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诗词教案范文

2022-06-13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腊八节诗词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腊八节诗词教案范文

《中庸》第八节教案

《中庸》第八节教学设计

冯玲

教学内容: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熟读成诵。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段的主旨

2.熟读成诵,能流利背诵选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学生默读。

2.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生自由读。 5.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

四、出示译文。

五、课件出示“徐浦储豆律己”的小故事。

六、谈故事后的感悟。

七、践行:

1.效仿徐浦的方法,自制“善行积累瓶”,说一句善言、做一件善事都进行积累,用以鼓励自己更加积极向上,关爱他人。

2.放学时,李乐在同桌的座位下发现了一支红色的铅笔。他想又不是偷的,而且也没有人看见,就捡起来放进了书包。对于他的做法,你觉得可行吗?说一说你的看法。

八、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庆三八节》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庆三八节》》这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活动时间:

3.8

二、活动地点:

中班

三、内容与要求:

歌曲入场,妈妈和宝宝互夸,宝宝给妈妈化妆,妈妈抢椅子,宝宝送礼物给妈妈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目。

2、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

四、材料准备:

1、歌曲,如《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幼儿事先准备好送给妈妈的礼物。

3、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4、妈妈准备化妆品、配饰。

五、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引出活动

(二)庆祝活动

1、在歌颂妈妈的乐曲中,邀请妈妈们入座。

2、活动进行。

(1)主持人引导幼儿说说庆祝会的意义。

(2)妈妈和宝宝互夸。

(3)宝宝给妈妈化妆。

(4)妈妈抢椅子游戏。

(三)送礼物

说明"幼儿在强烈的爱妈妈的情感驱使下,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增强,所以,这时制作礼物,送礼物都是情绪的延续。;.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当然,制作礼物也可以放在庆祝活动前进行。

(1)祝贺,送礼物

说明:幼儿在送礼物中,体会和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2)给妈妈说一句悄悄话。教师可一道幼儿说些祝贺的话,如:我送妈妈连衣裙,祝妈妈永远漂亮。

(四)建议

以后,可产生幼儿的"我帮妈妈"纪事本,主要记录幼儿在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关心妈妈。

教学反思:

为了迎接三八妇女节的到来,让幼儿感受妈妈爱的同时学会表达爱的情感,增进母-子亲情,我们准备了一次“三八”亲子活动,设计一了一些小节目,让家长和孩子在说说、笑笑、玩玩中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庆三八节》这篇文章共1794字。

第三篇:经典诗词教案

三年级大语文周目标

“经典诗词”教案

“经典”

教学目标:

1.复习《大语文周目标导航》1——7周的经典诗词和国学经典。 2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大语文周目标导航》1——7周的经典诗词和国学经典。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前置性学习材料、两名主持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主持人:a敬爱的老师,b亲爱的同学们,ab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a“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到来。(学生鼓掌欢迎)

主持人b:参加我们三年级一班的国学经典擂台赛。

主持人b:泱泱中华,五千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主持人a: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炎黄子孙用智慧凝成的结晶。

主持人b:走近国学,品读经典,使我更加敬仰古人纯净而豁达的心灵。

主持人a: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主持人ab: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国学经典擂台赛第一关——国学训练营,你行我也行!”(全班同学一起说)

二、擂台赛第一关:国学训练营,你行我也行。(10分)

(一)主持人ab宣读:比赛规则: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

2、比赛内容为国学经典《学而篇》精选一至六。

3、背颂顺序和内容以抽签决定。(出示课件让6个小组选择序号。)

4、评分标准:背诵最好的两个组加10分;背诵稍差的两个组加8分;背诵需努力的两个组加6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下来的小组加10分,背诵不好的酌情扣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三)各组按抽签顺序进行背诵。

(四)背诵完成后,共同评价,教师给各组加分。

B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a背古诗词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a背诵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力,积累词汇,让我们终生受益。 B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徜徉于诗的海洋,共同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吧! a下面进行第二关:经典大家诵,合作才会赢。

三、擂台赛第二关:经典大家诵,合作才会赢。

(一)主持人ab宣读:比赛规则: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为了保证比赛公平,比赛顺序和刚才的顺序相反。

2、比赛内容为经典诗词1—6周背诵诗词。

3、背诵内容为教师随意出示诗词题目卡,组长起头,共同背诵。

4、评分标准:背诵流利有感情的两个组加10分;背诵稍差的两个组加8分;背诵需努力的两个组加6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三)教师开始为比赛小组随即选题。学生背诵。

(四)背诵完成后,共同评价,教师给各组加分并进行评价鼓励。 过渡:

a 今天的擂台赛各组同学的表现都特别棒。

B是呀,古语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这说明咱班同学都是实力型选手嘛! a下面比赛进入第三关:背诵大挑战,我“秀”我成功。

四、擂台赛第三关:展示我风采,谁“秀”谁成功。

(一)主持人ab宣读:比赛规则:

1、这是一轮抢答环节,老师通过大屏幕随意显示经典诗词的题目,同学们抢答背诵。

2、这是一个风险关:抢答背诵正确的将为本组加上5分,否则将扣掉5分。

(二)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三)教师开始任意选题。学生抢答背诵。

(四)教师负责评价加分。 过渡:

a 抢答环节真是惊险又刺激,但同学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这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B是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A精彩不断,闯关继续进行中,闯关进入第四关:资料大搜索,“追本溯源”行

五、擂台赛第四关:资料大搜索,“追本溯源”行。

(一)主持人ab宣读:比赛规则:

1、本关要求各组将本组搜集到的有关国学经典诗词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

2、评选一组最佳搜集资料组,并给该组加上5分其余各组加上2分,以示鼓励。

(二)主持人宣布资料汇报正式开始。

(三)各组选出1-2名选手进行展示。

(四)师生共同评价,评选最佳。并加分。 过渡:

A xx同学,你发现了没有,当我们朗诵古诗入情入境时时,眼前仿佛有一幅画面浮现在眼前。

B这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让我们进入擂台赛第五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擂台赛第五关:品读感悟,古诗配画。

(一)宣布比赛规则。

1、小组自选一首诗,为其作画。

2、优秀作品加10分。

(二)小组成员合作诗配画。

(三)评选最佳诗配画

七、合计各组得分评选优胜组。颁发奖励。 主持人结束语:

主持人b、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们已经能背诵这么多的经典诗词了。我们真为自己感到骄傲。 主持人a、

是啊!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及老师的指导在今后会有更多的国粹经典从我们这里脱口而出。

主持人ab:伙伴们,让我们杨帆远航吧!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今天的擂台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光临。

第四篇: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古诗词理解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内中考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2、掌握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唐宋诗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奇葩。曹操因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豪情万丈;仰望泰山,杜甫为它的“ , ”而折服;游览西湖,白居易因其“ , ”而欣喜;„„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崔颢登楼览物,“ , ”的心绪触动人心;柳永凭栏远眺, “ , ”的真情感人至深;苏轼密州出猎,“ , , ”的豪情掷地有声„„

出示中考真题:

2009年中考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2012年中考 天净沙•秋(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2分) 答案:7. B 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试手册——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中考古诗词理解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09——11年填空题考的是词语解释,12年题型变化,考了概括景物的特征。选择题09——11年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的

理解,12年题型变化,考查了五首诗词的比较阅读。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本节课,我们就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做一次复习。出示教学目标。

二、联系实例,学法指导

请以中考篇目为例,说说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观沧海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望岳

1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饮湖上初晴后雨

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钱塘湖春行

14、诉衷情

5、黄鹤楼

1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山居秋暝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7、送友人

17、四块玉·别情

8、卖炭翁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18、天净沙·秋

19、天净沙·秋思 20、水仙子·咏江南教师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内诗歌的分类:

1、按朝代分:三国、唐、宋、元

2、按体裁分:古体诗(四言、五言)、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二)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的方法 1.知人论世 例:曹操、陆游、辛弃疾

2、抓住诗题

例: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

3、看清题材 例:山居秋暝、送友人

4、分析诗眼 例:狂、断肠人

5、辨析词义 例:钟、割

6、解读意象 例:“浮云”、“孤蓬”

7、借助典故 例: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

三、联系比较,实践演练:

完成题目,比较相近诗句内容、情感上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要将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古诗词鉴赏类题目的基础是读通、读懂古诗词。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时代背景。二要由诗题入手,理解诗词内容和主题。三要准确理解每一句尤其是名句的意思,懂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四要了解诗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多写离别之情,赞颂对方高尚品格;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戍边将士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诗题。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仙子·咏江南》等。

3.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

4.联背景。有些诗歌,仅看字面上的词义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背景分析。如果知道刘禹锡就白居易的诗向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之情,那么,你便知道首联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1.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厂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4.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

知人论世。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 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 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告诉我们: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

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 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

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了。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难点:提高古诗词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三、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 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例】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7】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三、课堂练习: 完成《复习调研》

四、作业

完成《复习调研》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炼字炼句型】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例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例10】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义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比较委婉含蓄的表达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例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三、完成《复习调研》

四、作业

完成《复习调研》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答题技巧 【语言赏析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望岳 杜甫 [多媒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例】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问)“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答)“深”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之“盛”,又极好的衬托内心深重的沉痛。该后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与全诗氛围不符。 【例1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③“生”字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例】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

最后,强调两点:

1、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2、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附练习巩固题(中考链接)

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a. 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

b.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b.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a.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b.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a.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b.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a.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b.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a.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听到《折杨柳》笛曲(意思对即可) b.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5.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望 高大雄伟

b.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意思对即可) 6.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b.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a.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像奇特。(如“尽”“入”“下”“结”“怜”等,选名词如国、月、楼不给分。赏析只要说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即可) b.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7.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b.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a.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b.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第五教时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诗歌语言赏析

1、从品味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入手(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

多是表色彩或动态性质的词语,结合全诗分析其语境。)

2、体会诗歌的遣词(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来分析

炼字的妙处。可用换词法,比较换词前后的表达效果的差异。)

3、体会诗歌语言中的意象与意境,借助联想和想像去赏析。

(二)诗歌内容理解赏析

1、抓住关键字词,并结合意境去理解。

2、把握诗歌意象来赏析

⑴描述性对象。诗中没有寄托,没有想像,只有冷静的客观描述,它既是 实境又是诗人的心境。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⑵抒情性意象。用托物、拟物、比兴等手法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生动化。 ⑶象征性意象。a、动物类 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情怀和羁旅之思;“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b、植物类 例:“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梅”——性耐寒,表达孤高、坚强;“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自然现象类 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黄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游子等。 d、时令类 例:“西风”——意味凄凉;“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e、特定地点类 例:“长亭”——是送别;“南山”——是隐居。 f、其它 例:“吴钩”代表勇武豪迈;“号角”意指战争。

(三)体会诗歌情感

1、知人论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体裁,根据其特点去品味

a、边塞诗:⑴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⑵离情别恨; ⑶报效国家,渴望建

功立业;⑷描写边疆生活的艰苦。

b、送别诗:⑴抒写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性; ⑵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劝慰友

人;⑶表现对友人或亲人的牵挂。

c、山水田园诗:⑴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⑵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

d、托物言志诗:⑴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 ⑵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四)艺术手法赏析

1、从抒情方式入手(a、直抒胸臆;b、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

2、从表现手法入手(a、以小见大;b、衬托;c、渲染;d、怀古伤今;

e、以静写动;f、虚实结合等)

3、从修辞人角度品析(比喻、夸张、对比、对偶、引用、拟人------)

三、举例讲解

(一)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

的特点。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略)

(二)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运用细节描写的一句是( )。

2、“远行人”在诗中是指( )。

3、“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作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案:略)

(三)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1、写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自己盼友到来时内心异常焦虑的诗句。

2、作者根据什么情况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略)

(四)诉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梁州,古汉中一带,陆游曾在此经历军旅生活。关河,天山,指边塞、前线。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却屡遭贬黜,有志难酬。因此诗中用“( ),( )”等语句点明了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对比。

2、上阕中“觅封侯”表达作者( )的精神,下阕中的“泪空流”表 达作者( )的感慨。

3、联系作者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说说词中“此 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四、实战演练 《复习调研》

五、课堂小结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 所占的分数在古诗词积累运用中堪称“半壁江山”,学会赏析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赏析题倍受中考命题人员青睐,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在中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古诗词,完美解答古诗词赏析积累题,是赢得中考胜利的关键所在。

六、课后练习 《复习调研》

上一篇:领导力理论体系范文下一篇:劳动部和人社部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