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镇街发展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东莞镇街发展范文

东莞广电发展思考

省广电局领导高度评价东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今天下午,在我市组织学习的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专程来到东莞广播电视台视察指导工作,他们对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把东莞广播电视台打造成地方强势媒体。

东莞广播电视台经过一年来的发展,节目收视率节节高升,品牌形象不断形成,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视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电台节目直播间、电视节目演播室、阳光网站,了解了东莞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流程。在《今日莞事》演播室,黄永贵台长介绍,这个节目贴近民生,是一档在东莞地区收视排行第四的节目。视察组成员表示,东莞的电视节目要贴近民生,贴近群众才能赢得受众,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下午4点,视察组成员在《准点新闻》直播间即时收看了16:00播出的《准点新闻》,并对东莞广播电视台快捷、及时地传播新闻资讯大加赞赏。

在宣传栏旁,东莞广播电视台台长黄永贵向视察组成员介绍了东莞广播电视台一周年台庆系列活动盛况。3月19日在全市32个镇区同时举行的台庆宣传日活动,主持人与听众、观众互动的热烈场面,3月28日晚,盛况空前的台庆颁奖晚会,感染了在场的与会人员。他们说东莞广播电视台举办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广电人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东莞广播电视台在受众中的形象。

视察组成员来到阳光网站,了解到东莞阳光网融合了广播、电视、新闻资讯等资源后,指出东莞广播电视台利用资源优势开办东莞阳光

网是具有先见之明的举措,走在全省前列。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纪检组组长王辉即场慨叹,“东莞阳光网开办得非常好,优势十分突出。”省广电局副局长陈一珠告诉记者,“以东莞这样一个地级市来讲,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实际来摸索出有东莞特色的电视节目品牌,相当的不错。”通过参观,她感觉东莞广播电视能够满足东莞人对信息以及娱乐活动的需求。东莞广播电视台从硬件、软件、人才和网络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栏目,如《准点新闻》、《今日莞事》等。她特别提到东莞阳光网通过集中广播和电视的优势,提供新闻、娱乐资讯,方便群众了解信息,还搭建起了政府与市民沟通的良好桥梁,发挥了很好的网络传媒作用。

她同时指出,东莞广播电视台要根据观众的需要,突出东莞地方特色,将节目办成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到让群众一到某个时段就主动打开电视机看节目的效果。希望在今后东莞的广播电视事业能和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争取在全省走在前列,实现排头兵实践的目的。

发表于:2008-03-01 11:15:02 作者:黄永贵 | 评论:1 | 收藏

黃臺長講的很好!對于区域性电视台是应该注重民生类节目,符合当地民众需求,利用互联网和节目本身所产生的互动.是一石三鸟的方法.

资金短缺和不成比例回收对于广告经营的严峻考验;1:境外电视台的威胁 2中央电视台的压力 3省级电视台的落地 4政府监管力度加大 5广告收入不足与节目质量睇下形成的恶性循环都是阻扰地方电视台發展的一个因素,因为资金回收与节目成本不成正比,造成地方电视台的一大门槛.

收视率

發展地方电视台,首先取决于当地民众对于电视台的忠诚度!所以应该有一个观众意向信息收集系统(而且是即时),做一个符合当地观众特色的民生综合类节目.因而提高收视率.

电视台广告架构的整合与统一,避免了靠关系而产生的内部恶性竞争,在有足够的/长久的收视率的情况下發展当地广告赞助商. 真正互动

互联网的普及会分流了电视台观众是必然的,如何从营销手段和技术系统中突破传统的营运模式是地方电视台所必须要走的路

第二篇:东莞市举办“突破与崛起——东莞总部经济发展论坛”

本站

1月21日,“突破与崛起——东莞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在松山湖凯悦酒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东莞市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承办。论坛以“突破与崛起”为主题,围绕“中国经济与全球失衡”、“总部经济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对东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等主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杨建初,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肖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邓志广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周其仁、赵弘、李惠武、邹建华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陈尧燊、李锦、董保玉等知名企业家,以及相关部门、镇街、协会、企业等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论坛。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为启动仪式。杨建初主任、肖学副主任、邓志广副市长、陈桂明局长分别作了致辞。杨建初主任指出,总部经济作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是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途径。东莞总部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经济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挥了重要示范的作用。本次论坛的举办,既是积极顺应形势,充分把握机遇,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务实之举,也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我省发展总部经济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肖学副主任肯定了东莞举办总部经济发展论坛的做法,他认为,发展总部经济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群层次,促进产业转移,解决资源能源紧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他指出,将积极推动有优势的省属企业,不失时机地抓住东莞发展总部经济的难得机遇,与东莞地区的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特别是在电力能源、金属冶炼、矿产开发、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邓志广副市长指出,加快东莞总部经济发展,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市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进一步优化商务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通过这样高层次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在座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总部企业负责人积极沟通、交流和合作,分享先进理念,借鉴发展经验,集中探讨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培育和引进总部企业的可行路径,交流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路和对策,努力把我市的总部经济打造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城市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陈桂明局长指出,目前东莞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将为我市实现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领域。近年来,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逐步具备,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较高的城市知名度,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宽松的制度环境,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教育资源等,并有自身特有的比较优势。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央商务区、虎门港已初步具备了承接总部企业的功能,徐记食品、生益科技、众生药业等一批总部企业在我市逐步成长起来,各类中资、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相继聚集,与此同时,我市近期又引入了生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部及后援中心、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等多个企业总部,为我市发展总部经济注入了新的力量。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为授牌仪式。我市16家企业被认定为东莞首批总部企业,并于论坛现场获得授牌。首批总部企业分布在食品、医药、电子通讯、服饰、地产等几大行业,分别是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中域电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时尚电器有限公司、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坚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东莞虎彩印刷有限公司、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智通人才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南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小猪班纳服饰有限公司、中信华南(集团)东莞有限公司。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为主题演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教授以“中国经济与全球失衡”为主题展开精彩演讲,视野开阔,引人入胜,启发深思,“两个海平面相遇”的比喻让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总部经济创始人赵弘结合多年的理论研究经验,以“总部经济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为主题,深入阐述了总部经济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并为我市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委党校特聘教授李惠武以“对东莞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思考”为主题,对东莞发展总部经济作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宝贵意见。此外,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尧燊、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锦、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保玉作为企业家类主讲嘉宾,分别根据各自企业的发展现状,就总部企业与总部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期望,赢得了现场企业代表一致的认同。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为互动交流。主题演讲结束后,领导、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对总部企业与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各方代表就当前总部企业与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发言,深入讨论,对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意义、有创意的建议,为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本次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2010年1月22日发布)

第三篇:东莞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关于东莞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汇报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6月1日

尊敬的陈自昌会长,课题组各位领导: 您们好!首先感谢省交通运输厅、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一直以来对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关怀和支持,对陈自昌会长率课题组莅莞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幸福广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深化开展摩托车治理工作为契机,以惠民发展、绿色发展为要旨,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公共交通起步较晚,在2003年前一直以公路客运或半公路客运半公交的方式来运作,总体运力规模较小,覆盖能力不足。随着近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们立足于东莞已初步形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谋划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国率先把镇农村客运纳入城市公交体系,创新性地推出镇内出租车,构筑和完善市区、镇内和跨镇公汽三级公交体系并以市镇两级出租车系统为补充,在仅依靠民营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交服务网络,形成有东莞特色的公交发展模式。

- 1双轨制,公共交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日益凸显,初步建立了公共交通的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公交基础配套设施由市、镇两级财政投资和建设,建成的设施属政府所有,免费提供给公交车辆使用;对公共交通实行政策性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的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优惠乘车,因油价上涨造成的经营成本增加,安装车内治安监控设备,培训本地户籍司乘人员均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市财政累计拨付城巴各项补贴资金2.15亿元(含中央油价补贴),拨付各镇用于购买公交车辆免息借款1.35亿元;各镇财政共落实公交建设投入资金2.3亿元,拨付镇内公汽汽车财政补贴共1.24亿元。

(三)规划先行,因需制宜,三级公交线网日臻完善 我市无县级建制,下设4个街道办和28个镇,以及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为适应行政区域相对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布局,在大运量轨道交通尚未建成的情况下,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常规公交线网,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在2003年组建核心城区城巴系统,2004年起实施“一镇一公汽”战略后,形成了市区、跨镇和镇内三级公交网络体系。为完善三级网络体系,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对城巴、镇内公共汽车进行了规划和修编,28个镇也陆续编制了镇内公共交通规划,松山湖园区亦于近期重新对园区公共交通进行了整体规划。在落实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因需制宜,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对公交线网的完善意见,并密切跟踪市属重点工程、新建道路、大型公共场所的规划建设进度,

- 3

(五)与时俱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公交体制改革路向 为鼓励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公交市场开放和企业优化重组的通知》,规定除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外,市内班车客运、城市公交、镇内公汽、出租车以及旅游包车、汽车租赁等经营性运输项目全面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外知名公交企业投资经营公共交通,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人才。同时,引导公交企业组建具有综合实力的集团企业,在2007年9月1日前完成优化重组工作,且重组后拥有客运车辆500辆以上或出租车1000辆以上的企业,给予延长5年经营权使用期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已组建了5个道路客运集团公司和3个出租车集团企业,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之路。

为顺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公交运营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体现公交社会公益属性,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赴香港、上海、杭州、苏州、郑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就推进公交市场体制改革、提升公交服务水平进行深入论证。目前,已形成专门请示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批复后,我局将按上级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六)完善设施,加强配套,为发展公交提供硬件保证 我市积极做好公交上落站点、候车亭以及停车场、首末站、维修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努力完善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目前,市区已建成公交首末站25个,公交候车亭829个、站牌984

- 5年再次投放10辆CNG镇公汽,为日后清洁环保能源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教惩并举,强化监管,不断开展公交服务质量整治 为规范公交经营服务行为,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市交通管理部门以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近年来持续开展“文明三有序”、“公交服务年”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大力开展客运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严厉整治客运车辆冲、绕红灯等危险驾驶行为,并出台了《东莞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惩处和退出机制》,对严重违规并造成事故或严重后果的,坚决取消肇事车辆的运力指标以及肇事驾驶员的从业资格。2010年至2011年,共对151辆存在冲绕红灯行为的客运车辆作停业整顿5-10天处理,对162名驾驶员进行停岗培训。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运输形式单一,运营体制尚未理顺,对比广州、深圳等周边发达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一是运输形式单一,资源配臵不合理。目前,我市缺乏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完全依靠常规公交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骨干运输体系未形成,导致整个运输体系的效率不高。在运力资源分配上,冷热不均、过度竞争、热点线路运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配套法律法规滞后,监管手段严重不足。交通运输部、广东省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尚未正

- 7特别是年轻一代大多不愿意从事,近年来用工紧张的现象已越来越突出,对公交正常运营造成实质影响。

三、工作建议

为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供省领导参考:

(一)加快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鉴于目前《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及配套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出台,行业监管手段及法律保障不足,建议加快以《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主的行业法规的建立健全,尽快推出城市公共交通牌证管理、运营管理、处罚机制等配套细则。同时,要尽快规范、统一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的立项、许可等程序和相关技术标准,出台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进行综合开发的扶持优惠措施,如允许提高土地容积率等;要就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投融资模式、产权归属、养护管理等出台指导性意见。

(二)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建议省市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倾斜,明确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运营体制、投入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等方面均实行国有主导、多方参与的机制,明确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投入资金的支付渠道。切实减轻公交企业负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免或降低公交企业税费。探索、建立和推行城市公共交通成本利润控制规则,对公交企业因执行低于成本的票价、票价折扣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优待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开通冷僻线路增加的成本

- 9业应用LNG、纯电动汽车等的能源价格给予适当优惠,提高企业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 11 -

第四篇:东莞二手机床市场的发展状况

东莞市是广东省模具行业发展最有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成立之一。东莞各种镇街都分布了不少的模具厂,而在长安,樟木头等镇的表现就由为突出。从而衍生出东莞众多的二手机床市场,二手机床经销商,二手机床回收商,二手机床买卖服务商,通过走访各大二手机床的经销商和回收商,我总结出东莞二手机床两个特点。

第一点: 东莞二手机床市场的二手机床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有效完善的二手机床市场监督机制,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些商家还采用欺骗手段了蒙骗消费者如废机翻新,以重新组装贴牌冒充名牌等。这需要东莞政府加大实施监督制度,严惩扰乱二手机床市场,损害消费者权利的肇事者,还消费者一个洁净放心的二手机床市场。有些公司在东莞的一间植根本土几十载的经营销售回收维修于一体的二手机床企业,有着深厚的莞香情根和文化。面对如此混杂的二手机床市场这些企业的是如何屹立不到呢?很简单,卓越的评估队伍,绝对的原装正品,最贴心的售后服务,高超的维修保养技术。他们的评估专家都是身经百战,是东莞出色的二手机床评估师。这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有一个绝对不可触碰的规则,那就是二手机床绝对正品,这些二手机床公司不图欺骗的利诱,图的是鑫品的百年长青。

第二点:东莞的几乎没有大型的二手机床市场,可以说大型机床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而小型低端的二手机床市场则非常活跃。以东莞长安为例,长安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城镇。它没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缺乏资本的情况下,长安选择了走“小资”起家,这不只是长安是这样,东莞的所有镇街都是这样,乃至是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是这样。

第五篇:浅谈人寿保险在东莞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 6 0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的行业面貌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保险行业由小到大, 从一个基础薄弱、 可有可无的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保险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 。自从中国加入WTO,中国保险竞争异常激烈,着也促使国内保险业迅速成长。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势必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方式,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色之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仍将作为未来发展的特征之一。未来必定在矛盾的解决和冲击中迅速成长。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保险业的发展也处于矛盾与冲击之中。

东莞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1 . 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我国保险业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 。建国初期, 我国保险业务种类不多, 保费收人较少, 但从 1 9 7 9年保险业恢复经营以来, 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超过 2 0 %,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 0 0 2 - -2 0 0 7年的五年间, 保险业年均增长1 8 .2 %,2 0 0 8 年实现原保费收入 9 7 8 4亿元,超过1 9 8 0年到 1 9 9 9年2 0年问的保费收人总和, 世界排名第 6位。2 0 0 9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万亿, 达 1 11 3 7 . 3亿元, 同比增长 1 3.8 %。其中,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保费收人 28 7 5 . 8 亿元, 同比增长 2 3 . 1 %; 人身险保费收人 82 6 1 . 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又取得 10 . 9 %的增长速度。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 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许多国 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

这对于东莞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 中国保险行业已步人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东莞的寿险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2 . 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在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融通功能,是保险金融属性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我国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 国债、 企业债、 证券投资基金、 股票、 基础设施项目等,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0 0 8 年 l 0月, 国务院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的限制, 2 0 0 9 年 2 月, 新修订的保险法又首次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 ( 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截至2 0 0 9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 3 . 7万亿元, 其中投资总额为 2 68 9 7 亿元, 环比增加 1 0 2 8 亿元。2 0 0 9年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 5 3 0 . 6 亿元, 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 2 1 4 1 . 7 亿 元, 收益率 6 . 4 1 %, 比上年提高 4 .5 个百分点。

3 . 保险监管水平显著提高

1 9 9 8 年中国保监会成立, 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也在不断进步完善。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 保险监管发生了深刻变化。 2 0 0 6年以来, 保监会形成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监管框架。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 2 0 0 6 年初发布了《 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试行 ) 》 , 引人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制度, 初步形成了偿付能力、 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 保险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日益优化, 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保险监管的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 《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颁布之后, 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保险工作, 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保险业发展。 保监会与建设部、 公安部、 国家旅游局、 安监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促进了相关领域。

作为一个仅仅拥有十几年市场化发展的新兴行业,东莞作为一个仍然保持快速和高速增长的潜力市场,作为一个全球保险深度与密度都极具发展潜力、增长幅度连续十余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新兴保险市场,寿险己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十一分重要的一个行业。随着保费收入的日益增加,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日益增多,随着从业人员数量的日益倍增,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现状都正在成为影响东莞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何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是当

前中国寿险行业需要从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方面来通盘考虑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当前,外资保险公司如过江之鲫般涌入中国大陆寿险市场之际,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寿险公司发展上的一个瓶颈。

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不足

纵观东莞保险业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保费收入、投资渠道、保险监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在保险深度和密度、服务经济社会、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未来东莞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改善这些不足的方面,使东莞保险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客观地说,长时间以来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保险市场基本上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有待加强。

一、保险行业的人才现状

目前,保险系统职工人数超过 35万,比 2000年增长105.9%。如果加上185万多名的保险营销人员及其他保险中介人士,保险行业的队伍达215万人之多。然而,从整体上看,保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总量不足。

据统计,美国每101人中就有1人从事保险工作;我国台湾保险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也达1%。而我国国内保险企业虽然目前共有从业人员 215多万人,但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 0.15%。与美国、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国内保险从业人口总量偏小。有数据表明,目前因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各全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国国内保险业人才储备的供需比例约为1:4;就广东市场万言,保险人才就缺口 50万。保险人才培养的滞后,保险人才的匮乏,必然会导致保险市场上的人才拉锯战,集体跳槽现象凸现。人才总量的匮乏与不稳定,最终必然阻碍着东莞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截至到2005年底,近35万保险公司职工中,持有本科文凭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不到1/4,而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职工仅仅占职工总人数的2.1%。就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而言,截止到2006年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平均持证率为69.40%,其中技术含量高一点的保险公估机构从业者平均持证率只有39.10%;就全国185万多保险营销人员而言,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大部分是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且保险专业知识普遍缺乏;至如高级管理人才则更已稀缺,这可以从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找不到合适的优秀经理人才即可窥一斑。正因为如此,许多保险公司及相关机构任命了许多不够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而这些高管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最终又频繁被调换或被离职。例如,2006年中国保监会共责令撤换高管人员 64人,同比增加 88.24%;实施行政处罚的高管人员达179人,占行政处罚人员总数的 65.57%。管理人才的匮乏,必然出现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进而影响着保险市场的走向、质量与稳定。

3、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全国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中,精算、投资、核保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与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根本不相匹配。例如,截至到2005年底,整个保险行业只有101名经国际认证的精算师,获得中国精算师资格证的是55人,而这个精算师指标还不及香港的1/3。再如据上海某调查公司联合调查显示,浦东目前保险业中最紧缺的人才依次是中高级专业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决策人才和精算类人才;保险核保类、产品研发类、培训类及财务高级分析类人才也存在一定的招聘难度。具体而言,在未来的三年内,上海浦东保险业紧缺人才岗位的企业需求百分比排名依次为:销售类(团险、银保推展、渠道销售)90.9%:营销总监72.7%;精算师72.4%;专业核保72.7%;专业理赔63.6%;产品研发36.3%:资深培训师36.3%:财务经理9.09%;系统开发(IT、信息管理)9.09%。由浦东个案可见,专业或专门人才的缺乏导致人才结构的失衡,这与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是非常不协调的。

4、人才流动无序。

保险业全面放开之后,老公司的市场巩固策略和新公司的快速成长策略的核心都是为了追求保费规模,在这种“数量扩张型”发展战略下,人才匾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大量增加的新公司,考虑到保险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为解决燃眉之急,就采用高薪、高职、高待遇等承诺从老公司挖人。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所谓的金牌营销员,新老公司则展开恶性拼抢的状态。据统计,2005年全国寿险行业员工流失率平均为14%;而上海浦东的市场营销类人员有高达30%的离职率,核保专业技术岗位与精算类岗位的离职率达到24.8%。保险公司从同业引进人才甚至整体“挖角”,造成了从业人员流动上的无序,而且人员的流动并未明显带来经营理念的更新、竞争手段的创新和保险产品的创新,带来的仅仅是人才的浪费、是“保险经营的陋习”,使过去的恶性党争手段在一些新成立的保险主体的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甚至变本加厉。

5、是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环境欠优。

多年来,我国在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上还缺乏相应的具有权威的配套政策,即使有些保险企业有一些自己的倾斜政策,但往往在落实上只是流于形式,分配、培养、使用上只注重人才的产出,忽视对人才的投入,对人才过于急功近利,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保险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一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培训部,每年都要花费许多财力和人力去培训保险人才,可是没有好的使用人才的机制,结果是替他人作嫁衣裳。再如,许多公司只招聘有若干年保险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高校保险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则往往拒之于门外。

总之,我国保险人才队伍建设的这种现状,与保险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本不相适应,更不适应融入国际保险领域后人才竞争激烈态势和保险业快速发展趋势。

( 二)人寿保险业存在的不足

1 .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截至 2 0 0 8年,上海市人身保险深度为3 . 3 7 %, 密度达到 33 6 9 . O 1 元人民币。东莞保险业发展虽然在中国处于领先水平,但这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 0 0 6年全球平均保险深度就达到7 . 5 2 %, 保险密度达到5 5 4 . 8美元。

2 .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 在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责任保险、 信用保险等业务领域, 我国保险业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服务 “ 三农” 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领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是社会和人民所急需的。

3 . 发展粗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近几年, 我国保险公司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大部分是通过盲目铺设机构带来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大多数保险公司存在着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 费用支出高、 盈利能力差的现象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是当前保险公司发展的一个弊病。

4. 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还比较差

人寿保险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人们对此认识不够, 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 迫使保险推销人员四处奔波, 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稳定社会和安定人民生活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应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 提高购买的主动性。

二、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基础不断加强, 改革不断深人。综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我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 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 一 ) 树立价值增长理念和效益意识

现在我国保险业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 以保费规模论英雄” 的现象, 把保险业的发展片面地理解为保费收人的增长, 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比如偿付能力不足、 盈利能力弱、 诚信状况差等。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先进保险经营理念的传人,以及我国政府监管有效性的提高,保险市场树立价值增长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响应。业务品质的提高、内涵价值的提升和放眼长远发展成为市场主体追求的目标。大力探索电话和网络销售,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 不断提高竞争层次和盈利能力, 为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而努力。

( 二) 提高保险产品的品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企业和居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对商业保险的投保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专门化的趋势。他们会从 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进行慎重地选择。在这种逐

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产品的品格。 ¨那么保险产品的品格, 就是名牌产品+合理价格+特色服务。目前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利益保障功能、 投资功能、 储蓄功能或者是组合功能,更注重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讲 , 保险产品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 五)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

当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还相对较低,在国内外同行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应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培养一些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的核保师、 核赔师、 精算师等专业人才, 还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去, 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总之, 东莞保险市场是国内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保险业必将在未来的中国保险业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上一篇:党章学习要点范文下一篇:党员红安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