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强军战略机遇期

2022-08-10

第一篇:改革强军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改革强军战略思想

测试成绩:93.33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设计,必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 )。 √ A B C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军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C

2. 中央军委于2016年( )发布《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做了明确说明 √

A B C D 1月 3月 4月 5月

正确答案: A

3. 《意见》指出,越是改革的关键时刻,越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严守( ),坚决反对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 √ A B C D 政治纪律

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4. A国与B国是亲密盟国,C国突然因某原因武力攻击B国,此时A国虽然没有遭到C国的攻击,但出于同盟关系,A国也出动武力和B国共同对C国作战,这就是A国行使了( )。 √ A 自卫权 B C D 保卫权 集体自卫权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5. 下列关于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信息主导成为作战制胜的关键 陆海空天网多维战场融为一体

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形式

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D

6. 日本于( )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和平宪法”的新《日本国宪法》。 √ A B C D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正确答案: B

7. 习近平指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要靠改革,要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坚持( ),牢固树立向改革要战斗力的思想。 √

A B C D 问题导向

结果导向

战斗力导向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筹军队( )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

A B C D 革命化 现代化

正规化

信息化

正确答案: A B C

9. 《意见》指出,科学把握改革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正确处理( )的关系,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最佳效果。 √

A B C D 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

长期布局与过渡安排

体制改革与政策配套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A B C D

10. 《意见》指出,遵循军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 )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

A B C D 军队院校教育

部队训练实践

军事职业教育

社会实战教育

正确答案: A B C

11.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等。 √

A B C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向打仗聚焦

坚持创新驱动 D 坚持体系设计

正确答案: A B C D

12. 《意见》指出,着眼加强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机关的( )职能,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军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体系。 √

A B C D 战略谋划

战略应对

战略指挥

战略管理

正确答案: A C D

13. 《意见》指出,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充分发挥( )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努力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谋取更大军事竞争优势。 √

A B C D 军事理论创新

军事技术创新

军事组织创新

军事管理创新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4. 《意见》指出,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200万逐步减至170万。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 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在划定的禁区内限制或阻止第三方外部势力介入干预的能力。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第二篇: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重要时期,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必须把经济增长质量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GDP年均持续增长,2003年总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超过1000美元,上了一个大台阶。 国际经验表明,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期。搞得好,就可以跨入新的发展阶段,继续迈上新台阶;搞不好,则会徘徊不前甚至倒退,造成经济和社会动荡。

首先,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实现的。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能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煤耗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21%,水泥可比能耗45%。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比为1:1,世界平均为2.9:1,我国2003年为5:1。2003年,按照汇率计算,我国GDP占世界的38%,但消耗的钢材、煤炭、水泥则分别相当于世界的36%、30%和55%。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00多倍;木材综合利用率只相当发达国家的八分之一。这些情况说明,我国企业的技术含量很低,总体上处在粗放经营的水平上。

其次,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进入低谷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还要考虑到,农户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现在,占全社会50%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GDP的15%,占人口80%的农民,其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只占不到20%。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城乡差距还突出表现为人口素质的差距,我国的法盲、科盲、文盲,主要在农村。

第三,地区差距也进一步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1952—1978年,区域政策几经变化,但东、中、西部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明显扩大。经济总量,1980—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的比重从50.20%增加到58.86%,上升近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比重相应下降。这种差距在近期内仍将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第四,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据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而中国社会发展却排名世界第104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以教育和卫生事业为例,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仍有9%的成人是文盲。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87%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全世界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排名,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为第188名。

第五,社会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

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多年积累,我国收入差距开始拉大。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20%的高收入户占调查户收入的51%,而20%的低收入户仅占全部调查户的4%,高低收入的差距从改革初期的⒋5:1扩大到12.66:1。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剧了已有的社会矛盾,高收入阶层出现,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城乡贫困人口问题凸现,社会公正问题突出,以收入差别为主的全面社会差别拉开,以利益矛盾为主要表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第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水环境状况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1,全国600多个城市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很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警戒线30%。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污染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大气环境处于严重污染水平。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轻微污染、严重污染的分别占32%和27%。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严重。

第七,资源形势严峻。〔1〕耕地资源。我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占世界总量的8.4%。但这几年,滥占耕地严重,1996—2003年7年间,全国耕地净减少了1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5%以上,目前人均仅有耕地1.43亩。〔2〕矿产资源。目前,我国除煤炭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外,其他矿产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后期。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和4.3%。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国和第七石油进口国。到2010年,国内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不到60%,到2020年,只有42%,对外依存度将逐年提高。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3〕海洋资源。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海洋调查勘查程度低,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底数不清,海洋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海洋经济的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不够,海洋科技总体水平低,海洋产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第三篇:习近平改革强军战略思想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中央军委于2016年( )发布《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做了明确说明 √

A B C D 1月 3月 4月 5月

正确答案: A

2. 《意见》指出,组织( )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系列重要论述,组织抓好专题教育,深入进行思想发动,把全军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 √ A B C D 全体党员

党员领导干部

全军官兵

军队领导干部

正确答案: C

3. A国与B国是亲密盟国,C国突然因某原因武力攻击B国,此时A国虽然没有遭到C国的攻击,但出于同盟关系,A国也出动武力和B国共同对C国作战,这就是A国行使了( )。 √ A B C 自卫权

保卫权

集体自卫权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4. 2011年5月美军击毙( ),这是一起典型的大体系支撑精兵行动。 √ A B C D 萨达姆

本拉登 卡扎菲 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5. ( )政府2012年1月邀请相关专家成立“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以便为预定2012年年底前完成的2010年至2014新“防卫计划大纲”提供政策参考。 √

A B C D 日本

美国

中国

韩国

正确答案: A

6. 习近平指出,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要靠改革,要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坚持( ),牢固树立向改革要战斗力的思想。 √

A B C D 问题导向

结果导向

战斗力导向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筹军队( )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

A B C D 革命化 现代化

正规化

信息化

正确答案: A B C

8. 《意见》指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 ),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

A B C D 体制性障碍

结构性矛盾

政策性问题

腐败性趋势

正确答案: A B C

9. 《意见》指出,着眼加强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机关的( )职能,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军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体系。 √

A B C D 战略谋划

战略应对

战略指挥

战略管理

正确答案: A C D 10. 《意见》指出,依据不同战略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调整结构、强化功能、优化布局,推动部队编成向( )方向发展。 √

A B C D 充实

合成

多能

灵活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1.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2.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华民族的瑰宝被付之一炬。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 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十分强劲,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很强。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14. 全军要充分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5. 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是为应对突发事件,在划定的禁区内限制或阻止第三方外部势力介入干预的能力。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第四篇:中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期与战略突破

中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期与战略突破 2013-1-25 9:25 周友梅

审计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保证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的一个重要关口。审计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2011年到2020年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审计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解决审计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中国审计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政府审计曾经面临过的三次“战略机遇期”

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审计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有发展机遇,并不等于就能把握机遇。我国政府审计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抓住了一些机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曾错失过一些机遇,延误了审计的发展。回顾曾经的得与失,是为了抓住当今中国审计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一)什么是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提出,是近年来笔者对我国未来十多年中国审计面临的内外环境所作的总体判断。“战略机遇期”涉及战略、机遇和机遇期。战略是从总体、广义与宏观的角度而言,意指一段时期内具有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机遇,其实质是一种有利于审计快速发展的境遇、趋势和机会。这种机遇来源于审计客观环境的变化,国家某一重大战略方针的实施,都会给审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机遇期”是指审计发展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果条件和环境变化了,机遇期就会随之错过。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审计发展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大体是审计环境对于审计事业与发展比较有利的一段历史时期。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命题,涉及国内与国际、主体与客体的诸多因素。概括地说,某个时期要成为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环境的根本性。审计环境应有重大的变化,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更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

2.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一般在十年左右,能给审计发展战略实施以更多的回旋时间。

3.空间的开阔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涉及范围广,能给审计发展战略实施以更多有利条件和回旋空间。

(二)回首前三次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对照“战略机遇期”的三个条件,笔者认为:近代审计发展历史,出现了四次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出现,实质上是审计发展的“上升拐点”,而能否抓住机遇,则取决于发展主体自

身的能动因素。历史的经验告知我们,错失机遇,审计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我们就会主动赢得发展空间。回首中国审计曾经面临过的前三次战略机遇期,遗憾——我们错失了两次半!

第一次:19世纪中期,一股强大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改革浪潮席卷世界,迫使西方国家着手国内制度的改革,消除社会积弊,先后建立了先进的政府审计制度,像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建立立法模式或司法模式的政府审计制度,以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如法国自1832年就开始改革审计法院体制,要求审计法院向议会报告工作,到1869年审计法院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介于立法与行政之间的最高审计司法机构;又如英国1856年下院设立公共资金委员会,提出议会必须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并将审计结论向议会报告。在这期间,西方国家的政府审计制度得到确立和发展,中国清朝专制统治走向衰落,政府审计不断衰退,与世界审计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第二次:20世纪中期,是以走向恢复发展的西方与连遭战乱的中国为背景。西方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大力改革和推进现代政府审计制度,如美国国会于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案》,根据该法案在国会设置了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审计总署。以后,国会先后于1945年、1946年、1950年、1962年……通过法案,扩展和加强审计总署的职权,使美国政府审计成了立法模式发展的主导者;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也快速推进了司法模式的政府审计而大获成功;德国、日本等国建立起独立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外的政府审计体系,成为独立模式政府审计发展的倡导者。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政府审计再次错失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行专门的审计监督制度,我国的审计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第三次:1980—1990年,西方国家的立法活动和经济稳步发展,当代西方各国政府审计在既有的基础上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西方政府审计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向绩效审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我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的序幕,出于改革开放的需要,1981年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审计机关。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修改的《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从而创建了我国的现代政府审计,走过了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的奠基阶段,并使审计机关的组织机构逐步得以完善,具有相当的规模。

二、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时候,其实中国已经站在第四次国际审计“战略机遇期”的门槛上了!如何从审计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审视我国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机遇,实现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突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2011—2020年为什么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呢?第一,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审计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审计,必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21世纪头20年,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审计的客体环境也将变化,审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中国审计相伴改革开放30年,目前,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一轮改革大潮在中华大地涌动,

作为服务改革、促进发展、开拓创新的审计工作,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识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既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时期,又是我国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将是中国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在新的巨大机遇面前,我们必能以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来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我国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特点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实,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关系到审计事业能否长足的发展,能否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抓住形势变化给审计带来的战略机遇。那么,对中国审计而言,已经面临的第四次国际审计“战略机遇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从总体来看,这次的审计“战略机遇期”是在一个环境更好、层次更高、基础更牢的背景下来临的。具体地讲,有这样四个新的特点:

1.时间更长。中国审计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发展的,众所周知社会与经济是因为有了审计而公平,也是因为有了审计而稳定,更是因为有了审计而得以快速健康发展。就连西方评论家也认为:“中国的高增长率可再延续20年”。这就为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者思发展、谋发展、干事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之所以说这次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为时间长达十多年,时间如果过短,它就仅仅是一般机遇而不是战略机遇,或仅仅是一次战略机遇而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基础更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并改进了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不断摸索并深化各种专项审计,可见政府审计是在已取得历史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迈进的。第二,我国的政府审计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队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政府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审计署制定了38项审计规范,应该说政府审计的法制化、规范性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审计执法力度也加大了。

3.环境更好。审计工作外部环境最好的时期已经到来,从现在到2020年有一个有利于审计快速发展的好环境:第一,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政府审计的重要性,再加上政府部门、经济组织、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对审计的了解会增加,这些为审计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二,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2020年左右基本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制度变迁给政府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期间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起飞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育的“成熟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升期”,开放型经济的“扩展期”,将促进审计的发展,或对审计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就内部环境而言,中国审计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审计工作者人气旺、人心齐,动力足。

4.目标更高。这次审计“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更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第一,从我国未来十多年的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必然趋势的大背景出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现代政府审计机制,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二,解决我国现行审计体制和分工深层次矛盾、加快制度创新。目前中国审计的改革攻坚已经进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们既要解决尚未解决的体制和分工的矛盾,又要针对国内外新的环境对我国政府审计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第三,确立中国审计在世界审计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了解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审计规则,并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手段,还要参与国际审计活动,促使更多的人思考和关注不同审计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审计必须突破的几个战略难关

在新的巨大的机遇面前,我们必能以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来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战略的有效推动和实施必须把握住时机,选择好切入点,顺势而为,并能将规划与政策、阶段与目标、外因和内因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工作,从发展战略角度思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我国政府审计的战略突破:

(一)审计体制的战略突破

审计体制是审计组织方式、运行方式的总称。我国政府审计的组织现状是:审计机构设置于政府之内,为典型的行政型模式。这种模式与其他一些国家立法型(如美国、英国)、司法型(如法国)、独立型(如德国、日本)相比,具有较浓厚的政府内部监督色彩。但现行的审计体制反映出以下客观的现实情况:其一,国家审计机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必然不够。特别是在政府的某些行为悖于法律,或在政府的行政活动中存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冲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冲突时,审计机关往往要服从政府的意志,其审计独立性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二,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行政系列内部的监督机构,实际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各级政府部门已经离不开这个特殊的“政府内部审计”了。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我们必须以新思路来创新我国的政府审计体制。创新政府审计体制的思路应该可以这样:第一,成立审计总署,将现行的国家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划归审计总署垂直领导,将国家审计机构置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直接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以提高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第二,现行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保留,回归政府内部审计,体制保持不变。近几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逐步加强,政府审计机关已经代表政府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现场回答人民代表的质询,这可以看作是政府审计的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的尝试与过渡。我们相信,这一进程不会停顿,只会继续和加快,因而创新政府审计新体制是有基础并可预见的。

(二)审计分工的战略突破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在分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审计机关与其他各经济监督部门分工不是很明确。在未来几年必须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分清政府社会管理者身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职能,安排审计职责和审计重点,明确各经济监督部门的职能,协调各经济监督部门的工作。首先,需明确各个监督部门(包括稽察特派员)的职能,从全局出发统筹作出明确分工(1998年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方案中曾对此有过规定),这是理顺国家经济监督体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需要的一步。其次,从制度上规定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审计监督逐步从直接查处的现状转向查清后交财政、税务、物价、计委、劳动主管部门处理的工作方法。审计机关强化后续审计和审计公报制度,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完善管理的制约措施,最终达到执行审计结论向审计机关报告的正常秩序。另外,各经济监督部门可以互相利用对同一单位的审查结果,对已有结论的不必再做重复性审查;每个部门的审查必须出具书面结论,不能只审查无结论,既可对被审单位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是对监督检查部门的一种约束。第二,政府审计机关与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分工不够明确。审计机关目前承担的制度化审计工作,今后逐步移交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保留一切监督权。如果本文所设想的创新性政府审计体制能实现,就基本上解决了审计分工问题,因为新成立的审计总署主要对各级政府进行审计监督。

(三)工作思路的战略突破

回顾我国政府审计的工作历程,我们在微观审计上投入了很多精力,集中在了微观经济活动中不合法、不规范的领域内,发挥的是审计的防护性作用,审计结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随着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重点的转移,政府审计服务宏观、监控宏观经济的运行质量将成为政府审计的首要任务。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努力提高服务宏观的意识,切实起到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此,今后的审计要坚持把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与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完善法规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工作不仅要有新举措,还要有新思路。

1.推行高层次、综合性经济再监督的审计思想。应该以审计综合报告形式,向政府报告上本地区经济状况、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违纪问题及其趋向,审计机关对改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意见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的建议。这种政策咨询式的“审计综合报告”,提供给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府,以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参考。

2.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和重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在企业财务审计数量减少,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审计机关应更加关注有关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并有步骤地开始探索绩效审计;当企业都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政府审计机关要更重视从宏观层面发挥作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就是一个发挥宏观作用的重要方式。

3.扩展环境审计等新的审计业务。未来十多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是资源消费高峰,资源瓶颈约束突出,环境污染加重。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增多,国际上对开展环境审计的要求也在增加。所以今后审计机关要加大环境审计的力度,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政府审计进一步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审计重点的战略突破

长期以来的政府审计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其现实情况可能是既没有达到应有的覆盖,也没有突出重点,而是紧跟政策所呈现的“运动式审计”。今后应该明确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政府审计机关得到授权对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进行监督,并将其审计结果对人民公开、向人民负责。只有正确把握政府审计的本质,才能有利于审计机关在社会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安排好审计的重点,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1.财政收支审计是政府审计永恒的主体

财政收支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首要的任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审计也是这样做的。今后要探讨新的财政收支审计模式,作为政府审计就必须高度关注财政安全。监督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财政收支,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也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和长远的高度保证国家财政的可延续性,保证政府的持续运转。同时要加大对国家建设资金、重大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趋重要

权力过分集中并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和“总病根”。如果说以权力过分集中并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在过去主要是导致了决策出现一系列失误的话,那么,在以后十多年它就不仅仅是导致决策失误的问题,而且会出现越来越多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威胁党的生命。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全面强化和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发展交给审计机关的一项审计任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反对腐败同腐败分子作斗争的需要,也是管理干部形式的有益探索。认真研讨经济责任审计,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该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把该项审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审计机关要积极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3.社会保障审计要大力推进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保障审计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那么社会保障审计工作必须到位和有为,抓好对社会保障系统,如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失业救济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的审计。通过这些方面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基本掌握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规模、参保人员规模和管理现状,基本掌握全国及各地社会保障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连续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社保、财政、税务、民政等有关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涵盖资金收入、管理、支出全过程的内控制度,最大限度地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减少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推动资金收支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揭露在社会保障资金安排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等问题,逐步推动社会保障预算和监督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4.政府绩效审计要积极探索

政府审计的传统职能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法,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绩效审计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利用市场规则来配置资源,其鲜明的特点就是服务,然而政府的服务功能能否正常运行,能否高质量运行,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绩效审计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可以不断总结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推进政府宏观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开展绩效审计既是我国今后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及早同国际惯例接轨,加速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

之路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6日 18:27 | 来源:新华网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11月24日至2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11月24日至2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11月24日至2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要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动员全军和各方面力量,坚定信心、凝聚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京城瑞雪初霁,会场热流涌动。200多名军地高级干部汇聚一堂,共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计。24日上午9时许,习近平来到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随后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我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全军官兵热烈期盼、坚决拥护。总的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客观条件比较有利,面临难得的机遇。

习近平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习近平指出,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关键是要抓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实现强军目标,中央军委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改革把这些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设计落实好,为贯彻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通过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军事人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努力使军事人力资源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完善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

习近平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根据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仗,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各级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引导官兵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高层领率机关和高级干部要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尽职责,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政治责任,党委主要领导要当好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军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围绕改革来定任务、强措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要着力搞好配套保障,坚持立法同改革相衔接,抓紧做好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保证各级按照新体制正常有序运转。要科学制定干部调整安排计划方案,合理确定干部进退去留,关心和解决干部实际困难。老干部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要精心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接续工作。

习近平强调,当前,军委要把工作指导重心放在改革上,各级要把工作主线放在改革上,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改革来谋划、部署、推进。要继续抓紧抓好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清理清查后续工作,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强部队管理,保持部队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要把握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抓紧制定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

习近平强调,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大局观念,把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当作分内的事,拿出一些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主动帮助解决好退役军人、职工安置工作,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共同落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各项任务,推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范长龙,就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阶段性改革任务提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许其亮,就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作说明,并部署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任务。

中央军委委员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出席会议。解放军四总部、各大单位、武警部队和军委办公厅领导等参加会议,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上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下一篇:广告学期末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