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2022-11-04

第一篇: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

附件:

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适应预算单位支付结算管理需要,进一步丰富公务卡品种,健全公务卡制度体系,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银行卡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单位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指定工作人员持有,仅用于公务支出与财务报销,以单位为还款责任主体的信用卡。

公务卡包括单位公务卡和个人公务卡两类。个人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公务支出与财务报销,并与个人信用记录相关联的信用卡。

第三条 单位公务卡采用发卡行标识代码(Bank Identification Number, BIN)为“628”开头的人民币单币种银联标准信用卡,卡片正面右上方用中文标识“单位公务卡”,卡片正面左下方标识持卡人个人姓名(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单位公务卡统一采用符合PBOC3.0标准的IC芯片介质,禁止发行纯磁条卡。

第四条 预算单位在公务卡代理银行范围内,自行选择一家银行作为单位公务卡发卡银行(以下简称发卡银行)。

第五条 预算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公务支出实际情况,指定少

1 数特定人员持有单位公务卡,每单位一般不超过4人。特殊情况下可酌情增加持卡人数,原则上不应超过8人。

第六条 单位公务卡的持卡人应为预算单位正式在编人员。持卡人一人一卡,不允许一人持有多张单位公务卡。

持卡人因离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单位时,预算单位应及时办理销卡手续。持卡人发生变更,单位应注销原持卡人卡片,按照标准申卡流程重新指定新持卡人,办理和使用单位公务卡。

第七条 单位公务卡账户信用额度由预算单位向发卡银行提出申请,由发卡银行予以核定。

每个预算单位的多张单位公务卡共享一个账户信用总额度,试点期间总额度上限暂定为50万元人民币。超过50万元人民币总额上限的,应经单位主管部门核准。核准结果应提供给发卡银行。

预算单位可在总额度内,协商发卡银行调剂分配各张卡的卡片信用额度。账户总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支付临时需要时,预算单位可向发卡银行申请临时调额。临时调额有关情况要报单位主管部门备案。临时调额期限届满,发卡银行应及时恢复其原有额度。

第八条 单位公务卡由预算单位承担还款责任。

第九条单位公务卡只能用于公务支出,禁止用于个人支出,禁止分期付款,禁止存取现金,不产生积分或发卡银行用卡红利返还。

第十条 单位公务卡和个人公务卡都适用于公务卡强制结算

2 目录所规定的结算项目。发行单位公务卡后,个人公务卡主要用于结算差旅费支出项目,单位公务卡主要用于结算差旅费之外的其他支出项目。

第十一条 单位公务卡和个人公务卡均可在线下、线上渠道(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等)支付结算。单位公务卡用于线下交易必须采用“密码+签名”方式进行核验。线下交易的销售点终端(Point of Sale, POS)签购单、线上交易的记录凭据等,可作为辅助报销凭证。商户发票为必备报销凭证。

第十二条 单位公务卡使用现行代理银行公务卡支持系统(或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的公务卡模块)进行报销,并纳入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范围。报销和动态监控有关规定参照个人公务卡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单位应在单位公务卡免息还款期内完成报销还款工作,逾期产生的利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均由单位承担。但持卡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请办理单位公务卡报销手续。

第十四条 单位公务卡被盗或遗失,持卡人应及时联系发卡银行办理挂失,并向单位报告。挂失不及时造成的损失,由持卡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五条 预算单位应积极配合发卡银行加强单位公务卡风险控制,严格制定有关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明确与持卡人在保管、使用、报销,以及卡片发生遗失盗刷等情况下的责任关系。

3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单位公务卡管理有关制度规定,组织管理单位公务卡试点和推广工作。

(二)指导和督促发卡银行按照单位公务卡服务协议,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三)管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单位公务卡的消费支出和报销事项进行监控管理,对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和核查处理。

(四)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单位公务卡实施中的有关政策衔接问题,并协同推动改善公务卡受理环境。

第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配合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单位公务卡管理有关制度规定,共同推动单位公务卡实施工作。

(二)加强对单位公务卡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引导发卡银行、收单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不断加强公务卡应用、受理环境建设。

第十八条 预算单位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选择单位公务卡发卡银行,签订单位公务卡服务协议。

(二)确定本单位单位公务卡的持卡人,组织统一办理单位公务卡,合理分配信用额度,并做好离职、变更等情况下的单位公务卡管理工作。

(三)制定单位公务卡内部管理规定,加强对单位公务卡持卡人的培训和管理,防范持卡用卡风险。

4

(四)及时办理单位公务卡报销还款和资金退回等业务,做好有关账务处理及对账工作。

(五)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单位公务卡监督管理和业务数据统计工作。

第十九条 发卡银行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动向中国银联申请单位公务卡专用卡BIN,确保单位公务卡与个人公务卡的卡BIN分离管理。

(二)按照本办法规定及与预算单位签订的单位公务卡服务协议,为单位及持卡人提供办卡、使用、挂失、注销、资金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服务。

(三)按照财政部门有关政策要求,加强与单位公务卡管理有关的内部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反馈动态监控所需信息,并确保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四)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有关单位公务卡业务的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

(五)加强对员工的公务卡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卡服务水平。积极扩大线下、线上商户范围,不断改善公务卡受理环境。

第二十条 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单位公务卡BIN的分配管理和发卡银行卡面设计的审核。

(二)确保转接清算系统的平稳运行。

5

(三)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有关单位公务卡业务的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

(四)配合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卡银行开展单位公务卡的宣传推广工作。

第二十一条 持卡人在单位公务卡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规定持有单位公务卡,妥善保管卡片和密码。

(二)严格执行单位公务卡有关使用规定,规范用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

(三)按照单位有关内部管理规定,及时申请办理单位公务卡报销业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实施。

6

第二篇:市直机关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司机编制管理办法[大全]

市直机关单位的司机属于机关工勤人员,使用机关工勤人员编制。根据粤办发[2001]6号文规定的定编标准,机关工勤人员编制按行政编制10-15%的比例核定。实行用车制度改革后司机编制管理实行以下办法:

1、分流出机关单位的司机,其原使用的工勤人员编制,由市编委办收回,市财政同时停止经费供给。

2、

经考试、考核合格批准转为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者的司机,其原使用的工勤人员编制予以保留。待条件成熟时再改定其他编制。

3、分流转岗对象,仍在原单位工作的司机,其编制暂予以保留。

4、今后视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重新核定机关工勤人员编制。

第三篇:单位用车管理制度

根据市场改革,油价上涨,公司领导考虑到节约成本,特制定用车管理制度,如下:

1.各部门及各人需要用车时,应提前1—2天提出用车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才能用车。

2.接到用车申请单后,该应尽量调整,把属于同一路线的人员安排在同一车上。

3. 公司车不得擅自用于私事,如确实需要,直接向总经理申请,由总经理通知办公室安排。

4. 本公司的轿车、交通车由办公室统一管理,指定专人驾驶、保养、清洁等。

5. 司机平板公司下达的《派车单》出车,不得私自去《派车单》以外的地点出车返回后及时将填好的《派车单》反馈给办公室。

6. 凡是去外地用车的,尽可能不派车,除非接送重要客人、三人以上同行或携带的物品极其不便出行的。

7. 公司车辆调配者为保证公司业务的顺利运行,应准确把握车辆的运营状况,实行科学的有计划地安排车辆。一般情况下,半天之内尽量不应像同一目的地派车。

8. 用车单位和个人需准时乘车,不得更改乘车线路,自觉遵守用车规定。

9. 去外地工作用车应适当控制,确需用车时,应提前1—2天提出用车申请并经总经理批准。

10. 车辆调度困难时,按急事、远路先用的原则安排。

11. 节假日原则上不派车,如确需用车,也应提前申请。为了公司的利益,请大家自觉遵守用车计划。

12.司机的职责: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开快车,不酒后开车,不开冒险车和疲劳车,确保安全。

(2)司机应服从调度,听从安排。上班时如出车,应在校内,有事外出应请假,保证车辆及时入库。

(3)平时要勤检查,勤保养,做到车辆整洁、完好。

(4)司机不得擅自允诺公车私用。

(5)车辆的年检、缴费由专职司机负责,定时向办公室汇报落实。

第四篇:市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工作,完善公务用车改革配套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在总结现行工作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制定本办法。

一、公务交通费发放的原则

(一)按职务定额。公务交通费的发放,是以公务人员履行公务发生交通消费为依据,以岗位职务及其公务交通量定额,以发放货币为支付形式,由财政部门按市车改领导小组确定的标准,依据任免通知文件办理审批手续,每月一次发放给在岗履职人员。

(二)实行专款专用。公务交通费是公务人员履行职责的必要交通费用,要严格用于公务交通开支,不得挪作他用。鼓励有条件的公务人员购买私家车辆用于公务交通;没有条件购买私家车辆的公务人员,要将公务交通费用于乘用社会公共交通车辆的开支上,不得因节约交通费开支而影响公务工作,更不得因节约交通费将单位执法执勤车辆用于个人非执法公务交通上。

(三)坚持随职变动。凡已实行公车改革单位的公务人员,发生职务变动(含调动、辞职、辞退、退休、伤病离岗、死亡、纪律追究等情况)时,严格按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实施领发、增发、停发、减发、扣发。

(四)实行责任制。公务交通费发放政策性强,时效性强,及时、准确发放公务交通费是车改单位主管领导及主办人员的职责,是保障执行公车改革制度不走样,财政经费使用不失控的措施。各车改单位的主管领导及主办人员,应对公务交通费发放工作负责,应对违反规定错发、漏发、滥发的行为和损失负责。

二、公务交通费发放范围和对象公务交通费发放范围为市(区)已实施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对象为已实施公务用车改革单位的在职公务人员(不含离岗退养和离退休人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现职厅级领导干部及其司机不列入发放对象。

三、公务交通费的标准

(一)市直、xx区、xx区车改单位公务交通费标准(略)。

(二)全市公务交通费标准,由市车改领导小组统一制定,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和财政支付能力适时进行调整,各区不得自行调整。

四、公务交通费发放的方式

(一)公务交通费每月发放一次,由市(区)财政部门统发至各直属车改单位,再由各车改单位发至个人,也可由财政部门直接发放至个人。

(二)公务交通费按以下程序办理发放业务:

1、各单位业务主办人员依据市(区)委组织部或市(区)人事局或有干部任免权单位的人事任职任免通知文件,新增人员依据人事编制部门开具的《编制使用通知卡》,填写由车改部门统一格式的《xx市(区)车改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月报表》(见附件5)和《xx市(区)车改单位交通费变动审批表》(见附件6)。

2、各单位业务主办人员将填写好的《xx市(区)车改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月报表》、《xx市(区)车改单位交通费变动审批表》,并连同市委组织部或市人事局干部任职任免通知文件、新增人员的《编制使用通知卡》(复印件加注“与原件一致”说明并加盖单位公章),本单位人事任免通知文件(加盖有市委组织部或市人事局备案章的原件),于每月20日至月底送至市车改办统一审批。

3、经由市车改办审批的《xx市(区)车改单位公务交通费发放月报表》和《xx市(区)车改单位交通费变动审批表》由市车改办送市财政局审核执行,并通知各单位领取,确保各单位业务主办人员及时做好公务交通费的领发、增发、减发、停发、扣发业务工作。

4、公务交通费发放业务承办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建立交通费发放情况登记台帐。及时准确登记交通费发放情况,防止出现错发、漏发、滥发的问题。

5、各区公务交通费的发放,可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自行制定具体发放程序。

五、公务交通费的领发、增发、减发、扣发、停发规定公务交通费领发、增发、减发、扣发,坚持在岗履职者发,不在岗履职者不发的原则,分清交通费与工资津贴不同的特点,严格按照本规定明确的条件、时间办理发放业务。

(一)下列情况应予领发或增发

1、新录用、新调入的公务员、编制内职工,凭市(区)编委办制发的《编制使用通知卡》办理公务交通费申领审批手续。

2、接收安置部队转业干部,凭市(区)委组织部、市(区)人事局、有干部任免权单位制发的人事任职通知,以市军转办组织培训结束后到岗履职的统一时间,办理公务交通费申领审批手续。

3、晋升职务的干部,凭市(区)委组织部、市(区)人事局、有干部任免权单位制发的人事任职通知,按新职务相应的公务交通费标准,办理公务交通费申领审批手续。

第五篇:XX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配备和管理,保证工作正常开展,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节约经费开支,根据上级关于公务用车配备及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区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区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区直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公务用车指非生产用车,主要包括轿车、越野车、旅行车(商务车、面包车)等。

第二章车辆定编与配备标准

第四条

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编制化管理,公务用车采购纳入区财力投资项目管理。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监察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审计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崂山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调整等工作。

第五条

各单位公务用车的具体编制由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其职能设置、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工作人员数量情况,合理确定,严格控制。

第六条

公务用车配备执行下列标准:

(一)车辆配备数量

—1—

1、在编工作人员8人(含8人)以下的部门和单位配备1辆公务用车;在编工作人员超过8人不满20人的可配备2辆;20人(含20人)以上不满35人的可配备3辆;35人(含35人)以上不满50人的可配备4辆;50人以上每增加10名在编人员可增加1辆公务用车。

2、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人武部等单位的业务用车,按我区现定标准并参照上级各主管部门规定核定配车数量。

(二)车辆购置标准

1、排气量: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排气量为2.0升以下(含2.0升)。

2、价格: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价格为16万元(含购车费、附加税、保险费、挂牌费)以内。

3、区领导使用的公务用车按上级规定的标准配备。

第七条

严格车辆编制管理,清理超编车辆。部门超编车辆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收回,经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后,调配使用。

各部门由上级部门配备或拨付资金配备的车辆,计入部门车辆编制,车辆日常费用由区财政负担。

第八条

临时机构用车,由承担工作任务的部门负责解决;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公务用车,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单位负责解决。特殊情况确需配车的,经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提出意见,报区政府批准。

第九条

车辆购置资金按照财政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资金应严格控制在财政预算内,根据工作需要及部门车辆编制、现状,经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集中研究,确定购车的标准、数量。财政预算安排的购车资金使用完后,原则上不再追加,特殊情况下确需突破的,应报区政府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2—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十条

申请配备公务用车的部门向区政府提交购车申请,说明购车理由、购车数量、资金来源及部门现有车辆情况等内容。区政府办公室将购车申请批转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公务用车配备的有关规定以及部门人员编制和车辆配备状况,提出车辆配备初步意见,报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第十一条

区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每半年(每年3月中旬和9月中旬)召开一次会议,集中研究并提出车辆购置意见和采购方案。区发展和改革局将车辆购置意见及采购方案报区政府主要领导审批,经批准后下达投资计划。

特殊情况下急需的公务用车配备,经区委、区政府有关会议研究同意或经区主要领导同意,区发展和改革局可直接下达投资计划,进入采购程序。

因工作需要,需突破配备数量和购置标准的,按上级规定和区委、区政府有关会议决定以及区主要领导批示意见执行。

第十二条

区财政局根据区发展和改革局下达的车辆投资计划,统一组织采购并拨付资金。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不需再申请购车资金。

公务用车的报废或拍卖,按国家及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部门车辆编制内需报废、拍卖、调配的车辆,按照交旧配新的规定,在部门对原有车辆办理报废、拍卖或调配手续后,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并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交付部门使用。

第十三条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对全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含

—3—

下属单位)的公务车辆进行登记、核实,建立车辆配备及使用情况台帐,并定期公示,保证帐物相符。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按规定办理有关车辆调配、报废、过户等变更事项时,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登记。

第四章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各部门、单位应加强车辆管理,做好所属车辆的日常调度、使用、保养及驾驶员的管理等工作,严禁使用公务用车从事非公务活动。违反规定造成事故和车辆损坏的,追究部门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第十五条

各部门、单位不得利用职权借用、换用基层或企业的车辆,不得用借款、挪用其它专项经费或集资、摊派等方式筹款购车。一经发现,将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我区今后原则不再增加驾驶员专项编制。对新需求的驾驶员,由部门向区人事局申请,由区人事局按照临时雇员管理办法办理。

第十七条

区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等价择优、等质择廉的原则,组织对公务用车的保险进行政府采购,实行定点保险,各部门、单位不得自行确定保险公司。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的精神,逐步对公务用车的加油及维修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

本规定各街道办事处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4—

上一篇:党务干部讲道德有品行下一篇:电梯维护保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