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文章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十一文章范文

文章标题:*区十一五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规划

为全面加快我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建设步伐,做好今后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力就业工作,为促进**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根据区“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制定的我区“十一五”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规划:

一、社会保障工作规划

1、总体思

以养老保险扩面为契机,以社区排查为基础,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以百分之百参加保养老保险的目的,以使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为落脚点,实现我区划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费收缴率达到百分之百。

2、规划框架

通过扩面,实现养老保险向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及个体经营组织的延伸,实现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费收缴率达到百分之百、退休费社会化发放率达保持百分之百、退休费足额发放率达到百分之百。

3、责任分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全区各部门的养老保险工作;地税分局是企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责任主体,确保符合参保条件企业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乡镇街是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社保**分中心负责养老保险申报登记、做实个人帐户及退休费拨付;财政局负责社保基金管理工作。

审计局、建管局、人事局、区工会等部门要与保费征收部门形成长期联动机制,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区内企业参保率实现百分之百。

4、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顺利展开,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主管区为副组长、劳动和社会保险局、财政局、人事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和养老保险分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的养老保险工作。

二、就业工作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我区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加快东陵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2、基本原则

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推动的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⑵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

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住就业工作的难点,重点解决4050人员和特困群体的就业问题,实施分类指导,突破难点,促进4050人员和特困群体的就业。

⑷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社区统一协调的就业服务网络和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工作目标

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扩大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和开发就业岗位**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含劳务输出)**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

4、主要措施

(1)明确责任,强化就业。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建立就业工作责任制,把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作为重要职责,全面做好劳动力就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2)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规模加快,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城镇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随着我区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要充分发挥我区在区域特色产业,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扩大就业规模拓展更大的空间,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的吸纳能力。

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3)落实资金,保障就业。

实施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政府要加大各项就业资金的投入,建立再就业基金,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二是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协调落实,充分发挥就业扶持政策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加强管理,

第二篇:文章标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摘要)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为了推动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___,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控制人口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目标,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作为___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调控,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为___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发展思路

1、拓展人口计生管理职能,实现人口综合调控。人口和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在充分发挥人口和计生管理职能的同时,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全力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人口的综合调控,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任务的完成。

2、落实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不但要落实人口的生育政策,而且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加大对计划外超生的处罚力度。全面落实好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增加奖励经费的投入,使计划生育的各项激励机制真正在育龄群众中有吸引力。

3、以人为本,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全方位开展计划生育负责服务,为育龄群众释解生理和心理上的难题。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搞好“关爱女孩”行动。坚持实施婴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工程,全面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

4、健全机制,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目前,我县在人口问题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特别是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这将成为我县今后长期要综合治理的一项工作,因此,要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整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健全制度,明查暗访,案件举报有奖,确保我县人口安全。

5、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首先,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坚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订协议书;其次,对下岗职工仍然由原单位管理,改制企业职工由接管企业法人代表管理,破产和倒闭企业职工实行“双向管理”;再次,对流入育龄人员按现居住地行政区域管理。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

1、人口指标

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2.2065万人之内(不包括机械变动人数)。计划生育率95以上,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100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

2、基础设施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投资1500万元建设改造七琴镇中心乡所计生服务大楼,沂江乡计生服务大楼,荷浦乡计生服务大楼。在河西片选择一个计划生育中心乡所。改造其他9个乡所的服务大楼。

“十一五”期间全县135个行政村的计划生育服务室都要有二间工作用房,满足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需添置如下设备:恒温培养箱、输卵管通液仪、血凝自动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带暗视野显微镜、微型计算机及打印机、宫腔镜、彩超、麻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自动分析仪、心电图机、X光机、臭氧消毒机等。中心乡所需添置如下设备:阴道镜、乳腺诊断仪、宫腔镜、彩超、麻醉机、双目显微镜、万能手术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自动分析仪、血凝自动分析仪、心电图机、X光机、臭氧消毒机、离心机、优生检测仪、无影灯、恒温培养箱、输卵管通液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带暗视野显微镜等。一般乡所需添置如下设备:阴道镜、乳腺诊断仪、离心机、优生检测仪。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按照上级的要求,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需要专职化验员、药师、男性保健医师、麻醉师各一名,内、外科医生等。每个乡镇计生办应配备6人以上,要保持技术人员3人以上,其中要有1名以上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技术人员。135个村委会应配备年龄在40岁以下,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女性计生专干。

“十一五”期间,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每个股室均应配备一台微机,全部上宽带网、政务网。县计生委要建立一个计划生育网

站。各乡镇计生办要与县计生委联网,并全部接通政务网。

3、管理目标: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落实“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

第三篇:文章标题: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省市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确保全市档案事业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着眼于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眼于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大局、

服务大众的能力,全面加强档案基础业务、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加快档案服务利用社会化、档案工作管理法制化、档案资源结构多元化和档案基础工作信息化进程,建设一个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具有**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规建设

1、完善规范性文件体系。继续贯彻实施全市档案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和完善一批有关劳动人事档案管理、档案鉴定与开放等方面的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和标准,逐步形成程序严密、便于操作的档案规范性文件体系。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明确市、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人大监督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档案依法行政情况报告和考核制度。完善行政许可审批程序。

3、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每年有重点地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种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件,把依法检查和搞好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4、加强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强对档案法规、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指导。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列入“五五”普法教育范围,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内容,增强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执法研讨和经验交流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健全和加强执法监督员网络建设。

(二)档案馆建设

1、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档案馆管理办法》,按照档案馆应达到“四位一体”的功能和“文化大市”建设的要求,通过加强档案开放、编研出版档案资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建设等,全面增强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各级综合档案馆每年编写完成1项优秀编研成果,建设成为市或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政务信息公开指定场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德清县新馆竣工使用,吴兴、南浔区档案馆纳入规划进行新建。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达到省一级馆水平。

3、加大资源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源的归属和流向,加强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加大对重大活动、知名人士、民间风俗、民生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加强音像档案的收集管理。科学整合国家档案资源,有条件的县、区争取建立城市档案中心和机关文档中心。

4、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严格落实档案安全管理责任制和防控措施,加强档案文献遗产和重点档案抢救保护。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市县(区)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2、建成市、县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优化档案网站,丰富信息量,提高信息更新率,强化开放档案和现行文件的网上检索功能,市、县档案网站全部进入省级先进档案网站行列。

3、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完成馆藏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建设,建立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目录机检。

4、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市、长兴县建成数字档案馆。德清县、安吉县完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着手实施建设工程。

5、积极推进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和接收工作。建立市直机关电子文件接收管理中心。进一步拓展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服务领域,实现现行文件网上查阅。

6、强化信息化规范标准建设和安全保障工作。统一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确保数字信息资源格式统

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完善各项信息保密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和信息网络系统运行安全。

(四)档案业务建设

1、深入推进“三农”档案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农村新社区、培育新型农民开展建档和服务工作。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农村劳动力培训档案规范管理。

2、深入开展企业档案工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加强对企业产权、品牌、科技、合同等档案管理,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档案信息工作,努力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根据自愿原则继续开展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和认定工作。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达95。

3、依法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严格执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登记制度和专项验收制度,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率达100,专项验收率达95以上。

4、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档案工作。继续加强“平安**”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社会

保障和信用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档案管理,开展社区工作“星级”评定工作,到“十一五”期末,80的社区达到“星级”标准。

5、加强机关单位档案室工作。深入实施机关单位档案年检制度,确保归档文件完整、齐全、整理规范。加强和规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开展规范化综合档案室创建活动,实施“数字档案室工程”,县以上党政机关基本实现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五)档案队伍建设

1、注重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拓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渠道,开展专业理论研究、学术研讨,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加强对全市档案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各级档案局(馆)45周岁以下在职干部,8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继续教育率达到100。

(六)档案宣传与业务交流

1、发挥档案在传承文明中的特殊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档案宣传活动,改善档案事业发展舆论环境,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2、发挥资源优势,举办档案陈列展览和专题展览。各级综合档案馆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2至3个主题突出、有一定影响的档案陈列展览和专题展览。

3、继续做好学会工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四、实施项目

1、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实施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建成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网上电子文件归档采集、重要档案文献信息查询、档案文件信息资源发布等功能,并以市数字档案馆平台为基地,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投资方式:市财政投资。

实施时间:2006年-2010年。

2、县、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

建设内容:建成德清县、吴兴区、南浔区档案馆。

投资方式:县、区财政投资和争取省财政补助。

实施时间:2006年-2010年。

3、档案资源建设与重点档案抢救工程项目

建设内容:继续开展重点档案抢救、珍贵档案征集工作。

投资方式:市、县、区财政投资和争取省财政补助。

实施时间:2006年-2010年。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事业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档案总量的增长及管理服务方式的变化不断有所增加。

2、开展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各县、区档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年终考核,开展“十一五”中期、期末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评估。

3、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不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创新开展工作。突出重点,选准切入点,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造就一支忠于职守、专业素质高和复合型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实施意见》来源于,欢迎阅读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实施意见。

第四篇:文章标题: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劳动保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劳动保障队伍的良好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省文明建设管理条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06年至2010年我省劳动保障系统“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

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这个中心,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劳动保障干部队伍,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至2007年,厅机关及部分厅属单位在保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的基础上,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各省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40成为省级文明单位。第二阶段,从2008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广泛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行业活动,厅直属单位和省辖市机构60达到省级文明单位,全系统各级文明单位达到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形成集中统

一、团结协作、民主决策、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的良好局面。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学习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切实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四职教育”,不断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劳动保障业务建设。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形势、任务、岗位的需要,努力完成“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目标任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新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50万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培养高技能人才20万人,紧缺技能人才3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00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稳定,力争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左右。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创建工作的开展,努力实现创建目标。在厅机关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文明楼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干部职工家属的文体生活,陶冶情操。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自觉参与当地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办公、生活环境建设。加大经费投资力度,改善办公、生活条件,达到环境整洁、和谐美观、整齐划

一、规范有序。扎实做好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基础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单位内部无重大案件、重大事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活动。

四、主要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计划,抓好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情况,扩大社会影响力。要利用省厅外网“精神文明建设专栏”、《精神文明创建简报》等有效载体,推广交流精神文明创建经验、做法、动态,形成浓厚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指导,活动有人抓,推动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把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摆上各级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坚持做到精神文明创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加大资金投入。筹措资金,建设一批必要的文体活动场所,做到开展活动有场地,组织活动有经费,学习培训有资料,监督考评有机制,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坚持齐抓共管。系统内各级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要认真谋划,统筹安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全局观念,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落实活动措施,确保精神

第五篇:文章标题: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安排部署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会儿_常务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讲三点意见。

、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面临的新形势

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且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了新世纪前十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五大战略举措,“十一五”期间正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2003年,我们顺利实现了“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人均GDP达到312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美元到6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进入加速成长阶段的“黄金发展时期”,主要特征: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需求。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消费需求将从为“生存”转向求“发展”、求“享受”。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近几年,我市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的消费持续升温。居住、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4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1997年的20.5提高到2003年的46,平均每年上升4.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46.7下降到37.7,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升级的新阶段。

2、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供给基础。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升级。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内部结构,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农业方面,近几年,我市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经比由1997年的3.4:1调整为目前的1:1。为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高层次和多样化,农产品的质量大大改善,优质农产品、畜牧业、水产业以及绿色产品、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工业方面,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68.5,对整个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2。实现工业化的重点正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上水平为主,工业化的进展更多地体现在工业产品的消耗降低、结构优化、品种改善、质量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服务业方面,2003年,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到45.5,就业比重达到42。一方面,体现生活质量的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医疗保健等高层次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扩大。

3、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至6000美元时,城市化率应达到80左右。目前我市整体城市化率已达到75以上,农村城市化率为41.5。近几年,每年都有13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有11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同时,满足110万人口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也将带来十分广阔的市场。

4、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网络化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航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从世界看,大体上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以技术革命为先导的生产力飞跃,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30.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的28,形成了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只要我们抓住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就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5、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将为我市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重要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已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41,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规模空前,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外向度高,目前经济的外贸出口依存度已达到50,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全市的79.5,

三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9。天津既是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又是东北亚地区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以及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

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矛盾凸现时期”,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将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资源制约、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等各种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差别可能更为明显;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给我们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加剧的挑战。

二、用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抗击非典得出的重要启示,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关系天津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深、分析透,这是我们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今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就是集中力量搞好重大问题的研究。市领导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兴国常务副市长多次与我们共同研究,逐一拟定重点调研课题。今天会议上已经印发了初步筛选出的16个重点调研题目和32个专项规划题目,按照第26次政府常务会的要求,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下面我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搞好重点问题的研究,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年来,我市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总规模从1993年的12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370亿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2003年达到1103亿元,占全市GDP的46.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冶金、汽车、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但是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依然很重,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模式。比如水资源消耗,我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65.9立方米,是日本的3.6倍,美国的4.4倍。从全市看,目前我市常年用水量24.8亿立方米,预测2010年需水量达到56.3亿立方米,缺口在14亿立方米左右。能源方面,2003年全市用电量305亿千瓦时,按照后几年全市GDP增长12的速度预测,到2010年用电量需求达到560亿千瓦时,发电用煤需求达到1900万吨,比我市现有耗煤量增加1.3倍。2010年我市电力装机容量要达到1100万千瓦,现在实有装机517万千瓦,有583万千瓦的缺口。目前全国出现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状况尚未缓解,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

(二)关于服务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1990年-2003年,服务业总量由104.1亿元增加到1084.9亿元,年均递增19.8,高于二产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1左右。

但是,与国内发展更快的城市相比,与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比,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一是服务业规模总体上不够大、比重不够高。规模仅相当于北京的

49、上海的

36、广州的58。服务业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我市差距还很大。二是新兴服务业没有形成优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比重还较低。三是服务业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减弱。天津曾经是全国主要的商品及物资集散地,近年来作用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我市将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将为生产性的服务需求创造巨大空间;三是随着海河综合开发加快进行,以及交通环境、旅游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我市服务业向外辐射和对内聚集的范围更加广阔。服务于生产建设、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和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巨大发展。

(三)关于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嫁、改、调和“抓大放小”,全市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8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万户,比1998年增长了1.3倍,注册资本增长了2.8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2.6,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2年的7.1上升到2003年的近50。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自1999年以来共精简审批事项近700项,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规范了行政审批行为。

我市在改革方面存在的差距。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一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据统计,2002年我市还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636家,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40。全市增加值中,有50左右来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二是改革不到位,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大批中小国有企业没有从竞争领域退出,一方面,国有资产不能有效盘活;另一方面,民营经济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空间狭小。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与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比相对较慢,我市民营经济比重比浙江省低25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注册户数和注册资本只占上海的1/

5、不到北京的1/3,注册资金超亿元的企业只占上海的1/8。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发展环境差。二是发展空间小。三是融资机制不健全,资本运营不灵活。四是资产流动的市场环境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市改革的重点,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做到政企分开,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按照公司制改革的要求,对现有的“翻牌”公司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之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资本运营机制和约束机制。三是积极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整合中小国有企业资源,加快从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吸引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并购、重组。六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关于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截至2003年底,我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6万家,协议外资额453亿美元,到位额245.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98家在天津落户,投资超过67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9,实现利润占全市的39.4,上缴利税占全市的27。但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已显得不能适应。一是利用外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总量规模相对偏小。2003年利用外资到位额16.33亿美元,仅占全市投资的12.9,相当于上海、深圳、苏州、青岛的27.9、45.

1、24和32。二是大项目少,后劲不足。2003年我市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只有1个,苏州有23个,上海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青岛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三是外贸出口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只占33.7,缺乏拳头优势出口产品,对三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依赖性大,而且支撑点比较单一,仅摩托罗拉和三星两个企业出口就占全市的35.1。“十一五”期间如何继续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研究。

(五)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到2010年我市将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度的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以新兴中等城市为支撑的区县经济将会成为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我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市农村城镇人口累计达到223万人;重点镇镇区住宅成套率达到53,生活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分别达到78和4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目前我市农村城市化率为41.5,按照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是产业聚集、资本聚集、人口聚集程度不高,区县经济没有形成像东南沿海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完善中心市区布局基础上,大力发展4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带动小城镇发展,形成以市中心区为轴心,以外围中等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补充的现代城市集群,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

(六)关于人才培养

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证。据世界银行测算,就业队伍学习年限每增加一年,影响GDP0.9个百分点。我市毗邻北京,是国内人才最集中的地区,大量高素质人才将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R&D投入逐年提高。科技综合实力由1993年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专利申请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前10名;各类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近30万人,比1993年增加了2.5倍。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使用的政策,多次组团到国内外吸揽各类高级人才近2万人。但是相对而言,顶尖人才比较少,在全国有影响、在各领域有带头作用的领军人才比较缺乏;人才外流尤其是高级人才外流的比较多;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发展的环境不足,引进人才还存在中引轻用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企事业单位收入环境、工作环境、待遇环境等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也造成大量高级人才外流的现象。

“十一五”期间,要把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作为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七)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五”前三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3,2003年分别达到10313元和5861元。但是从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要求看,还存在差距。表现为:收入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2000年以来,收入年均增长低于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在大中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2003我市在35个大中城市当中排第11位,比上海少4554元,比北京少3570元,比广州少4689元,比深圳少15623元,低于苏州、杭州、宁波、无锡、长春、厦门等城市。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之间差距拉大。“九五”末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3770元,2003年扩大到5186元。收入增长较慢的原因,一是就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市平均每个家庭只有1.4人就业,低于全国平均每个家庭1.6人就业的水平。二是国企改革滞后,下岗职工和低收入阶层人员较多。2003年我市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50,经委市属企业在册职工55万人,其中在册不在岗职工占40.5,这部分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只有1966元。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少,比重低。2003年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占55.4,仅比2002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上海、北京农民工资性收入已达79和64。另外我市农民收入中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只相当于上海的40、北京的31.4。四是还没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制约收入增长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确保“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实现。

(八)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

近年来,我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下岗再就业,扩大劳动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18.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万人,首次实现新增就业量大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量,登记失业率为3.8。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2003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5.7万人、243万人和193.5万人。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九五”期间,我市新增劳动力77.72万人,安置67.22万人,未就业10.5万人;“十五”前三年需要安置劳动力57万人,已安置45万人,未就业12万人。据测算,“十一五”期间需要安置劳动力预计为127.5万人左右,每年需要安置近26万人就业,难度比较大。近些年,我市就业弹性系数呈不断降低的趋势,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六五”时能新增就业9400人,“八五”下降到5700人,而“十五”前三年只有2300个,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只有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大量的城市居民没有参加保险,还没有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特别是覆盖农村的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九)关于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十一五”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市重要的发展任务,也是实现中央对我市定位的必然选择。基本思路是,立足京津冀,辐射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从京津冀区域看,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等9个城市组成,人口5969万人,GDP占全国的9左右,其中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区域的23左右。从环渤海区域看,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部,人口2.59亿人,GDP占全国的30.4。天津经济总量占该地区的7左右。从东北亚区域看,包括中国的六省市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人口十几亿。2002年中日韩三国GDP6.3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天津历史上就与周边地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天津港是北京的外港和河北省的重要出海口,北京出口总值的30、河北省出口总值的60经由天津港。2003年天津港共吞吐煤炭6700万吨,其中53来自山西,42来自内蒙。1986年,天津组织发起成立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已由当初的15个成员市发展成为29个。到2002年区域内省市累计合作项目4497个,合作金额达到470亿元。近几年,中、日、韩三国区域内贸易量不断增加,1998年区域内出口额为252亿美元,2003年上升到2245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中,日、韩的货物占1/3。在全市累计利用外资中,日资、韩资占17。

“十一五”期间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津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十)关于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会越来越突出,将是“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土地资源。我市土地总面积11919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72.1万公顷,占60.5;建设用地31万公顷,占26;未利用土地5.8万公顷,占4.9;其他土地10.3万公顷,占8.6。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其中未利用土地由2000年的6.27万公顷,减少到5.8万公顷。土地产出也有较大增长,去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003万元,比2000年的1375万元提高了45.7,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北京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GDP2149万元,上海9859万元,广州4663万元。我市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化水平不够高,农业用地比重偏大;二是未利用土地合理开发进展较慢;三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尽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环境。目前我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空气二级良好天数为26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2.3,与80的“创模”要求还有差距;水环境中,除饮用水水源已全部达标外,大部分河道还处于中度及以上污染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较为迟缓,部分湿地功能退化,全市林木覆盖率仅为16.5,与森林法规定的30要求差距很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仅为31,尚未达到35的创模目标;施工扬尘和工业点源污染也很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天津城市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解决。“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调整能源结构,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搞好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和绿化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十一)关于城市交通和设施

实施“三五八十”以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10年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415亿元。建成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修建了城市景观河道,投入200多亿元进行了地下管网改造等,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仍然有明显的薄弱环节。

市内交通。交通拥塞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近几年,我市这方面矛盾逐渐突出。一是交通需求快速增长,而交通设施发展较慢。1990年以来,机动车年均增长高达15左右,但道路面积平均增长仅为3左右,平均每辆机动车占道面积每年下降17.6。二是道路系统和结构不合理,规划前瞻性不够。中心城区道路密度仅为3.16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家规范要求的5.47公里/平方公里标准,且路网配置不合理,地下交通发展不快,快速路建设滞后,主次干路和支路比例失调,道路功能混乱。三是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测“十一五”期间家用汽车将成倍增长,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如何解决市内交通拥塞将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地下管网设施。多年遗留的布局混乱,管道年久失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改造,但地下管网设施滞后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市市区供水管道4320公里,排水管道2554公里,燃气管道5890公里,其中使用超过年限的老旧管道需要改造的分别占

47、41和66;电力管道3300公里,其中需要入地改造的2300公里。解决这一问题,除政府搞好规划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好体制制约问题。一方面要改变多头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特许经营权、“肥瘦搭配”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

(十二)关于资金筹措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预测2010年前全市投资1.5万亿元,除1/3资本金5000亿元,还需筹措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我市的资金制约主要体现在民营资金比重太低,仅占全社会投资的21.5,银行贷款比重过大,超过50,金融风险过度集中。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规模太小,2003年全市新增贷款近1000亿,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只有4亿多,发行债券仅1亿元。

解决资金问题,必须从改革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营机制上找出路。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二是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投资收益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三是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同时积极吸引国内资金,特别是吸引有实力的民营资本投资。四是办好产权交易市场,保证各类投资者股权投资进退渠道畅通。五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成一个项目,建立一种资本运营机制。在总的资金使用结构上,可以考虑银行贷款约1/3,利用外资1/3,民营资金和其他直接融资1/3。在资金投向上,有固定回报、风险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使用贷款,竞争性强、风险大的项目可以考虑更多的利用外资,民营资金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设限制。

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一个时期关系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和办法,使规划的编制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国家总的要求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由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体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规划编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规划理念上,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在规划的定位上,要真正认识到规划是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今后重大建设项目都要依据规划来决策。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政。三是在规划体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十一五”规划要把区域规划放到重要位置。据了解,国家已初步确定编制长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地区和成渝地区4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四是在规划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五是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论证制度和评估制度。国家成立了规划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六是在规划目标确定上,既要重视经济指标,又要重视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重视城市发展,又要重视农村发展;既要重视当前发展,又要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重视发展的速度,又要重视结构的提升;既要重视发展时间,又要重视空间的落实。

我市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要求外,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搞好与“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衔接和与五大战略举措的衔接。“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要符合“三步走”战略的要求。二是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相结合,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三是突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四是突出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五是结合规划编制,汇总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的制定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经济布局上,落实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六是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联合与发展不断扩大和加快的背景和要求,突出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我市“十一五”规划分为三类四级。按规划层次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组织编制;(2)专项规划,由市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制;(3)区县规划,由各区县发展计划部门组织编制。按规划审批划分:(1)全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市政府批准实施;(2)重点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实施;(3)其他专项规划,由市发展计划委批准实施;(4)区县规划,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区县政府批准实施。

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为重大课题调研、专项和区县规划编制,以及总体规划思路制定阶段。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开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于2004年10月底提交重大课题研究报告;二是组织开展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04年底完成规划思路;三是组织开展全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关指标体系,2004年底计委向市政府提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框架。

第二阶段,2005年初至9月底,为“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起草阶段。主要任务,一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工作,组织评估论证;二是对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相关指标进行协调、衔接;三是基本完成市重点专项规划和18个区县规划的编制。

第三阶段,从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6年初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阶段。工作任务是,完成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经市委和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按照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县规划。

今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搞好重大调研课题的研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体现民主参与。我们准备将16个重点课题中的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有些通过定向委托确定承担单位。重点课题研究年底前形成最终成果。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县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在抓好重大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研究确定了32个重点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专项规划与重点调研课题互为补充,一般重点课题研究的,不再编制专项规划。总的要求,专项规划要在今年10月底前形成思路,年底前完成初稿。区县规划也比照专项规划的进度要求同步进行。

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各区县、各部门按照全市的安排部署,做好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于,欢迎阅读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食物浪费范文下一篇:术语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