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的感悟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对合作的感悟范文

对农村英语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感悟

剑阁县剑门中学校 赵玉梅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深刻的体会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状:受硬件设施及教学观念较陈旧等原因的限制,“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成为课堂的配角,这与学生自主学习背道而驰,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鼓励下,我尝试着将分组合作学习带进了英语课堂,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了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经过两年的大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教学中应合理分组

一)学期初可综合学生各自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等因素分成四人一小组,让每个组人员搭配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二)每组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各一个,并采用轮班制,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担任不同职务的机会。

三)确定每个组内各位成员的职责,明确其任务。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分组合作具体内容和学习成果。

二、英语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分组合作学习

一)、听写教学中合理运用分组合作学习

从教来我已深刻体会到学生词汇量不足会直接导致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极大的限制。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往往是源于词汇这一关过不好而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大多数课堂中的听写方式比较单一,无非是教师报单词或词组,学生听写下来;而且每天的成绩也比较单一,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日日不能过关,不是被罚抄就是被老师抓着重默。时间一长,学生就没了新鲜感,积极性也被打消。面对这些情况,不防尝试着将分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听写教学中:

1、在教师给与必要指导的前提下,转变以往老套的听写模式。可由教师确定听写内容转变为由前一次听写成绩最优秀的小组成员通过商量、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听写内容。

2、批改听写本方式采用部分由教师抽查批改,剩余则由其他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批改的方式进行。最后由课代表统计出各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优胜及落后小组有哪些。

3、针对组内听写效果质量落后的同学,课后必须及时进行有效补救。可将此任务下分给各小组,小组中默写质量落后的同学则由小组其他优秀成员帮助、辅导,进行重新默写,课代表督促、抽查。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收到了更好的效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和小组成员的相互鼓励。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分组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的语言气氛,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增强语感,不断提高各项基本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讨论话题技巧

围绕课文内容给各小组明确任务,通过各成员创设情景,表演,游戏,讨论等方式得出答案或解决方法。在合作过程中鼓励并督促各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且都能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朗读对话技巧

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要求学生在组内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相互间的鼓励、激励,大部分学生有了很大改变。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

教师应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也将合作学习渗入其中。在做每篇阅读理解前,可提醒学生应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例如:指导每组学生首先独立阅读材料,谈个人的观点,在理解方面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然后再着手做题。做完题后可相互交流做题方法,做题技巧及最终答案。最后拿到班级中交流,由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定。这样,实际上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完成了解题,学生更具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掌握的技巧也越来越多,通过多次的辩论式的讨论,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四)、英语写作中运用合作学习

1、熟悉要求

各小组对所给题目或要求进行讨论、总结,确定作文格式、字数、基本写作模式等。

2、独立写作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如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能抄袭。

3、相互批改

教师简要讲述修改策略,组员间相互交换批改,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多看、多改,增加语言输入,逐渐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逐步提高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重点上、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上,数量上不应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让学生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能力往往是决定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终。教师应从言谈举止开始,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

综上所述,尽管农村初级中学各方面条件受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有效的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将分组合作学习合理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有效的转换;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实践证明,将分组合作学习合理运用到农村英语课堂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对“孝”的感悟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孝敬好父母,孝敬好老人,他的心灵才会高尚,他的心灵才会得到净化,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他才会感恩身边的一切,才会事业有成,才会与社会相处的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最近在网上看到关于二十四孝的新标准,使我感慨良多,哽咽了许久,以下是二十四孝的新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同度过;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打电话给父母;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电影。

不知道看完这新的“二十四孝”你作何感想,你又做到了几条,试想从我们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起,你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我们总是以学习忙、活动多为借口,可是为何在外陪别人的时间有,陪父母的时间却没有呢?

从我们嗷嗷待哺到读书毕业,再到独立参加工作、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他们将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我们的身上,可是回过头想想我们为自己的父母又做过多少东西。

我想问问朋友们有谁为父母洗过脚、为父母穿过衣、为父母洗过头,我想没有几个人做到,父母为我们子女操劳了一生,我们应该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孝体现在平时,让孝体现在时时刻刻,我们不应只在物质上给予父母,更多的是要在精神上给予父母,让父母感觉到子女时刻都在关心他们,平时多回家看看,就像歌声里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忙碌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声,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份真切的情意,他们不在乎物质上的多少,而是在乎心灵的慰藉,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不要让父母感到孤独与寂寞,不要老是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等等一些话,我们应当趁我们青春还在,年华未逝,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大声说出我们对父母的爱,时时关怀父母,经常和父母见面,不要让琐碎的事情凌驾于亲情之上,因为只有家庭和谐,工作才会和谐,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鸡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生灵尚有如此情意,更何况是我们人类,孝是生命的纽带,一旦出现裂缝和断裂,将永无链接,孝是做人的责任和根基,孝是后辈的榜样,亲爱的朋友们,对你的父母尽一片孝心吧,千万别做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纵观古今文人名士,无不重孝之行,节孝之义,孝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传承,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呢应该学习和继承的文化传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的了解孝文化,做一个孝义之人。

第三篇:对学习的感悟

科学知识一天天增长,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重要,它逐步成为人们生存的方式。所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面对时代的挑战。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它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指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学习绝不单只是读书,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

学习,需要自己有着强烈的主动性,只有当自己有学习动力,学习才能持久、有效,强制学习只是一时有效,但最终却不能起到作用。

我们要不断改善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不同,成效也不同,一种学习的方法是照猫画虎,依照课本上的方法做题,这是学习的最低层次。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再深的层次就是思考,需要自己的脑子去灵活运用,不断拓展视野。再深的层次那就是悟,学会去领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真正领悟到,才能是最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在学中思,思中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以学习为乐,这样才能学而不倦,学有所成。时间是宝贵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学习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面对平时的磕磕碰碰,绝不败退,努力前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要心中想着自己未来的梦想并加上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拼搏,自己一生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人最不应该放弃的是学习,学习是上上之境界。

第四篇:对音乐的感悟

音乐的渴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把音乐(特别是经典音乐)视为高不可攀、雅不可及、严肃之极的东西时,音乐对我们或许永远都是茫然的;而当我们把音乐当成阳光、空气、水分一样不可或缺的生命渴望时,还有什么比音乐更能亲近我们的灵魂呢?

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在我看来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

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

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有些曲子是一听就喜欢的,这一定是我们与音乐家心有灵犀。但并不是所有喜欢的音乐在最初听时就会喜欢,有些曲子是听过多遍后才会逐渐喜欢。

独特与创新固然是重要的,但这并不等同于孤僻,封闭。好的艺术作品,至少应该能被人听懂,否则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品了,我所说的为大众接受,这并不等同于让古典音乐去媚俗。艰深和深邃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一部作品只能有作者一个人能看懂的话,或许他的内涵很深远,但是那不是艺术品,只是一个人的日记而已,艺术是全人类而创造的,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么多的艺术品可以流传百世,并为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所称道所仰慕?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东西是能够为世人,为大部分世人所接受。历史是公平的,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历史会有正确的评判。人,毕竟是人对于一般人而言,过于艰深而又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的东西往往不回去进一步深追。无端艰深的东西,往往源于作者内心的孤独。但孤独和个性确实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并不等同于前者,相反的他是前者发展到极端所导致的副作用,他并不可取。个性的东西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共性。毕竟,我们还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这个人类所共有的社会里。

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音乐之所以能够传世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并没有与其他音乐相同(如果是大体相同的话,那就属于抄袭了,那是另一个概念),相反的他们之所以会留下传世作品,正是由于他们与大众的相同,这是一种心灵的相通,一种潜藏在灵魂深处的灵性的相同。我认为艺术的真正作用是作者与欣赏者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只有这种交流,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世界才会成为美好的世界。

原来每人心中都珍藏着许多美好的情素,音乐唤醒了它们.我们都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这么富有!别人是这么可亲近!不过,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性格,气质,出生环境,家庭关系....使得每个人的描述各不相同,有些人甚至想不起具体的画面,但一样被深深打动了.我们居然在那么寒冷的冬夜里守在电脑前数小时!不是缘于感动是缘于什么? 热爱音乐,其实这是人类的通性,人们因音乐而产身产生共鸣。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发明了这神奇而又美妙的音乐呢?是谁奏出了第一个音符呢?他是最伟大的发明机发明家。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只要你懂得音乐,世界是属于你的。

第五篇:对音乐的感悟

在我看来,在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我最感兴趣的也莫过于音乐了。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在我看来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

我觉得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

那么如何去欣赏音乐呢?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赏析一部音乐作品只知道自己喜欢听但时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那音乐。但是在上完课之后可以说我对音乐赏析有了一点头绪,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吧。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我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

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也喜欢唱歌,每当自己听音乐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跟着音乐唱两句不过唱的不是很好。自从上完音乐部分的课后我对演唱音乐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总以为唱歌很简单,看着那些明星在台上演出总以为那么的简单、轻松。上完课我才发现原来要想唱出一首动人的歌曲还真的不简单,不仅需要有感情的投入,还需要平时不断的练习发音。而发音却又是好难练习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发音的好坏不仅和自己声带有关而且还和自己的气息、身体姿态都有很大的关系,我真的是获益匪浅。

热爱音乐,其实这是人类的通性,人们因音乐而产身产生共鸣。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发明了这神奇而又美妙的音乐呢?是谁奏出了第一个音符呢?他是最伟大的发明机发明家。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无论你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只要你懂得音乐,世界是属于你的。

上一篇:动漫店怎么开范文下一篇:道路工程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