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机械的推广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农业机械的推广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姓

系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专

农业技术与管理 指导教师

中国·合肥 二0一六年四月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基层农技推广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 农业多样化 推广机构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种植业、水产业、农机生产业、兽医畜牧业以及经营管理业分别有2.78万、0.65万、1.93万、3.25万和2.83万个。科学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由原先改革开放时的27%提升到如今的51%。

1. 2基层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行科技成果仅仅注重于宣传单一技术,并未与产业形成配套体系,导致农业成果与产业出现割裂局面,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并不强。另外,某些基层农业成果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与不对应,无法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1.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数为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也普遍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老龄化,他们掌握和接受现代化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更不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1.4基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基层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另外,基层农民心存顾虑,担心收益率受到影响,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进行耕种,也严重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5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农村村落分散居住,组织化程度低,村委领导能力受限,农技推广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导致农技推广的高成本,导致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割裂。

2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因素

2.1农民对新技术态度保守农业作为一种弱质生产行业,其本身在使用新技术时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上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们在没有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轻易的尝试新技术,更多的人会对其具有保守的态度。同时,受到农产品市场经济调控作用的影响,农民在使用基层农业技术更多的会先采取观望的方式,从而不容易接受基层农业新技术。

2.2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存在使用风险.如今,若一项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在进行推广前,农技部门或科研单位会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但当其真正推广到农民的农业生产中时,由于受生产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或由于某些操作方法出现了改变,往往最后使用新技术的结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大多采用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的生产技术推广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得农民难以从中得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2.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目前,农村中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在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时往往存在着力不从心的状况,不能够良好地掌握关键的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积极性较差,在为农民讲解先进的基层农技时缺乏热情,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同时领导未能做好领导工作,不能为基层农技推广提供足够的物质及资金支持,使得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地发展,制约了基层农技的推广。

2.4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断层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在不断地出现,但却存在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许多的新农业技术未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如今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转化率仅仅只有30%~35%。而这种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的断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3 基层农业推广对策

3.1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改善推广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力求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项农业资金的投入,为了加快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国家和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改善推广条件,解决农村地区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国家必须建立专门的推广项目与推广机构,确保农村能够对基层农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在农业地区得到切实的推广

3.2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离不开生产需求,只有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业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才是成功的、实用的,才会在基层农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适用。为了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基础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使优秀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行转换,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使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地快速发展。减少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时的风险,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资金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放心地使用新农业生产技术,解决其担忧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3.3进行技术培训工作.一,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一批科学理论知识扎实、农业技能熟练的高端人才,在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对于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和掌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福利等措施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为使基层农业技术能够在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农业生产部门必须在农业生产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工作。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动力,为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需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能够认可与掌握,同时将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具体可在田间手把手地使农民掌握生产技术、邀请农业的科研专家来对农技推广进行指导、农业生产部门现场演示等方式。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培训,加强农民对新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从而促使基层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对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往往是来源于农民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此,可以鼓励农民通过日常的技术交流来改进生产方式,促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行调整与发展。

3.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为使农民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应鼓励农民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推广。此外,还需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解决高校农业专业学生的就业编制问题与任职待遇问题,鼓励他们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进行任职,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需提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率。只有将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才能将农业科研成果为农业的生产创造便利,增加效益。有关部门在对科研项目审核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虑资金的分配问题,充分发挥出有限的科研资金的作用,拓宽研究成果的转化方式。为此,不能够仅仅只是进行实验的研究,而应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3.5农技推广与中介组织结合,提升农技推广的效率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及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参与农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联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这样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获的费用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能够自主选择技术,还增强了农民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3.6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农业的发展不但要紧紧地依靠媒介的宣传,而更应使得农业生产部门与农民团体参与到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当中,让农民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组织结构较为稳定,基层农业推广机构配置较为合理,但仍需做好对农业技术的监督工作,对资金的使用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能够物尽其用,从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结语

基层农技推广作为我国农业的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巨大工程,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将该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深化,合理调整农村的生产结构,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总体来讲,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善文、藏荣春.网络与农业信息服务[M],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09-01. [2]不详.中国传统农业思想[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3]王利武.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进程的因素[J].吉林农业,2012(12).

第二篇: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推广途径论文

摘要: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新时期下,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对农业生产积极创新和改革。在现今的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好地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民减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促进我国农业事业更好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推广;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使用,新时期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我国农业经济得到提升,所以大力推广农机应用,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1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主要表现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科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以最大减少劳动力和获得最多劳动成果为前提,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节省了生产时间,使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生产靠拢。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之间没有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还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如节能和节省耕地和节约水资源,以及减少化肥和种子农药的使用量,更加保障了农业产品的质量。另外,我国的自然条件为农业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优势,使用农业机械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些经济条件可以为其他的农业产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林业、畜牧业等都得到全面更好地发展。

2目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推广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推广不够重视,农业机械不断地更新换代,推广和宣传人员所具备的农机知识储量不足,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不够科学全面的了解[1]。

2.2经费方面的因素

在推广农业机械中,多采用口头的单一方式,使农民不能认识到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加上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使农民难以在购买方面达成意愿。虽然农机发展能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但是农民依然无法在初期投入。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都有增长,但是离农机设备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的,农民无法拥有较多的资金去购买设备。虽然农机推广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大多数农技部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在农机推广中进行投入,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然而由于推广不到位,使农业机械出现品种不全和设备落后的情况。

2.3农民耕地面积因素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家庭联产责任制,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这种人口平均分配的形式,使农民的土地比较零散,致使部分地区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方法种地,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当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时,农业机械化才能得到有效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参与到其他产业中。现今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存在“过剩”的情况,这必将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2]。

2.5不具备健全的农机社会服务

农业机械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缺少科学健全的推广模式,加之农机的维修、供应和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现在缺乏完善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如农业机械手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农机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农民自身缺乏对产品的维护知识,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机械无法推广和使用。

3关于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建议

3.1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人才队伍

在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程度对推广效果产生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确保农机推广工作在现代化先进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3.2合理加强推广农机技术和教育工作

由于地域的不同,使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距,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适合使用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使农业机械更加科学和合理,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农机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示范试验的形式,通过在田间地头对农业机械的操作进行推广,使农民了解到科技的作用,自觉增强使用科技现代化设备的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了解关于农机使用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农机技术和先进设备,还可以在宣传上进行创新,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视以及多媒体形式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3]。

3.3完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

要建立专门以农业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社,开展服务合作的组织发展,要创立农机的新服务方式,加强农机的销售和售后管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机销售网络,有效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

4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农民共同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得到健康待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述萍.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8(3):186.

[2]郭志显.创新农业机械发展理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吉林农业,2017(15):42.

[3]赵淑玲.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17(2):90-91.

第三篇:农业推广案例分析 一个农业推广的典型案例及对它的分析

沼气池利用技术成功推广实例及分析

一、实例内容概述

温州市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取名为苍南。苍南县畜禽养殖业近些年来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2年,全县已有13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长期以来,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理令当地民众感到头疼。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节流增收,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县政府思考的重点。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令县政府找到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极佳办法—引进沼气池利用技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养殖场沼气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100多处,总池容量9000多立方米,年可产沼气50多万方米,年处理21.9万吨畜禽养殖废水。苍南县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了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单元,“一池”即建设沼气发酵装置;“三建”即建设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调节、计量、出料、搅拌等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气净化、储存、输配和利用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处理装置)。“一池三建”不仅注重沼气工程的前处理设施,而且注重“三沼”综合利用,拓展了沼气工程建设内容。经过专家测算,苍南县每天仅猪粪尿发酵产生沼气产量就高达9861 m3,可见苍南沼气存在很大的潜在产量。猪粪本身含有大量的生物质能,对猪粪的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照明或炊事,也可发电,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如果再加上其他畜禽产生的废弃物,再加上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那么,足以可见,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苍南县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苍南县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大大增加了民众的收入。据统计,2012年苍南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599元,农民的经济纯收入已达到8938元。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沼气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农户用沼气作家庭用能源,可以避免对林木的过度砍伐;利用沼液与沼渣在荒山上种植果树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区域小气候、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释氧、吸尘、保持空气湿润清新等)。另外,沼气池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农村面貌,建设有沼气池的农村或小城镇是干净、整洁的,而不再是苍蝇漫天飞,家禽粪便遍地分的目不忍睹的场景了。据资料查证,建一个8m沼气池,一年可产400m左右的沼气,能解决三口之家的生活燃料,每年可以节约木柴1.5t,节电100 kw/h左右,相当于新造了0.2ha薪炭林,节约造林费用600元。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从长远来看,农村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

(二)经济效益

家庭将沼气直接作炊事、照明等生活用能源,每年可节约开支500元左右。用沼气灯给温室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使黄瓜增产30,,芹菜增产25,,西红柿增产20,。一个8m3的沼气池,平均可处理利用3头猪和农户的人畜粪污,一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kg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15kg氯化钾。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每头猪平均可节省成本40元左右。如苍南县桥墩仙堂沼气工程建成后,可年产沼气16.2万m3,相当于5400瓶液化石油气,价值40多万元。

(三)社会效益

33建造农村户用沼气池,可以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入池,这样做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文明、健康,同时也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围绕沼气池建设,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圈、改院,使得农民的住房整洁明亮,厕所干净卫生,让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方便、快捷、卫生的生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可谓社会效益显著。

三、技术路线

沼气池的推广利用,主要依据的技术路线是生态系统循环。生态系统循环是一个包括诸多环节的循环,循环中的诸多环节有许多相生或排斥,每个环节的产物或废物,往往成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就农业循环看,将作物所产的秸秆直接烧掉,或直接用于还田,或用作饲料后将畜禽粪便作肥料的习惯做法,都未能充分利用农业生物产物的能量和物质,因此,这样的农业循环是不完全的(图1)。如在农业循环中加入“三沼”应用环节,农业循环就成为比较完善的趋于封闭的循环体系(图2),这将提高循环效率,加速农业内部各部分的综合发展,比较充分地利用农业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可比较合理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它以沼气、沼液、沼渣为纽带,按照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把养殖业、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达到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稳步增长。

图1 未加“三沼”环节的农业循环 图2 添加“三沼”环节的农业循环

四、工作经验

1.充分利用宣传媒介,提升群众“资源认知” 但丁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名言正好道出了推广沼气池技术的初衷。苍南县畜禽养殖业近些年来发展势头旺盛,而由此产生的废弃物也骤然增多。这些废弃物,不能简单的被视为一无所用的垃圾,它们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那你就得先改变他的思想”,这句话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而言启发深刻,本案例中,农推人员十分注重宣传媒介的利用,通过大力宣传,使得民众在认知层面对这些废弃物有了新的认识,它们是宝贵的资源,而不再是令人头疼的垃圾。

5 2.正确应用农业推广理论,确保推广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技术活,为了促使沼气池利用技术能够推广开来,苍南县聘请了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推广人员来进行技术推广,确保获得预期的推广效果。

3.充分比较论证,推广最佳沼气池利用模式

在沼气池利用技术推广过程当中,不同地区有各自实际情况,不能将在某一地区发展良好的模式完全照搬到另一地区,本案例中,苍南县政府组织农技推广人员,经过实地调研,结合各个村镇的实际情况,充分比较论证,分类指导养殖场(户)发展农村沼气。例如: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养殖场可重点引导发展沼气发电工程,建设100kw,1000kw的发电厂;年出栏5000头,1 0000头的养殖场可结合国家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设,引导发展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出栏1000头,5000头的养殖场可重点发展“猪—沼—茶”、“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利用型模式。

4.充分利用政策法规,推广沼气池技术的应用

沼气集中供气和沼气发电项目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回收期长,应将沼气集中供气和沼气发电上网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并简化发电上网手续,支持沼气发电上网。对目前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沼气发电项目,未上网电量要争取参照《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法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的规定给予补贴,以鼓励沼气发电,解决夏季沼气供过于求、乱排放的问题。

5.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大沼气综合利用扶持力度 沼气工程建设是一项农村生态环保工程。苍南县县政府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指导,结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沼气发展规划,及时抓好大中型沼气项目的筛选、论证及可行性研究,建立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储备制度,并积极推荐申报立项,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大力推进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促进畜禽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五、农业推广理论

1、有效沟通的7C理论

从事农推工作的过程就是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是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往往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案例中,农推人员成功运用了有效沟通的7C理论,使得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crebidity:即可信赖性,要让农民群众感觉到传播者是可以信赖的,双方的信赖是沟通的基础; context:即一致性,推广必须与环境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的、物质的、心理的、时间的环境情况;content:传播的内容应该是受众可接受的、完整的内容;capability of audience: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这是说沟通必须考虑沟通对象能力的差异(包括注意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采取不同方法实施推广从而获得预期推广效果;clarity:信息的组织形式应该简洁明了,易为推广对象接受,不要绕圈子;continuity and consistency:沟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要达到渗透的目的,必须对信息进行重复,但又须在重复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这一过程应该持续的坚持下去;channel:保证沟通渠道多样、畅通。

2.马斯诺的层次需要理论 (1)理论内容: 生理需要:衣、 食、住、行; 安全需要:人身安全、 健康;社交需要:友谊、情感; 自尊需要:自尊、权威、地位; 自我实现需要:成就感。

(2)理论应用:按照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动机是由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引起。其中内在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根本条件。农民的需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原动力所在。本实例中,推广人员正是考虑到农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沼气池利用技术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使得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3. 推广过程中的期望理论

(1)基本定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为。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接受预期奖赏的能力期望。

(2)公式:激励水平M=期望值E×效价V (3)理论的应用: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认真分析农民心里,热情诱发农民兴趣;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职称的推广人员较多,工人的数量也比较多,而高级职称的推广人员数量却极少,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较少.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培训机会,因为培训不足,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农业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开展.

三、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 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政府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切实实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讲解,切实的负起行政管理职责.为保证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存在着制约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3. 重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进行多层次的培养.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任职资格,鼓励和支持具有专业农业技术的农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农业.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以确保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知识,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浅谈珍贵树种的推广与培育技术

摘要:广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我国很多的珍贵树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短缺,甚至是资源枯竭,为缓解珍贵树种供应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当地林农的种植收入,广西积极引进推广珍贵树种的种植,本文针对黄花梨的生长特性,在研究广西当地气候环境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黄花梨的方式方法,以及适合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广西;珍贵树种;黄花梨;推广;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45-2

1 黄花梨的生物学特性

黄花梨为落叶乔木,树高10―25 米,最大胸径超过60cm,树冠广伞形,分杈较低,枝桠较多,侧枝粗壮,树皮浅灰黄色。奇数羽状复叶,长15-26cm,卵形或椭圆形;花淡黄色或乳白色,花期 4―6月;荚果舌状,长椭圆形,扁平,10月―翌年1月为种子成熟期。黄花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温度高低对黄花梨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生长的最为适宜的温度在20℃―30℃,在0℃的低温环境下也能够存活,耐干旱不耐涝,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高。黄花梨的生长周期很长,一般在种植10年以后才开始形成心材,在20―30年才具备收获价值,进入收获期,树龄越长,材质越好[1]。

2 广西的地理及气候条件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且山地多、平原少等地形特点。广西位于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日照适中、冬少夏多,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的气候特点。

广西的降水量也是全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平均各地年降水量在1300―2000mm之间,最高降水量达到2769mm,最低降水量也可达到1000mm。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等地,是广西的三个多雨区。广西降水量的分布呈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

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169―2219小时,平均日照时数达到1200-2200小时。广西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

3 广西地区推广黄花梨种植的具体思路

3.1 在广西种植黄花梨的经济效益分析

黄花梨作为一种珍贵树种,对土壤气候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且黄花梨自然资源濒临灭绝,因此也使其具有昂贵的价格。花梨木从幼苗长到有格的花梨木树需要20―30年时间,直径30厘米的黄花梨木原料,市场价为3000―4000元/斤。花梨木如依心材而论,一般每公斤卖价在80―150元,枝丫、木渣每公斤亦卖到8―40元(见《全国药材信息》2004年10月刊)。一般在人工抚育情况下,花梨木平均每年增高1m,增粗1cm,栽培10年的花梨木的单株积心材约30公斤,如按现年的最低价80元计算,30公斤就是2400元,也就是单株的价值。通常一亩能产花梨木110株,也就是亩产值2400元*110株=264000元,而花梨木年数越高,价格就会越高,10年的储值远远会高于26.4万元。通常花梨木没有格的价值不大,有格的花梨木价值昂贵。用花梨木制成的各种高档家具、用具、器材、雕刻属于上乘极品。目前黄花梨原木价格在20万元/吨左右。黄花梨做椅子等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5―11万元/吨。而做大件的原木要15―50万元/吨[2]。

3.2 广西地区推广黄花梨种植的整体思路

我国由于一些森林保护意识的单薄,珍贵树种的灭绝匮乏越来越严重,很多珍贵树种只能通过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植珍贵树种的栽培种植,鼓励国家权威的珍贵树种专家学者的积极研发以及增加林场的造林投入;林业工作者也应加强对珍贵树种知识的学习,了解珍贵树种的生长习性,制定适合珍贵树种生长繁殖的造林途径,为我国珍贵树种的种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国真正从森林大国迈向森林强国。

4 黄花梨的培育技术

4.1 整地

整地的基本步骤为浅耕灭茬翻耕、深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从步骤中不难发现,整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壤的深耕、耖田、起垄等行为,改变土壤原有的理化特性,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使其具有更强的透气性,增加其蓄水能力等,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在幼林整地时,通过整地可以加快树幼苗的生长速度。按照目前的整地技术,一般有人工整地和机械整地两种。机械整地对幼苗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尤其是机械全垦,极大的提高了树的生长速度,但是,机械全垦对整个林地的生态环境是一次极大的破坏。目前应用最多的整地方式是多种整地方式相融合,根据不同的地势,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3]

4.2 施肥

施肥顾名思义是把肥料施于土壤中或植物上,以提供养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依据现在环保等环境来说,施肥也需按照科学实施,在保证养分充足的情况下,肥料的投入量越小越好,这样既保护环境,又节约成本。因此,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再使用合适的肥料在需肥环节。黄花梨种植过程中,最好的施肥方法就是基肥和追肥。所谓基肥,就是运用充分发酵处理后的城市垃圾、鸡屎、厩肥等等,在定植前一个月左右,在回填挖坑的表土时,把这些肥料填入穴中。在施肥时,尤其是在幼苗期施肥时,幼苗根系较弱,需防止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造成烧根进而烧苗的现象。

4.3 种植

黄花梨的种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黄花梨宜植穴,挖坑时应注意为防止水土流失需要先耕后挖,并且植穴的规格:长×宽×深,约为50cm×50cm×40cm。在黄花梨栽植之前要对苗木进行剪枝,同时为避免土壤对苗木的侵染以及在栽植后的顺利缓苗,可以在苗木根部蘸保水剂以及杀菌剂。种植的深度可根据树种对水分的需求以及种植土壤的水分含量进行调整,定植坑回填时要将熟土填入下方,生土在上方,移栽前要再次对苗木进行选择,并浸泡生根粉以促其根系生长,提高存活率。[4]

4.4 黄花梨的抚育管理

黄花梨的抚育管理对黄花梨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 “三分栽七分管”。无论是哪一种树木,移栽后到开始发芽之间是决定树苗移栽是否成功的关键时刻。这时应该防止苗木的蒸腾作用,可喷洒一到两次防蒸腾剂,因为在这一时期,苗木根系尚未开始生长吸收营养,但枝条已经开始蒸腾作用。同时要防止害虫侵扰,注意防止大风吹歪苗木,并且应以苗为中心清除树盘周围直径1米范围内的灌木杂草,同时结合培土施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移栽成功率。[5]

黄花梨一类的珍贵树种的造林是一项长期的投入活动,农业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更加注重树种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不要因为一些利益的驱动,没有专家的指导下随意混合另外一些珍贵树种,这有可能会引起各自树种的纯度,一不小心会引起整片树林的死亡。

4.5 黄花梨的病虫害防治

黄梨木的苗期和幼树期,通常会有炭疽病和黑痣病,炭疽病在叶片上,显现圆形褐色小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点;在嫩枝上发病处呈黑色,逐渐干枯。可在发病初期每隔15天喷一次1:1:100的波尔多液。黑痣病一般为害叶片、小枝及果荚等。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发生褐色黑点,逐渐扩张会合,并变黑色,重者连成一片几乎笼罩整个叶面,造成叶片枯黄早期落叶。此病可在新叶开放后每隔半月喷1:1:100的波尔多液2-3次。

5 总结

黄花梨作为一种适宜在广西推广的珍贵树种,要想推广成功离不开政府、林业企业以及林农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在推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的政策扶植,技术帮扶等,使珍贵树种的种植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作为大中型林业企业要加强对珍贵树种培育技术的积极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珍贵树种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韩秀侠.黄花梨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7,(03).

[2] 贺海源.黄花梨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6).

[3] 曾淑燕,李映珍.喜树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7,(01).

[4] 华国栋,李冠喜,张灿宏,王多明,相华.白灵菇中高温型菌株a_3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04).

[5] 陈德茂,康兴屏.迷迭香在黔南的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05).

作者简介:陆洪峰(1969-),男,梧州蒙山人,大专,蒙山县新圩镇林业工作站中级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珍贵树种的种植与栽培。

上一篇:全委会工作报告免费下一篇:浅谈企业文化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