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

2023-05-14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苏财社〔2014〕216号)、《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苏财社〔2014〕254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淮政发〔2014〕181号)等文件规定,为做好政府为困难家庭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全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由政府为其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或委托亲友、邻里提供服务等工作。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的基本原则是:

(一)保基本、可持续原则。充分考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补贴范围、标准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优先保障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失独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惠及全体高龄、失能、失独老年人。

(二)属地管理原则。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以补贴对象户籍为基础,实行属地化管理,资金由地方财政保障。各乡镇和民政部门要加强绩效管理,明确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购买流程,建立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强购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严格审批、加强监管,接受社会监督。

(四)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凡社会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应交给社会力量承接。

第三章

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购买内容

第四条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 第五条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承接主体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能够熟练掌握养老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养老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也可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也可根据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或其家庭意愿,委托其有能力、有爱心的亲友(子女、配偶除外)、邻里提供服务。具体购买养老服务的承接主体由区民政局审核确定。

第六条

购买内容包括:

(一)购买机构养老服务:主要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购买机构供养、护理服务。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有资质的城乡小型养老机构,并签署《寄养协议》。

(二)购买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购买社区日间照料、老年康复、心理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原则上由辖区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日间照料中心承接服务。

(三)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上门服务。原则上由已建成的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政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承接服务,虚拟养老院提供服务网络信息支持。

(四)委托亲友、邻里照顾:根据老年人意愿,由乡镇或其委托的基层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和服务提供人亲友(子女、配偶除外)、邻里,三方协议,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与护理等服务。乡镇或其委托的基层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和服务提供人亲友(子女、配偶除外)、邻里,三方应签订《委托协议》,并由乡镇或其委托的基层养老服务组织负责监督。

第七条

区民政局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目录,明确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细化目录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章

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 第八条

补贴对象:

(一)低保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人;

(二)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三)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低保标准2倍以内)中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

(四)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九条

补贴标准:

(一)低保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人,按不低于100元/月/人的标准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二)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独老人,按不低于100元/月/人的标准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第十条 各乡镇不得缩减补贴对象范围或降低补贴标准。 第十一条

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老年人,和已享受重残护理补贴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补助的老年人,按照就高的原则,不重复享受。 第十二条

补贴方式:

各乡(镇)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采用发放服务券(虚拟养老院充值卡)或按《协议》定期结算支付等形式,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或者签约委托亲友、邻里服务提供支持。 各乡镇按月向区级民政部门汇总上报服务账目清单和服务费,区民政局进行审查确认;区财政局按照民政局确认的服务清单,按季度将资金拨付区民政局。区民政局针对老人接受服务类型,如老年人到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支付给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接受服务的,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组织;委托亲友、邻里提供服务的,根据乡镇政府或委托的基层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和服务提供人三方签定的协议,支付给服务提供人。

第五章

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

申请办法:

(一)由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或其家属、扶养人)到老年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已经享受服务的对象,次年一月须重新申报,实行动态管理。

(二)申请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下同。)应提交有关材料:⑴填写《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申请审批表》;⑵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⑶申请人本人持有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低保证、特困供养证(五保供养证)、低收入证明并失独家庭证明。

(三)申请人需接受老年人能力评估:2016年暂时未能对老年人能力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评估的,由乡镇按照《老年人失能率通用标准》进行简易评估,填写《淮阴区老年人失能状况评估表》。 《老年人失能率通用标准》:在老年人自主(无协助)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在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中,5-6项完成不了的为重度失能;3-4完成不了的为中度失能;1-2完成不了的为轻度度失能;都能完成的为能力完好。 本实施办法中所称“失能”指重度失能;“半失能”指中度、轻度失能。

2017年起,区民政局将全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第十四条

审批程序:

村(居)委会负责受理、初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将老年人基本情况在村(居)予以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对公示无异议的,填写《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申请审批表》,签署受理、初审意见后,上报乡镇复审。

乡镇负责复审工作,在5个工作内,签署复审意见并对《申请审批表》进行编号后,报送区民政局、老龄办审批。 区民政局、老龄办进行核批后,将核批名单在其所在村(居)委会公示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方可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第十五条

区民政局根据实施办法,明确补贴对象、标准、方式和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组织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责任落实,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有效落实。

第十七条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将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及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区民政局负责向区财政局报送资金预算,资金由区财政筹集。各乡镇每季度具实向区民政局提出资金申请,填写《淮阴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经费补贴结算表》,经民政局审核后,按实际服务数额,由区民政局拨付给承接服务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按其提供的银行账号或卡号,直发到提供服务者账户。

第十八条

区民政局建立完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工作的相关制度,对补贴对象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档案。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落实评估机构和人员队伍,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评估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评估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发放补贴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市、区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及时报送补贴对象及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并用适当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区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督促各乡镇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购买主体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操作规程,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承接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接主体应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按照服务合同履行服务任务,保障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服务完成后,购买主体应委托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对金额较大、服务对象较多的项目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要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

第二十条

区、乡镇民政部门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公布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的发放范围、标准和程序,使这一优待政策家喻户晓,使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由区民政局、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我县2019年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根据《安康市2019年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1.购买主体: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主体是白河县残疾人联合会。

2.承接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和残联组织兴办的公益性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机构;

民间社会力量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机构;

民间社会力量兴办的能够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居家服务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二、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对象

白河县户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阶段(男16-59岁,女16-54岁)且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残疾人、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以及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重点服务对象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中的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及其他困难残疾人。

以下人员不得纳入居家托养服务对象:

1.由国家供养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其他机构的;

2.已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

3.在医疗、康复机构接受治疗或康复训练的;

4.已享受集中托养服务的。

三、资金来源

中省项目资金。

四、购买标准

寄宿制托养每人次不低于4000元;

居家服务每人次不低于1500元。

五、购买内容

1.日常照料:个人生活护理、卫生清洁、膳食服务、家电维修、上门理发等其他居家照料服务。

2.职业发展:职业康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辅导、就业创业信息提供等其他支持辅助服务。

3.生活支持:康复护理指导、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政策咨询服务、社交康乐服务、外出接送服务等其他生活支持服务。

六、购买程序

1.结合实际确定承接主体。县残联结合全县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的有关数据,准确掌握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的具体情况和可承接服务机构的基本状况,委托第三方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备选承接主体。

2.编制政府购买托养服务方案。县残联根据市财政、市残联下达的资金和任务目标,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标准、内容及购买方式、数量和质量绩效等内容。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确保残疾人真正受益。

3.组织采购并签订服务合同。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选定承接机构。确定承接机构后,参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时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数量、金额、质量、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监督检查方法等条款。

4.强化监管实施绩效评价。承接机构按照《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有关规定,依据合同约定的内容尽职尽责开展服务。县残联加强对购买服务情况的监督管理,掌握机构的履约情况,在年度任务执行完毕时,对照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报送市残联。

七、数量、时效和绩效指标

数量指标:寄宿制托养服务2018年20人,2019年10人(助力行动);

居家托养服务270人。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比例达到12%及以上。

时效指标:政府购买寄宿制托养服务当年完成,每人次不少于3个月;

居家托养服务周期为6-12个月,全年不低于12次,每月不能超过2次,每次服务时长不低于100分钟。

绩效指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较显著提高,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融入社会生活程度得到较显著改善。残疾人及家属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满意度达到90%及以上。

八、工作要求

1.认真摸底核实。各镇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根据县残联反馈的任务数,按照急需、自愿、逐步推进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摸底核实,严格审查提供寄宿制托养和居家托养服务的拟托养服务对象名单,公示10天并于9月20日前报送县残联。

2.细化服务方案。县残联对各镇提供的拟托养服务对象名单审核后,通知承接主体逐人开展评估,确定服务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制定全年服务计划和个体服务方案,经镇政府领导审核签字后上报县残联。

3.确保服务成效。县残联根据各镇上报的名单及方案资料统一与承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内容、数量、金额、质量、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监督检查方法等条款,并将合同内容及时反馈给各镇。各镇要加强与承接主体的密切配合协作,每季度对辖区内的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向县残联反馈服务进展情况,监督承接主体开展的各项服务,重点监督服务态度、内容、时长等,形成详细的服务记录,确保服务成效和服务满意度。要督促承接主体逐人规范建立档案资料,在服务结束后及时报送县残联。

4.强化总结宣传。各镇要认真总结经验,善于挖掘政府购买托养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形成经验材料及时报送县残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宣传,主动回应残疾人关切,引导社会关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宣传方案

2010年12月15日,市政府决定开通全国统一的政府热线电话号码“12345”。为确保政府服务热线的正常开通及顺利运行,各媒体单位要进行必要的宣传,积极引导市民有序、文明、准确的反映问题。

一、宣传内容

各媒体单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宣传报道: 一是政府服务热线的服务平台定位:12345政府服务热线是市政府处理行政机关职能范围内的非应急事务的公开电话服务平台。不包括

110、1

19、1

22、120等各类应急求助热线,以及国家面向全国统一设置的服务热线号码(如12

315、12358等)和刑事侦查等涉及保密的电话。政府服务热线系统与应急电话系统彼此独立运作、相互补充和联动。

二是政府服务热线的主要职责是:受理市民通过各种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手段提出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举报和一般性求助,了解社情民意,听取市民诉求和建言献策,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市民排忧解难。

三是政府服务热线的受理的范围:市民日常生活一般性求助;市民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建议和诉求;对本市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意见;有关政府工作、行政审批及政策法规咨询等。

二、宣传方式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三家媒体进行宣传。

2010年12月15日开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以通讯报道的形式进行播发,电视报道辅助热线前台场景画面。

三、工作要求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媒体宣传的统筹协调工作。市信访局市长专线办公室根据媒体宣传需要,配合各媒体做好具体宣传内容的准备及报道内容的把关。

第四篇: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努力把苏木乡镇政府建设成为“公开、方便、效能、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文章-http:///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要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维护农村牧区稳定这个中心大局,不断探索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工作机制,打造职能转变、服务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

在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创建服务型政府。要把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千名干部大下乡,万户群众奔小康”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科技、法律、道德”三项教育,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本领、法律意识和诚信水平,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围绕解决农牧民关心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创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服务农村牧区、服务农牧业、服务农牧民的思想意识和工作实践,解决在农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群众最急、最怨、最缺、最盼的具体问题,让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坚持围绕创建“五个好”苏木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党组织创建服务型政府。各苏木乡镇党委要把创建“五个好”苏木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嘎查村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内容、目标、形式和工作机制,提高苏木乡镇党委“龙头”带动能力,增强嘎查村党组织服务功能。要认真研究探索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嘎查村党组织抓协会,协会带农牧户,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牧民增收。

四是坚持围绕转变旗直机关作风创建服务型政府。要把创建服务型政府工作延伸到旗直机关单位。旗直机关特别是涉农涉牧部门要在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工作中,积极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科技、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实行科技人员包扶嘎查村工作制度,对农牧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给予帮助和解决,并做好农牧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典型示范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推广实用技术工作中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二、工作内容

创建服务型政府,要以政务公开为基础,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的创建水平。

(一)推行政务村务公开

1、公开服务内容。公开苏木乡镇党政领导和各站所负责人职务、职责分工、联系电话;公开苏木乡镇年度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操作规程;公开涉及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执法、税费收缴、财务收支等事项的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公开苏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不在单位时的去向和拟返回时间。

2、公开服务方式。一是栏板公开。在苏木乡镇政府、嘎查村的醒目位置建立政务村务公开专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公开内容。二是会议公开。苏木乡镇政府在涉及群众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采取听证会的形式,通过“走下去听、请上来议、请进来论、坐下来定”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酝酿讨论并形成方案后再组织实施。嘎查村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对涉及嘎查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二)创新创建载体

1、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可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办公模式,另一种是定期办公模式。在服务大厅建设形式上可建立一个综合服务大厅,也可分设农牧民事务服务大厅(区)和农牧业技术、信息、政策服务大厅(区)。在服务内容上,一方面行使农牧民事务服务职能,办理证照。对涉及苏木乡镇建设、社会发展、综合治理、财务核算、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农经、劳动和社会保障、户籍身份等事项,组织有关站所人员集中到政府综合服务大厅,集中统一办理。另一方面行使农牧业科技服务职能。组织各站所技术人员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牧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业务咨询和技术服务。在大厅内要设立信息发布平台,配备一台微机,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农牧民需求的有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项目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及时向农牧民提供。要摆放工作人员公示牌,注明姓名、工作职责、工作职务,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便于群众监督。要做到工作人员职责公示图板、工作制度图板、收费标准图板和办事程序图板

上墙。设立服务专岗人员,负责办事群众的导政、引领、咨询等项服务,并由其对谁来办事、办理程序、办事依据的政策、办事结果形成文字材料归档,接受监督。并设一名副科级领导坐班,及时接待和调处农牧民群众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集中办公日。农区乡镇可根据群众居住相对比集中的特点,把乡镇大集日确立为集中办公日;牧区苏木镇可结合牧民

居住相对分散的实际,合理确定集中办公日,方便群众办事。

3、设立便民服务室。各苏木乡镇要从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设立便民服务室,配备专职人员昼夜值班,全天候服务,随时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对群众来访进行登记。开通便民服务电话,为群众咨询政策、法律、科技或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方便。

4、组建便民服务队。一是组建理论政策便民服务队,采取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二是组建科技信息服务队,结合农时和农牧民需求,搜集产业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通过宣讲团宣讲、培训班、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办夜校、现身说法等形式,宏观指导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三是组建法律服务队,对农牧民进行广泛的法制教育。

5、印制干群联系手册。各苏木乡镇要将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职责、年度工作要点、涉农涉牧政策、林木采伐、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和农村牧区宅基地审批等各种事项的办理程序、规章制度、收费标准等印制成手册,发放到各家各户,为群众办事提供依据,监督干部行政行为。

6、实行嘎查村干部轮流值班。嘎查村干部党员要轮流值班,及时处理和解决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尽量减少问题上移,对需要由上级部门解决的,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搞好沟通协调。

(三)明确服务内容

1、政策法律服务。在广大农牧民中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法》、《土地法》、《草原法》等和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牧民提供政策法律服务。

2、信息服务。围绕全旗优势养殖业、特色种植业、规模林草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对以肉羊、肉牛、绒山羊为主的优势产业和奶牛、肉鸡、蛋鸡、鹿、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品种的引进、改良、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草原兴发、科尔沁乳业、内蒙古草原科兴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为农牧户这些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及时提供企业经营信息。

3、科技服务。以全旗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为契机,协助农牧业技术部门加大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色种植作物品种的选育力度,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推行规模化、专业化饲养技术,发展集约化经营。

4、文化服务。倡导先进文化,改善农牧民群众精神面貌,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牧民的思想阵地。

(四)强化制度建设

1、登记指导制。对来政府办事的农牧民,负责接洽的人员要负责登记,并对具体办事程序给予指导。

2、首问责任制。凡到政府各部门办事的农牧民,问及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位接洽人员,首问责任人要予以办理或衔接,具体承办人负责办理或解释。

3、限时办结制。按照行政法规定的办事时限,除可当场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按有关规定及时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4、责任追究制。按照行政法规定的办事时限,对没有及时完成工作而造成影响或损失的,要追究部门负责人及具体承办人的责任。

5、服务承诺制。凡与农牧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将本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时间、服务措施等,向社会公开承诺。

6、考评监督制。把评判权交给群众,由原来单一组织考核为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式考核,让社会各层面充分参与到对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的考核评议中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创建服务型政府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苏木乡镇党委、政府要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旗委成立了全旗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总结和考核等项工作。各苏木乡镇党委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创建措施。

(二)建立机制,量化管理。各苏木乡镇政府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创建目标,并细化落实到每个干部头上,与干部的工资、晋级、晋职、评优直接挂钩,对群众满意率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群众满意率高、工作出色的干部,在提拔使用及年终奖励、评优时,要予以优先考虑。

(三)强化监督,民主评议。各苏木乡镇要聘请嘎查村书记、主任、站所主要负责人、旗乡两级人大代表为服务型政府创建的监督员,随时听取监督员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苏木乡镇每月要组织干部进行一次述职、总结和民主评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对连续两次不合格又无明显改进的干部,按干部管理的有关条例进行处理。

(五)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工作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为确保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旗委将把建设服务型苏木乡镇政府工作纳入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年终进行综合评比,并注重评比结果的运用。

第五篇: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推动我市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和《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结合当前东莞社会工作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指市、镇(街道)两级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需要,以合同管理的方式,将社会工作服务交由具备相应条件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估并支付服务费用的过程和做法。

第三条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按以下原则进行:

(一)明晰权责,加强协调。合理界定服务内容和要求,明晰政府、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三方的责、权、利。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商,积极履责,确保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有效进行。

(二)规范有序,积极稳妥。从优化工作流程、控制成本费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员素质、满足服务需求等方面严格规范操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三)公开透明,强化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内容、执行标准、考评办法、服务效果等。强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控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考核评估。 第四条

市、镇(街道)两级政府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主体,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根据授权具体负责购买服务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包括购买服务岗位和购买服务项目。购买服务岗位是指根据服务对象或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确定社工岗位数量,按照社工薪酬指导价标准,由政府向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购买社工岗位服务。购买服务项目是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目标等进行综合预算,实行项目打包,由政府向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第六条

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范围包括: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劳动就业、司法矫治、卫生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和面向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新莞人、低保户、优抚人员和社区矫治矫正人员等服务对象的应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第七条 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需具备如下条件:

(一)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其中成立3年以上的需经市级及以上专业社会组织评估机构评定为3A或以上等级。

(二)具备公益性、非营利性质;运作状况良好,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具备较强的组织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具有按要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主体,并以专业社会工作为主要方法提供社会服务。

(四)无受登记管理机关处罚、年检不合格或不接受年检等不良记录,已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在最近一次考核评估为合格以上等次。

(五)其它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八条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设计购买服务项目。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均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服务需求,设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包括社会工作服务岗位)。鼓励、提倡并支持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自主设计并积极申报创新性社会服务项目。

(二)测算购买服务费用。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在设计项目时同时做好购买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合理测算购买服务项目所需费用,并据此编制项目计划书(至少包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绩效目标、预算经费等内容)。

(三)审核购买服务项目。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对项目经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

(四)选择服务提供机构。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向社会公布,随后按照政府采购相关程序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择优选择服务提供机构。确定服务提供机构既要考虑项目费用,更要注重服务提供能力、服务素质及服务质量。

(五)订立购买服务合同。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具体用人单位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目标、任务、要求和服务期限、资金支付、违约责任等内容。

(六)验收购买服务项目。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完成后,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要及时牵头组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和评估结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须定期组织自查,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第九条

市、镇(街道)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预测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并据此编制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资金预算;规范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申报、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环节,统一申报程序;实施对申报项目考察、论证、评审的组织工作;建立社会工作项目库,将项目库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项目通过论证和概算评审后进入项目库,部门预算根据社会服务的需求按其轻重缓急从库中抽选;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资助标准和服务水平标准;编制本级财政支持社会工作资金决算;考核、跟踪、监督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完成后,指导并监督购买方进行项目的考核评估和验收;负责开展绩效评价;制定与本办法配套的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

市、镇(街道)财政部门负责将本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协助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制定资助标准;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投资评审;审核本级财政财政支持社会工作资金决算;办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第十一条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负责根据服务项目组织实施服务计划;制定项目资金预算,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就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定期向服务购买方及有关部门报告;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估;按要求提供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试行2年。

东莞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的要求,加快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设置原则

(一)科学合理、精简效能;

(二)按对象定岗位、按需求定数量;

(三)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专职工作人员员额。

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类别

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在市、镇(街)的民政、教育、卫生、劳动、信访、人口计生、公安、司法、监所、禁毒、新莞人服务管理、文化、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应急等部门以及社区服务单位,根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职业水平证书的公务员、职员、聘用人员。 另一类是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按一定的比例,在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学校、医院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工岗位。

随着我市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关部门应适时对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进行调整。

三、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主要职责

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主要职责: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价值理念,制订相关社会服务领域的政策;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社会服务,推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建设;指导和监督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活动,促进其不断提高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

职员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主要职责: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与公益性社会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做好相关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

社区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岗位主要职责: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为社区发展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与公益性社会组织进行合作,统筹协调社区社会工作。

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工岗位主要职责: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为特定人群、针对特定事件提供专业社会服务。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的方式和标准

各镇街和市有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相关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社区服务单位和公益性社会组织配备社会工作人才。

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现有在编在岗人员,主要采取提升转换的方式,通过专业培训,掌握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及其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动员、组织其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有空编的,在该单位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内设机构招考、录用或招聘人员时,必须面向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员。

对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机构等一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多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限额内,实行对在编在岗社会工作人员进行提升转换和派驻社会工作者相结合的方式。派驻社会工作者不占用该单位的事业编制。

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新莞人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机构等都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社工。其中学校、医院社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公益性社会组织派驻,派驻社会工作者不占用该单位的事业编制。社区服务中心、新莞人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机构可对现有员额内的在岗人员进行提升转换,动员其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东莞市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有效整合社工、志愿者两种人力资源,实现互动合作,共同促进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组织联建。积极构建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互帮互助、区域联动的新机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工机构结对互助、定点服务。加强社工与志愿者之间的联系。原则上,每名社工固定联系至少10名志愿者,共同开展工作。

(二)队伍联育。在社工教育培训中,设置志愿者使用及训练的有关课程,帮助社工充分认识志愿者的价值,在工作中善用志愿者资源。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对我市志愿者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对负有管理志愿者职能的志愿服务骨干,要根据需要开展重点培训。

(三)信息联享。搭建社工、志愿者信息系统的联动平台,实现两者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平台,公开社工服务信息,让志愿者获取招募信息,了解服务项目。通过信息共享,社工及时调取所需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发布机构的志愿者服务计划,在服务结束后评定志愿者的表现,迅速反馈意见。

(四)活动联办。社工制定各类服务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的需要,通过社工所属机构,向志愿服务组织申请志愿者服务,引导和带领志愿者参与、协助实施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应根据申请进行项目评估,尽可能提供志愿者服务。这类志愿者应由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工所属机构共同管理,并进行业务指导和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需要社工协助的,社工机构应给予支持。

(五)制度联商。市、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加强联系交流,定期召开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制度建设,做到各项工作相互协商,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逐步探索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促进社工、志愿者的共同成长,确保联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配套措施

(一)在市志愿者协会和镇(街)志愿服务中心设置社工岗位。在市志愿者协会和镇(街)志愿服务中心内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工岗位,负责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培训、监督工作等。社工岗位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

(二)激励表彰。对于志愿者队伍中有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意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志愿者,在其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经过登记后,优先录用为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形成“志愿者光荣、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三)资金支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经费。志愿者服务期间,有条件的服务单位可提供一定的交通饮食补贴。

三、组织管理

(一)市民政局、团市委成立全市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工作。

(二)各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成立本镇(街)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负责联动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市、镇(街)两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牵头分别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相关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参加,共同统筹协调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研究解决联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社工、志愿者联动工作开辟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各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积极谋划、狠抓落实。

(二)加强督导,总结规律。要围绕社工、志愿者在工作中的分工及合作等具体事项,进行督查和指导,促进社工、志愿者联动,不断总结规律,努力提高联动工作的实施效果,为深化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奠定基础。

(三)注重规划,强化培训。各级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注重联动工作的实施规划,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社工、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我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东莞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明确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范围、方式,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绩效,制定本方案。

一、财政支持的原则

(一)事权合理界定。合理界定政府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确保政府管理不缺位、不越位。

(二)事权和财权相统一。明确市、镇(街)两级的事权,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在镇(街)一级,所需经费主要由镇(街)财政承担。市财政主要负担市属单位所需社会工作经费。

(三)公益性。政府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采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负责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应具备法人资格,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

(四)财政支持和社会筹资相结合。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社会筹措为辅的社会工作经费保障模式。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与政府资助社会工作制度,各级财政对社会工作予以适当倾斜。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社会工作。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社会捐赠向社会工作投入。

二、财政支持的范围和内容

(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儿童服务、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新莞人服务管理、减灾救灾、慈善捐助、殡葬服务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等业务范围内,由政府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费用。

(二)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社会工作国内外交流合作、社会工作宣传发动等开展社会工作必要的项目费用。

三、财政支持的方式

(一)政府购买服务。

通过政府采购或特定委托等方式,购买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逐步将政府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转变为向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行“政府承担、合同管理、评估考核”的契约方式。在试点阶段以购买岗位为主,同时开展购买项目的探索与尝试,逐渐形成以购买项目为主、购买岗位为辅的购买服务模式。

具体运作方式:由市、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将政府所需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公布,以招标的方式确定服务供应方;部分特殊事项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实行定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服务供应方确定后,由社会工作主管部门与服务供应方签订正式合约。市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由市民政局负责,镇(街)购买服务由各镇(街)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

根据政府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协议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数量和职业水平,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原则,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购买社工服务岗位的,综合考虑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经费供给标准和社会工作机构实际情况, 暂时按照无职称4万元/人?年、助理级6万元/人?年、中级9.9万元/人?年的标准确定向公益性社会组织支付购买服务的金额。由市民政局会商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薪酬变动情况,适时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经费供给标准进行调整。

(二)政府资助。

在开展社会工作中,用于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调查研究、理论探讨、交流合作,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办、社会工作宣传平台建设等开展社会工作相关的项目费用,各级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承担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根据其工作业绩予以表彰奖励。

四、经费来源及分担

(一)经费来源。

1、市、镇(街)两级财政逐步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财政投入,社会工作发展所需资金列入预算解决。

2、在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社会工作。

3、社会捐助。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捐赠,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工作。

(二)经费分担。

市财政负担市属单位购买社工服务的经费和全市性的社会工作专项经费;镇(街)财政负担辖区内购买社工服务的经费和开展社会工作相关的专项经费。通过慈善会等慈善组织引导民间资金投放到社会工作中去。

五、管理职责及分工

(一)民政部门职责。

1、受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申请,负责项目考察、评审、招标等。

2、根据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向财政部门提出购买(资助)资金预算。

3、编制购买(资助)资金决算。

4、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资助标准和服务水平标准。

5、负责项目考核,跟踪、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牵头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价。

6、制定与本办法配套的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二)财政部门职责。

1、审核购买(资助)资金预算。

2、审查购买(资助)资金决算。

3、参与制定资助标准和服务水平标准、下达资金计划、制定与办法配套的有关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4、办理资金拨款,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负责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职责。

1、策划具体的项目规划,制定项目资金预算,负责项目实施。

2、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3、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估。

4、按要求提供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有关材料。

六、评估考核

市、镇(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要健全社会工作服务的绩效审计制度、财政报告制度、第三方评估考核体系等相关配套政策,定期开展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实施的效益性评价考核工作,加强对社会工作资金使用的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

(一)规范性评估考核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规定编制经费使用计划,明确使用的项目和达成的目标。

2、是否按照规定的项目内容和使用标准使用经费。

3、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程使用经费。

4、是否按照规定核算和管理经费。

5、是否存在假报项目、预算不实、混淆项目、套转经费等违规行为。

6、其它需要评估考核的内容。

(二)效益性评估考核主要内容。

1、购买服务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

2、购买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

3、购买服务项目受益群体的反馈意见及认同程度。

4、其它需要评估考核的内容。

上一篇:政府采购工作个人总结下一篇:作风纪律整顿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