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化学教学论概述

2022-09-30

第一篇:第1章化学教学论概述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1.1 什么是社会保障 1.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1.1.2 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内容 1.1.3 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功能 1.2 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2.1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遵循哪些原则 1.2.2 什么是社会保险

1.2.3 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1.1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2.1.2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2.1.3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1.4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2 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

2.2.1 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有哪几种 2.2.2 社会保险型模式

2.2.3 强制储蓄型模式 2.2.4 福利国家型模式

2.3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2.3.1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3.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3.3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3章 养老保险

3.1 养老保险基本知识

3.1.1 什么是养老保险

3.1.2 养老保险具有哪些特征 3.1.3 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3.1.4 养老保险的分类 3.1.5 养老金替代率

3.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2.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2.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3.3 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3.1 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3.3.2 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纳方法 3.3.3 如何计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4 企业年金

3.4.1 什么是企业年金

3.4.2 发展企业年金有什么重要意义 3.4.3 企业年金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4.4 我国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发展

3.4.5 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4.6 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

3.4.7 如何建立企业年金 3.4.8 企业年金如何缴费 3.4.9 企业年金如何领取 3.4.10 怎样管理企业年金

3.4.11 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如何

3.4.12 企业年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5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5.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5.2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哪些问题 3.5.3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探索 3.6 农民工养老保险

3.6.1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

3.6.2 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3.6.3 农民工养老保险可供选择的模式

第4章 医疗保险

4.1 医疗保险概述

4.1.1 什么是医疗保险

4.1.2 医疗保险系统由哪些主体组成

4.1.3 医疗保险具有哪些特征 4.1.4 医疗保险有哪些基本原则

4.1.5 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有哪些 4.1.6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有哪些

4.2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4.2.1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产生 4.2.2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3 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3.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有哪些

4.3.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4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4.4.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4.4.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以郑州市为例) 4.5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5.1 什么是农村合作医疗

4.5.2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4.5.3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4.5.4 新农合的发展展望 4.6 农民工医疗保险

4.6.1 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

4.6.2 如何建立农民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 4.7 补充医疗保障制度 4.7.1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4.7.2 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 4.7.3 职工大额医疗补助 4.7.4 社会医疗救助

第5章 工伤保险

5.1 工伤保险概述 5.1.1 什么是工伤

5.1.2 什么是工伤(社会)保险 5.1.3 工伤保险的原则有哪些 5.1.4 工伤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5.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5.2.1 企业工伤保险的建立

5.2.2 机关工伤人员因公伤残抚恤 5.2.3 职业病的种类及其防治 5.2.4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5.3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5.3.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什么 5.3.2 工伤保险基金的征缴 5.3.3 《条例》对工伤的认定 5.3.4 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4 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5.4.1 为什么要进行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5.4.2 工伤预防

5.4.3 职业康复

5.5 我国劳动能力鉴定制度 5.5.1 什么是劳动能力鉴定 5.5.2 劳动鉴定机构 5.5.3 劳动鉴定管理

5.5.4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第6章 失业保险

6.1 失业的基本概念

6.1.1 什么是失业

6.1.2 失业的主要类型

6.1.3 失业率是如何规定的 6.2 失业保险概述

6.2.1 什么是失业保险

6.2.2 失业保险有哪些功能

6.2.3 给付失业保险待遇有什么条件 6.2.4 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有哪些 6.2.5 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期限是多长 6.2.6 全方位失业保障的含义是什么 6.3 失业保险的建立和发展

6.3.1 从失业救济到“铁饭碗” 6.3.2 从“铁饭碗”到合同用工 6.3.3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6.3.4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何向失业保险并轨 6.4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6.4.1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6.4.2 失业保险覆盖哪些范围 6.4.3 失业保险基金如何筹集

6.4.4 失业保险基金包括哪些支出项目 6.4.5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条件是什么

6.4.6 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和领取期限 第7章 生育保险

7.1 生育保险概述

7.1.1 什么是生育(社会)保险 7.1.2 生育保险有哪些特点 7.1.3 生育保险有哪些作用

7.2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7.2.1 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 7.2.2 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7.3 我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

7.3.1 我国现行生育保险制度的构成 7.3.2 现行生育保险覆盖哪些范围 7.3.3 生育保险基金如何筹集 7.3.4 如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7.3.5 生育女工就业保障和劳动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第8章 社会救助

8.1 社会救助概述

8.1.1 什么是社会救助

8.1.2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1.3 社会救助有哪些内容 8.2 农村五保制度

8.2.1 什么是农村五保供养

8.2.2 现行农村五保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8.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3.1 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3.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8.3.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4 其他社会救助 8.4.1 灾害救助

8.4.2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8.4.3 农村扶贫开发

第9章 社会福利

9.1 社会福利概述

9.1.1 什么是社会福利 9.1.2 社会福利哪些功能

9.1.3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哪些 9.2 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9.2.1 教育福利 9.2.2 卫生福利 9.2.3 住房福利 9.2.4 社会服务

9.3 妇女儿童福利

9.3.1 妇女福利包括哪些内容 9.3.2 儿童福利包括哪些内容 9.4 老年人福利

9.4.1 老年福利包括哪些内容 9.4.2 我国老年福利事业的现状 9.5 残疾人福利

9.5.1 残疾人具体指哪些人 9.5.2 残疾预防的含义是什么 9.5.3 残疾人康复的内容是什么 9.5.4 残疾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9.5.5 国家如何保障残疾人就业

9.5.6 如何帮助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9.5.7 无障碍环境的含义是什么 第10章 社会优抚

10.1 社会优抚概述

10.1.1 社会优抚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0.1.2 社会优抚的内容有哪些 10.2 我国社会优抚制度

10.2.1 我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发展 10.2.2 军人抚恤优待 10.2.3 军人安置 10.3 军人保险

10.3.1 军人保险的建立 10.3.2 军人伤亡保险

10.3.3 军人退役医疗保险

10.3.4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第11章 住房保障

11.1 住房保障概述

11.1.1 什么是住房保障制度

11.1.2 构建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哪些原则 11.1.3 我国住房保障的现状如何 11.2 住房公积金制度

11.2.1 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11.2.2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11.3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11.3.1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

11.3.2 什么是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

11.3.3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1.4 廉租住房制度

11.4.1 我国廉租住房制度

11.4.2 为什么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

第12章 社会保障基金

12.1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12.1.1 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

12.1.2 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是什么 12.1.3 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有哪些 12.2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12.2.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是什么 12.2.2 社会保障基金有哪几种筹集模式 12.2.3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有哪些 12.2.4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 12.3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12.3.1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原则

12.3.2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 12.4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

12.4.1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重要性

12.4.2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特征是什么 12.4.3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是什么 12.4.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有哪些 12.4.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

12.4.6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 12.4.7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 12.5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12.5.1 何谓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12.5.2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5.3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第13章 社会保障管理

13.1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

13.1.1 什么是社会保障管理

13.1.2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13.1.3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13.2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3.2.1 什么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3.2.2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13.2.3 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3.3 社会保险管理

13.3.1 社会保险关系的内容 13.3.2 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

13.3.3 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和终止 13.3.4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

13.3.5 社会保险稽核

13.3.6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 13.4 金保工程

13.4.1 金保工程概况

13.4.2 金保工程建设的内容 13.4.3 重点业务系统建设进程 13.5 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

13.5.1 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概述 13.5.2 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 13.6 社会保障立法

13.6.1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13.6.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 13.6.3 社会保障法的内容 13.6.4 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13.6.5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

第14章 社会保险经办

14.1 社会保险登记

14.1.1 社会保险参保范围

14.1.2 社会保险登记 14.2 社会保险费的征收 14.2.1 缴费基数的核定 14.2.2 缴费费率的核定 14.2.3 社会保险费的征收 14.3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14.3.1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内容 14.3.2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审核

14.4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

14.4.1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原则 14.4.2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标准 14.4.3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管理 14.5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14.5.1 工伤保险待遇的内容及标准 14.5.2 工伤待遇支付管理 14.6 失业保险待遇支付

14.6.1 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 14.6.2 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管理 14.7 生育保险待遇支付

14.7.1 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

14.7.2 生育保险待遇结算方式

14.7.3 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管理

第二篇:MBA课程之管理学第1章——管理学概述

导言:管理学概述

资料来自中国成功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

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规定性

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

——“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 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

——“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

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

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

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

 组织本身

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

 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

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

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

二、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1、管理学的流派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

 古典学派

 行为学派

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 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

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 科学管理原理

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 古典组织理论

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 行为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

(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 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

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

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

 经营管理学派

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

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

 行为科学学派

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 系统管理学派

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

 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 管理科学学派

数理分析方法

 组织行为学派

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

(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

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 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

(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

 管理方式研究领域

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

 组织理论研究领域

彼得·圣吉(P.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

 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

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E.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

三、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

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士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 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

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

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

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

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

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

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

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第三篇: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2. 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与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研究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知识准备】

1.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2. 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板书) 引言:首先祝贺同学们顺利升入初三年级。化学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初三阶段开始学习。当然,到底什么是化学?怎样来学好化学?„„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慢慢了解并学习的。我们今天首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请同学观察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溶液?这一瓶呢?把他们倒在一起,同学们注意观察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能感觉老师象是在变魔术,其实这不是魔术,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化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谈谈你对化学知识知道哪些?

讲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几十万年前,茹毛饮血的原始人,不知哪一回森林大火后饥饿的人群中中,有个毛头小伙子把烧死的野兽撕下一块,放入口中,“啊!好吃得不得了!”从此人类开始保留火种。当猿人学会了火的使用,告别了生食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了,而火是我们最常见的化学现象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用火取暖,火烧过的湿土特别坚固,不变形。人类学会制陶瓷,以后又用火炼铜、炼铁等。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就是在火堆上发展起来。化学应用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多媒体展示各种食物、合成纤维和塑料制品、各种化肥和火箭。

讲解: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烧瓷、火药、造纸、青铜器等等)和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白色污染、海水淡化、氢能、纳米材料等等)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板书)

【观察与思考】P3演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观察与思考:

1.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 。

2.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3.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 提问: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是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疑:通过以上所举事例,我们明确了化学的重要性,但在整个的发展中,化学与自然资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火焰、熄灭方法等。课后阅读P139 。 化学知识揭露伪科学,破除迷信 ①水变油

②黄铜变成黄金 ③世上到底有没有鬼

化学知识帮助我们掌握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等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事故的发生;引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展示:宣传吸烟有害的广告画,使用农药要注意安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板书)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深入,就越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为人类服务。 播放视频: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阅读P4最后两段。

【观察与思考】演示铁的锈蚀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三化学促成科学技术的发展(板书)

讲述: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保健和医疗事业因此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合成各种化学药物、消灭传染病、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诸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青霉素的发明生产和使用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被公认为同原子弹、雷达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1945年三人同时获得诺贝尔奖

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了,并且在当时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举例:我国的商朝青铜器制造,铁和钢的冶炼,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炼丹术等等。 【达标检测】

1.发展”绿色化学”,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 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 冶铁厂牌坊的白色烟丝 B 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末 C 聚乙稀等白色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中, 尽量的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符 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B 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的漂白 C 利用电能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D 化工厂生产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比一比谁最棒

1下列事例与化学研究有关的是( )

①发明新的药物; ②环境变的更好; ③研制新的半导体; ④纺织印染出更美的布料。 A ② ④ B ① ③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

2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排列顺序符合这一过程的( ) 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高分子

A①③②④⑤ B①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 ②①④③⑤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研制爱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化学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置作业] 1. 请同学们回去完成P6《活动与探究》

2. 请同学们回去查找有关化学促进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以便了解一些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

3.课堂作业:P8

1、2 【教学后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的,是丰富多彩的 ,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是美仑美奂的。因此第一节化学课很重要,怎样在第一节化学课就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思维情感,这很重要。

第四篇:第12章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和现状,知道整合的涵义和整合的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3.辨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4.了解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知道Webquest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2.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网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评价

收集并评价两个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作品。

教学概要

一、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1. 涵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

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层面有4个: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可将其理解为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件制作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的获得;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也就是网络型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教学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 2.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整合

(1)硬环境(设施、资源、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 (2)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网络资源。 基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整合

(1)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发现式学习);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 (3)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功能

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2)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可能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也可能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限制,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受到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干扰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和现象来代替实验。另外,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虽然生动,但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2. 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2)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 (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 (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 (5)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Webquest风行一时,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第五篇:1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述答案

第1章 建筑构造概论

(一)填空题

1、一幢建筑物一般由顶、门窗等组成。

2、建筑物的六大组成部分中,属于非承重构件。

3、定位轴线编号圆的直径为,详图编号圆的直径为

4、在定位轴线的编号中,拉丁字母中的、使用。

(二)简答题

1、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外界环境的影响;(2)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3)经济条件的影响。其中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外力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1)满足建筑的各项功能要求;(2)保证结构坚固安全;(3)适应建筑物工业化的需要;(4)考虑建筑物的综合效益;(5)注意美观。

3、建筑物的主要构造组成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物的主要构造组成有基础、墙体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 、门窗 等, 作用分别是:

基础:承担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根据其所处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的部位不同,可起到承重、分隔、围护的作用。在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墙体是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承担屋顶、楼板层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部的基础。建筑外墙具有围护作用,内墙起到空间分隔作用。

柱:是框架或排架等以骨架结构承重的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承担屋顶、楼板层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部的基础。

楼地层:楼板层承担楼板上的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自身的重量,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同时水平支撑墙体;地坪承担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

楼梯:联系建筑物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工具,供人们上下或搬运家具、设备上下,遇到紧急情况供人们安全疏散。

屋顶:承受着直接作用于屋顶的各种荷载,并进一步传给承重墙或柱,同时抵挡风、雪、雨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门窗:内门分隔房间,外门有围护作用,还可以进行采光和通风;窗有采光、通风和供人眺望作用。

上一篇:挫折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个人奖学金感谢信5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