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毕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网站建设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當前,农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这个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所以,高校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农科大学生毕业之后扎根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带去新的生机。

第一篇:网站建设毕业论文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课程建设探讨

摘 要: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严格要求。为了应对学生基本能力缺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带来的硬约束问题,必须从课程建设上进行探索。面向财税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财税计量分析》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基本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为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财税专业本科生历年毕业论文,梳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详细报告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了课程建设成效,对下一步打造“金課”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课程建设

一、引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从高校本科教学四个环节作出严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学者争论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但是,在贯彻新时代大学教育“以本为本”理念之下,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来严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能够起到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的目的(侯晓华,2011),也有学者认为完善导师制度,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路径(崔嵘等,2013;孔翠英,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不知应该怎么选题。本科生的“论文零基础”是造成其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针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训练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经之路。

笔者承担了财政税收类专业本科生《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从2017年起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经过5个学期的持续探索,改革颇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专业选题储备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财税计量分析》为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讨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财税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表现,剖析其多层次原因,这为《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靶点。然后,本文将详细报告本课程建设情况。最后,以笔者所在学院的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对《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笔者汇总了我院财税专业2015届至2019届共计744篇本科毕业论文,重点分析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我们选择了某985大学财税专业的10篇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满分参照,邀请5位专任教师对从744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00篇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三个角度重新打分。结果显示,从年份时间序列上看,论文质量逐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仍偏低,60%的论文严格来说达不到及格线。

论文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过“大”。以2015届毕业论文为例,大量充斥着诸如“某财政税收问题研究”、“完善我国某税制研究”等题目。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堪比博士论文选题,事实上,作为本科生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目。第二,研究方法陈旧。财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研究范式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国内外主流期刊来看,实证研究是当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们的样本中,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论文数量极少。2015-2019年间,实证研究论文篇数/总篇数分别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写作水平低。我们主要观察了论文结构、格式和绪论部分的文字表达逻辑性,发现各方面都十分欠缺。

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励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论文查重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但论文总体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们将观察视角聚焦于此,通过QQ群的投票功能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结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在毕业论文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论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学生普遍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在毕业设计之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很多来自搜索知网得到的一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其次,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实现一项研究知之甚少,迫于无奈使用“东拼西凑”方法来完成论文;再次,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经历。培养方案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课程建设情况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

《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学生人数20-35,课时52(课堂36+上机16),先修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训练学生使用微观计量模型对财税领域选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与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培养(4课时);第二,论文解读(24课时);第三,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16课时);第四,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8课时)。通过完整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设计、阅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写出框架完整、逻辑通顺、形式规范的毕业论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课堂讲授法。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和实证研究思维、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使用自制讲义,推荐参考书目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实证研究思维,了解选题的方法、论文创新的来源。通过拆解数篇典型的实证研究论文,使学生熟悉论文框架结构,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第二,翻转课堂。论文解读是通向论文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这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解读论文。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预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四种期刊近3年发表的所有财税领域论文,根据兴趣从中选出5篇并写出推荐理由。然后,教师讲授解读文献的方法和要点,选择24名学生分别解读指定的1篇论文。每堂课解读1篇文献,约25分钟,教师围绕选题、方法、研究设计和写作三方面进行点评,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互动问答约10分钟。未上台解读文献的学生,也由教师指定1篇论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解读报告。

第三,实践教学法。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由教师讲授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微观计量分析的完整过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师本人的科研项目为案例,演示一篇论文的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选取具有数据可获得性的6篇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的论文,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或数据来源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将论文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复刻出来。学生利用上机课和课外时间完成作业,分组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分享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四、课程建设成效与展望

(一)课程建设成效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打造“金课”的首要任务。《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本身践行了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高要求,即“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高函[2018]8号)。《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内容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学习软件操作技能,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是显而易见的。《财税计量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成效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上面。

第一,学生掌握了论文选题的方法,能够提出兼具研究意义和可行性的毕业论文选题。正如前文所述,2018年之前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采用实证研究范式的比例是极低的。2018届之前还没有开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部分2019届学生选修了改革后的《财税计量分析》,全部选择了实证研究范式的题目。我院2020届财税专业毕业生的开题报告显示,62%的选题为实证研究范式,并且全部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和Stata软件。选题类型的显著变化表明,《财税计量分析》课程明显提升了学生独立开展实证研究的自信心。另外,选题过“大”的现象得到了缓解。实证研究是围绕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的,学生的选题来源从过去的硕博论文扩展到高水平期刊论文、最新会议论文以及当前的社會热点,选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第二,学生可以自主动手实现完整的实证研究。受限于部分论文指导教师在实证研究能力上的缺失,学生在得不到充分指导的情况下,不敢选择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而选修过《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学生,具备了自主选题能力、Stata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足以支撑他们完整地开展实证研究。

第三,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相对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基本框架是固定的。课程所详细解读的“引言”、“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回归结果分析”等每个章节的“规定动作”,不仅有章可循,而且其逻辑完全符合人类对事物和规律的认知习惯。因为论文中大部分的段落是“必须写”,也就不存在论文写作“无话可说”了。事实上,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更注重逻辑严谨性和形式规范性,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此外,初次查重的结果也大为改观。对2019届毕业生的在线调查发现,实证研究类选题的初次查重重复率全部低于30%,而非实证类的研究初次查重重复率普遍高于60%,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无法驾驭规范研究方法来研究财税领域的问题。

(二)课程建设展望——打造“金课”

《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以切实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针对学生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训练设计课程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满足“金课”所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本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与“金课”所要求的“挑战、难度、深度与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适度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和难度。一方面,目前要求学生浏览4本期刊,筛选5篇文献,最后解读1篇文献。除了解读文献可控,学生在其他环节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指导和要求学生根据所解读的一篇论文的主题,收集10篇以上与这个主题相似的其他论文并写出文献梳理报告,在解读论文的过程中做出报告。另一方面,目前用Stata“复制论文”时所选的文献都是使用的最简单的横截面数据,并且给学生提供了Stata版本的数据,缺少数据归集与整理的过程。事实上,这部分工作是一项实证研究的开端,也是使学生熟悉数据的重要环节。以后在选择样板论文时,可提供面板数据集,或者指导学生从数据库中自行下载整理所需数据集,全周期全方位地训练实证研究基本能力。

其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未来可探索并实施研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学期末段,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报告工作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课堂讲解自己的工作论文,与学生面对面讨论研究选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项最新的研究是如何选题、设计和实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注 释:

鉴于学生基础薄弱,本课程解读的是中文顶级期刊论文,但在教学时会介绍英文的顶级期刊和其他权威中文期刊,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对文献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以是否为实证研究作为判断论文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合理的。当然,规范类研究也有很多高质量论文。规范研究的要针对现实问题,分析"应该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本科生是不具备规范研究能力的。我院评选的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基本都是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2] 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4.

[3] 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4-65,68.

[4] 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5] 孔翠英.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财经类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4):59-63,99.

作者:陶东杰 蔡红英

第二篇:农科毕业生服务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當前,农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这个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所以,高校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农科大学生毕业之后扎根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带去新的生机。这篇文章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让农科大学生服务基层的举措。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中提出,未来几年,我国的农科技术人才会持续增加,能过为农村服务的人数也会有所增长。但是,根据2014年的调查发现,实际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农科毕业生数量非常少。当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才的缺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当前高校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农科大学生为基层服务,为农村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1 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職业价值观

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在自己的本质岗位上获得一份基本的收入维持自己的正常生存。但是生存指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周边环境,周围的交通、文化等,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不仅会考虑到经济利益,同时也会考虑自身的价值是否能够得到很好地实现。因此,农科毕业生就职的时候,必须会考虑相应的经济利益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最为关注的就是经济利益以及工作的城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农科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这就导致农村在吸纳人才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1.2 就业政策

(1)农村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比较笼统,没有细致划分,有的岗位根本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农村的普通青年就可以胜任,这就导致大学毕业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价值不能够得到很好地体现。

(2)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颁布了相应的政策,让大学毕业生服务于基层,但是这些大学生一般只会在基层待2年到三年,一旦合同期满,这些大学生就会选择继续深造,离开农村,最后留在农村的人才少之又少。

(3)国家出台的关于农村的相关政策不健全,很多用人单位的保障制度不到位,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工人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出现严重反差。很多地区的养老制度、医保制度都尚未健全,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热情。

1.3 对农村工作的认识不充分

在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发展我国的农业,把我国的一些重要的设施建设投放到农村地区,大力建设新农村,逐渐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优化农村的生活条件。从这里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摆在很多大学生面前的现象是,农村发展速度缓慢,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想要在农村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等,这些大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些表象,他们并没有看到农村发展的内在潜能。

2 农科毕业生服务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2.1 以自我成长价值和岗位成才同步实现为目标,激励大学生“下得去”。

目前,虽然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都关注自己的薪酬待遇以及自己工作的环境,但是,他们的信念和理想以及对于祖国崇高的爱依然占据着他们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位置。所以,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时候,应该加大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立足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视角,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实现自我,为祖国的农村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大学生在基层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感,真正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2 以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实践主题教育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认清楚”。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阅历和经验,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农村。高校可以举办一些报告会,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乡村支教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走进农村,感受农村的精神风貌,让大学生了解农村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只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变化,才能够真正打动大学生,为农村的建设注入新的血液。

2.3 以创新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立脚点,提升学生服务农村的能力,使大学生“干得好”。

要想在农村有自己的一番作为,那么大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农业院校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在发展好专项专业的同时,还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农村增加了许多科目,形成了多种科目共同发展的局面,这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道路。

2.4 以满足毕业生合理、必要的物质需求为保障,吸引大学生“留得住”。

如果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那么基层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薪酬,不仅要保证这些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还要给予这些大学生公平的职称评定,在生活方面要给予适当的补助等;除此之外,要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支持和物质奖励,这样才能够把大学生真正留在基层,促进基层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让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服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高校应该鼓励、支持大学生扎根基层,保障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宏丽,齐文,李敏,刘兰英,王芳.正确引导农科类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措施探讨——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2).

[2]蔡正云.农科类大学生“招生难 就业好”现状及前景分析[J]。民营科技,2014(12).

[3]蔡秀娟.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03).

[4]张玲,吴风亮.农科类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现状分析与对策[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2).

作者简介

张子谦(1981-),男,河北省新河县人。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农业大学经济师,现从事教育与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作者:张子谦 冯晨静 王文显

第三篇: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究

摘要: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全手动管理、院级信息化管理和校级信息化管理。由于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的增加,全手动管理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工作要求,进而开发了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院级系统能够满足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不能满足全校毕业设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进而带来校级毕业设计信息化的改革。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连同其他教学系统信息化同时进行,以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具有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1]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学生人数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管理、院级信息化管理和校级信息化管理三个阶段。

一、毕业设计全手动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9年之前,学校所有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指导进行。整个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动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前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后期答辩等阶段。各阶段又有子任务需要完成。

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设置的题目和内容要让学生知晓,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选题。学生可能对某几个老师的题目感兴趣,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老师的一个题目。老师所带的学生数也是有限制的。在毕业设计前期检查阶段,各毕业设计小组组长需要查看本组教师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并需要把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其进行整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组答辩。各毕业设计小组需要根据任务书的进度要求检查学生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知道,也需要他们的指导教师了解。在后期答辩阶段,学生提交论文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打分,学生按照答辩要求演示PPT和程序,答辩组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

以上这些过程均需要学院教务员向指导教师和学生下达通知完成。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报表填写均需手动完成。在我校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全手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改革。

二、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为依据,信息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自行开发并于2009年使用了“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辅助管理工作。该系统具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一次性输入并随时更新功能,保证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题目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汇总统计功能,各角色教师录入成绩后系统按照比例统计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准确性。教师间可以相互沟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和辅助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我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两条主线,该管理系统从2009年到2013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建设,完成了1713名学生、250余人次教师参加的毕业设计工作。其各主要阶段流程图如下。[2]

在前期检查阶段,检查组组长在系统中输入题目、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可登陆系统查看。指导教师根据检查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中期檢查阶段,检查组长将学生中期检查情况录入系统,指导教师登陆查看,并根据检查意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改和指导。中期检查流程如图2所示。

在后期答辩阶段,由于涉及到三方成绩汇总计算以及二次答辩,该系统就尤为重要。首先,系统根据三方成绩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其次,教学秘书根据总评成绩汇总出需要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最后,进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管理规范与管理系统之间交互众多,涉及到学生、题目、各项成绩评定,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出错。经过5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证明我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是可靠、实用、高效的。但由于是针对我院情况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未考虑学校其它学院情况,故而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校所有学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来支撑毕业设计工作。

三、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架

经过2013年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试运行,2014年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全校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细节,将使用系统的角色分为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全局设置,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系统中交叉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该管理系统功能流程如图4所示。

(1)专业负责人基本任务包括:教师信息更新、教师所带学生任务数的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审核、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定评阅教师、学生选题宏观调控、论文答辩分组和论文推优等。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2)指导教师基本任务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管理、过程管理和论文评优等。过程管理包括学生任务书下发、开题报告检查、过程指导记录、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及成绩录入、其他论文评阅及成绩录入和答辩成绩录入等。其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3)学生基本任务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浏览、查看课题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填写过程指导记录、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提交论文和附录、查看答辩时间和地点、查看毕业设计成绩、查看警告历史以及下载文件等。其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

2.通过实践需要改进的功能

通过2014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该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全校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能够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供辅助作用,能够提供师生沟通平台,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效率,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1)增加各学院二次开发平台的自由度。由于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规律不同,需要增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院平台的自由度,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

(2)增加前期、中期、后期答辩分组的通用性。由于我院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检查分组完成,为保证检查组教师对检查对象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答辩了如指掌,我院各阶段检查分组均一致。系统应保持分组一致性,无需各阶段重新录入分组信息。

(3)增加学院二次答辩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中没有二次答辩模块,无法实现二次答辩的分组、成绩录入等各项功能。

(4)改进中期检查结果由学生录入情况。中期检查结果应由检查组教师录入,这样可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改进评语自动生成功能。目前系统中各类评语必须在页面输入但又无法自动生成word文档,需要实现页面录入评语即可自动生成word评语表的功能。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通过院级以及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向如下:

首先,系统应该既有扎实的基础平台又要给予各学院和部门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开发和设计。这样的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学院要求,真正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服务。

其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与其他教学系统相联系。如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连接,这样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就可以直接導入正方教务系统而无须重新手工录入;与中国知网论文检测查重系统相联系,这样就无须学生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国知网论文检测查重系统中重复上传论文。

五、总结

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阶段、学院信息化阶段以及全校信息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建设经验为以后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规划项目,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讨论和改革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我校其他信息系统的同步关联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桂花,张钊,王峥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2008,24(12):161-169.

[2]代晓明.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S1):130-133.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代晓明

上一篇:信息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质量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