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导学案

2022-08-09

第一篇:富有的是精神导学案

《富有的是精神》教案

一、学习要点1、阅读文本,把握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写内容提要。

2、结合语境,仔细揣摩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领会文章主旨,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二、重点字词

1解词,并给加线字注音。

(1)名符其实fú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3)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4)沧桑cāngsāng“沧海桑田”的省略语,饱经沧桑

(5)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6)一旦dàn有一天

(7)浅薄bó缺乏知识或修养

2、辨析词义

抵抗抵挡抵制

抵抗:侧重表示抗击、抵御,常用于军事方面。

抵挡:侧重表示受到侵害而加以抵抗,指对人、对物而不指事情,一般所指对象比较具体。

抵制:侧重表示阻止有害事物,使之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常用于非武力的行为。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强调观察过程粗略。

浮光掠影:强调印象不深刻。

三、作者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品有《湖岸书评》、《谢冕文学评论集》等。

四、文体背景

北大是中国的著名学府,出过许多学者、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做人品行高洁,学问也是渊博精深的。本文是谢冕先生在北大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面对刚刚踏上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谢冕先生谆谆告诫,语重心长。以自己的切身经验为例,把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爱之情在演讲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20《有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 主备人:王美蓉 审核人: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20*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歌的深刻内涵。

2、体会本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初步理解诗中的对比和反复两种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鲁迅资料及上下文在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鲁迅的资料以及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2、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下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3)读鲁迅的诗

1 野草·题辞

鲁迅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结合资料和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诗歌,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交流:诗歌以“有的人”为题,主要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

第一种人指反动统治者,另一种人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写反动统治者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3、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并想一想:哪些“有的人”是指反动统治者?哪些“有的人”是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明确:第1至4小节中每节的第一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第二句都是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4、了解写作特点: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本文的表现手法是运用 对比的手法,先写反动统治者,再写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使正反两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5、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2 第二部分(第2至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至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朗读诗句,并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反馈,重点引导理解以下诗句。(幻灯出示) (1)第1小节

①第一个“活”是指肉体还在,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是指精神已亡。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是指精神永存,饱含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二个“死”是指肉体不在,则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惋惜与怀念。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理解: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2)第2小节

对人民的态度: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反动统治者:作威作福,横行霸道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理解句子: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引入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3)第3小节 人生的目的: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反动统治者:活着为自己,死后想留名 。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为人民而战斗,为革命愿献身。

3 ②句子解析: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理解:这句话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③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理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 早已臭名昭著。 (4)第4小节

对社会的影响: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反动统治者:侵害人民的利益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捍卫人民的利益

(5)第5小节

○1人民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态度:5至7小节。

○2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

○3理解: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6)第7小节

○1联系上下文与社会背景理解,第一个“他”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第二个“他”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

○2想象一下,第一个“他”的下场将是被人民推翻,打到。

○3“抬举”的意思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人民永远崇敬他,怀念他。

○4为什么文段中要连续两次用“很高”,说说你的看法。

答:作者表达了对默默为人民服务,,一生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强烈的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每节诗歌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全文,悟情明理

1、领悟诗歌主旨

4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 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 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课件出示)

3、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1)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 (2)人应该怎样活着?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4、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老师寄语: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导学案和学评。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第三篇:导学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十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自主学习】

1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注音

肇( ) 埋没( ) 彷徨( ) (2)理解词义 格物: 致知: 彷徨: 修身: 清谈: 诚意: 正心: 齐家: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找出本文论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合作探究】

3、《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4、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6、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2

【精读精练】

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

7、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主题阅读】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 杨振宁

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这[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明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8、 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各是什么? [甲]处:

[乙]处:

3

9、选取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切( )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10、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

11、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

12、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 );又要 ( )。

13、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14、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小议论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胶予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学家合作,在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4

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工作。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4日)

第四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_导学案

长葛第三实验高中 课型:新授课 编制:高二政治组 使用时间:2015年4月25日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姓名: 小组: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 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 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的作用。 是“主心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 相结合。

5、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学习重点、难点】①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重要性)

②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旧知检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材料: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的胡錦涛同志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的原因。

问题2:除航天精神外,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民族精神吗?

问題3:我们当前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

(一)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_____________的结晶,随着_____________变化而不断丰富。

2、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历程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鲜明的 和 。形成了 精神、 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 精神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雷锋精神、“ ”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 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极为重要的任务。

高二

政治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2页第1页

长葛第三实验高中 课型:新授课 编制:高二政治组 使用时间:2015年4月25日

四、当堂检测

1.2014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许多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再次重现昔日共产党人的革命激情,表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因为它( ) A.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 B.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统一的D.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2014年4月5日,孔子、屈原、邓稼先、梅兰芳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青铜雕像在中华世纪坛正式落成展出。这些文化名人 涉及文化、艺术、哲学、教育、医学、建筑、科技等多个领域,时间跨越了从春秋时期直至近现代3 000年历史。纪念中华文化先贤能使我们( ) 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在潜移默化中自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增强尊重本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自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1年是我国辛亥革命100周年。某市教育、宣传、团委等部门开展了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人们的思想在文化陶冶中升华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

③抓住了文化建设的根本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信等等,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道德遗产。这说明( ) A.中国传统道德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B.在当代,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知识拓展:

(1)井冈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

(2)长征精神。那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3)延安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红岩精神。那就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5)西柏坡精神。那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6)雷锋精神。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两弹一星”精神。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8)大庆精神。那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9)抗洪精神。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 (lO)载人航天精神。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我国广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材料说明( ) A.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B.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 定性力量 C.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D.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6.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传统道德中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以及勤劳俭朴、自力更生、诚实守

高二

政治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共2页第2页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主备人 李丽涛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并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学习难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自主学习(独立快速阅读教材,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3、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内容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各自的地位

6、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7、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地位和重要性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拓展提升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结果揭晓。罗阳、林俊德、陈斌强、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等模范人物,或大爱无疆散播无限温情,或爱岗敬业做出突出贡献,或百善孝为先推动时代进步,向社会传递了爱心、敬业、孝心“三大正能量”。

《感动中国》节目至今已举办了11年,与往年相比,本届人物评选规模更大,群众参与度更大,通过网络参与投票人数超过8600万。 (1)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

(3) 《感动中国》2012人物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一位?他(她)的什

么品质和精神感动了你?

三、当堂检测(看谁最棒!)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指导、约束社会公众的交往行为,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B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做到()

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④判别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

4、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

A、培育“四有”新人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正确处理民族文化的继承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传统文化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培养“四有新人”

6、小林的爸爸在益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收到这样一条手机信息,一言一行,都体现你的文明修养,一举一动,都代表益阳城市良好形象。下列行为能树立益阳城市良好形象的是() A、尊重、理解环卫工人的劳动

B、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清扫街道垃圾 C、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D、在公共场所吸烟

四、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上一篇:反洗钱内部培训总结下一篇:赴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