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一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幼学琼林一范文

《幼学琼林》典故

1、阳春有脚:唐朝宰相宋璟品行高洁,清廉爱民,人们便称赞他就像春天长了脚的阳光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里。

2、辩士论天:这个典故是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张温想刁难能言善辩的蜀国谋士秦宓,问他天是否有头有脚,秦宓引用《诗经》中的“乃眷西顾”和“天步艰难”巧妙作答,证明天是有头有脚的。

3、孟嘉落帽于龙山:孟嘉是东晋时期著名文人。一次,大将军桓温带着下属和孟嘉一起登上龙山赏菊。因风大,孟嘉的帽子被吹落了,他却毫无觉察。当时,不戴帽子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桓温就让下属写了一篇嘲笑孟嘉落帽失仪的小文。孟嘉看到后,不动声色地戴好帽子,提笔写了一篇答词。这篇答词诙谐而文采华美,大家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后来,“孟嘉落帽”这一典故,就用来称颂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4、韩信受胯下之辱:西汉开国名将韩信,年轻时喜欢配剑,有个屠夫向他挑衅说:“你不怕死就刺我一剑,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不想杀人,就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5、张良有进履之谦: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让鞋掉到桥下,让张良捡起给自己穿上。张良拾起鞋,跪着给老人穿好后,老人送给他一部《太公兵法》。

6、生子当如孙仲谋:东汉末年,曹操和东吴交战,曹操看到东吴阵容齐整,孙权英武异常,不由赞道:“生的儿子就要像孙仲谋那样!”后人常以这句话表示对晚辈的赞扬或激励。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7、“生子须如李亚子”句: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他英勇善战,率军大破梁军。梁太祖朱温感叹道:“生的儿子就应该像李亚子那样,李家不会灭亡啊!”

8、“和丸教子”句:唐代柳仲郢的母亲竭尽全力培养孩子,她曾把苦参、黄连和熊胆制成小丸,让柳仲郢夜间读书时吃下,用来提神。

9、“戏彩娱亲”句: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敬父母,他七十三岁时身着五彩衣服,手持拨浪鼓像小孩一样戏耍,逗父母开心。

10、“毛义捧檄”句:东汉人毛义以孝著称。他接受朝廷的任命去做县令,是为了养活母亲。母亲死后,他就辞官回家了。

11、“伯俞泣杖“句:东汉人韩伯俞非常孝顺。有一次他犯了错,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发现母亲打得不痛,知道母亲年老无力了,顿时哭 泣起来。

12、“东征破斧”句:西周时,周武王死后,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当国期间,他的兄长管叔、弟弟蔡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周公率兵东征,大义灭亲,一举平定了叛乱。破斧,战破了斧头,指战争的艰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13、“斗粟尺布”句: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流放到蜀郡,在路上他绝食而死。民间作歌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后人便以“斗粟尺布”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14“不弃糟糠”句:东汉光武帝刘秀想让大臣宋弘抛弃妻子,改娶湖阳公主,宋弘以不能抛弃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为由,婉拒了光武帝。糟糠、酒渣、米糠等粗陋的食物,这里借指跟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

15、“乌衣诸郎君”句:东晋两大豪门大族王导、谢安都居住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后人便称他们两家的子弟为“乌衣郎君”,即乌衣巷的子弟。

16“吾家千里驹”句:前秦皇帝苻坚曾夸奖他的侄儿苻朗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意思是称赞苻朗年少有为,就像日行千里的良马一样。

17、负笈千里:汉代的苏章曾背着书籍,不远千里外出拜师求学。负笈,背着书籍,指到外地求学。

18、立雪程门:宋代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当时的大学者程颐,遇到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二人不顾外面大雪纷飞,一直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待程颐醒来,后形容尊师重道。

19、刎颈交: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有功于国家面被任命为上卿,大将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挑衅,蔺相如却处处相让。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很是羞愧,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府请罪,两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刎颈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0、周公握发而待士:西周时杰出的政治家周公在洗头时,听说客人来了,就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迎客。形容为国事操劳,求贤心切。

21、伯牙绝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俞伯牙精通琴艺,樵夫钟子期能准确地理解他琴声中所蕴含的深意,两人因此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便拉断琴弦,从此再不弹琴。

22、管宁割席: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草时挖到一块金子,管宁就像挖到土一样毫不在意,华歆则把金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才恋恋不舍地扔掉。两人一同读书时,有高官乘坐华丽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依然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去观看。经过这些事后,管宁觉得自己和华歆志趣不投,就把同坐的席子割断,与华歆绝交了。

23、分金多与: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交情深厚。两人曾一起经商,鲍叔牙知道管仲家贫,在分钱时总是多分给管促一些。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后推荐管仲当上齐相。

24、绨袍垂爱:战国时,魏国人范睢因受魏国大夫须贾诬陷,改名张禄逃到了秦国,后来当上了秦国丞相。一次,须贾出使秦国,范睢故意穿着破衣服去见他。须贾不知范睢就是秦相张禄,怜悯地说:“你怎么落魄到这种地步?”就把一件厚袍子送给了范睢。后来,范睢念在须贾送袍的情谊上,没有杀须贾。后人便用“绨袍垂爱”表示不忘旧情。绨袍,用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25、“射雀屏而中目”句:隋朝时期,定州总管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相貌出众,见识不凡,不愿随便将女儿嫁人。于是,他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让前来求婚的人各射两箭,心理暗定谁射中了孔雀的眼睛便把女儿嫁给谁。最后,李渊两箭连中两眼,娶了窦毅的女儿。李渊后来建立了唐朝,称为唐高祖。

26、缇萦上书而救父:汉代名医淳于意有一次不小心把一个商人的妻子医死了,被当地官吏判了“肉刑”。肉刑是很残酷的刑罚,不是在脸上刺字,就是交给汉文帝。汉文帝见奏章上写着“我情愿给官府作奴婢,替父亲赎罪,只求您能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很是感动,就废除了肉刑,改判淳于意为打板子。

27、侃母截发以延宾:东晋著名军事家陶侃年少时家里很穷,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招待好自己的朋友,便剪掉头发到市场上卖了,换钱买来酒菜接待宾客。延宾,迎接客人。

28、村媪杀鸡而谢客:相传,汉武帝曾微服私访到柏谷村,村民都怀疑他是盗贼,要把他抓起来,只有一位老妇人说:“我观察来客,觉得他非同一般。”于是,老妇人杀鸡款待汉武帝,并代村民向他表示歉意。媪,老妇人。

29、唾面自干:传说唐朝在想娄师德因受到武则天赏识而被朝中大臣忌妒,他的弟弟到外地上任时,娄师德告诉弟弟凡事要懂得忍耐。他弟弟说:“我知道了,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只是自己擦干净罢了。”娄师德说:“这还不够。你要想让别人消除怨气,就要让吐沫自己干掉。”后人便以“唾面自干”形容收到侮辱时要极度忍耐,不加反抗。

30、“貌虽瘦”句:唐玄宗时,宰相韩休性格耿直,唐玄宗一有差错,他就上书功谏,唐玄宗为此很是郁闷。有一次,唐玄宗照镜子发现自己瘦了,左右大臣趁机劝他撤掉韩休。唐玄宗却说:“我虽然瘦了,但毕竟国家富裕了。我任用韩休也是为了国家大业啊”

31、口有蜜而腹有剑:唐代宰相李林甫为人阴险狡诈,妒贤嫉能,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表面上与他们友善,背地里却加以陷害,人们都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嘴上说得甜如蜜,肚子里却装着杀人的剑。

32、久不屈兹膝:唐朝时,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宰相,享有很高的威望。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一向目中无人,不听朝廷号令。郭子仪派遣使者到达魏州后,田承嗣竟向着京都方向跪拜,并对使者说:“我已经十年没有弯下膝盖跪拜别人了,今天是为宰相才跪拜的。”兹,这个。

33、不为米折腰:东晋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来视察。这个督邮以阴险狡诈闻名,陶渊明叹道:“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讨好这种小人!”于是弃官归隐田园。

34、结草衔环:“结草”和“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结草”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将魏颗让父亲生前的爱妾改嫁他人,而没有听从父亲的遗嘱让她为父亲殉葬。后来魏颗在与秦将杜回交战时,那个爱妾亡父的鬼魂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的野草缠成乱结绊倒了杜回,使魏颗获胜。“衔环”讲的是,汉代有个儿童救了一只黄雀,黄雀就衔来四枚白环作为报答,保佑儿童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

35、片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带着毛遂等人去楚国求救。毛遂向楚王晓以利害,使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夸奖毛遂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让赵国的地位比九鼎还要尊贵。”比喻说话很有分量,能起很大作用。九鼎,相传,大禹制造了九个青铜鼎,象征九州。后用“九鼎”比喻分量重。

36、卧榻之侧:宋太祖赵匡胤准备进攻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就派人来求和。宋太祖说:“天下只能有一个君主,这好比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允许别人呼呼大睡呢?”随后,宋太祖发兵灭了南唐。后人便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他人侵犯。

37、尾生抱桥而死:这个典故说的是,战国时鲁国人尾生与心爱的女子约好在桥下相见,女子没有按时赴约。这时,突然天降暴雨,尾生一直在桥下等,不肯离开,最后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

38、“雍伯多缘”句:相传,晋代人杨伯雍天性善良,忠诚而孝顺。父母死后,他就以父母的葬地为家。一位仙人钦佩他美好的品德,便送给他一斗石头,说:“种下石头,可以收获美玉,娶得贤妻。”数年后,仙人的话果然应验。雍伯,应该是“伯雍”,即杨伯雍。

39、钓璜于渭水而遇文王:传说姜太公在渭水边钓到一条鱼,在鱼肚子里发现一块璜玉,上面刻有“周受命,吕佐之”几个字。随后,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遇到寻访贤者的周文王,并受到文王重用。璜,古代的一种玉器。文王,周文王姬昌,周朝奠基者,中国历史上的贤明君主。

40、阿堵物:西晋大臣王夷甫一生从不谈钱,他的妻子故意用钱挡住他的路,想逼他说“钱”字。谁知王夷甫说:“快把阿堵物拿走。”

41、“扊扅为炊”句:这个典故是说,春秋时,秦国丞相百里奚曾经非常贫穷,当初他外出求取功名的时候,妻子只能拔下门闩当柴火,将家里仅有的一只鸡煮熟,为他送行。扊扅,门闩。

42、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为长子,叔齐为次子。两人都非常仁爱而且有气节,因为互相谦让君位和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朝粮食的故事,而被奉为圣贤。

43、陶朱:陶朱公,即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蠡。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认为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因此离开越国,隐居在陶地经商,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

44、七步奇才: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他曾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们因此称赞他有“七步奇才”。

45、推敲:唐代诗人贾岛曾经因为苦思一句诗中是用“推”字还是“敲”字,不小心冲撞了当时任史部令郎的文学家韩愈出行的队伍。韩愈不但没有处罚他,还帮他定下来用“敲”字。后人便用“推敲”来

表示写文章或做事时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46、洛阳纸贵: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写出《三都赋》后,洛阳城内的豪门权贵竞相买纸传抄,使得纸张用量猛增,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纸价也因此抬高了。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47、江淹梦笔生花:据说南朝时,梁朝文学家江淹少年时梦到有人给他一支五色笔,于是文采大有长进。晚年时,江淹又梦到一位自称郭璞的人问他索要五色笔,从此他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人称江郎才尽”。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长进,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48、龙门点额:传说黄河的鲤鱼在三月份要跃龙门,跳跃过去的会变成龙,跳不过去的额头会碰到石壁上。后喻指科考落第或仕途失意。

49、梨园子弟:泛指戏曲演员。唐明皇李隆基曾挑选乐工、宫女数百人,亲自在梨园教他们乐曲,号称“皇帝梨园子弟“。后世称戏班为“梨园”。

50、“王猛见恒温”句: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学识渊博的学士。一次,他穿着破旧的衣裳去拜见东晋大将军恒温,恒温请他谈谈当今天下的形式。王猛侃侃而谈,边谈边把手伸进衣襟里捉虱子,形容旷达随性,毫无拘束的样子。

51、燕雀焉知鸿鹄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年轻时曾以帮人耕田谋生。有一次,坐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陈胜对几个一起干活的人说:“今后咱们谁发达了,可不要忘记现在一起受苦的人。”与他一起耕田的人笑道:“我们地位卑微,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哪里来的荣华富贵?你别异想天开了。”陈胜听了,长叹一声,说:“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展翅高飞的志向呢?”鸿鹄,指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52、叱石成羊:相传,魏晋时期有个叫黄初平的人,他十五岁时在山坡放羊,被一个道士带到金华山学仙术。后来,哥哥找到黄初平,只见山坡上堆着好些白石头,却不见一只羊。哥哥很疑惑,问他羊在哪里,黄初平笑着叫了声:“羊起!”石头都变成了羊。叱,大叫。

53、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因家贫曾到富有的监河侯那里借粮食。监河侯却说:“现在我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等到年底别人向我交了租再借给你吧。”庄子一听,气愤地说:“我在路上发现车沟中有条鱼,它恳求我给它一点水以延续生命。我说,我会请吴越的君王引来西江水救它。鱼生气地说:”我只要一点点水就能活命,你却许诺这样的大话,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渴死了!那时候你到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鲋,小鱼。涸,干枯。

54、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东汉末年,刘备拜见孙权,请求暂借荆州作为立足之地。东吴大都督周瑜劝孙权说:“刘备是一代枭雄,不可能久居人下。如果现在把荆州借给他,恐怕他就像蛟龙得到云雨的帮助一样一飞冲天,终究不会甘于被困在水池中啊。”

55、“弥子瑕常恃宠”句: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宠臣弥子瑕曾将自己吃过一口的一个甜桃拿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你对我真忠诚啊。”弥子瑕失宠后,卫灵公谈起这件事时说:“你曾将吃剩的桃子给我,真是大不敬。”

56、“倒啖蔗”句:晋代书法家顾恺之吃甘蔗总是从上端吃到根部,有人追问原因,他说:“这样才能渐入佳境。”意思是甘蔗下端要比上端甜,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啖,吃。渐入佳境,慢慢进入美好的境界。

57、“蒸哀梨”句:据《世说新语》记载,古时候,秣陵(今南京市)有户姓哀的人家,院中梨树上长的梨又大又甜,入口即化。但这种梨如果蒸着吃,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58、尧夫之助麦:北宋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在收租回来的路上遇到友人石曼卿,得知石曼卿的亲人过世了却无钱安葬,便把收到的麦子都给了石曼卿。

第二篇:幼学琼林读后感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原着是明代的程登吉,清人邹圣脉做了增补,后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这本书囊括了当时的自然知识、历史传说、生活常识,可以称得上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

五年级新学期开始,我发下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幼学琼林》,我迫不及得地翻开这本书看,发现它既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童话故事,充满了陌生感,好多字不知道其读音,好多句不知道其意思,挫败感油然而生,我就把书放在了一边,便失去了读它的兴趣。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学校的一个班会活动,要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幼学琼林,老师对我提出了高要求,为了完成任务我做了充足准备,先把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后注上拼音,再把原文、注释、译文相互对照着仔细地阅读着、理解着,我慢慢地发现我如同置身于中华古国悠悠的文明长廊中,举凡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制作技艺、神仙传说,在幼学琼林中无不涉及,的确不愧有“琼林”之美誉。

通过阅读《幼学琼林》使我掌握了书中许多成语故事,而且还知道其出处,以后运用这些成语时一定是轻车熟路。班门弄斧,不知分量;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将进好处,曰渐入佳境;无端倨傲,曰旁若无人,书中上千个成语典故,令人眼界大开,极具吸引力。

书中勾勒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有的代表着伟大的母爱、有的代表着忠孝、有的代表着英雄气节、有的代表着勇敢,这些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指引着我的学习与成长,一股向上的正能量终生与我相伴,让我受益终生。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我仿佛看见一位慈祥的母亲倚在门前,盼望着儿子平安归来;韩信受跨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我仿佛看到了两位忍辱负重终成大将的两位志士;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我被项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至若缇萦上书而救父,卢氏冒刃而卫姑,我被她们的勇敢孝顺而感动。

通过阅读学习《幼学琼林》,我们收获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树立了信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三篇:幼学琼林读后感

《幼学琼林》如一幅长长的画卷,集中展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各个侧面,令我如同置身于中华古国悠悠的文明长廊中。漫步在文史科第中,穿越于人事天地间,我触及到了那些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精华。

书中的精彩篇章不胜枚举,而其中所勾勒出的历史人物,令我犹为印象深刻,只须寥寥数字,生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其工整的对仗,古意盎然的插画,更衬托出人物与历史最完美的融合,读来令人回肠荡气。“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我看到了“忍辱终成大将”的两位志士形象;“无面见江东,项羽羞归故里”,我为项羽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浊浪翻腾的乌江波涛仿佛见证了他惨烈的死亡;“卫将军一举而朔庭空,仗剑洗刘家日月;薛总管三箭而天山定,弯弓造李氏乾坤”,只言片语,便让我领略到一代俊杰的雄韬伟略,策马疆场的大将风范一览无余。 这本原是幼儿启蒙读物的书弥补了我知识上的漏洞。“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这阴阳之道,原来早在古时便有了研究论述;“大圆乃天之号;阳德为日之称”,这天、日原来还有“大圆”、“阳德”之别称;“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幼学琼林》就像是一个窗口,向我展现了多彩的中国文明与文化。我想,在外来文化泛滥的年代,经典的艺术不能仅靠几部电影或者几首歌曲囊括,真正留存在人们心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应该正是那些传承了几千年却日渐被许多人所遗忘的传统文化吧!而从《幼学琼林》之中,我便窥到了人生的哲学,小小的一本书仿佛是整个时代的缩影,折射出大大的人类智慧,这“小小”与“大大”之间的距离,难道不需要我们用独到的眼光审视,用睿智的头脑权衡吗?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似一朵盛开在历史与现实边缘的奇葩,那么《幼学琼林》,则涵盖了其中最华彩的篇章,值得我们去反复赏读,细细玩味其中真意。 ------------- 小时候读过《三字经》、《幼学琼林》,那是一段温馨的记忆。“成语千句文”与《三字经》等一样,是最伟大的教育构想。孙文华的《中华成语千句文》熔铸中国气派 写尽千古风流 --------------------- 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大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 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正文部分就有释文,人们读起来颇党明白 晓畅,毫无滞碍,而且释文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水;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正因为如 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清人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 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 明朝学者程登吉所著《幼学琼林》堪称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的独领风骚 者,是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编得最好、影响最大的读本。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可谓多 矣、众也,但要么侧重于习句读,练对偶,要么局限于圣人格言,虽也不失精炼实 用,但失之于一隅之见。而《幼学琼林》则跳出前人圈子,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宇宙 万象进行了一次宏观扫瞄,其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 制度、人伦日用、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凡所 应有,无所不有,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蒙学百科全书。熟读之,记诵之,揣摩之,宇 宙万象尽呈眼底,古往今来只在掌中。古人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绝非虚妄之言。伟大领袖毛主席读私塾时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觉得 《幼学琼林》很有趣味,几十年后还能熟背出来,并常常摘引其中句子和人谈论。 当然他老人家读了幼学也当之无愧地走遍了天下。

第四篇:《幼学琼林·卷四·讼狱》原文阅读及翻译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是道教之宗。鹫岭、祗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沙门称释,始于晋道安;中国有佛,始于汉明帝。籛铿即是彭祖,八百高年;许逊原宰旌阳,一家超举。波罗犹云彼岸,紫府即是仙宫。曰上方、曰梵刹,总是佛场;曰真宇、曰蕊珠,皆称仙境。伊蒲馔可以斋僧,青精饭亦堪供佛。香积厨,僧家所备;仙麟脯,仙子所餐。佛图澄显神通,咒莲生钵;葛仙翁作戏术,吐饭成蜂。

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吴猛画江成路,麻姑掷米成珠。飞锡挂锡,谓僧人之行止;导引胎息,谓道士之修持。和尚拜礼曰和南,道士拜礼曰稽首。曰圆寂、曰荼毗,皆言和尚之死;曰羽化、曰尸解,悉言道士之亡。

女道曰巫,男道曰觋,自古攸分;男僧曰僧,女僧曰尼,从来有别。羽客黄冠,皆称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和尚自谦,谓之空桑子;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祗,故有菩萨之誉;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俱谓俗缘之未脱;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

辟谷绝粒,神仙能服气炼形;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岩石点头,天花坠地;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藏世界于一粟,佛法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无鬼论》作于晋之阮瞻,《搜神记》撰于晋之干宝。颜子渊、卜子商,死为地下修文郎;韩擒虎、寇莱公,死为阴司阎罗王。至若土谷之神曰社稷,干旱之鬼曰旱魃。魑魅魍魉,山川之祟;神荼郁垒,啖鬼之神。仕途偃蹇,鬼神为之揶揄;心地光明,吉神自为之呵护。

译文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谥号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

“灵鹫山”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地方,属于佛国;“交梨”、“火枣”全都是道家服用的仙丹。

和尚和僧侣开始以“释”为姓,源于东晋僧人道安;中国有佛教开始于东汉明帝。

传说中的篯铿就是封于彭城的彭祖,寿高达八百岁;东晋许逊本来是旌阳县令,传说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天,鸡犬相随。

梵语“波罗蜜”就是汉语的“到彼岸”;“紫府”就是道家所说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说“上方”、说“梵刹”,都是佛教活动的场所;说“真宇”、说“蕊珠”,都是誉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的食物可以施舍给僧人;用南烛叶煎汁浸米做成的饭,也可以供养神佛。

香积厨是僧家所必备的斋厨,仙麟脯是神仙所吃的熟食。天竺僧人佛图澄显神通,焚香念咒语使钵中生出莲花;三国道士葛仙翁作法术,张口吐饭能变成蜜蜂。

天竺僧人达摩可以脚踩一根芦苇渡江,后汉人栾巴则能用嘴喷酒灭掉远在成都的火灾。

晋代道士吴猛可以用羽扇划开江水变成路;神话中的麻姑则能把米扔在地上变成珍珠。“飞锡”、“挂锡”,是说僧人的出游和停留;“导引”、“胎息”,是说道士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和尚双手合十行礼叫做“和南”;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叫做“稽首”。说“圆寂”、说“荼毗”,都是指和尚的死;说“羽化”、说“尸解”,都是指道士的死。

女道士叫做“巫”,男道士叫做“觋”,从古时候就这样划分;男僧人称作“僧”,女僧人称作“尼”,也是从来就有这样的区别。

“羽客”、“黄冠”,都是道士的誉称;“上人”、“比丘”,是对和尚的赞美。“檀越”、“檀那”是佛家称呼施主;外炼金丹,内修精气的道士,想做长生不老的神仙。

和尚谦称自己,说自己无父无母,像有莘氏女采药,在空桑中捡到的婴儿,所以称为“空桑子”;道士念经,仿效神仙的声音,所以称之为“步虚声”。

“菩”就是普遍的意思,“萨”则是救助的意思,因此天地神灵有菩萨的美誉;在水中行走,龙的力量最大,在陆地上行走,象的力气最大,因此精通佛法的高僧有“龙象”的称号。

儒家称的“世”,佛家称之为“劫”,道家称之为“尘”,这都是说还没有摆脱世俗的人事牵连;儒家说“精一”,佛家说“三昧”,道家说“贞一”,这都是说深奥的道理无穷无尽。

达摩死后,有人看见他手提一只鞋从东方归向西天;后汉王乔朝见皇帝,不用车马,站在由鞋变成的两只野鸭身上从天空中降落。

“辟谷绝粒”,神仙不吃五谷,能够用吐纳之法修炼身体;“不灭不生”,释迦牟尼能内心悟道,超脱生死的境界。

梁朝的高僧道生法师讲经,绝妙处能够使顽石点头,云光法师说法能够使上天感动,天上的宝花纷纷降落;张虚靖炼丹成仙后,能够降龙伏虎,平素养的鸡犬都跟着他升天了。

能把整个世界藏在一粒米中,佛家的法力是何等的强大;把整个乾坤贮藏在一把壶里,道家的法术又是多么的玄妙。

无稽之谈就好像说装了一车鬼魂;富贵人家,鬼都要偷窥他的家室。

《无鬼论》是晋朝阮瞻所写;《搜神记》是东晋干宝所撰。孔子的徒弟颜子渊、卜子商,死了以后在阴间做了修文郎;隋朝大将韩擒虎、北宋丞相寇莱公,死后在地府做阎罗王。

至于说到土神和谷神,就叫做“社稷”;使人间干旱的鬼叫做“旱魃”。

“魑魅”、“魍魉”都是山川中危害人类的精怪;“神荼”、“郁垒”都是吃鬼的门神。

官路困顿不通,连鬼神都要对其拍手戏弄;心地光明磊落,吉神自然呵护庇佑。

注释

如来释迦:即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尊称他的圣号。老聃李耳:老子,道教的始祖。春秋时的思想家,著有《老子》。

鹫岭:也称鹫山、灵山,即灵鹫山,是佛说法之地,在中印度。据说佛常住在那里。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是释迦牟尼去舍卫国说法时与僧徒停居之处。佛国:佛的出生地,指天竺,即古印度。交梨、火枣:道教认为是神仙吃的两种水果。

沙门:梵语音译“沙门那”的简称,也译作“桑门”,就是僧侣、僧徒。意思是勤修善法,止息恶习。释: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来又泛指佛教。东晋道安受戒,用释作姓,开中国汉族僧尼称释之先河,后来就相袭乘。释慧皎《高僧传·释道安传》:“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名不同。安以为六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

篯铿:即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商代被封于彭城,传说活了八百岁(一说七百六十七岁)。许逊:东晋人,字敬之,汝南人(今属河南)。曾跟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是旌阳县令,后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全家四十二口人在南昌西山同时升天。

波罗:也作“波罗伽”或“波罗蜜多”,梵语音译,就是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成佛以后的境地。紫府:道家称呼先人的住所。

上方:指仙和佛所居的天界。梵刹:梵的意思是清净,刹在此是指竿,也就是挂经幡的柱子。僧人居住的地方,应当竖幡以告众人。后来泛指佛寺为梵刹。真宇:真人居住的庭宇。蕊珠: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家传说天上有蕊珠宫,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伊蒲馔: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吃的饭,是用伊兰、菖蒲做的。青精饭:用南烛叶煎汁浸米,煮饭,颜色为青色。道家认为经常服用可以养颜延寿。

香积厨:佛家指僧寺的食厨。取香义。省作“香厨”。仙麟脯:指仙家食用的用麒麟制成的干肉。

佛图澄:天竺僧人,相传西晋末年来中国。《晋书·佛图澄传》中记载佛图澄曾用钵装水,烧香念动咒语,使钵中生出莲花。葛仙翁:葛玄,三国吴方士,字孝先,号仙翁,晋葛洪之从祖父。相传能够念动咒语将从口中喷出的饭变成蜜蜂,再张口,蜜蜂又飞入口中变成饭。

达摩: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传为天竺香至王第三子。有传说达摩过金陵的时候与梁武帝话不投机,想回江北,但没有船只,于是便用一根芦苇渡过江。栾巴噀酒灭火:噀,喷。栾巴,后汉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还有说法为蜀郡(今成都)人,字书元。传说他通晓道术,汉桓帝赐酒给他,栾巴竟然不饮而向西南喷去,有人告他对皇帝不敬,皇帝召其问之,他说:“成都有火灾,故喷酒灭火。”派人查证,成都果然报告发生火灾。

吴猛:晋代道士,相传曾用扇子在江上画出一条路,自己走过去,然后路就消失了。麻姑: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

飞锡挂锡:佛家语。锡是僧人的锡杖,上面有环,是僧侣随身带的物品。僧人远游持锡杖,投宿时不以杖着地,必挂起,故称“挂锡”。导引:也作“道引”。古代中国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方法,胎息:练气功时一种功力较深的呼吸方法,也是古代中国养生方法之一,就像胎儿在母亲的腹中一样,能够不用嘴和鼻子呼吸。

和南:梵语音译,也作“婆南”。为僧人合掌问礼,即“稽首”、“敬礼”。《僧史略》:“若西域相见则合掌,云和南。”稽首:道士向行人举一手行礼。

圆寂:佛家语。称僧尼之死为“圆寂”。荼毗:梵语音译,佛家用语,意思是焚烧的意思。佛教僧尼死后,将尸体火化就是“荼毗”。

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都是装神弄鬼的人。攸分:有区别。

羽客:道士能飞升成仙,因此用“羽客”、“羽人”来称呼道士。还有说法认为源于南唐道士谭峭。谭峭被唐王赐号“金门羽客”。黄冠:道士戴的束发之冠。用金属或木头制成,颜色多为黄色,所以称“黄冠”。也是道士的别称。唐代李淳风的父亲做道士时,号“黄冠子”。上人:佛教中指智慧德行很高可为僧众之师的高僧。南朝以后则多作为僧人的尊称。比丘:佛家称在家修行的男僧是和尚。按照佛教典章,少年出家,初受戒,称作沙弥;到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才能成为比丘。

檀越檀那:梵语音译,都是施主的意思。施主:佛教对向寺院施舍财物的世俗信徒的尊称。烧丹炼汞:道教道术之一。原指将朱砂等药物放于炉火中烧炼,以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后来又有内外丹之分。把人体当做炉鼎,用静功和心法修炼精、气、神的是内丹。

空桑子:《列子》云,有莘氏女采药,在空桑中得到一个婴儿,由庖人养大,取名伊。后来,有莘氏女嫁商汤,伊作陪嫁之臣随往。后来被汤用为相,所以称伊尹。僧人用此表示自谦,取其没有父母之意。步虚声:道士诵经的声音,仿效空中传来的神仙声音。

神祗:天地神灵的总称,在天是神,在地则为祗。菩萨: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还未成佛时候的称号,后来泛指所崇拜的神像为菩萨。龙象:佛教用语。龙象是大力之象,用来比做诸罗汉中修行勇猛且有最大力者。后用来指高僧。

世、劫、尘:《楞严经》记载:三十年为一世,五百年为一劫,千年为一尘。俗缘之未脱:还没有摆脱世俗的人事关系,不能得道成仙。精一:精心一意,《书·大禹谟》:“惟精惟一。”三昧:梵语音译,佛教语,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贞一:专一,守一,是道家所谓的保持本性,自然无为。

达摩死后:菩提达摩在少林圆寂后,被葬在熊耳山定林寺,相传北魏使者宋云出使西域回来,在葱岭看见达摩提着一只鞋子走过来,说是到西天去。王乔:汉朝人,曾担任县令,相传可以把两只鞋子变成野鸭子。舄:古代一种有复底的鞋。凫:野鸭。

辟谷:也称“断谷”、“绝谷”,就是不吃五谷,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不灭不生:也作“不生不灭”。佛家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顽石点头:相传南朝梁高僧道生法师在苏州讲佛法,在讲到《涅槃经》提到万物都有佛性的时候,石头都点头。天花坠地: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天龙寺讲经,感动了上天,宝花纷纷从天上降下。张虚靖:东汉张天师张道陵的七世孙,《列仙传》载,张虚靖遍游名山,学长生不老之术。龙降虎伏,炼丹升天后,鸡犬吃了剩下的药也得以升天了。龙虎并伏:道家用龙虎比喻心火肾水,抑制嗔怒情欲,使心火下降,肾水滋润。

藏世界于一粟:释普济《五灯会元》:“一粒粟中藏世界。”贮乾坤于一壶:后汉方士费长房,曾经看见一老翁卖药,挂着一个壶,晚上就在壶中休息,费长房觉得很奇怪,于是拜见老翁,第二天与老翁一同入壶,见里面楼台壮丽,惊奇道“此别一乾坤也”。于是便随老翁入山学道。

载鬼一车:把无当做有,言语很是奇怪。鬼瞰其室: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瞰,窥伺。

《无鬼论》:晋人阮瞻持无鬼论。《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

颜子渊、卜子夏:颜子渊,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卜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另一说法是卫国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韩擒虎:隋代大将,字子通,文武双全。寇莱公:北宋政治家寇准,字平仲,被封莱国公,所以称寇莱公。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

魑魅魍魉:指各种各样的鬼怪,现在多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祟:鬼怪祸害人。神荼郁垒:两个神仙的名字,相传能够制伏恶鬼,于是后人都把它当做门神,画像极丑且凶恶。啖:吃。

仕途偃蹇:仕途不顺利。晋代罗友曾对桓温抱怨说:“在来的路上连鬼都揶揄,他只是为别人做官送行,没有别人送他去做官。”桓温于是推荐罗友作襄阳太守。揶揄:戏弄,辱弄。《东观汉记·王霸传》:“世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心地:佛教语。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像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出一切,所以称“心地”。

第五篇:《幼学纪事》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所叙述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经历的苦难和他们执着的追求以及对今天年轻一代的启迪意义。

2、理清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文章的记叙顺序,理解文章的叙事特色。

3、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文中有特色的语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清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

以朗读法和讨论法为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概括大意

三、理清脉络

四、体味感情

五、品味语言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幼学纪事

于是之

一、生活环境

二、上学

三、辍学

四、业余求学

上一篇:烟味如何去范文下一篇:与学生交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