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拆迁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022-09-11

0 引言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退二进三”、“出城进园”旧城改造政策的实施, 城市扩容、功能区规划和布局调整, 诸多化工厂、农药厂、钢铁厂、金属冶炼、电镀和机械加工厂等迁出主城区。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短缺的背景下,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开发再利用, 已成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若这些污染场地不经充分调查及处置就变更为商业用地或者住宅用地, 势必存在着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重庆市自2006年起启动了城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将搬迁企业原址场地污染防治作为构建“宜居重庆、健康重庆”的重要部分, 将工作任务纳入“绿地行动”, 切实保证城市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环境安全, 实现“净土”流转与开发。

1 重庆工业场地污染特征及修复现状

1.1 项目背景

自2002年开始, 重庆市政府共下达了6批企业搬迁计划, 共计搬迁企业205户。为切实解决重庆市工业企业原址的污染问题, 摸清家底, 降低工业原址场地再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重庆市自2007年开始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700余万元, 对140家企业原址场地进行了环境风险定性评估工作, 另有55家企业自行出资评估, 共计对195家搬迁工业企业原址场地进行了摸底调查, 基本掌握了上述企业原址场地的土地污染状况。

重庆市已开展的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统计结果显示, 195家搬迁企业中场地未受到污染或是基本未受污染企业有125户, 另有70户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比例占到了评估企业总数的35.90%。污染类型以重金属, 有机物混合污染为主, 占到污染场地的50%, 另外单纯重金属污染所占比例为39.7%, 单纯有机物污染为10.3%。

1.2 污染特征

通过对重庆市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142家搬迁企业原址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统计, 其中机械加工类企业53家, 化工医药类企业18家, 轻工类企业50家, 冶炼类14家、兵器类企业7家。

以《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 作为评价依据, 根据场地规划性质的不同, 采用该标准中的A级标准或B级标准作为筛选标准, 超过筛选值就强制进入详细调查阶段, 确定土壤污染范围与需修复的土壤方量。调查范围内各类别企业超标状况及主要超标因子如下表1所示:

对调查范围内各类别企业场地污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有以下三个特点:

1.2.1 冶炼类、医药化工类和兵器类企业需要重点关注

兵器类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电镀、表面处理、喷涂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生产工序, 调查范围内的7家兵器类企业中5家企业需要进入污染范围确认工作, 涉及的污染因子包括铅、汞、镍、铬、锌、锑等。冶炼类企业由于存在炼焦、烧结等重污染生产工序, 调查范围内14家冶炼企业11家场地土壤受到了污染;污染类型表现为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历史上医药化工类企业其生产方式较为粗放, 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并未得到有效的治理, 且大多化工企业产生危险废物, 防护不当容易造成场地土壤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68.42%的化工医药类企业原址场地多为有机物污染或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

1.2.2 轻工行业、机械加工行业土壤质量状况良好

不包括电镀工序的轻工行业、机械加工行业生产工艺简单, 对厂区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在已进行的103家轻工行业、机械加工行业原址土壤风险评估中, 76家企业场地土壤样品监测结果均基本满足《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 A级标准要求, 场地可直接进行开发利用。出现超标的场地多涉及电镀工序, 电镀废水及电镀污泥的不规范处置极易造成场地土壤污染;污染因子包括铅、汞、镍、铬、锌等。

1.2.3 对历史沿革复杂的企业要进行详细调查

部分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复杂, 历史上曾涉及电镀工序或场地内进行过危险废物的暂存等, 对此类场地上曾进行的生产情况必须进行详细调查, 不能依据现阶段生产方式制定监测计划。另外, 部分企业搬迁时缺乏环保意识及有效管理, 对原场地内危险废物未进行清理、或者对生产废水乱排乱放, 生产药剂随意洒落等容易对场地土壤造成污染;对拆迁后的场地进行风险评估需制定全面稳妥的评估计划。

2 重庆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及修复存在的问题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决定了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在过去的5年内, 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重庆、南京、沈阳、广州、兰州等地方政府陆续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场地修复工程应用案例工作, 发展了焚烧、填埋、固化/稳定化、热吸附、生物降解等修复工程技术, 为更多更复杂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借鉴经验[1]。目前重庆市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及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2.1 何时介入场地风险评估

由于企业搬迁后场地难以监管, 容易受到人为扰动的影响, 增加取样监测的难度与评估结论的不确定性。目前重庆市要求在搬迁企业停产前进行场地风险评估, 评估之后企业还要继续生产一段时间, 这期间可能因生产或恶意偷排导致污染继续扩大或新增场地污染问题, 可能导致原本清洁的场地受到污染;如何建立针对这类企业的场地环境管理的工作方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2 如何制定污染场地筛选标准

土壤筛选值作为判断是否启动潜在污染场地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或确定修复目标的参考值, 已颁布的HJ25.1-2014和HJ25.3-2014未明确筛选值的选取问题。目前, 重庆市采用《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暂行) 》 (HJ350-2007) 作为土壤筛选值, 该标准是根据美国和荷兰等相关标准取其低值制定的, 过于保守的筛选值将使过多场地进入下一步的调查工作, 导致调查成本的不必要增加。重庆已开展了十余年的场地评估, 工作基础较好, 应该展开本地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的研究, 以确定本地区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启动值[1、4]。

2.3 修复技术单一

目前重庆市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比较单一, 而且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主要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偏向于短期快速、修复成本低的修复方式, 如焚烧、固化/稳定化后填埋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杭州已率先开展采用热脱附处置、填埋场覆土、气相抽提、化学氧化、强化生物技术等在污染场地的实际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正逐渐走向商业化、电动修复技术已处于中试规模试验, 化学稳定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1,2,3];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筛选、提炼、优化后应用于污染场地的实际修复。因此, 积极开展技术筛选, 探索符合重庆市污染场地特征的修复技术, 加快科研成果到实际场地修复工程的应用转化成为了重中之重。

2.4 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参数

目前导则给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导致VOCs和个别重金属风险评估过于保守, 会直接导致修复范围的扩大及修复成本的增加, 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参数成为实际风险评估中的一大障碍。开展本土化参数的研究, 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确定适合的修复目标值, 使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客观[5]。

3 结语

面对日益增多且复杂的工业搬迁场地, 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和安全合理开发是一项繁杂且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污染区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及场地管理体系建立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合适的、有效的技术及管理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到工程应用的转化, 扶持污染场地修复环保产业发展, 为中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

摘要:为保证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环境安全, 重庆市制定工业场地管理制度体系对工业拆迁场地进行环境风险监管, 并建立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体系, 确保场地“净土”流转与开发。在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工业拆迁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经验及评估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工业场地风险评估及修复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重庆场地管理为例

关键词:工业拆迁场地,风险评估,场地修复

参考文献

[1] Acar, Y.B.and Alshawabkeh, A.N, .Principles of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J].Environ Sci Technl, 1993 (2) 7, 2638-2647.

[2] 薛生国, 陈英旭, 等.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累积植物—商陆[J].生态学报, 2003, 23 (5) :935-937.

[3] 宋静, 钟继承, 等.EDTA与EDDS螯合诱导印度荠菜吸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突然研究[J].土壤, 2006, 38 (5) :619-625.

[4] 廖晓勇, 崇忠义, 等.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中国环境修复领域的新课题[J].环境科学, 2011, 32 (3) :788-792.

[5] 姜林, 钟茂生, 张丽娜, 等.基于风险的中国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 36 (8) :5-9.

上一篇:浅析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现状下一篇:以艺体教育为特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