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2022-06-28

第一篇: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反思

《父母的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来上课,原因有两点:

一、故事情节曲折但不复杂,适合八年级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而且对于他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本文主旨鲜明,即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虽然这一主题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有一定的警醒意义,因为目前的初中生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往往忽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很少真切地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希望让他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切身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能去试着理解、体谅父母。

为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分五大块:

1、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熟悉小说的内容,体会小说情节上一波三折的特点。

2、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文中贫穷父母几次三番换送子女的相关段落,指导学生抓住贫穷父母每次换送子女时不同的神态,体会贫穷父母矛盾痛苦的心理,进而去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心。

3、引导学生通过 “如果文章开头就写贫穷夫妇拒绝财主夫人的要求一个孩子也不送,好不好?”这一问题的讨论,体会文章构思的精巧。

4、在拓展延伸上,设置情境: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5、在学生理解父母之心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此时此刻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而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

由于本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我在讲授时,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放手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以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总体思路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品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课堂上没有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对文中人物语言的品读也显得不到位等等。

第二篇:川端康成《父母的心》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的回忆和共鸣,做到“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的目的,显然,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感教育。所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就分为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文章表现出的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2、学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加深对亲人之间的至爱亲情的认识。

2、结合个人情感体验,对至爱亲情有所感悟。

三、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结合学生个人情感体验,充分体会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

四、教学难点

体会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学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五、学生情况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生字词障碍。因此,可以简化这方面的教学。另外,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显而易见,所以不需要对文章做太多地分析,而应把重点放在内化上。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谋篇布局上还缺乏一定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在这方面又正好是一篇精工之作,所以在体会文章思想主旨的同时,也需要把别具匠心的写作手法,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及方法

1、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人物所处的困境,从而促进对文章主旨的认识、理解。

2、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七、课时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家庭的呵护,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涵着母爱的温暖;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 【目的】:对本单元文章进行简单回顾,奠定感情基础,结合单元特点引入本课。

2、创设情境组织讨论 A、创设情境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天,一户穷人登上了远行的轮船,衣裳褴褛的父母带着四个孩子在人群中穿行。因为孩子太多,夫妻两人已无法支撑这个家庭,于是决定到外面找活儿干。这时,一位贵妇注意到了他们,打听到穷人的情况后,心中暗喜,原来这位贵妇很有钱,但只可惜年过四十了还没有孩子。于是决定向穷人一家要一个孩子,并承诺这个孩子将过上好生活,穷父亲听了,有些犹豫不决。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时候你是这位穷父亲,这个孩子你给不给? 【目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情感。为文章的学习定下感情基础 B、组织讨论

1、给还是不给?

给——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一家人也能维持生活。 不给——金钱不能代替亲情

2、给哪个孩子? 【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难割难舍的至爱亲情。无论送谁都有理由,却又不能称其为理由。选择的困境,折射出的是血浓于水的亲子之爱。 C、小结过渡

刚才大家都对“是否送子”和“送谁”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无论怎样选择都是一个难题。在生活的困境与血浓于水的亲情之间,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权衡利弊,做出决定。不过我们的课本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故事的结局。现在就请大家翻开课本109页,看看在《父母的心》这篇文章中,穷人一家是怎样选择的?

3、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味文本,分析文章。 A、让学生浏览全文 【目的】:总体感知文章内容 B、提问:

穷人一家一开始是否送一个孩子给贵妇人?

(是)

是不是送完孩子后,穷人一家和贵妇人就各得其所地继续各自的生活?为什么? 在一送一要之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C、认真阅读文章 提问:

文中穷人一家虽然同意送子,但却决定得相当艰难,通过一次又一次换子,我们感受到夫妻两人对孩子浓浓的爱,请找出在送子和换子的过程中,表现出夫妻两人心情的短语。 板书设计:

送子——换子——要子 【目的】:品味文章,体会文章主旨,感受语言。 D、知识拓展

从文章的结局来看,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我们却感到有些心酸、有些苦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爱心,却觉得心中有股淡淡的哀怨。而这种淡淡的哀怨,正是作者的风格。

作者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也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本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逸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其作品的共同风格。 大家如果相对川端康成有更为深入地认识,不妨课后去看看他的其他的作品。 【目的】:介绍一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的学习由课内扩展到课外。

4、拓展性训练

其实无论是父亲的背影,还是母亲送来的一颗奶糖。点滴之间,体现出的是那份至爱亲情。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乏感动,那么,我们不妨也把自己的感动写下来,内容可以是学习文章之后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看看谁写得最好,谁的文章最能感动我们大家。

要求:字数300——400,感情真挚,语言优美。 【目的】: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内化,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有课内延伸到课外。

九、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并且课后做一些习题训练,让学生及时地复习课文,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反思亲情,让学生更好的珍惜现在,珍惜自己的亲人,使情感得到升华。

第三篇:父母的心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学习小说方法的基础上,解读这篇小说,理解“父母的心”的含义。

了解川端康成“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作品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细读小说内容,找出并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的字词句,联系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母的心”,体会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感,并激发学生感恩父母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文字,感受父母对子女崇高的爱心。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的方法理解小说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小说解读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川端康成的作品风格。

教学准备:

1、文章内容较长,课前组织学生充分预习。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课文写作背景。

3、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关键语句、关键语段,感悟父母的心的内涵。

2、研讨点拨法:用于对小说主题、作者作品风格的探究上。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较简单,他们很容易理解文本。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韩红的《天亮了》渲染气氛。

师:在这个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 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听了这样的歌曲和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表达父母崇高爱心的文章,这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短篇小说《父母的心》。(板书课题)

二、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

褴褛

酬谢 不妥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2、解释下列词语。

衣衫褴褛: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

3、文学常识积累。

《父母的心》作者____ __, 是______著名小说家。他于1968年获 ___奖。其成名作是《____ 》。代表作有《____ 》、《___ 》等。_______

四、学习文本

1、 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大声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抓住小说三要素)

2、 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

生生讨论合作,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情节 表情

贵夫人要小孩 犹豫不决

送走长子 难割难舍 浓浓的爱心 送走次子 无精打采

送走女儿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儿 失声痛哭 (此环节穿插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是学生能体会作品中那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3、 三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父母的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生自由发言,师适当补充。

4、 四读课文,感恩父母心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节将至,江苏电视台“情感天下”栏目有幸邀请到这三位孩子,他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节目结束前,主持人请三位嘉宾各说一小段话,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以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一段话。

学生发言,师生讨论。

五、拓展延伸

1、真情表白

川端康成穷其一生无法得到的爱,我们却幸福地拥有着。文中财主夫人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引导]:

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等你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预设]: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

2、感情升华

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句告诉我们:小草报答不完太阳的光辉,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养育之恩情。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六、总结全文。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一家人因为有了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七、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跟父母有关的格言、诗歌等,确定一个主题,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

【附:板书设计】

十五、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情节 表情

贵夫人要小孩 犹豫不决

送走长子

难割难舍 浓浓的爱心 送走次子 无精打采

送走女儿

失魂落魄 淡淡的哀愁 要回女儿

失声痛哭

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第四篇:《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互动学习案

设计人:陈国荣

审核人:徐德海

[互动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互动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互动时数] 一课时 [互动过程]

一、课文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教师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课堂探究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知识积累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六、课堂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七、互动学习评价

八、布置作业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

2、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并制成文摘卡。

《父母的心》自主学习案

主备人:陈国荣 审核人:徐德海

自主学习目标:

1、解决课文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自主学法指导:

可以利用工具书,弄清生字的音、形、义。 自主学习内容: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漱户内海 ( ) 2.han( ) 馆 3. 舱 ( ) 房

4、 奉 还 ( ) 5. 犹 yu( ) 6. sang( ) 门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 吩咐( ) 2. 犹豫 ( ) 3. 留恋 ( ) 4. 悲伤 ( )

三、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1. 美好的举止姿态。 ( ) 2. 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 ( ) 3. 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 ) 4. ( 衣服 ) 破烂。 ( ) 5. 拿不定主意。 ( ) 6. 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 ) 7.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 )

四、解释下到成语 , 并用它们造旬

1. 无精打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 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失魂落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 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文 , 探究下列问题

1. 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 , 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 ? 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先写贫穷父母答应给贵妇人孩子 , 后来又一个个要回,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互动学习评价

主备人:陈国荣 审核人:徐德海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褴褛( ) 吩咐( ) 酬谢( ) 失魂落魄( ) 妥( )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吩 付 风度极佳 痛哭失生 无精打彩 冷酷无情 如数俸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别)小说家,著有散文名篇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第二天上午,船快要到北海道了,这回是两口子一齐来到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怎么啦?”财主夫人赶忙问道。 “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1.“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为什么“难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藏羚羊跪拜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等,眼下已成了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身和慈善在老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一天。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了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里拿来了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睛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那只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本文中表现文章主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杈子枪,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lán lǚ fēn fù chóu hún pò tuǒ

二、咐 声 采 奉

三、略

四、

(一)1.因为他们夫妻二人亲口答应将一个孩子给财主夫人,但后来又三番五次的换孩子,现在又不给她孩子了,所以感到难为情。

2.对孩子的一片爱心。宁可自己吃苦,甚至饿死,也不让孩子受苦。

3.“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较好的总结了上文的内容。

(二)1.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2.一位老猎人枪杀了一只怀孕的藏羚羊(或藏羚羊为保护孩子向老猎人下跪但仍被枪杀) 3.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4.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5.①政府加大了保护的力度②群众提高了觉悟③藏羚羊的数量增加④藏羚羊的习性有所改变„„

第五篇:《父母的心》教案

[个人简介]

王军胜,鹤山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教学教研成就突出,获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市“三勤四环节”赛课二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省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课三等奖,河南文化小论文优秀辅导教师,市、区教学教研先进工作者,区语文学科教学人才,区“三规范”教师,多篇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获省市

一、二等奖等。教学风格多样,既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又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时亲切自然,又常机智诙谐。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从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父母的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赏析语言;训练想像能力。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课文进行学习,让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知道了亲情的伟大。一个背影,可以融 1

注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可以蕴含着母爱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的是兄弟手足情深。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父母的心》,她将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父母之爱。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

三、检查预习

1、需掌握的注音

濑户(lài) 女佣(yōng) 褴褛(lán lǚ) 酬谢(chóu) .....

2、词语积累

褴褛:(衣服)破烂。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四、学习文本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明确:

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渡: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提示: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明确:

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②引导学生活动。(教师适时板书)

3、三读感悟:

过渡: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可以说一波三折。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学生可以想象:

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

4、四读探究:

过渡: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教师可以从理性和感性(感觉和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情感的考验,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引导]:文中几次换孩子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对贫穷的父母在整件事中经历了何等曲折、复杂、痛苦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他们爱孩子,舍不得丢弃任何一个孩子,这种浓浓的爱子之心令人动容。另一方面,他们又迫于生计,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举步难行,淡淡的哀愁萦绕我们心头。

[提问]:为什么作品中会有这样血浓于水的爱的赞歌,又有让人黯然泪下的哀愁呢?(了解作者的心结)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他的很多作品正是他这种心绪的反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寓所自杀。

五、拓展延伸

1、真情表白

川端康成穷其一生无法得到的爱,我们却幸福地拥有着。文中财主夫人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引导]:

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等你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预设]: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

2、感情升华

同学们,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连“乌鸦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最大愿望,可我们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句告诉我们:小草报答不完太阳的光辉,我们做儿女的永远报答不完父母养育之恩情。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刻苦学习,更加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

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度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七、作业

制作一张卡片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引用格言,诗歌或自创诗歌等。

【附: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首先送大儿子眼含热泪,难舍难分

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无精打采

用三岁的女儿换二儿子失魂落魄

最后请求归还女儿痛哭失声

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父母的心教学反思06-28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06-28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1-15

父母的心教学案范文06-09

父母的心06-21

公开课父母的心04-08

父母的心范文05-16

父母的心1范文05-18

父母的心课文范文05-25

父母的心案例范文05-25

上一篇:法警训练中心项目下一篇:妇女儿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