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和辨析题

2024-04-11

选择题和辨析题(共6篇)

篇1:选择题和辨析题

一、1、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虚拟空间,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现实,因此没有必要讲诚信。1错;(2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经济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公共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所;(2分)互联网的确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使用它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1分)在网络生活中不讲诚信等也会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1分)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诚信等网络道德。(1分)

2、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答:错(2分);道德本质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分)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1分)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着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1分)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须引起道德的变化。

3、竞争与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对立的。

答:错(2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1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1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

答:对。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论断,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从而必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民的思想将进一步解放,精神文明建设将逐步向前推进。5.道德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因此不具有阶级性。答:错。道德在原始社会并没有阶级性,因为那时没有阶级。但是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表现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国家的富强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强大,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可搞可不搞。答:错。经济实力的强大,只是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富强还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风气良好以及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也就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不仅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保证经济发展具有真正健康的意义。.从“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中,就能得出“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会搞好”的结论。

答:错。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只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能更有效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但不能说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就会搞好。首先,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从而使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规律和结果。其次,同物质文明相比,精神文明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差异比较明显,在不同制度的社会中,可以有比较相似的物质文明成果,但不可能有同样相似的精神文明内涵和成果。所以不能认为,物质

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会搞好。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答:正确。党的十五大报告同时使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两个概念,明确指出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 o(1)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基本内容都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3)根本任务都是培育四有新人。

9.近几年来,在我国精神文明领域内所出现的一些腐朽、丑恶现象说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应奉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答:错。近几年来,在我国精神文明领域中的确出现了一些丑恶和腐朽现象,其中有一些也的确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下才出现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现象归因于对外开放本身。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发展的科学。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方面固然有许多糟粕,但同时也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实行对外开放,可以使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只要我们在向他国学习时,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切实加强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上述的问题便总会得到解决。关起门来搞精神文明建设与关起门来搞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是不可取的。辨析题;

1、既然“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

参考答案:错。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已明确; “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应属于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2)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但是徒劳的,而且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2、所谓反对拜金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道德,鄙视金钱,因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参考答案:错。应该承认对金钱的需要。反对拜金主义是指防止成为金钱的奴隶,忘记金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但这不意味着否认自己对钱的需要。

3、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参考答案:对。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法律实际上也是道德规范,但只调整最基本的道德。

4、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对。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必须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宗教等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5、由于婚姻是自由的,我们大学生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

参考答案:错。结婚要达到一定年龄,《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为结婚法定婚龄。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参考答案:错。我国物权的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都必须以外部可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7、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参考答案:错。

1、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8、面对一个不良的群体,我们只能被同化。

参考答案:错。人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有选择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人有可能不会被同化。

9、心理有困扰的人,都会在精神上有问题。

参考答案:错。精神上有问题,一般都属于精神类疾病,而心理有困扰不会必然与精神疾病相连。苦恼、困难、家事等都可能造成心理的困扰。10、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事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参考答案:错。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才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11、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答案:错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2)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12、反对享乐主义,就是要勒紧裤带,把钱存到银行,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参考答案:错。反对享乐主义,是指个人要将消费和积累相统一,防止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特别是防止公款消费。

13、经济决定道德,因此如果两个人都拥有等量财富,他们也将拥有等量道德。

参考答案:错。道德虽然由经济决定,但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只是在终极意义上来说的,道德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博弈过程,中间还有许多其他社会因素和历史传统对道德的形成起作用。

14、社会公德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错。社会公德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5、我们大学生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要提高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能“等”、“靠“要”。

参考答案: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需要我们大学生提高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要抛弃“等”、“靠”、“要”的思想。16、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 周岁的人犯罪,只有八大类犯罪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错。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只有八大类犯罪负刑事责任。

17、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由第三人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参考答案:错。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由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18、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

参考答案:错。婚姻不应该是爱情的坟墓,有爱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婚姻。但是经营有爱情的婚姻是一门艺术。

19、结交朋友对人生的作用不怎么重要。

参考答案:错。人的一生需要结交无数的朋友,得良友和知己,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和幸福度的影响都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结交朋友的重要性。

20、在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向冷门或收入高的部门倾斜。

参考答案:错。应该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兴趣是成功的敲门砖,优势使成功更有希望。

2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错。(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坚持“一国两制”,前提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2、反对个人主义,就是任何时候都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参考答案:错。我们反对的个人主义,是极端个人主义,就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置他人利益和权利于不顾的行为和思想。个人主义有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内容,是有益的,“集体利益”不能置私有财产和其他基本个人权利于不顾。

2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要求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参考答案:错。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24、对于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才有权向有关机关举报。

参考答案:错。举报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不应该对举报人附加任何的条件。

25、大学生活比较单调。因此,要摆脱孤独寂寞就只有通过谈恋爱的方式。

参考答案:错。首先,摆脱孤独寂寞可以通过参与校园其他活动等方式解决;谈恋爱需要建立在双方有爱情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将谈恋爱视作摆脱寂寞的方式。

26、遗嘱被篡改后,全部的遗嘱内容统归无效。

答案:错。遗嘱被篡改后,被篡改部分的遗嘱内容无效。

27、婚姻自由原则是指那女双方自主自愿的依法缔结和解除婚姻关系,不受父母之外的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

答案:错。婚姻自由原则是指那女双方自主自愿的依法缔结和解除婚姻关系,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

28、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错。可以把人自身的发展理解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对职业理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职业理想,有了职业道德必然会有利于职业理想的实现。

29、我不喜欢政治,所以理想和信念对我来说没有所谓。

参考答案:错。首先,理想信念不等于政治,任何人都有理想信念,只是具体内容不同已。其次,政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喜欢政治的人,政治也会来找他。

30、我已经成年了,知道该怎样生活,没有必要跟我讲什么人生的道理。

参考答案:错。首先,成年了与明白了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不能划等号,生

理的成熟与心智的成熟不是完全同步的。其次,人生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讲人生道理的意义,人生道理不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辨析题

1、有人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只要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就能成才。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答

1、(1)此观点不正确。(2)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3)“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信念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就是说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答(1)此观点不正确。(2)信念由于有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加上情感和意志的强烈支持,因此远比一般认识更加稳定。(3)信念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精神现象,信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4)大学生掌握信念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树立科学信念具有指导意义。

3、有人说,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为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政府去卖命,不属于爱国主义。请问:此观点正确吗?并说出你的理由。答(1)此观点不正确。(2)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3)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4)在封建社会里,忠于国家是对每一位真正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在那个历史阶段,岳飞的“精忠报国”就是爱国主义。

4、当今社会有人将个人财富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现象。请问: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能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为什么?

(1)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多样化的变化交替状态,既有对权力、金钱的追求,也有对奉献的追求。(3)奉行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的人为金钱而疯狂,为私利而焦忧,陷入了拜金主义无底的深渊。近年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加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4)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想拥有金钱无可非议,但金钱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5)应当坚持: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和贡献。

5、逆境比顺境更利于造就人才(7分)

答案要点:(1)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2)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

可能成功。但是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3)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他们。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外因,能否成为人才关键是内因,关键是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3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8分)答案要点:(1)集体主义是一种把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思想,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的调节作用。

(2)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出发点,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所以必须加以反对。(3)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不排斥个人正当利益,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现集体利益,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是正确的;反对个人利益是不正确的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念都是空的,只有金钱最实惠,“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答: 错。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 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的高尚与充实,还是庸俗空虚。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所以,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有其必然性。、答:对。人生挫折的产生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看,人的一生中产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有其必然性。但是,人们面对挫折时的表现却千差万别。

3、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高尚的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答: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即“合理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是以利己为主又兼利别人,在利己同时又不想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人生目的表面上看好像在利己的同时也照顾了他人的利益,实质是把利 己作为目的,把利他作为利己的手段,它总是要诱发人们的私欲不断膨胀,最终导致利己主义。尽管这种人生目的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它是不正确的人生目的,是不可取的

4、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债权人何时要钱,债务人何时就得给钱。

答:错。这种观点错误,(或者说不确切)。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所以才有“天经地义”的说法。法律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是法律中也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就规定,债权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如果两年内,债权人没有向债务人或法院主张还债的请求,那么,两年后债权人的债权便不受法律的保护,法律便不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这其实就是生活中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该优先适用

5、只要是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就是犯罪。

答:错。这种观点错误。在现实法律实践中,还存在着排除犯罪的法律事由(或情形),即虽然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也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情况。我国《刑法》就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其虽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但并未超过必要的限度的,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而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其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人生价值就是人生的社会价值。答 错误。(1分)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2分)。因此此命题错误。

2、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高尚的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答:错。(1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即“合理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是以利己为主又兼利别人,在利己同时又不想损害他人的利益。(2分)这种人生目的表面上看好像在利己的同时也照顾了他人的利益,实质是把利 己作为目的,把利他作为利己的手段,它总是要诱发人们的私欲不断膨胀,最终导致利己主义。尽管这种人生目的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它是不正确的人生目的,是不可取的

3、网络是虚拟空间,谁也看不到我,我想怎样就怎样。

错误。答:(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1分)(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4、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就是法律。

错误。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而用来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不都是法律。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不满18周岁的公民都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错误。1)因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篇2:选择题和辨析题

一、辨析题

1.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

答:正确。(1)唯物史观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论,也坚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的历史辩论法,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2)唯物史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因而也必然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二、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时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主要依据是:(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任何哲学理论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2)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哲学家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立场、根本方向和路线以及基本原则和方法。(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人们在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大事。都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指它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还指它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事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答:(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处于实质和核心的地位,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和把握它们的关键;③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3)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不是要以它代替其他规律和范畴,而是要全面而有重点、完整而又准确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把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6.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本质而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因为: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事物的前提。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其事物的特殊本质和规律,才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③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具体矛盾的正确方法。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它把反映论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对社会的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科学地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观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以,能动的反映论,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唯心主义主张主观真理论,因而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用客观事物本身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此,也不能正确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①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因此,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在主观范围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充当真理的检验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相比较,同样也无法解决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通过实践活动,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相对照、相比较,检验出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程度如何,即检验出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9.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1)所谓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既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也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的独立性及其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第三,社会存在的阶级性决定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三,每一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第四,不同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0.简述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答:(1)所谓经济,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内容主要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包括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体制等方面。经济生活是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唯一途径,是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的意义。

(2)所谓政治,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总称。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国家、组织、个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社会权益,其内容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规范权力主体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现象、政治活动、政治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着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政治为经济服务,政治是经济的保证。

(3)所谓文化,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其目的是主要是满足人们 精神需要,其内容主要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包括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关系、文化体制等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一方面,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与政治一起决定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反映着经济和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11.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根据。

答:(1)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这两对矛盾之所以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根据是:第一,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基本关系,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二,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决定着每一社会形态的性质,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辩证联系,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1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体现着生产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利益关系,体现着生产中人与人的物质关系。一定的生产力与一定的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2)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相对活跃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13.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是对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制制度与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社会形态。

(2)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第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主要是: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1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不懈探索实际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5.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答: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此可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它包含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16.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1)1953年,党中央和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相互联系和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17.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

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9.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当前应当特别强调和重视它的后一层含义。20.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本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1.简述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答:(1)第一步,现实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第一,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第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三,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四,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22.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不是权宜之计。

(1)现在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孤立于世界之外、闭关自守是不行的。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学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观察的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迫切需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现代化。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不仅目前需要对外开放,而且今后经济、技术水平提高了,仍然要实行对外开放。

2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正确的,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24.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得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具体原因是: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着生产和流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2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③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①这些理论为打破传统观念,解除思想束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②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尊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2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是: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间接化;④经营管理法制化,等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因而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27.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28.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孤立于世界之外,闭关自守是不行的。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观察的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外开放。扩大开放可以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现代化。(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不仅目前需要对外开放,而且今后经济、技术水平提高了,仍然要实行对外开放。2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各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外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的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维护和平。我国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因为:和平不仅是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维护和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国各国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0.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答:(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三是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置特别行政区。四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三、论述题

1.试述坚持一1.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答:(1)在实际工作中,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自以为是,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表现。(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它要求我们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要与时俱进。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是坚持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的原理。

(3)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

2.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目的。第一,中国解决自身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保证“一国两制”的贯彻执行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强大的物质条件。第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情况。

(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克服过去形成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种旧体制,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反过来,只有发展,改革才能持续下去,深入下去,才不会半途而废。

(3)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社会稳定,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做到变,同时也要做到稳定,把变和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发展的速度同改革、发展方案的稳妥、协调以及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明确的概括:“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一科学论述,深刻说明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靠的是宪法和法律。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要求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各种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行为,以法律形式建立起各种市场规则,形成完备的法规体系,为市场经济的有序性提供法制保证。

2)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历史上存在着人治和法治之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从封建专制国家到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实行依法治国,这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3)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任何一个国家,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都不能搞好经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确立,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依法治国的新阶段。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最后,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必须是十分明确的,是不能动摇的。这对于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曾经进行过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但终因没有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明确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总之,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的重要因素。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②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③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④它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因而能够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优势,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合格的领导者。在当代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别的政治力量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6.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答: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

篇3:历史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浅析

关键词:历史,选择题,方法和技巧

做题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 本文就历史试题选择题做题方法和技巧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们常常会听学生这样说, 自己把书本上的知识都掌握得差不多了, 可是在实际的考试中总是把选项选错, 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尤其是在高考中。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教学发现, 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出了问题。在考试中, 学生应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成绩呢?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分析, 总结了学生在考试中应运用以下方法。

对于选择题, 第一要画关键字、词。只要抓住了关键的字、词, 就可以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如时间、地点、国家、人物等, 尤其是时间, 时间的出现意味着出题人给出了试题的背景, 考查什么时间的事。通过画关键字、词, 我们就抓住了此题的关键。

例如:1949至1953年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状况是 (A)

A.迅速发展B.被转化为国有企业

C.受到限制而萎缩D.工厂被军队监管

在此题中关键词是1949至1953年, 我们就知道了出题人问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之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状况。

例如: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 举国深感耻痛, 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 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C)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

在此题中关键词是甲午一战和中国知识精英, 实际上问的是19世纪末随着民族矛盾的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资产阶级怎样挽救民族。

第二, 要看选项是不是与史实相符合, 与课本说法一致。有的选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 错误很明显。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1688年发动政变, 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 威廉三世和玛丽三世在英国联合执政。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D)

A.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B.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

C.逐步确立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在此题中A选项错误很明显, 因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所以就不可能彻底铲除封建残余势力。

第三, 看到与学过的知识相近或同一个问题时, 阅读材料, 回归课本, 找出材料与课本的联系, 然后迅速回忆课本的说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 课本里的知识就是学生做题的最主要的依据。

第四, 一定要注意太过肯定或太过否定的词以及一些修饰词, 如“全”“都”“彻底”“有”“都是”“全部”“一切”“绝对”“都不是”“全不是”“没有”“完全没有”“为了”“一定程度上”等等。

例如:拉美独立运动的最主要成果是 (C)

A.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B.独立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

C.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 配合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此题中“彻底”就是太过肯定的词, 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

第五, 对于题目中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的问题是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在所有的原因里, 经济原因都是最主要的原因和根本的原因。所以, 在做题时, 我们也先考虑经济原因。

例如: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 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 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 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是 (A)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洋务运动的破产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

在此题中A选项就是经济原因, 所以就是主要原因。

又如: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 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 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 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 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B)

A.民主政治的完善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D.开拓世界市场

在此题中B选项就是经济原因, 所以就是主要原因。

第六, 一定要看清楚问题是在问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很多学生为了效率, 没有看清楚问题问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一看A选项就是正确的, 后面的选项也就不看了, 结果就选错了。

例如:《资政新篇》中说:“凡外邦人技艺精巧, 邦法宏深, 宜先许其通商, 但不得擅入旱地, 恐百姓罕见多奇, 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 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 不得毁谤国法也。”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读, 不正确的是 (D)

A.洪仁玕已初步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先进性

B.洪仁玕主张中外自由通商, 但不准深入内地

C.洪仁玕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 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D.洪仁玕主张在中国采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第七, 一定要把题目看完, 有的学生为了提高效率, 看到题目比较长时就没有耐心了, 随便选一个, 但这一种题目往往比较简单。据一项调查显示, 题目越长, 学生做错的几率就越高。所以, 学生做题时一定要保证把问题看完。

第八, 一定要把选项看完, 特别是最佳选择题, 一定要看完所有的选项。因为对于这一种选择题,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就看哪一个更准确。

总之, 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运用以上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对成绩的提高一定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考题模拟题5+3.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篇4:选择题和辨析题

关键词: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探讨;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67-01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

一、如何上好、学好单项选择

1、了解单项选择题命题的新特点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清楚地发现单项选择这类题型设计的暗示点都隐含在空缺处的背景语境中,对语境的视而不见和对句型句法的语感迟钝是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

2、如何上好、学好单项选择

(1)语法。我们要让学生弄清并掌握各类词的词法、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及常用动词时态、语态、动词不定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及它们的用法规则等。

(2)考查词语用法和固定搭配。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短语、词语辨析、词语释义、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

(3)基本句型。学生应牢记初中阶段常用的重点句型的句法、状语从句的基本用法、宾语从句和感叹句的语序等。

(4)日常交际用语。学生要能够熟练运用介绍、告别、问路、看病、购物、打电话、祝贺、邀请等日常交际用语。

二、如何复习好单项选择

1、错题集。要求学生把做题时弄错的题目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并进行分析,平时要多读多看,提醒他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2、值日报告。每节课3-5分钟的值日报告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并随着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鼓励学生尽可能的用上刚复习到的单词、短语、句子和语法。

3、背诵重点句子和短文。学生们若能把重要句子、精彩篇幅储存于脑海之中,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对英语的行文顺序和结构有所适应,并最终形成英语语感,还增强了他们答题的信心。

4、听写短语和句子。短语和句子的听写能帮助学生熟悉并牢记单词,各种词与词的搭配,清楚句子中所包含的语法知识,为正确使用语言打下坚实基础。

5、写作。英文写作的练习其实就是在巩固词汇、语法、短语和句型,使学生熟练掌握用词的准确和精炼、时态的准确运用以及语法和句法结构等。

三、如何考好单项选择

1、直选法(找关键词法)。解答这类试题,我们就应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排除法。当对所给选项都感到似是而非,不能选出正确答案时,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就要采取"逐个排除"的方法,对各个选项分析推断,排除错误答案,缩小选择范围。

3、词义辨析法。有些试题比较难,所给选项又比较相似,以致我们不能一下子选出答案。 对于这样的试题,我们可以分析比较所给选项,然后根据语境确定正确答案。

4、推理法。如果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十分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利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可将A、B予以否定。因此,做此类题时,就应读懂全句,通过逻辑推理来选出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 完形填空

一、如何上好、学好、复习好“完形填空”

1、“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的联系“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从形式上看,完形填空的题类似于单项选择题。从内容上看,单项选择考查的内容也是完形填空要考查的内容。

2、完形填空的题型特点完形填空属于设碍型阅读题,它不同于单个句子的选词填空,其空白处位于一篇文章之中。答题者对每道题所提供的备选项既要结合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又要注意文中的时态、语态、习惯用法、固定搭配、语法等。

二、考好完形填空

1、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由于完形填空题取材广泛,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通观全局,理解短文的主旨,把握其脉络,掌握作者意图。

2、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要求学生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结合所给备选项细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词语搭配,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答案。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动笔时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先答比较明显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题,不能马上确定答案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最后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4、复读全文、逐空验证、消除疏漏待全部题目初步完成后,把答案逐个放在短文中的空白处,再把全文通读一篇,逐空认真复查。

综上所述,要想上好、学好、复习好和考好“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就是让学生掌握它们考查的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复习,并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去答题。

篇5:选择题和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篇6:考研政治选择题和主观题答题技巧

从内容来看,考研政治分为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时政五大模块。从题型来看,又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大类。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重要性有很多论述,但两种不同题型之中哪个更重要呢

题型与分值

考研政治全国统一命题,不管任何学校任何专业考研都是同一张试卷。试卷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都是50分。选择部分又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单选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多选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两者合计50分。主观题部分共5个大题,每题10分,合计50分。从分值分布上来看,选题和主观题各占一半,似乎是同等重要。

选择题:难点多、理解大于记忆、得分明确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并不好做,大纲中80%的难点都集中在这部分考查,而且往往结合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考查方式很灵活,需要考生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由于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选择题部分考察的不是记忆能力,而是理解水平。你必须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背后的考点指向哪里,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又错在哪里,可见是绝对的理解重于记忆。

此外,选择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值归属明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了就得分,错了就一分不得,没有商量的余地。复习扎实的人,50分全得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复习不扎实的人,得0分也不委屈。因此,选择题其实是十分值得我们下功夫的,属于付出必有收获,高投入、高回报的收益项目。

主观题:考重点、记忆大于理解、主观性强

如果说选择题部分集中了大纲80%难点的话,那么主观题部分要考的,往往不再是难点,而是重点。这部分的出题目的不再是“为难你”,而是考查你联系、判断、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因此不会出题很偏,80%属于常见重点。

主观题部分需要你把知识准确无误地答出来,再结合材料展开论述,背诵的重要性就在此显示出来。反倒是考点的定位比较简单,对记忆的考查大于理解。

主观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不像选择题那样对错分明。把知识点全部答出、答对,获得满分并不容易。但只要答得稍微沾边,得零分也很难。因此主观题的难度相对更大,付出和收益比也更高,需要在吃透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力求提高。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选择题和主观题孰轻孰重,相信你已经结合自身情况做出了判断。每个人基础不同,优势不同,擅长的题型不同,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有相应的侧重。希望大家都能找准自己的侧重点,高效复习,取得高分!

建议:

对选择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的练习,在考研帮APP中有政治真题的每日一练,每天睡前几分钟完成每日一练,坚持7个月,每天10道题,就能完成2100道题,轻松拿下选择题高分并不难。

主观题:知识点的背诵十分重要,从历年的主观题中不难总结出几个主要的背诵点。此外,要时刻关注近几个月的时政新闻,学会套用知识点。

上一篇:二建考试工作年限证明参考下一篇:基层民政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