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昌市扶贫攻坚生态产业基地建设

2022-09-11

1 引言

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有目共睹, 但其37个乡镇中仍然有47个贫困村, 建卡农村贫困户3538户, 12868贫困人口为目前主要扶贫攻坚对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针对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的特殊情况, 本文拟通过大力发展中共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的“1+X”项目, 开展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 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2 扶贫攻坚的意义

扶贫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与此同时,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凉山州等彝区脱贫攻坚是一场关系全局的攻坚战, 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 是一场创造历史的攻坚战, 清醒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指导, 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实打实硬碰硬, 一仗接着一仗打, 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分成小康社会。因此, 针对西昌市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目标, 通过实施中共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的扶贫攻坚“1+X” (方案中的“1”即核桃产业, “X”即核桃以外的经果林) 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将输血功能向自身造血转变, 借助生态产业建设和贫困地区自然及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 使贫人口得到长期可持续的收益, 从而改变贫困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3.1 社会经济基础

西昌市下辖37个乡镇, 常住总人口77.5万人, 城镇化率为57.5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572006万元, 全市人均GDP598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7元。

3.2 生态旅游基础

依托邛海泸山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最大飞播林区,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积极推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转变, 由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迈进。

3.3 基地建设基础

油材两用直干桉工业原料林面积26.4万亩, 速生丰产林面积1.3万亩, 经济林果面积9.4万亩, 蚕桑面积3.2万亩, 苗木培育基地面积0.3万亩, 花卉产业基地面积1.2万亩, 木本油料林面积1.6万亩, 木本药材林面积0.8万亩, 采种 (云南松、华山松) 基地面积10万亩, 油橄榄示范基地面积0.8万亩。

3.4 林业相关加工企业

民胜乡核桃合作社的“精品核桃”被评为2012年中国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西昌市环太有限公司、运吉食品公司主要开展林下资源加工;西昌天喜园艺公司以及花卉世界等园林绿化企业进行相关花卉产业的发展。好医生药业公司进行中药材加工;凉山州鑫通松香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林化产品加工;凉山州中天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木材加工等。目前, 全市共有相关林业经营加工企业共43家, 完全可进行相关林业经济加工发展所需。

4“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区位优势利用和开发不够

西昌市由于历史原因, 林业木质原料、林产品、林副产品等物流处于自然流通状态,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利用和开发。

4.2 森林资源优势, 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不够

“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没能有机结合现有森林资源优势, 对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不够。

4.3 国有林场还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目前, 全市7个国有林场正处于改革时期, 基础设施特别是危旧房未改造, 办公设备未升级。林权制度改革尚在推进, 林业产业发展的任务和难度增大, 林业科研和推广机构不健全, 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机制尚未形成, 导致科技服务能力不强, 国有林场未能在贫困地区发挥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4.4 林地与耕地矛盾突出, 劳动力素质不高

西昌市面积2651平方公里。地形以中山为主, 占全市总面积的78.9%, 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林业用地面积239.89万亩, 占总面积60.22%。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欠发达地区, 林地与耕地矛盾突出, 基地建设造林地落实逐年困难。山区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5 林产品竞争压力大

林业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表现在良种使用率低, 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少, 品牌知名度小。企业与广大农户缺乏良性互动, 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产业化链条未形成有效链接, 加工布局与资源供给未形成有效配置, 产业发展没有转变为市场行为, 主导产业不够突出, 抗风险能力差。

5 措施及建议

(1)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腹地, 地处川滇要冲, 是凉山州乃至周边地区的地理中心和物流中心。属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 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 昼夜温差大, 充分发挥攀西地区中心位置地理及自然资源优势,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规划好项目区布局和利用好现有物流园区, 确保林 (副) 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抓住政策环境对林业产业发展良好机遇, 利用好重点林业工程带动“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在建设中充分依据市场导向, 利用国有林场优势, 优化配置资源。

(2) 西昌市森林面积194.14万亩, 森林覆盖率48.74%, 活立木蓄积1182.6万立方米。公益林面积157.74万亩, 商品林面积82.15万亩;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233科、532属、2000余种, 其中有国家第一批保护珍稀植物30余种。生态基地建设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注重现有森林资源科学保护、开发、利用, 将“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生态优势和现有森林资源相结合, 将项目基地建设成果转化成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优势, 突出出西昌市区域优势和自然优势, 例如, 2016年开始三年内实施造林80万亩 (其中, 核桃70万亩, 经济林10万亩) , 核桃嫁接改造面积4万亩。因此, 在“1+X”发展中, 应充分考虑核桃的相关贮藏、初、深加工等的发展。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集中力量把脱贫攻坚、精准脱贫作为工作主攻方向。依托当地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 建立合作机制, 加强在职职工和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 将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坚持成片造林与零星植树相结合, 新造增量与改造提质相结合。加大安宁河支流治理力度, 大力改造河滩地, 增加耕地面积。利用河长制机制定好山溪河治理规划, 解决好造林地。全力做好科技服务, 着力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人材。同时, 充分利用“1+X”项目的开展, 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合理规划和发展, 避免发展的盲目性。

(5) 加大现有品种嫁接改造和良种引进。壮大本土企业和引入知名企业, 提升林 (副) 产品深加工能力。在实施“1+X”项目中, 应以打造品牌,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目标。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以西昌市供销社牵头建立电商平台, 通过实施“1+X”项目, 确保贫困山区人口通过该项目的发展, 达到长期可持续收益, 充分利用和开发贫困山区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

总之, 要依托西昌市森林资源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提升林业服务能力, 打造好扶贫攻坚“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推进电商平台和商标品牌战略, 努力培育贫困村、贫困户新的经济增长点, 达到扶贫攻坚, 脱贫致富目的。

摘要:西昌市的37个乡镇中有47个贫困村及12868名贫困人口, 其所处区域具有一定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 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20年脱贫任务, 具有一定的艰巨性。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相关科学规划, 针对西昌市贫困地区的实际, 结合中共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所提出的“1+X”生态产业项目基地建设, 因地制宜, 大力利用贫困地区所处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 开展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 为12868贫困人口的脱贫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基地模式“1+X”,扶贫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1.

[2] 迎难而上背水一战百倍用心千倍努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攻坚这场硬侠中的硬侠[N].四川日报, 2017-12-01.

[3] 《西昌市统计年鉴》 (西昌市统计局2016年版) .

[4] 《凉山州西昌市2016年度“1+X”生态产业扶贫攻坚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西昌市林业局2016年) .

上一篇:汽车维护、驾驶与节油的思考下一篇:水泥搅拌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