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2022-11-27

第一篇: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 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 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 1

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 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规定实行单独管理,明确标准,控制经费总额,注重实际效益,加强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同时废止。[1]

3相关解读

国管局负责人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近些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和奢侈浪费现象,公款大吃大喝问题比较突出,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01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公务接待进行规范,并明确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新华社记者就此对国管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2]

问:修订《规定》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国管局负责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公务接待活动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等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坚决刹住铺张浪费之风,切实遏制公务接待等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规范和简化公务接待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垂范,以身作则,在公务接待活动中吃工作餐、住普通套间、不清场封路、不组织迎送活动、不层层多人陪同,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亲民为民、节俭务实的优良作风,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了表率。

为了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关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成果,切实强化公务接待管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2006年印发的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解决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制度和标准,创新管理机制,推进社会化改革,强化监督问责,为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提供有力支撑。[2]

问:您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修订《规定》的总体思路?

国管局负责人:《规定》以公务接待厉行节约为主线,紧紧抓住创新管理和深化改革这两个“治本”之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突破,力求根治公务接待顽疾,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总体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

一是减量,建立接待双向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项目,坚持接待分类管理,严格区分公务接待与商务接待等其他接待,切实压减不必要的公务接待活动。

二是限支,管住接待经费预算,分类别、分地区制定接待费开支标准,强化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把接待经费支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是问责,对公务接待实行全过程监管,推进接待信息公开,严格接待工作问责,强化对接待活动的刚性约束,增强内外监督合力,形成不愿、不敢、不能违规违纪接待的正确导向和正面预期。 四是改革,着力深化公务接待管理体制改革、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转制改革、机关所属接待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改革等四项改革,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公务接待违规浪费行为的土壤。

[2]

问:与以往针对公务接待的相关规定相比,此次出台的《规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国管局负责人:《规定》体现了四个新特点。一是严字当头。严格和细化各项要求和标准,共提出了38项禁令,包括11项“禁止”事项和27项“不得”要求。

二是着眼创新。对2006年印发的规定内容进行了大范围、大幅度修改和增加,修订后共26条,其中,15条为全新内容,7条进行了大幅修改。

三是全方位覆盖。覆盖了适用范围、接待单位、接待对象、接待项目、配套改革等接待管理的各个要素,规范了事前审批控制、事中规范、事后监督问责等接待管理的全流程。对接待活动食、宿、行、迎送及警卫、预算和报销等关键环节作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四是注重操作性。与差旅、会议、培训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相互呼应,标准衔接,统筹联动;根据公务活动实际,规定接待标准、范围和项目,对规范开展接待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可操作性强,便于抓好制度落实。[2]

问:针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定》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国管局负责人:《规定》提出了三个方面13项新举措。

一是源头管控,双向约束,从起点和源头压减公务接待活动数量。为此,《规定》提出:

——严格公务外出管控。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和人员数量。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和行程、人员。

——严控接待范围。明确要求接待单位严格审批控制,无公函不接待,探亲、旅游、休假等因私活动不接待;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活动统筹接待;不得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建立接待清单制度,实现接待“留痕”。接待单位应当填写反映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的接待清单,作为报销凭证之一,留存备查。

二是明确标准,综合治理,简化和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为此,《规定》提出:

——简化接待礼仪。明确规定地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不得参加迎送,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限制接待住宿房型,接待对象自负住宿费用。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从严控制接待用餐的次数和陪餐人数,严格限制用餐地点和消费内容。

——规范警卫安排。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违反规定管控交通,不得清场闭馆。

——接待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单独列示。

——接待费开支标准参照会议等标准分地区制定并进行动态调整。

——严格接待费报销管理。明确报销凭证种类,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三是全面公开,强化问责,坚决杜绝公务接待中的“破窗效应”。为此,《规定》提出:

——县以上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建立接待信息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立体式的接待工作监督检查体系,明确监督检查内容。

——将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强化责任追究和惩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

问:《规定》如何落实深化改革要求,从根源上破解公务接待管理难题?

国管局负责人:《规定》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四项改革来破解公务接待管理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难题:

一是深化公务接待管理体制改革。首次明确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从而统一接待管理,防止攀比浪费。 二是积极推进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接待用餐、住宿、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三是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转制改革。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四是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改革。推进各级党政机关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接待资源共享机制。[2]

问:《规定》对根治国内公务接待中公款大吃大喝顽疾,作出了哪些制度安排?

国管局负责人:《规定》要求接待对象按照规定标准(即差旅、会议、培训等伙食标准)自行用餐,不得向接待单位转嫁。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只可以安排一次工作餐。陪餐人数严格控制,接待对象在十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十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同时,《规定》对接待工作餐的用餐地点和消费内容作出严格限制: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2]

问:《规定》如何对国内公务接待开支标准制定问题作出规定,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国管局负责人:为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要求,同时确保接待开支标准符合实际,避免在接待工作中留下突破标准的借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规定》坚持分地区、分类别制定接待开支标准,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

支标准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2]

问:《规定》如何从经费预算源头规范公务接待费支出?

国管局负责人:经费预算是公务接待费支出的源头,规范接待费支出,首先要严格预算管理。《规定》要求公务接待费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总额控制,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避免多头来源和支出规模失控。为防止负担转嫁,《规定》明确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2] 问:《规定》如何增强公务接待活动的透明度,强化监督问责?

国管局负责人:为了增强公务接待活动的透明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问责是破解公务接待管理难题的关键一环。没有问责,不设高压线,再好的制度和标准也难奏效。《规定》从加强业务检查、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大惩处力度这三个角度强化了对接待活动的监督问责。要求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接待经费开支和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

问: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规定》方面有哪些具体任务?

国管局负责人: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来说,一要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办法,明确接待工作餐等接待开支标准,完善招商引资接待等其他接待管理规定,统筹调整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相关开支标准。二要强化管理监督,建立接待清单制度和接待信息备案机制;加强对本级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信息公开工作。三要进行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试点,推进建立接待用车定点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务外出控制机制和接待监督问责机制;开展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转换服务经营机制和集中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四要开展宣传培训,举办接待管理专题培训,推进制度落实;在公务接待系统开展简化礼仪、节俭用餐主题宣传活动,多措并举,推动《规定》贯彻落实。[2]

亮点三:管控“行”——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

“警车开道、超规用车、交通管控……这些看似„有面子‟的接待方式,实际上非常劳民伤财,根源是基层„拍马‟与被接待的上级部门形式主义的„一拍即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马庆钰说。

《规定》指出,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林双林表示,公务接待讲排场、比规格,表面是风气,根源在制度。《规定》正是从制度着手,对公务接待出行的方式、规模、边界(是否与公务有关)、标准等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亮点四:管制“游”——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无关的参观

“无论是公款旅游,还是公款娱乐、赠送纪念品或土特产品等超标准接待现象,公务人员都是打着公务的幌子多吃、多用、多占,这是一种特权思想在作祟。”马庆钰说。

《规定》指出,接待单位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及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用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规定》的出台针对的都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说明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扎扎实实地推进。”马庆钰建议,遏制公款旅游、娱乐等顽疾,还要加强监督问责机制建设,同时将巡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规定》的落实保驾护航。

第二篇:国内公务接待费报销管理细则

附件:

国内公务接待费报销管理细则

一、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

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1、公务接待由委办公室统一安排、管理。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国内公务接待统筹安排。严格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擅自扩大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2、国内公务接待实行公函制度。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外出活动确需对方接待的,由委主要负责同志批准,做好登记备案,并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公务活动的内容、时间、行程、人员等。

3、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务活动结束后,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由相关负责人审签,作为财务报销凭证。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人员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用酒情况等内容。

4、加强公务接待费审核报销。公务接待实行一次一结账,在批准的预算规模内,对有明确接待范围、对象和目的,经单

- 12列支其他支出。

2、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3、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逐步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

4、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5、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办法实行单独管理。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2015年6月10日

第三篇: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2013-12-08] 2013-12-08 19:28:33 来源: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全文如下。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 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 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 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四)国内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情况;

(五)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管理使用情况。

党政机关各部门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国内公务接待情况,报同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组织公开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将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纳入问责范围。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追究接待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党纪责任、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进国内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内公务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推行接待用车定点服务制度。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因招商引资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因公来访人员,应当参照本规定实行单独管理,明确标准,控制经费总额,注重实际效益,加强审批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杜绝奢侈浪费。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十四条 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原标题: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第四篇:安徽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

管理暂行办法》网上报道

A:

《办法》中所称国内公务考察,是指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组织的在省内或到省外的调研学习、工作交流等公务活动。 《办法》要求,国内公务考察要坚持务实有效、勤俭节约,严禁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的公务考察活动,严禁以公务考察名义变相公款旅游;国内公务考察要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严格控制出行人数和时间,严禁擅自更改考察线路、随意延长停留时间、虚报公务考察人数等;国内公务考察接待应当先审批、后接待,按照分级、分类、对口的原则进行,做到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尊重少数民族习惯;接待单位应根据国内公务考察活动需要规范接待程序,严格按规定标准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服务,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纪念品、土特产、礼金、有价证券,不得额外配发生活用品;国内公务考察接待应严格执行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出差和会议实行定点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内公务考察接待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减少随行车辆,陪同领导的工作用车不随行活动;严格控制陪同人员,不得搞层层多人陪同;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业务接待费支出标准,需要收取费用的按规定向接待对象收取,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所属单位和有业务关系的单位转嫁接待费用;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费用应当在部门、

单位公用经费中开支并专项反映。各部门、各单位应当集中管理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活动,明确审批责任人,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等费用支出标准,凭审批单、票据和消费清单报销相关费用。

据悉,省里已决定将贯彻落实《办法》情况列入各级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一并进行检查。

B:

严禁变相公款旅游

《办法》要求,国内公务考察严禁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的公务考察活动,严禁以公务考察名义变相公款旅游。

同时,严禁擅自更改考察线路、随意延长停留时间、虚报公务考察人数等。国内公务考察活动结束后,应在10天内提交书面考察报告。

在严格控制出行人数和时间方面,除党政代表团等以外,考察团组一般每批次不超过5人,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国内公务考察派出单位要向接待单位说明考察的内容、时间、人数和人员身份等。

禁送纪念品土特产

在接待方面,《办法》明确,接待单位应严格按规定标准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服务,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纪念品、土特产、礼金、有价证券,不得

额外配发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接待单位应当选择所在地会议定点饭店安排接待对象住宿和用餐。

严格限制陪餐人数

如需安排用餐,接待单位应当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伙食标准,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简餐,陪餐人员不超过接待对象人数。

如果接待对象需要安排住宿的,应当在本级财政部门规定的住宿费开支标准上限以内,按照收费标准缴纳住宿费,回本单位凭据报销。

高速出口不得迎送

《办法》要求,国内公务考察接待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减少随行车辆,陪同领导的工作用车不随行活动。

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高速公路出口组织迎送活动。严格控制陪同人员,不得搞层层多人陪同。

三“管”齐下防违规

对于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工作,财政、审计、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各自的职责。

《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项目的财务审查稽核和监管;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考察及其接待工作中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篇: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办发〔2008〕122号

★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

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04年开始,我市开展了“行为不廉洁、作风不检点”问题专项整治,把“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问题作 为重点整治的内容,取得一定成效,

— 1 — 但“三公”问题仍然是当前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公车管理方面,个别领导干部和驾驶员不遵守有关规定在节假 日私驾公车旅游,上下班接送小孩,有的不遵守交通法规酒后驾车造成严重后果;在公务接待方面,少数单位假借工作之名相互请吃,个别人员假借公务接待之名报 销应由个人负担的生活性支出,甚至利用公务接待之名套取现金,采购礼卡、消费卡等;在国内公务考察方面,少数领导干部假借公务考察、党团活动、学习培训等名义,组团外出公费旅游。这些现象影响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一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加强“三公”问题 的管理监督。为切实加强党政机关作风建设,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打造“廉洁杭州”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遏制“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不正之风,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管理

(一)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

1、定人驾驶

公务用车必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非专职驾驶员不得驾驶公车。确因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必须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市管领导干部应于9月20日前提出书面申请,报市纪— 2 — 委、监察局批准;市直各单位的处(含处级)以下干部需经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负责人需驾驶公车的还应报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批准,并 于9月20日前报市纪委、监察局备案。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等机关的工作人员,因特殊工作需要驾驶公车的,按省直各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执行。

2、定点停放

公车在工作日夜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原则上应停放在本单位停车库(位),确因路途遥远等特殊原因需在驾驶员居住区附近停放的,应首先选择停放在市、区两级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内部停车场内,如附近确无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的,应选择安全固定的停车位实施定点停放。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等单位的公车一般不 得停放在居住小区。固定在外停车过夜的车辆,其所在单位内部停车位应向周边社区错时开放。市直各单位应将本单位所有公车的停放地点于9月20日前报市纪 委、监察局备案,如有变更,应及时上报。国庆、春节长假期间实行集中封停,各单位所有公车必须集中停放在本单位停车库(位),确因工作需要用车的,必须经 单位主要领导同意方可使用,并做好用车情况记录以备检查。

(二)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

1、规范公务接待经费的管理

— 3 — 公务接待的预算管理。每年年初由市财政局根据各单位前三年接待费使用情况、工作性质、业务量大小、工作外向度等确定各单位年度公务接待基数后从单位经常性业务 费定额中单列。对于招商引资等特殊工作需要,由市财政局审定相应额度后,各单位要按预算编制要求,编制详细项目预算,列入年度预算。公务接待费指标不属增 人增支范畴,一经核定,一般当年不作调整。各单位要在当年核定的预算中开支公务接待经费,不得突破预算,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经费。

公务接待费超指标的处理。到当年年底,如出现公务接待费超指标的情况,确系因处理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增加公务接待费的,由单位提出甄别申请,经市财政局确 认后增加单位的公务接待指标,但其资金在单位经常性业务费预算内调剂解决,不追加预算指标,并接受审计或人大财经委审核。若因违反规定而超标,将由市财政 局按照有关规定扣减该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指标,并限制该单位会计人员的职称晋升。

2、完善公务接待审批和报销制度

公务接待实行单位 分管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和实行审批人、经办人、证明人“三人分离”审核等制度。各单位要建立公务接待申报、审批制度。在进行公务接待前,负责接待人 员应如实填写《公务接待申报表》,经单位办公室(秘— 4 — 书处)负责人审核后,再送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在公务接待后,负责接待人员应持《公务接待申报表》如实填 写《公务接待预算审核表》,经单位财务处室负责人审核后,再送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各单位在公务接待后,必须在一个月内,持《公务接待申报表》、《公务 接待预算审核表》和食宿正式发票按财务报销有关规定办理报销手续。对内容不全、手续不齐的,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对公务接待费实行专账 制度,即单独建立公务接待费用明细账,不能与会议费、业务费及其他费用混列或变相列支。会议费报销时必须附《杭州市市级行政机关会议审批表》等相关资料, 没有附相关资料的,则视为公务接待行为,并列入公务接待费专账支出。

(三)进一步加强国内公务考察管理

1、严格国内公务考察活动的管理

建立审批备案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国内公务考察活动,须填表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并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备案。市管干部参加上级组团或带队组团国内公务考察,须填写《市管干部参加上级组团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审批表》或《市管干部带队组团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审批表》。市管干部正职由分管市领导审 批,副职由单位正职审批,同时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备案。

执行请销假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国内公务考察,出

— 5 — 行前须执行请假制度。市管干部正职须向分管市领导报告,副职向单位正职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外出。公务考察结束后,在2个工作日内向请假领导销假。

严格审核报销制度。公务考察结束报账时,须向财务部门提供参加上级组团或带队组团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审批表。财务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规定的差旅费开支标准,审核公务考察费用。对未经审批同意的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开支,财务一律不予报销。

对正处(含)以下干部国内公务考察活动的审批备案、请销假制度、审核报销要求等,由各地各单位另行规定或参照对市管干部的要求执行。

2、坚决制止变相公费旅游行为

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国内公务考察,必须执行与主管工作有关、与身份相符的公务,严禁无实质性内容、无明确考察目的的公务考察活动;必须严格遵照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审批表批准的计划实施,严禁擅自更改考察线路、随意延长停留时间、虚报公务考察人数、私自参与公务考察等现象;必须遵照“务实、高效、精简、节约” 原则,明确经费来源、纳入财政预算、接受审计监督,严禁接受下属单位、企业赞助;必须执行公务考察活动的有关规定,严禁涉足色情、赌博等与党员领导干部身 份不符的场所。对边境地区的公务考察活动,各单位要从严控制,委托旅行社组团的,旅行社主管— 6 — 部门要严格管理;对党团活动、学习培训要从严控制活动数量,活动区域原则上限制在本省内;对优秀公务员、工会积极分子等干部职工的疗养,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出国(境)。

二、强化督查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的监督检查。

(一)强化对公车使用的督查

市纪委、监察局和市政府纠风办等部门应组织人员定期对公车定人驾驶、定点停放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凡违反公车管理使用规定的,一经查实,第一次应对违规者及其单位主要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对于两次以上违反有关规定或因违规造成交通事故、车辆被盗,致使国家财产 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等后果的,对当事人给予纪律处分,并视情追究其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及驾驶员个人违反规定的,除由其所在单位作出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纪律处分或辞退等相应处理外,同时视情追究单位负责人相关责任。

(二)强化对公务接待的督查

市直单位原则上不宴请区、县(市)基层单位,确需安排用餐原则上在机关食堂就餐;基层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宴请市直单位,如确因工作需要宴请的,不得领取伙食补助费。

— 7 — 严禁利用公务接待之名套取现金、采购礼卡、消费卡,严禁将个人接待、生活性支出列入公务接待,严禁擅自超指标开支接待费和在其他预算指标内列支接待费。市财政局、审计局应定期对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费进行检查审计,检查审计结果要向市主要领导汇报。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单位,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对该单位负责人进行谈话,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对国内公务考察的督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公安、审计、旅委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注意沟通协调,全面掌握我市国内公务考察情况,及时纠正各类违反规定的国内公务考察活动。尤其是对边境城市公务考察活动中的 私自越境、不经组织批准擅自赴台、涉足色情赌博场所、擅自组团和私自参与等行为,要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予以监控,若有违反规定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

广大党员群众如发现违反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监督情况的,可向“96666”投诉中心举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并纳入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年终目标考核内容,记入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

三、狠抓落实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把这项— 8 — 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加强对“三公”问题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切实规范所辖范围内和下属单位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监督工作,做到令行 禁止。同时,要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2008年5月13日印发

— 9 —

上一篇:锅炉水质化验操作规程下一篇:国贸专业期中教学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