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材分析

2022-07-17

第一篇:桃花心木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案例分析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一、 自读感悟

上课伊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

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

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

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篇: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西固小学

杨利平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阅读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学情分析:

文章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提高认识水平。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掌握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学法自我领悟。同时,学习本课,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谈认识上的提高,以求收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具准备:林清玄资料介绍、桃花心木图片、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搜集林清玄的作品。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预习。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介绍了些什么?

3.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引导概括文章内容。

4. 《桃花心木》所讲的两部分内容,你喜欢那部分?故事与道理

(二)相机切入,弄清种树人“不确定”的做法。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画出“我”对种树人的行为感到奇怪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所画的语句,教师相机出示:

A“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B“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C“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当中,我们读出了三个不确定,第一个是“浇水的天数”,第二个是 “浇水的量”,第三个是“浇水的时间”,而这三个不确定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字眼来充分地体 现到,这个字眼在这段文字前前后后出现过很多次,那个字眼?“有时”

3.再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明白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孩子们,你们看,种树人浇水的不确定,是因为老天下雨不确定。而当树苗适应了老天下雨的不确定,它们就能真正经得起——(生:生活的考验),就能锻炼出——(生:独立自主的心)。当树苗真正适应了老天的不确定,它们就能把很少的养——(生: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它们就能学会——(生:努力生长)。

4.老师引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

作者之所以能写得那样富有吸引力,就是因为作者用了这样的方法,设置悬念。现在你也会若有所思,假如以后我也写这样类似的故事,我也把读者的吸引力牢牢地集中在这里,你也可以试着采用这样的方法,层层深入。这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了这个道理上,它叫不确定。

(三)对比研读,探究其“不确定”做法的原因。

1.播放种树人说的两段话,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2.全班交流,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确定”的意思。

3.引导研读:桃花心木在“不确定”和“确定”的环境中分别会怎样生长。

4.体会种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的作用

(四)品味“感动”,领悟人在“不确定”中的成长。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的感受。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表达“我”的感受的句子。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人与树在成长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孩子们,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林清玄说他生活当中的不确定?那年,在上海他就亲口说了三个人的不确定的生活。

a陆羽出生时,相貌丑陋,被父母丢在路边。后来被寺庙的人捡到收养。

你敢设想这样的不确定吗?仅仅是因为相貌丑陋,竟然被他的亲生父母抛弃。我想问一下,这时候你觉得陆羽这个人怎么样?

他的身世很凄凉,很可怜。(生:不确定)我们发现,不确定有时可能意味着可怜,可 能意味着凄凉。

b慧能幼年失去父亲,随母亲流落他乡。长大后靠砍柴抚养母亲,维持生活。

孝敬 贫穷 艰苦。

现在突然发现,原来不确定有时可能意味着悲惨,贫穷,艰苦。

c陈玄奘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料十岁时,父母我双亡,无依无靠,只好投身寺庙。

你们几岁?你们十二岁。玄奘所遭遇的那个年纪跟你们是差不多的。我甚至有这样的假想,加入故事中的那个人不是玄奘,而是你。突然就发生了,记载你十岁那一年的那一天,突然之间,父母双亡。本来,你还可以在父母的膝下欢笑,撒娇。然而,突然之间,这一切都不在了。本来,你还可以在私塾里跟你的朋友一起读读书,写写字,然而,在那一年的那一天,当这些事情突然发生的时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请问,那一刻,你的感受,可能是什么?

孤单,痛苦。生不如死。

你的心深深地跌入到绝望的谷底。看这个词,读——(生:不确定)再读、再读。我们突然发现,不确定有时意味着深深的绝望,有时意味着,生不如死,有时意味着,巨大的孤独,巨大的恐惧。这样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了别人的生活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原来不确定,有时还意味着苦闷,有时还意味着挫折,有时甚至意味着巨大的恐惧和害怕。我想问一下,你们想到过自己的生活中可能会遭遇这样的不确定吗?

以前你害怕挫折吗?以前你愿意接受挫折吗?是的,然而今天,当你明白了不确定的道理后,你发现,挫折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还有着这样的意义。这就是不确定带给我们的希望。孩子们,有时,不确定还可能意味着艰险。现在,你明白了“不确定”这个道理后,你发现原来艰辛对你的身上还有着这样的价值,艰辛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坚强。不确定,有时还意味着突如其来的苦难,其实,将心比心,谁都不希望苦难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但是,我问一下,假如有一天,苦难真的不确定地降临到你身上,你现在会怎么想?

在苦难中生活的人——正是不确定,正是苦难,给了我们生活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当他完完全全接纳了生活的不确定,他就能经得起——(生:生活的考验)就能锻炼出——(生:独立自主的心)当你完完全全地接受了生活的不确定,你就能把生活的不确定——(生:转化为巨大的力量,你就能学会——(生:努力生长)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

当我们处在失败的时候,成功就在不远处。因为失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你们看,不确定给了我们转化的希望。既然,生活是不确定的,那么,当我们处在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当我们处在危险的时候,平安就在不远处。因为危险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是的。我们开始并不从容,也不淡定。既然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那么当我们处在贫穷的时候,你可以怎么想?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也生活在不确定中,必须要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我们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明了生活的不确定,我们每一个人就能真正经得起——(生:生活的考验)就能锻炼出——(生:独立自主的心)当你完完全全地了解生活的不确定,你就能把很少的养分——(生: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并且——(生:努力生长)这就是林清玄最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结合板书小结,体会文章借事喻理的表达方法。

(五)再现形象,延伸“不确定”中成长的情感。

出示画面,学生朗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意境,升华情感。

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只有生活的自信,他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把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他才能学会努力生长。一个人只有真真切切地明白了无常,他才能从挫折烦恼和痛苦中彻底的醒来。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生活考验

独立自主

转化能量

努力生长

(借物喻人)

第三篇: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

书:生活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信的机会。)

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提炼成名言警句。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有一场怎样的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兴。

第四篇: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课题执教人,提前【贴好课题】。 同学们好!老师好!(轻松自如地)

同学们,还记得这个人吗?(出名字:林清玄渐变大),说说对他的了解:——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散文《和时间赛跑》……见过林清玄吗?(不让回答)直接出图:林清玄的头像——第一次的图片秃顶,未老先衰的样子,生笑)大家笑了,(想说什么?)(学生回答感觉人和文落差很大,一两个即可)咱们看看林清玄自己怎么说?(图变大在左,名字变小在图的下面)(出示:自由读读——我知道你们看了我的样子一定会笑,你们一定在想:林清玄怎么可以长成这样?然后他又摸摸自己的额头说,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不到40年的时间,写了100多本书,也许你们这里比我更荒芜!)生笑。师笑:好一个诙谐幽默的林清玄!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出示:师读——平凡之中蕴含着亲切,质朴之中包含着感人。)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老师好-- 同学们好!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悟:

1、引入读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清玄

的一篇叙事性散文,齐读课题——《桃花心木》,(快接)很美的名字,再美美地读一读——(桃花心木)真美!

2、自主交流: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拿出自主学习单,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师出示空白的:自主学习单】

3、汇报交流:

(1)好,很投入!我们一起来梳理梳理,(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可以简单概括吗?)哪个小组汇报?(叙述的全面、准确)

哪个小组再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表达的清楚、明白!) 师小结:叙事性散文关注了人和物,就很好的抓住文章内容了。【板书:桃花心木、种树人、作者】。

1 (2)光关注还不行,如果能试着用文中一个关键词分别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那才算有本领!桃花心木——种树人——作者——【贴词:特别 奇怪 感动】

(3)同学们真了不起,带着你们的理解,结合老师的板书,能说说这篇散文的思路吗?(学生:课文先写了-桃花心木的特别—接着写种树人的奇怪—然后写了作者的感动)师:真不错(掌声),你看,弄清人和物,抓住关键词一结合,就明白的作者的叙述顺序了。【画“→”】

树 特别

种树人 奇怪 ↓

作者 感动

二、自主读悟树的“特别”

1、树形特别:(1)读句子:在作者眼里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特别在哪?谁来读你找的句子?(出示第一句:—— )

(2)师点拨:(生交流:树形优美、高大笔直)【出图】同学们看这就是桃花心木,果然如此:谁来读读他的优美?——(就这感觉!)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的真有味道!)一起读一读 ——(课堂上有同学朗朗的读书声真好!)

2、对比特别:仅凭这点就说特别恐怕还不够吧,还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汇报:)师:这么高大优美的树,却是有如此不起眼矮小的树苗长成的(配合老师的语气动作)怪不得作者:(出示第二句:读——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3、小结引导:抓住一个词,读好两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桃花心木的特别,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出示:读法:抓重点词、品重点句】(出示在句子下方)

(三)读悟种树人的“特别”

(一)种树人的奇怪行为

1、迁移自学:同学们,树是特别的,而种树人是——“奇怪”的!(指板书)“奇怪”这个词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他的哪些行为让作者感到“奇怪”? 请同学们用 “抓重点词,品重点句”的方法,合作学习4-10自然段。(生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

2、交流、梳理:

(1)抓句子:好!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奇怪”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找到相关的句子标序号。师梳理:

第一次谁来读?——出示句子: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浇的少。 第二次?请你—— 出示句子:它有时早上来,……,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第三次?让大家听听你的声音—— 出示句子:更奇怪的是……

三次奇怪都找到了,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话中有个词语比奇怪更奇怪,它先后出现了七次,这就是“有时”,(课件出示那几段话,并且有时变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听你们读真有意思,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读,可以吗?)形式:师读少,生读多)

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浇的少。 它有时早上来,……,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

我们的配合还真默契,关注“有时”结合刚才的读,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天数不定】 【水量不定】 【时间不定】

对了,有比较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进步,你们真会总结,像种树人这样的做法,用文中一个词来説就是——【板书:不确定】这一个个的 “不确定”让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追问)——(懒人、做事没有规律、不会种树……)为什么?(学生汇报一般人种树浇水几天一次?一次浇多少?(对呀,这是我们常人的经验。)可这个种树人的行为却是如此没有规律,如此的反常,难怪文中说他-----奇怪(指着板书)

3 这一个个的奇怪,层层设疑,让文章越来越有趣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疑惑:(三两个学生起来交流疑惑,种树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二)、解疑悟理

1、学法迁移:读书贵在有疑,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课文

12、13段,看看两段话能否你解答你的困惑?(有了想法可以交流)

2、学习这两段

(1)你读懂了什么?(多生汇报12段:模仿老天下雨,为的是让树苗自己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成长,多生汇报13段,如果按规律种树,会是一个没有收获的结果)

(2)同学们都能迅速的从文本中抓住主要内容,你们不简单,但只会概括还不够,要学会思考:再默读这两段,看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收获(学生默读)

(学生交流:

1、我明白了种树人前面的做法,前面一直也认为他是很反常的。师:现在呢?现在感觉他一点都不奇怪。你看,你关注了文章内容前后的联系,就有了新的收获,好,还有谁想说:生

2、12段模仿老天下雨,13段呢从相反的方面来说,这样读起来就更明白了。师:你的思考真有深度,给他掌声,是呀,作者这一正一反的写法,不仅让我们好理解,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师: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你认为种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真是一个智慧的种树人,他懂得怎么种树。 生:这才是种树的高手,让人佩服。 生:他是一个了解树木生长规律的人。

师:巧妙的写法,引来的是你们精彩的回答,这样的种树人中出那么特别的桃花心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我们真得为这个奇怪的人点100个赞(在奇怪上面加引号)

(三)、读悟“感动”:

1、学写法:种树人的这番话不仅引发了我们的关注,更是引起了作者的思考:生读——(课件出示14段句子——)

生:读14段并汇报有树想到了人

师:他由种树想到了——育人,这在写法上叫——【板书:借物喻人】 同学们, 4 人如树,树似人,作者的真正写作目的就是——“借物喻人”!

2、悟道理:作者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生交流)

(1)引导: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确定呢?可能会?(地震、车祸、生病、死亡、贫穷、失败、痛苦、磨难、不顺心、不如意……)这些不确定意味着什么?(孤独,痛苦,伤心、流泪、……)

(2)回顾:回顾我们六年来学过的课文,那一个个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浮现在我们眼前,你想到了谁?(生交流,提前渗透)同学们,面对生活的不确定,他们拥有了什么?(坚强,善良,勇敢,乐观向上……一颗强大的心!)他们经历了生活的不确定,也锻炼出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出示文字)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配乐,让我们随着他的朗读,一起回味他们的故事——)

《触摸春天》 盲童安静虽然看不到美丽的春天,但她用美好的心灵感受着春的世界。 《尊严》 哈默面对自己流离失所的境遇,用自己的努力捍卫了尊严。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在地震灾难中,冒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孩子。 《穷人》 桑娜在自己难以温饱的生活中,毅然收养了邻居西蒙遗留下的两个孩子。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在失去外祖母的悲痛中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

……

(3)理解引读:是呀,同学们,生活是不确定的!但是,在不确定生活的人(第二次读14段)——

四、读写迁移

1、写迁移:

引导:当我们拥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时,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我们就能——(就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就能拥有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当我们拥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时,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我们就会作出这样的选择,续写这首小诗:【配乐】

《生活是不确定的》 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 ),有时( )

5 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 ),有时( ) 生活是不确定的

它有时( ),有时( ) ……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 ) 当我们失败时,我们( ) 当幸福来临时,我们( ) 当痛苦来临时,我们( ) 因为生活是不确定的,

所以,我们要有一颗( )的心!

师:老师发现每个同学的感悟不同,表达也不同,谁来读读你的感受(两生读)——(这是你真诚的表达!我们听到了你的心声!你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了我们!)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声,一起大声读出你的心声!(各自读自己的)

师:同学们,简简单单的文章,平平凡凡的事情,却引发了我们这么多的感悟,林清玄的文章真的是:平凡之中蕴含着亲切,质朴之中包含着感人。)学生读,这就是作者叙事散文的魅力!

2、读迁移:同学们,特别是树(出示树的图片)特别是人(出示种树人的图片)特别的林清玄(出示林清玄的图片)给了我们特别的感受和无尽的思考,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林清玄的另一篇散文辑:《心美,一切皆美》,读——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当然你们的收获也是不确定的! 下课。

(这部分机动处理,也可以作为拓展训练)

五、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树 特别 借

不 ↓ 物

确 种树人 奇怪 喻

6 定 ↓ 人

作者 感动

第五篇: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读后感

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桃花心木》。大家都应该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吧!它有着淡红色的外表。只要每天浇水,就能一直存活。可作者遇到的种树人可不是这样的。因为种树人每次来浇水,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差五的来一次,有时很久才来一次。于是作者非常疑惑,便问种树人为什么。答案揭晓,原来种树人是想让树木适应不同的环境,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自己寻找水源生长。桃花心木必须自己寻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有一种植物生活在沙漠里,叫做骆驼刺,因为沙漠雨水稀少,所以骆驼刺只能把自己的根伸进深深的泥土里寻找水源努力生长。

大树如此,小小的野生植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人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生存长大的,只有练就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地、更健康地生长。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有两只猫,一只非常懒惰,而另一只则非常的勤快。猫妈妈叮嘱两只猫,一定要学会捕鼠、爬树和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懒惰的猫什么也不学,整天趴在地上睡大觉,吃猫妈妈捕来的食物。而那只勤快的猫每天都在练习生存的基本功。后来猫妈妈去世了,两只猫没有了依靠。有一天,懒惰的猫和勤快的猫遇到了两条恶狗,勤快的猫一下子窜到了树上,逃离了危险。而那只懒惰的猫被两只狗撕咬得全身受伤,落下个死无全尸的悲惨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独立。如果不学会独立,在这个强肉弱食的社会很难生活下去。我们之所以要独立,是因为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被别人捧在手掌心,不能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别人的指导。我们必须要学会自立,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从容克服各种困难。有个人总是依赖家人,连米从哪里来都不知道,从来不会照顾自己,结果闹了不少笑话。笑过之后,我们也需深思。经过磨难的人才能提高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没经过一点磨难的人是不会有一颗独立的心的。

在《传习录》有句话,“种树者必培其根”。树养其根,人应该养其心。学会独立才能对心进行磨练,人有一颗强大的心才不会拖累社会,才会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所以,向着我们独立自主的目标进发吧!

上一篇: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下一篇:体检报告解读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