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2022-07-05

第一篇:近代史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岁月的车轮已经碾过悲痛与欢喜交加的

20世纪,21世纪的大学生们正沐浴在充满机遇的社会大背景下。我想,在我们每个家族的背后,应该都曾发生过一段段心酸而又深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不正如一滴滴的黏合剂,重现了近现代的中华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吗?为了更好的把握当下,我们需要认识历史,并以史为鉴。出于好奇,我在课余时间了解了少许自己家族发生的故事,也许也能多少从中窥探出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我的家乡高州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扼粤桂六县市要冲。而我爷爷就生活在高州北部山区大坡镇的大榕村委会的一条小村庄——六迪湾村。六迪取名于村庄周围密布的六迪竹,又因为村落前面流淌的小河刚好有个90度的大拐弯,形成一个河湾,六迪湾大概就是因此的来的吧。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我的家族好久好久以前就从别处(应该是福建省吧)搬迁过来,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20代了,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也有好一段历史了。

从我爷爷的那代追溯到更早以前,都是当时比较富有的人家。我爷爷是他们兄弟中最小的,在年轻时得到过较好的待遇,因此也能获得学习的机会。爷爷如今81岁高龄了,但它仍然坚持每天写毛笔字和读书看报,应该也是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所致。八年抗日和解放战争年代,由于我们家乡远离中心城市,对日本侵略者吸引力不大,没有发生过很大的交火,我们家族得以平安无恙度过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生活质量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正因为如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年代,爷爷被扣上“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的帽子而被批斗。其实,到了爷爷这一代,我们家族已经不算富有的了,只是因为当地不能不“完成任务”,就把这个头衔强加到爷爷头上。爷爷被扣“帽子”后,被强行系上猪笼游街、示众,在大小会议上被批斗,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这还不算,全家人的生活水平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一下子陷入到艰难的境地。以后,全家大小常常遭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爷爷全家终日抬不起头来。虽然我没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场景,但从爷爷每次提起此事的唏嘘可以看出,那段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和心酸。

三伯父的前途也此受到了牵连,不得不说是一种可惜。三伯父高中毕业时,适逢高州县的邮电局招人,凭借着高中时期的品学兼优,他很快就被录取。但正当三伯父将要到邮电局上班的时候,他却被告知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被取消了录用资格,这对于三伯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要知道,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还没从文革的泥潭中走出来,而且高考尚未恢复。能进县邮电局工作,吃“国家粮”,对于农村子弟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如此好的机会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白白剥夺,三伯父一直耿耿于怀,遗憾终身啊。不过,三伯父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扎根农村,战天斗地。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人气,他担任了两届村委会支部书记、村主任,带领家乡群众大步迈向发家致富的道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以,家乡群众都很敬重三伯父,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回报吧。现在三伯父不再担任村委会主任了,但村民生活中有什么困扰都常常找他去调和,解决,俨然他已成了我们六迪湾村的顶梁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相比我三伯父,父亲更幸运一点。因为年轻了七八岁,父亲的出生避开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严重饥荒,初高中时期又避开了文革的纠缠,然后又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早班车。由于父亲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镇里名列前茅,家里省吃俭用供他读完高中。然而,在高考中,父亲发挥不够理想,只能饮恨。在当时,镇上的教育水平跟县城里有很大差距,他的一些同学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都纷纷想法设法进入县城学校进行复习。父亲也是怀揣理想的人,也想到县城高中复习,无奈困苦的生活只能迫使这种想法作废,他只能继续留在镇上的高中复习。现实是残酷的,那些原来成绩比父亲差的同学通过一年更好师资的浸染,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大幅提高,大多都考上了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普通大中专学校。父亲身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深山僻巷,尽管努力过奋斗过,还是与目标差之毫厘。后来,父亲就读与县里一间职业技工学校。经历过高考失败的洗礼,父亲用汗水进一步充实自己,增强能力。毕业后他先在高中的母校担任了半年的班主任,收获了一系列的经验。那时候是84年,适逢县里招聘乡镇干部,这个绝好机会父亲要把它牢牢把握住,因此他参加了考试。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被县政府办公室录用,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父亲总算抓住了这次机会。

小时候,父亲总是用他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条件来教育我,说他常常吃不上饭,只能是中午喝稀粥,晚上吃番薯,一顿白饭都能让家里的孩子兴奋不已。放假时候,他要跑到深山中放牛和砍柴,然后步行十公里把柴扛到镇上去卖,以此来帮补家用。去镇上上高中时,他也只能随身带点萝卜干,用来下饭。学校偶尔会分点猪肉给大伙加菜,这在当时对父亲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幸福。现在父亲还是喜欢用萝卜干和青菜来送粥,不能不说是一种习惯,30年来的习惯。以前我总是对父亲的这些经历不以为然,以为那时候人皆如此,也没啥艰苦可言,如今想想,真是大错特错了。在保证自己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要千方百计地想着帮补家庭,父亲从中付出的努力显而易见的。为了让我三伯父,七叔和父亲能够有机会读书,姑妈和姑姑她们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外嫁之前都在家里不断劳作,这一方面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蕴含其中,另一方面不也反映了父亲求学年代生活条件的艰辛吗?

当上公务员以后,父亲的生活有了一定好转,毕竟还是一个“铁饭碗”,但这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县政府工作的间隙,父亲还抽空修了大专学历,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轨迹。在父亲面临着好的机遇之时,厄运又插了一脚进来,车祸发生了。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被撞伤左大腿,只能在医院和家里休养好几个月,而一个个机会就这样被白白流失掉。当父亲重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的时候,原本父亲的同事好多都得以晋升。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机遇,此话不假,放到经商层面,更是贴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因此,好多人都跑到珠三角地区打工,借此想乘改革开放之风分得利益的一杯羹,我七叔和舅舅都是其中的一员。尽管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但对减轻家庭负担还是有着积极作用。一时间,生活的处境比起七十年代的步履维艰有了很大的改变。

母亲的生活状况比父亲稍微好点,因为外公被分配到胜利农场工作,农场的条件毕竟要比农村好。母亲高中毕业后就过着打工的日子,从纺织厂到米铺,再到后来的固定职位——煤气公司隶属气站的一名员工。我童年的不少时光就是在气站旁的那片果园中度过的。

时光荏苒,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里。三岁以前,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父亲工作所在的市政府后面分发的屋子。虽然屋子比较残旧,但邻居们都是跟父亲同一个工作单位,相处起来比较和谐融洽。三岁的时候,全家搬进了市政府建起的集资楼,我人生第一次住进了楼房。直到如今,我们全家还是住在那里,算起来,那里目睹了17年的起起伏伏,见证了我从三岁的懵懂小孩成长为如今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小时候,楼下的空旷地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玩耍的天堂,大家都在肆无忌惮地乱跑乱跳,玩着各种游戏。母亲们就再一旁看着,相互议论着,看着自己的孩子,嘴角露出一丝的微笑。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也是再温馨不过的场景。现在楼下穿梭的车子越来越多,想在空地上玩耍也变得越发的艰难,而且相对于集体嬉闹,如果孩子更倾向于在电脑前作战。我想,昔日楼下空地传来的阵阵叫喊声可能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自从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了讲话过后,中国经济迎来了一次井喷式发展。乘着这股春风,我的启蒙教育生涯就沿着父母预定的轨道走——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一步一步,没有差错。历史车轮滚进21世纪以后,我的思想逐渐跟中国的发展以及世界发生的大事有了交集。千禧年的奥运会,我开始关注中国的体育健儿;01年中国加入世贸,我略有所闻;03的非典猖獗,我开始主动了解最新动态,而神舟五号载人的成功发射与返回能让我心潮澎湃„„渐渐,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与我关系越发紧密,而我也有责任去关注它并参与其中。21世纪是属于当下的年轻人的,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参与,去开拓。正如爷爷饱受文革时期的煎熬,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机遇一样,我和众多同龄人也站在了面对历史,开创历史的平台上。

历史不断地前进,而我的家族也在不断地传承。在新的时代,我拿着上一辈传下的接力棒,怎样把这一棒跑好,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我认为,点燃内心的信念至关重要。爷爷有了走出击退打压的信念,艰难地坚持了下来;三伯父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念,在打击面前没有自暴自弃;父亲有了考取功名的信念,才能在高考失败后作出调整,最终当上了公务员。身为大学生的我,也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道路,并实现之而做出不懈努力。

回忆了我家族成员的一幕幕故事,我对那段时期中国的发展史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还是那句,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高度,大脚迈向又一个制高点,这也我们奋斗的目标吧!

第二篇:桂氏近代家族排行榜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红岩村

桂贤信 痛诉本届家谱的分岐!光大由家训,贤良乃国君,世代传事业!多好的语句与遇意!痛!痛!痛!

第三篇:我的家族史

货运1511 沈艳丽

父亲在我还年幼时就给我洗了脑,让我成年后去当兵。 我没有被他洗脑成功,反而对当兵反感起来。 当兵,不止是他对女儿的期待,更是他自己的梦想。 我的爷爷,就是一名军人。对于他,我都是听说来的,但听的也不是特别多。爷爷在我实岁1岁时就与世长辞,后来关于他的一切一切,我都细细碎碎的,听说。

我只听说爷爷是部长,却不知他是何职位的部长。奶奶说起爷爷总是很骄傲,也总是很想念,这么多年,她一个人,十分辛苦。

爷爷奶奶总共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老大,我的爸爸,老二,我的叔叔,老三,我的姑姑。

我是在十多岁是才知道,我的爸爸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在爸爸之前,还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奶奶在对我说的时候一笔带过,说是脑子里的病。第二个孩子,是养到了十三岁,也是因为脑子里的病,与世长辞。

她说不清楚是什么脑子里的病,那时候的条件,当然不比现在。如果是在现在,至少能说得出是什么病来。也有了更好的医学条件,若是经济上的困难,也许现在,更容易度过这个难关一些。 我听到这个的时候,一度很担心我的父亲,他会不会也潜在的存在着这种病?所幸是没有,直至现在他依然很健康,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依然在我身边,我每次回家依然能见到他,他总问我要吃什么菜。

在我们家有一个老桌子,我小时候总爱翻那个老桌子,我对一切“古董”的东西感到新奇。

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桌子里的东西是没变过我,我却总能翻得津津有味。最大的抽屉里,还有爷爷离世前保存完好的药。只不过与现在不同的,并不是纸盒里的,药是放在一个小小的纸袋里,里面几颗白色的药。

还有许多信,我识字后又偷偷看过,字体很繁,像是爷爷的战友、朋友写给他的信。泛黄的纸张,很有年代感,上面是用蓝色的钢笔写下的字,开头便是我爷爷的名字。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房子里,客厅里便挂着爷爷的遗照,黑白的。因为是在客厅,大概很多来客都会觉得害怕,可能我从小就见惯的原因,又因为那是我的爷爷,我从不害怕。

那个时候还是三层楼,有时候一个人在家,我还会同爷爷说说话,可能是童真,但真的没有害怕可言,因为爷爷去世的早,我只能以这个方式表达我对爷爷的亲近,也许他离得太远了,我很希望他还在这个世上。我放学回来,也会同爷爷打招呼,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但我常会对爷爷的遗照微笑来打招呼。真的,小时候迷茫的事,没告诉别人的事,我都偷偷告诉爷爷了,相信他替我挡去了很多烦恼。

爷爷长得好看,是所有人都公认的,我在遗照上也能看到他的相貌,笔挺的鼻梁,有着双眼皮的大眼睛。好看的五官,这已经是他中年的照片了,想必年轻时是更俊美的。

爷爷家里早年很有钱,他受的教育很好。奶奶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她嫁的人家,一定要好一些。

于是奶奶就嫁给了爷爷。

我曾偶然翻到一张老照片,黑白的照片,是一男一女的合照,端正的坐着。男的是我的爷爷,女的,我并不知道。我就拿着照片问奶奶,问她这是谁。她说这是她。

我感到震惊。照片里的女孩子,脸很圆,梳着两个大麻花,真真切切是个胖女孩。而如今我的奶奶,比我矮了足足有一个头,她只有七十几斤,瘦的可怜。

她说是生活不好,以前,常常挨饿,或是吃的不好。 爷爷的父母去世后,家境大不如前,虽然自己能力不错,但那个时候好像所有人家都很穷了,我也不清楚,总之过的都不好了。

奶奶说起一件好笑的事:当时很多女子都迷我的爷爷,他相貌好,个子高,年轻时候真是魅力无限。有个姑娘要嫁人了,当时的交通工具还是船。那个姑娘都已经坐上船了,还在船上哭着闹着,要嫁给沈部长。

奶奶说的时候,是满满的骄傲。 我奶奶是个十足的颜控,就喜欢好看的男孩子,如今一大把年纪了,依然。

我很心疼我奶奶,爷爷去世时,虽然她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我的爸爸,长子,也有了姐姐和我,她已经当上了奶奶。却往后那么多年,一个人,我算了算,十九个念头,她有多么不容易。

爷爷的去世,我没有问清过病因,但知道也是脑子里的病。他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个时候总是吐血,我不敢想,如果我的亲人在我面前吐血,我早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暑假的时候爸爸得了胆结石,比较严重了,需要做手术,我在医院里陪夜,替他看着盐水。从下午到凌晨4点多,我不睡觉,挂不完的盐水,和睡的不好,总是呕吐的爸爸。亲眼看见他吐出黑的东西来,我急的不行,跑去找护士,问医生。医生问我是不是胃出血了,我说不是,医生说吐出来黑色的应该是血,然后交代了护士挂一种盐水,我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守着爸爸,很困,开了每隔20分钟的闹钟眯一会眯一会的,生怕盐水挂完了我没看好。

爷爷的生病和去世,想必当时所有亲人都饱受了煎熬。特别是我的奶奶,她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

再听起我的姐姐讲爷爷,她说在夏天,只要爷爷出门,都会给她带回一个冰棍儿回来。爷爷宠她,爷爷也很忙,不过总是能给她带来很多新奇玩意儿。我很羡慕,觉得爷爷真是好。

奶奶也曾对我说,爷爷教过我走路。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爷爷在我身后,举着我的手,我在前面,一步一步摇摇晃晃的走。

我想,如果爷爷没有那么早去世,他也一定很宠我,宠我至今,像现在奶奶宠着我一般。

奶奶总说,这几个孙儿,最心疼我。 我也心疼她。

第四篇: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姓 名: 梁明辉

学 号: 201130085318 系 别: 汽车工程学院

班 级: 11级车辆五班

指导老师: 黄利新 完成时间: 2013/06/01

前言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打到封建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斗争史。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就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教科书上得来,从祖辈口中听得的甚少,不过本人对自己的家族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的。

正文

我姓梁,广东湛江人,现住湛江徐闻的一个小村子里,人口700左右,以郑、陈姓为主,但梁姓就只有我们一家。既然要写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梁姓的由来。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迁徙分布】: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我祖父今年七十多岁,1940年左右出生在一个叫莿仔田的小村庄村,由于当时战乱,人们迁居都是几兄弟带着老婆孩子或者自己一个人带着老婆和孩子找个风水好一点,有田有耕地的地方定居下来,然后给居住的地方命个名,就成了村子。所以当时的村子规模较小的居多,分布较零散。我曾祖父、曾祖母带着我祖父迁居多处,其中有一个叫东边坑的小山村,之后才到了现在我所居住的村。后来,我从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文件中得知,莿仔田村最早是一个梁姓祖先带着他家人到那里居住,由于当地灌木类植物较多,所以祖先就把村子命名为莿仔田村,后来其他外姓人也到村子里定居,村子的人口逐渐增长,规模逐渐扩大。迁居到莿仔田村的祖先原先是雷州市城区附近的一个叫邦塘村的村子的人,历经时代的变迁,如今的莿仔田村规模非常小,而且也已经没有梁姓人口在此居住了。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于1842年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瓦解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1851年,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有人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能够称之为伟人的,只有三个人:梁启超、孙中山、蒋经国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梁姓伟人,实在是关荣!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自此,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难以形容,我曾祖父和曾祖母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失去生命的。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由于抗日战争已经过了差不多七十多年,当初经历过的高祖辈的老人已大多不在世,所以我听过抗日战争的消息不是很多,只是听我父亲说过我曾祖父打过几十场战争,冲锋的时候子弹就跟下暴雨一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枪林弹雨,都能活下来,这我都不知道是技术问题还是运气问题了。我也听说过海南的红色娘子军和我们当地的山贼。据我曾祖母回忆,由于当时的山贼很猖狂,经常一大批人马闯进村里抢东西,所以为了防止山贼的抢劫,整个村子都是用木墙围起来的,时刻都有人站岗,但有时山贼单独行动就难以发现了。曾祖母说当时有几个山贼进村牵了几头牛,村里几个会功夫的年轻人找了好几头才找到,后来还把牛给抢了回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自此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由于广东在大陆最难度,所以广东的解放差不多是最晚的了,据我所了解,海南解放之前就是广东,海南解放后就全国大解放了。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我记得高中时期我读过一本关于国民党撤退计划的书,里面说到国民党在大撤退是计划轰炸的八个地区,其中就有湛江雷州,但最终计划没有执行,如果这书中所说的撤退计划是真的并且当时执行了的话,估计现在也没有我这个生命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到此结束。

后记

历史是难忘的,历史的价值在于警示后人,激发后人努力奋斗。

在这一百多年的近代史里,我的家族近几代都是农民,没有给祖国做出什么大贡献,但是不能认为你的家族跟中国近代史没什么关系。有的人历经几十场战争的枪林弹雨都活下来,有的人躲得再隐蔽一枪就没命。所以,中国近代史在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家庭才有了中国的近代史。我想,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联吧。

第五篇:创业家族史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跟我说他小时候是如何奋斗,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次借李文胜老师的课题作业,综合性地把爸爸的创业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

七十年代,我爷爷是在我们家乡当地的食品站任站长,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社会资源极度匮乏(计划经济的年代有钱还买不了东西,日常用品还需要凭票供应),而且我们老家是在山里面,家里境况更是窘迫,所以爸爸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去山里面砍树,烧成炭,然后运到十多公里的县城里面去卖,维持家用。

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爷爷退休了,爸爸接替爷爷到食品站上班(那个时候国营企业和单位,儿子是可以接替父亲到工作的单位上班的),从一个小职员做起,没几年的时间,爸爸便熟悉业务,和领导、同事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慢慢地成为食品站的负责人。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没几个是能压抑内心的热情不去下海创业的,我爸爸也不例外,八十年代末,爸爸便辞去了食品站的职位,追随着下海创业的人潮,来到了深圳,带着他积攒的一些资金,承包起了一个小砖厂。那个时候的深圳就如雨后春笋,国家资金大力扶持,国外资金的入注,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爸爸的砖厂也算办的有模有样,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末的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让国外的投资人担忧这个刚开放的土地会就此夭折,大量外资撤离,高楼没资金的运作停建了,自然,建材价格一落千丈,爸爸的砖厂也就此破产,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九十年代初,爸爸回到了原来的单位,从头开始做起,因为以往对业务的熟悉和积累的经验,没几年就当上了食品公司的经理,零四年的时候筹划兴建肉联厂,升职为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肉联厂厂长,零六年的时候商业公司筹建旅行社,爸爸调任旅行社的经理,创造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几年后因城镇的肉类市场混乱,需要重新整顿一零年重新回到肉联厂兼任厂长至今。

脚踏实地地干,一步步从山沟沟里面走出来,这就是我爸爸的创业史。

上一篇:酒店宴席服务合同下一篇:酒店宣传片解说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