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海争端论文

2022-05-1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浅谈南海争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南海争端本质上是划界问题、即海洋主权权利归属问题。我们不可否认我国对南海享有不可侵犯的主权,但也要注意到当今社会我国面临的和南海有关的挑战,以及与周边国家针对南海问题所产生的争议。

第一篇:浅谈南海争端论文

当前南海局势与越南的南海政策

【摘要】南海局势从紧张走向稳定大概经历过两次大的转折:一次是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出炉前夕,中国开展密集外交;另一次是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上任后,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不再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当前,中国南海岛礁扩建活动基本完成,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改善,黄岩岛海域相对平静,中菲关系得以改善。这一切表明,南海局势已基本趋于平稳,南海的领土争端处于可管控的范围之内。杜特地对南海问题持务实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到越南的南海政策,使其从原先对所占南沙岛礁的加强防御力度,积极扩充军备,转向保持克制,同意以双边谈判的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关键词】南海局势 中菲关系 越南 南海政策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3.004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的上升,当前南海局势基本趋于和平稳定,南海的领土争端亦处于可管控的范围之内。今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判决结果出台后,由于中国开展密集的外交活动,成功地瓦解了美日菲等势力的舆论攻势,使之刻意营造的中国不遵守仲裁结果的负面形象丧失了说服力。在与东盟的关系上,中方借助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及东亚峰会,一方面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另一方面强调中国与东盟发展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使双方因南海问题不断增多的矛盾得以缓和。特别是菲律宾杜特地政府上台后,声明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使美国在南海的影响力遭到破坏。为了弥补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的损失,美国和日本试图加强与越南的交往,将其作为在南海地区的战略伙伴。因此,在这种局势下,越南的南海政策走向必将引起各方的关注。

当前南海局势趋于稳定的几种表现

当前南海局势从紧张走向稳定大概经历过两次大的转折:一次是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出炉前夕,中国开展密集外交,争取到60多个国家对中国不参与、不承认、不接受仲裁结果的理解和支持,使美日菲从仲裁出炉后的狂欢回到现实,并且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策略,暂时放弃仲裁前肆意升温南海局势的一系列做法,将其部分军舰撤离南海;另一次是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上任后,表示要改善菲中关系,希望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并毅然作出访华的决定,菲中两国关系结束敌对状态,两国友好关系得以全面恢复。研判当前南海局势趋向稳定的依据如下:

中国南海岛礁扩建活动已基本完成。近期中国在南海岛礁兴建的5座大型灯塔已陆续投入使用,其中华阳礁、赤瓜礁、渚碧礁和永暑礁4座灯塔已先后建成发光,美济礁灯塔主体建设亦已基本完成。这5座灯塔为大型多功能灯塔,塔高50~55米,装配现代化大型旋转灯器,配备直径4.5米灯笼,灯光射程达22海里。它们除了发挥传统的视觉导航功能外,还可以为在南海航行的商船、渔船提供救助协议指导和气象灾害预警、预防信息服务。灯塔为中国承担和履行海上搜救、航行安全、渔业生产、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国际责任和义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除了灯塔外,中国还在永兴岛、东岛、琛航岛、中建岛设置了4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在永兴岛已建成并计划在永暑礁等继续建设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实现对相关重点海域海上安全信号全覆盖。截至目前,中国已在上述海域建设了31座民用航标设施,使中国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对往来船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大增强。①

此外,中国近期已分别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和美济礁兴建机场跑道。2016年7月12日,中国政府征用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一架塞斯纳CE—680型飞机,分别对南沙群岛美济礁、渚碧礁新建机场成功实施了校验飞行。此次飞行获得的相关数据表明,两个新建机场具备了保障民航客机安全运行的能力,将为南沙群岛人员往来、紧急救助、医疗救护等提供便利,同时也将为飞经南海地区的航班提供新的备降机场选择。

中国与东盟因南海问题而增多的矛盾得以缓和。东盟国家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不仅在经济上和中国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在战略安全上对中国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美日等域外国家的干预与国外媒体的大肆炒作下,南海问题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为主导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中心议题,特别是近1年来,随着中国在南海的岛礁扩建,以及南海仲裁案判决结果出台达到高峰。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中国与东盟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一方面,东盟国家在南海仲裁案判决出台后能保持比较平静的心态,没有配合域外国家逼迫中国接受仲裁结果。即使是单方面提起仲裁的菲律宾,也尽量保持低调,没有向中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在对美日等国要求中国遵守仲裁判决进行坚决反击的同时,也不忘借助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与东亚峰会等场合,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强调中国与东盟发展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其中如7月25日中国东盟外交部长在万象发表了“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重申《宣言》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承诺根据国际法原则,由直接相关国家通过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争议。除此之外,菲律宾总统杜特地为了避免加剧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主动提出在第28届、29届东盟峰会暨相关峰会上,不主动提及南海相关议题。②

上述情况说明,在南海仲裁案判决结果出台后,由于中国方面积极利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与东盟峰会等各种场合,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极大地缓和了因南海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矛盾,使美国等域外国家企图以仲裁案判决结果挑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没有得逞。因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9月12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说:“针对南海仲裁案,中国不承认、不接受的立场已经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认可。通过今年中国与东盟的外长会议,和刚刚结束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对于双方而言,仲裁案这一页已经翻过去。”③

黄岩岛海域保持稳定的局面。黄岩岛距离菲律宾三描礼士省约124海里,中菲双方都声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2012年双方舰船在黄岩岛海域发生了持续近两个月的对峙,后来菲方撤船后,中方实质性占领了黄岩岛。这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担忧,因黄岩岛距离菲律宾本土仅100海里,距离美军基地苏比克湾仅150海里,如果中国在黄岩岛上建造军事设施,逼迫美军基地,将直接影响到美军基地的安全。倘若中方在黄岩岛进行扩建活动,在岛上兴建机场、雷达等场地设施,与扩建后的永兴岛、永暑礁形成中国在南海的战略三角,那么对美军的威胁将更加严重。

因此,美军对黄岩岛是否进行扩建活动非常关注。美国国防部长卡特4月28日在联邦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黄岩岛和南海区域内其他领土争议一样,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美方对此特别关切,因为黄岩岛相当接近菲律宾本土。④6月4日,在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卡特在演说中就提出警告,中国若在菲律宾也声称拥有主权的黄岩岛上构筑军事设施,将促使美国与其他亚太国家“采取行动”——这就是所谓“美国为中国在南海划的第一道红线”。当然,卡特提出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几个星期前的4月19日,美军4架A—10对地攻击机和两架HH—60G“铺路鹰”直升机从马尼拉西北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起飞,在南海上空执行任务,其中包括在黄岩岛周围空域巡航。由于A—10攻击机主要功能是为摧毁坚固防御工事与坦克而设计,故此行被认为是对中方可能在黄岩岛进行扩建活动发出强烈的警告。⑤

8月11日,美国自由灯塔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在黄岩岛加强力量存在》的文章。文中援引了数名五角大楼官员的话说,过去几个星期内,在黄岩岛附近活动的中国海警船数量急剧增加。有熟悉美国情报的官员称,过去几年,中国在黄岩岛周边常态部署的船只数量一般都在2~3艘之间,但近期突然增加到10多艘,而且在黄岩岛附近海域还出现了大量中国渔船。因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前情报事务主管吉姆·法内尔分析,大量海警船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中国将开始在黄岩岛进行扩建活动。⑥9月4日,菲律宾国防部长罗仁扎纳说,菲律宾空军侦察机在黄岩岛海域看到2艘“类似驳船”的中国船只、2艘可疑的运兵船和4艘海警船,并且拍下照片。其中一艘海警船防守着黄岩岛泻湖的入口。虽然菲方侦察人员并未看到中方进行挖泥作业,“但这么多艘海警船以外的作业船出现,足以引起严重关切”。⑦根据这些报告,美国《海军时报》9月7日引述不具名美国官员的说法,美国海军这几天内可能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展开巡弋任务,这是为了展现美国认为那是国际公海的立场,并回应近期侦查的评估结论。⑧

由此可见,美方对黄岩岛的岛礁扩建问题极其敏感,认为它将对苏比克湾美军基地构成重大威胁。然而,中方并没有在黄岩岛进行任何扩建活动,也没有构筑什么军事工程,黄岩岛海域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局面。至于美方屡次散布中方在黄岩岛进行扩建活动的谎言,最近已被菲律宾外交部长耶赛(Perfecto Yasay Jr.)揭穿。9月27日,耶赛在马拉干鄢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的情报,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并没有在黄岩岛有填海的活动。”他补充说:“该情报是美国向我们提供的,但根据我们自己的侦察,证实在黄岩岛的船只目的并不是要填海。”⑨

日本拟与美军联合巡航南海。9月15日,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时宣布,日方计划与美军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联合巡航以及军演,日本将更积极介入南海事务,制衡中国。稻田朋美还表示:“与美国一样,我们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宣示表示担忧,日本将更多地介入南海事务,包括为沿海国家进行能力培养。”⑩

事实上,有关南海航行,不管是民事或商业航行,从来都是畅通无阻的。美国利用所谓的“航行自由”为其介入南海问题寻找“法律依据”是不能成立的。美国故意混淆法律概念,不断指责中国在南海对“航行自由”构成所谓的威胁,借此推动其“亚太再平衡”的战略,为重返亚太创造舆论,以继续维持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获取更多的战略利益。然而,南海的航行自由并不只是美国在维护,中国同样也在维护。维护南海航行自由是南海沿岸国家共同的责任,维护南海共同繁荣与稳定也是沿岸国家的共同使命。?

日本之所以企图参与南海巡航,目的是想借助南海的紧张局势,分散中国在东海与钓鱼岛海域对日本构成的战略压力,并且可借助南海作为日本自卫队走向海外的起点,突破二战后长期奉行的日本本土防卫政策。同时也可以借助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磨合日美集体防卫机制,固化日美军事同盟。?但是,日本的做法可能已跨越中国在南海的“底线”。6月4日,在新加坡出席亚洲安全会议的中共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警告说,日本若与美国在南海展开联合巡航或其他军事行动,中国“不会坐视不理”。6月下旬,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再次对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若日本自卫队参加美军“航行自由”行动,就是跨越中国在南海不可退让的“底线”。9月2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指出,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作为域外国家一直试图把南海“搅浑”,从中渔利。“我们必须正告日方,这是打错了算盘,日方想在中方管辖海域搞什么‘联合巡航’‘联合演习’,完全是在玩火,中国军队不会坐视不管。”?

菲律宾杜特地总统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中菲关系得以改善。菲律宾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点。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菲律宾向美军开放五个军事基地,保证美军在南海具有足够的投送和运补能力,大大增强美军在菲律宾和南海的优势。如果杜特地为了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下决心要美国从菲律宾撤军,必将对南海局势的变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使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遭受致命的打击。

9月12日,杜特地要求美军特种部队从南部棉兰老岛撤出去,警示他们会成为激进组织亚布沙耶夫袭击的目标;9月13日,杜特地宣布,菲律宾将不再参加对南海争议海域的多国联合巡航。他表示:“我们只要巡航我们的领海,限于12海里,那是我们的。我们不同外国军队进行联合巡航,那只能招致麻烦。”菲律宾国防部随即表示,他们将遵循杜特地的意愿,停止参与对南海争议海域的联合巡航,以避免任何导致局势紧张或发生误判的风险;9月28日,杜特地访问越南时,在对越南的菲律宾群体致词时说,今年同美国军队的联合演习将是最后一次;10月2日,杜特地发表讲话时称,他已下令审查2014年菲律宾与美国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不排除要求美军全部撤出菲律宾的可能性。

10月6日,菲律宾外交部长耶赛也发表声明,由于美国让菲律宾失望,杜特地总统不得不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带领菲律宾走上追寻国家利益的独立外交之路。耶赛指责,美国长期对菲律宾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强迫菲律宾屈从于美国的需求和利益,“为结束菲律宾对美国利益的屈从,有效应对国内外安全威胁,菲律宾必须尽快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菲律宾外交部网站当天还转贴了耶赛在脸书的留言,指称“美国让菲律宾失望”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未在南海争议上实实在在地挺菲。耶赛说,菲律宾将走外交自主路线,不再做美国利益的马前卒。?

菲律宾在对美国表示疏远的同时,频繁表现出对中国的亲近,他们甚至同意以双边谈判解决南海争议问题。9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耶赛在华盛顿表示,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菲律宾正在不张扬地通过外交管道安排两国为南海争议举行双边谈判。他在华盛顿与菲律宾大使馆告诉菲律宾侨团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谈判。”耶赛表示,菲中两国的关系不是只有海洋争议,还有其他领域必须关切,诸如投资、贸易及旅游,讨论这些问题可以为海洋争议问题打开谈判之门。?杜特地上台之时,正值南海仲裁庭做出对菲律宾有利的仲裁之际,但他却表示,倘若在南海打仗,菲律宾不是中国对手。他不相信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会为菲律宾作出牺牲,菲律宾不能完全依赖美国。于是他宣布,愿就南海争议与北京进行对话,修复双边关系。?

10月21日,杜特地圆满结束了对中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此次访华既达到“破冰”的目的,使菲中友好关系获得全面恢复,也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马尼拉拉刹大学政治学者理查德·海达里安说:“杜特地实际上不仅可能对菲律宾外交政策造成重大影响,也会对更广范围的地区地缘政治态势造成影响。”很多国家已采取中立的姿态,“一些欧盟国家的官员跟我说,发起仲裁的国家突然间好象完全转变了,我们为什么还要采取强硬立场呢?”?

越南的南海政策走向

当前越南在南海的政策,主要是稳住其对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声索”。为了强化他们对中国南沙群岛29个岛礁的占有,正抓紧在其中的10个岛礁上进行非法填海造陆。据日本《读卖新闻》2016年5月17日报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所设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The 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网站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越南正抓紧对其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10个岛礁进行非法填海造陆,造陆的面积超过0.48平方千米(约48公顷)。该网站称,越南的非法填海造陆项目主要是近两年开展的,以越南侵占的岛礁中的最大岛——南威岛来说,2014年5月的统计显示,在南威岛16.2公顷的面积中,填海造陆的面积约1.9公顷。而在2016年1月的统计中,南威岛总面积约29.3公顷,填海造陆的面积已扩大至15公顷。?

在抓紧对这些侵占岛礁进行填海造陆的同时,越南也在加强这些岛礁上的防御力度。根据西方官员的说法,越南部署了能够打击中国在南海岛礁上的机场跑道和军事设施的新型移动火箭发射器。某些相关外交人员和军事官员透露,有情报显示,河内已在近几个月将火箭发射器从越南本土运抵南沙群岛的5个军事基地。路透社8月9日援引3名相关官员发言的报道称,这些火箭发射器可以躲过空中侦察,目前尚未正式装备,但预计两三天内就可以装备火箭弹。不过,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詠(Nguyen Chi Vinh)6月份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越南在南沙群岛并没有装备火箭发射器或者其他武器,但越南会保留采取此种措施的权利。他说道:“在任何时候把我们的武器移动到我们主权领土内的任何地点,都属我们的合法自卫权利。”而外交官员却说,越南部署火箭发射器是因为意识到仲裁庭在菲律宾提请的仲裁案做出对中国不利的裁决后,南海紧张局势将会进一步升温。

据路透社称,外交官员和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越南部署的火箭发射器是最近从以色列购入的最新EXTRA火箭炮系统。该火箭炮弹能在150公里的射程内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通过更换不同的150千克弹头,它能搭载高爆弹或小型炸弹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打击。在辅助定位无人机的协同下,EXTRA火箭炮能够攻击舰船目标和陆上目标。报道称,由于越南在南沙群岛侵占的岛礁分布密集,中国多个岛礁上建设的飞机跑道已在其射程之内。虽然越南拥有更大且射程更远的俄制岸防导弹,但EXTRA火箭炮仍被认为具备高机动性和有效打击两栖登陆部队的能力。该火箭炮采用紧凑型雷达,因此并不需要被布置在大型的平台上,也可以部署在小岛和岩礁上。?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越南为与中国争夺南海岛礁主权,正在加紧强化海洋防卫,或是增加部署战斗机和潜艇,或是扩建军事基地。越南在2015年以后从俄罗斯购买了6艘“基洛”级潜艇,部署在南部要塞金兰湾军事基地。此外,越南还开始研究引进反潜巡逻机,准备引进新产品P—3反潜巡逻机或日本海上自卫队使用的P—3C二手产品。越南对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部署的大量潜艇保持警惕,试图从海空两方面提升反潜作战能力。?越南为了提升在南海的巡航力量,还接受了日本政府支援的海警船。9月15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访问日本。在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中,安倍表示,日本除了向越南提供6艘可以改造为海警船的二手船只之外,还将为越南新造海警船。在此次访问期间,日越两国还将就日本向越南提供ODA(官方开发援助)资金建设军用港口等设施签署相关协议,强化两国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

越南在南海执行的另一种政策是发展与美国的全面伙伴关系。近年来,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逐步升级,越南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美国越来越重视越南这个具有极其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的东南亚国家,积极拉拢越南,以共同制衡中国。越美关系迅速得到发展,可以说,是越南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促使美国不得不对其越南政策重新进行调整。2016年5月23日,奥巴马抵达越南,开始对这个国家进行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奥巴马宣布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完全取消,而越南则回报以考虑邀请美军重新进驻南海最好的军港金兰湾。

如果美越在这方面达成协议,允许美军重新进驻金兰湾,这将是近年来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大事件,也说明越南正式启用了与中国为敌的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军重新进驻金兰湾,那么对美国来说,其在西太平洋沿岸的战略稳固之后,又在南海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存在,这一方面可弥补第一岛链的战略缺口,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逼迫。如果从南海的东西两个方向对中国扩建中的南沙岛礁形成威慑,那么,中国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实际上,越南主动发展与美国的全面伙伴关系,目的是在大国之间搞战略平衡。这种战略平衡的实质在于平衡日渐强大的中国,真实反映了越南在南海联合域外大国共同应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政策走向。

与此同时,越南也注意拉拢同为南海争议国的菲律宾。2015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第23次经济领袖会议在马尼拉召开期间,菲律宾时任总统阿基诺和越南时任国家主席张晋创举行双边会谈,签署了菲越战略伙伴协定。越南成为菲律宾继美国与日本之后的第三个战略伙伴。协定签署后,菲律宾与越南在诸多领域的关系更加密切,包括军事人员互动、港口互访、情报分享以及联合演习等。由于菲律宾与越南都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存在争议,因此有观察人士认为,菲越缔结战略伙伴关系,将释放出两国在南海争议上联手对抗中国的信号。

不过,新近越共十二大和越南国会相继产生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后,越南在南海的政策走向似乎有所改变。2016年9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访的越南总理阮春福。在会谈中,习主席表示,双方要坚持通过双边协商妥善处理南海问题,中越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完全有能力通过友好协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合作。阮春福表示,希望同中方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有效管控分歧,推动越中传统友谊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据越南政府网站消息,2016年9月29日,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在首都河内会见了到访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地。两国领导人在谈到南海问题时,承诺保持和促进区域和平、安全和稳定,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另据菲律宾媒体报道,杜特地向越南领导人谈及与中国进行双边对话是必要的。菲外长耶赛也对菲媒体说:“因为临时仲裁庭的决定没有强制执行力,所以双边接触是必要的。”菲越是南海争议国中与中国纠纷最严重的两个国家,两国结为战略伙伴,显然有在南海问题上联合对付中国的目的。但此次越南国家主席会见到访的菲总统时,却表现出较为低调的态度,没有联合公开谈论南海仲裁问题,且同意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由此可见,越南在南海的政策走向,在越南总理阮春福访华后,已有了明显的改变。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到菲总统杜特地访华的影响,因为菲律宾作为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的国家,能主动提出接受以双边谈判解决争端的决定,无疑将对南海局势逐步走向和平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结 论

当前南海局势已从紧张转向稳定。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出炉是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美国为了迫使中国接受仲裁结果,不惜撕毁在南海不选边站的承诺,赤膊上阵,派军机、军舰到南海搞所谓的“自由巡航”,使南海紧张局势骤然升温。待仲裁结果出炉后,由于中国开展密集的外交攻势,争取到60多个国家对中国不承认、不接受仲裁结果立场的理解和支持,成功地瓦解了美日菲的舆论攻势。与此同时,中国也利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积极修正中国与东盟关系,使东盟国家在仲裁结果出炉后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没有联合起来逼迫中国接受仲裁结果。即使是挑起仲裁案的菲律宾也采取较为低调的态度,没有公开联合讨论南海仲裁问题。于是,仲裁结果出炉后的南海紧张局势逐渐冷却下来,由剑拔弩张转向和平与稳定。

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上任后,为了奉行独立外交政策,宣布停止与美国在南海联合巡航,不再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在南海问题上,则呼吁美国勿插手菲中南海争端,同意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以解决分歧。杜特地对南海问题持务实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到越南的南海政策。就在杜特地访越期间,两国领导人承诺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和促进区域和平、安全和稳定,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本文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南海问题:美菲舆论挑衅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AMAJJ201502;同时也是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媒体外交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FJ2016A021;感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德霞博士对此文的贡献)

注释

香港中通社8月25日电:《中国南海岛礁5座灯塔陆续投用》,[菲]《世界日报》,2016年8月26日。

台北“中央社”马尼拉消息:《杜特地总统:东盟峰会将不主动提及南海争议》,[菲]《世界日报》,2016年8月26日。

台北“中央社”9月12日电:《谈南海仲裁 北京:这一页已翻过去》,[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13日。

台北“中央社”4月29日报道:《美称黄岩岛争议恐引冲突》,[菲]《世界日报》,2016年5月1日。

泰国世界日报社论:《美国南海政策,踌躇两端或玩真的?》,[菲]《世界日报》2016年6月11日。

《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活动,美称中国海警船数量近期猛增10艘》,[菲]《世界日报》,2016年8月18日。

菲世界日报讯:《菲指中国欲在黄岩岛填海》,[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5日。

菲世界日报讯:《美舰可能近日巡弋黄岩岛海域》,[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9日。

菲世界日报讯:《耶赛:中国没有在黄岩岛填海》,[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28日。

综合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报道:《日拟与美军联合巡南海》,[香港]《大公报(菲律宾版)》,2016年9月17日。

香港中评社社评:《美日南海巡航刺激中国,东盟呈两面性》,[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25日。

泰国世界日报社论:《日本加入南海巡航让中国感棘手》,[菲]《世界日报》,2016年10月4日。

王文韬:《国防部:日欲“搅浑”南海打错算盘》,[香港]《大公报(菲律宾版)》,2016年9月30日。

新华社马尼拉10月6日电:《耶赛:美国让菲律宾失望了,宣布菲不再作美马前卒》,[菲]《世界日报》,2016年10月7日。

华盛顿消息:《耶赛昨在华盛顿菲大使馆对菲侨说,菲将在无前提下与华谈判》,[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18日。

台北“中央社”9月24日消息:《菲总统欲访华,北京机不可失》,[菲]《世界日报》,2016年9月25日。

参考消息网10月15日报道:《杜特地访华或改变南海事态走向》,[菲]《世界日报》,2016年10月16日。

香港中通社5月17日电:《越南在南海10岛礁非法填海造岛》,[菲]《世界日报》,2016年5月18日。

《射程覆盖中国岛礁,英媒称越南在南沙部署新型火箭炮》,[菲]《世界日报》,2016年8月11日。

菲世界日报讯:《日媒称东南亚多国军费持续增长》,[菲]《世界日报》,2016年8月29日。

香港中通社9月16日电:《日决定造海警船供越南用于南海》,[菲]《世界日报》,2015年9月17日。

《美重返金兰湾有何威胁,中国核潜艇无安身之地》,[菲]《世界日报》,2016年5月26日。

菲世界日报讯:《菲越将签署战略伙伴协定》,[菲]《世界日报》,2015年11月12日。

香港大公报讯:《习晤越总理:双边协商妥处南海问题》,[香港]《大公报(菲律宾版)》,2016年9月14日。

责 编∕樊保玲

作者:李金明

第二篇:国际法视野下中国应对南海争端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南海争端本质上是划界问题、即海洋主权权利归属问题。我们不可否认我国对南海享有不可侵犯的主权,但也要注意到当今社会我国面临的和南海有关的挑战,以及与周边国家针对南海问题所产生的争议。因此我国应积极投身于应对南海争端的研究中,建设有效的多边解决南海争端途径,尤其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与南海争端相关当事方直接洽谈如何解决争端,采取分散协议方式,放弃传统的一揽子协议,积极进行与争端国家进行磋商谈判,同时不放弃和平的政治解决手段。

关键词:南海争端;九段线;国际仲裁;分散协议

一、南海争端缘由

中国在南海享有的主权、主权权利和主张管辖权是合法正当不容侵犯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公元前200年的汉朝开始中国就发现和逐步完善了对南海、特别是南沙诸岛礁以及相关海域的管理,至今有2000多年。当今社会,中国在南海划界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是“九段线理论”,即中国南海中存在一条由9条断续的线组成的U形线,通常称为“九段线”。①南海是位于中国南端的陆缘海,周围是台湾岛、菲律宾岛等众多岛屿,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自古以来周边国家对南海的主权和资源开发权等问题上争议不断,基于其各自利益都想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其中,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更是由来已久,持续至今。2013年,我国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上升到了另一个层面,其将与我国的南海争端诉诸海洋法仲裁法庭,虽然我国以“主权问题不需要国际司法机构仲裁”为由,拒绝参加仲裁,但是中国这一举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②

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效力

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争议中,有关主权的争议尤为激烈,为了顾全大局协调各方利益,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于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此《宣言》的签署对于达成政治互信,减少争端与冲突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宣言》共十条,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有关应对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信任机制的建立、加强发展合作机制、尊重各国依国际法在南海地区自由的航行和飞越、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等方面。③该《宣言》签署后,虽然争端仍存在,但作为中国与南海争议国家签署的第一份政治文件,其在维护中国主权权益,维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发展,增进互信等方面具有不可否定的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是《宣言》在应对南海问题上存在局限性,有关《宣言》的效力,其不拥有国际法律文件的效力,而只是南海争端各国家彼此间的在政治层面的承诺书,换言之,不具备强制执行力与约束力。此外,《宣言》对其所能覆盖的地域范围并未明确界定。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的具体组成部分上仍有无法弥合的分歧,因此《宣言》的正式文本中仍仅以“南海”一词而无具体指向。

三、我国在南海争端中可行的解决方式

(一)政治解决途径

1、谈判与调解

作为最基本的争端解决方式,谈判与调解是当前各国最喜使用的,实践中两者也经常交叉使用。协商不同于谈判,它的方式多样,因此很难念以一个定义将协商准确定义。至今学界仍未达成明确的定义。和谈判相比较,协商的种类与手段更为灵活,除了当下效果更注重的是“未来”效果,即避免或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争端。协商自20世纪50年其,发展迅速,到今天,它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在处理各方争议中被广泛使用。④

2、斡旋与调停

1977年阿根廷拒绝执行仲裁庭对比格尔海峡仲裁案做出的裁决,为了使仲裁结果得以执行,罗马教皇在其中作出了调停,其行为在争议国之后的谈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仲裁案中,两国最终决定签署《和平友好协定》,确认比格尔海峡案的裁决内容,并有效的执行了仲裁裁决。可见在实践中,有第三方介入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斡旋、调停方法也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方式。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中也对此有所规定,从《公约》的规定我们了解到在发生严重争端或者两国对某一问题存在重大分歧时,在各当事国平等自愿的基础下,尽量不使用武力解决,而是请求一个或几个友好中立国在其中进行斡旋与调停,当然这种方式可以基于两种原因引启动,一是当事国自己提出,而是某中间国也可主动要求帮助斡旋与调停,这种行为是属于友好和平的。由此可见,斡旋与调停是国际法上十分重视的争端解决方式。

3、分散协议

分散协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争端解决方式,它是为配合在针对南海有关问题而进行谈判和磋商中存在的。所谓分散协议,就是虽然针对一个总的问题,但是所签订的却是多个协议,其依据是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南海问题,而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问题进行内部的分割。难以的标准是根据问题本身的性质,有关政治的分歧不容易达成共识则后进行协议的签署谈判,有关经济、文化等易协调的问题则先达成协议。有时也可根据区域,比如南海问题上,东沙和西沙争议较少就可先努力达成协议。⑤而优先解决的区域也可起到示范作用,对未解决的海域产生积极的推动效力。

4、国际仲裁

从菲律宾诉我国南海仲裁一案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解决南海问题上,我们应当正视仲裁的解决方式,了解它并学会使用。“仲裁是指争端当事方达成自愿平等协议,同意把它们之间的争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由其自行选任的仲裁员进行仲裁,并承诺服从该仲裁结果”⑥国际仲裁虽然在执行时常受到阻碍,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无法通过谈判解决的领土争端,其还是具有一定的推动力,这尤其表现在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解决南海争端,我国应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在经济、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所产生的分歧。本身就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也是我国应努力遵守与执行的原则。换句话说,我国本身也有义务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充分协调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等方式协调我方与其他各方利益,积极推动南海争端的解决。(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注解:

① 解析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前世今生,新浪网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2-07/1022763069.html,2014-02-07,登陆日期:2015.10.11

② 贺鉴,汪翱,国际海洋法视野中的南海争端,学术界,,2008第1期,P254-259.

③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yzs_673193/dqzz_673197/nanhai_673325/t848051.shtml,登录日期:2015.10.11

④ 黄映,南海争端解决途径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2,P2

⑤ 罗国强,多边路径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作用及其构建——兼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法学论坛,2010第4期,P98

⑥ 吴慧,法律方法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实践分析,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第5辑,P249

作者:刘笑晨

第三篇:论南海渔业多边合作

[摘要] 南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既存在多边合作的现实需要,又面临重重障碍。与南海渔业发展最为攸关的中国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积极主导渔业多边合作,凸显中国利益,进而为南海领土争端的解决打开突破口。渔业多边合作的制度设计应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关键词] 南海 一带一路战略 渔业多边合作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14YJC820072)“我国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养护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21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043)。

[作者简介] 张艾妮(1979 — ),女,湖北武汉人,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海洋法;李飞星(1970 — ),女,湖南娄底人,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网络能力、农业经济管理。

南海海域是世界上渔业产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多鱼种兼捕渔业。然而近年来,南海渔业资源逐渐耗竭,可捕捞到有经济价值的鱼种也越来越少。纵观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一般都经历“开发不足、加速增长、过度开发和资源管理”4个阶段,而在南海地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很难顺利进行到第四个阶段。

南海的渔业资源对于周边国家而言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如何在养护与生产之间保持平衡意义重大,同时愈演愈烈的渔业纠纷也需要有妥善解决的平台和机制,这些都决定了南海周边国家存在多边合作的现实需要。

一、南海渔业多边合作的必要性

(一)南海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

南海海域本是天然的大渔场,然而近年来周边国家认识到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且均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发展海洋渔业捕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便纷纷把目光集中到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上来,还对本国渔民采取特殊扶持政策,鼓励其渔船进入南海作业过度捕捞,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南海周边国家的渔业捕捞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渔业资源有再生性,但南海为半闭海,受外界海洋环境因素影响不大,该海域的渔业资源活动范围集中,再生能力有限,缺乏外来补充能力,依赖水域环境。一旦捕捞能力超过资源承受能力,南海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便被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明显衰退。

(二)鱼类洄游性和海洋环境的整体性使得单边治理效果有限

海洋生物区别于其它生物资源的最大特征便是具有洄游性或游动性,虽然人类将海洋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等不同区域,适用不同的法则,但海洋确是一个相互连通的整体,这些人为的边界是无法挡住鱼类游动的。同时,游动的鱼不属于任何人,谁捕到它,鱼的财产权便归谁。海洋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与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某一海域的污染会影响其它水域,海洋环境的破坏直接会造成渔业资源的衰退。

海洋生物资源的公共性、整体性、洄游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决定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不可能通过个别国家的努力来实现。对该资源的保护必须首先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确保行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尽管这种构想在实行中具有种种困难。而不应在不断扩大国家管辖权力的前提下去寻求国际合作,南海一个个周边国家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简单相加,绝不能得出整个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何况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必然会首先从本国的发展战略出发,将南海视为“公共池塘”,将其海洋渔业资源视为先到先得的战利品,偏离养护渔业资源的根本目的而将渔业政策变成实现各自国家利益的工具,注重南海渔业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视其养护和保护。因此,应将海洋渔业保护的思路重新引导到强化国际合作和落实国家责任的道路上来。

(三)现存双边和多边治理方式的缺陷

目前在南海海域,合作开发渔业资源仍以双边形式为主。除中越在北部湾因海域划界达成共识,渔业资源合作养护较为理想外,其他海域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则相对有限。南海周边国家也建立或参与了如东盟渔业协调组织(CGFI)、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EAFDEC)等一些渔业组织,但都未能很好解决南海非法捕捞问题。迄今,南海区域尚未形成具有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多边渔业组织,未建立起整体的监测、控制和监视措施,未使用国际流行的总捕捞配额制度,未产生渔业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未做出整体休渔期、休渔区的安排。相较世界其它区域渔业资源合作养护机制而言,南海渔业多边合作还在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四)渔业合作对领土争端的解决有外溢效应

南海渔业资源如能得到合理有序的共同养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会给周边国家的渔民带来直接利益,控制住南海海洋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的局面,并进而促进各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国与南海其它周边国家在渔业合作上的良好合作和管理经验,会积极影响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其他合作领域,促进自贸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最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效应外溢至地区政治层面,将对南海的和平、稳定乃至未来相关海域划界、岛屿归属问题的解决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中国与南海渔业多边合作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南海渔业多边合作

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作为重要推力和载体,除了从规模和内涵上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贸易政治关系,也将大大促进和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合作,为有效解决南海渔业争端,实现区域渔业合作提供契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渔业合作方面已有相当基础,自然条件及其资源、渔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等多方面具有现实的互补性。而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自贸区升级为标志,双方关系更是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先后签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南海宣言》乃至《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将逐渐为渔业多边合作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扫除障碍,理清思路。而借“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更是可以在渔业多边合作问题上趁热打铁,使之逐渐转变成为中国同东盟国家之间的“粘合剂”,进一步加大中国与东盟合作力度。

(二)借“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主导南海渔业多边合作

中国是渔业最大生产国,中国渔民在南海作业历史最为悠久,活动范围广阔、捕捞量最大。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关系到中国渔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中国渔业发展的切身利益。海洋渔业权益是海洋权益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渔场、渔权不断受到侵扰,渔民的生命与财产权不断受到威胁,是不容忽视的,也更不应该由渔民自身承担这些风险。中国必须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南海渔业规则的订立与执行,促进中国在国际渔业秩序中的观念转变——从国际渔业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革新者,和角色的转变——从国际渔业事务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通过构建南海渔业资源合作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政治关系。

南海渔业资源明显衰退的现状和渔业纠纷不断的紧迫形势,决定了南海周边国家存在合作的现实需要,必须加强多边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生产限制与调节型向渔业资源养护型转化。海上丝绸之路正逐渐促使南海问题演变成为中国同东盟关系的连接点,中国着力于加强同东盟各国间友好合作,与之签订睦邻友好条约、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将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基础。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南海渔业多边合作制度的构建,并在制度构建中下先手棋,凸显中国利益。

三、南海渔业多边合作的现实障碍

南海争议海域面积之广、利益牵涉方之多是罕见的,渔业多边合作必定面临诸多内外因素阻碍。

内部因素是互信基础薄弱、沟通渠道有限。伴随着南海地区被勘探出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周边各国开始竞相争夺海上权益。南海地区渔业资源衰减与各国政府对本国渔民过度开发、非法捕捞的放任甚至支持是分不开的。缺乏覆盖整个南海区域的渔业组织,南海渔业资源便成了周边各国先到先得的战利品。南海地区的争端经历了逐渐升温、复杂多变的过程。虽然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合作进入快车道,“一带一路”战略更是为地区稳定营造良好氛围,但不稳定因素仍时不时影响合作与发展。

外部因素是区域外大国的阻扰。南海地区争端逐渐升温,一些区域外大国以各种方式介入,希望将之多边化、国际化,阻扰东盟与中国通过磋商与合作自行解决争端,目的或出于遏制中国,或出于扩大自身影响力。

此外,制度构建也是难点。南海海洋渔业多边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管理过程中确保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渔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合理化,以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南海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合作机制最大的障碍是当事国能否将部分国家权力移交机制内的超国家权力机构。

四、南海渔业多边合作养护开发机制构建

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自产生以来,由早期的强调控制海洋、捕鱼自由逐渐转变为强调养护与管理,提升生态系统观念。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系列国际协议和相关国际实践所体现的国际习惯的总结和发展,它全面规定了缔约国在管辖海域和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公海海域养护管理海洋生物资源的权利义务,明确了缔约国在管辖海域内外所承担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的一般性责任和特殊责任,是新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制度形成的标志。而随后产生的以《国际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协议更是不断强化国家对渔业资源管理与养护的责任。

南海渔业多边合作虽然存在不少障碍,但确是大势所趋。南海的渔业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与各国渔业经济息息相关,不断发生的渔业纠纷也需要有妥善解决的平台和机制。对这一点,南海周边国家未必没有共识,否则之前也就不会为了恢复南海的渔业生产力出现各式各样的双边合作和区域性渔业组织,也不会出现中国与东盟在渔业合作上的逐渐升级。换而言之,南海周边国家对展开渔业多边合作、解决渔业纠纷的政治意愿是逐渐上升的。

南海周边国家应暂时搁置岛屿主权及海域划界争议,以便展开渔业合作。国际关系理论中历来有“高政治(High Politics)”与“低政治(Low Politics)”之分。具体到南海渔业多边合作问题上,就需要将合作机制引导到相对容易开展的低政治领域,限制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从而保证渔业多边合作机制的成功构建。

而制度构建虽有难点,但也有他山之石可供借鉴。太平洋区域针对金枪鱼资源进行的合作可以说是区域性渔业合作的成功范例,2004 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 成立,目的是集合所有在西部和中部太平洋海域金枪鱼资源的利益各方,通过协作努力来有效管理,长期保护及可持续地利用该地区的金枪鱼资源。并通过包括控制渔获量、监督渔船活动、规定休渔期和休渔区等种种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因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差异,WCPFC的经验未必能全盘适用,然而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是国家合作,合作代替对抗;定纷止争,协调各方利益。南海周边国家虽有各自利益,但海洋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减对于各国确是共同危险,还是极有可能在之前已具备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渔业多边合作的。

渔业是资源型产业,渔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更好的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极大统一,为达此目的,南海渔业多边合作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警原则。一方面消灭过度捕捞甚至是捕捞竞赛,合理使用和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以使其能够在满足当代人民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另一方面虽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数据能够被用来精确地控制采捕量,但面对这种科学不确定性(scientific uncertainty),宁可采取小心谨慎的“预警方法”进行管理,也不该任由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以免将来科学证据数字弄清楚了,但环境生态的破坏,已经成为永远无法挽回的灾难。

近年来,渔业共同管理逐渐成为各国在处理公共渔业资源方面的有效做法,它更加强调渔业管理的过程和程序,使不同的渔业参与者都参与区域渔业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合作开发与保护。据此,可以在渔业共同管理的理念之下,建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委员会,由南海周边国家乃至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进行管理和运行。中国有诚意主导南海渔业多边合作,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新军.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资源科学,2001,23(2):71.

[2]鞠海龙.南海渔业资源衰减相关问题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2,24(6):54.

[3]全红霞.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探讨[J].理论月刊,2010,54(10):28.

[4]葛红亮,鞠海龙.南海地区渔业合作与管理机制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25.

[5]何志鹏.中国与国际法治的完善—历史分析与未来评估[J].法治研究,2015,56(3):114.

[6]李晗希.挪威—冰岛争议海域渔业合作剖析及其对南海渔业合作的借鉴[D],北京:外交学院,2013.

[7]马光.中韩渔业合作与纠纷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4,48(5):71.

[8]陈明宝.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生态经济,2013,272(10):100.

[9]李晗希.挪威—冰岛争议海域渔业合作剖析及其对南海渔业合作的借鉴[D],北京:外交学院,2013.

作者:张艾妮 李飞星

上一篇:基层纪委干部论文下一篇:警察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