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2024-04-10

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精选10篇)

篇1: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已十分迫切。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问卷调查数据:

本次问卷调查共调查了**县2个镇3个村的25名村民,其中不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有13名,占52%。表示愿意接受学习或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有20人,占80%。目前在使用手工劳动进行农业生产的为25人,占到了100%。

在对调查问卷的处理中我发现,在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人中,有90%是通过电视和邻里传授获得的。而对于为什么大家都在使用传统手工业进行劳作,有10%的人认为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会增加劳力和成本,其他则认为没有条件和能力。现代农业技术之所以没有在本地推广,60%的人认为是缺少资金和地方政府不够重视。30%的人认为是自身科技素养不够,仅有10%的人认为信息技术的获取不够方便快捷。

现代农业技术在该地没有被推广的原因

一、基本情况:

**是**地区较大的农业生产县,全县种植水稻27.02万亩、玉米5.01万亩,其它秋杂粮3.03万亩,全部插播在高产期。栽培柑桔10万亩;种植中药材8.63万亩;低改茶园5200亩;发展蔬菜7.84万亩,蔬菜总产18万吨,其中早春蔬菜6.5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16个、推进村5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

近年来,**县党委、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城郊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城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1)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2)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4)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手工生产方式下发展起来的农业推广体系,其结构与功能完全无法与现代农业技术相比。在现实生活中,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的问题不少,已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时期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新要求,阻碍着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1、调查中发现,农业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历年遭受的洪水、病虫等自然灾害袭击,均使我镇的农业经济遭受不小的损失。不难看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生产抵御旱涝自然风险能力低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2、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因素。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意识淡薄,拒绝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3、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获知渠道不多,在农村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少,而且一些刚毕业从事农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只有书本知识,只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不会动手实践,更不会亲自试验示范,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给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这不仅影响了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4、农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由于缺乏资金,农民发展规模种养和农村使用中小型现代农业工具难以得到必需的资金和信贷支持,影响了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一些基层农技站只是围绕推广搞推广,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不能积极主动走出去,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去寻找项目成果,把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来加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只是坐在办公室等着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然后组织实施和完成。长期以来,就会动摇农业推广在农民心中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键要靠科技,要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源泉,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科技成果尽快推广出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去的实践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更好发挥作用和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

三、对策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五要建立资金透明体系,确保这些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公开透明,杜绝滋生腐败。

2、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3、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5、加强政策监管制度,保证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由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定,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逐步使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农业推广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农业推广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农业推广,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使农业推广深入广大基层,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把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成“中国特色的新农业”。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完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深入探索,勇于实践,建设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篇2: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

什么是绿色农业?从发展绿色农业是为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出发,所谓绿色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应重点加强农业的生态技术推广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在我国积极倡导与发展绿色农业,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

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应重点体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是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的、代表生产力要求的、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其基本要求应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绿色技术创新也是绿色农业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综观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发现大多数农业技术创新只是从单项工程技术层面或经济效益层面上来研究技术创新的,而从生态经济层面研究所见甚少。因此,要实现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向,必须大力提倡绿色技术创新,使绿色技术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绿色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绿色技术发明基础之上,主要包括组合型技术创新和发明技术创新。不仅追求技术创新的工具效率,而且还把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自觉地融入自然生态循环的系统中,既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效益,又有获得潜在利润的经济效益;既是一项使绿色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经济活动,又是使绿色技术成果公益化的社会活动。从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来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关键是要围绕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技术来展开。

二、在绿色农业体系下农业技术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一)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但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2.物理处理技术方法

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实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法。

3.化学处理方法

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4.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据实验测定,麦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二)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实践证明,25-30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

(三)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四)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等形式。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目前为了在绿色农业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深化农作物是宝贵资源的认识

过去几年绿色食品的成功实践,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就整个绿色农业发展来看,还缺乏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当前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对秸秆饲料、肥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应大大拓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内涵,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广绿色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该种方式是将秸秆饲料化技术、还田技术和能源技术组装配套起来的一种综合利用技术。即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青贮、压块、氨化或生物处理等),然后用于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再将秸秆过腹转化后的排泄物,如粪、尿以及剩余的草粉渣等装入沼气池,用于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能源加以利用,沼渣还田沃土。或者用秸秆饲养蚯蚓,蚯蚓既可作为饲养畜禽的动物蛋白饲料,又是制药的原料。这些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秸秆,既可生产出供人们放心食用的优质肉、奶等畜产品,又可改善环境,产出清洁能源和无公害的有机肥料还田壮地,形成一个有益的生态循环链。

(三)科学调整绿色农业结构,提高农作物秸秆品质

篇3: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1 阿鲁科尔沁旗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解决农业技术“落地”为目标, 紧紧围绕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到农牧民的“最后一公里”的实现问题, 坚持科技为先、典型示范、辐射带动, 探索形成以“一个核心, 两个时点, 三个平台”为主要内容的“12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

1.1 建立一支以农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方式直接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阿鲁科尔沁旗在新一轮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 紧紧抓住“以人为本”, 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快速接受农业新技术、及时掌握新的农业实用技术的专业农业技术人员, 打造一支全面服务于阿鲁科尔沁旗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目前, 阿鲁科尔沁旗已经形成以农业技术骨干为组长, 年轻农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技术服务覆盖全旗14个苏木乡镇。

阿鲁科尔沁旗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重点培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绿豆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设施蔬菜种植、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技术。 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农牧民的技能。

1.2 农业技术推广围绕“农闲”、“农忙”两个时点开展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要充分利用好农时。结合全旗农业生产现状, 农业局总结历年工作经验, 形成了针对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 即划定农闲和农忙两个时点, 充分围绕两个时点来服务特色“三农”。

1.2.1 农闲时节入村、 入户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的教学团队, 春季农闲时入村开设农业科技大讲堂。 讲课内容涵盖农作物农药施用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高粱、绿豆、谷子等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 从各个方面和环节指导农民如何从事农业生产。秋后农闲入户、手把手教技术、心贴心送科技, 农业技术人员总结一年来对农牧民的指导经验, 入户看成果, 让每一次技术推广都落到实处。

1.2.2 农忙时节入田农业技术人员比农民先一步进入田间地块,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取样工作。2015年在农民春耕汇地前, 通过16天的努力, 完成全旗500个土样采集。 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同时进入田间地块, 在示范田、实验田等地块, 实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把农业技术实实在在地带到田间地头, 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农民面对面传授农业科学技术, 在田边直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1.3 充分发挥“高产示范平台”、“农技体系平台”、“手机短信平台”作用,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1.3.1 建设高产示范区, 典型带动、示范推广农业技术2015年, 全旗高产创建3个示范区和5个示范基地建设补助项目区, 通过高产创建工作实现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投入 (包括农药、化肥、农膜和滴灌带等) 和信息服务等工作。

1.3.2 完善农技体系平台, 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阿鲁科尔沁旗通过成立7个农业技术指导员队伍, 网格化农业技术指导全旗14个苏木乡镇, 并在全旗培育农业技术科技示范户900户, 点对点提供全年农业技术指导服务。 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农民10 000户, 探索农业技术大下乡新方式。同时, 阿鲁科尔沁旗搭建三所田间学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3.3 开通手机短信平台, 便捷服务农民开通手机短信平台, 通过公益短信这一方式, 实现农业技术和病虫害预防预报等信息直接到达农牧民手心里。目前, 全旗已形成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 涵盖种植大户、 农业相关技术人员手机信息等内容的服务数据库。 截至目前, 全旗累计为农牧民免费提供各类农业技术信息10 000条 (次) 。

2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原有推广体系的改革, 新老农业技术人员的承接问题不断凸显, 只有不断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才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坚力量的不断壮大。

2.1.1 创新学习方式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网络化学习, 让全体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学习, 及时了解农业动态, 接受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有效地传播农业技术。

2.1.2 创造学习氛围农技推广队伍应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且融入到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中, 形成时时学习、时时讨论的良好氛围。

2.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针对性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广泛使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与配方肥施用有机结合、 施肥建议指导与现代化智能化手段相结合均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只有在农牧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诉求上提供农业技术服务, 才能更好地让农牧民接受新技术,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摘要: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通过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践, 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载体,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新方法, 更好地发展农业现代化。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效果, 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篇4: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35-1

在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设施农业技术不仅能够在一定的可控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高效化,而且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与经营模式。

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来说,设施农业技术是重要的技术手段,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做好它的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中受益,实现农业收入的增长。本文主要是对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成效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设施农业的含义

所谓的设施农业就是针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特点,通过一定的设施技术与工程技术,为动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摆脱对客观自然环境束缚的一种农业。作为当今社会上最具活力与效率的农业生产形式,设施农业对高新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可以说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设施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栽培。对于栽培来说,通常是指蔬菜、瓜果类的栽培,而它的设施主要有温室、塑料棚等;其二是养殖,对于养殖来说,通常是指水产品、畜禽等方面的养殖,而它的设施主要有保温棚、遮荫棚等;其三是林业,主要是指林业的育苗。

2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成效

2.1 设施农业技术的概述与应用

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其技术主要有耕整地技术、卷帘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设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来说,上述四项技术是应用比较多的技术。

首先,耕整地技术主要是以旋耕整地为主,它是靠发动机推动旋耕部件的旋转来作业的,在耕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耕作深度与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可以随意来调整手把的位置,这样就有利于温室边角上的作业。

其次,卷帘技术的功效主要是体现在草帘与保温被的卷铺上。鉴于行走的方式不一样,可以把卷帘机械分成固定式和自走式。其中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减速机来达到卷拉覆盖帘的目的。

再次,对于滴灌施肥技术来说,它主要包括施肥、过滤、滴灌管、供水泵等。而滴灌施肥中的输水管涉及到三个部分,即主管、支管和毛管。当然用途不同,输水管的材质也不尽相同。主管和支管主要采用的是PE管,而毛管则适宜采用压力相对比较低的滴灌管。只有在特定材质的管道中,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最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是用来保护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在温室中,应用比较多的是臭氧防治机,它是以温室内的空气为原料,利用高压放电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杀死温室内各种病菌的目的。对于臭氧来说,它有一定的还原功效,杀菌过后,臭氧会还原成氧气,而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2.2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

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不断实践,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技术的使用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设施栽培农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中,设施栽培农业的生产面积超出了当地菜田面积的1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还达到30%以上。由此看出,我国设施农业的分布在不断扩大。

第二,通过对设施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应用中,我国节能日光温室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设施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设施内的生长环境也得到了很好地优化。

第三,对于设施农业来说,它已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首要选择目标。比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上海的孙桥园艺试验场等,这些项目都是把现代的温室园艺和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设施农业技术一种新的应用,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设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园艺业和种植业都潜在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对农业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农民的增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大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当然,在此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型设施农业发展的道路。只有大胆地创新,把握市场的运行规律与特点,适时抓住机遇,才能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彬彬,贾天慧.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2] 郭雅楠.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J].新财经(理论版),2010(11).

[3] 宋彬彬,贾天慧,石天舒.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22).

[4] 王炳真,潘广林.杨灿喜:推广农业技术 带领村民致富[J].当代贵州,2011(22).

篇5:暑期产品推广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大学已过了三年了。明年我就要步入社会,永远的离开学校了。对此,我即兴奋又不舍。兴奋是我即将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舍的是离开了这么多为学生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们和与自己同舟共济的同学们。为了在大学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一页,并且为以后出去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我在这个暑期决定去参加实践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个暑假有幸来到xx有限公司实践,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对于还在学校读书、尚未走进社会的我非常珍惜此次实践,我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为以后出去工作做了更好的准备。

刚进公司实践的第一周,我们主要是了解公司和相关行业的知识,了解到洁宝纸业是一家广西最大造纸企业,并在在环保方面做的也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公司采用的是甘蔗纤维做为原料,制出来的纸是自然的洁白,而非使用化学药品,健康又环保。公司的主要品牌为:洁宝依人,大拇指和榴花等。对于整个造纸行业,我们掌握了如何对生活用纸进行质量判别、制浆工艺流程。品牌宣传口号:纸用洁宝,健康环保。符合了公司用甘蔗纤维做为原料的健康环保理念。

我实践所在的部门是市场部,主要任务是推广公司的新产品“桂林印象”类生活用纸、调查公司产品的铺市率、顾客的分布和竞争对手(恒安、维达等)的销售情况。具体工作情况概述如下:

一、市场调查。

我们这一小组是负责青秀山、医科大这片区域。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假货出售,特别是一些偏远小区里面大部份是假货。竞争力比较大的是恒安和玉凤,恒安的钱夹纸铺市认几乎人100%;玉凤的卷纸铺市率也很高,顾客反应说玉凤质量好价格低。而我们的新产品桂林印象铺市率是非常非常的低,把新产品的铺市率提高上去,就是我们营销实践的主要伤务。

二、新产品的推销。

做这个工作非常辛苦,有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但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我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努力并坚持到了最后。刚开始我们对区域不是很了解,个人简历找店的时候有一些耗费时间,但后面两周我们都很熟练了,每天走的访问的店数越来越多;起初我们做的也不顺手,后面经验多了,订单也有所增加。遇到的主要问题:顾客对新产品排斥很大、假货过多、竞争对手很早就先站领了市场、很多连锁店都是统一采购、店主不在。虽然问题很多,但我们一直坚持下来,尽最大的努力把产品推销出去。虽然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我们相信以后我们会做的更好。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营销知识,也让我个人更加的成熟的坚强;在实践工作中,当我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时,我会向一起工作的同事交流,有时候也会请教我的指导老师;在具体的市场上,曾受到无数次的.拒绝,有多少次已经决定放弃,但是第二天又早早的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不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不断的进步。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拒绝放弃!整个实践下来,我已能较好的处理与顾客的关系,感受到了营销给我带来的乐趣。

在短短的一个月实践期,我不仅很好地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实用的待人处世之道,阔大了知识面,也丰富了社会实践经历,为我即将踏入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感受到工作的辛劳,每一个份工作都不容易,都要我持续的努力。

篇6: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中共武清区委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2月18日

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把学习实践成果体现到农民得实惠上

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打造队伍、改善服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着力点,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招法,助推全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1、打造专家型队伍,提高服务能力。组建了由1名推广研究员、28名高级农艺师和9名农艺师组成的专家服务队,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一是走出去学。先后到广西、云南、辽宁等地学习农业节水、优质小麦栽培、农田灭鼠等先进

1经验,引进了春麦一优一促一增、棉花全程化控轻简栽、玉米两增四改等多项栽培技术和增收节支增效栽培模式,在全区进行试验和推广。二是请进来讲。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夏敬源、喻树迅等专家学者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设施农业建设及生产技术等进行讲授,让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把握最新的科技动向,用最前沿的先进理念指导实践。三是成果交流制度化。每季度末,40位专业技术人员把根据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撰写的论文、报告,以多媒体等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借鉴提高。

2、拓展技术服务通道,提高服务质量。一是采取“三个直接”服务方式,即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开展技术示范,承包服务。抽调技术骨干进乡入村,对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全程技术承包,同时建立不同作物高产示范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路。二是产业带动服务。对形成生产规模的产业,实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订单生产,积极与天津大成面粉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超过市场10%—20%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品质合格的津引159和农大优93冬小麦、津强系列春小麦近200吨,仅此一项可使农户每亩增收80—150元,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三是提供现代信息服务。通过武清农技推广网、手机短信等方式适时发布各时期农业管理措施,及时向种植大户传递病虫草害防治信息。同时,利用电视讲座对从业人员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去年培训农民达15.7万人次。

3、推广先进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优质高产、节

本增效、生态环保,设施化、标准化等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

术作为推广的重点,及时向农民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万亩,发放施肥建议卡9.2万份,全年节本增效1500万元以上。在汊沽港镇西肖庄进行了黑甘薯增施有机肥、摘心、提蔓和控制薯秧徒长等技术,使3000亩优质甘薯比普通甘薯亩增效益1500元。在大良镇田水铺村实行青萝卜品种提纯复壮、延后栽培等技术,不仅增加了种植茬口,使市民能够在冬季品尝到新采摘的青萝卜,而且提高了品质,各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每年两茬青萝卜产量达6000公斤以上,亩纯收入10000元。

报: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

委指导检查组

区委常委扩大会领导

发:各乡镇党委,各街道工委,区直各党组(党委),区委各

篇7: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分析报告

**区农机技术推广站

**

【摘要】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是利用设施工程手段,调节和控制环境因子,以创造和改善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牧养殖的环境条件,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农作物和动物获得适宜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制约因素,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系统的生产力。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日光照射时间,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温室作物生产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通过对**区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为**区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主题词】设施农业

机械化

效益

张掖市**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是张掖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全区总面积42.4万hm2,总耕地面积6.4万hm2;**区深居内陆,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7.8℃,≥0℃和≥10℃的年活动积温分别为2130-3600℃和1240-3100℃,年平均降水量

125mm,日照时数2900-3000小时,系太阳辐射高质区,无霜期153天,位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上游,且地下水位低,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区把设施农业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加强设施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及配套机械的应用,使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2008年开始,**区农机局在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温室进行了微耕机作业、机械卷帘、水肥控制系统滴灌灌溉、燃烧热风炉和物理农业技术设备的示范推广。通过6年来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止2014年底,全区设施面积达到6.5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3.5万亩(韭菜大棚1.6万亩,1400棚,高效日光温室大棚1.9万亩,8500棚),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全面了解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效益,现就对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的效益作一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近6年的实施情况,在设施大棚生产过程中,在水、肥等相同条件下,农户的田间管理水平,经验具有相当的作用,对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1、微耕机作业效益分析:在温室采用微耕机耕整地作业约40

分钟可完成,一台微耕机一天可完成8个温室的耕整地作业,微耕机的作业收费为每棚60元。而人工进行耕整地作业,一天仅可完成一个温室,人工费为100元。节本40元/棚,提高工效8倍;40元/棚×5655棚=22.62万元。微耕机的作业质量要好于人工作业,不仅提高工效,经济效益也是较好的。

2、温室用水效益分析:采用漫灌方式浇水每次约需30m³的水量,采用滴灌方式浇水只需约20

m³的水量,作物一个生长周期按6次浇水计漫水浇灌方式约需180

m³的水量,滴灌浇水方式约需120m³的水量,在水价相同的条件下,节约浇水费用约34%。5655棚×120m3/棚×0.4元/m3=27.144万元

3、温度使用燃煤热风炉效益分析:温室使用燃煤热风炉,不仅此土炉子节省燃煤节省40—60%的耗煤量,同时可提高温室温度3—7℃。按照燃煤热风炉每天耗煤10kg,每天5小时计,煤价为0.4元/

kg,每个生产季节按120天,10kg/天棚×0.4元/天×120天×50%×5655棚=135.72万元,因此可节约费用135.72万元。

4、温室使用卷帘机棉被后的效益:

在温室使用棉被其保温效果好,不易破损,使用时间达5年以上。60m标准温室,棉被费用为6000元,扣除补贴农民投入4000元。按使用5年计,每年的投入为800元。使用草帘其保温效果差,易破损,使用时间为1—2年。按使用2年计,每的投入为1200元。使用棉被比使用草帘年投入少400元。400元/棚×5655棚=226.2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5、增收节支情况分析:

我区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机械化技术项目示范区,平均产量提高5.43%,增加收入1163.94万元,平均价格提高0.94元/kg,增加收入2451.93万元,共增收3615.87万元,年减少用工373230个,节约人工费用2985.84万元,延长保温帘使用寿命可节约生产费用113.1万元,共节约费用3098.94万元,二项合计增收节支6714.82万元。增加电费82.11万元,维修费537.23万元,共增加费用619.34万元。共增收节支6095.48万元。

增收情况调查测算表

品种

大棚

数量

(座)

平均

产量(kg)

平均

价格(元)

产量提高的影响

价格提高的影响

产量提高(%)

增收

(万元)

价格提高(元/kg)

增收

(万元)

茄子

980

7500

264.6

0.9

661.5

辣子

980

2250

211.68

0.7

154.35

黄瓜

980

7500

176.4

0.6

441

西红柿

980

7500

183.75

0.6

441

西瓜

430

2250

154.8

1.5

145.23

葫芦

875

6000

141.75

1.0

525

红提

430

1500

30.96

1.3

83.85

合计

5655

4929

10.29

5.43

1163.94

0.94

2451.93

费用计算表

1、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机械化技术每棚可节约0.3个人工,按年作业220天,人工80元/天,共节约生产费用:5655台×0.3个/天×220天/年台×80元/人天=2985.84万元/年

2、使用大棚卷帘机较人工延长保温帘使用寿命1-2年,年均降低保温材料费用200多元,共节约费用:5655×200=113.1万元

3、电费:按配套2.2kw电机,每天工作0.5小时,共增加费用:5655台×2.2kw/台×220天/年台×0.5小时/台天×0.6元/kwh=82.11万元;

4、维修费用。按机具价格的10%提取,年增加维修费用:5655台×0.95万元/台×10%=537.23万元;

综合上述:实施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可增收节支6507.16万元,棚均节本增效1.15万元。

二、社会效益

一是改善了冬天恶劣的操作环境;

二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加文明。一般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0倍。三是减少保温帘的磨损,提高保温帘的使用寿命。由于卷放过程运转平稳,可使保温帘延长使用寿命1-2年。四是保护棚膜。如遇大风天气,卷帘机还可及时放下保温帘,起到保护棚膜的作用。五是防风效果好。使用时块块相连成一体,块与块之间不会进风,不易被风刮起;

如遇大风天气,卷帘机还可及时放下草帘,起到保护棚膜的作用;六是减少拆卸费用,夏天密封遮光储存不用拆卸,使用方便。七是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微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大水漫灌相比,能节水60%~80%,八是降低棚内湿度,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三、结论:实施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的技术,不仅可提高劳

动生产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如使用卷帘机比人工卷帘每天可延长温室光照时间2小时,室温得到提高,促进作物早熟。应用物理农业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能促进作物早熟、防治病虫害、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实现绿色、无公害(微公害),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

篇8: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自2004 年以来,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 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中, 对于加强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转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指出“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 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 “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

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新农村建设需求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应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 主动响应国家对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工作提出的要求, 积极推动实现“农业强大、农民富裕、农村美丽”的“三农”工作目标。要培养服务于农业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 这是提高农业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 代表着农业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要培养服务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科技和推广人才, 加速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培养服务于农村地方经济建设、能够适应艰苦环境、扎根农村的大学生, 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复合型、应用型的新生力量。

北京农学院作为地方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为中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体系, 紧密围绕首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 “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自2007 年起, 在已有的农业技术转化与推广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在北京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组织实施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探索建立了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转化与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为基础, 以“农业科技专家+ 农村实用人才+ 大学生村官+ 农民”为骨干的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模式。

2 培养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的主要做法

2.1 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要求, 有重点地培养学校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和转化领域的专家

按照学校的学科、团队建设和服务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重点培养10 名农业科技专家实施科技创新与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工作, 选派其中的部分专家到国外学习科技推广与转化经验, 培养建立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专家团队, 更好地发挥专家的示范作用和团队的整体功能, 不仅为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推动了学校科研和服务社会工作的水平, 也在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个的成长, 实现了“双赢”。

在学校“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施期间, 8 位老师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 其中4人为推广教授;1 人晋升为推广副教授。1 位老师取得博士学位, 多人被评为北京市“科技套餐工程突出贡献专家”。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60 余项, 获省部级以上各项奖励40 余项, 取得发明专利、制定行业标准等60 余项, 出版发表论著、教材、高水平论文200 余部 (篇) , 推广农业高新技术20 余项,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转化工作的工程中, 专家们发扬了求真、创新、协作、忘我的科研精神, 树立了“农民贴心人”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成为了学校农业高技术推广与转化工作的排头兵。

2.2 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在“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实施期间, 学校组织举办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 期, 培训首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00 余名。培训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共培训农村科技协调员306 名, 培训山区致富带头人200 多人;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 建立了每名推广教授指导5 名农村科技协调员服务50 个农民 (农村科技示范户) 的工作机制;培养新型农民, 通过“农民进大学”、“田间培训”、农民合作社和协会、农村科技服务团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以室内讲授、多媒体播放、实地操作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 面向农村开展各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结对子专家近300 人次, 结对子农村实用人才600 人次, 结对子协会208 个, 共向农民赠送科技资料31000 份、图书20000 余册, 举办讲座136 场次、农民科技培训班300 余次, 培训农民达36000人次, 其中进校培训2000 人次。

2.3 培训和支撑大学生“村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转化工作

从2006 年开始, 国家正式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 北京农学院积极响应, 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作为学校为首都农村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 并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 年, 北京农学院成立了由12 名熟悉农村工作的教授组成的专家顾问团, 多次深入农村,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支持。2008 年, 北京农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办公室, 确立了不仅要将村官“扶上马”, 还要坚持“送一程”的村官工作理念, 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到村任职毕业生的关心和重视, 更彰显了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对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9 年, 学校成立了村官专家顾问团, 以百项实用技术为依托, 建立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的“一对一”服务体系。2010 年, 学校牵头研制首款基于网络技术服务大学生村官的便携式智能产品“农事通”, 有效整合百名专家顾问团资源。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 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需要, 北京农学院还承担了北京市村官培训任务, 编写出版了30 册村官培训教材, 累计400 万字。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村官”群体特点, 结合他们所在乡镇产业特色和需求, “量身定制, 分类培训”。举办了村官培训46 期, 培训内容涉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农村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村镇规划、设施农业、创意农业、现代养殖、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营销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累计培训村官2000 人次。学校还增设了一批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为“村官”的进修深造搭建了平台。

3探索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的培养体系

3.1 完善了“农业推广教授”制度

自2006 年学校设立了专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推广教授”岗位开始, 推广教授成为学校与教学、科研并列的第三个职务系列。“推广教授”制度的实行, 极大地激发了学校教师深入农村基层推广成熟技术的积极性。截止2014 年12 月, 学校推广教授的数量从2006年的1 名增加到10 名, 推广副教授从2009 年的1 名增加到21 名, 推广教授队伍快速壮大, 为学校农业技术推广转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学校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职责、考核指标等制度,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从制度上保证了推广教授这支队伍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与推广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第一批开展村官试点工作的高校, 在首批毕业生到村任职后, 学校党委及时提出了“扶上马, 送一程”的口号, 成立大学生“村官”专家顾问团, 扶持大学生村官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由学校专家团队带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带动培养和帮扶骨干农民, 形成“传帮带”式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体系。近5a来, 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在学校的支撑下, 推广农业技术成果30 余项, 对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村官”成为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的直接推动者和实践者, 成为了学校联系服务农村的桥梁纽带。

3.3 持续深入推进“1+1+X”科技培训工程

学校在已有的“学校专家队伍+ 区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或专业协会, 或专业合作社) + 区县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模式基础上, 将培养对象延伸扩展到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广大普通农民群体。学校更多的科技专家和专业教师, 发挥自身优势, 以学校党委开展的学校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双百对接”活动为载体, 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推广科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 使学校农业技术推广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展, 使“传帮带式”的农民人才培养链条进一步延伸, 体系进一步完善, 更为彰显了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是完善农民培训体系的成功实践。

3.4 通过农业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实地培训农民

为了实现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真正贴近农民, 学校先后建立了延庆县四海镇特色花卉基地、平谷区大华山镇苏子峪村基地优质果品基地、昌平区兴寿镇有机草莓基地、门头沟区龙泉雾镇山野菜基地、房山区张坊镇新农村建设综合规划基地、延庆县康庄镇奶牛养殖基地等多个农业实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通过基地建设, 扎扎实实地解决了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集中展示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 指导当地农民掌握了实用技术, 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发展。

3.5 编写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系列科技丛书

农业推广, 不仅仅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更重要的是农民教育。近几年, 北京农学院先后编写了农民教育教材——《农民科技教育学导论》、国内首部大学生村官培训的教材——《大学生村官培训教程》、《城郊农村建设丛书》 (14 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实用技术丛书》 (91 本) 等农业技术推广书籍, 为农民自主学习,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做出了贡献。

摘要:北京农学院在探索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 积极落实党管人才政策, 组织实施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多层面培养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 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中, 并在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 探索建立了“专家+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农民”的推广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模式, 有效解决了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与“三农”实际需求之间缺乏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支撑的问题。

篇9:暑期社会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72-1

1 农业技术推广的演进和作用

磐石市自有记载以来,由1907年(光绪33年)设柞蚕分局推广和管理磐石的柞蚕工作。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县政府成立了农林科设立农业技术推广股负责全县的农业技术指导、推广。由开始的三人到现在的二百多人技术干部的农业科技队伍。有史以来的推广成果充分肯定了几个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推广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即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提高农业投入效益的保证(即物资投入、科技投入);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国家对农业进行客观调控的帮手。

由农业技术推广的演进和作用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是一种社会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干预、交流等手段,传授、传播、传递给农民,使之志愿改变其行为,从而改变其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其收入及自我决策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达到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的提高。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我国1993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指出: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业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持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农业各种新技术和信息迅速的传播到农民手中为农业技术推广。

3 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

加强与科研、教学部门的联系,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收集、加工、储存、发布科技成果信息。这是基础工作,是农业决策的依据。建立试验网点,开展中间试验和示范。从农业科技成果到农业生产的应用,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承担成果中间转化任务。开展推广教育,把农民素质及其行为自主转变能力的提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任务。农业技術推广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体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渠道。培养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农业技术最终要通过这些“二传手”直观的展示、传播给农民。

开展咨询,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琐碎但作用很大。开展必要的技物结合式的经营服务。这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手段,也是项目落实推广的后勤保障。开展农村调查。这是基础工作,没有可靠的真实的调查资料就没有准确的农业决策、参谋意见和正确的推广方案。为农业决策当好参谋。给领导当好参谋是很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推广工作的兴衰。

拟定监督执行有关的法规。有关的农业法规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4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以专业技术组织为主,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推广运行机制,加速农业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概括为16字,即:面向生产,讲求效益,合作推广,系列服务。

5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是指完成和胜任推广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生理条件、职业道德、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组织教育能力的综合表现。

按现代推广学要求应具备如下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服务于农民。学好农业科技知识,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全身心地献给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离开了农民就没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到手勤、腿勤、口勤、眼勤,与农民打成一片。

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创新是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勤奋求知,加速知识更新 ,拓宽知识面,力争在工作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这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行为基本规范。

谦虚真诚,合作共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服务体系,因此推广系统各层次人员通力合作,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直接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成败。

具备博学的学科基础知识。这是适应农村和农民不断发展的需要。

具备良好的管理才能。这是现代农业的需求。

具备良好的文字与口才表达能力。文字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功之一。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增强与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启动力,使之更快的接受农业技术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的来说一要有科学工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科技的精神;二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具备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 袁文,张一帆.试论农业推广体制创新的难点与对策[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

篇10:关于农业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浅谈

根据我在这次有关现代农业发展与规划实践报告中的所见以及所感,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一下我将从各个方面得到这次实践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农业形势。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较多,且各省生态环境有着很大联系的同时又有着很大的区别,自古农业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农民数量庞大,知识结构又较为低层次,大都没有受到过系统专业的农技知识教育。以下几点分别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缺点。

优点:针对于广泛的农村土地,我们可以发展出农林牧副渔综合的现代科技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认真抓住每一寸珍贵的土地,做到大规模集约化的发展模式,这样既方便大型机械的操作,又有助于人的操作,节约生产成本。而南北差异的地理环境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生产条件,各地有特色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形成代表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这在当今追求特色和新意的社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当地政府和人民也是绝对支持的。

缺点:即使有再好的资源,不会合理利用,资源也会变成垃圾。就拿我所处的桐城市来说,这里有很多空缺的土地,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大量的土地资源别闲置,政府也一时没有利用的办法,于是资源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里。虽然说中国地域广阔,但各地也会有大批相同的农产品,同样的农产品充斥在同样的市场,就会造成农场品物价降低,农民收入减少,导致有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形成农村市场人员匮乏的恶性循环。同时,因为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农技教育,从事现代化的农民会由于没有经验和知识,在遭遇农业问题时,而无法沉着应对,造成农业减产,利益受损。

在对几家已经走上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农民朋友和正想走上这条道路的农民朋友的调查中,我还发现,他们都面临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举个例子,其中一家已有几年发展经验的养殖户老杨来说,他们目前拓展了工作,在附近所承包的农田安置了大棚,从外地引进了一种花树,前几天树叶还是生机勃勃的,老杨也挺高兴,以为外地的树在这也能很好的生根发芽。可没过多久,树叶竟都枯黄了。老杨也找了人来看,交了水,掀了塑料盖,各种方法都试了,结果这些树还是死了。老杨告诉我,他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自己不懂,政府也不派个技术顾问来指导,也不办一些农业培训。全靠自己摸索,很是吃亏。另外有家农户,他也想办这样一个农场,办起养猪事业,无奈资金迟迟得不到批准,这边的交通还有不方便的地方,也就是说,没有专门的机构协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光靠农民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上面讨论的还仅仅是生产的问题,要想形成有投入有收获的循环发展,成功的营销也很重要。他们生产的农产品该销往何处?是否有稳定可靠的市场?如果不能得到政府适当的保护,这片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我的调查中,有一家种植蘑菇的农户,经营规模也还算大,有自己的大棚场地,有固定的销路,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外来蘑菇种植开始销往本地市场,导致这家蘑菇种植事业有所受打击。要想解决这类问题,除非,这位农户改善蘑菇质量,增多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或者,这位农户转向另一片市场,开拓新的销售地。然而完成这些,无不需要技术支持,财力支持,人力支持,同时万分重要的是,农户的信心和勇气。没有一颗坚持成功的心,干什么都不会顺利的。

以上就是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个人总结,在这次充满意义的实践活动中,不仅让我看到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农民朋友的艰辛劳作,劳动带给人们的欢声与笑语,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关于三农的投入与关心。

上一篇:莱切斯特大学管理和金融会计硕士专业下一篇:蠡湖之旅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