知又不会开车的学生是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所以,大学管理者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一专双能、一专多能的大学生,或者努力为培养一专多能创造学习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 大学生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电力职业大专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特别注重以就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按照“以用定学、按需设置、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紧紧围绕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校校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现设有21个专业,其中11个直接对应电力企业相关岗位,其余4个也以服务电力企业为专业设置导向,形成了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专业体系。学院还与省内外60余家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成立了由行业专家和教学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

通过“德才并种、爱心培育”,建立乐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努力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学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TAFE职教理念,健全标准,提高制度效率;各专业都开设钳工技能课、触电急救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科素质、行业素质……由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来之能干,干能干好,业务素质两过硬,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也在大专院校管理中树立了一面成功的旗帜。

四 结束语

大学生综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以上是一些简单的陈述,具体工作还要结合不同院校的特点和情况而定。不过,安全工作始终要放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首位,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要做综合管理,不能单一追求专业成绩和教学成果,而应该全面考核,将综合素质列入教学成果之中,作为教学成果的唯一评判标准。

作者:彭平良

第三篇: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浅析

【摘要】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旨在促进大专院校学生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健全,促进大专院校学生的情感体验健全,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树立正确的品格,完善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已趋于普遍化,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的配置也日趋完善,但与此同时,随着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教学认知的偏差、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等,成为阻碍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良性发展的阻碍。本文以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呈现的问题为导向,聚焦课程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希望能为该课程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

一、大专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一)心灵陶冶,促进情感完善

音乐欣赏是一种具有丰富人文情怀和历史情怀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在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完善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作用。对于大专院校学生来说,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历史层面、人文层面,促进多学科间的融合发展。例如,爱国歌曲《绣红旗》在音乐情感方面给予中文课堂、历史课堂知识以有力补充,使学生从音乐视角感知爱国主义情怀。音乐欣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多维度认知,同时也完善了现实世界中的音乐盲区,音乐欣赏课程在潜移默化中给大专院校学生传达出柔美或激昂,低沉或昂扬的声音感知,与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异曲同工。在当今社会中,情感完善对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走出校园的工作中,情感完善与人格完善都是树立正确健康人生观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完善的情感,促进学生走出校园后职场生活的顺利过渡,对大专院校学生平稳过度职场生活,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有良好作用。

(二)情操培养,激发素质养成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需要认真学习和外在正确引导的素质能力。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提供一种面对困难、排解压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素质养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倾听、模仿、练习、创作等方式感知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体会各种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对生活中的情绪反应有正确的认知。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排解愤怒、缓解压力,把音乐作为一种沟通途径,搭建工作生活与压力释放的桥梁,在课程中和课后形成音乐素养,推动全社会对压力释放的新途径,营造和谐有序、舒缓平和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推动和谐社会、健康心理的建设。音乐欣赏课程提供一种心理舒缓的有效解决方式,在心理疏导中也有较好应用,在大专院校开设该门课程,是系统性人格塑的一部分,对健全人格养成有很好帮助。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教师的教学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激发素质养成。

二、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认知偏差

正确的教学认知是师生之间达成目标统一体,促进学科实现知识有效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大专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于大专院校学生来说,更多的扮演学分补充的角色,对于重视程度和结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专院校学分设置不严谨、考试考核不规范、形式主义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课程教授好坏与职务晋升、薪资待遇等关系自身利益的因素联系甚少,对于选修课程来说,投入的精力更是有限,加之学生的学分主义思想,造成授课教师授课态度、授课质量以及授课结果要求相对宽松,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达成存在偏差。与此同时,音乐欣赏是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学科,包含历史、人文等知识背景,单一的音乐学科知识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方式认知的偏差,造成课程知识结构的片面、单一、系统性弱,对学生的共情性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学生认为音乐欣赏课程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会造成课堂学习中学习缺乏联想性和系统性,变成单一的音乐赏析,课程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式固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知识传递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目标很好实现,对于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学生对于音乐欣赏方面的需求,造成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其他学科或逃课现象的出现。互动式教学、共情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慕课等新教学方式是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教师自身的知识局限性,有时成为教学方式固话的原因,例如,互动式教学中学生提问,教师会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局限而无法回答,造成互动式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有些教师也因为该原因选择“一言堂”式教学方式,以避免教学中产生的尴尬,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质量。有些教学方式固化是由教学任务重而课程设置少造成的,音乐欣赏作为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较短的课时中应用比较费时的新教学方式显得不切合实际,与教学任务相比,教学形式显得不那么重要。知识的传递量与知识的传递方式这种应试教育产生的畸形思维惯性造成了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普及性差,固化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教学资源老旧

教学资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学资源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融入新的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新时代,授课形式的多样化,新知识的冲击使得学生对陈旧的音乐教材和课件产生反感,经典的保留更应该伴随着新时代、新作品的加入,去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时代的主题,更是音乐欣赏课程应该遵循的原则。中外、古今欣赏内容的不断更替变换、经典与流行曲目的随时更替,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增强课程的代入性和时代气息,一节与时俱进的音乐欣赏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教材审批速度慢,校本教材推广困难,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效率高,造成了学校教学资源老旧的现象越发凸显。教师教学责任心不足,在教学实践中,老旧教案成为教学内容老旧的重要原因。在信息社会中,这种责任感的缺失与教学评價体系、教师待遇等重多因素相关,教学资源老旧看似教学资源本身的问题,实则教育体系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待遇、教师培训、教育资源审批等多渠道共同解决此问题。

三、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解决措施

(一)树立正确认知理念

对学科的正确认知是达成课程目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偏差的目标导向会使学科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会与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大专院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正确的引导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在课下实现。因此,在课堂中将这种教育理念用课程讲授的方式与知识同步输送给学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在大专音乐欣赏课程中,正确的认知理念需要师生同步树立,对于教师来说,正确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职称评比等一系列利益面前如何权衡时间分配,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师者之心加以权衡,同时,教师评比制度的规范性、公平性、一票否决制度的落实都激励着更多教师将教学重新摆在教师生涯的首要位置。学生方面,学分至上的思想风气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制度健全、评比公平的学分绩点考核体系的落实,考核考评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等一系列促进学生丢掉唯学分至上的陋习的方式亟待落实。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一个真正实用主义的音乐欣赏知识课堂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二)开发多元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桥梁的关健作用。教学方式的单一是教师教学活动安排的失当,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安排组织教学的体现,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先进的教学方式需要学校组织教师集体研讨、校外学习交流,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积累、总结开发。创新精神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在新时代,信息量巨大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靠学分、点名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育人,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真正学懂、弄通,并在今后走出校园的生活、工作中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加以储备,这才达到了音乐欣赏课的真正目的。就音乐欣赏课程而言,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是音乐欣赏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安排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式学习,课下的收集资料、了解知识背景、课堂讨论、创作等形式,增加了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真正形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为日后离开教师引导的独立欣赏、音乐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多元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创新,大胆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教学之路。

(三)优化更新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陈旧是众多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的更新不及时有其客观的原因,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放弃对自身授课内容的更新,信息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巨大,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备课资源,教学平台、优秀课程的参观学习都是最新授课资源的获取渠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也要不断更新,固化的重复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责任感缺失的体现,学校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对教案的更新程度有制度要求,在源头上杜绝几年一本教案事件的发生。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监督权力,一旦发现陈旧内容过多可向教务处提出,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监督。集体备课、外出学习、网络学习等形式可以為教师提供大量补充新教学资源的素材,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自主校本教材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部教材审批缓慢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最贴近当下实际的最新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互换角色,学生自主备课,用学生视角讲述课程也是音乐欣赏课程中补充新素材的有效方式,缓解教师的主观知识局限性,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启发。

参考文献

[1]甘海燕.浅谈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思考[J]. 大众文艺,2010(2).

[2]魏娜.对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思考[J].职业技术,2015,16(8).

[3]刘莎莎.高职院校音乐赏析课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J].艺术科技,2018(3).

作者简介:全烽岐(1982—),女,朝鲜,铁岭,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全烽岐

上一篇:中班教师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金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