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案例

2022-07-24

第一篇:医疗事故纠纷案例

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二十一

合力调处化纠纷 创先争优促和谐

悲秋落叶,深秋已至。当人们都在为即将入冬忙碌的时候,界首市某医院门前却哭闹声一片,人头攒动,灵棚、花圈挡道,场面十分混乱,氛围尤为紧张。得知此事后,东城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住紧张的局面,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及时介入了解情况。

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得知家住界首市泉阳镇的杨某之妻

王某,一周前在该医院分娩生下一男婴。亲朋好友及近邻前来祝贺,与此同时,不幸的事情也发生了,王某产后却出现全身抽搐等病症,生命危在旦夕。后经该医院全力抢救,王某病情一直未能好转。为更好地对王某进行救助,王某家人在征得医院同意后,将王某转向另一家医院,但不幸地事情又再次降临在这家人的身上,王某在转院途中突然死亡。王某家人及其亲友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更让王某家人难以释怀的是王某正值青年时去世,还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因此,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逝者家属采取非常方式向该医院对去世的王某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并索赔30余万元补偿。

情况调查清楚后,东城司法所及时向东城街道党(工)委做了详细汇报。东城街道随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召开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会议,紧急进行磋商,并审慎制定了针对此事件的医患纠纷处臵方案,并及时向市有关领导汇报。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安抚王某家人的情绪,街道办及时与死者娘家和夫家人所在地镇政府联系、沟通,

请求协助做好其家人思想工作。经过街道办、镇政府耐心细致地与王某家人沟通后,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医院情况的解释工作,讲解人民调解的相关政策,逐步缓解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东城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摆事实、释法律,从“情、理、法”多角度多次与该医院沟通,认真交换意见。最终,在东城司法所的努力下,双方同意通过调解解决该起纠纷。调解中,院方自愿一次性补偿王某某家属人民币15万元。王某家人同样也认识到在公众场合下采取的非常方式有失合理性,主动提出撤除灵棚、花圈,不再影响医院正常开展工作,还社会正常秩序。通过多方努力,在东城司法所的主持下,经过多次调解,协议终于达成。最后,该起因孕妇分娩后突发死亡而引起的医患纠纷得到了及时的化解。人民调解为民人,在该起事件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的快速、简便优势和特点也显得更加重要。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既能够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职能劣势。这次医患纠纷事件的解决能够划上圆满的句号,与领导的重视以及对事件发展的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有密切联系;与各部门思想统

一、默契配合有密切联系,与以坚持稳定和坚持人民利益为重的宗旨意识有密切联系。医院方能够排除干扰,继续正常地开展工作;患者方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告慰亲人在天之灵。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纠纷,摆脱了诉讼的负累和情感上的折磨。既维护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又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案例二十三

纠纷如烟皆散去怨恨化尽天地宽

下班回到家中,刚泡上一杯清茶,准备为忙碌了一天的工作画上圆满句号的时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东城司法所长李硕同志下意识的反应——有事发生。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司法人员工作时间之外,即使深夜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司法为民”却不受时间限制。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办事处值班人员熟悉的声音:“李所长,一些人员和某医院发生了纠纷,情况十分严重,你赶紧过来一下……”,还未来得及挂上电话,李所长便赶往突发事件现场。通过与院方和患者亲属沟通交流和认真调查后,弄清了该起事件的原委。

东城街道某社区居民李某,今年58岁,因胆囊炎、脾肿大,于2011年5月5日入住某医院,接受治疗。经过该医院诊断,患者同时具有乙肝、肝硬化病症。5月8日,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医院为李某行奇断流手术,对其脾实施摘除,手术十分成功。不幸的是,当日夜间李某术后身体出现异样,病情急剧恶化。情况危机之时,医院对其实施二次手术,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也未能未挽回李某的生命。因此,医患双方就李某死亡原因出现较大分歧,并发生激烈争执。院方要求对李某进行死亡鉴定,但遭到李某亲属拒绝。其亲属认为院方第一次手术虽成功,但在李某出现手术并发症时,院方却贻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直接导致二次手术的失败,是造成李某死亡的重大原因。因此,李某亲属要求院方支付60万元医疗赔偿款。但院方认为李某的死亡最主要原因是因其个体体征原因造成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符合医疗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存在

医疗过错,且医疗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据由,院方只愿意给李某亲属2万元的人道主义补偿,其他责任概不承担。由于双方争议较大,死者亲属对赔偿的数额不满,无法达成共识,双方矛盾随即进一步恶化。为给该医院施加压力,满足赔偿要求,从5月9日到11日,死者亲属将李某尸体一直停放在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并邀来亲戚朋友20余人围堵在医院住院部门前讨“说法”。

东城司法所在掌握上述情况后,随即成立了由市卫生局牵

头,市人民医院、东城街道办事处、东城司法所和东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参加组成的医患纠纷应急处理小组。通过与李某亲属面沟通交流,安抚其情绪,了解其诉求,并说服其暂时退出医院,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李所长向医患双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医患纠纷的特殊侵权责任的举证以及责任承担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死亡赔偿的相关规定,医患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人民调解解决该起事件。

在多次调解下,最终达成协议,院方支付222,000元赔偿金,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与此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因为医患纠纷而发生了暴力事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穆新林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致颈部受伤、左胫骨骨折;东莞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两医生一死一伤。很可惜以现有的法律机制来处理这类医患纠纷就像在暴雨中撑着把破伞,免不了被雨淋透的悲剧。

这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足以说明医患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而这深埋在医患双方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长

久的演变,仿佛一座不断汇聚熔岩的活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显然这注定是个藏不住的隐患。

事实上医患之间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并不仅仅是双方自身的问题,部分医生的渎职与不负责任以及患者家属的冲动固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根源却并不在此。这就像艾滋病的源头未必来自狒狒一样。除了现有法律规定的处理途径(医院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请卫生部门进行医疗鉴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存在缺陷外,之外的处理途径如人民调解机制(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法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说服劝解、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亦有不足。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现有调解机制对医生或者患者单方面存在一种天然的利益倾斜,而另一方则会相应的对这种调解途径保持一种怀疑。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这当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可协调的矛盾,而这矛盾又进一步导致了这些处理途径的难操作性以及不可行性。但这并不能妨碍拥有热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天性的人们的思考,我们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如果法律有一个除医患之外的第三方强制性处理机构,同时高效率运作并有相应的法律援助,那么医患纠纷愈演愈烈这个问题,或许就会像阴霾散尽后天空下的雨一样,有所缓解了。

除此,要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力度。面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复杂的新特点,要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要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以化解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为重点,坚持经常性与集中性排查调处相结合,司法调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这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篇: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案例2:毛某,女,12岁,因间断性呕吐到某医院就医。其亲属向医师说明了病情,并要求详细检查。医师以做CT检查危险等为借口,未予必要的检查,错误诊断为急性胃炎,十个小时以后,女孩出现生命垂危现象。医院仍没有为其做必要的检查,直至毛某因脑部肿瘤得不到及时正常治疗而失去抢救生命的机会。毛某最终死亡。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认为:医院延误诊治,特别是入院最初14小时内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未做颅脑CT检查,与毛某的死亡有相对直接的因果系。 毛某的父母为此起诉该医院,仅死亡赔偿金就要求赔偿38万余元。除此之外,要求医院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标的总计62余万元。 人民法院受理后,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了证据。医院申请重新鉴定。双方商定到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鉴定结论除部分支持了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的结论外,还鉴定出院方用刀片刮掉原字迹篡改病历的事实。

本案中出现了病历篡改的情况,这加大了医院的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第一款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可见病历资料在医疗纠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仍然是患方咨询相关司法鉴定专家时的重要材料;其次,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是认定院方过错的最重要证据。因为科学在很多时候是伪造不了的;最后,它是医学会不组织医疗事故鉴定的理由,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除了本案之外已经有追究医生伪证罪的案例。(2009年7月案例,本案正在审理中)

第三篇:医疗纠纷案例几则

浅谈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

[作者]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刘代红

[摘要]

案例教学是我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实践性、示范性、适用性的医德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进行伦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原则,增强对医德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行统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医学伦理学的重大特点和根本要求。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医学的认识由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扩大到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使医学伦理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化。医学伦理学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范围,一系列伦理学的新问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这为我们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现时期,如何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如何把实际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来?

我认为,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

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象是情况千差万别、品质各异的学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医德品质,我们的教育就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出现的具体病例、方案以及新情况,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是知、情、意、信、行各个要素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过程。而“知”,正是这五个要素的基础。案例教学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紧密结合实际,确立“知”的基础,进而确立道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引导他们今后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和评价他人的医德行为。理论与实践的一致,言与行、德与行的一致,这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伦理学课程水平高低的真正标准。

二、案例教学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方面的案例,结合实际来配合教学。讲课时,通过对某一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应该怎样选择医德行为,知道怎么做,才是符合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

例如:关于“安乐死”的案例教学。我在讲授“安乐死的伦理之争”一课时,由于这是尚未定论的问题。老师用传统的讲课方法,是很难讲清楚的,采取案例教学就相对容易得多。如讨论安乐死的道德争论时,我给学生列举了两个案例:

病例一:上海一名患晚期肺癌的68岁老太太,住在一所医院里苦苦挣扎着,病痛已折磨得她靠打吗啡也难以平静,在她那骨瘦嶙峋的躯体上,气管被切开,全身上下插满了各种输液管,连正常的进水、进食都得靠鼻饲进行。老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再三要求结束生命。(实施安乐死)

医生认为:法律不承认安乐死,无法实施。 丈夫认为:几十年夫妻情,不忍“亲手杀死”妻子。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精心照顾妻子。

女儿认为:孝顺父母,赡养父母,这是义务。她每日风雨无阻来医院探望母亲。

一年之后,老人在痛苦中死去。

病例二:2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场无情的大火,烧着了一户人家,经众人抢救,从烈火中救出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婴儿,婴儿的父母均葬身与火海之中。婴儿被严重烧伤,从此沦为孤儿,被送往医院治疗。在这以后的20多年的岁月里,医院已为她花费50多万元的医疗费,做了无数次手术,而她至今身高不足一米,面部严重烧伤,四肢萎缩,不能站立,20多岁的人了,智力只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20多年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她至今仍住在那里,不知要到何时。

通过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问题:

一、对于病愈无望,苦不堪言的病人,有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二、对不可逆的病人,是否应尽力救治,以维持痛苦的生命?还是终止治疗?自行死亡还是采取措施促使其尽快无痛苦的死亡?

在上述的案例中,医生和家属的行为是不是有悖于人道主义?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强化了学生的直观印象。问题提出后,引起学生认真的思考,进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安乐死在医学伦理学上的价值所在。支持?反对?究竟怎么做才是人道主义?安乐死的实施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保障等。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通过这一案例,学生自然就能够对安乐死问题有较为深刻地了解,能够对医学人道主义有进一步的认识。这要比单纯由教师来讲授,直接告诉他们是与非,要有意义得多。

在整个医学伦理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注意不断补充新的案例,用以充分教学。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充分使用感官和智能,进行有效学习的手段。它与目标教学所强调的“学生参与以完成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训练态度”等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发展需要,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一)选择案例内容要得体。选择的案例是否切合实际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选用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注意:

1、案例内容和讲授内容相符;

2、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3、案例要有现实意义;

4、案例为学员所熟悉、所感知过的。

(二)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整个一门课中需用的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性的原则。出发点应放在加深学生对其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

(三)分析案例的方法要合理。

1、先列出案例,展示出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最后作分析。

2、列出案例后,接着就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点都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目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充实和完善,使其更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疑问和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结果,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好解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引产胎儿被转送 院方称提供给科研

机构很合理

来源:人民政协报陕西记者站官方网站 作者:佚名 日期:10-06-22

西安市华仁医院将在“哭”的胎儿送去做科研

引产下来的胎儿还在哭 医院不抢救将其送去做科研

引产分娩的胎儿还带着哭声,西安市华仁医院却未对婴儿进行抢救,将婴儿转给他人搞科研,家属质疑医院未尽到救死扶伤的天职蔑视生命。

家属称:“孩子出生后我们听到哭声”

据家属王先生讲,他和已怀孕6个多月的爱人曹女士14日从榆林赶到西安,15日早上六点半来到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做引产,因缺少当地卫生局开的引产证明遭到拒绝。曹女士夫妇想起广告有西安市华仁医院关于引产方面的宣传,随后他们于同日上午10点多住院,院方在未要求引产证明的情况下,16日下午6点多给爱人做的水囊引产。

17日凌晨1点半左右爱人进的产房,在此期间爱人一直忍受着剧痛,同时他听到在产房里的助产师种海燕打电话说“让人一个小时以后来。”凌晨3:40左右胎儿被引产出,此时王先生听见孩子哭了两声。主管医生牛婕出产房告知他“手术完事了,孩子引产下来有哭声,看看大人会不会大出血。”随后就进了产房。

王先生:“孩子被神秘人暗中带走”

王先生发现一个陌生男子拿着一个黑色双肩包递给护士关容容,透着产房的玻璃,王先生看见助产师钟海燕将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大概两分钟左右护士关容容从产房出来将黑色双肩包递给陌生男子。看到这奇异的一幕王先生心生怀疑包里的孩子就是自己的,随后跟随陌生人坐的出租车到高新区科技路东段,看到从出租车里下来的两名男子进了合力紫郡大厦,王先生在门卫处了解到,进合力紫郡大厦的两名男子是A座704室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随后王先生给110报了警。

王先生有多处不解:医院曾多次问到胎儿的健康问题是不是另有它意?孩子引产后有哭声,说明是一个活着的人,医院有没有对其采取急救措施?后又被陌生男子用黑色双肩包带走,医院有什么权利将他的孩子随意转给他人?带着家属的疑惑记者见到了西安市华仁医院郭院长。

院方称:“引产胎儿提供给科研机构很合理”

郭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曹女士是来我们医院做引产的,引产出来肯定是死婴,不可能有哭声。婴儿一般我们是按医疗垃圾处理。在今年5月份,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他们的相关资料和网址,互相也签了一份协议。我看了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的网页,是一个科研机构,能将这些医疗垃圾提供给这样一个科研我也很赞同,认为也很合理。

那么对于西安市华仁医院在这起医疗事故中到底有哪些过失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卫生局。

市卫生管理部门称:“医院管理有过失。”

1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市卫生局,医政科的王处长回答记者说,他们在17日接到举报后就请专家及科室人员前去西安市华仁医院调查,发现医院管理的确有过失,西安市华仁医院与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没有签任何协议,在对死胎的处理上是有不当之处。现在派出所也在调查,事情的具体结果等派出所给出的最终结果。同时王处长说近日陕西省卫生厅已经下发通知:对于这些引产出的胎儿应该按尸体对待。妇社处的刘处长指出西安市华仁医院在家属没有提供当地卫生局开的引产证明就给病人做引产是不合理的。

120急救车过不了收费站致伤员死亡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10-01-31

120急救车出诊途中由于没带钱,未能交缴车辆通行费,收费站不予放行,结果致

伤者因延误抢救而死亡。死者家属将医院和收费站告上法庭。究竟谁该担责?经过4次裁决,案件终于有了最终结果。

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这起120急救车急救延迟引发的特殊侵权人身损害赔偿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人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称昆磨公路公司)上诉,维持由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下称玉溪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其余损失由师文金、彭竹仙自行承担的一审判决。

2004年4月28日凌晨,师国庆驾驶摩托车载师中国(系师文金、彭竹仙之子)等4人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师中国等人受伤。赶到事故现场的110民警向玉溪医院(事发时120急救中心设置于市医院)请求120急救。急救中,医院再派第二辆120急救车到达昆磨公路公司研和收费站时,由于没带钱,未能交缴车辆通行费,收费站不予放行,被堵25分钟,导致伤势较重的师中国因未能及时救治而病情加重死亡。事发后,受害者父母师文金、彭竹仙认为,玉溪医院和昆磨公路公司对师中国的死亡有过错,将二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2万余元。

2004年11月5日,一审法院判决玉溪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经济损失21788元,驳回师文金、彭竹仙对昆磨公路公司的诉讼请求。玉溪医院不服上诉至玉溪市中院。2005年7月22日,玉溪中院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2005年12月7日,重审法院判决:“因师中国死亡造成的损失,由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由云南昆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赔偿师文金、彭竹仙14893元,其余损失由师文金、彭竹仙自行承担”。宣判后,昆磨公路公司不服又向玉溪中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中确定的昆磨公路公司承担民事赔偿部分。

玉溪中院经审理认为,120号码是急救惟一特服呼叫号码,市医院不带钱客观上导致未及时赶到现场抢救患者,违反了“必须保证救护车辆随时处于良好状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和护送伤病员”的法定义务,存在一定过失。

昆磨公路公司收费站明知120急救车急于救人,在市医院担保、交警协调的情况下仍不予通行,主观上符合侵权法上“作为一般人”能遇见急救延迟的后果,但听任和放任后果发生,客观上已造成抢救的延迟,其阻碍救人的行为与师中国的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构成侵权。

玉溪医院与昆磨公路公司的行为间接结合,导致患者损害后果的加重,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的后果,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二者都有过错,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受害者师中国明知他人酒后驾车,仍挤上摩托车,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对损害后果的发生也有一定过失,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精神病人如厕摔伤致残 医院未尽责赔偿4万余元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任硌 日期:10-06-24

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二审调解审结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精神病患者段某如厕不慎摔倒致七级伤残,精神病医院因未尽到告知义务,须一次性支付赔偿4万余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3000元。

2006年9月,段某因患精神病住进成都市内一精神病医院治疗,入院时医嘱载

明一级护理,并允许其家属陪护。9月15日,段某转为二级护理,但医院未告知家属仍需陪护。同年12月3日,段某如厕时不慎摔伤,花费医疗费用5万余元,后经司法鉴定,其伤残程度为七级伤残。段某亲属因此起诉精神病医院要求赔偿。

一审法院认为,段某住进精神病医院,但其监护权未发生转移,其在住院期间如厕摔伤,与其法定监护人监护不周有关,而医院也未督促其监护人陪伴或者为其聘请护理人员,因此双方均有过错。医院应承担次要责任,被判支付原告损失2万多元。

原告不服,提起上诉。他们认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对象具有特殊性,监护人无法在患者住院期间履行监护义务,因此,该监护责任已转至医院。

二审法院认为,段某在入院后转为二级护理时,医院没有就是否还需陪护向患者家属作必要的说明,未尽到告知义务,对因此产生的各项损失要承担主要责任。经承办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第四篇:医疗期劳动纠纷案例

最近公司遇到一个这样的案例,一员工非因公生病,该病是慢性病,很难治愈,而且治疗时间需要较长时间,根据该员工的工龄和在本单位的工作期限,该员工有6个月的医疗期。该员工医疗期满后,病未痊愈,安排到原岗位上班,工作环境有油味,不能在原岗位工作,后安排另外工作,同样因为工作环境气味问题,不能适应工作。后该员工申请休事假治病,查阅很多法律法规和案例后,公司同意其休事假治病,事假期间无工资,但社保和公积金正常缴纳。

在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案例。如有这方面需要的业内人士,可参考。

关于医疗期劳动纠纷案例

1、男子患绝症遭单位解聘 法院判恢复劳动合同关系

老马在饭店工作近18年,身患肝癌近10年,当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时,饭店竟以他没有提供丧失劳动能力证明为由,无情地和他解除了劳动关系。日前,上海普陀区法院判决双方恢复劳动合同关系,单位还需支付拖欠老马的病假工资共计1.34万元。

2001年10月,老马去医院看病,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为了全家老小的生计,老马坚持带病工作。2008年4月,饭店从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公司。老马买断工龄后,再次和饭店签订新劳动合同。2010年1月,老马病情加重,不得不病休。想不到,同年11月,饭店停发了他的病假工资,并准备给他办理退工及退保手续。老马把饭店告上法庭,要求

恢复双方劳动关系并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同时要求饭店支付拖欠的病假工资。

法院审理后认为: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法定医疗期内有权治疗和休息、不从事劳动;医疗期满后,劳动者有义务向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但对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延长其医疗期。老马可依法享受至少24个月的医疗期,但实际仅享受了8个月左右,所以用人单位对他作出自动离职处理,缺乏法律依据。

2、与患病职工终止劳动关系 应支付医疗补助

孙某医疗期满后,单位与其终止了劳动关系,却没有支付其医疗补助费,孙某诉至法院,讨回了公道。

孙某于2006年8月通过招聘的方式进入山东某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双方曾签订过两次劳动合同,第二次签订时间为2008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止。2008年4月,因工作需要,孙某被派往内蒙古项目部工作。2009年3月,孙某患恶性脑肿瘤到山东省立医院住院治疗至今,期间曾作过两次手术。孙某经医院诊断现已丧失劳动能力,为智力肢体Ⅱ级残疾。孙某正常工作期间的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双方劳动合同期满后未再续签,2010年5月4日,科技公司向孙某邮寄送达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2010年8月,孙某向济南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科技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额外经济补偿金及医疗补助费。仲裁委经审理,裁决支持了孙某的申诉请求。科技公司不服,向历城区法院起诉。

法院认为: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4日期间,孙某与科技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双方系终止劳动关系,科技公司应按《劳动合同法》第97条的规定向孙某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7500元,因未支付,应支付孙某额外经济补偿金3750元。孙某患有恶性脑肿瘤,属身患重病的职工,按照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双方终止劳动合同时,科技公司应支付孙某医疗补助费3.6万元。

据此,法院判决:科技公司支付孙某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7500元、额外经济补偿金3750元、医疗补助费3.6万元,并为孙某办理失业保险手续。

3、解除患病职工合同需先做劳动能力鉴定

李某为某公司职工,双方签有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去年4月起,李某因患胃癌,住院治疗2个月,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去年10月,李某的医疗期满后,该公司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李某认为该公司的做法欠妥,便来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咨询。

评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6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

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发给经济补偿,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因此,该公司应先为其做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情况,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

4、因病旷工理由正当 单位解除合同无效

李某患病期间连续旷工,单位不知其病情解除了其劳动合同。近日,法院判决李某因患病旷工属正当理由,单位除名行为无效。 李某于2006年5月到济南某公交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2009年9月21日,李某未到单位上班。9月22日,公交公司派人向李某送达了教育通知书,限李某于9月24日到单位报到,逾期不报到,则按旷工处理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令公交公司不解的是,李某签收了教育通知书,但到期仍未上班。同年9月29日,征得单位工会同意后,公交公司依据旷工处理规定,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于11月2日向李某送达。2009年12月29日,李某向历下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交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继续履行合同,支付停发的工资。仲裁庭认为,公交公司根据旷工处理规定,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程序合法,理由正当。李某对裁决不服,向历下区法院起诉。

法院查明,李某2009年8月29日在济南某中医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休息1个月,后经治疗,不见好转。依亲属申请,法院在李某经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基础上作出判决,宣告

李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交公司在不知李某患精神分裂症的情况下,以李某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无过错。事后证明李某并不是无正当理由旷工,而是精神疾病所致。因此,公交公司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撤销,双方恢复劳动关系。李某要求公交公司支付2009年10月至裁决之日的工资,法院只支持其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 公交公司制定的旷工处理规定,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向职工进行了传达;该规定列明,职工连续旷工3天以上,即属于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旷工处理规定的制定程序及内容均符合法律规定。但旷工分无正当理由旷工和有正当理由旷工两种。劳动者患重大疾病紧急住院,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请假,遭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无法上班,均属于有正当理由的旷工,不应以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论。本案中,李某患有精神疾病,其旷工应属于有正当理由旷工,因此法院判决解除劳动合同无效。

5、医疗期满仍无法正常上班的员工单位如何处理?

某公司有一名员工高某,2007年3月进公司,双方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三个月。在试用期内,高某的右眼被诊断为急性黄斑出血,随即医院开出病假单。三个月过去了,高某的病情仍未好转,再说该公司工作岗位全是电脑操作,视力不行,很难按要求上岗,因为公司对视力的要求标准是裸视1.0以上。鉴于高某的情况,公司在高某医疗期结束后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

仲裁庭,要求公司支付其医疗补助费。公司认为已经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怎么还要支付医疗补助费呢? 庭审答辩

仲裁委员会在开庭审理时高某称:在试用期内本人患了急性眼疾,根据医生的要求在家休息,三个月过去了,但恢复的情况不是很好,医生建议继续休息。当把这情况告诉公司时,公司表示医疗期已满,因无法安排工作,只能与本人解除劳动关系,但未支付医疗补助费,所以要求公司支付这笔费用。

公司辩称:高某在试用期内患病,公司按照规定给予了三个月的医疗期,现在医疗期满,而高某仍不能上班工作,公司是按照规定解除合同的并无不妥。再说根据相关规定,高某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后才能申请医疗补助金,因此不同意高某的请求。 劳动仲裁

仲裁委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认为:高某患病在家休养,公司给予了三个月的医疗期并无不妥。医疗期结束后,高某仍不能从事公司安排的工作,公司按照规定解除与高某的劳动合同,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解除合同后,单位是否还应该支付医疗补助费?公司认为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之后才能享有医疗补助费,这是对法律的不了解不熟悉。

根据相关规定,员工在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的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除支付经济补偿

金外,还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六个月工资收入的医疗补助费。公司认为须通过劳动能力鉴定之后,那是误解。

最后,经仲裁委调解,公司表示只要有法律规定,应当遵守。这起争议在和谐的气氛中得到了解决。

第五篇:医疗纠纷案例学习体会(个人)

《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学习体会

近来,我院医务科组织我院外科及妇科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学习了《医疗纠纷案例分析》,通过这次活动,我获益匪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现总结如下。

医疗纠纷是由患者及医务人员多方面愿意产生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该持有正常的心态,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事故处理呈现出“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的特点,医疗安全形势比以往严峻了。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仍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与患方明显增强的维权意识有着较大的反差,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准入制度执行不严,不重视医疗文件书写,违背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及工作制度,以及服务态度不好等引发医疗事故争议的主要问题。

通过《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的学习,可以看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疏忽大意:医生值班离岗,病人找医生找不到,或在做别的事,如洗澡、吃饭,不能随叫随到,态度生硬或冷淡,引起病人不满;或病人叫医生,医生不去看病人;看过病人后不做处理或无交代和解释,或说病人不是我管的等管床医生来了再说。值班医生对在值班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变化,不在病程录中及时记载。对危重、疑难、诊断不明的患者,不请示汇报,擅自作主,自以为是,或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请上级医生会诊,从而延误病情。光交代,不用药处理。或观察不仔细,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消极等待。应急能力不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病情交代不够:病人思想上无准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家属不能接受。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掌握有限,对病情发展缺乏认识,而医务人员在解释病情时过于简单,或自己对病情发展估计不足,特别是一些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果没有及时将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或抢救不得力,很容易引起患方误解而出现纠纷。或者只挑好的说,其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说或没强调,未引起病人的重视。

2. 医患间认识上的差异:对疾病的诊治,患者总是报着一种治愈的美好愿望,同时期望得到像在商店购物那样热情周到的服务,可是医务人员并不这样认为,一种情况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诊治须按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一些危重症患者,在大家看来,情况相当危急,而医务人员往往表现出不紧不慢的样子,不严肃,抢救病人还在说笑,没有同情心;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医务人员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为患者服务,“服务”意识不强,认为患者有求于他们,“专家”“权威”思想太重,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患者热情不起来,工作不精心,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职业病”,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目前社会转型,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3.不重视病人的主诉,三级查房流于形式:查房走过场,不查体,病人的事无小事,有些人自以为是,过分相信自己,思路狭窄,不仔细查病人,不认真思考,不耐心仔细地解释病情和回答病人的疑问,常常出现误诊,或出现新的情况而束手无策。

4.交代病情无记载:病历中反映不出上级医生的水平,对疾病的分析如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处理原则、预后判断、及可能出现的严重结果,家属的要求和意见在病历中不能体现,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

5. 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例如:注射操作失误、内窥镜检查粗暴、手术违章操作,给患方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违反规章制度:错用药物、错误输血、错报病情、擅离职守等,都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医疗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结果。

6.术前准备不充分,急于手术,对疑难、复杂手术不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充分。没有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医务人员对手术患者都能进行术前谈话,但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术前没有考虑到且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时,部分医务人员抱有侥幸的心理,没有及时将病情变化告知家属,从而留下隐患或在手术台上争论,而患者有时是清楚的,容易造成误会,部分有创检查时,医务人员也没能及时将检查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告知家属而引起纠纷。仓促安排手术。病人未到位,手术通知单已到手术室,不要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掌握原则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准备,按手术日程安排手术

7.医德医风差:不能否认,目前在我院的一小部分医务人员中仍然存在收受红包的现象。患方之所以要送红包,主要就是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也更高。一旦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方理想的要求,医疗纠纷就有可能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医务人员,我觉得我们已改做好以下几点,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病历系统管理、注重素质提高、强化全员岗位责任。因为只有从我做起,人人做好,才能降低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医疗风险,使个人和集体的财产安全不受到侵害。

1.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实行科主任、医疗组长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科主任、医疗组长为医疗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位医护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病人,

2.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3.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科室的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医患沟通,使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治疗,你自己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

总之,医疗纠纷的成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但只要我们做到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纠纷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一但发生应高度重视,认真处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因解决医疗纠纷对医院发展建设在时间、精力、经济上的牵扯。可以更好地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医院发展建设上不断进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外五科

罗文全

上一篇:一路陪伴一路成长下一篇:月考分析会发言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