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2023-05-23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演讲稿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编写出逻辑合理、观点明确的演讲稿,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观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做人做事做学问演讲稿

做人做事做学问

1、“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

2、“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大家一听,表示佩服。

3、“古代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师摇头:“这个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这节课,这个老师要学生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要懂得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没有路。

第二篇:先做人 后做学问 再做事

——读《论语》一点体会

民航文化传播网 马玉堂

近日研读《论语》,深深领悟孔子的智慧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体会其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的根源。特别是对孔子关于“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相关语录感触颇深。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人要孝顺父母,要恭敬师长,要诚实可信,要博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做到了这些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很显然孔子把人的品德放在了第一位,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得“孝、忠、信”的人,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左传》中也曾提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学问。同样也论述这样的一个道理,即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近日,胡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与孔子的“先做人,后做学问”的思想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宗旨不变、党的纲领实现。曾参观蒙牛生产车间,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倡导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的企业文化,更是道出了一个成功企业的用人标准。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何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尊重自己的师长,就更不可能虚心求教;不诚实,绝没有信誉可言,更谈不上敬业,甚至为事业献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德之人是君子,无德之人是小人,亲君子,疏小人,事业成。

讲“先做人”,并不是说“做学问”不重要。打下了做人的根基,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国之栋梁,这就为“再做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再做事”当然是指做好事,做对人民有益的事,并努力做出成绩。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党的90年历程中,的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身边事可以验证这一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体现。

孔子曰:“君使以礼,事君以忠。”这里的“忠”是诚信、忠诚之意。做事“忠”首先要爱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荣誉大于生命;做事“忠”其次要爱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履行自己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持续安全发展,这就是爱党的具体表现;做事 “忠”第三要敬业。“即来之,则安之”,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人“事”做好了,家之兴;家“事”做好了,国之安;国“事”做好了,民之福。

“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体现了孔子教书育人的重要思想,呈现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做人用人的标准,应是人生的座右铭。

第三篇:做人 做事 做学问 相关的古诗词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岁去弦吐箭--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做人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做学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名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第四篇:做人做事的学问

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做人做事的学问 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是因为他忙碌了一生都没弄明白:应该怎样做人、做事。

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建功立业。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不能把做事与做人很好地统一起来,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领,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质,结果在人生之路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缺憾。 具体来说,做人是基础、是根本、是关键,要想做好事,首先必须先做好人。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过:“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掌握做人做事的大学问

做人左右逢源,做事圆圆满满,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的境界。但是,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层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

戴尔. 卡耐基说:“人人皆是你学习的对象。因为不论相识与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值得你效法之处。最重要的是,你得研究他们的生活,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并灵活地应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否则,就容易走弯路,甚至碰壁、摔跤。”因此,我们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典故中,选取做人做事的成功范例,仔细观察这些成功者奉行的准则,然后加以归类整理,编辑成这本实用的为人处事指南。

希望本书能带给您做人做事的智慧、方法和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最终在人生舞台上拨云见日,开创辉煌。

第五篇:如何做人做事的学问(推荐)

如何做人做事的学问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在探讨和实践两个课题。一个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人活着就离不开做事,我们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要做事,做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恰好给我们提供了捷径,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本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人的潜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素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品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体现;人的智慧,只能在做事中才能运用;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实现。没有做事,做人没有根基。做人我们追求和睦相处,做事我们追求把事情做到最好,把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法则熟练掌握并去实践,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可喜的成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大成就,人生才不会虚度。

“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 十个简明扼要的主题,环环相扣。如同十把钥匙,教会我们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单位里,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很好,却总是做不到。当领导要他们拿出结果来时,他们往往绞尽脑汁去找借口来对付;有些人领导布置下去的工作,经常会有这样的结果:有的差强人意,有的没了下文,只有很少人能把事情真正落实做好;有些人工作

不脚踏实地,喜欢耍滑头,搞形式主义。殊不知,做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难免有一天会露出“庐山真面目”;有些人占着位置不做事。单位给他的职务和待遇都到位了,他们还是很不敬业,总把心思放在消磨时间上。

做成功的人,就要做成功的事,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去做别人不肯做的事,去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去做别人不会做的事,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去做别人不擅长的事,去做别人做不对的事,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去做别人做不好的事,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的人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的人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怎么样才算成功做事呢?我觉得就是把事都做对,做到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尽快结束工作,我们迅速地把某件事情做完,没有过多地考虑细节问题,最后却不得不重头再做一遍;为了图省事,我们把垃圾随便扔在地上,清洁人员却不得不重新捡起来,再扔一次。有时候我们浪费的是别人的时间,有时候我们浪费的则是自己的时间,而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工作一次做到位,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会的,我们或许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们是否做人做事方面都做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就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做人牢记三点:

一、拿

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二、接受表扬要低下头来,接受批评要抬起头来;

三、不要把善良看成愚蠢,不要把谦虚看成懦弱!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做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做人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做事可失败,做人不能失败;过去可失败,未来不能失败!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渗漏,得拿起时则拿起,得放下时且放下。做人要懂得拿得起是一种胆略,放得下则是一种智慧!

我们不管现在的情况怎么样,都必须牢记三个字“求上进”。无论我们身处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都要学会“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抬头看路”,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低头拉车”,我们就会用眉尖的汗水换来成功。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在任何单位都会大受欢迎。不能把事情做最好的人,在任何单位都会不受欢迎。

***

2011年12月6日

上一篇: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总结下一篇:最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