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触电人身损害案件中的侵权主体研究

2022-09-11

一、高压触电案件的责任性质分析

关于高压触电人身损害的责任属性, 目前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定性为物件致人损害责任, 即高压电设备致人损害;另一种是定性为作业致人损害责任, 即高压电作业致人损害。 (1)

从这两种不同的思路出发, 可以推导出关于高压触电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定性为物件致人损害, 那么责任主体自然就是物件的所有权人, 即电力设施产权人, 这也是《供电营业规则》第五十一条、《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将责任主体规定为电力设施产权人的理论前提。如果定性为高危作业致人损害, 那么责任主体就应当是高压电作业的实施者———在我国通常是供电企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责任主体为“经营者”, 也正是这种思路的逻辑结果。

两种思路似乎都有道理, 但如果深究触电损害的致害原因, 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触电损害虽然与接触或接近输变电设备 (输电线路、变压器等) 固体物件有关, 但是造成损害的原因并不是这些物件本身, 而是使用这些物件的输、变、配电等作业。也就是说, 如果这些物件不承担输变电作业, 那么即使发生倒塌、脱落、坠落, 也不会引发触电事故。所以, 高压触电致人损害的本质是高危作业致害, 其责任主体应该是高危作业的经营者而不是电力设施的产权人。

但问题也并非如此简单。如果电力设施本身存在缺陷, 那么电力设施的产权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如果应该承担, 那么承担的又是什么责任呢?接下来,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开论述。

二、《侵权责任法》实施前高压触电案件的侵权人

(一) 《民法通则》中高压触电案件的侵权人

关于高压触电人身损害案件中侵权主体问题, 在实践中也始终存在分歧, 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对应, 实践中也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侵权人为电力企业, 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侵权人为电力设施的产权人。这两种观点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体现。

1986年《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里采取的是第一种观点, 由高度危险作业的“从事者”即供电企业承担责任。

但这样的规定有些问题, 因为现实中有部分电力设施的产权并不属于供电企业, 而是由电力用户自己投资形成的资产并由自己使用和维护。如果是由于电力用户疏于对自己的电力设施进行维护从而导致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压触电事故的发生, 那么完全由供电企业来承担侵权责任显然并不公平。 (2) 从物权法的角度看, 一方面电力用户作为电力设施的所有权人, 有责任确保自己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 供电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得随意进入电力用户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并进行操作, 因为这是侵犯他人所有权的行为。从合同法的角度看, 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系供用电合同法律关系, 双方在供用电合同中通常都明确约定了电力设施的产权分界点, 以划分各自的运行维护责任。如果在电力用户所有的电力设施上发生触电事故全部由供电企业来承担责任, 既不利于电力用户积极维护电力设施安全, 对供电企业而言也有些强人所难。

(二) 《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高压触电案件的侵权人

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问题,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触电案件解释”) , 其中第二条规定“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 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将高压触电的侵权主体解释为电力设施产权人。

这样的规定显然对供电企业有利, 但反过来对电力用户又不太公平。因为高度危险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而电力用户并不完全符合承担无过错责任的理论基础。

关于无过错责任, 一般有以下四种理论。一是风险说。为自己的利益而经营某项事业者应当承担由此所产生的风险。二是公平说, 认为从其所支配的物或作业中获利, 则对此产生的损害承担责任。三是遏制说, 认为由事故原因的控制者承担责任, 可以促使其采取防范措施遏制事故的发生。四是利益均衡说, 认为适用无过失责任, 以实现损失的合理分配。 (3) 依次来看, 在高压电作业中, 风险说和公平说似乎更适用于供电企业, 遏制说倾向于指向电力设施产权人, 利益均衡说则指向双方。综合比较, 供电企业似乎更应该承担高压触电事故无过错责任。

综上所述, 高压触电案件中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应当是供电企业, 但是电力设施产权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也就是说, 高压触电案件的侵权主体的确定, 并不是在供电企业和电力设施产权人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的问题, 而是需要做更细致的考量。

三、《侵权责任法》中高压触电案件的责任主体

(一)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中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

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 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明确了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主体是“经营者”, 具体到高压电作业, 同样还是指向供电企业。电力用户尽管是部分电力设施的产权人, 但并非从事电力经营活动, 而仅仅通过使用这些电力设施来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电力用户并非电力经营者, 供电企业才是高压电的经营者。

那么, 我们前面提到二难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呢?如果没有, 那么《侵权责任法》在这个问题上就仅仅是对民法通则的照搬, 很难说有什么进步。

(二)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的主体

在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 出现了另外一个概念“管理人”。“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 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的, 可以减轻或不承担责任”。

先说高度危险活动区域。在高压电作业中, 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是指电力设施本身及其在一定物理空间内的延伸, 比如, 架空输电线路的下方和杆塔的周围等。再说到管理人, 高压电活动区域的管理人是否一定是供电企业呢?未必。前面说到, 电力用户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属于电力用户所有, 电力用户对其也负有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相应地, 如果他人需要在电力设施周围从事特定活动的, 也应当经过产权人的许可。另外, 对于在电力设施周围从事特定作业可能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 除需要产权人许可外, 也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电力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4)

从责任性质来看, 本条所规定的管理人的责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过错责任,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即管理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 减轻或不承担责任;相反, 如果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 就应当承担责任。

那么, 既然是过错推定责任, 为什么又会存在“减轻”的情形呢?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电力设施的管理人 (产权人) 是供电企业的话, 其对于高压触电损害是需要承担无过错责任的, 如果尽到了高度注意义务或者说确实没有过错,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责任;相反, 如果电力设施的管理人 (产权人) 是普通的电力用户的话, 只要能够证明自身确无过错, 则不应当承担责任。只有做这样的解释, 才能将《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进行融会贯通, 从而正确地运用到司法实践中。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在高压触电案件侵权人的问题上, 《侵权责任法》并不仅仅是对《民法通则》的回归, 也不仅仅是对《触电案件解释》的修正, 而是在总结了前两种规定各自的合理性及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归责原则:供电企业作为高压电作业的经营者, 是高度危险作业中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电力设施产权人负有对自有产权范围内电力设施进行运行维护的义务, 应当确保电力设施本身的安全并提供必要的警示, 在高压触电案件中如果电力设施产权人不能证明自己尽到了这样的注意义务, 则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摘要:高压触电案件中的侵权主体问题, 是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无论是将供电企业还是电力设施产权人作为唯一的责任主体, 都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困难。本文主要采用理论法学和规范法学的方法, 从法律规范文本出发, 同时结合社会和司法实践, 对高压触电损害案件中的责任主体进行了分析, 区分了高压触电事故中的两类侵权人, 一是高压电作业的经营者, 二是电力设施的产权人, 二者分别承担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

关键词:触电,高度危险责任,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

参考文献

[1] 李开国, 张铣.触电损害赔偿责任性质研究[J].现代法学, 2012 (01) .

[2] 王利明.论高度危险责任一般条款的使用[J].中国法学, 2010 (06) .

[3] 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释解与司法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0.

[4]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下一篇:浅议我国死刑废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