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跨系跨学科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本项目立足于探讨跨系跨学科合作如何解决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所存在问题,通过对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跨系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势指导毕业设计,从而得出跨系跨学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篇:数据库设计毕业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档案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

摘 要 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为例,根据近十年馆藏学生档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进一步挖掘馆藏数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基础和准备。

关键词 档案数据 数据分析 社会热点问题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始建于1953年,经历了由数学教研室、数学系到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于1981年获得应用数学硕士点、1990年获得计算数学硕士点、1993年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1998年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1]。

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306458卷,34519件,资料808册(数据截止到2017年3月),内容涵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是学校师生员工长期教育实践活动、科研成果的真实记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持续开展,我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逐步推进,馆藏80%的档案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工作,增量电子档案不断丰富,为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信息的深度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根据馆藏2006—2015年本科毕业生名册、就业名册中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据,对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研究。这是我馆联合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社会学院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研究馆藏数据的初步尝试,为进一步挖掘馆藏数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做好基础和准备。

二、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增强,数学专业毕业生去向逐渐从传统的研究与教学行业拓宽到专职研究、交叉教学与研究、高层次教學、低层次教学、交叉学科的社会行业。工作场合也从传统科研院所、学校扩大到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民间企业。

数学专业就业发展趋势符合更为广泛的其他学科的就业趋势。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的增加,与专业契合的传统职业趋于饱和状态,加之交叉学科的兴起,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使得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方向逐渐摆脱传统“窄出路”,向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分析了馆藏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2006—2015年就业数据,以期从中发现大数据背景下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的真实情况。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毕业生人数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06至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总计1084人,平均每年毕业人数为108人,最低毕业人数出现在2009年,共计82人,最高毕业人数出现在2008年,共计137人。

2.毕业去向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近十年总体而言超过三分之一的数学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直接就业,占总人数的32.55%。选择出国、考研、读研、待就业状态的学生比例基本在百分之十几左右,相差不大。说明即便在研究生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选择直接工作的数学专业毕业生仍然占多数。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考虑,加之研究生扩招,从国家到学生个人普遍选择通过研究生教育缓解应届毕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本科应届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3.毕业去向的变化趋势。通过将表2中毕业年份与保研比例,考研比例与就业比例做最小二乘线性拟合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毕业年份与保研的相关系数为R=0.6099>0.5,说明毕业年份与保研比例线性相关,每年保研人数大约增加一个百分点。毕业年份与考研比例的相关系数为R=0.58391>0.5,说明毕业年份与考研比例线性相关,且每年减少一点二四个百分点。而毕业年份与出国比例以及就业比例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在其他就业途径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考研比例下降与保研比例上升之间形成了一个内部转移的过程。这与当前国家进行的研究生入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有一定关系,随着教育部对推免生政策内保与外保限制的解除以及对专硕推免生的开放,进一步增加了本科生保研的机会。这也反映了教育部门及高校对研究生入学方式态度的变化,随着推免方式的复杂化,对学生的考察更具综合性与客观性,其教育产出在硕士阶段相对较大,因此推免方式得到很多高校和导师青睐。

4.就业行业选择。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5年数学专业就业生共386人,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了在互联网行业就业,1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在电子行业就业,选择在金融、通信与教育行业工作的毕业生都分别有10%左右。这说明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并且改变了以往就业行业单一,就业路径狭窄的问题。近年兴起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成为当前数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行业。其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就业学历限制加深:从2000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力度,大学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中,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逐渐提升,学历成为遴选用人的重要指标。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学历要求大多是博士学位,而重点中小学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在硕士层面,这也是本科层次上的毕业生在教育和科研行业所占比例较低的重要原因。

专业与课程改革:教育部课程改革之前,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数学科研與教育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许多行业都需要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较强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2]。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高校逐步开展课程改革。以计算机、金融为代表的多种学科与数学相结合成为不少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不少高校还兴起了“新专业”与“辅修学位”的热潮。课程改革与“辅修学位”的开展增强了数学专业应届生找工作的筹码,更加适应互联网与金融时代下各种行业的用人需求。

5.行業就业变迁。在研究就业行业选择的问题时,笔者以五年为一个阶段进行行业变迁比较。表3数据显示,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互联网行业就职的比例相比前五年增加了8%左右,通信行业的比例增加了7%左右,教育行业的比例则增加了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对青年人就业的容纳力有显著的提升,而传统教育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也焕发出“第二春”,产生了新的教育形式。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5年发布的《互联网时代的就业重构: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就业三大趋势》显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逐步改变中国的就业格局,其重要特点之一是互联网行业的平台效益愈加明显,在其生态圈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互联网行业与其他行业合作和交融,行业界限随着“互联网+”的模式逐渐变得模糊[3]。互联网行业以及与其有关的具有数据思维和信息计算与分析的人才,成为互联网行业和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这也解释了数学专业本科应届生近年来在该行业增加的原因。

教育行业就业比例增加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机构对学历的限制逐步增强的情况下,新兴的家教行业以及近年来火热的辅导机构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从事教育行业的机会。这些教育机构在利润和工资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行业市场和前景非常广阔,加之数学专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家教和辅导机构中的重要学科,这也吸引了大量的数学毕业生选择在这一行业就业。

四、问题与建议

以上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生每年仍有百分之十几的学生处于待就业状态,其中2008年处于待就业状态的学生达到了32%之多,除了一部分学生考研失利或者等待申请出国外,仍有不少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与当前大学生宏观就业压力及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有一定关系。针对数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笔者从国家的宏观教育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就业指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与能力提出了两点建议:

1.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用。高校本科教育,除了注重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学术修养外,还要重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大学作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度场所,适当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新生入学开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和制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改变以往到毕业季才进行大量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就业指导中心应针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开展职业讲坛、职业训练营、校园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用人理念等,解决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共性问题[4]。此外,学生本人也要注重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通过辅修与自学掌握跨专业学习与跨专业工作的能力。

2.“厚基础”上的课程改革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所谓“厚基础”是指高校在数学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对基础数学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能力。金融、互联网、计算机等行业的就业人员普遍缺少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计算分析能力,数学专业的学生只有扎实学习数学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能力,才能在就业岗位中拥有其他专业所不及的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校课程改革要顺应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在“厚基础”的专业教学上培养具有多元能力的数学人才,在学生自我定位与自由选择中实现数学毕业生“宽口径”“全方位”的人才输出。

五、结语

1.档案记录了学生培养的过程。高等学校档案是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5]。高校档案馆保存的录取名册、学习成绩表、奖惩文件、学位清册、毕业名册等档案材料,完整地记录了学生录取、学习、毕业等各阶段的有关情况,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印记。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按照要求收集齐全相关档案材料,不缺失,不遗漏,以便全面反映学生在校的经历和表现。

2.档案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学生发展规律。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環节,以数据分析为手段,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层价值,是大数据时代档案利用和编研的重要方式。经过数据提取、汇总、计算和列表作图的档案数据信息分析,直观、具体地表达了事物的量变过程,以小见大,从微观着手,发现宏观规律。本文以馆藏的数学与统计学院近十年就业数据,分析研究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例,旨在探究十年来学生毕业取向,总结各类学生的成长规律,为以后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3.档案工作是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高校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高校档案馆作为学校的服务管理部门,要在档案工作中服务人,用档案文化感染人,用档案实物教育人,让档案馆不仅成为档案安全保管的基地,更要成为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和爱国、爱校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学院简介[EB/OL]. http://maths.hust.edu.cn/index.php?a=shows&catid=11&id=1,2017-3-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3]波士顿咨询公司.互联网时代的就业重构: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就业三大趋势[EB/OL].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597.html,2017-5-21.

[4]张凤敏,马仲立.理工类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7号)[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1964/moe_2431/tnull_39043.html,2017-3-12.

作者简介:范智新: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馆长,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字档案与现代技术;王鹏: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编研室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

作者:范智新 王鹏

第二篇: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跨系跨学科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本项目立足于探讨跨系跨学科合作如何解决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所存在问题,通过对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跨系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势指导毕业设计,从而得出跨系跨学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大数据 ; 法律 ; 跨学科 ; 毕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目前大多数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的指导主要由法律专业教师指导完成,“判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广泛使用,此处的判例并非案例分析题那样简单,而是选取我国各级法院审判实践当中的实际判例,研究者在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之上,比较并讨论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阐释法理,将法律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相结合,并昭然于眾,最终融入司法及立法建议之中。

但是判例的选取、收集和整理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因为只有大量的个案才能实现相对的真实,同样,这也是研究的难点所在。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依据该办法,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最高法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一般均应在互联网公布。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生效裁判文书应当在互联网公布。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实施。该司法解释明确,最高法在互联网设立中国裁判文书网,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因此,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为我们经济法律类毕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判例数据库,但如何从大量的裁判文书中提取关键分析项目,这需要IT技术支持。本次研究依托于我院的技术背景,我们通过与云计算系合作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云计算系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的最新产物,是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开设高等教育本科阶段云计算技术系统化教学的专业系,他们具有云计算系统和跨平台应用开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集教学、实验、测评为一体的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全云环境的云计算基础实验室。

二、实施流程(流程图见图1)

本次项目改革亮点体现在流程图中的第① ② ③ ④ 处

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改革探索主要困难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同专业交流沟通问题。我们以前没有类似经验,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进行一个项目,我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方在做什么,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的同学对很多法律上的专有名词存在疑问,而经济与管理工程系的同学又不能理解操作项目时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尽管双方多次交流,但跨系之间的一些理解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只能尽可能的缩小这种理解差异,以求达到最好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另一个是法律学生需求分析和语料库的建设问题。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我们最终要完成一份交叉学科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换句话说我们的项目本质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的项目;从宏观角度来说,处理的目的是通过让计算机寻找并学习大量判决书材料的规律,并根据一个未知按键的细节来解答这场案件最终是否可能胜诉以及消耗的时间、金钱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并不十分明确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在这个时期多次沟通,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如何提取判决书的信息,提取哪些信息上面,后来经过多次讨论才最终确定了我们的基本需求。

四、改革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成果质量,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快速高效沟通,如何让法律专业学生能在大数据技术实现原理的背景思维下去创建尽可能丰富的语料库,这需要对双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以适合他们专业背景,方便理解为最终要求去建设和开设通识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双边学生在进入项目团队之前就能从对方专业去思考问题,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凌.大数据革命的商业与法律起源[J].文化纵横.2013(03).

[2]胡凌.大数据兴起对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高琪,李位星.本科毕业设计中群组指导模式的实证研究[J].

[4]汤勇.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探究[J].

作者简介:刘萍(198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法律。

图1: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实施流程图

作者:刘萍

第三篇: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摘 要:自从1998年后,高校除了少数定向招生可安排就业外,高校毕业生都是自主从业。再加上“十二年”教育的普及,高校的生源不仅变得多元化,且每年输出的毕业生都在不斷增加。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负增长趋势,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及学生的自身发展,高校畢业生的就业率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与生存。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还有利于高校的生存及发展。同时,我国的清华学校早在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在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的教材。如此,高校毕业生指导工作的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毕业前的突击指导。本文根据市场企业人才需求“大数据”,基于高校在校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反思与探索。

一、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采集

笔者通过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截止2017年3月31日,全国共有2879所高校其中综合排名在前100名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5%,综合排名在101-200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2%,其他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1.3%,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93.3%。由此可见,高校的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而民办学校侧重学生的技能教育及就业培养,在毕业生就业率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是上海、浙江、北京、福建、江苏,这些省份的就业率平均值都在95%以上;云南、广东、天津等14个省份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在90%到95%之间;贵州、青海等9个省份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在85%到90%之间;内蒙古、陕西两地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最低。

二、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的应用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可从毕业生的专业及兴趣爱好、在校表现、综合成绩及特长进行研究,并根据毕业生从入学至毕业对就业的心态变化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毕业生就业指导规划。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单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工作作业,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应在早期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及了解工作要求,引导学生在校进行自主的学习及技能的扩充,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就业发展,还能方便学生在早期对自身判断及职业发展规划。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点

1.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及严谨性

基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考虑到各方面的“大数据”,因此高校毕业生指导规划中对于数据的采集要具有全面性。例如,毕业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及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等等。另外,大数据是通过人工或软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因而在采集数据前要反复斟酌重要影响因素,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及严谨性。

2.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职业规划

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校后,大多已是成年人,应树立学生的成人独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例如,本科生在毕业第一年里可出国、考研、考公、就业,专科生则更倾向于就业。因此,高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制定毕业目标,以目标为发展宗旨,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及实践规划。例如,对于毕业选择出国的学生,要努力学习好英语尽可能考到雅思6.5的成绩,注重在校的学习成绩、选择出国深造的学校及专业,提前办理护照及签证;对于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可制定毕业就业的方向及具体公司职位,对目标公司和职位的要求进行了解,注重在校平时成绩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相似的工作实践,制定考取相关证书的规划等等。

3.善于利用已有数据

对于学生的就业情况最清楚的莫过于学校本身,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利用自己教务系统对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进行分析及辅导。例如,根据教务系统分析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学习成绩分析学生未正常就业是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如现阶段学生的期成绩采用卷面分和平时分的考核进行评定,通过学生的成绩成绩,可判断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日常上课中是否存在早退旷课的现象;教务系统上还有学生相关专业证件的考取情况,可细分拥有相关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就业中的情况,分析目前企业对毕业生的硬性要求及青睐对象;对于学校励志奖学金的评比中,学生会递交自己的成绩及优秀之处的证明,高校毕业指导老师可研究获得励志奖学金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已毕业未就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还可将校内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及创业情况进行统计,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邀请他们返校作指导及鼓舞工作;或是与已从业多年的学生进行合作,帮助应届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对于自己创业的学生可优先返校挑选合适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及实习等等。

4.强调数据的混杂性

对于“大数据”而言,单一的格式会束缚95%的数据无法参与整合,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数据采集不可过分强调格式与形式。例如,高校的毕业生同一专业但发展的职业方向不同或是同一专业同一职业不同地发展专业以及学生的反馈进度不同,若是按数据表格进行统计会因其中存在的某些偏差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对于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反馈可进行混杂性统计,当总结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时,混在性数据统计会比单一模式的统计更为精准,一般情况下混杂性统计的精准度比单一模式统计的精准度高出2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大数据”协助分析,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毕业指导工作,可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中,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秉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顺应就业市场需求或对于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加以培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此,才能保证高校输出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高校育人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王宏利,王磊.高校二级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举措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7(03):202.

[2]司萍,沈德艳,杜小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04):152.

[3]李永金.做好新形式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7(04):197.

[4]杨燕佳.基于移动互联网视角二维码简历新媒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02):25.

作者:刘文辉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