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

2022-08-06

第一篇: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

关于犯罪嫌疑人王东涉嫌贩卖、运输毒品案件

的审查报告

五、审查认定的事实、证据及分析

(一)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 经工作,现查明: 2008年3月底的一天,家住海州市滨湖区北十道街的王东在与家住海州市滨湖区秀水街张小强一起吃饭时,听说王东有个表弟陈西在重庆打工想让王东去重庆玩,张小强听后就要求王东带点毒品,毒品是张小强自己吸食。

过了两天,张小强打电话给王东去张小强的办公室,并给王东2万元钱,让王东跟重庆一个叫“三宝”的人联系,用1.8万元买60克的货,剩下的钱给王东当去重庆的路费,并交给了王东“三宝”的手机号码。2008年4月1日中午,王东坐飞机到重庆。在机场附近一个宾馆房间,“三宝”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装的6包白色晶体状的毒品(共60克)交给王东。王东将1.8万元钱交给“三宝”。之后,王东的表弟陈西带王东在重庆玩了两天。4月4日,王东带着毒品坐火车从重庆返回了海州。张小强开车到火车站接王东,在车上,王东将这6包毒品交给了张小强。

5月25号,张小强的生日,张小强邀请王东和张小强的

五、六个朋友一起给他过生日,在大富豪歌厅的一个包厢张小强拿出了毒品,和除王东以外的几个朋友和坐台小姐一起吸食。

1 张小强给王东的2万元,除去购毒的1.8万元,王东来去重庆的机票和火车票大概花了1200元,2000元花在了其他住宿吃饭上。

(二)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

1、物证

于2008年6月26日15时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被扣押物品持有人:张小强;侦查员:于文庆

葛洪亮;见证人:方文

李正;地点:海州市秀水街58号;摘自卷宗P68)所扣押:

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其中已开封1包。重量分别为9.93克、10.05克、10.01克、9.98克、8.08克)。

2、书证

于2008年6月24日17时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被扣押物品持有人:王东;侦查员:于文庆

葛洪亮;见证人:李宝峰 方航;摘自卷宗P63)所扣押:

飞机票一张(2008年4月1日,海州到重庆);火车票一张(2008年4月4日,重庆到海州)。

3、鉴定意见(摘自卷宗P70) 委托单位: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分局 ;送检人:于文庆

葛洪亮;送检时间:2008年6月27日

送检物证及样本: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检验编号分别为20080628-1,20080628-2,20080628-3,20080628-4,20080628-5。

检验结果:白色晶体状粉末5包(检验编号分别为 2 20080628-1,0080628-2,20080628-3,20080628-4,20080628-5)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甲基苯丙胺含量为22.3%。

检验人:海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傅高峰;副主任法医师;张海涛 检验时间:2008年7月5日

4、犯罪嫌疑人王东的供述与辩解

于2008年6月24日王东在海州市看守所(讯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王天祥,摘自卷宗P9-11)供述:

张小强是我中学同学,现在是海州市中强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总,平常我们经常在一起。今年3月底的一天,我在与张小强一起吃饭时无意中讲起我有个表弟在重庆打工想让我去重庆玩。张小强听后就对我说,如果去重庆的话正好可以帮他带点“货”回来。张小强是吸毒的,他说带“货”就是带毒品的意思。

当时也没具体说怎么说,只是过了两天,张小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他公司办公室一趟。到了他办公室,他就拿出2万元钱跟我说,他已经跟重庆一个叫“三宝”的人联系好了,1.8万元买60克的货,剩下的钱给我当去重庆的路费,并交给了我“三宝”的手机号码,让我联系时说明是“强哥”来买货的就行。我想着自己确实也闲着没事情做,正好可以去重庆看看表弟,就答应了。4月1日中午,我坐飞机到重庆。在机场附近一个宾馆开了个房间,给我表弟陈西打电话,他说要下班才能过来。这样,我就打了“三宝”的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一个自称是为“三宝”送货的人来到我房间,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的电子称和6包白色晶体状的东西,当着我的面称了一下是60克。这样我就将1.8万 3 元钱交给了他。之后,我表弟陈西带我在重庆玩了两天。4月4日,我就带着毒品坐火车从重庆返回了海州。张小强开车到火车站接的我,在车上,我将这6包毒品交给了张小强。他总共给我2万元,除去购毒的1.8万元,我来去重庆的机票和火车票大概花了1200元,其他住宿吃饭基本就把剩下2000元花光了。

5、证人证言

(1)证人张小强(男,海州市中强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2008年6月26日在南海市检察院(询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王天祥,摘自卷宗P32-34)证实:

2008年3月底的一天,王东正好跟我讲起有什么表弟要他到重庆玩的事情,我一听就想到了让王东给我带点“货”。这样,我就与重庆的“三宝”联系了,讲好以1.8万元的价格购买冰毒60克,之后就打电话给王东让他到我公司办公室,跟王东讲了这个事情并给了他2万元现金,说剩下的正好给他作来回的费用,王东就同意了。过了两天,王东就坐飞机去重庆,是我送他去的机场,三天后,王东坐火车回来,也是我去火车站接的他,他顺便就将毒品交给了我。王东当时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给我,说有6包共60克,是“三宝”的人当着他面称过的。我已经吸掉了1包多,剩下的都在我家里。

(2)证人陈西(男,现在重庆发动机厂工作)于2008年8月8日在重庆市沙坪宾馆502室(询问人:于文庆、 葛洪亮,记录人:葛洪亮,摘自卷宗P41-43)证实:

我是今年年初才到重庆发动机厂工作的,工作确定后, 4 我曾打电话给王东,约他什么时候有空来重庆玩。4月1日中午,我接到表哥王东的电话,说他来重庆了。因为他事先没有跟我联系,又是4月1日愚人节,所以,我以为是开玩笑。后来他说是真的,就住在机场旁边的一个宾馆。我因为在上班来不及请假,就说好要下班后才能过去看他。他住在机场旁边一个宾馆,好像叫犀牛宾馆,我是下班后坐车过去的,到宾馆时大概是晚上6点半左右。我到宾馆房间,就看到他一个人在。完了我们就一起去吃完饭,接下来两天,我向单位请假陪王东在重庆玩了两天,第三天,王东就坐火车回海州了。他当时就好像带了一个黑色的旅行包。

(三)对证据分析论证

1、卷类证据有海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对晶状粉末的鉴定意见证实了该白色粉末为毒品。

2、有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扣押的毒品和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了毒品的包数和重量。

3、有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了张小强曾要求王东帮忙买毒品及毒品的包数,价格交易情况及运输情况。

4、有陈西的证人证言证实了王东去重庆找陈西玩。

5、有陈西,张小强的证人证言证实王东是用黑色塑料袋所装的毒品。

6、有海州市公安局滨湖区公安分局扣押的王东的飞机票一张(2008年4月1日,海州到重庆);火车票一张(2008年4月4日,重庆到海州)证实王东去重庆和回海州的时间。

5

第二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六起全省毒品犯罪典型案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六起全省毒品犯罪典型案件

为进一步震慑毒品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2016年1月22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15年山东法院打击毒品犯罪情况,公布6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山东高院副院长傅国庆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有关情况。

案例一:贩卖冰毒16公斤被执行死刑, 袁均友、肖吉政等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袁均友,男,汉族,1973年2月26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肖吉政,男,汉族,1977年8月22日出生,无业。2009年5月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2009年6月3日因病监外执行;2011年1月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因病未收押。

被告人蒋远亮,男,汉族,1968年8月14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黄红军,男,汉族,1985年12月22日出生,无业。 (其他被告人情况略)

2010年10月底,袁均友、肖吉政合谋购买甲基苯丙胺贩卖,袁均友筹集毒资75万元,肖吉政出资85万元。同年11月14日,袁均友联系黄红军购买甲基苯丙胺,黄红军又联系蒋远亮购买甲基苯丙胺。同年11月 18日12时许,袁均友、蒋远亮、黄红军等在成都市骄子立交桥附近进行毒品交易,袁均友以160万元的价格向蒋远亮购买甲基苯丙胺约8 000克。交易后,袁均友乘车离开,当车行至四川省广元市国道108线中子段“雷家坝”处,袁均友等被抓获,查获冰毒8 070克。经检验,甲基苯丙胺含量为70%。

此外,2010年10月,肖吉政在青岛市李村西山智荣中学附近,两次分别以3万元、1.5万元的价格将92克、46克冰毒卖给他人。(其他犯罪事实略)

综上,袁均友贩卖、运输冰毒8 070克,肖吉政贩卖冰毒8 327克,蒋远亮贩卖冰毒8 070克,黄红军贩卖、运输冰毒8 075.8克。

【裁判结果】

本案是一起跨省区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涉案毒品数量特别巨大,袁均友系犯罪的组织、指挥、策划者,地位作用突出;肖吉政在两次因贩卖毒品犯罪被判处刑罚因身体患病(肺结核)监外执行期间,不思悔改,继续实施毒品犯罪,系毒品再犯,主观恶性极深,社会危害性极大,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该案由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核准相关被告人死缓判决,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被告人袁均友、肖吉政死刑。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袁均友、黄红军等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告人肖吉政、蒋远亮等构成贩卖毒品罪。肖吉政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依法应予并罚。袁均友贩卖、运输、肖吉政贩卖甲基苯丙胺数量特别巨大,且袁均友起组织、策划作用,肖吉政曾两次因贩卖毒品犯罪被判处刑罚后,仍不思悔改又犯贩卖毒品罪,系毒品再犯,依法必须严惩。据此,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袁均友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肖吉政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与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万元、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蒋远亮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黄红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无期徒刑不等的刑罚。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罪犯袁均友、肖吉政已于2014年12月31日被执行死刑。

案例二:跨省贩卖冰毒被执行死刑, 伍涛等人贩卖、运输毒品、非法持有枪支案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基本案情】

被告人伍涛,男,汉族,1971年1月22日出生,无业。1990年12月20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免予刑事处分;1995年6月22日因犯销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1999年10月12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2001年8月29日因犯收购赃物罪、非法持有枪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2009年4月28日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被告人周志硕,男,汉族, 1983年 7月6日出生,青岛公共交通集团公司驾驶员。

2012年6月,伍涛、周志硕预谋共同出资购买毒品贩卖牟利,由伍涛联系卖家“天龙”(未获)购买毒品。同年6月23日,伍涛、周志硕驾驶轿车至江西省宜春市,从“天龙”处购买冰毒约400克。二被告人驾车返回青岛后将购买的冰毒卖出。

2012年6月底、7月2日10时许,周志硕在青岛市四方大酒店附近,先后两次卖给赵亮(另案处理)冰毒共计2克。

2012年6月30日,周志硕其住处以600元的价格卖给张恒(另案处理)冰毒1克。

2012年7月6日,伍涛伙同郑为华(未获)乘飞机至广东省广州市,伍涛从卖家“天龙”处购买冰毒约2 000克,后安排郑为华运回青岛。7月9日伍涛驾车至汽车站接应郑为华,将冰毒带回其暂住处,将冰毒分装。同年7月10日、11日,公安人员先后将被告人伍涛、周志硕抓获,从伍涛处查获其随身携带的晶体21包,重422.6克,甲基苯丙胺含量为75%;从伍涛的暂住处查获晶体55包,重1 462.8克,甲基苯丙胺含量为76%;红色药片2粒,重0.25克,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黄褐色粉末1包,重3.46克,检出大麻成分。

2012年7月10 日,公安人员抓获被告人伍涛后,在其女友的暂住处查获猎枪一支。 【裁判结果】

这是一起跨省购买、贩卖数量大的毒品犯罪案件。该案由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并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被告人伍涛死刑。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伍涛、周志硕贩卖、运输毒品,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伍涛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其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依法应予并罚。伍涛系累犯、毒品再犯,依法应从重处罚。伍涛、周志硕均系主犯,依法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据此,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伍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周志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十万元。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罪犯伍涛已于2015年10月16日被执行死刑。

案例三:吸毒产生幻觉后 杀害女友,李淑起故意杀人、贩卖毒品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淑起,男,汉族,1988年3月24日出生,无业。

2013年10月1日15时许,李淑起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其暂住处吸食毒品后,因情感问题与其女友王某某发生争执,李淑起持折叠刀朝王某某的颈部、胸腹部、左上臂、左大腿等部位猛捅数刀,致王某某右侧颈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当场死亡。作案后,李淑起投案自首。

2013年9月26日,李淑起在山东省淄博市火车站附近以600元的价格贩卖给焦磊磊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毒品0.8克。同年10月1日,公安人员将李淑起抓获时,扣押其随身携带的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毒品15.93克。

【裁判结果】

这是一起因过量吸食毒品导致产生幻觉,进而故意杀害他人的典型案件。长期吸食毒品易使人产生依赖性并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伤,易引发其他犯罪。该案由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并依法核准,裁判现已生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淑起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贩卖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毒品,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李淑起故意杀人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且犯有贩卖毒品罪,本应依法严惩。但鉴于其有自首情节,并有悔罪表现,其亲属主动赔偿被害方部分经济损失,可对其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据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李淑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案例四:共同制造甲基苯丙胺, 王涛等人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涛,男,汉族,1991年5月22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于承君,男,汉族,1982年9月6日出生,无业。

2013年7月份,王涛邀约陆海(另案处理)来到其租房处进行指导并成功制造甲基苯丙胺 5克。同年9月份,王涛、于承君、占文(另案处理)、陆海四人在租房处共同制造甲基苯丙胺 20克、液态甲基苯丙胺若干。同年11月份,于承君因与王涛发生矛盾,遂到租房处将王涛制造的甲基苯丙胺膏状物及制毒工具等物品带走保管。同月21日下午,于承君驾车准备将上述物品交还王涛时被抓获。王涛参与制造甲基苯丙胺共计773.4克,于承君参与制造甲基苯丙胺 20克、非法持有甲基苯丙胺 775.903克。

【裁判结果】

这是一起制造毒品数量大的典型案件。该案由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并依法核准,裁判现已生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涛、于承君明知甲基苯丙胺是毒品而制造,其行为均构成制造毒品罪;于承君明知甲基苯丙胺是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大,其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在制造毒品的共同犯罪中,王涛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于承君起次要和辅助作用,系从犯,且归案后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被告人王涛,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依法减轻处罚。据此,以制造毒品罪,判处被告人王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制造毒品罪,判处被告人于承君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案例五:买卖毒品原料α-溴代苯丙酮20吨, 黄开镇等人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黄开镇,男,汉族,1973年2月4日出生,私营业主。 被告人曹锋,男,汉族,1986年6月9日出生,劳务人员。 被告人葛运华,男,汉族,1981年12月22日出生,劳务人员。

2014年5月至7月,黄开镇先后四次从李经成(另案处理)处购得12吨α-溴代苯丙酮卖给夏侯文莉(另案处理),并被转卖至福建省;

2014年6月,曹锋向魏馥荣(另案处理)求购5吨α-溴代苯丙酮,并转卖至福建省厦门市; 2014年5月,葛运华从黄开镇处购得3吨α-溴代苯丙酮并转卖至福建省厦门市。 【裁判结果】

这是一起买卖用于制造毒品原料数量巨大的典型案件。从2014年5月中旬起国家将溴代苯丙酮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非法利益,非法生产、贩卖溴代苯丙酮等重点易制毒化学品。百城禁毒会战中,集中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了整治,本案即属于该行动的成果。该案经山东省博兴县人民法院一审,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现已生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黄开镇、曹锋、葛运华违反国家规定,在境内非法买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α-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溴代苯丙酮,且买卖数量大,其行为均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各被告人均系坦白,认罪态度较好,依法予以从轻处罚。据此,以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判处被告人黄开镇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曹锋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判处被告人葛运华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依法追缴涉案赃款1 462 000元,上缴国库。

案例六:在家中 多 次容留他人吸毒, 孙泉容留他人吸毒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孙泉,男,汉族,1988年8月13日出生,无业。

2014年5月初至7月期间,孙泉在其家中,容留 共同吸食毒品5次;单独容留梁烁吸食毒品2次;容留冀海军、梁烁、刘丽秀吸食毒品2次;单独容留郭梓豪吸食毒品5次;容留冀海军、郭梓豪共同吸食毒品5次。

【裁判结果】

这是一起实施容留他人吸毒,情节较严重的犯罪案件。近年来,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容留他人吸毒犯罪社会危害性虽然相比制造、贩卖、运输毒品要小,但是大量的容留行为对毒品的扩散、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严厉打击。该案经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一审,被告人服判不上诉,现已生效。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泉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其行为已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孙泉因涉嫌吸毒违法行为到案以后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不掌握的容留他人吸毒的罪行,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毒品犯罪系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及人身健康的犯罪,且被告人孙泉多次容留他人吸毒,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据此,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被告人孙泉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来源: http:///kx1745.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三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东省公安厅关于审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定罪量刑问题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广东省公安厅关

于审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定罪量刑问题的指导意见

(粤高法发[2005]35号 2005年11月22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办理几类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定罪量刑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于不是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不能作为毒品。

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包括国家有权部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列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举的精神药品以及国家有权部门新发布列入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

(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

(九)项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情形:

(一)美沙酮100克以上;

(二)氯胺酮500克以上;

(三)安眠酮8000克以上。

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款、第三百四十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

(九)项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情形:

(一)美沙酮20克以上不满100克;

(二)氯胺酮100克以上不满500克;

(三)安眠酮1600克以上不满8000克。

四、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下列毒品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的“其他少量毒品”的情形:

(一)美沙酮不满20克;

(二)氯胺酮不满100克;

(三)安眠酮不满1600克。

五、对于含甲基苯丙胺等多种毒品成分的粒状(丸状)或者粉末状毒品,应当做含量鉴定。甲基苯丙胺的含量在25%以上的,可视为刑法中规定的甲基苯丙胺,按照我院粤高法[2003]133号《关于毒品犯罪案件有关数量量刑标准的参考意见》第

三、第四点的规定处理。但适用死刑时,应当慎重掌握。

六、对于刑法、司法解释和本意见没有明确规定数量标准的其他新类型毒品,应充分考虑其隐癖性、戒断性、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酌情量刑。对这类案件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意见下发后尚未审结的案件,依照本意见执行。今后法律、司法解释作出新规定的,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第四篇:涉林渎职犯罪的特点

涉林渎职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是个山区小县,森林资源丰富,林木采伐量大,涉林渎职犯罪也相对比较突出。2003年以来,全南县院共受理涉林渎职案件12件12人,立案侦查8件8人,占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总数的44.4%。在我院受理的涉林渎职案件中,县林业局工作人员2人,占16.7%,乡镇林站工作人员10人,占83.3%;滥用职权案8件8人,占66.7%,玩忽职守案3件3人,占25%,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1件1人,占8.3%。近日,笔者对涉林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涉林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

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比较突出。在我院受理的12件涉林渎职案件中,涉及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有10人,其中7人被立案侦查。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站站长,虽然官不大,职位不高,但他们是从事林政执法的最基层人员,行使着当地林政管理的职权,在林政管理的第一线最容易滋生渎职腐败。

滥用职权案件相对较多。在我院受理的12件涉林渎职案件中,滥用职权案件就有8件,占83.3%。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林政执法人员权力较大,掌握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林地管理等林政管理职权,木材经营老板稍微给点好处,他们就容易滥用职

权,违反法律规定予以审批或处理。

渎职犯罪主要集中在林木采伐管理环节。我县是个山区小县,林木采伐量大,林木采伐管理权力较大,容易滋生腐败。我院受理的12件涉林渎职案件,发生在林木采伐管理环节的有10件,占83.3%。

二、涉林渎职犯罪的常见手段

发现滥伐林木行为时不及时加以制止,准许或默许其继续滥伐。如我院立案侦查的钟某滥用职权案,钟某在发现叶某砍伐数量已超出林木采伐许可证数量时,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承诺可以去林业局增拨指标,允许其将山上木材全部砍伐。

在未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时即准许进行林木砍伐。如我院立案侦查的邱某滥用职权案,在木材经营户缴纳了相应费用后,在未办理好林木采伐许可证时即准许其进行砍伐,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又未办好采伐许可证,导致林木大量被滥伐。

对林木采伐过程不进行监管,导致林木被滥伐。许多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与木材经营老板平时称兄道弟,经常在一起吃喝,在林业局发放了林木采伐许可证后,对林木采伐过程不予监管,导致超伐现象严重。

对不符合采伐条件的山场违法予以审批。部分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明知申请采伐的山场不符合采伐条件,而违反规定进行作业设计和审批,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木材运输检查发现超数量运输时不进行处罚,补交规费了事。部分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在发现有超数量运输行为时,不深入追究木材来源,补交超过部分规费即可放行,导致滥伐的木材可以顺利往外运输,助长了滥伐之风。

三、涉林渎职犯罪的原因分析

部分林政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目前对林政执法人员的选用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门槛较低,未建立准入资格制度,导致部分林政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走上犯罪道路。

部分基层林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涉及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很多,要求林业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实际上许多基层林站工作人员没有经过较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对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熟悉,业务能力不高。甚至有些伐区监管员不知道要凭证采伐,以为林业主管部门在作业设计上签字审批了就可以进

行采伐。

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虽然林业部门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力度,没有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有的林业工作站站长权力高度集中,在辖区内凡涉及林木审批、采伐事项,都是站长说了算。

打击力度不够,刑事处罚较轻。尽管渎职犯罪造成损失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所带来的损失,但人民群众对渎职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深,许多人对渎职犯罪恨不起来,容易得到人们的宽容,故对林业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举报少。在我院受理的12件涉林渎职案件中,群众举报的只有2件。占16.7%。在我院立案侦查的8件涉林渎职案件中,仅2人被判处实刑,大部分作撤案或不起诉处理,没能起到震慑作用。

四、预防涉林渎职犯罪的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林政执法队伍素质

预防涉林渎职犯罪,必须打造一支规范、廉洁、高效的林政执法队伍。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狠抓林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加强法律法规

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林政执法人员思想认识水平、爱岗敬业思想和业务能力,建立起一支真正适应和胜任林业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林政执法队伍。对因渎职行为受到党纪政纪或刑事处分的人员应坚决清除出林政执法队伍,提高队伍的纯洁性。

抓好法制宣传,狠抓渎职犯罪预防

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密切配合,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把预防渎职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检察机关要用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教育广大林业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做到警长钟鸣。同时要结合办案,分析研究发案原因,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发生。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狠抓制度落实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林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对于预防涉林渎职犯罪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强化林业主管部门内部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内部通报、警示诫勉、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制度,对因监督缺失造成渎职犯罪发生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连带责任;二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察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法或不当的林政执法行为;三是要加强林政管

理政务公开,向群众公开林政管理程序、审批结果、执法流程和处罚标准等,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四是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及时查处被举报的情况,奖励举报有功者,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

加大对涉林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对渎职犯罪的震慑力

林业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对涉林渎职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发现渎职行为要依纪依法严厉查处,对构成渎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放纵、包庇,决不能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刑罚。检察机关要加大对涉林渎职犯罪案件的审判监督力度,对判决不当或量刑畸轻的,坚决提出抗诉,提高对涉林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有效地震慑渎职犯罪分子。

第五篇: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

贪污贿赂犯罪是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犯罪形态,其特点及现状总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分离的联系。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激励机制以及国家的调控职能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犯罪形态的变化。就实质意义而言,贪污贿赂犯罪只是一种现象,它反映的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实质,它只是一种附体,它的载体是政治权力和金钱利益的结合。这个结合体流向哪里,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犯罪也就跟向哪里。

一、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我们不难理解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出的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它总是发生在那些直 接掌管金钱或商贸的经济单位和管理部门,哪些部门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权力大,哪些部门就成为贪污贿赂犯罪滋生的热点部位。可以说权力处于贪污贿赂犯罪的核心位置,权力的“魔杖”挥向哪里,贪污贿赂犯罪也就向哪里聚集。

⒈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贪污贿赂犯罪日益突出。贪污贿赂犯罪在新时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经济部门向执法部门渗透的过程。犯罪分子一方面要扩大“经营范围”,必然要向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发射“糖衣炮弹”,获取新的利益,另一方面,行政执法人员也必然有时利用有利时机,利用职务之便,用非法手段谋求个人利益。

⒉“首长”犯罪居多,案犯级别高,犯罪数额巨大。目前,各单位普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即“一把手”负责制,人权、财权、物权都集中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有的“一把手”作风粗暴,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特别是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一把手”绝对控制财权,加之财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给“一把手”贪污贿赂提供便利条件。目前大要案猛烈上升,一些高官纷纷落马。

⒊贪污犯罪的手段主要是采取收入不记帐、虚开发票和虚列支出。一是私设“小金库”,然后变着法儿贪污“小金库”款项。有的单位领导,无视法纪,私设“小金库”,明着处理不合理开支,实则非法占有其中款项。二是采取收入不记帐进行贪污,主要是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征收规费过程中收费不开发票,或只打白条,将公款非法占为已有。三是采取虚开“大头票”贪污,即在单位需正常支出时,实际支出少而入帐报销多,将多余的款项非法占为已有。四是虚列支出贪污,即单位根本没有该项支出而伪造支出,开具假发票入帐冲出现金,非法占有。

⒋贿赂犯罪率成上升趋势。在监管不力的许多部门,挪用公款等罪数额都巨大。挪用公款犯罪多为直接管理、经手单位现金的财务人员、业务员所为。财务人员直接管理单位现金,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直接管理保险费,企业业务员直接经手企业货款,他们有机会也有可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

⒌贿赂犯罪更加隐蔽,犯罪分子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从近几年立案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虽然受贿案占立案数的比例不大,但是贿赂犯罪不仅没有减少且有上升趋势,贿赂行为在某些行业、某些部门、某些手握重权的人身上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猾,不易被人发现,不易被调查取证罢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纸终究包不住火。近几年来我们查处的受贿案件逐年增多,腐败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

⒈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利益分配失衡,国家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利益分配的底层,客观上给此类犯罪营造了气氛。同时他们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放松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思工作,不干工作,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糜烂,沉醉于吃喝玩乐,打麻将搞赌博,养情人包“二奶”,缺少“经费”,便将罪恶之手伸向公款,不择手段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贪污受贿,以身试法,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⒉严重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一段时期以来,各单位普遍实行“一支笔财务审批制”,“一把手”权力膨胀,无人监督。有的领导就认为,财政工作就是主管财政的“一把手”和财务人员之间的事,其他班子成员无权也不应该过问。重大财政问题不经班子集体研究,或虽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由“一把手”一人操纵,其他班子成员没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文笔审批”,财务不公开,甚至暗箱操作,成为“一把手”贪污腐败的温床。我们在查案过程中了解到,凡是涉及“一把手”贪污犯罪的,其他班子成员往往对财务收支情况包括大项开支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集体研究,民主管理。

⒊制度不健全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从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来看,相当一部分单位,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约机制。有的单位“一把手”可以随意从财务人员处取现金,甚至取大额现金连“白条”也不打,成了所谓的“良心帐”。有的单位会计、出纳“一肩挑”,会计既管帐又管现金,有时库存现金多达几十万元,为其利用职务挪用公款提供可能。

三、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

⒈加大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力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举报宣传力度,实施举报有功奖励制度,提高广大群众举报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发现和揭露犯罪;二是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正执法、严格办案,无论涉及到哪一级干部都要一查到底,查清犯罪事实,固定犯罪证据,把案件办成铁案,使贪污贿赂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地;三是加大惩处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理,该判刑的判刑,该开除的开除,使一些想食污受贿的人不敢贪污受贿,不敢越雷池一步,充分发挥出“打击”这一特殊预防的作用。

⒉加强反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宣传教育。针对当前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注重政治学习,放松思想改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的思想实际,以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一把手”、执法人员、财务人员为对象,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增强宗旨意识、法制意识为重点,以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目标,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法制教育和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等,使广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清正廉洁,依法办事。

⒊依靠党委领导,与预防单位共建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立预防体系。预防此类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在同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反贪部门、公安经侦部门、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适时互相通报在反腐败特别是在查处审计违法违纪经济案件方面的工作情况,交流工作信息和经验。各部门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对反腐败工作齐抓共管,合力打击贪污贿赂犯罪

的态势,对贪污贿赂腐败分子该司法处理的依法处理,该党纪处分的依纪处分,该行政处罚的依规处罚,必将起到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第七课维护祖国统一下一篇:贷前调查流程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