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行歌曲语言文化

2022-08-07

第一篇:对流行歌曲语言文化

对网络流行语及网络语言暴力的思考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言 网络语言暴力 反思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反思。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宝宝”为例

“宝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起初,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对家中婴幼儿的昵称。因为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几乎每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后都是如获珍宝。甚至在父母眼里,不管孩子年纪有多大,哪怕他们有了孩子,只要父母在,你永远就是他们的“宝宝”。随着时间的发展,“宝宝”一词的语义开始扩大化,比如恋爱中的男生往往会把女朋友称为“宝宝”,以此表达两人的亲昵及对女友的浓浓爱意。不管后来两人的感情发展如何,至少在热恋期,女朋友对于男生而言确实是如获至宝。

然而,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悄然间成了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宝宝”一词的新义是从网络流行语“吓死宝宝了”中演变而来的。据网页资料显示,这里的“宝宝”是指说话者本人,“吓死宝宝了”实际上是说话者在自言自语“吓死我了”。这整句话在网上流传开以后,女生们在受到惊吓时往往引用它来卖萌。后来,“宝宝”一词就脱离了这个语境而被年轻女性独立使用――只要是说话氛围协调,那么女生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宝宝”或者“本宝宝”这样的字眼称呼自己,比如“愁死宝宝了”“本宝宝要去上班了”。再后来,“宝宝”一词甚至失去了原来偏指女性的性别色彩,可以用来不分男女地指称对方,以表达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是显示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亲昵态度。比如,在一些电子商务的社交平台(如旺旺、淘宝)上,客服过去经常使用“亲”这个字眼表现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现在“宝宝”一词也争得一席之地,在缩短店家与客户的心理距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购物网站外,还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也经常称呼学员为“宝宝”。比如,“雅思宝宝”“哲学宝宝”“高考宝宝”等。这个“宝宝”如此流行,甚至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冯巩在小品《快乐老爸》中也引用了一次“吓死宝宝了”。

经调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庞大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命的活跃期,他们对社会的变化最敏锐,也最容易冲动。这些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求新、求异、求简、求活。年轻人借助网络流行词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了张扬个性和青春活力。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语言的发展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变迁。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其间,对网络流行语批评的声音也时有耳闻,但是主流对网络流行语还是采取一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可和接受网络流行语。

二、防止网络语言暴力

说到网络流行语,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语言暴力。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可以依托某一种社会现象,瞬间在网络世界传播开来。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个词语可能会像上文所列举到的“宝宝”那样柔和可爱;但更有可能会像一只魔鬼般狰狞而充满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伤害――这就是笔者接下来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暴力并不是单指某些特别的话语,而是指所有对听话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是影响力的言语。所谓网络语言暴力,就是指说话者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讲一些肮脏、污秽甚至是扭曲事实的话,以一种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语言现象。说到网络语言暴力,读者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莱温斯基是1998年白宫性丑闻事件,也就我们所熟知的“拉链门”的当事人。在饱受网络欺凌之苦后,沉默了十年的莱温斯基于2015年3月走上了Ted大会的讲台,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她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1998年,没有人知道这种名叫‘因特网’的新技术会把人类带向何方。自诞生以来,因特网用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类联系起来。它让人们找到失散的兄弟姐妹、拯救生命、发起革命,但是我所遭受的黑暗、网络欺凌和被称为‘荡妇’的羞辱也如雨后春笋般疯长。每天,在网络上都会有人,特别是年轻人被辱骂和羞辱,而他们对此束手无策。这些辱骂和羞辱让他们想立刻死去。悲剧的是,有些人,真的因此而死去。这一点儿也不虚拟。ChildLine是英国一个致力于帮助年轻人解决各种问题的公益组织。去年年底,该组织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与网络欺凌有关的电话和邮件数量增加了87%。一份来自荷兰的综合分析首次披露,网络欺凌比线下欺凌更容易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网络空间的自由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世界。一些网民认为,在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时,对方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这时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认同感就不再具有约束力,导致双方对交流的后果毫无顾忌――平时不好意思说,不敢说,或者是不应该说的各种脏话,在网络上都被肆无忌惮地说了出来。这样,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肮脏、色情、充满暴力和辱骂的言论。即便这时有人出来阻止或者反对这种现象,他们往往会受到攻击,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压制自由。二是法律制约的缺乏。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经常发生,而施暴用户却不敢承担责任,这与他们生活在虚拟的天堂里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这些语言暴力者在其他现实媒体中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其他人,甚至诋毁他人,就很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然而,网络世界是不同的,尽管某人的言论已经对他人构成了事实上的“语言暴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指控其罪行,即便真有相关的法律,也会因为惩罚犯罪者的司法成本太高而不能予以真正的法律制裁。

三、结语

语言是一条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河。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实现了现代语言的多样化。它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显出魅力,还在现实生活中大光其彩,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并与其他语言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语言的繁荣昌盛。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用语言表达自我的存在,各种观念的冲突导致语言暴力频频在网络平台上发生。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并且从自身做起,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避免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为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9):26~30.

[2]张朝阳.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暴力.http://charles.blog.sohu.com/13420816.html2006-09-15.

[3]王顺菁.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J].新闻记者,2004,(5):57~58.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1997:154.

第二篇:探讨香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涂鸦艺术的看法...

Team 0

1研究題目:《探討香港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塗鴉藝術的看法及影響)》

本隊參賽同學表現優異,由於缺乏正式社會研究訓練,尚有進步空間。是份報告選題有趣,在收集及分析數據方面可見同學的努力,能讓讀者容易掌握研究內容。惟在文獻回顧方面,同學未能把期望所研究的項目與研究結果配合相關文獻加以分析,部分所選的研究方法亦不甚明確。另一常出現的問題在鋪陳數據方面,其未能把研究所得分類或以清晰的目標分類列出,這方面可多加留意。

是份報告能在今屆云云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可見同學表現優異,惟我們將集中討論報告中所出現的問題多於其優異之處,用意是以其作一範例,以進一步提升撰寫報告的技巧。就報告內容而撰寫的總結評語並非貶低這份參賽報告,而是期望讓各同學藉評語而檢討作品得失,針對性地改善社會研究常出現的問題,提升撰寫研究報告的技巧。

Hip Hop 文化開始受到社會各方重視,如蒲窩青少年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也為青少年提供一些和Hip Hop 文化有關的活動,某些活動更獲政府資助。參賽同學以Hip Hop 文化之一的塗鴉藝術為題,也充分反映他們對香港青少年文化的敏感度。

同學們以「參與者」及「非參與者」作比較,並與其中一名參與者作深入訪談,令整個研究更有趣。如果同學們在報告中,將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結果加以連繫及解釋,這 1

個研究將會更為豐富,令讀者更了解青少年對塗鴉藝術的看法,以及塗鴉對青少年的影響。

擬定研究問題

在研究問題來說,他們大致清楚說出是項研究目的,不過他們在命題應留意一點,就是塗鴉文化為他們的研究重點,將重點放在命題的括號內,似乎不是恰當的做法,導師建議以破折號表示之,即為《探討香港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塗鴉藝術的看法及影響》。

同學宜先以介紹Hip Hop 文化作引子,以凸顯命題的重要性。Hip Hop 是由四大元素組成,其中包括:Deejaying(捽碟)、MC(說唱)、霹靂舞及塗鴉(Graffiti),塗鴉只是廣受青少年歡迎的Hip Hop文化的其中一種。能清晰闡釋Hip Hop文化、歷史及當中包括的意義,更易令人認同研究的重要性。

在引言的第三段同學們說:「許多青少年因心智未成熟,處於摸索期...這些文化真正意義,他們又能有多少認識?」這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的假設,似乎過於武斷,也很容易引導讀者,以為青少年本身根本未認識塗鴉文化就參與其中,他們只是盲目參與。以這段去解釋研究重要性,似乎未必恰當。

研究方法 研究假設

同學們應將研究假設,清楚以句子形式顯示出來。每一句子,當中亦應只包括一個意思

及一個變項。例如:

1.部份參與者會明白「塗鴉文化」的本質和意義

2.一部份參與者只為順應潮流而參與塗鴉文化活動,並未了解到塗鴉文化的意義 3.全部參與者都會在行為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4.全部參與者都會在心理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5.全部參與者都會在思想上受到塗鴉文化影響

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方式研究塗鴉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一個合宜的做法,加上有一名塗鴉愛好者的深入訪問,有助解釋問卷調查的結果。

在問卷調查當中,同學們未有將回應率清楚表示。根據同學所提供的資料,是次調查共收回120份問卷(亦請同學在第四頁,第三段清楚表示)。但是,同學們一共邀請多少名青少年參與填寫問卷,當中又有多少份問卷是全部完成,讀者則無從稽考。下次做調查時,同學應留意這點。

問卷問題

問卷所包括的問題切合研究假設,包括的範圍亦頗恰當。但當中仍要留意以下數點: 1. 這份問卷全部都是調查,其中包括被訪者的個人資料,建議為「第二部份 有關

塗鴉文化」。

2. 所有問題都不應中英夾雜。

例如第二部份第一題: 你有否曾經參與過「塗鴉」?

_ 有 (請回答甲部問題)

_ 沒有 (請回答乙部問題)

3. 問卷問題的選擇可更清晰,如甲部第4、5、12題及乙部第3、4、5題,建

議形式為:

你覺得「塗鴉」文化對你的心理(上)有什麼影響?

有影響,例如 減輕壓力

提升自信心 心情愉快 其他,請註明:____

沒有影響

4. 有關追問問題,某些問題是應該追問的,例如第二部份甲部第7題及乙部第9

題,同學們宜追問「例如,認識了些什麼?」。在第7題之後,建議應加插一些有關「塗鴉」文化的認知題,以了解被訪者是否真正認識「塗鴉」文化,而非自以為了解「塗鴉」文化。

5. 有關問題次序,所有問題應該是順序的,以助數據分析。由第一部份開始,第1

題,至第二部份的第22題。是故,第二部份,應由第3題開始,第二部份甲部為第4-13題,第二部份乙部為第14-22題。

6. 不應歐化標點符號用法,如應用「塗鴉」,而非“塗鴉”。同學們宜留意。

7. 第二部份甲部第5題及乙部第4題,第一項選擇應為「逐漸融入黑人的生活方

式」,建議用「逐漸融入Hip Hop 文化生活方式,如(嘗試穿著Hip Hop 或黑人服飾、學習霹靂舞、談吐舉止、生活嗜好等)」等

訪談問題

包括不少「塗鴉」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問題。不過,在訪談中,同學也應留意多加追問,以收集更多資料。例如,第6題之後,可追問被訪者是否很「認真」玩「塗鴉」?第9題,應如問卷調查一樣,將對個人的影響分開做行為、心理和思想上,以豐富是次研究的內容。

資料分析

問卷結果

同學應留意圖表的應用。在這部份顯示出同學似乎粗心大意,請注意以下各點:

1. 所有問題都應將N清楚題示,例如第一題N=120, 第二部份甲部份N=33;第

二部份乙部份N=87。

2.

3. 第5頁,第1題,圖表標題應為「性別」 第6頁,第二部份甲部第1題,圖表欠標題,x-軸的「1」令人不明所以,應

為「選擇參加塗鴉的原因」,另y-軸應該加上「人數」,以解釋其單位為人數。 4. 在圖表顏色選擇方面,宜採用對比顏色,同一圖表勿在不同項目有相似顏色,

如第6頁,第二部份甲部第1題,「同輩影響」和「改善個人形象」兩項顏色

太相近。

5. 第8-9頁的第二部份甲部第4-6題,及第11-13頁的第二部份乙部第

1,第3-5題,旁邊的「數列1」代表什麼?不同項目應採用不同顏色表示。結果分析

如果同學能將訪問內容套入問卷結果中的行為、心理及思想分析內,這有助同學了解「塗鴉」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這會令深入訪談部份與問卷調查互相呼應。現時同學的做法似乎把問卷調查和訪談部份分開處理,兩者連貫不多,影響研究的整體性,宜注意。

整體結構

本報告除了欠缺文獻分析外,整體結構良好,「參與者」與「非參與者」的比較也表現不俗,訪談一節也處理得不錯,所用分析尚算有條理。

同學們宜多搜集有關「塗鴉」及Hip Hop 文化對青少年影響的研究,以助同學分析其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另外,若果同學能將問卷及訪談部份多加連結及解釋,所得的效果應該更好。

還有,在提交研究報告時,先檢查一下你們所用的題目號數有沒有出錯,文章的問題數目和附錄的問題數目是否一樣,以及圖表是否正確運用等,這會更方便讀者閱讀。

第三篇:引进流行歌曲 复习语言连贯(大全)

引进流行歌曲

复习语言连贯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邮编—222300

流行歌曲以其浓浓的情感、深深的哲理使得许多学生如痴如醉。既然学生如此心驰神往,笔者以为将之引进课堂,定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复习语言连贯,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用鲜活的流行歌曲去诠释语言连贯的使用规则,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达到了激活语文教学,培养盎然兴趣的目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有关流行歌曲来谈一谈语言连贯问题。

语言连贯首先是意义上的连贯,即若干句子表达的内容有内在联系,前后承接自然。在组织一连串的句子时,要着重考虑合理的顺序。下面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前后话题要统一

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一般应当统一,语句要围绕中心进行表述,逐层展开,文意顺畅似潺潺流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歌紧紧围绕“夕阳”从不同角度作比,不仅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无限美好,更写出了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幸福晚景。经历了风雨洗礼之后,夕阳之花更加芳香浓郁;经过了时间的积淀酝酿之后,夕阳之酒愈发醇香扑鼻;历经真爱奉献、上下求索之后,夕阳之爱才弥足珍贵;经历了生活的苦难磨砺之后,夕阳之情才更加地久天长。正因为有情有爱,老人们才倍感晚年生活的温馨。歌词歌词不但前后话题统一,而且让人顿生“夕阳无限好”“满目夕照明 ”,可谓妙极。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几句话叙述一件事,说明一个对象,要注意表述的角度。表述的角度洋哟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心理角度等。只有前后句子的角度一致,才会顺理成章,文意贯通。

所谓时间角度即按照由古及今的顺序组织材料。大家耳熟能详的《走进新时代》中有这么几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几句就选取了党的辉煌历程的三个片断,以时间为经,以历史巨变为纬,交织成了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所谓空间顺序就是按照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由表及里或从中心到四周的顺序来安排句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之所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就是因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草原让人心驰神往,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胸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其中“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几句,简直就是一幅极其壮美的立体图画。听着优美的旋律,我们心灵的镜头中回出现这样的画面:湛蓝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只雄鹰在蓝天上飞翔;苍穹之下是一望无际的清新碧绿的草原,丰盛茂密的牧草间点缀着几朵红花,红绿相映,煞是好看。洁白的羊群在嬉戏,矫健的骏马在奔驰,马背上放歌的少年挥动手中的牧鞭,鞭声清脆悦耳,极其响亮,惊起了栖息在草丛中的鸟儿,鸟儿飞翔在蓝天与草原之间,给这本就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整幅画面由远及近、从高到低,层次极为分明。

心理角度是以思维活动或直接感受为线索进行表述。如《同桌的你》第一节就是这样的。歌词先回忆如烟往事:“你以前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然后由回忆转入现实,抒发自己对昔日同桌的思念:“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对同桌的浓浓的关爱之中又蕴涵着淡淡的惆怅。这节歌词就是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流程的

变化来表现出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把一连串的句子组织起来,除了注意内容的合理联系、文意的连贯相承外,还要讲究一些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句子紧密衔接,语势贯通。

三、讲究词语照应

用词语照应的手段衔接前后句子,能使语言层次分明,脉络贯通。《十五的月亮》就是典型范例。请看歌词:“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放哨值班。”一轮明月把战士和家乡的妻子联结在一起,虽相隔千里,仍心心相印,可谓“明月千里寄相思”。歌词中丈夫的恪尽职守与妻子的任劳任怨和“家乡”“边关”前后照应,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与束缚,清晰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两地相思图”,文意流畅贯通。

四、选择恰当句式

语意连贯,需要保持几个句子结构模式的一致。张也演唱的《万事如意》就有这样的歌词:“春联写满锦绣,酒杯盛满富裕。红灯照照出全家福,红烛摇摇来好消息。”这几个句子采用主谓结构的对偶句式,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五、运用修辞方式

恰当地运用某些修辞方式,如排比、顶真等,有助于加强语言的连贯性。排比能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取得气势如虹、激情飞扬的艺术效果。解晓东演唱的《中国娃》中就有一系列的排比句,如“最爱喝的水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黄河水蕴涵着厚重的历史基因,使得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做事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说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写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才能忠心报国,壮志得酬。这些排比句犹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语言连贯更要注意句尾的安排,让上下文衔接自然。有一种叫“顶真”的修辞格往往用前一句结尾的语词或短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得语句之间紧凑而畅达。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就运用了这种辞格。请看歌词: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的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呀,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弯弯的那河水,弯弯的那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

弯弯的月亮勾起了“我”的故园之思:故乡的小桥、桥下的小河、河边的小船、船上的伙伴、伙伴的歌谣无不让远离家园的游子魂牵梦绕。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故园情结就是通过顶真手法表现出来的。整首歌首尾相连,前后衔接,丝丝入扣,妙合无垠,使得情感的抒发犹如一条小溪潺潺流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谁思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 。”其实不仅口头表达如此,书面表达亦然。由此可见语言连贯的真正核心就是思维的连贯。“老舍先生说过:”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因此我们要按照思维顺序,组织好句序和段序,以期准确周密地表达内容,让思维之树常青,让语言之花常开。

本文发表于《文学教育》2011.1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流行歌曲歌词赏析

摘 要

歌词是歌的主干部分,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些经典歌曲歌词之所以倍受欢迎,有其内在的因素。歌曲需要用语言来充分表达作者或演唱者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来吸引、取悦听众的兴趣。写词谱曲是种文化艺术的创作,创作本身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创作者独有的思想表达,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流行歌曲歌词的发展也遵循着时代大背景的转化轨迹,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关键词:个性化、特色性、想象性、震撼性、时代性、文化性

一、流行歌曲歌词独特的个性化

个性化有如下两个主要体现:首先是在艺术风格上强烈凸现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与语言修养。在我国词坛上,乔羽的深情舒畅与饱含激情;港台歌坛中侯德健的质朴与深邃;罗大佑的冷峻幽默与高贵典雅;以及童安格的贵族化气息和姜育恒的孤寂冷漠… … 都深刻体现了创作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体验;其次,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歌词所塑造的主人公或所营造的抒情氛围必须是具有个性化的,独此一家的,才有可能引人深思引人共鸣。如齐秦的《狼》第一句:“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一开首即给人一种独立不羁、向往自由、广阔、抒展的个人天地粗旷豪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男性的刚烈勇猛气质;崔健《一无所有》,从题目到全首歌词,都以十分精确的语言描述自身从物质到精神都一无所有的状态,从文化意义上确立了他在当代中国的摇滚歌手中的地位;而《 爱的奉献》(黄奇石词刘诗召曲)抒发的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奉献的人间真情,因此博得广大群众热烈推崇,这些都是词作者以个性化创作态度对待词作的艺术效果。当然,个性化的取得并非一日两日的功夫,这和作者个人修养气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是创作中必须求小同存大异,才有可能显出自我的独特之处。

在创作歌词的艺术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寻找并确立属于自我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积极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在文体与语汇的选择中运用出来。我们强调一点,即词作者的审美直觉与悟性感应,在创作中往往呈灵感状态爆发出来,此时就应该抓住不放,并将之诉诸文字,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特世界。而理性的审视则应是在作品的初稿完成之后才进行细细反复推敲定稿。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一个变化的多元的时代,只有用强烈的独特的艺术个性才能争取听众与读者对流行歌曲的认同与欣赏。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探索勇气与创造精神,在流行歌曲这个小领域同样演出人间的悲喜闹剧,抒真善美之情,揭假恶丑之态,写出个大世界的痛苦与欢欣,美丽与新奇。当然,追求个性化往往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失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此路不通”对后人的释示与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成功带来的启迪。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学的价值观来看,失败的探索往往会开启后人成功之路,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艺术需要献身精神。

二、流行歌曲歌词的地方特色性

马金萍作词赵本山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我地老家哎!就住在这个屯,我是这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别看屯子不咋大呀!有山有水有树林,邻里乡亲挺和睦,老少爷们更合群。屯子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回想起那是,特别的哏。”歌曲在中央一台播出后,很快就唱遍东北红遍全国,那浓郁的东北韵味,特有的东北字眼,加上旋律中带有东北二人转的腔调,充分体现了东北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歌手刀郎词曲并演唱的《新阿瓦尔古丽》:“戈壁滩上的驼铃我问问你?你能否告诉阿瓦尔古丽?不管是日落,还是黎明,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用最美的声音等你的消息。”歌词以简单流畅、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名词:“戈壁、萨它尔、驼铃、伊利、阿瓦尔古丽”让我们了解维族的文化背景,那特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带我们进入到遥远的荒漠戈壁。像这样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性的流行歌曲歌词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正是这些带有各地方特色、各民族风格、各文化背景的歌曲的尽显妖娆,才汇集成当代流行歌坛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流行歌曲歌词的想象性

写作时,讲究“题好一半文”意思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成功了一半了。在歌曲的写作中也是一样,如果能有个好的题目那么就自然而然的就能吸引听者的兴趣。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题目呢?第一,题目自相矛盾,给人一种想象空间。如《最熟悉的陌生人》,能让人产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熟悉又是陌生的,怎么这么矛盾 ?去听听看。”这样的想法。这类的题目就是凭借它的矛盾性来吸引听者兴趣的;第二,能产生疑问的想象。如《牛仔很忙》,它让人忍不住会想:“牛仔是指什么,是衣服、裤子?如果这样的话他怎么能“忙”呢?那么是不是指的穿着牛仔服的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能理解。”能让读者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话,那么这类歌曲的题目也是成功的了。第三,带希望或期求的。如《你一定要幸福》、《不想让你哭》这样的题目,带有抒情性,提出了美好的希望。这样的题目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可以吸引他们去听,指引他们进一步的想象。

有了好的题目,还不能大意,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样的歌词才能继续听众的热情?当然,像《想你,零点零一分》这样的歌,从一开始就在记叙一份动人的情感的抒情歌曲,像涓涓细流,慢慢地流过人们的心田,是能称得上好的。但,这只适合能够安静下来的人群。而有的人性子比较急,如果你总是一味地铺叙,久久进不了主题,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浪费他宝贵的时间,与其听你废话,他还不如去干些刺激的事情呢!所以,怎样吸引他们的继续听下去的热情,以期获得更多的实际效益就成为了流行歌词的要义了!有这样的一些歌,首先,像《后来》,它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这样的句子开头。开头就是高潮,就表达了歌词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娓娓道来,慢慢地叙述经过,抒发情感。它就以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结局成功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其次,就像《飞舞》以“漫天飞舞,一片荒芜,满眼风雪和眼泪都化作尘埃,再多的苦,于事无补,忘记所有才能够重来……”这样整齐的文字开头,配上流畅的音乐,就能吸引听众自然地跟着合,当然也就能让他们继续听下去了,因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态,遇到一个想唱又能够唱的歌曲当然就想学会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了!再次,就像《新回心转意》,以“我曾经唱过回心转意,就是让你真心真意,不再为爱担心逃避……”这样的句子开头,把歌词的开始部分和他以前的那首比较走红的歌曲《回心转意》结合起来,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继承性又勾起了听众对往事的回忆,这又创造了一个很广的想象空间。这时,听众就会想象:“这首,是和以前那首是同样的作者吗?是不是,差不多的哦?听听看!”于是就成功地达到了创作的目的了。

四、流行歌曲歌词的震撼性

有这样一首歌从建国初期流行至今仍然震撼着、激励着960万平方公里地面上的每一个人,这首歌就是《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诞生,要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自那一刻起,王莘就开始酝酿一首歌唱祖国新生的歌曲。1950年国庆前夕,王莘到北京出差,经过天安门时,他看到了庄严美丽、充满节日氛围的天安门广场和随风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此情此景,让王莘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要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就酝酿出了《歌唱祖国》的曲调和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歌词中表达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种心情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产生一种合力,而这种合力是通过一种音乐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到一块,产生出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残酷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这首歌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引导我们走过艰苦的岁月,直至战争结束。这首歌曲非常大气,歌词简洁,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强大的渴望。无论在哪里听到这首歌,都会觉得很兴奋,无论在哪里,只要是响起《歌唱祖国》的歌声,大家都会跟着唱,没有人不会唱的。

说来也奇怪,这首歌就不会过时,这样一首歌曲为什么能够历经几代,流传这么久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歌唱祖国》这首歌的歌词不是硬邦邦的口号歌,它是有感情的,它唱响了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激励、震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时代号角。今天他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歌词里体现了几代人的心里话,他能够表达和抒发我们几代人共有的感情,所以才为人民所铭记、所欢迎。

五、流行歌曲歌词的时代性

20世纪30.40年代,流行歌曲以旧上海滩为主要题材,吟唱出老上海的风情万种。当时的老歌歌词文学含量极高,每一首歌词都是一首诗。用词高雅含蓄,词作家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比如陈蝶

一、陈歌辛等。歌曲旋律流畅悦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曾经给人感觉璀璨奢华的城市,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流行着最时髦的享受。最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有金嗓子美誉的周旋,时至今日,周旋的故事依然成为许多人追忆老上海的影子。

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花好月圆》和《凤凰于飞》都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由周璇本人演唱。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王家卫的小资风格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也来自周璇的歌声。另外,还有“银嗓子”美誉的姚莉、以及李香兰的《夜来香》、白光的《葡萄美酒》、吴莺音的《大地回春》等等,悠扬的歌声为我们展现的是老上海的灯红酒绿、婀娜多姿。

20世纪50.60年代以抗战题材为主要的创作,歌词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气风发。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在08年奥运开幕式上由林妙可小朋友演唱的《歌唱祖国》,抗战时期爱国青年们传唱的这首歌对于现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依然生动贴切。使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

再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简短铿锵的歌词犹如口号般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歌赞共产党解放了中国,相信共产党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20世纪70.80年代,市场开放,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歌曲的创作更是总入重新地探索阶段,此时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大陆市场,刮起“西北风”,“港台风”。伴随着1979年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流行乐坛也开始广纳新资源,港台歌曲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进而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张帝等。

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比如《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幕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歌词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勾勒出了纯真的少年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还当时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家喻户晓。 歌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位西装革履而又意气风发的海外游子,在海边面向祖国翘首远眺的身姿;而“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一出口,便觉全身热血沸腾,保卫祖国,建设家园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也可见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歌曲更加繁荣,每种类型得到发展,并衍生出更多的种类。90年代初期,在校园歌曲大热之时,更多的流行歌曲开始转向了寄予情思的创作题材,易记忆易传唱的旋律,或轻快或深沉,让人感受到了暗恋的羞涩、热恋的幸福以及失恋的痛楚。 说到代表人物,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歌手、天后――王菲。王菲的歌声也如她本人给人的感觉缥缈但又真实,演唱出的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立独行、大胆执著、低调张扬。如很典型的是《但愿人长久》,巧妙地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为歌词,古词的韵味,作为流行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要谈到的当然是现在话语乐坛大热的周杰伦。杰伦的走红不是单纯的歌坛现象,相反,仔细剖析他的歌曲很有特点,或者说正是代表了当下乐坛的歌词特点。总体说来歌曲中歌词的发展是紧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它映照出不同时代人的一种文化底蕴。

六、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歌词是音乐文学,既有音乐性又具有文学性。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凭借着语言,能够独立地完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完整的,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是指某一历史时期在社会大众,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的歌曲,一般以通俗歌曲为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它已发展为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载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流行歌歌词主要是同乐曲一起通过听觉而被感知的,但是,就歌词本身而言,它引起审美感受的却并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声音所代表的语言。学者庄捃华强调说:“一件真正的音乐文学作品,首先应是一件真正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一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只有通过歌词才能具体确定下来。作为语言艺术的歌词,它在诉诸听觉来传达语义方面,与朗诵、演说、谈话、广播等形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它在乐曲的衬托、延伸作用下,使感情内容发挥得更加充分罢了。例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歌词引自唐诗《静夜思》);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是直接引用《诗经》中的词句);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借鉴唐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直接或间接引用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歌词引用到歌词中,这样既丰富了歌词的内容,也提高了人们古诗词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现在歌坛歌曲创作丰富多彩,呈现趋向不同反响。大部分歌词都是人们情感的象征,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生活多半是在歌曲的伴随中度过的。有些歌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还能让人朗朗上口,熟而能祥,关键取决于它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以及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文化底蕴的一种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歌曲的精神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2005 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浅白中的艺术韵致 论文 期刊

4.张蕾,董学耕. 流行歌曲浅析[J]. 中国音乐(季刊),1994 5.《歌词创作简论》 余铨 上海文艺出版社

6.《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孟昭泉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2007年第7卷4期

7.《莆田学院学报》宋毅 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第16卷第3期 8.《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于滢慧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第4期

9.《文学教育》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8年第5期

第五篇: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浅谈流行语言的背后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离开了社会也就不能称

其为语言,所以要研究语言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如果到了今天,你还分不清“杯具”、“餐

具”和“洗具”,不知道“犀利哥”和“拜月教”,不会写“羊羔体”和“凡客体”,搞不懂“卖鞋的”和“卖

车的”之间的恩恩怨怨,那么,你就真的out了!

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依附着一个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这些词句很新鲜,很幽默,很草根,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适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也产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 “给力”,“我爸是李刚”,

“我们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些都是最近的网络流行语,几

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

一.网络流行语来源 1.“给力”: 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

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

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

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

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 2.“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

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 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在撞到人后,

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

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因此

“我爸是李刚”也成了讽刺官二代的代名词。

第一句话,9月27日,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 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 此次360 引爆腾讯客户端之争。 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据悉,

4. 信不信由你 反正我是信了:7.23温甬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面对记者提

问连出妙语,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这一回答句式,被网友们在网络上追捧,纷纷用此句式

造句。

二.从网络流行语思考社会现象。

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他的实用性和社会需求。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以推崇或者批判的角度来看网

络流行语,而更应该关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象。 a. b. 为什么网络流行语深受广大年轻人所欣赏?他们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助于更好地交流,时尚并且方便。浅显易懂,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是网络语言最易影响的受众。 我认为主要也有几个原因:

1.从众心理,青春期的少年都希望害怕孤单,怕与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

2.比较幽默,可爱青春期的少年,其实就是处于成人与小孩之间,渴望早点长大,但心理上却依然没有成

熟,所以会喜欢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可爱,新奇的表情。

3.叛逆心理,从表面上看,网络语言只是青少年追求新奇的产物,实际上确是不断向社会索取尊严的手段。

网络语言一般老师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也是为他们的自由开了一扇天窗。 c.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网络的传播密不可分,为什么很多劲爆信息都是最先从网络开始传播呢?而不 语言的发展有着继承性,是在原有语言材料、原有的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

是从其他媒介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传播的自主性,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

的,不公平的事,通过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发表,而不用通过任何人的审核,所以也就能更大

程度的展示事件最真实的一面。网络流行语在此基础上由网民自发进行加工,最终用最精炼的字组成,浅

显易懂的传播着对事件的讽刺和态度,真实,有力,言简意赅。而其他媒介,不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

等等,其实,他们传播的都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加工,审核之后的相对真实的报道。所以在审核加工的过程

中,无形间就降低了报道的时效性,降低了可看度。比如,今年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给力”代替了“很

精彩,很棒。”“我爸是李刚”,就成了官二代的代名词,从而让政府开始重视某些官员以权谋私,任其子女

胡作非为的现象。还有“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就是腾讯公司发出的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

见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社会民众的声音,他们平日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有的只

能通过网络中进行排解和宣泄,但是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网络舆论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是确有

所指,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以上方面来看,其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如有的人所想像 的那么大,还有太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d. 如果我们全都用网络流行语来说话好吗?现在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喜欢简明扼要,一切以效率优

先,便捷优先。所以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兴起是时代的进步,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著名作家

白先勇在讲述现代汉语命运时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语言冲击,“内忧”则是受

到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异化。虽然网络流行语,浅显易懂,又幽默,可是毕竟在语言规范,语

法规范等方面略显不足,在辉煌灿烂的语言文化遗产中,文学作品是输送前人智慧精华的血脉。但是今日,

诗歌、散文的发展状况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优秀的传统难以继承发扬,新兴的作品质素却在滑坡。我们

不可否认,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瑰丽的财富!所以不能只为了简单

方便而摒弃我们的传统语言规范。

三.对网络流行语的展望

虽然说网络流行语更多的是用来抨击某些社会现象的,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进而让事件公开透明化,

可是,舆论也仅仅只是舆论,能落到实处上才能真的的解决事件的本身,所以,如果真的想借助这些流行

语来伸张正义,我个人认为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流行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符号,或者是口号。说说笑笑就过了,这样就不能起到对事件的抨击

效果了。反而会助长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的继续发生。

2.对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只有持续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网民的监督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国家的民

主化进程。

3.网络流行语的未来是发展,还是没落,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要看网络流行语产生之后的产业链,也就

是网络流行语产生之后的发展,在持续报道的基础上,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这样才能

在吸引已经在关注这件事的网名的同时继续吸引到更多的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网民关注。获得最大程度的

关注才会是网络流行语最好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流行语固然新奇,有趣,但是背后的社会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科技发展 的同时,传播手段是提升了,可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通过很多媒介了解到的新闻都只是相对真实的,这背

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网络流行语还能流行多久?网络流行语在未来是否还是能一如既往的在事实的基础上,

做出最有效的传播?我想这就有待于民主化的进一步提高了。

四.对网络流行语的结论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千古绝句传诵至今,却很少能像网络流行语这样广为流传,这些网络流行语或调 侃或反讽,具有年轻化和娱乐化的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民众智慧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全民娱乐。他们善

于观察,敢于表达,以诙谐、平实的语言,表露了草根阶级对生活的态度。为时代带来一种另类刺激的思

维方式,虽然有些不乏偏激,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然,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很容易伤己伤人,演变成网络文化中的软暴力。对此,我认为不妨

坦然一笑,以宽松的心态看着网络流行语在网上在社会上流传。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神马都是浮云!”篇二: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班级:2016届a3班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

成员:。

二 研究内容、方法及过程:搜寻现代流行语言,并将其分类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人群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现代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社会生活空间的一种介入和覆盖;二是网络交流的影响。网络交流对话的方式与口语交流相近,具有口语交流的句式短、直观等特点,简单快捷,容易接受,使用的人较多,因此被有些人作为校园流行语而效仿。

1.深入挖掘现代流行语言的内涵,学生讨论并交流及出现原因。 2.了解现代文化,现代文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搜集资料

(到图书馆或网上搜寻现代流行语言,并进行分类整理)

(2)访问专家

(到汉字文化社去访问专家,询问他们的见解)

(3)交流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 结果与结论:现代流行语言是根据某些事物的特征,把常用的话和词语进行改编,使之成为新潮词语,实用性强,在生活中可随处用到或听到。

现代流行语言形成的几种心理原因:

创新心理:有些词语比原词通俗新鲜,与原词平行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起到补充的作用。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词,大多是对原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即进行超常的联想或引申,甚至使用反例。

从优心理:这里的“优”指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优势。政治、文化或经济上占优势地区的流行语容易为其他地区所借用。比如上海话有些流行语,如“帅”“上档子”“刷(或涮)”等借自北京话,“大哥大”“买单”“港纸”等借自广东话;北京话的“炒鱿鱼”“大哥大”“埋单”“的”等借自广东话。崇洋心理也是一种从优心理,广东话的“摆甫士”“call机”,港台话中的“的士高”“派对”等都借自英语或使用英语的成分。内地的情况也一样,只是这类流行语比港台少一些,如“作秀”“酷”“派对”“拜拜”等已成为普通话的流行语,大量出现在书面上,各地通行。有些只在一定的地域通行,如北京话的“蜜”“t”等,上海话的“粉丝”等。一般来说,借自英语的流行语要比一般的流行语层次高。这决定于这种流行语创造者的文化层次。

平民心理: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

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北京话将“吃”称“撮”,将“离开”称“颠菜”等,上海话将“迟钝”称“木纳”,将“老谋深算”称“老屁眼”等。一般流行语比如北京话的“板儿爷”、“托儿”等,上海话的“上班”、“花露水”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

逆反心理: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比如北京话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称“快马”等。

团体心理: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这与流行语的隐秘性有关。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此外,像北京话的“储”、“蹲坑儿” 等,上海话的“一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排外性。

这几种心理再加上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促就了现代流行语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语,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定其有益的一面,但这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词语,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拜别能力,充分利用流行语的有益的地方,使其更好的推动现代文字的发展以及传承。

指导老师评语:本次研究课题选择科学,空间足,有价值。相关报告及表格填写均有依据可循,小组合作,分工明确,研究成果上交及时,质量较高。篇三: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负责人:杨皓

成员:赵海蓉 土小晶 罗劲楠 张彤 张迪 李俊杰 杨继兴

导师:贺登川

单位:高一(2)班

关键词: 流行 语言 背后

摘要:现代流行语是现代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丰富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群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

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 研究背景:面对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流行各种各样的新的流行语言。

② 研究意义:这些流行于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我们认知流行语言的背后。

③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视新闻了解,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认识和看法。并且上网查询和调查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了解。

④ 结果和成效:

一、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化,会给平时的教学带给不必要的困难。

二、这也反应了文字的演化规律。因为文字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以此为例,给同学们讲解了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其实就是由繁到简。

三、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比如囧,就是象形字,像一个人皱眉的样子。槑,就是会意字,两个呆,说明够笨的。

四、分析外语的翻译的方法。其中有意译,也有音译。音译的词很多,比如,咖啡,汉煲包。 那斑竹,酱紫,就是音译的方法。总之,不要单方面去看这种现象好坏不好,可以试着分析他的来源,以及趋势等。

1、网语更容易存在语言失范的问题。这还是由网络的特殊环境决定的,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是青少年语言失范的客观因素。网络使现实中人成为。无标识符的网络主体,现

实社会中的一切都被湮没。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所以,网络语言的泛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不文明现象,如“tmd(他妈的)”、“54088(我是你爸爸)”等用法就特别容易流行。一部分青少年在网络社会的语言表现的很极端,完全是宣泄式的。事实上,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也有共通性,它们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人格、以诚相待。语言上的粗俗。

2、网络语言的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以下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这在网络环境里还能行得通,若放到现实中,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笑话。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byebye,有时虽然有上下语境,可能也一时辨别不清。至于过分直接的语言,我想一般人都是不乐于接受的。语言往往需要一定的铺垫和描述,如果没有了文章细腻的描写,却多了“倒”、“畦噻”、“卡畦伊”之类的词,语言的韵味就大大减少了。长久下去,不仅没有优美细腻的语言的使用,而且对优美细腻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将大为下降。打个比方,就好象是吃多了速食,被大量的味精、防腐剂影响了味觉,对精美的正餐反倒享受不来了。

3、网语中一些有新奇用法或意义的老词句,我觉得可称之为“旧瓶装新酒”的,这一类语言是良莠并存,龙蛇混杂,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因为用得好的话,我认为这类词句是很能体现汉语的魅力的。比如“严重**”:“严重”与动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情感,像严重打倒,严重同情之类;比如“很**”:“很”常和名词连用,表示具有某一特点,像很小资,很美国,很漫画之类。这些语言虽是不同于我们的习惯用语,但隐约有着古汉语的影子,其实差不多像文言中的词类活用,所以对这类用法,我想适当的引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更要把好选择关,不能让学生在“活用”的借口下滥用,以免出现语言的更加混乱。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非常规用语,只有在适当的限度下才有效果,多了就适得其反了。

⑤问题及改进

问题:调查的范围不够广泛,由于时间问题,并没有实际中作一次调查,要靠网络和一些有关的资料,正文也不够充实。

改进:争取自己做一次调查,使得活动课题更加真实,调查范围更加广泛,使得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上一篇:代签合同委托书范本下一篇:电脑使用管理制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