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太平镇产业经济

2022-10-15

第一篇:成都市太平镇产业经济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是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PECC)的中国委员会,是外交部的归口单位。

PECC是由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的议会、政府、工商界、学术界、媒体和民间团体六方人士所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现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5个成员。其宗旨是在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交流基础上本着伙伴关系、公平和互相尊重的原则,通过经济领域的研讨及政策协调,促进太平洋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为地区的稳定、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PECC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享有正式观察员地位。PECC的国际秘书处位于新加坡。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是根据PECC章程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成立的全国性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三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是具体的、务实的、专业的执行单位。

在目前我国产业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经济战略布局正在调整,为了进一步开拓和利用两种资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应运而生。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中国企业需要扩大国际市场,需要购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需要政府政策、资金及法律支持“走出去引进来”需要整合资源和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外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桥梁。

第二篇: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

(上半部分)

(2012-2020年)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3年3月

一、规划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期限 ....................................................................................................... 2

(三)规划范围 ....................................................................................................... 2

(四)规划原则与目标 ........................................................................................... 3

(五)规划依据 ....................................................................................................... 4

二、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 ........................................................................... 5

(一)天府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 ................................................... 7

(二)成都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 8

(三)成都市农产品加工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组织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土地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结构调整、龙头培育、产业集聚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649家,占企业总数的16.7%;实现工业总产值97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75%;全市初步建成了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新津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此外,新都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和崇州桤泉农产品加工基地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全市形成了蔬菜、水果、生猪、畜禽、粮油、茶叶、白酒、林竹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培育了以新希望集团、丰丰、新荷花、通威、巨星、中粮等为代表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4件、四川省著名商标85件、四川省名牌80件、成都市著名商标87件,带动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896个;建立了农业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和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市泡菜协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科技、维权、

1

融资、网络、保险等方面提供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1.7:1,低于发达国家2-4:1的水平。尽管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目前仍以产地初加工为主,设施简易、加工能力较弱,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值仅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20%左右,精深加工集中度不高、布局不够合理、规模效益不够明显;领军型、出口型龙头企业发育不足,市场占有份额偏低;研发平台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突破性关键技术少;产业组织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从国民经济战略高度来引导与促进。

为贯彻实施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基地),促进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20年。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成都市二三圈层区(市)县,包括4区4市6县(含天府新区成都区域部分)。

2

图1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红线图

(四)规划原则与目标

1. 规划原则

——外部衔接与内部统筹相结合:坚持与国家、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全市内部加强园区布局与产业基地布局规划的统一性和统筹性。坚持产业发展与内部相衔接,实现产城一体。

——集约化与节约化相结合:发挥园区(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按

3

照节约用地的要求,依托工业集中发展区及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产品加工区域,规划布局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基地)。

——市场导向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成都市农业优势特色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加工业技术含量,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高端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发挥成都首位城市作用,辐射引领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 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建设,形成成都农产品加工业“一心、六园、十基地”的新格局。“一心”:即在天府新区农业科技功能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形成高端化、国际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总部、研发中心;“六园”:即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二三圈层区(市)县统筹规划建设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环状产业带;“十基地”:即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1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初加工产业基地。

力争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农产品加工业的“一区、两基地”,即: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基地、企业总部基地。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规范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精深加工,品牌建设,构建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打造西部领先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通过技术的研发创新,引领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

4

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基地。

——通过引进、培育、兼并、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西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部基地。

到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

(五)规划依据

1.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企发〔2011〕6号); 2. 政协成都市委员会报送《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重点调研报告的报告(成政协发〔2011〕20号);

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成办发〔2012〕12号);

4.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工业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成办发〔2010〕105号);

5. 《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报告(2011-2012)》。

5

二、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

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根据区域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通过规划建设,到2020年形成成都农产品加工业“一心,六园、十基地”的新格局。

在天府新区农业科技功能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形成高端化、国际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总部、研发中心;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在二三圈层区(市)县统筹规划建设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新都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彭州濛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大邑王泗食品加工产业园;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青白江城厢特色食用菌加工基地、青白江清泉农产品加工基地、崇州桤泉农产品加工基地、邛崃冉义种子生产加工基地、新都军屯农产品加工基地、金堂竹篙农产品加工基地、金堂赵家食用菌加工基地、金堂清江食用菌加工与物流基地、新津金华农产品加工基地、都江堰崇义农产品加工基地。

6

图2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布局

7

(一)天府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

依托天府新区农业科技功能区规划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形成高端化、国际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总部、研发中心。在园区推进“技术研发+精深加工+高端市场渠道”的全产业链组织模式,规划建设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发展区和高新技术成果示范转化区,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科研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基地,促进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向高端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表1 天府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具体 位置 双流大林镇和 籍田镇

/ 现有面积(亩)

规划面积(亩)

重点加 工产业 以生物产业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

图3 天府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分布乡镇

建设 目标

规划建设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高科技总部经济区,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

(结合天府新区规划)

(二)成都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1. 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郫县安德工业点内,主要发展调味品及农副食品精深加工和川菜原辅料加工产业。2009年该产业园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川菜产业食品加工基地”,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授予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部分企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等优势品牌。结合城镇建设,到2020年该产业园规划面积4500亩,打造为产值过100亿元的中国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

表2 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现有面积(亩)

规划面积(亩)

重点加 工产业 豆瓣、川菜原辅料和农副产品加工

建设 目标

以川菜调味品产业为支撑,打造全国安德镇

3300

4500

唯一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园”,建立川菜产业化生产、研发中心,川菜博物馆,川菜文化园及配套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图4 郫县安德川菜调味品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9

2. 新都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新都新繁工业点内,重点发展泡菜产业。新繁镇也是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其优势加工产品“新都泡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部分企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等优势品牌。结合城镇建设,到2020年该园规划面积1410亩,打造为产值达50亿元的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

表3 新都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新都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新繁镇

现有面积(亩) 500

规划面积(亩) 1410

重点加 工产业 泡菜加工、蔬菜加工及调味品制作

建设

目标

建成西部最大的发酵泡菜产业园,打造“中国泡菜之乡”

图5 新都新繁泡菜食品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10

3. 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邛崃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重点发展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白酒酿造业。其中,临邛绿色食品加工园已有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伊利乳业”、“通威成都控股公司”、“金忠公司”、“文君茶业”、“神威药业”、“扬子江药业”等知名企业;中国名酒工业园已有24家酒类生产企业,包括“水井坊”、“重庆诗仙太白”、“金六福”等知名企业。到2020年该产业园规划面积8000亩,打造为产值超200亿元的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

图6 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表4 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邛崃临邛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临邛镇 卧龙镇

现有面积(亩)

规划面积(亩)

重点加 工产业 粮油、肉制品、茶叶、中药材、白酒酿造

建设 目标

打造高端食品制造、茶叶、

6000

8000

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白酒产业优势集群,创建“中国酒源”品牌

11

4. 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制造业。依托蒲江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以“佳享食品”、“中食集团”、“派立食品”、“全兴水厂”、“绿昌茗”为重点的食品饮料业,以“永安制药”、“新朝阳生物”、“新希臣药业”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业。产业园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部分企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等优势品牌。到2020年该产业园规划面积9000亩,打造为产值超150亿元的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表5 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

6000

9000 现有面积(亩)

规划面积(亩)

重点加 工产业

建设 目标

图7 蒲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打造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绿色

食品、饮料、

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开发产业

生物制药

集群

12

5. 彭州濛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彭州濛阳工业点,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彭州市农产品原料资源优势明显,全市已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近80万亩,其中蔬菜68万亩,猕猴桃4.6万亩,中药材7万亩。结合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到2020年该园规划面积1000亩,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

表6 彭州濛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彭州濛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濛阳镇

现有面积(亩)

规划面积(亩)

重点加 工产业 蔬菜、肉制品、

300

1000

高端种业等农副产品加工

建设 目标

打造泡菜、畜产品、种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图8 彭州濛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13

6. 大邑王泗食品加工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重点发展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制造业。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结合城镇建设,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30亿元。

表7 大邑王泗食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现状及规划目标

园区 名称 大邑王泗食品加工产业园 具体 位置 王泗镇

现有面积(亩) 300

规划面积(亩) 500

重点加 工产业 食用菌、榨菜、肉制品加工

建设 目标

打造现代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图9 大邑王泗食品加工产业园分布乡镇

14

第三篇:关于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1-08-11 来源:四川人大网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三友集团董事长、总裁 郝士权

【内容提要】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深度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四川作为我国人口大省,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均值,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发展好我省养老产业,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选择了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作为调研课题,查阅了大量最新权威资料,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走访抚琴、营门口、东光、双楠等18个社区,电话或现场调研养老院12个,座谈群众200余人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材料。对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以点及面,对促进我省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深度老龄化社会趋势日益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刻不容缓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1.77亿,占总人口总量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若按此标准,中国早在2000年新世纪初就基本步入老龄化社会。而随着20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和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的人口步入60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还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2010年发布的《中国财政报告2010/2011》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超日本成为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左右,老龄化人口总比重将占三分之一左右,达到4.7亿,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四川作为全国人口大省,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容乐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万人,占全省人口10.95%。预计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575万,占全省总人口近18%。同时,我省存在养老产业发展滞后、个人养老观念落后、扶持政策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多等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一方面是养老产业发展不足,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模式,养老压力陡增,社会养老将渐趋主流

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便有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而今,30年时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迈入老年人行列。于是,4个老人1个孩子的家庭压力陡然压在青年身上,着实让很多人备感压力。

“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家庭结构组成: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1个孩子的家庭压力。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是印在中国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如今,3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青年们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 “养不起父母”的危机。养老及生活压力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难题。此观念正发生着日益改变,在我们随机调查的154人中,有117人,占百分比76%的人表示如果养老机构保健医疗措施配置齐全、服务较好,他们会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院。

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人口外地就业、谋生频繁,“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因“空巢”

现象带来的老年痴呆症、孤独症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我省国办社会福利机构、农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仅29.1万张,老龄人口与养老机构床位比为48:1。

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作为可以解决“老无所养、老无所终”的问题,使老人回归社会,增强社会认同感应发展的有效手段,必将逐渐发展成为养老的主流。

三、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一)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均值,且正加速发展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全市常住人口约为1404.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36.4万人,占9.71%。另据成都市老龄委提供的一组数据预测,到2015年,成都老年人口将达到256.8万,占成都户籍总人口近20%。这些数据中还没有包括外地来蓉的老人。

(二)养老产业初具规模,但与巨大市场需求不成正比,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

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应该说初具规模,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明显不成正比。据成都市民政局发布的消息,2009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含敬老院、福利院)206所,床位数31917张。其中,公立养老服务机构7所,床位数2252张;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3所,床位数7605张;农村敬老院166所,床位数22060张。公立养老机构较之于民营养老机构有着收费低、设施齐全、服务好等优点,但成都市级的公立养老福利机构仅7所,床位2252张,可以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的需求。为此,成都老人们基本上都采取了提前一两年预定的方式避免无处养老的困境。成都华西都市报2010年10月17日以《成都养老院一床难求,三万张床怎容196万老人》为标题报道了成都市养老院的情况,在文章中记者提到的“江婆婆住医院也不愿退掉养老院的房子的原因就是担心病好后养老院没床位让她回去住;67岁的杨友明婆婆一年多来每天都到福利院一游只是为了等个床位好入院”的两个例子就是成都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现状的一个缩影。

(三)民营养老院发展举步维艰,勉强支撑,服务质量较低,无法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民营养老机构由于基本是自筹自办,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巨大的投资压力、高风险以及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失等,让市场前景看似广阔的社会养老产业,实践起来却举步维艰。

1、土地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

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土地的迅速升值。城区土地,动辄上千万一亩。使得养老院只能租用土地或者向郊区房展。成都三圣乡的荷塘老年公寓,共有1000多平方米,30多张床。该院老板李成梁说,租的房子结构不好改,无法扩大规模,如果自己购买土地,要上千万一亩,想都不敢想,想多租一点,也租不到,由于是租用的土地,也不能申请向银行贷款,根本无从谈发展,只能这样将就着。同时,我们也调研了省内一些较具实力的企业家,不少企业家均清楚的看到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夕阳产业”将逐渐发展为“朝阳产业”。但均出于前期尤其是土地资金投入较大,养老产业又是微利行业,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不如转投其他行业。

2、地处偏僻,医疗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无法保障入院老人医疗救护和日常看病检查的需要。

根据我们的调查,成都市范围内的大部分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基本上都设在较偏僻的城郊或山区,院内按规定配备的医务室缺乏基本的医疗检查、医疗救治设备、专业医护人员,很多养老服务机构竟连检测血糖、血压的设备也不具备,入院老人们平日购买生活用品、身体检查很不方便,必须走很远才能找到商店和医院,对于行动不方便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们来说只能依靠家人帮助才能完成。大部份入院老人只能长期以减少购买生活用品和减少所必需的定期检查和治疗来适应环境。

3、养老机构资金有限,娱乐活动太少,心理关爱匮乏,入院老人普遍感到“孤独”。

低投入所带来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低下还表现在养老服务机构在为老人们开展的集体活动减少或取消,老人活动的体育娱乐设施设备缺失,老人平日的活动主要以自由外出散步、自主打麻将为主,在社区常见的早晚集体跳舞、唱歌、打拳、乐队等活动在养老院内基本无法看到,大多数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只能面对天空发呆。华西都市报的记者于2009年12 月2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调查发现成都养老院内66.67%老人感觉“孤独”,老人选机构养老的不足0.5% 养老院群居也寂寞》的文章,记者对成都10家养老机构展开调查,随机访问了9家民办养老机构中的54名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在民办养老机构中,老人

们虽然是群居,但依然有66.67%的老人反映养老院活动太少,并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不少老人称,他们感觉养老院只是管吃管住管洗衣服,机构及服务人员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还不够。

4、各种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社会力量投资养老的积极性受挫

2009年12月,成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老龄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老龄服务产生的水、电、气、有线电视、电话通信等费用,有关单位应按照规定给予优惠或者提出支持发展的意见,无优惠规定的在营业初期也应给予一定的扶持。但据我们调查,虽然各养老机构在民政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但只有极少数民办养老机构在水、电、气费、电视费、电话费等方面享受到了优惠,大部份民办养老机构却被冠以“赢利”的名义按“商业企业”对待。本来就微利的养老产业,在被按商业经营企业征收相关税费后的运营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经营者只能以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内容、避免增加投入等方式来控制企业成本了,对社会资本失去了吸引力。

5、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服务质量低下,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养老机构是一个微利行业,为了节约成本支出,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采用了低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相关服务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偏低,只有极少数人员受过简单的培训,服务人员大多都是从周边临时招聘来的无法外出打工的村嫂。对于老年人较多较专业的护理需求远远不能满足,这也是相当大一部分子女不愿意将老人送来养老院的原因之一。

四、对促进我省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些意见

(一)尽快制定相关扶持民营养老产业发展的办法。

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时,大力发展民营养老产业是我省切实解决养老难题的有效措施。对此,建议省人大针对我省民营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启动相关立法程序,尽快制定关于加快我省民营养老产业发展的办法,从法律上对民营养老产业发展予以根本上的保障。

(二)切实解决养老机构发展的土地问题、落实各项优惠措施。

一是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专门养老区域,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场所。 二是对养老机构土地需求采取低价转让或者低价长期出租方式解决。三是将养老机构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加强规划、土地、税收、融资政策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四是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税收减免等方面政策。五是对养老机构用水、用电、光纤、宽带等费用按民用计算。

(三)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补贴制度。

北京、上海等市都对民营养老机构有着比较到位的补贴措施。如上海市早在在2006年10月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增公益性养老床位,市财政对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的基础上,各区县财政一般再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补贴,除此之外,还有病房租金补贴等优惠措施。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也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其中要求,每建一张社会办公益性养老床位,政府会补助8000—16000元,每张床位每月的补助200—300元。最近,北京市又首先针对贫困家庭的失能老人制定并出台了养老补助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低保家庭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60岁以上老人,入住本人户口所在地区县民政局选定的社会福利机构,每人每月补贴1100元。

而在财政补贴方面,我省目前相关政策还较缺失,导致民营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此方面可以考虑予以补贴。

(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发展养老事业。

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需要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卫生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并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否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决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大部分养老机构是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因此,应积极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到我省养老事业发展中来,除按民营养老院相关政策同等对待外,还可以考虑将非生病期的护理、床位等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

(五)大力培育养老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养老机构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因养老工作涉及到老年生理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且报酬较低。导致愿意从事该行业人员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在此情况下,一是要鼓励相关学校积极培育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对技工学校学生助学金、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并将养老护理等专业学生纳入此范围内;三是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者参与养老队伍当中,通过免费岗前培训,达到工作规范要求,并作为再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第四篇:成都崛起汽车产业新高地

从“私车第三城”,到“赛车第二城”,成都正迈向汽车研发制造贸易高地,全力构建“西部第

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成都国际汽车城 Go west,到西部去,到成都去!

这,已经成为近年来众多汽车产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实际行动。而2011年,必将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 7月16日,总投资100亿元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EA211发动机暨轿车三期扩能两个重大汽车产业项目在成都经开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这是成都汽车产业高端化路线图的又一标志性一步。

成都,从“私家车第三城”,到“车展第四城”,到“赛车第二城”,正迈向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构建“西部第

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成都国际汽车城。

不只是汽车的消费洼地,更是制造高地——成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飞驰向前,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成都“坐标”日益清晰:从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迈步,加速挺进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格局中的一级体系,最终实现跨入国际汽车集群高端行列的目标。

产业招商的强大驱动

时光回溯:

5月31日,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在德国大众总部所在的世界著名汽车城——沃尔夫斯堡举办的“成都国际汽车城汽车产业(德国)推介会”结出硕果:投资1.5亿欧元的“国际汽车智造科技园”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成都经开区。

5月26日,明君集团投资26亿元建设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经开区。 5月8日,总投资21亿元的大运集团(成都)商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在成都经开区正式开工。3月18日,第25届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协议总投资高达410亿元、共计54个汽车(工程机械)重大项目,重重投进了成都国际汽车城的“怀抱”中。 2月25日,李书福与沃尔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同坐一台,对外正式宣布沃尔沃国内首个工厂落子成都,而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的第一款国产轿车,也将在成都工厂下线。

2月18日,川汽新增5亿元投资建设川汽新能源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1月28日上午,中国兵装集团与成都经开区签署中国兵装集团成都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将于年内动工,建设周期为2—3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当天下午,中国兵装集团再次与成都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100亿元以上,建设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汽车商贸服务综合体等一揽子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而在5年前,成都一汽开工建设,人们看到的,或许还只是成都汽车产业的“星星之火”。5年后的今天,则已成燎原之势:在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承载区域的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161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正在加速成长的汽车制造、汽车配套、汽车贸易三个千亿产业集群。

从2007年7月19日第一辆“成都造”捷达轿车下线,到2009年5月8日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二期项目启动,短短几年间,丰田、吉利、大运、沃尔沃、瑞华特等国内外汽车巨头相继落户,让成都经开区顺利完成了百万辆汽车整车生产平台的搭建。

起步,发展,跨越。成都汽车产业加速壮大,其前进的速度领先国内。

沃尔沃落户成都,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今年2月25日,沃尔沃汽车公司在北京召开中国战略新闻发布会,宣布沃尔沃的首个中国新家将落户成都,建设沃尔沃乘用车“一整车、两主机、三中心”项目,包括一个整车厂、一个发动机和一个变速器厂,以及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沃尔沃研究中心、沃尔沃中国西部零部件采购中心和沃尔沃西部销售中心。明年下半年,将在成都经开区生产出第一款“中国造”沃尔沃轿车。到2013年,成都将产出10万辆沃尔沃汽车。

“沃尔沃落户成都,是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模式的胜出。”相对资本实力强大的沿海“第一梯队”城市,成都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实行“一区一主业”的产业集群引资模式,使其在产业功能区布局上有充分的资源提供配套基础,并实现土地、劳动力等企业生产要素的充分保障。“被确定为战略功能区的地区,只要符合定位的重大项目,便能马上入驻,而与此无关的项目要全部进行流转。”成都市经信委主任何礼介绍说,最大限度地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一举解决了沃尔沃这样的投资商最为看重的产业配套、土地和劳动力供应以及市场消费容量等核心需求。

基于“一区一主业”原则,经开区是成都确定的汽车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基地,也是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核心承载区域。具有“劳动力充足且低成本”、“贴近市场”和“零部件配套成熟”三大优势,成都这个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对任何投资者来说,如此产业配套资源的设计都是莫大的诱惑。

同时,企业进来后,将享受到我市和经开区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经开区实行准军事化办事决策体系和五星级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都充分感受到“只找一个人、不缴一分钱、办好一切手续”的投资服务环境。

成链发展的聚集效应

2010年,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700亿元,工业增加值207亿元,分别增长40%、31.5%;完成工业投资128亿元;汽车产业(含工程机械)实现整车(机)总量10万辆,销售收入443亿元,增加值91亿元,利税40亿元,分别增长75%、54%、50%,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4%,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神钢集团和四川一汽丰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都经开区被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功能区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核心承载区域,成都经开区“九车七机”的整车(机)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180余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跟进落户,勾勒出成都国际汽车城的骨架,为建设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众多重大配套项目以及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快速落户,则为整个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构筑了驱动的血液!

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以构建“西部第

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成都国际汽车城为目标,在进一步优化规划、产城科学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一方面毫不松懈地推进汽车制造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研发、贸易、博览等产业高端以及相关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从一开始,成都经开区定位就明确了汽车产业发展要在不断巩固和壮大汽车制造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汽车产业为主导,规划了汽车制造、汽车配套、汽车贸易三大千亿产业,并在空间上布局制造、贸易、娱乐互动发展的格局。”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桦这样介绍整个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

比如,在汽车运动娱乐方面,将加快建设国际赛车场,高水平举办国际汽车精英赛等重大赛事,培育发展汽车赛事运动产业。2010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成都国际汽车精英赛和成都国际汽车节,打造属于成都的国际汽车赛事品牌,培育永不落幕的汽车文化娱乐节日。

比如,中国成都国际汽车博览新城项目将是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逐步实施、分步到位”方式,打造以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及后市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汽车产业集群,最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集汽车博览、贸易、汽车后市场服务于一体的世界现代汽车博览新城。

而此前布局在龙泉驿区西河片区的中信全球汽车创意网络中心、“吉利汽车超市”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正在大力推进。由近50家高端整车4S店及商务会所构成的中外名车4S走廊正在成洛路沿线形成。 构筑国际化世界级汽车产业高地

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战略定位:成都国际汽车城,国际化、世界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这条主线正日渐清晰明了。

突破发展、创新发展、扩张发展、成链发展、合作发展——成都国际汽车城的建设步伐,必将越来越快,越来越让人值得期待!

从生产制造到汽车运动娱乐,从“私家车第三城”、“车展第四城”,到“赛车第二城”,成都国际汽车产业在高速运转中不断拓展优化,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发展道路越来越宽。从成都放眼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成都国际汽车城在每一步发展中,都不断寻找着最佳时机去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看好成都。所以不但要来投资,还要将我们的汽车事务总部迁到成都经开区。”山西大运集团董事、总经理远武生说。

根据规划,成都国际汽车城的建设,不仅限于汽车的生产制造,而是一个集制造、贸易、研发、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落实在空间上,则呈现出“南部研发制造、北部贸易博览娱乐、中部生产生活服务”的格局。这样的“谋篇布局”,可谓别具一格。

记者了解到,南部研发制造,就是在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南片区(即成都经开区主体区域)发展汽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发展壮大整车(机)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制造产业;北部贸易博览娱乐,就是在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北片区大力发展汽车贸易、汽车博览、汽车娱乐产业;中部生产生活服务区,就是在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的中部片区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居住、商贸、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服务、商务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完善汽车新城整体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田园新城区。 2010年,成都市根据汽车产业发展对交通物流的需要,专项编制了综合功能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成安渝高速、成简快速路正在按计划施工,车城大道南北段外延线已确定走向;铁路专用线线路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地铁4号线东延线(沙河站—西河站)已纳入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汽车产业研发体系:加快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实现重大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运行;引进建成“国家产业技术(汽车产业链—零部件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成成都汽车工业研发设计园;设立汽车产业科技专项,支持产学研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交流市场、职业技术学院、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落户,支持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开区高管俱乐部等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发展。

根据初步拟定的发展目标,未来的成都国际汽车城更让人满怀期待:

用5—10年时间,初步形成成渝汽车产业优势集群强势核心、中国汽车产业新高地,汽车城综合功能空间结构初步成型,强化成渝集群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格局的二级体系的地位。

用20年时间,形成全国一流的汽车产业城,进入全国汽车产业集群格局中的一级体系。

用30—50年时间,进入国际汽车集群高端行列,打造成都国际汽车城,成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支撑。

投资100亿 2013年3月建成投产

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暨轿车三期工程同期开建

李春城宣布项目奠基和开工并会见徐建一一行 徐建一李成云葛红林唐川平戴诗林出席仪式

本报讯 (记者 张魁勇 钟文 摄影 王熙维)7月16日,成都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奠基暨轿车三期工程开工仪式在成都经开区隆重举行。这两个重大汽车产业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预计将于2013年3月全面建成投产,其中,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投资约28亿元,规划产能为45万台,二期将达到60万台;轿车三期工程总投资72亿元,年产轿车能力达45万辆,主要生产全新一代大众品牌A级高端车型及全新捷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出席仪式并宣布项目奠基和开工。一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徐建一,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大众汽车(中国)副总裁戴诗林在仪式上致辞。副省长李成云,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唐川平等出席仪式。7月15日下午,李春城、唐川平会见了徐建一一行。

李春城在会见时代表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徐建一一行专程来蓉出席仪式表示欢迎,对项目奠基和开工表示祝贺。李春城说,发动机项目暨轿车三期工程,是双方在长期友好合作基础上取得的新进展,是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成都、四川工业发展中的一件重大事情。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对双方合作高度重视,多次就促进项目发展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并亲自到工厂考察指导。当前,成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成都发展实际,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下大力气抓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联动推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强工业、壮大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两大项目顺利开工、抓紧建设,对我们实现“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是个有力促进和极大鼓舞,四川省、成都市将全力支持项目实施,力争早日实现预期目标,将项目打造成为成都、四川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示范和样板。

葛红林在致辞中说,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知名的汽车品牌企业,长期以来与我市建立了友好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我市汽车工业发展更是得到了一汽集团的大力支持。今天,EA211发动机项目奠基暨轿车三期工程开工,这是我市与一汽集团、大众公司多年来真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必将推动我市乃至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有双方融洽友好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努力,一汽—大众发动机项目和轿车三期工程一定能早日实现既定目标。

徐建一在会见和致辞中说,7月15日是一汽58周岁生日,7月16日开工的EA211发动机项目暨轿车三期工程,是一汽最好的生日纪念。长期以来,四川、成都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在此基础上,一汽与四川、成都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他对四川省、成都市在合作过程中给予一汽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徐建一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一汽集团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不断完善企业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推动汽车产业结构升级与协调发展,努力践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相信通过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EA211发动机项目暨轿车三期工程建设好、经营好,一定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汽车市场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戴诗林在致辞中说,大众汽车十分看好成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拥有的广阔前景,将进一步深化与成都、四川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将一系列节能、环保、面向未来的汽车技术集合在中国、在成都应用推广。相信随着两大项目在蓉建成投产,必将给中国广大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必将对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据介绍,EA211发动机作为中国第一款能够达到欧Ⅴ标准并实现量产的发动机,融合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气门相位调节系统等先进技术,同时高度注重环保,在轻量化、提升功率、扭矩指标及降耗减排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准。一汽—大众轿车三期工程将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线,其中将采用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一汽集团副总经理秦焕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安铁成,市领导刘超、白刚,市长助理陈争鸣等出席仪式和参加会见。 中国首款欧Ⅴ标准发动机成都“轰鸣”

作为中国第一款达到欧Ⅴ排放标准的发动机——EA211发动机项目,于昨日正式落户成都经开区,这是作为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完善汽车产业价值链的一个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其轿车三期工程同期在经开区动工。 这是成都一汽大众、成都企业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也标志着成都建设国际汽车城、打造国际化世界级高端产业基地迈出了坚实步伐。 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

规划产能45万台

据介绍,EA211发动机项目一期投资额约28亿元人民币,规划产能为45万台,二期将达到60万台,整个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3月全面建成投产。作为中国第一款能够达到欧Ⅴ标准并实现量产的发动机,EA211发动机融合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气门相位调节系统等先进技术,同时高度注重节能环保,在轻量化、提升功率、扭矩指标以及降耗减排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准。

一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在不断深化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不断加大在华的投入,并将一系列节能、环保、面向未来的汽车技术的集合,代表大众汽车领先的创新技术的“蓝驱技术系列”在中国应用推广。EA211发动机项目是大众汽车“蓝驱技术系列”的重要体现。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会给中国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必将对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成都一汽大众三期

年产能将达45万辆

于昨日同期动工建设的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三期工程,总投资72亿元人民币。三期工程将建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线。冲压车间采用自动化压机线,整线节拍最快可达到每分钟15次,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焊装车间采用激光钎焊、无缝焊接等行业领先工艺,自动化率超过53%。涂装车间采用国内领先的水性无中涂工艺,干式水幕系统,极大提高了项目的环保性;总装采用模块化装配,并使用了包括摩擦链输送在内的多项先进技术和工艺。

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三期工程预计也将于2013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年生产轿车产能将达45万辆。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建设“成都国际汽车城”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大道两旁,已耸立起一座座体量巨大的生产厂房,大众、丰田、吉利、沃尔沃等10个整车项目,神钢挖掘机等7个工程机械整机生产项目,以及180余家汽车配套项目入驻园区。

到目前,年产45万台轿车的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年产5万台整车的四川一汽丰田、年产20万台整车的吉利高原汽车、年产10万台轿车的沃尔沃成都基地、年产10万台重卡的大运汽车等10个重大整车制造项目聚集发展,初步形成年产125万辆整车生产平台,汽车产业实现从小到大、单一到多样、零散到集群、低端到高端的转变,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汽车千亿产业园。2010年,汽车产业实现整车生产10万辆、销售收入44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成都国际汽车城”正在加快建设推进。 本报记者 钟文

相关新闻

德国劳士领汽车集团成都建厂

本报讯 (记者 钟文)记者昨日从成都经开区获悉,德国知名汽车部件供应商劳士领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工厂将落户成都。该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产品主要是高技术含量的塑料汽车零部件及系统合成。目标客户群为一汽大众、福特、沃尔沃等整车制造商。

据介绍,新工厂分为四个区域,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主要产品为汽车气流控制系统。德国劳士领汽车亚洲有限公司总经理格哈德·奈丁格先生认为,扩大在华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的新客户订单,以及劳士领汽车在向整车制造商提供进气歧管等产品过程中造就的良好信誉。劳士领集团的全球CEO杜福纳先生表示,劳士领在成都设立新工厂可以实现向中国西南地区整车厂供货的优势,此外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大力支持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成为最后决定选择成都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劳士领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曼海姆,在高技术含量塑料零件领域的产能、质量和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遍布全球55个公司的总销售额高达10亿欧元。

成都必将成为一汽大众第二故乡

成都日报记者专访一汽大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铁成

昨日,成都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及轿车三期工程,在成都经开区同期开建。奠基仪式结束后,本报记者专访了一汽大众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铁成。对于成都基地的发展,安铁成充满信心,更是直接将成都视为“一汽大众的第二故乡!”

明年将在蓉投产一款A级车

成都日报:今天动工的EA211发动机和轿车三期项目,应该说是整个一汽大众成都基地汽车产业的一个整体完善。

安铁成:对。从发动机到整车,这样一个价值链的完善,更重要的证明了我们企业对来成都发展的一个投资信心,把汽车产业价值链打造完整,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成都日报: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在整个一汽大众体系战略布局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安铁成:在2009年5月8日,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携手,在成都建设汽车生产基地,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尽到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可以告诉大家,明年,会有一款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产品技术含量、大众品牌的A级车在这里投产。

成都必将成为一汽大众的第二故乡

成都日报:一汽大众发动机项目动工以及成都项目扩能,对一汽大众实现“十二五”规划有什么作用? 安铁成:一汽大众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实现“500万台”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同时也提出更高的市场战略目标。成都,是一汽集团“十二五”规划中西南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日报:成都靠什么吸引你们来这里投资建设发展呢?

安铁成:这里,不仅山好、水好、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好。这种真诚,这种信任,为我们在这里发展、下定决心投资发展打下很好基础,成都也必将成为一汽大众的第二故乡。

成都近年来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成都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力打造一个国际化、世界级的汽车产业基地,这给我们汽车企业到这里来投资建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戴诗林:我们也要成为成都的一部分

有着德国人普遍的魁梧身材,满头华发又笑容可掬,52岁的大众汽车(中国)副总裁戴诗林(Uwe Thesling)在昨日的成都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奠基及轿车三期工程开工仪式结束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戴诗林说,成都是大众汽车在中国西部加快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选择了成都,更要融入成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在成都:不仅生产轿车,还生产最先进的发动机

“如你们所见,今天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在成都经开区奠基了,这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的三大战略基地,都有了代表着大众汽车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发动机生产基地。”戴诗林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东北的长春、华东的上海、西南的成都,除了整车生产项目之外,均已布局了发动机生产基地,这也意味着大众在中国的布局、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市场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而上述几个地区都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括成都在内的这几个生产基地,大众不仅生产轿车,还生产我们最先进的发动机系统,从而让这些我们最得意的产品通过中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EA211发动机项目是代表了大众汽车“蓝驱技术系列”的重要体现。“蓝驱技术系列(BlueMotion- Technologies)”是大众汽车一系列节能、环保、面向未来的汽车技术的集合,以大众汽车广泛应用的动力总成技术为基础,进一步结合了更多先进的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技术。目前,“蓝驱技术系列”已在中国开始应用推广,并逐步应用于大众汽车的量产车型。

融入成都:不仅要生产、销售,还要参与社区建设

据戴诗林介绍,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加大在华的投入,一直都非常看好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汽车市场。“这些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成都的汽车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这里建厂,而且在建成了一期、二期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今天成都一汽大众轿车三期工程也顺利开工了。”

戴诗林说,在三期工程顺利完工之后,成都基地将达到年产45万辆轿车的规模。为什么会选择将这样的重要项目落子成都?戴诗林说,根据大众汽车最新的在华五年发展规划,在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各生产基地已发展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大众汽车将加快在中国西部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而成都,则是大众汽车在西部加快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们落户这里,不仅是要生产汽车、销售汽车,更要注重融入当地的社区,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也要成为成都的一部分。”戴诗林告诉记者,大众汽车将逐步把更多的专业人才转移、集中到成都,不仅在整车生产和销售中贡献力量,还会使更加多的人才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

第五篇:“都市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某某年某月,我参加了“2010年公务员都市经济既社会管理知识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学习了《低碳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某某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市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实践》、《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某某市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都市经济串讲》、《服务型政府管理相概论》、《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务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压力与公务员心理调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公务员政治鉴别与应对危机能力提升》等,在某某博士等的带领下,通过深刻的理论阐述,翔实的资料说明,令人信服的逻辑推论,使我了解了“都市经济”等概念以及“低碳经济”、“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背景、思路、决策等,通过学习,我对下面两方面比较有清晰的认识:

一、 低碳经济

我们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我个人认为要做好绿色环保和低碳排放工作关健是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重视。政府重视了资金才有

保障,政策才会倾斜,配套的法律法规才会出台,整治类似紫金矿业这类事件才有力度,重拳出击治理污染,让污染环境的企业无生存之地。

2、民众支持。要取得民众支持,就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要发动所有的宣传部门,教育机构,媒体机构等单位,大张旗鼓地宣传环保理念,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老百姓真正理解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才会真心拥护这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一句话:低碳排放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3、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落实到人。发展不能光搞容易出政绩的"面子工程",而要有长远规化和战略方案,经济发展为前提,低碳环保要跟进,在重视经济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低碳排放指标,确保"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结构演进与社会转型进程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上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增长点。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增长点,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1、服务业显现出新经济的特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类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且在信息流动的基础上促进了其他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增加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高增快;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服务业的新经济特点昭示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1)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是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是新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3)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四是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

3、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服务业的投入加大,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对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产业融合趋势明显,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三、立足本职,为某某县经济的提升贡献一已之力

立足本职,全心全意的为大局着想,将学到的、领会到的“都市经济”的理念、“低碳”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件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通过团市委组织的青春大讲堂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何茂春教授的讲座,感觉获益良多。

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多元的政治经济体,由二战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对抗转化为地缘政治、资源争夺、金融控制等多方面的对立。地区和地区之间正在达成一个又一个经济合作协议。而WTO也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自由贸易正在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处在这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商业制度下,如何生存发展则是每一个企业都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对企业全球化战略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通过各种数据了解到中国加入WTO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经济与法制的进步。中国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处在这一个转型期更要求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人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一个良好的心态。 何茂春教授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令我触动颇深——“企业家不能孤芳自赏,要虚心向跨国公司学习”,“人生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强大的对手”,“向敌人学习”。在国际商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贸易纠纷,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问题的症结归因于外,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实际上,有些问题是我们不懂得国际贸易规则所致。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涉外经济将越来越多,作为经济人,我们应熟知和多掌握一些国际商务知识、国际惯例、世界贸易的基本竞争规则。 学完这一课,何教授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一是融入全球化,中国改革之路还很长,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才真正成功。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深化企业改革。经济全球一体化,国土疆界已不能限制人们的想象空间,一切都在变化中。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变革,以变应变。尽管我们的大脑知道变革是正常的,但我们内心却总怕变革。然而,对今天的战略制定者和管理者来说,变革是唯一选择。

二是危机是推动人类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危机当前,要懂得规避危机。要懂得战略。一是质本,质量第一,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二是形本,品牌战略,抢先战略;三是资本,资本战略,集聚力量,迅速扩张。出手要猛,出手要狠,出手要快,实现规模效应。危机中是企业快速扩张的最佳时机,囤人、囤货、囤地都比囤钱要好。企业扩张分为专业化扩张和多元化扩张,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而确定。四是知本,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与更新,进行知识资本运作。五是人本,人才战略,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人格)、人的权利、人得价格三者综合的运用。一切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独立思想,自由人格。

三是华夏商业核心价值观:仁义、和谐、大同。这是五千年华夏商人的智慧结晶,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国际贸易组织法、贸易规则、商务理念都是相一致的。作为炎黄子孙后代,更应传承祖宗文明。要以诚信为本,遵守职业操守,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要以仁义为怀,做人不能把所有的便宜都占尽,做生意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赚尽,要善于以商养商,乐意做对社会、对客户有益的事,让合作双方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生意才能长做长有;要常怀感恩之心、仁爱之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扶助弱者,以此不断增强自己发展壮大的意识和欲望。做到有功、有忧、有德、有勇、有信、有容、有梦。中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角度看,中国必须作出改变,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低碳概念的本质上是

第一:能源问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工业,建筑,交通是我国的排放大户,如何降低碳排放?如何对能源的高效创新使用?主要是开源节流。

第二:对存量排放进行控制,发展自然吸收比如森林,还有碳捕获(新技术)大致的分类如下:

低碳能源供应技术

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风能,碳捕获与封存等,

低碳交通运输技术

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

工业节能技术

包括工业动力系统等,智能电网,节能机电产品

建筑节能技术

外墙保温,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地源热泵、热管

和相变蓄热材料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等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Article/zjbgxxth/57542.htm

向大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措施。“深感震撼、深受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激发了部机关干部的思考活力和工作热情。现将大家的学习体会编发如下,供交流借鉴。

顾春萍:作为组工干部,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低碳化理念,尝试低碳化生存,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一份薄力。(办公室)

张 柯:“低碳城市发展”的专题讲座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知识,了解和处理外界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己面向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学习型和知识型相结合的组工干部。(办公室)

付明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要求组织部门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调研室)

张小燕:组织工作要围绕服务市委建设低碳城市的中心大局,在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中贯穿低碳理念,使之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排头兵、领军者。(调研室)

李志龙: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是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的完善和变革。只有赢得低碳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赢得城市发展、民族竞争的主动权。(组织处)

祝泽忠:组工干部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意识,改变小习惯,改善大环境。(组织处)

胡飞龙:低碳生活是杭州品质生活的新标杆,我们要为建设“低碳城市、亲和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综合处)

徐承坪:“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的主题,也理所当然成为组织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综合处)

陈 键:组工干部要围绕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自觉把党的主张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认知,融入和运用到工作中,在

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做促进科学发展的推进力量。(干部一处)

吴 斌:诚如周教授所言:“政府有认识,百姓有意识”,低碳时代离我们就不再遥远。(干部一处)

徐 智:希望部里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报告会,使组工干部能及时了解前沿和热点知识,更快地提高素质能力。(干部二处)

杜海燕:组工干部要牢固树立“低碳”理念,认真学习“低碳”知识,带头做到“低碳”工作和生活。(干部二处)

李 健:干部三处要充分利用“356工程”这个载体,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专题和低碳知识课程培训,努力提高我市企业家对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的认识,在加快培育低碳产业、打造低碳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干部三处)

王建武:关于低碳经济这个全新课题,组工干部观念理解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干部三处)

陈刚刚:应重视研究和加快建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绩考核制度,把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干部三处)

仰国庭:今年的干部培训工作,要围绕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科学设置培训专题,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等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干教处)

吴安定:要紧紧围绕杭州科学发展的脉络抓培训、结合干部健康成长搞教育,抓住关键、明确重点、创新方式,把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干教处)

仰中旻:建设低碳城市,人才是关键。要从摸清低碳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培养和引进等各种途径,努力打造一支从事低碳经济研究、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成果应用的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为杭州打造低碳城市提供人才支撑。(人才办(科干处))

胡明毫:讲座帮助我们架起了理解组织工作与低碳城市建设关系的桥梁,对于我们围绕中心,认真履责,做好促进科学发展的保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监督室)

林 蓓:组工干部应正视低碳时代给组织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带头做好自身工作、生活中的低碳“文章”,以时不我待、责无旁贷的精神,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建设低碳城市这篇“大文章”。(监督室)

金业成:组工干部既要成为树立低碳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传播者,更要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率先践行者、推动者。(机关党委(人事处))

周 涛:远程教育要紧紧围绕市委“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这个中心和大局,发挥网络优势,加快收集、制作和上传有关课件,为普及低碳教育、增强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氛围、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作出应有贡献。(电教(远教)中心)

徐 刚: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作为一名党员,要带头与时俱进,改变高碳“陋习”,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当好表率。(电教(远教)中心)

上一篇:春的序曲综合实践活动下一篇:长春理工大学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