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伪狂犬病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犬伪狂犬病范文

狂犬病,伪狂犬病

狂犬病

俗称疯狗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和意识障碍,最后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

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宽75-80nm,长180nm,呈短粗的弹状或试管状。病毒粒子是由三个同心层构成的囊膜和被囊膜包围着的呈螺旋对称的核蛋白壳构成。最外层囊膜包含有由糖蛋白构成的纤突,这种纤突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并使病毒吸附在宿生细胞上,故与病毒的感染和免疫有关。

病毒在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唾液腺和唾液内。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尤其在脑海马角、大脑皮层、小脑)细胞的胞浆内形成狂犬病特异的包涵体,叫内基氏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后呈嗜酸性反应。

病毒可在各种哺乳动物(小鼠、大鼠、仓鼠、乳兔、羔羊、仔猪等)等的肾原代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人的二倍体细胞(WI-38)上培养。自然界存在的狂犬病强毒称为街毒,病毒通过家兔脑内继代,能减弱其对人畜的毒力,成为固定毒,可用来制备弱毒疫苗。病毒对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来苏儿等消毒药敏感。1-2%肥皂水、43-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都能使之灭活。病毒不耐湿热;50℃加热15分钟,60℃数分钟,100℃2分钟以及紫外线照射均能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病毒。在50%甘油缓冲溶液中或4℃下存活数月到一年。

流行病学、

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自然界中,肉食目的犬科和猫科中的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尤以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在世界分布甚广,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和病毒的贮存宿主。另外,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各地发现蝙蝠(食肉蝙蝠、吸血蝙蝠和食果蝙蝠)的唾液腺带狂犬病病毒,据认为在传播本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症状和顿挫型感染的动物可长期通过唾液排毒,可成为人畜的传染源。

本病的传播方式系由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感染也有可能。通过直肠使仓鼠感染或在蝙蝠洞中通过气源途径使多种野生动物感染成功。

发病机理

唾液中的病毒通过咬伤进入易感动物的皮下组织,沿感觉神经纤维或血液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病毒在中枢神经组织增殖,按离心方向由中枢沿神经向外周扩散抵唾液腺进入唾液,同时损害中枢神经细胞和血管壁,引起兴奋症状,如神志扰乱和反射兴奋性增强,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症状,最终呼吸中枢麻痹,造成死亡。

症状

潜伏期与动物的易感性,伤口距中枢的距离,侵入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变动范围很大,一般为2-8周,最短8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一年以上。犬、猫、狼、羊及猪平均为20-60天,牛、马30-90天,人2-3周。

各种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

犬:

典型的病例按病程发展大致有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

1.前驱期或沉郁期此期约为半天到两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强迫牵引则咬畜主,性情与平时不大相同。病犬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他犬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2.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表现狂暴并常攻击人畜。狂暴的发作往往和沉郁交替出现,病犬常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病犬常在野外游荡,甚至可游荡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且多半不归,咬伤人畜,随着病势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狂咬。动物显著消瘦,吠声嘶哑,眼球凹陷,散瞳或缩瞳,下颌麻痹,流诞和夹尾等。

3.麻痹期约1-2天,麻痹急剧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诞显著,不久四肢及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整个病程为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

牛病初见精神沉郁,反刍食欲降低,不久后表现起卧不安,前肢搔地,有阵发性兴奋和冲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磨牙,性欲亢进,流诞等。一般少有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往往有暂短停歇,以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衰竭而死。

马:病初往往见咬伤局部奇痒,以至摩擦出血,性欲亢进。兴奋时亦冲击其他动物或人,有时将自体咬伤,异食木片和粪便等。最后发生麻痹,口角流诞,不能欲食,衰竭而死。猪: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掘地等。攻击人畜。在发作间歇期常钻入垫草中,稍有音响即一跃而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发生麻痹症状,约经2-4天死亡。

猫:一般呈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攻击其他猫、动物和人,因其动作迅速又常接近人,故对人危险性较大。

病变

尸体无特异性变化。尸体消瘦,有咬伤,裂伤,常见口腔和咽喉粘膜充血或糜烂,胃内空虚或有异物,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中枢神经实质和脑膜肿胀、充血和出血。

诊断

临诊比较困难。如果患病动物出现典型的病程,则结合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因为患狂犬病的犬,早在出现症状前1-2周内即已从唾液中排出病毒,所以当动物或人被可疑病犬咬伤后,应及早对可疑病犬作出确诊,以便对被咬伤的人或动物进行必要的治疗,否则将延误时间,影响疗效,为此应将可疑的病犬拘禁观察或扑杀,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下列内容:

1.病理组织学检查脑触片法是迅速而经济的方法,将出现脑炎症状的患病动物捕杀,取大脑海马角或小脑作触片,用含碱性复红加美兰的Seller氏染液染色、镜检,内基氏小体呈淡紫色。

2.荧光抗体法是一种迅速而特异性很强的诊断方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许多国家业已广泛应用。取可疑病脑组织或唾液腺制成冰冻切片或触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胞浆内出现黄绿色荧光颗粒者即为阳性。

3.小鼠接种法是准确可靠的方法,但耗时较长,需观察3周才能作出诊断结果,方法是取脑病料制成乳剂,用30日龄的小鼠(3日龄以内的乳鼠更敏感)经脑内接种,如有狂犬病病毒,则在接种后1-2周内小鼠出现麻痹症状与脑膜脑炎变化,或者于接种后3天捕杀小鼠,取脑制触片,用荧光抗体法检查,如此可以缩短诊断时间。

近年来又研究开发出ELISA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技术,是狂犬病免疫诊断中很有前途的检测方法。应用基因探针位点杂交技术检测实验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狂犬病病毒的RNA,也取得了进展。琼扩法亦在试用,尚未推广。

防制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管、免、灭”的综合防制措施。

“管”即市区,城镇禁养,乡镇控养或圈养。实践证明,此管养的办法必须有关部门互

相配合,严加执行,否则收效不大。

“免”即免疫,有计划地对家犬实施发放免疫证。现采用从国外引进的Flury株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一次肌肉注射,免疫期一年以上,既安全,又有效。近年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自国外获得狂犬病ERA弱毒株,通过BHK-21细胞系和猪肾原代细胞复制病毒,注射狗、牛、羊等动物均无不良反应。国外曾将ERA弱毒疫苗混入诱饵,引诱野生动物(主要是狐狸)采食而获得免疫,如此可以减少传染源,从而降低了人畜的感染率。

当前狂犬病疫苗研究的新动向主要是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美国Wistar研究所与法国Transgene公司合作应用DNA重组技术以痘苗病毒载体来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培育出一种新的狂犬病疫苗,一旦成功,产量容易扩大,成本低,更有发展前途。

“灭”即消灭野犬,不使无免疫证的野犬到处游荡,以免感染伤害人畜。

紧急防制措施:患狂犬病的动物或可疑动物咬伤,应及时对伤口彻底消毒处理,最好先让伤口局部出血,后用肥皂水、酒精、碘酊等消毒防腐剂处理,并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使被咬动物在病的潜伏期内就产生主动免疫,可免于发病。

公共卫生

人患本病大都是由于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所致。病初表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被咬伤部位有发热,发痒,蚁走等感觉、脉速、瞳孔散大、多泪、流诞、出汗。有时见呼吸肌和咽部痉挛,出现呼吸困难。见到水即表现恐惧,故名“恐水症”。在发作的间歇中,表现恐怖和忧虑,有时出现狂燥,失去自制。通常在发病3-4天后因全身麻痹而死亡。故接触感染狂犬病机会多的人员,如操作此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养狗人员等须进行疫苗接种。未接种过疫苗的人,一旦被犬咬伤,应迅速用20%软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5%碘酊处理伤口,并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能免于发病。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Morbus aujeszky)

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但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症状,新生仔猪除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据近年来国外报道,猪、牛及绵羊发生本病逐年增加。我国不少省区也有本病发生,尤其是猪的发病有扩大蔓延趋势。

病原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病毒能于鸡胚上生长,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能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上生长繁殖,产生核内包涵体。于猪肾、兔肾及鸡胚细胞上能形成蚀斑。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于8℃存活46日,24℃为30日,在0.5%石灰乳或0.5%苏打中1分钟,0.5%盐酸或硫酸中3分钟被破坏、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于PH7.6时,90分钟被破坏。在0.5%石炭酸中可抵抗10日之久。

流行病学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猫、野生动物中,鼠可自然发病,其他如水貂等亦可发生。实验动物中兔最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亦均能感染。未证实人可发生本病,但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组织而感染,局部有痒觉,未报告有死亡。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

健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猪、犬、猫常因吃病鼠、病猪内脏经消化道感染。鼠可因吃进病猪肉而感染。本病亦可经皮肤伤口传染,如猪感染本病后其鼻分泌物中有病毒,此时如用病猪鼻盘摩擦兔皮肤伤面即可使之感染而发病。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母猪感染本病后6-7天乳中有病毒,持续3-5天,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本病。妊娠母猪感染本

病时,常可侵及子宫内的胎儿。牛常接触猪、鼠而得病。感染发病后几乎100%死亡,以往认为病牛本身不传染给其他牛,现在认为牛也可传染给牛和猪。

发病机理猪自然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是经鼻道与口腔。病毒侵入体内18小时后,便在扁桃体、咽粘膜增殖,再经嗅神经、三叉神经和吞咽神经的神经鞘淋巴到达脊髓和脑。病毒亦可由鼻耳咽粘膜经呼吸道侵入肺泡。血液中病毒呈间歇性出现,滴度低,难于测出,但病毒可经血液到达全身各部位。

病畜在病毒血症之后,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呈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神经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感觉过敏(特别是牛、羊),发生不可耐受的发痒。脑脊髓发炎后,可引起神经(特别是舌、咽神经)的麻痹。如病程较长,则可能继发呼吸、消化器官的病变。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6天,少数达10天。

猪: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木乃伊胎儿、死胎。据近年来的报道,奇痒症状以往在猪罕见,但目前则常可见到。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者,病情极严重,常可发生大批死亡。仔猪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达41℃以上,精神极度萎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3-4周龄猪损失可达40-60%。

牛:牛对本病高度敏感,发病后常于48小时内死亡。症状亦很特殊而明显,主要表现为某部皮肤的强烈痒觉。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在初期一般症状后不久,即出现痒觉异常。无休止地租舔患部,使皮肤变红、擦伤。疯狂的病畜,用力制止亦无效果。体温达40℃以上。当病情进展到侵害延髓时,表现咽麻痹、流诞、用力呼吸、心跳不规则、磨牙、吼叫、痉挛而死。一直到死前仍有知觉。有时病牛病后数小时即死亡,未表现痒觉。

羊发病后也有奇痒症状,多呈急性死亡。

犬猫感染后的病状与牛相似。

病变牛病患部变化剧烈,皮肤撕裂。皮下水肿,肺常充血水肿,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水。猪的病变差异很大,常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同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1-2mm直径的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粘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诊断根据病毒临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可采取病患部水肿液、侵入部的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兔以分离病毒,接种兔常出现典型奇痒症状后死亡。亦可接种小鼠,但小鼠不如兔敏感。病料亦可直接接种猪肾或鸡胚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病变。分离出的病毒再用已知血清作病毒中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另外,取自然病例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常可于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及核内产生荧光,几小时即可获得可靠结果。

猪感染本病经常呈隐性经过,因此诊断要依靠血清学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酶联免疫测定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最灵敏,假阳性少。

本病应与李氏杆菌病、猪脑炎髓炎、狂犬病等相区别。

防制本病尚无药物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公认猪为重要的带毒者,因此要严

格将牛猪分开饲养。

在疫区可用疫苗注射。东欧国家曾用毒力低,遗传稳定的“K”毒株组织培养苗,应用于曾发生过或受威胁的猪群。欧洲曾应用弱毒苗及死苗多年。美国目前不用苗,从为用苗不能消灭本病,只能减少疾病的出现。我国已试制牛羊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经反复试验,证明疫苗免疫效果可靠。

根除猪的伪狂犬病可采用血清学及淘汰的办法,即把所有的成年猪作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取出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之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另外一种方式是培育健康猪群,母猪产仔断乳后,尽快分开,隔离饲养,每窝小猪菌须与其他窝小猪隔离饲养。到16周龄时,作血清型检查(此时母猪抗体转为阳性),所有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作血清学检查,把阴性猪舍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无病猪群。

第二篇:狂犬病防治

狂犬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患了狂犬病的动物俗称疯动物,如: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人患了狂犬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为百分之百(100%)。

2、狂犬病是如何患上的? 答:狂犬病是由于人被患狂犬病的狗、猫等动物或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狂犬病毒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致病。 有报道狂犬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群居穴谷的蝙蝠经空气由呼吸道传染,在岩洞与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中有发生气雾感染狂犬病的不测事件; 角膜移植可能为传播途径之一,1978年以来,在美法、印、泰等国家报告过10例以上经角膜移植而感染狂犬病的病例。

3、如何预防狂犬病? 答:①不养犬、猫等动物;②养犬、猫等动物,就必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③不被这些动物所伤:④被犬、猫等动物伤后,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防疫)、医院等卫生机构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是否应该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

4、动物致伤后如何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 答:被狗咬伤勿怀侥幸,局部处理+抗血清注射+狂犬疫苗免疫接种"三管齐下":①轻度咬伤的暴露者需全程注射有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②重度咬伤的暴露者要进行联合免疫,即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以利于早期保护,但抗狂犬病血清在使用之前,必须作过敏试验,如反应呈阳性,应采取脱敏治疗以防意外。③注射方法:狂犬病疫苗供成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儿童在大腿前侧区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5、哪些人员应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 答:被狼、狐等野兽咬伤者:对发病的犬、猫咬伤者;皮肤伤口被狂犬唾液沾染者;护理或接触过病人的人员皮肤破损,被狂犬病病人的分泌物沾染者;在狂犬病流行区:兽医、动物管理人员、野外工作者等。过去被兽犬咬伤,当时未接种人用狂犬

疫苗,现在还应接种,而且应越早越好。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数天,长的可几年,所以不要放弃接种疫苗的机会,只要是在发病前接种疫苗, 就可以起到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6、怎样正确处理伤口? 答:被疯动物咬伤后,无论重度咬伤或轻伤均应立即(伤后3小时内)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刷伤口,最好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大而深者,清创后用0.2%新洁尔灭或0.1%升汞彻底冲洗(注意更换棉签)。 咬伤后及早进行局部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局部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延迟了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再用肥皂水反复清洗,直至稍有出血为可,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涂上2%或3%碘酒。

7、注射狂犬病疫苗有哪些禁忌症? 答: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疫苗注射无禁忌症。

8、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血清后,工作、生活和饮食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切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

9、被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宠物猫、狗咬伤或抓伤,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答:需要,因为它只能保护猫、狗不发病,但仍可能携带病毒。

第三篇:狂犬病宣传

华龙区“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总结

2011年9月28日是第五个“世界狂犬病日”,为提高全社会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9月28日,华龙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华龙区疾控中心门口,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让我们共同行动,使狂犬病成为历史”,对群众开展了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活动。

在活动现场,我中心人员向群众发放了“狂犬病知识宣传资料”;专业人员还在活动现场向群众耐心地讲解了狂犬病的危害、犬只免疫、人群暴露后处置常识及狂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提高了人们对狂犬病的知晓率。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狂犬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今年”世界狂犬病宣传日”虽然下着小雨,但宣传活动气氛热烈,范围广,针对性强,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倡导了全社会重视并关心参与防治狂犬病知识。

华龙区疾控中心

2011-09-30

第四篇:狂犬病防控工作

1、继续完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建设,规范暴露人群处置。按照卫生部和省市文件要求,各乡镇要继续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培训和督导检查,2013内完成对各乡镇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符合验收工作,对达不到暴露处置门诊要求的门诊进行整改或调整。冬乡要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的要求做好暴露处置工作,严格执行知情同意书制度,规范做好暴露人群的登记及有关报表的统计和月报工作。一旦发现一犬伤多人事件,及时上报并做好调查处置工作,跟踪随访人群健康状况。对可疑疯动物要及时采集其脑组织标本,送山东省疾控中心进行病原检测,并撰写调查处理报告。

2、做好疫情监测,及时调查和处置狂犬病疫情。按照《山东省全国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对报告的狂犬病病例在做好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处理、标本采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同时,要开展狂犬病疫源动物分布状况监测,了解发病情况、流行因素和发病原因,并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对新发病人连续三天采集唾液标本、血液、脑脊液、尿液等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并与畜牧部门配合每年做好辖区内狂犬病疫源动物(犬、猫)数量及免疫情况报告工作。

3、积极开展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活动。9月28日为“世界狂犬病日”,要提前部署、认真组织,利用媒体、广播、报纸、网站等多种媒体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各级疾控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要悬挂狂犬病日宣传主题横幅,形成宣传氛围。各乡镇在宣传结束后要及时将宣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宣传总结和有关图片报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4、加强狂犬病暴露处置培训,规范化开展暴露人群处置。继续对全县狂犬病防制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从事狂犬病暴露处置的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各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工作人员都要熟练掌握狂犬病的暴露处置流程、防治规范和答疑技巧等相关内容。

第五篇:狂犬病知识宣传

狂犬病宣传要点

9 月 28 日是世界狂犬病日,在学校要向老师、学生及家长宣传狂犬病一般知识。

一、什么是狂犬病

(一)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达 1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狂犬病在我国为乙类传染病。

(二)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它能从动物传播给人。

(三)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是通过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污染被感染动物的唾液而传播。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对人和动物都是致命的。

(四)国内外经验证明,狂犬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预防狂犬病关键在于犬的狂犬病控制,确保动物疫苗的接种;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对大众进行风险教育。

二、如果您被动物咬伤怎么办(暴露后处置)

(一)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应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至少15至30分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

(二)冲洗后用75%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拭伤口。

(三)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四)立即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医院门诊就诊,进行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五)尚要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六)人被咬伤后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足疗程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三、减少暴露于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狂犬病的风险

(一)避免家养宠物与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的接触。和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教育儿童不要玩弄不熟悉的动物,即使是它们表现得很友好。

(二)关爱流浪宠物时,要留意狂犬病的风险。

(三)不能把野生动物当成宠物养。

四、共同努力,清除狂犬病

(一)预防狂犬病首先从宠物(犬、猫)的主人开始。

(二)预防人狂犬病关键在清除传染源,必需控制动物间狂犬病,特别是犬的狂犬病。因此,广大犬主是预防控制狂犬病的重要责任人,要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积极依法、主动登记注册,主动给犬免疫。

(三)所有的犬、猫应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通过给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来保护您自己、您的宠物和您的社区。

(四)不要让你的犬或猫散养,如果你让你的宠物随意流浪,其染上狂犬病的风险就更高。犬在户外时,主人要始终在旁监控。阉割犬或猫也能让它们保持更健康也更规矩,可以减少动物游逛或打架的倾向,这样就可以减少暴露于狂犬病危险的机率。

(五)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招惹犬,让儿童知道当犬在身边时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被犬、猫咬伤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便及时获得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上一篇:劝学的教案范文下一篇:日记四年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