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业务和it

2022-08-01

第一篇:招商银行业务和it

注重个人金融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战略之一

近年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我国银行业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商业银行“稳中求进”,创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金融机构调研中发现,目前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面临七个方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需妥善应对。第

一、存款波动性加剧,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第

二、贷款有效需求不足,贷款投放压力加大。第

三、直接融资加速,优质客户维护压力加大。第

四、利率市场化提速,定价管理压力加大。第

五、不良贷款反弹,风险管控压力加大。第

六、创新能力不足,业务竞争压力加大。第

七、银行社会关注度高,外部经营环境压力加大。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大量资金在银行系统内循环。受传统意识以及在变革时期对未来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大额支出预期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居民储蓄额处于高速增长通道。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交易工具稀缺,参与主体少,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不丰富,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交易收益。虽然近几年推出了买断式债券回购、债券远期交易、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但交易量相对于银行掌握的巨额资金而言明显过低。

中国商业银行要成功转型必须大力发展个人金融及交易类业务。

资金交易业务是商业银行成长很快的业务,但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失衡、国内资本和货币市场结构性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存款高速增长,流动性相对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主要是对多余头寸的消化,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易业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非信贷资产的高速增长。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向看,资金交易业务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商业银行而言,公司业务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维持现有盈利能力不下降,尽可能扩大优质信贷资产的比例和市场份额,尽可能维持存贷利差的利润贡献度,有效途径更多的是进行结构调整,包括尝试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个人金融业务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业务。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产生了强烈的财富效益,无论是增量还是现有客户中都已出现一大批高端客户。另一方面,个金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是可创新性,在个人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资金流动的管制较少,国外有关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很多,创新的空间很大;二是风险分散性,由于其客户众多,风险分散,更有利于经营利润的稳定;三是业务兼容性,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对原有金融业务不产生冲击,不影响现有盈利能力,更多的是提升和优化。

建设银行自2008年8月份在全行推广零售网点转型二代以来,首批成功完成转型的100家网点。零售网点转型二代项目的改进延续了一代“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促进VIP客户服务销售工作从“产品驱动”模式向“客户需求驱动”模式转变,通过实施客户分层分析、明确客户经理职责、优化销售服务流程、设计标准化工具等措施,满足VIP客户的差别化需求,实现提高客户经理服务能力和销售业绩,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业务目标。以此使个人用户更了解金融业务并扩大个人金融业务范围。

通过推广VIP客户管理、服务及销售、主管指导等11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28个业务工具,使得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有效地改善了VIP客户一致性体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实施了二代转型“六步”销售流程及相关工具后,首批转型网点在客户经理周均总销售额、合格白金卡客户增量两项关键测量指标上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客户经理周均总销售额(包括销售的利得盈、汇得盈、财富系列、国债、保险、新增存款、基金和黄金等产品)达到60773万元,比转型前35830万元增加24943万元,增长70%;合格白金卡客户增量则由转型前的529户增长为转型后的936户,增长77%。

二代转型更注重于“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来提升网点对VIP客户的服务能力。因此,建行还将积极开展个人客户数据分析工作,提高基于数据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客户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深层次地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营销和差别化服务,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在银行零售网点的方面的成功转型,更说明银行业最赢利的业务是面向个人和家庭的零售银行业务,这是我国未来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刺激消费的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将要发生重大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更多发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为此,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必须向更多注重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今后必须不断优化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CRM),通过整合二代转型的流程和工具、理财规划以及交易销售功能,打造个人客户经理专属的基础工作平台;建立事件式营销体系,挖掘客户潜在销售商机,提供对客户经理实施精准营销的支持;建立个人客户综合积分系统,为建立根据个人客户的贡献大小实施差别化的服务和产品销售的定价体系提供支持;开发个人客户风险偏好评价功能,更全面地评价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从而更好地支持产品销售。

注释: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之路,2006年06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徐志宏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2012年01月20日,《当代金融家》,林晓楠

第二篇:《银行的业务和作用》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对新事物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我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充分体现了我校“创新——为了每个学生一生的成功”的办学理念。

二、分析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思想政治高一下册第六课第一节第三框题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学生经过第一框题与第二框题的学习已对银行的产生与银行的分类与职能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进一步阐述银行的业务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习存款储蓄及债券与商业保险做好了铺垫,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到银行或上网等到形式调查银行的具体业务,从而分析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学习,学会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 整合资料 撰写报告、论证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书本知识,扩展了书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识记我国主要信用工具即:支票、汇票及信用卡的主要用途;理解银行在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1)社会实践能力(到一些商业银行实地调查)

(2)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实地调查、网上搜索的信息进行整合)

(3)综合概括、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实地调查和掌握的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分析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所学信用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认识银行利率的调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对银行的调查实践中感受到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应对急剧发展变化的环境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现在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投身到我国这经济建设中去,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正确认识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理解,支持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经济生活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活动的中枢,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依法规范自已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所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同于学生平时对支票,汇票接触少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把这方面知识列为难点。

(三) 教学方法

(1)调查法:学生亲自到银行调查或上网调查

(2)对比法:对比不同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抽象出基本业务

(3)讨论分析法:通过课堂上讨论,分析总结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四) 教学手段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教学过程设计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一) 课前师生准备工作

1、 提出目标:通过对我市各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的调查,分析银行的作用

A、你所调查的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

B、转帐结算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C、信用卡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

D、针对本组调查的具体业务,分析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搜集信息的途径:亲自到银行去调查、通过报刊、杂志、电视;通过互联网;通过周围人了解

3、 分组并布置任务

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我市的商业银行进行调查,组员自愿组合,自荐组长,教师与组长及时沟通,从而随时了解调查进展。对搜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撰写调查报告。

4、提出报告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要求提交的调查报告要运用电子计算机手段,可以用Word、Excel、 PowerPoint形式,用软盘交一份调查报告。

(二)课堂教学阶段

1、通过学生展示自已的调查报告汇报,从银行的具体业务导出银行的基本业务。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个性抽象出这些商业银行业务的共性。

2、对银行的基本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A、存款的来源、贷款的方向、居民可以申请哪些方面的贷款?

因为学生们都亲自到银行去调查或上网调查过,所以下面不难导出存款的来源和贷款的方向,学生们可以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贷款。

B、转帐结算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转帐支票、汇票、信用卡。

同学们通过自已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出示了来自同学们调查报告中的支票和汇票的票样。

第三篇:商业银行管理学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对比

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的重要基础。

在课上,老师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具体分类,如下:

1.贷款业务

(1)公司客户贷款

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贷款,项目贷款,银团贷款,房地产贷款

(2)个人客户贷款

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其他贷款。其中个人其他贷款又包括消费贷款,短期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助学贷款。

(3)信用卡贷款

包括个人透支贷款,单位卡透支贷款。

(4)贸易融资贷款

包含信用证贷款(进、出口),押汇(用票据贷款)。

2.票据业务

包含承兑业务,贴现业务(用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

3.债券投资业务

中央银行的融资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券,次级债和境外债务。

4.金融同业业务

同业拆出,存放央行,存放同业。

5.其他贷款业务

抵押,待处理。

通过网上的搜索,我找到了另一种系统的分类方法:

1.储备资产

储备资产是银行为应付存款提取而保存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准备金的总称。储备资产包括库存现金、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未达款项和托收中现金以及坏账准备金等。

2.信贷资产

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贷款是按一定利率和确定的期限贷出货币资金的信用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项目,在资产业务中所占比重最大。按保障程度(风险程度),贷款可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贴现)贷款。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客户而无须提供担保品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是银行凭借客担保人的双重信誉而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包括贴现)要求客户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物质或有价证券作为抵放的贷款。这种标准划分,有利于银行加强贷款安全性或管理。银行在选择发放贷款方式时,应视贷款对象、贷款风险程度加以确定。

按期限,贷款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1年以短期贷款;1-7年为中期贷款;7-10年为长期贷款。以分贷款种类,主要作用是有利于银行掌握资产的流动性性,便于银行短、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当比例。

按对象和用途,贷款可以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投资贷款、证券贷款等。这种法一方面有利于按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安排贷款秩序,另有利于考察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布状况,从而有利于分析银行信贷结构与国民经济情况。

按贷款的质量或占用形态,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正常贷款是指能按期偿还本款。逾期贷款是指超过贷款合同规定期限而银行又不同意延期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预计两年以上时间不能归还自呆账贷款是指企业倒闭以后无力归还的贷款。这种分类的于加强银行贷款质量管理,找出产生贷款风险的原因,以措施和对策。

3.投资业务

投资业务是指银行参与有价证券买卖而持有证券形成业务。银行投资购买有价证券主要包括:

(1)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债券,此业务约占证券务的70%左右;

(2)购买地方政府发行的证券;

(3)购买公司(企业)发行的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这种业务风险大、占用资金时间长,因此,银行投资此业务的比重较小。

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授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借款业务构成。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包括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现金资产业务。

1.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但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

2.其他负债业务:

(1)向中央银行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借款,也成为再贷款,二是简介借款,即所谓的再贴现。

(2)同业拆借

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它使头寸盈余的银行获得利息收入,进一步体现了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经营原则。

(3)其他借款渠道

1)转贴现

2)回购协议

3)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4)长期借款——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为所在的地区提供帮助支持,对所有的合法经营以及消费者的融资需求提供信贷,按照竞争产生的利率合理收费,实现自身利益。银行发挥其贷款功能的好坏对本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很大关系。这是因为银行贷款支持着业务范围内的新企业的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同这一地区的资金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和就业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的活力。另外,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向市场传递了对借款人有利的资信状况的信息,这样借款人就可以从其它途径得到更多的,或许成本也更加低廉的资金来源。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贷款活动占到银行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带来的收益占银行 总收入的1/2至2/3。另外,银行业中的风险也主要集中在信贷方面。如果一家银行遇到严重的财务问题,那么问题通常是所发放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决定商业银行存亡的关键。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银行经营的规模和方向,负债的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的特征。可以说负债是银行资产业务和开展表外业务的基础。

负债业务的好坏直接提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根据负债的成本确定资产的价格。如果筹集资金的成本过高,造成银行资产定价过高,将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商业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力,在负债策略、负债方式、负债种类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企图扩大负债业务规模已达到拓展经营范围、扩大信贷规模的目的,一降低平均负债成本,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比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可以发现,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重要来源。资产业务则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二者对于商业银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深圳金融》2014年第3期

摘要: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和创新活跃的重点领域,银行同业业务为市场提供优金融势服务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争议而广受关注,近期市场又在讨论银监会预期的“同业融资管理办法”新规范的出台。本文立足市场实际,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银行同业业务、制度经济学

一、银行同业业务现状

(一)同业业务概念。狭义的银行同业业务指依据人行《同业拆借管理办法》,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拆借业务。这是基于资金流动性缺口而拆借资金的传统同业范畴。广义的同业业务指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从主体上看主要是服务银行自营和代客两方面的交易需求。交易涉及的市场主要有银行间货币市场、票据转贴交易市场、信贷资产交易市场、信托资产交易市场、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外汇衍生及商品交易市场等。从产品功能看分为四类,

11 四类业务的主要品种有,一是资金类,如同业拆借、同业借款、人民币质押外币质押借款、货币互存、债券回购、票据回购、信贷资产回购,同业存放、债券代持、股票质押融资等;二是投资类,如债券投资、票据转贴、同业代付、投资信托计划、理财计划等;三是资产管理类,如银行理财投资信托计划、投资理财产品、信托贷款、私募股权、信贷资产买卖等;四是交易服务类,如代理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贵金属商品市场交易、风险资产或不良资产交易、信托通道业务、信贷资产证资金类、投资类、资产管理类、交易服务类,这四类产品在交易中往往通过组合交易和相关机构的链条式参与,实现各方交易目的和盈利收益。近年来,在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引领下,同业业务发展迅速,新产品层出不穷,同业业务量、收入、利润等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占比和贡献明显提高。

(二)银行同业发展现状

1、市场需求推动快速发展。银行同业业务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业务品种。是金融市场生态系统中,各个主体发挥资源优势,整合社会金融服务能力、降低成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银行同业业务的核心是同业交易,通过市场化的“交易”实现资源在金融机构间的优化配置,是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

从银行间市场发展看,至2013年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26.7万亿元,信托市场融资余额1.3万亿,票据资产余额2.2万亿元,银行作为主力投资者,通过配置和交易债券支持直接融资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非信贷资产已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50%,其他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债券等渠道贡献大幅上升,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成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新通道。

从银行资金来源来看,2013年7月底,同业存款在银行存款 券化、券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类通道业务等 中的占比四大行5%,中小股份制银行28%,同业业务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2、同业业务带动银行增长模式转型。近年来,在银行自营资金营运和代客理财资金需求推动下,银行同业业务以其低资本占用、低风险、大额批发交易、创新灵活快捷、利润收益可观、协同带动效果好的优点,顺应银行自营和代客理财经营需求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了制度、跨市场、跨机构、跨币种上的交易套利和金融服务。同业业务使得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完善金融服务,完善了金融生态运转体系。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是银行从传统存贷款固定利差盈利模式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金营运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实践和创新探索。由最初的解决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流动性风险、富余资金营运问题,逐步发展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管理风险、提高客户金融服务能力和投资收益、创造收益的重要业务板块。

3、在市场和监管规范引导下创新发展。制度创新是银行同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在混业经营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结合特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制度,如“加大信贷投放、信贷规模管制、流动性收紧、存款考核竞争等”这类政策约束条件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的矛盾,为票据业务、同业代付、同业存款、银行理财等同业业务提供了政策套利和产品创新空间,市场需求的满足带来了交易的快速发展。从制度经济学来看,近年来的制度创新为银行同业创新提供了政策环境。同业交易成为制度均衡和市场均衡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政策效力发挥起到市场信号传导和平滑作用,同时避免的政策一刀切代理的资源浪费。推动了金融资产资源与实体经济的高效配置。比如理财业务的发展、同业存款业务的市场化竞争,为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实践经验。

二、同业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总是成为市场的热点,从票据业务的空转、银行代付业务的规范、银行理财非标资产的规范、债券市场的案件和整顿,今年二季度的银行间市场“钱荒”,季末时点的存款大幅波动对M2的影响、对跨境贸易虚增的套利交易叫停等等。目前探讨银行同业业务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套利还是市场创新。笔者认为政策套利和市场套利本身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关键看是否支持了实体经济需求,同业业务基本上都源于实体经济需求,套利业务往往舆论影响大,但实际占比较小,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不合理的套利行为很快就被会市场和政策力量纠正。反而应该正视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力度。通过同业的交易来推动制度均衡和市场均衡。应该正视发展中的存在政策规避、流动性等问题,顺应市场同业创新需求,做好规范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叫停。让市场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和制度变迁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同业业务积极作用。

从深圳地区银行来看,近年来同业存款余额在1万亿左右,同业存放拆放余额4000亿元左右,债券余额约1500亿元左右,票据余额1000亿元左右,买入返售资产3000亿元左右,银行理财余额约2000亿元,年代客外汇交易量700亿美元左右。年同业交量在5万亿元左右,年盈利60-100亿元,年人均利润2000万元左右,远高于银行行五六十万的平均水平,成为深圳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

(二)支持实体经济还是空转泡沫。银行同业业务从总体上是缘于实体经济需求的,其利润也是缘于实体经济贡献和市场交易利差。历史上出现了得“交易空转蓄增交易量、增加资金规模”等现象不是同业业务的专属,而是每个金融市场交易中的普遍现象。这些问题占比较小,往往是由于交易和投资衍生,不影响市场根植于实体经济的本质。所以必须继续加大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正视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力度。同时加强市场规范和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三)流动性风险的元凶。合理运营的同业业务不会直接造成“钱荒”。关键是看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投资组合的激进程度,又或者市场普遍的投资态度。期限错配程度、投资组合久期、杠杆倍数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刚性风险缺口等都会影响流动性问题。比如中小银行和机构往往依靠同业市场融资获取的资金来投资获取收益,通过短配长的资金安排,有的自主承担短期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甚至放大资金倍数博取高收益。这样使得流动性风险的长尾效应扩大,就会出现钱荒。“钱荒”可以理解为银行管理对交易逐利需求约束机制不足问题,可以在发展中给予规范和完善。

(四)交易结构化包装与风险漂移。银行与信托、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中复杂的交易结构化设计,容易造成信用风险积累、飘移和政策信号的失真。比如前些年的票据融资空转和今年的跨境贸易虚增等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信用风险,造成相关经济数据失真。另外在交易安全上,大量创新同业业务都是场外交易,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风险收益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信息披露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庞式骗局隐藏风险等等,这些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同业业务市场也可能存在,可以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内部控制来杜绝。

(五)行业自律与内控合规风险。银行是否在合理风险边界内开展业务,内控机制是否完善,行业如何自律,是市场建设和投资者规范的系统性问题,不是同业业务市场问题。比如光大证券乌龙事件。投资专家和交易员的道德风险,比如今年债券市场的中信、易方达、宏信证券等案件,都实际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

综上,我们认为银行同业业务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快速发展的结果,通过市场规范和制度完善就会发挥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三、相关建议

近期,市场关于监管出台新的同业融资监管办法的预期中提出“加大资本计提、严格资产出表及会计核算、严禁隐性担保等”政策,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都找到了规范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不是简单“叫停”因噎废食。我们的建议如下:

(一)政策制度上继续支持和规范同业业务发展

做好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规范。引导银行同业业务积极服务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经营。大型银行加强市场做市场商功能,保持市场交易活跃和流动性平稳。中小机构发挥市场灵活性优势,增强市场金融服务能力。规范业务发展,防范风险的累积和长尾效应。

(二)发挥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职能合理监测业务风险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和客户集中机构,担负着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职能。通过银行同业交易,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资金和客户需求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同时市场的发展需要规范,对于银行同业的高杠杆、风险环节复杂等交易结构和交易安全等问题要加强监管,保证业务安全和风险有效分离。

(三)加强监管协调,做好跨市场监管

银行同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众多机构和市场产品。要从整体上规范业务风险管理和内控要求,同时又要对各市场准入、交易、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作出规范,涉及银监会、人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众多监管机构。要加强银行同业业务监管协调,做好跨市场监管,发挥合力,通过制度创新和供给推动银行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第五篇:银行票据业务的主要审计内容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银行票据业务的主要审计内容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评审银行票据业务的相关内控制度

1、通过审阅相关政策、制度,如相关从事票据业务的申请和人行的批复文件、有关业务办理的制度规定、相关业务流程图解说明、各岗位责任制度等,了解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通过询问有关票据业务接受申请、记录、审查审批、检查等环节的工作人员以及有关银行领导,了解他们对控制票据业务重要性和相关法规制度的认识、对本岗位工作的认识和熟悉程度。尤其要注意各项制度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是否一致。

2、抽查票据业务的整个流程及其有关表单记录,关注主要的控制措施的贯彻执行。主要有票据查验、批准、检查等职责是否分工明确、保证相互独立;有无按审批权限的要求得到有效的批准;业务的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银行空白票据、票据业务档案是否及时得到安全保管等。银行内部稽核检查有无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有无对有关业务作出评价、提出意见。

3、选取关键的控制点进行测试,判断其有无真正发挥作用,对相关内控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健全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以便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

二、审查票据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以及票据业务反映和揭示的及时性和充分性

1、抽审业务档案,包括正在审批尚未办理的、已办理未到期的、已过到期日的票据。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审查持票人承兑或贴现申请书以及所附有关营业执照、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的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申请人及保证人近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申请人提供的抵押担保或质押等保证资料或是证明保证人资格和保证能力的资料等;

审查银行查验票据情况的工作记录,包括用以核实汇票的真实性查询电报或信函及其回电、回函,或其他方式的查询记录。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信情况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调查和评价的资料,业务审批书上逐级报批所签署的决策意见;

审查相关协议,关注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条款。

2、抽查有关会计核算资料。

审查相关业务本金部分是否及时准确进行核算,表内、表外资产负债的反映是否真实可靠。审查有关的收入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完整、正确地记录到相应的会计期间。对于付款人到期不能付款需要银行垫付时,银行有无及时进行正确有账务处理;

审查会计有关的保证金是否及时足额人账,对收到的抵押、质押资产是否进行了登记; 审查银行各类报表资料是否与账本凭证相符,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票据的情况。

3、可抽取部分票据业务向有关票据各当事人进行函证。

对在合法性、真实性等方面存有较大嫌疑的票据可安排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外调,或到税务、工商求证等。

三、对银行票据业务进行分析性测试,分析其合法性、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1、通过计算资本充足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等来分析判断银行承兑、贴现总量是否控制在核定的限额以内;

2、将贴现申请人按某一期间内平均授信金额大小排序,并可结合贷款等其他授信情况,综合分析银行主要授信的行业、集中于某一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资金量有多少,计算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金余额的比例;

3、计算无力承付银行垫付资金的业务量占相关业务总量的比率,并对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在付款人方面,是确实有支付困难还是有意抵赖或者一开始就有意舞弊;在银行方面,是审查不力、还是有关人员知情;不报或者确实是超出银行可控范围、或者由突发偶然因素等造成的。

4、分别计算承兑、贴现等业务的平均收益率,考虑包括存款利息、拆借息、支付的各项查询成本、人员办公费用以及有关呆账、坏账等的直接或间接成本在内,估算出相关的平均成本,综合分析其税前净收益、分析收费率和贴现率的合理性。

上一篇:5月班主任工作小结下一篇:公务员考核表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