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中的山西中药材

2022-09-11

中药材产业是山西省现代农业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山西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型产业和提高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1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

1.1道地药材种类多、品质好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 地貌地形丰富多样, 种植药材地区基本无污染,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药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形成了种类丰富的产业资源。“数据显示, 分布在山西省的中药材有1 116种, 包括植物药953种, 动物药133种矿物药30多种, 并且有30多种中药材被列为道地药材。”根茎类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十位, 特别是连翘、生地、黄芩、柴胡和党参的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50%、40%、25%、15%, 而且许多品种因药用成分含量高, 质量居全国首位, 深受市场欢迎。恒山黄芪和安泽连翘获得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安泽连翘个头大、色泽好、药用价值高, 年总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1/4, 被称为全国连翘第一县。

1.2中药材面积增长快, 基地规模显著增长

山西各级各部门按照“优化布局, 突出特色, 规模发展道地药材”的思路, 扎实推进药材基地建设, 截止2015年底, 全省中药材总面积19万hm2, 占到了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7%, 其中种植面积为11.13万hm2, 野生抚育面积为7.87万hm2。到目前为止, 已经形成了以恒山、太岳山、太行山、晋南边山丘陵等重要区域的“四大药材”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生地交易集散地分布在山西省的襄汾县南贾镇荀董村, 全国60%的生地来自山西省的荀董村。此外, 涌现了3个以“一县一业” (安泽、平顺、陵川) 的中药材基地县以及30多个以药材生产重点县的上百个药材专业种植村。

1.3产业化态势正在形成, 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按照布局合理、科学有序发展的理念, 山西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集中连片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研发、生产及营销等比较齐全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 形成了相对集中和规模化一体发展的工业产业医药集群。数据显示, 全国中药材的生产企业有4 875家, 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山西有制药企业154家, 中药制剂提取生产线65条, 中药制剂品种有500多种, 共12个剂型, 年生产能力3万t, 销售过亿的品种有5个, 分别是:振东制药生产的复方苦参注射液, 亚宝药业生产的红花注射液、丁桂儿脐贴、珍菊降压片和其他企业生产的舒血宁。其中, 红花注射液产量占全国70%以上, 丁桂儿脐贴年销售4亿元。2013年全省中药制剂产值28亿元, 在全国29个省份中排倒数第四位 (吉林737亿元, 山东329亿元, 江西324亿元, 四川307亿元) 。据统计, 山西省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达1 285个, 优秀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00余个, 经纪人6 000余人, 成为道地中药材生产逐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1.4药材种植技术先进, 药农收益明显

山西山地、荒地面积大, 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0%多, 为了利用好这片广袤的资源, 山西大面积推广了道地药材野生抚育技术, 形成了在不同区域、不同的土壤条件以及种类不同的野生抚育模式, 有效的解决了占用耕地和缓解药材及粮食争地的矛盾。同时有效地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此模式也引起农业部的高度关注, 目前, 山西在该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 全省的中药材产值达到了20.79亿元;药材主产区的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350元。在陵川、安泽、平顺等中药材基地县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 中药材专业村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 涌现出一批万元户。2014年, 襄汾县荀董村加工地黄出口韩国800t, 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0000元。陵川县六泉乡西石盆村人均纯收入7 120元, 93%来自药材收入。六泉乡黄松背村农民刘保发, 全年药材收入36 800元。平顺县秦光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6 000元以上。

2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山西省的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全产业链推进以及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2.1种植面积较小、标准化生产程度普遍低

近年来, 全国的中药材野生抚育面积比例较大, 但还是受一些自身条件、土地合理经营及营销理念意识缺乏等因素的约束和影响, 同时也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正规的管理, 从而到现在也无法形成高标准、大规模的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 山西省仅有党参、黄芪、苦参三个品种通过了国家GAP的认证。而四川省8个中药品种通过GAP认证, 居全国第一。

2.2中药材企业少, 拉动力微不足道

山西省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很少、规模也不在, 在国内同行业占的比例较小, 对产业的拉动力影响很小。“每年的中药材加工量还达不到总产量的15%, 中药饮片工业总值仅占全国的0.27%, 中药制剂工业总值占全国比重的0.65%。”同时, 山西省的中成药品单品种销售收入很低, 全省仅有两家上亿的, 而在北京的同仁堂就有7个。山西省的中药材企业也很少, 一些中药产业大省如吉林、山东和四川等企业的上市公司是山西省的2倍以上。

2.3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缓慢

调查数据显示, 国内较大的药材批发市场的药材及原料药有80%以上的由山西省来供应, 其中仅有15%左右的中药材原料被本省的几家中药厂消化”。到目前为止, 山西省还没有形成一个及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批发配送市场。

3发展措施

3.1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工程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是中药现代化的源头和基础。要充分利用山西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 有种植中药材传统的优势, 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一是大力优化区域布局, 扩大以恒山、太岳山、太行山、晋南边山丘陵区四个有代表性的基地生产规模, 来提高基地的建设标准。二是继续大力推广道地中药材野生抚育技术, 把荒山绿化和中药材种植结合起来, 建设标准化的野生抚育基地。三是建立企业与基地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省内外制药企业、流通企业在山西省优势产区建设专用种植基地, 发展订单生产, 引导企业积极申请GAP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等, 带动山西中药材生产实现规模化、规范化, 提高市场竞争力。

3.2实施道地中药材良种选育和资源保护工程

在道地中药材优势主产区, 建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种苗。建立种质资源圃和与之相配套的优良品种来选择育圃。引进省外中药材品种进行试种推广。同时加强对濒危资源的保护。

3.3实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成果和科技资源, 构建晋药研发体系, 重点要加大山西省的道地药材 (如黄芪、党参和连翘) 的产业化, 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来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指导, 加强职业药农培训, 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技术队伍, 培育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生地和黄芪等药材集散地为基础, 建设两个以上的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立健全物流网络, 搭建山西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平台, 提升市场交易的现代化水平。

3.4实施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选择管理规范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 大力支持合作组织开展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连接企业与农户的纽带作用, 提高全省中药材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同时, 充分利用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这一平台, 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3.5实施中药材产地加工水平提升工程

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引导, 逐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努力, 以此来提升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水平, 有力的保证了中药材加工环节的质量。同时培育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 推动中药材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 扩展中药材的产业链, 大力增加原材料质量的可控性, 降低原材料药材的运输和贮藏成本。

4政策建议

4.1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

建议成立领导机构, 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协调和宏观指导, 组建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山西省中药材专家顾问组”, 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及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推进山西中药材产业的崛起。

4.2加大政府多方位的扶持力度

财政应该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一是支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和重点县开展基地建设, 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水平。二是支持道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和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来保证道地药材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对中药材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四是逐步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中药制药企业, 使之和为拉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

摘要:中药材产业是山西省现代农业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现代农业,农业

上一篇:探讨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下一篇: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