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方法

2022-09-10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是高等职业教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永远的课题。笔者是上《矿物岩石学》的教师, 就此门课程在实验教学上的创新探索发表自己的管见。

《矿物岩石学》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山地质、岩土工程、资源勘查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一门地质基础理论课程, 又是实践环节很强的技术方法课程。在学完本课程后, 学生必须掌握矿物岩石观察描述、鉴定、测试的基本技能和矿物岩石分析的一般技术和方法, 并能对矿物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各院校自开设本课程以来, 都较重视实验课, 但是不少学生学完本课程以后, 并不能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创新《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与质量,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为此, 笔者在《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尝试。

1 减少了理论课讲授学时, 增加了实践课的教学时间

我院属于高职院校, 更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度。现在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已达到了1.5:1。每次实验除说明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外, 还增设了提示和思考题部分, 以提示观察、鉴定、研究矿物岩石的思路, 反映教师的经验, 使得学生学会认识矿物岩石的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教师自已的准备。教师对每次实验的内容、实验方式与方法、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检查实验所用模型、标本、工具等是否符合要求;二是学生的准备, 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本次实验内容。如果学生实验前对所涉及的理论课内容理解得不透彻, 实际操作时就会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如在观察矿物形态时, 若对其的形态的概念、形态的类型、形态的特征等没有什么印象, 实验时面对有关的标本、模型, 就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为此我把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检验作为常规的工作来进行, 通过提问及作业等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加强课前的预习。

3 实验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对于矿物岩石学这门直观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标准模型、典型手标本实物及其照片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应用更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原来的静态观察变成了动态观察, 微观观察变成了宏观观察。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拉近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加快了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的过程, 使得实践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采用实验报告的课堂批改

在当次实验课内对报告进行批改, 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相互了解与合作。在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讨论中, 可以暴露学生在思维、方法、认识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其出错的原因有更直接的了解、也有利于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同时也可以将教师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暴露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及其和实验内容间的联系, 从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5 开放实验室

保证每天都有教师或实验师值班, 学生无论个人或集体可以在实习课、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自由使用实习实验室中的矿物岩石标本、教具模型、教学器材。开放实验室, 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有很多学生的科研思考是从实验室的动手实践中产生的。

6 就地取材, 建立校园石材实习基地

由于许多不同类型的岩石都可以作石材使用, 因而常见造岩矿物及岩石类型基本都可以在校园里的花径、小路以及建筑物的墙面、地面上找到。遗憾的是, 大多数学生尽管学过有关的知识, 却因实验标本和野外矿物岩石间的差异辨认不出来。所以, 我们通过搞一些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来认识校园中各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构特征,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以及老师的讲解, 把刚刚学过的矿物及岩石类型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野外岩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大家在平常自习或散步时能有意识的去留意、去分析它们, 在校园这个大实验室里持续接受课程内容的熏陶。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了课堂和野外的脱节, 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成效。

7 建立野外岩石实习基地

岩石作为地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在野外实地观察, 才能深刻了解岩石的产出状态和环境, 进而了解岩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质意义, 提高地质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所以, 我们在野外选择了地质现象典型、岩石类型齐全的地区人作为岩石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某些相关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野外考察时, 学生首先必须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现场讨论。在充分观察、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编写实习报告, 从而达到了巩固书本知识和提高野外实际地质工作能力的目的。野外教学直观生动、情趣盎然,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8 增设综合性实验内容

为了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实验,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 让学生做一个综合实验。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应采取的方法、手段、措施、步骤, 让学生相互检查实验的正确性。通过综合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常见矿物岩石类型、主要鉴别特征、组合特征及其与其它地质作用之间关系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9 改革考核方法

采用读书报告、课堂讨论、实验的随机考核等多种方式来随时检验教与学的效果。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平时作业、实验成绩、课堂讨论及野外实习成绩等部分。加大了实践环节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 降低了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试题尽可能灵活, 改变了过去那种靠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的状况, 学生必须通过综合分析, 才能完成好试题。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了“一试定终生”的弊病, 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搞突击”的弊病。

摘要:本文分析了《矿物岩石学》的特点, 阐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 指出了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与质量, 提出了《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创新,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方法

上一篇:地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分析下一篇:国家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旧标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