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022-11-09

第一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

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交往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工具,它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网络改变大学生原有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和习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面对与网络相伴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疏导和调适措施,分清虚拟与现实,,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不要让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更不要让其抑制了大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沟通处理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影响 对策

 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1) 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心智潜能。

网络以它广阔的空间,丰富的信息资源,向大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满足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愿望。网络的便利性使其认识、了解了更多更广阔的新事物、新知识,开阔其认知视野,激发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活跃和拓展,促进了心智潜能的开发。

(2) 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网络突破了任何组织、民族、国家的限制,成为一种多元性世界,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自由空间。网络社会是一个崇尚个体性和个性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张扬,人们可以不使用自己真实姓名,也看不到个人的年龄、性别、外貌和档案,个体可以毫无顾忌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张扬其现实生活中隐蔽的个性。大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在网上聊天室畅所欲言,而且通过制作个性化的主页、设置网站与所有来访者交流与沟通,增强了自信心,促进自我实现。

(3)扩展了大学生交往范围,提供直接宣泄场所,舒缓心理压力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安全性和广泛性恰恰迎合了大学生渴望交往而内心闭锁、渴望获得真情而又怀疑真情的矛盾心理。在社会转型时的大学生渴望安宁又普遍缺乏安全感,加上中学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积累,忽视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使其社会发展能力滞后,而这又与他们渴望交往、害怕孤独的心理特征相冲突。而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大学生的交往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使他们敞开心扉。

 提出问题(具体案例)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但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案例一:某大学哲学系大四学生小孙一直为找工作的事情而烦心,尤其到了晚

上,总是觉得漫漫长夜难以忍受煎熬,活着特别没意思,这种时候他总是无所事事地在网络上闲逛,遇到同学或朋友时,就有一阵没一阵地聊天,偶尔也到BBS上插科打诨,然后看看帖子和新闻,再盯着屏幕发发呆,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三四点。高校心理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夜间沉迷网络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现象,用他们的话说:“只有与网络为伴,我们才感觉到自信和力量。”

案例二:西北师范大学BBS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告诉记者,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由于网络特有的隐秘性和虚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 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心理问题,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去年学校还有一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

据搜狐网报道,7.9%大学生网络成瘾 半夜沉迷易患“夜抑郁”。

 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了解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我拟了一份问卷,发布在网上,一些大学生参与了这项调查。

问卷标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问卷的说明

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的学习成绩如何? A.优 B.良 C.中 D.差

3.您通常上网的地点? A.家里 B.寝室 C.校内机房或图书馆 D.校外网吧 E.手机 F.其他

4.您上网一般做什么比较多?

A.玩游戏 B.看电影电视剧等娱乐节目、听音乐 C.聊天交友

D.看新闻、查资料等 E.收、发邮件 F.其他

5.上网做这些事时您有什么感觉?

A.精神愉悦放松B.精神紧张

C.暂时脱离现实,除了正在做的事情其他全抛之脑后

D.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安慰E.感觉无聊没意思F.其他

6.您是否曾努力控制、减少上网时间或次数? A.几乎没有 B.偶尔C.经常D.几乎总是如此

7.您在离开网络后会惦记着上网的事情吗? A.几乎没有 B.偶尔C.经常D.几乎总是如此

8.一旦好几天不能上网,您会不会感到烦躁不安? A.几乎没有 B.偶尔C.经常D.几乎总是如此

9. 您认为网络目前对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A.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娱乐性B.减轻/逃避越来越大的学习就业压力

C.逃避现实中的失落感,在网络中寻求满足

D.丰富无聊的大学生活E.补偿高考前的上网时间

F.和男(女朋友联络感情)G.和亲朋好友联络感情 H.其他

10.您觉得山王成瘾会对课业有影响吗?

A.没有 B.有,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C.有,会导致逃课 D其他. 总结

根据最后的统计,在离开网络后是否会惦记网上的事情这个问题上,偶尔想起的占51%,经常的占16%。在觉得上网成瘾是否对课业有影响上,认为有影响,会导致影响上课的总占62%。因此可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存在着许多大学生由于网络原因而对心理生理、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如此,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沉溺还使部分大学生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大降低。对此,我的分析具体如下。

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 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易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情感趋于冷漠

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极为丰富、强烈、敏感,也极为动荡、复杂。他们关注社会的发展,也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但由于生活阅历的贫乏,使他们对人生充满理想,又脱离现实,情绪起伏较大,很不稳定,容易产生不满足感和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情感的成熟必须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体验得以实现,而长时间的上网阻断了大学生亲身的社会情绪体验,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受到网上传播的价值思想的感染。他们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浏览虚假重复信息,难免会产生心理焦虑和不满,出现精神疲惫,更有甚者会产生心理问题,造成其情绪冷漠,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3)导致自我的分裂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当他们从虚拟世界获得比现实世界更多快乐体验时,就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入网络交往。每当现实生活受到挫折、困难时,总想到网络中得到回避或安慰。网络掩盖了真实生活,扩大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间的差距,他们渴望在网络上追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消极地对待或逃避现实世界,其自我系统中的“真实的我”、“现实的我”、“网络的我”产生冲突,往往会在网上、网下判若两人,严重的可导致二重或多重性人格问题,分裂自我结构。

(4)网络色情成灾,导致性变异

由于网络传播信息方式的全球性、超地域性,网络信息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存在着大量色情、暴力信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意识日益萌发,对色情内容具有好奇心,据对我校130名男学生调查,默认曾浏览不健康网站的占89.23%,加之自制力较差,相关的性知识匮乏,面对网上不健康的性信息、性观念,容易引发性心理的畸形发展,产生性犯罪动机或行为,甚至导致性变异。

互联网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1) 过分依赖网络导致人际淡化。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2) 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形成畸形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十分重要。大学生在与同辈群体间相互交往中得到周围环境对其言行的评价,从而认识、反省、完善自我。只有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坦诚于人交往,融入群体才能感受友情,取得信任,建立合理的“归属感”。而网络交往是在虚拟情景下进行,并非面对面交往,这种人-机方式的交往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交往方式,极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冷漠,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从而阻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交往双方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很难辨别,易受到蒙骗,这对于那些原来就有人际交往障碍但又渴望别人关心、理解的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 对策

1. 指导大学生学会认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信息价值标准,提高信息辨别运用能

力面对充满诱惑力的网络世界,面对虚假、过剩的信息,教育工作者应指导学生学会认知,建立正确的信息价值标准,培养起识别、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坦然面对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学会辨别是非,锻炼其自主、自律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2.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网站的设计形式上应生动活泼,内容上应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为上网者提供自我表现、合理心理宣泄的场所,营造宽松、舒适的心理氛围,解决困扰的心理问题。只有用主旋律和正面教育的内容吸引大学生,才能避免和减少网络对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

3.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克服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

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从虚拟世界脱离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正确对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发生心理冲突时,能自我调节,维护心理健康。

参考来源:

参考文献:

[1]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

[2]韦良德,陈选华 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

[3]杨波,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大学生入学指南[M]2002年5月北京第一版,P159

[4])鲍金,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变化和问题,武汉大学网络文明教育宣传团,2002年11月17日

[5]刘昕,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治措施,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网络部,2002年6月18日

[6]唐新涛,网络与大学生学习之利弊谈,山东省烟台大学中文系,2003年7月27日

第二篇:对于金融危机的一些思考0812入党思想汇报

对于金融危机的一些思考

时间飞逝,转眼间这个学期的期末已对在向我们招手了。时间是永不停歇的,但是我们却应该时而停下来,整理思路,认清目标,重整待发。想想这段日子以来,凡上网看新闻,充斥眼际的都是一个词--“金融危机”,起初我并不在意,后来我通过思考深深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此我特地对“金融危机”进行了了解,并有所感悟,特此向党组织汇报我的一些思想。

我以为今年下半年美国“突然”爆发的金融风暴其实由来已久,如06年春季美房市售价止涨转跌即已现先兆,其本质就是远远超出银行承受能力的信贷投资和消费的失败导致大规模的金融资金链的断裂。今年上半年,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到下半年美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至此五大投行的历史成了过眼云烟。美国政府虽然出台七千亿救市,但是成效如何,得看奥巴马明年正式上台之后的作为了。起初我还以为那仅仅是美国的 金融危机,可不想,才没过多久,就听到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危机,真是让人吃惊。

从现在的形式来看对中国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朗,也可以说中国受到的冲击还不是很大。首先,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虽然持有美国的不算少的次级债,虽然损失大,但是在承受范围内,不会对机构造成实质性伤害;其次,对银行业的裁员瘦身,虽然预计将有200万银行从业人员失业,但是从各大外资银行的裁员计划看,由于亚洲区的相对稳定与受到的危机影响不大,基本裁员幅度不大。虽然如此,但是对积极融入全球化中的中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中国政府持有大量的美国政府债权,中国政府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如何保证安全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其次,现在是不是到“底”了呢?有国内金融机构对海外抄底跃跃欲试,如何保证海外的投资不受损失?近期平安投资富通遭受了重大损失,使得人们庆幸去年平安的1800亿融资然后海外投资计划搁浅;再次,去年中国股市大牛市,各证券公司、机构以及散户都赚的盆满钵盈,但是到了08年形式急转直下,散户被套牢,现在沪指与最高峰相比下跌了70%,如何维持人们的信心?

虽然如此,但是也不必惊慌失措。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自己的优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已被历史所证明。现在

的经济形势可以使得我们集中全力共保难关。这是我们政治上的优势。其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得中国能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是我们经济上的优势。再次,上半年的火炬传递、地震,下半年的奥运,使得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是我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相比的。

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预言如何似乎为时过早。但是,到现在我们相信经历了众多的考验的党和政府带领我国人民在这次金融仍能够安然度过。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建设者,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去,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我会继续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争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分析结果,我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学习,我会继续深入,不断要求进步的,我会用实际行动让党组织看到我在不断前进的。

汇报人:广电081班陈婷

2008年11月26日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http://

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来源:金窝窝

互联网金融就是以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载体来发展金融方面的业务,是将互联网与金融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金融业务。目前在我国正在鼓励发展“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也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正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逐步成为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型业态。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问题,互联网金融是否具有“颠覆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即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涉及是否需要监管、如何监管以及监管主体等问题这三大主题的考察,重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体系,风险,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其存在的意义、对传染金融行业的冲击以及对金融稳定甚至对货币政策等的影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学界对此亦众说纷纭。互联网金融正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逐步成为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型业态。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与运行机制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要远短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学术界,对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分类并没有取得共识。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对互联网业务模式分类并没有取得共识,结合美欧和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也被称为金融互联网。这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实现新的业务形态。

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之所以深入发展主要是适应金融服务需求的便利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等需求。在这个业务模式中,传统金融业务依靠互联网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升级甚至重构、对服务模式进行完善优化、对风险模块强化专业管理,从而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便利性更高、效率和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在这个机制运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实现了信息化、集约化和流程化管理,互联网成为金融业务完善的基础设施。

2.第三方支付及其运行机制

http://

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清算体系,是以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为基础的新型支付体系在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起来。特别是非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业务支付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极大地促进了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并已成为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典型的代表。

3.互联网信用业务及其运行机制

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包括网络贷款、众筹等新兴互联网信用业务,大致分为网络债券融资和网络股权融资两个领域。网络债权融资典型代表是P2P(人人贷)和大数据金融(比如阿里小贷)。通过P2P网络贷款平台,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基于网络信任机制直接完成信用交易。而以阿里小贷、百度小贷等运作机制则是利用自身网络和数据优势,直接介入信贷市场。网络股权融资典型代表是众筹平台,通过众筹平台中小企业或个人某项业务或活动将可能获得“众人”资金筹集支持。

4.互联网虚拟货币

最后是互联网虚拟货币。美国eBay、Facebook、Google等都在提供虚拟货币,而且网络虚拟货币存在与真实货币的转换可能性,美国Target等连锁超市销售Facebook虚拟货币卡。此外,一种新型电子货币----比特币(Bitcoin)脱离了中央银行,甚至都不需要银行系统参与,成为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典型。但是,由于国内对虚拟货币控制严格,此类业务在国内发展极其有限。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新型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过去短短几年蓬勃发展起来,并对相应的金融业务、金融子行业、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通过对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研究,互联网金融目前对传统金融领域的“颠覆性”冲击以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实质性影响整体是有限的。

1.互联网金融各业务模式在相关领域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各业务模式在相关领域的影响较为有限,互联网货币基金因跨界问题引发的影响较为明显。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升级作用

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方面,互联网技术更多是支持、升级、融合、弥补作用,而非替代作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基本是夯实传统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保持,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传统金融的一种完善和补充。而传统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化发展本质上也是促进传统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是部分创新业务对传统金融具有替代性或带来跨界冲击,对传统金融具有一定的冲击,比如余额宝。

http://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影响极其深远,主要在于该业务极大地促进了货币基金的发展,同时跨界影响了银行部门的活期存款和协议存款。此前国内货币基金发展缓慢,截至2013年年中货币基金资产总规模仅为3040亿元,但是,自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以来,仅其一家规模就超过5000亿元,2014年1季度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不到一年货币基金增长规模是过去数年发展规模的两倍多。同时,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货币基金市场,更多在影响活期存款和协议存款,实现了跨界冲击,特别是对银行业的冲击较为明显。

(2)第三方支付体系并为脱离传统支付清算体系

在支付清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占支付体系约1.7%,对传统支付体系的影响整体并不是冲击性而是补充性的。第三方支付对银行支付体系是具有替代性的,但是对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完善整体却是一种有益补充。2013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为235.8亿笔,金额为2939.57万亿元,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业务全年规模为1075.16万亿元。2013年互联网支付的规模约为5.4万亿元,则其占整个支付体系的比重约1.8%,占电子支付的比重约5%。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只是代替客户与商业银行为核心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关联性。第三方支付机构代替客户成为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的对手方,并通过在不同银行开设中间账户来实现资金轧差,是在传统的“客户-银行-央行”三层支付清算体系中嵌入新一层级实现“客户-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央行”四层支付清算体系,第三方支付体系并没有本质脱离传统支付体系并要最终依靠传统支付清算体系。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集约化处置资金流和支付清算业务使得支付清算体系的效率和便利性有所提高,起初对银行是一个较好的共赢合作机制,对支付体系亦是一种完善机制。

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起来,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替代了银行的支付业务及相关业务(比如支付账户沉淀资金使用),其备付金账户资金大多来自银行体系的存款,而且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行的相关中间业务也不断侵蚀,从而对银行体系反而呈现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

(3)互联网信用业务影响多元但整体有限

在互联网信用业务上,对现有信用业务的影响是多元的,但整体仍然有限。人人贷整体规模不大,互联网小贷规模提升较快,但整体对融资体系的影响较小;而“网络投行”众筹整体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更多是概念性的。

在人人贷领域,2013年人人贷规模略超600亿元,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虽然P2P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底,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略超600亿元。但是,2013年全国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网络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重不足0.35%,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约为0.675%。网络贷款虽有蓬勃发展之势,但在整个社会融资和贷款体系中的比重更为轻微。由于人人贷的利率水平非常之高,截止2013年底,加权平均利率约22%,收益率过高使得资金所有人高度警惕风险,限制了人人贷的发展步伐。

http://

网络小贷是对传统信贷体系的有益补充。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小额贷款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特别2013年阿里小贷通过资产转让方式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来源,截至2013年末,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其中2013年累计发放贷款超10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网络小额贷款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无担保、无抵押、流转快、数额小,阿里小贷以不到130亿资金、以每笔贷款平均约4万元在2013年全年实现累计超过1000亿元的网络小额贷款,较大地支持了其电商平台上的商户。从本质上,网络贷款对现有融资体系亦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机制,原本实体小贷公司、资产转让的资金来源亦可以用于信用业务,但是,效率、分布、便利、功效等远不及网络小额贷款。部分网络贷款可能取代了商业银行体系的传统借贷,但由于此前阿里小贷初期与商业银行合作模式证明网络小贷在银行的通过率只有2-3%甚至更低,为此对于信贷体系而言,网络小贷更多是弥补商业银行体系信贷的不足。

在众筹方面,其规模极其有限,基本是一个理念“炒作”。众筹发展速度迅猛,但整体的规模仍然有限,2012年全球众筹融资增长81%,规模为26.6亿美元,亚洲大致占比仅为1.2%。2013年预计全球众筹筹资50亿美元。不管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众筹融资更多是一种理念创新,业务整体规模有限。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上项目融资基本是数万元至十几万,仅有少数案例融资超过百万元。特别在中国由于证券法规定,股权众筹一旦超过200人则可能成为非法集资。截止2014年4月底,中国众筹平台已超30家,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有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

(4)互联网虚拟货币基本没有影响

虚拟货币目前对中国金融体系基本没有影响。从逻辑上,互联网金融既然能影响到传统金融体系,那就一定会影响到通过传统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互联网金融从供需两端较大影响到货币政策,加之货币的虚拟增创,均导致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要更多考虑控制基础货币增长的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应考虑在内。互联网金融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货币管理当局的密切关注,货币当局认为过去的政策、监管、调控等各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货币金融监管当局严控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发展和使用,国内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影响极其有限。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部门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部门直接冲击较为有限,但长期的潜在影响将可能较为深刻。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脱媒的典型代表,将使得支付清算、资金流动、金融产品和市场格局发生一定能够程度的变化,最为直接的影响对象将是传统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部门。短期内,由于中国仍然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直接冲击整体较小,但长期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全面深刻地影响银行部门。

首先,第三方支付不仅影响银行的服务渠道,最终可能与银行在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上直接竞争。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使得存、贷、汇等服务的渠道多元化,是支付结算体系的一个竞争者,同时第三方支付将逐步向主体性和实质性金融服务渗透,将在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等领域与银行等展开正面竞争。

http://

其次,银行业面临着金融体系“资本性”脱媒和互联网“技术性”脱媒的双重冲击。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国银行业面临着金融体系诸如影子银行业务的“资本性”脱媒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技术性”脱媒的双重冲击,而且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放大了金融脱媒的冲击。

再次,银行目前遭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最为直接的压力是存款吸收能力下降及存款成本上升。互联网金融产品高息吸收的资金最终也是要投放到货币市场的,即两个去向:委托银行做资产管理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结果就是减少了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来源,倒逼银行高息揽储,提高了融资成本。

最后,互联网金融可能深刻改变银行服务思维及经营模式。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掌握的大量客户的信息,从银行客户的交易端、电子商务端衍生的互联网金融,迫使银行在理念上必须重新审视被割裂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进行整个商务链条的整合,银行部门将不得不重塑其服务体系和经营模式。

3.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甚至被称为第三种金融业态,其演进和发展必将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主体、结构、市场、产品和风险分布等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创新、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服务思维与模式、以至于货币政策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这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影响仍然是十分有限且初步的。

一是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将加速金融体系的创新步伐。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特别是可得性强、公平性高、便利性好,是非常好的一种创新性金融服务。比如余额宝推出之后,绝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推出了相似的竞争性产品,这对于加速金融创新的步伐,对于满足居民和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对于在供给层面扩大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低价化都是具有创新推动意义的。

二是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加速转型。互联网金融作为“野蛮人”,将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零和博弈,互联网每进入一个行业就会带来这个行业的深刻改变和转型压力,互联网提高行业运营效率,加剧竞争。以银行为例,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银行传统信贷单一的信贷供给的格局,银行必须加速转型才能应对。否则,银行将被互联网改变。

三是互联网金融将加速利率市场化步伐,有效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化。在互联网货币基金和网络贷款上,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用是实质性的。以余额宝为例,它深刻改变了中国银行主导的资金供求模式和定价机制,削弱了银行长期享受低资金成本的制度性优势,打破了银行长期享受的较高利差收益,确立了资金供给者提供资金的定价新机制,而这种改变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价格的定价更加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还在于倒逼政策尽快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以使银行通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竞争。余额宝相当于加速了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水平,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核心以及最难的环节之一。

http://

四是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行业内外的融合,金融体系横向综合化和纵向专业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在横向上,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行业内部混合经营或综合化经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金融体系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金融服务业的生产边界进一步扩大。在纵向上,相似的金融服务和业务单元的专业化将更为重要,比如支付、清算、托管、信息处理、定价等。金融体系将演变为横向综合化、全能化、一站式,而纵向专业化、定制化、一体化的“矩阵结构”。

五是互联网金融可能对货币政策框架造成一定的潜在影响。互联网金融从供需两端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可能要更多考虑控制货币增长的影响。在供给方面,互联网金融可能提高货币供给;在需求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能导致货币需求整体下降。虽然目前由于受到严格控制,虚拟货币对中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基本没有冲击性,但其仍是货币政策框架实质的潜在冲击因素。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

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运行机制及其影响的分析,从本质上,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没有摆脱金融本质特征,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是对传统金融的实质颠覆,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更多是理念和思维的创新,更多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善金融服务及其渠道,是金融服务提供的多元化。

国内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具有“颠覆性”的本质判断,是因为对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特定的制度、体制和市场基础等的分析相对不足。以余额宝为例,第一,余额宝高收益和高增长具有特定的制度基础,特别是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以及存贷比监管要求等。第二,余额宝爆发式增长具有特定的市场结构基础。余额宝使得普通大众成为了资金市场中的真正供给者,获得了资金所有人应有的收益回报。第三,余额宝发展具有特定的金融产品竞争基础。中国一直缺乏稳健性、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宝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和收益性都具有优势的货币基金。

互联网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国金融深化不足和存在金融抑制的制度弊端,其未来持续发展的趋势是确定的,但也需要基于互联网金额的本质,客观、冷静认清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大小取决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和深度。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具有特定制度性基础,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制度基础将逐步削弱。二是金融脱媒的程度不仅受制于风险收益关系调整,更受制于实体经济需求,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必须向实体经济回归。三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将日益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有序化、平稳化。四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一定程度上是竞争关系,传统金融的应对将冲击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体制、市场以及客户等基础。五是互联网金融内部将有一个优胜劣汰、自我竞争的过程。

从国际经验看,互联网金融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生态体系,未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冲击,反而促进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互联网金

http://

融更多回归于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上,更多回归至对现有信用体系的弥补上,更多回归至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上,而不大可能会成为一种“颠覆性”力量。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本性还是在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处理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相应的金融风险是相伴而生的。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创新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更为明显,其风险比传统金融可能更加复杂。

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两面性

互联网金融由于融合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更高耦合性,其存在特定的风险环节和跨界的关联性,金融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本质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助于强化数据分析,部分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金融以及二者合成之后的三重风险,特别是其碎片化、跨界性和传染性,可能导致新的金融风险。

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剖析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其基于技术层面的相关风险。比如如:信息泄露、身份识别、信息掌控与处理等互联网金融特有风险;第三方资金存管及其可能的资金安全问题;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及其可能引发金融基础设施风险;潜在的操作风险,基于人为和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更为凸显;最后是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存在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比如: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与政策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步伐较快,同时部分业务是在现有政策、法律和监管体系之外,政策调整和法律完善将是一个必然过程,互联网金融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法律与政策风险问题。特别是以互联网作为“外衣”的传统金融异化业务受到的政策、法律以及金融风险将更为凸显。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整体判断

目前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的风险整体是可控的。第三方支付已经纳入到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之中,虚拟货币受监管部门严控风险极其有限,众筹风险更小。

目前存在较大风险的业务领域是人人贷(P2P)和互联网货币基金。P2P由于具有民间借贷的性质,存在欺诈、高利贷等相似风险。互联网货币基金对银行的存款吸收、资产负债、期限和流动性管理等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整体而言,目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是可控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4.互联网金融对监管体系的挑战

http://

目前,监管体系已经针对互联网金融出台了针对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等监管举措,但是,互联网金融对监管体系仍有诸多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深化了金融业综合化和混业化经营趋势,而现有监管体系是分业监管模式,且以机构监管作为基础,从而可能呈现混业经营趋势和分业监管体系的制度性错配。二是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创新性强,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监管漏洞和监管空白。三是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跨界特征明显,对现有监管体系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完备性提出了挑战。最后是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导致监管的稽核审查或现场取证等面临技术性困境。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位应该得到正视。

结论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当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服务理念,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到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造,收单支付方式、业务发展,以及民间征信和社会投融资渠道。既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进步,给带来了一定监管上的烦恼。

第四篇:《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内在联系在哪里?》

摘要:本文主要从近期金融行业新秀“惠普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二者的发展情况,及服务受众、未来的服务方式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对比!

在谈及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我们要对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有所认知!

惠普金融: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游走,会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再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金融脱媒)的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通过概念性的陈述,无论是初入者还是资深行者,都会有轮廓性的外壳概念!其实近来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定性无论是金融学者还是行业资深掌控者和实际操作人都在进行深入性的探讨,为确定更加诚信型、规范型、服务型的金融体系努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二者的相关发展历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实现普惠金融的途径是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

再次,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为传统或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

最后,实现普惠金融的制度保障主要有三:一是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提供适当空间;二是允许新建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对此,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主题为“新金融时代:改变的力量”。顾明思义,新金融也就是目前最受热目的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这种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反映在金融市场上具体表现为: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过程正在发生,我们称之为“新金融”。

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提出对网络借贷(P2P)和众筹融资的监管建议,指出纯信息平台应是监管的基本底线,此外还应该要求投资者分散投资,用投资财产比例和封顶金额结合的方式限制投资者网络借贷和众筹股权的金额。 吴晓灵表示,对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的监管建议有三点。

第一,纯信息平台应是P2P和众筹监管的基本底线。“网络借贷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在于他有资金池。现在一些平台主动提出第三方存管。这是防止风险很好的措施,但只是防范平台卷款逃跑的风险。要控制借款人的风险,还是需要征信体系的建立。”

第二,小额分散是对投资人保护的重要方法。吴晓灵提出:信息真实披露是对融资方的基本要求,限制投融资方的金融是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的重要前提。在投资方金额比较低和少时,即便出现风险,对投资方的影响也不大。这种情况下,信息披露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因为目前的征信系统难以充分、完全的披露信息。

此外,在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出于风险考虑,设立的可投资的财产比例金额可适当扩大但应有封顶金额。

第三鼓励民间建立征信公司有利于出促进接融资的发展。吴晓灵表示,目前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会公开,这些违反纪律和法规的行为在网上查询到,应鼓励民间征信系统整理这些信息。央行[微博]正在准备发放民间征信公司的牌照。

她表示,第三方支付会回归小额、专业领域的支付。而第三方支付销售金融产品会在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销售中失去强进的势头,只有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融资量不会高于传统金融,但它服务的人群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她还表示,征信体系的缺失使得P2P很难健康发展,很多公司都走向了间接融资的误区,只有具备征信能力公司最终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基于电商平台的网上借贷有其特有的征信体系,能健康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规模无法与传统金融抗衡。

结语:在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的的模式,其根本都是利用最新的服务模式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小微人群,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现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移动金融将会是是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因互联网金融并未在金融本质上做出改变,而是在交易的环节和形式上做了一些创新。传统银行业是个媒介,你并不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但现行的互联网金融是穿透性的,你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但是现行状态下并不是每个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能做到这点儿,一方面是国内现行的监管机构并未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另一面巨额资金的诱惑,使得一部人铤而走险.但是对于资金安全方面的防范,经过多方的鉴证产生了底线:纯信息平台应是监管的基本底线,此外还应该要求投资者分散投资。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能自设资金池,最好有第三方保管资金。在这方面小有成就的当属:玖富微理财平台。同时也因其出色的表现在“2014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上一举夺得“2014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从而奠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无可比拟的地位!无论是惠普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根本宗旨是服务受众实现发展!

第五篇: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定义来自于百度百科。

二、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来源于百度百科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

具体到行业,纺织行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

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对欧盟和大洋洲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

的出口金额则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目前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影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其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虽然美国金融危机目前还没有给中国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说明未来一段时期也不会受到影响。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部分出口型企业已经面临经营困难,出现裁员现象。

尹成基说,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尹成基认为,眼前一些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带来的中低端劳动者失业,可能只是局部的现象。而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则要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究竟何时触底,对实体经济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显然,未来就业形势并不明朗,促进就业必须成为当前相关政府部门一个重要的目标与任务。”尹中立说。

中国还面临其他就业难题

(四)金融危机对当代的我们【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与此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对此更有必要倍加关注.“毕业就是失业?”当今,这句话常常穿梭于校园,这是危言耸听吗?形势真的有如此严重吗?当今形势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应付与此息息相关的我们对此的了解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俗话说:要打一场有准备的战.又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除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内部的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要像中国这样提供7亿多个工作岗位。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

就业现状

(一)招聘需求有所下降

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一直是获得就业职位的主要途径。而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确实偏少。除了招聘企业数减少外,有的企业还压缩了进人计划。 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说,他们今年原计划有校园招聘计划,但是目前制造业形势低迷,企业不仅减掉了招人计划,裁人计划也正在出炉。记者了解到,一些与进出口市场结合得相当密切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因此校园招聘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企业招聘门槛提高

虽然风暴眼在美国,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在,任何区域的经济体都不可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而对2009届毕业生而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影响将直接导致的是——求职前景不容乐观。这也许也意味着更焦灼的等待,更艰难的抉择。危机,既是“危”也是“机”,看准低潮时的机遇,就能在下一波经济拉动中冲到浪尖。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三)招聘门槛更高条件相对“苛刻”

虽然经济有“萧飒”现象,但企业从“人才储蓄”的角度考虑,即使经济再紧缩,网罗校园人才仍是必不可缺的。可是,相对而言,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应届毕业生明显感到的变化。裁人已成为众多企业面临“寒冬”的主要对策,工作时间不长的新员工都易被裁,这类人重回校园求职,也给大学生求职带来不少的冲击。据悉,这些“二次就业”的毕业生,十分看好应届生就业市场。在他们看来,这个市场的用人单位质量高,且需求量大;而相比应届生,他们因为已有了工作经验,更有优势。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测,但这不能成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观信息的理由。在危机影响下,众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一个关键问题,是看教育部门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

据报道,虽然主管部门的“校园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惯例,多数大企业都会在“解禁”。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企业的入校宣传已提前进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达40场的宣讲会。因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这样分析就业形势,“美国经济不好,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我们的就业会格外困难。”

调查资料:

在北京,虽然主管部门的“校园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惯例,多数大企业都会在“解禁”前进校搞“宣讲”活动。从部分高校了解到,企业的入校宣传已提前进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达40场的宣讲会。因为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学生们的求职热点向工作较稳定的国企和科研部门转移。一位大学生这样分析就业形势,“美国经济不好,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又减少招聘名额,所以今年我们的就业会格外困难。”

在武汉,11月9日,2009年湖北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武汉市今年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首场大型招聘会。3万多名应届生进场“找饭碗”,由于岗位数较去年明显减少,多数学生主动调低了就业预期。据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有350多家单位提供了3万多个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题招聘会,共有450家企业提供岗位5万多个。今年的招聘单位数与岗位数之所以“缩水”,主要是因为一批企业因经济前景不明朗而选择观望,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则明显减少。

在上海,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了解到,进入这些高校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减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开的宣讲会将有202场,而去年同期是172场。同济大学已预约的招聘会也有200多场,在综合招聘会之外,学校还计划增开师资专场和卫生行业专场。东华大学毕业生进

入机械、计算机、通信等企业的较多,目前看来这些企业都保持着招聘热情。

在广州,按照惯例,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高校的就业办现已着手与用人单位接触,为下个月的招聘会做准备。近日,一些高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反馈的情况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比预想中要好一点。广东一所大学的领导说,学校还没有具体监测到经济金融危机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现在很多企业一方面在进行校园招聘,一方面却又在不停的内部裁员以应对经济危机。这就出现一个悖论,既然你需要人,为何又要不停的裁掉老员工,即便是老员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但是培养一个新员工和新员工的适应期也是一个大问题。通过笔者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企业招聘的目的分类:

一是招聘会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而是为了盈利。谋取利润,当然我们不反对,但是当追求利益超过了为求职者服务时,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第二,很多来参与招聘的企业无非就是来做个广告,证明自己的影响力,随意打出几个看似很美好的招聘要求,搞得招聘桌前人山人海的却另有目的;第三,有的企业需要人,但是需要的很少,来招聘会一是加强影响力,二呢就是想收集个人资料,特别是那些做电话直销、保险行业的,掌握了你的资料,你就等着电话不停的呼唤吧,“您好,先生,我公司新出了一款新产品。。。”,见怪不怪了吧,现在知道你的资料是怎么泄漏出去了吧。

另外,我觉得对于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求职更是雪上加霜,求职是

需要成本的,而成本费用从哪里来---家庭收入。但是今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大到波及到了农村,举几个真实的例子:往年的时候,农民去卖蚕茧,都是现结,但是今年,打欠条;往年此时各地的棉花收购上早就出动了,但是今年几乎是没有,都在观望或是不敢行动,谁早出动了可能谁就赔死!而对于农民呢,一年的所有经济来源很多都是来源于秋季农作物的出售所得,如果一旦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一年来的投资不但受不回来,这也意味着一年白干了。但是同时,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大学生的学费是固定的,是不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便有了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但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如果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再多的政策也是短暂的“授之以雨”!

大学生不但要交纳学费,还会有生活费,求职还要有求职准备费,包括服装,简历制作,各地的求职路费等等一系列的费用都是从农村家里拿出来的。

如果家庭无法提供费用,无法获得更多的应聘机会;企业也在减少招聘,提供更少的招聘岗位。大学生就会陷入了两难的问题。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年累计一年,势必影响下一届的大学生求职。

、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

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再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

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上一篇:党员党章学习思想汇报下一篇:党员干部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