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

2022-08-26

第一篇:生物科学和生命科学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瓶子和盖子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科学 瓶子和盖子

小班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

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

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 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T:“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篇: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日益广泛和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正在展现出未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预见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来临,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指出,对于我国来说,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随

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新药开发、食品、农业、环保等广泛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据GoldmanSachs最新技术报告显示,美国的IBM、Sun、康柏和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已与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广泛合作意向,内容涉及到DNA敏感基因芯片、通过计算机模拟药效等各种技术领域。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当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在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和基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涉及生物安全、生态环境和对人类传统伦理、道理方面的争论,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然而,各国在加强生物安全性研究和加快生物安全立法的同时,并没有停顿或放慢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步伐,而且在国家层面上,从争夺未来科技及产业制高点出发,都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了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力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的生产力发展在社会思想和体制方面总是呼唤变革,寻求支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实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几次与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留下诸多遗憾和教训。今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领域,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选择,这对我国来说更是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可以认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成为我国最有希望后来居上并实现跨越发展的高科技创新及产业领域。

实现上述的目标,我们已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条件。首先,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其中植物3万种、动物20万种、微生物3万种。我国还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目前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料种类达30余万份,位居世界第一。所有这些资源都为我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材料。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具有独占性的。

把握

其次,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农业领域,我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农业大国和农产品需求大国,必须努力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如杂交优势利用、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技术,都将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和显著的作用。在医药与健康领域,如何利用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13亿人口的医疗与健康,始终都将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科技命题。目前,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发展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生物芯片等新兴诊断和治疗技术已显得日益重要和紧迫。

在能源领域,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包括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沼气技术、利用玉米等生产燃料酒精技术、利用废弃油转酯化生产生物柴油技术、生物制氢技术等,将为解决我国的后续能源,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环保领域,生物技术将成为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最具潜力的手段。目前,利用微生物对城市垃圾和污水、海洋石油污染等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日趋广泛,生物脱硫、生物漂白、农药残留的生物降解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富集和清除等技术也将为环境保护带来重大效益。此外,生物技术在轻工、化工业领域也都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无论是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生物技术产业本身的发展都极具潜力和前景。

第三,中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将对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业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先秦诸子的天人同流、齐一之辨,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之论,强调整体、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也要做独创的努力,并且要用近代外国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中国的科学遗产,直到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上,中国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第四,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研发队伍和相当的工作基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70年代,我国首创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中国粮食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80年代,我国又在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及其酶学、生物膜和蛋白质立体结构研究的部分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又取得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高效、准确地完成了1%的测序工作。中国科学家还独立完成了杂交水稻父本9311(籼稻)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在国际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汗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工血液代用品即将进入临床研究,体细胞克隆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型血友病等6个基因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疗效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等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我国首创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超级杂交稻研究又取得新的突破,每公顷产量突破1.2吨,率先实现了国际上提出的超级稻指标;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已近70万公顷,占棉花种植面积的40%,五年来累计为农民增收50多亿元;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脱毒技术、动物胚胎技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我国目前已经在国际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部分领域中占据了一定的有利位置,具备了冲击国际前沿,争夺“制高点”的基础和实力。

三、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对策思考

虽然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整体创新能力、科技投入、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为此,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树立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的战略意识。在当今瞬息万

变的国际环境下,抓住机遇对于一个国家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积极推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份额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国家根本利益,关系到我国能否拥有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其次,我们必须树立勇于争先的创新意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如果一味地步人后尘,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寻求新的突破和跨越,这是我们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追求所在。第三,我们必须形成协调一致、贯彻始终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扶持体系。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地方的宏大事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当把这一领域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全社会相关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持续稳定的良好政策环境。

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三点基本方针:一是大力加强研究开发;二是积极推进产业化;三是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生物安全。今后5~10年,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将实现如下目标: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造就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科学技术队伍;培育和扶持一批新兴产业,使生物技术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究和开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优先支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重点支持生长发育的基因调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调控、定点整合技术,生物多样性,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2)大力发展关键技术和平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先支持优质、高产、抗逆动植物分子育种及关键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等重要生物制剂研制,干细胞及组织(器官)工程、生物芯片和生物信息、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高通量药物筛选、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平台技术及关键技术,农业、环保等微生物制剂、生化工程及大规模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等生产工艺及平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开发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培育一批企业或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优先支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产品及设备、装置的开发。

(4)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我国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国家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服务体系。

具体行动措施包括:一是实施专利战略,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通过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努力产生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强化知识产权意识,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专利;遵循国际惯例和中国加入WTO后应承担的义务,尊重和保护国外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同时利用我国自身优势,通过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取得一批专利。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队伍。制定激励措施,加速国内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加大对海外优秀留学人员的吸引力度;扩大国际合作,引进海外智力资源。通过以上方式,凝聚一批生物技术的拔尖人才。运用国际通行的管理办法和机制,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和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三是实施标准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惯例的生物技术产业标准体系。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新兴产业和产品为重点,研究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与生产工艺规范。同时运用GLP、GCP和GMP等国际标准,对现有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体系进

行更新改造,提高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实施竞争力战略,培育在未来生物技术前沿领域能够有所作为的龙头企业。发展生物产业,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目的。通过机制创新,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机制的,既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盈利能力,又有较强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五是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中国生物技术的国际合作渠道和国际发展空间。本着“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进一步拓宽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范围,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理论、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面向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 内涵 精神实质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人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

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正如习主席所言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20世纪以来党中央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2

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科学发展观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经济发展从“黑猫白猫型”到“质量效益型”,再到“环保质量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要义。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另外,过去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然这些发展不是盲目的、无科学根据的。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4

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三、认真把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符合时代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丰富

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全面把握理解科学发展观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差距很大,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差距将是长期存在的。通过科学发展,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五是必须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过程,也不是全国每个地区都把当地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相同的水平,更不是不顾各地的条件盲目上工业项目。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六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的内涵。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不断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实现既好又快的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农业,做强工业。加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完善统筹协调的机制,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区域、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机制 ,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国家利益。加快体制创新,引导好的发展行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

四、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反复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

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使党的理论和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重要观点,都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颇有深意的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科学发展理论。每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用科学指导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读本》

2、《党的十八大报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

中央党校的教学,是由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部分组成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这三个“基本”。

所谓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就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遇到和解决的一些最重大的问题。它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不同,概论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和综合,主要是讲理论。而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是结合历史来讲的,可以说是历史和理论的结合。现在中央党校编写的《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的教材,首先有一个绪论,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及历史地位。然后分为九章,分别论述毛泽东思想的九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最后一个结束语,主要讲要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下面,我主要讲一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这两个问题。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对于毛泽东思想,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一共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后来十二大在上述第二句 “关于中国革命”几个字的后面加上 “和建设”几个字,变成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句话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而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也就是说,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相区别,特别是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相区别。对于历史决议的这种做法,很多人感到不理解,认为毛泽东思想就应该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既包括他的正确思想,也包括他的错误思想,为什么毛泽东的错误思想不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之中呢?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对这个定义不理解,有的甚至认为这样做有点不合常理。那么,应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第一,应该看到当时对毛泽东思想作出这个界定,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有的人提出要否定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不能否定的。如果否定毛泽东思想,就会像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一样,必然引起混乱。另一方面,当时党中央的领导人又提出 “两个凡是”的方针。按照这个方针,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不能纠正,历史就不能前进。这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邓小平提出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区分开来的办法,即既纠正他晚年的错误,又坚持毛泽东思想,实践证明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因此,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下的这个定义,并不是一个通常的学术意义上的定义,如某某思想就是指某某人的思想,既包括他的正确思想,又包括他的错误思想,而是一个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所下的政治性的定义。

第二,从毛泽东思想的本身含义来讲,它不能包括错误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正确总结。那些离开马克思主义或者离开中国实际这两个要素的任何思想,尽管是毛泽东本人提出来的,也都不能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之中,不能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又脱离中国实际,自然不是毛泽东思想。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毛泽东思想不包括错误的结论,不是不讲理,而是很讲理,因为前提中就包含着结论。 这就是说,把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特别是他的错误思想同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相区别,是科学的,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能包括他的错误思想。如果把他的错误思想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之中,而我们又要以它为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今天还应该按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去做吗?还应该七八年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吗?还应该继续斗“走资派”吗?如果那样,就会使大家无所适从,只能引起思想和社会的混乱。

第四,毛泽东思想只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新的思想理论的代名词,或者说它只是一个符号。虽然毛泽东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的作用最大,以他的名字命名,但并不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如果当时不叫它“毛泽东思想”,而叫作别的思想,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就不会产生这种混淆。

这就是说,从毛泽东思想的本身含义来讲,它不应该包括错误的思想;从党的指导思想来讲,它不应该包括错误的思想;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讲,它也不应该包括错误的思想。

上述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下的定义的第三句话,说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毛泽东思想不像有的思想那样,是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面研究出来的,一个人冥思苦想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经验,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最深厚的基础,因此它必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些巨大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列举了四个方面:第一,他们探索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的成果,为毛泽东总汇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例如对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理论,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同志都作过重要的论述,为毛泽东最后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准备。第二,他们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在某些方面提出的卓越见解,被毛泽东汲取或概括在他的著作之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的内容。例如周恩来在1929年秋主持起草的给红四军的“九月来信”,其中不少重要思想被毛泽东吸收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刘少奇关于白区对敌斗争的许多策略思想,被毛泽东吸收在《论政策》等文章中;朱德在井冈山提出的许多游击战的战术思想,被毛泽东加以理论概括,形成了完整的“十六字诀”;张闻天在1948年9月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多种经济成分的分析,被毛泽东吸收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三,他们参与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研究,毛泽东的有些著作就是毛泽东和他们一起合作写成的。例如《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反复讨论和研究;《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就是在1958年初的杭州会议和南宁会议上,由毛泽东和中央及地方的领导同志共同汇集起来的。第四,他们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这些或那些方面的经验所作的系统的总结,或者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或者对毛泽东的观点作了精辟的阐述,或者运用毛泽东的观点去说明了新的问题,或者与毛泽东的某些观点交相辉映。例如周恩来和刘少奇关于白区工作的论述,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文化工作和外交政策的论述,刘少奇关于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的论述,朱德关于军事工作的论述,陈云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等等,有许多内容是毛泽东著作中没有充分展开的。

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这是其他人“捞功”,即从中捞取功劳,是强加上去的。其实,这个结论并不是后来硬加上去的,毛泽东自己早就多次说过。1945年在党的七大确定用毛泽东思想的提法,而且写到党章里头,规定它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时候,毛泽东曾说:“你们一定要用个毛泽东思想,我也可以同意,因为党总要找个代表。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人的,都是从大家来的,我把它综合起来,把它概括起来,你们叫毛泽东思想也可以。” 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当周世钊向他提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时,毛泽东还说:七大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个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明确地说,“毛泽东思想”是包括我们这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思想在内的思想,只不过是用我的名字来代替罢了。但我一直不同意用我的名字来代称。我曾多次批示不用“毛泽东思想”,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他们不听,这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这说明,毛泽东本人也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的学员在学习中提出,说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毛泽东的错误是不是集体所犯的错误呢?有些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毛泽东当然要负主要责任,因为这些运动都主要是由他发动的,甚至是背着中央领导集体发动起来的,如“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开始都不知道毛泽东要搞什么,这些错误当然要由毛泽东负主要责任。但是,这些错误同时也是党犯的错误,是中央领导集体犯的错误,不能把错误都归咎于他一个人,因为发动这些运动的文件、决定,毕竟最后都是由党中央的会议通过的。邓小平就曾经说过:“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 。所以,决不能把党在历史上犯的错误归咎于毛泽东一个人。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什么是“体系”?按照词典的解释,体系就是有关事物或思想构成的一个整体。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核心,由很多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比,不是枝枝节节的丰富和发展,而是在很多领域做出了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相比,它也明显地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有个体系的,是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1942年2月18日至19日,他为反驳叶青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歪曲和诬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一文,其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在历史上逻辑上都有它的一贯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便于说明和研究起见可以相对地有条件地把它划分为下列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论,政治路线或政治科学,军事路线和军事科学,“这三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的便构成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体系”。在这之后,陈毅在1942年7月为纪念党的21周年发表的《伟大的二十一年》一文中,从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的动力、前途及革命战略和策略问题,关于革命战争问题,关于苏维埃政权问题,关于建党问题,关于思想方法问题等五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思想作了概括。1945年5月张闻天在七大的发言中,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即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思想,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关于中国革命不平衡性、曲折性与长期性的思想,关于首先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根据地以发展全国革命的思想,关于正确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关于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及其内部又联合又斗争的思想,关于人民战争的全套战略战术的思想,关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关于建党、建军、建政的思想。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了系统的论述,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即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建国以后最有代表性的概括,就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说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六个方面独创性的理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六个方面,既有宏观方面的概括,也有微观方面的概括;既有纵向的概括,也有横向的概括。除此之外,决议还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个概括主要是从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的角度来概括的,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最权威的概括。

除此之外,有的著作还参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从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概括; 有的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党的建设及国际关系六个领域,进行了概括; 有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唯物史观、创新思维、活的灵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有的还认为毛泽东思想是由三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等级结构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三个等级结构第一个是经验水平层次,即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经验成分和因素;第二个是具体理论层次,即毛泽东思想中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理论成分和因素;第三个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毛泽东思想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分。

我们编写的《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的教材,在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一共归纳成了九个方面的理论。这九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大基本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三大保证或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重要问题,即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与外交方针;一个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我们归纳的这九个方面,是有内在联系的,共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两大基本理论,第二个层次是三大法宝,第三个层次是三大保证或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重大问题,第四个层次就是贯穿在上述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是我们根据党校教学需要所作的一次归纳,并不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作的一次全面概括。至于怎样概括才比较全面和准确,大家可以进行研究。

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对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应该掌握的重点,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一) 两大基本理论:

所谓两大基本理论,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教材的第

一、二章论述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理论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大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讲的是中国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以及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革命性质论;第二,革命步骤论;第三,革命道路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怎样建设这样一个社会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内容以后在讲新民主主义理论时还要具体讲,这里就不讲了。

社会主义理论也包括两个部分,即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才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看法,提供了一种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模式;第二,提出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和方针政策,以及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等原则;第三,变革生产关系要和发展生产力紧密结合,始终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提出的任务是“一化三改”,并把“一化三改”形象地比作“一体两翼”,即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是不能分开的。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类型,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提出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和方法。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使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达到新的高度。

第二,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以后,要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走出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并提出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与此同时,毛泽东等人还提出改进经济体制的设想,并提出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三,关于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把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我国的法制,作为国家工作的迫切任务提了出来。1957年7月,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的目标。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又专门讲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强调发扬民主的重要性。

第四,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的理论。对于科学文化教育,毛泽东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提出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并发出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发展文化的方针,以及“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的教育方针。与此同时,还提出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建立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

尽管毛泽东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甚至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有益探索,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应该肯定的。

(二) 三大法宝:

毛泽东曾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在教材的第

三、

四、五章中,分别论述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过根据新的形势,把武装斗争改成了“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把党的建设改成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因为以后讲新民主主义理论时还要具体讲,这里就不讲了。

(三)三大保证或三个需要解决好的三个重大问题:

要顺利进行革命和建设,光有“三大法宝”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三大保证,或需要解决好三个重大问题,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教材的第

六、

七、八章,接着分别论述了这三个方面。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各个方面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如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去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坚持民主原则等等。毛泽东不仅突出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还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方法,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二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的根本原则,如要从实际出发,在区别上建立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等;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许多政策策略原则,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既要善于斗争,又要善于妥协;不要四面出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等。毛泽东不仅在许多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政策策略思想深化、系统化了, 而且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政策策略思想。这些政策和策略充满辩证法的光辉,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思想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如提出要在国际关系的区别上建立对外政策,提出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的理论;二是毛泽东领导建立的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如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和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正确观察和分析,以及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方针和原则,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做出了丰富和发展。

(四)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这是贯穿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统一;二是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特别强调充分发扬人的能动性,明确地提出 “两个飞跃”、“两变”的思想,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物质可以变为精神,精神可以变为物质;三是要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揭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四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等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应该深刻领会和认真坚持的。

第二,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领导机关和每个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一切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管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毛泽东的上述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

第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和建设,而不能依靠外国;二是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原则,即既要坚持自力更生,又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外国的援助。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独立自主原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结合起来了。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其中实事求是讲的是唯物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际、国际关系中的运用,是党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方针和原则。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要正确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写于2000年初,这是在中共中央党校讲授“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的讲稿,缩写稿曾收入红旗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党员干部“三基本”读本》,全文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稿》)

第五篇: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学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爱因斯坦的努力

1862年夏天,诺贝尔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

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居里夫人的故事

一、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

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但她却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

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

章,于是惊讶地说:“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

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

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二、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

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

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

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

她们3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

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

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

散城市人口。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

村庄。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

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

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1、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2、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

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3、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中国)

4、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

夫人(法国)

5、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巴斯德(法国)

6、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美国)

7、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美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

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费定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李四光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高尔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钱三强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钱三强

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胡适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陈独秀

上一篇:水污染调查报告汇编下一篇: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