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一网办解决方案

2022-09-10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政务一网办解决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政务一网办解决方案

市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确定2018年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推动“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更好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办字〔2018〕7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类事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审批服务便民化全过程,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坚持改革与法治辩证统一。着力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立改废工作,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审批服务制度体系。

——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协同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和监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以更高效的监管促进更好地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管理真正转向宽进严管。

——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1.继续梳理公布“依申请”事项及“最多跑一次”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在已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便民服务事项目录的基础上,参照《全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省级业务部门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形成本部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市编办(市审改办)统筹做好事项梳理审核规范工作,形成《嘉峪关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并印发实施。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2.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等密切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实现全市80%以上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能办(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办、马上办”。继续精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

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

对合法合规的事项实行“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逐步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方式,变群众“少跑腿”为“不跑腿”。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继续推进“就近办”便民服务工作。在我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城市社区及三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继续分批次将量大面广、具备条件的便民利民事项下沉到社区和三镇。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使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5.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服务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落实《甘肃省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规范》,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6.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群众需要“多次跑”、“多头跑”事项的办事流程,着力打通部门之间办事环节,建立一体化的办事流程。市政府各部门要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减少以审批、备案、证明等形式存在的前置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已公布行政许可、下沉社区和三镇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另外,要探索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7.继续清理规范各类证明事项。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按照“保留是例外,删掉是常态”的原则进行清理,证明事项需进行评估后方能保留。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出具的法定证明、权属证明等材料,可以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和通过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核查和共享查询的,应当予以取消。对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要逐一研究,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意见建议,尽可能予以取消。另外,各部门对市委、市政府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可以直接取消的停止执行;

对应当取消但立即取消存在困难的经市政府同意后于2018年9月30日前报省法制办,并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相关证明事项取消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8.公布保留证明事项清单。要积极推进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确需保留的证明,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说明理由并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四)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9.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65号)要求,分类增设或整合设置若干综合性受理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10.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在社区已实行根据办理事项和居民需求开辟特殊通道和加班办理的基础上,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及市人社局等部门随后开展通过预约、轮休等办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同时,要完善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1.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探索建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打造综合、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利基层治、基层事情有人办。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12.清理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规范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按照“整合是原则、孤岛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可靠交换与安全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市政府各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在已实现市房管局、市社会治理局等部门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积金中心等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完善网上实名身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省上相关工作统一安排,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基本标准规范,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待省级部门审批服务系统端口、权限和共享数据向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开放后,及时进行对接,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查询需求。待全省建立起省、市两级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实现全省域“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库”后,除有特殊保密要求外,各业务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平台系统。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完善政务服务便民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和评估审批服务办件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办理流程,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15.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在学习和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简化办证许可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6.优化投资审批方式。进一步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对已批“存量建设用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在各类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全市暂未实现“多规合一”的现状,2020年修编《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区域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为进一步探索整个区域的环境评价奠定基础,实现“规划同评”。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农林局、市国安局、市民宗委、市人防办、市安监局、市文物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具有审批、核准权限及涉及项目审批事项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打造便利审批服务环境。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代表、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对量大面广的个人事项可利用银行、邮政等网点实现服务端口前移。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农村地区实际,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加快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18.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要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属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按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同步推进

19.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0.加大中介服务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断利益关联。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1.进一步推动监管方式转变。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进一步推动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2.探索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模式。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充分运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的数据,并与政府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3.推进综合执法。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减少全市政府执法队伍种类,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牵头部门: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重大举措,各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融入我市正在开展的“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及“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是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部署推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按照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对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和政务信息共享等难点问题要实现重点突破,为推进改革扫除障碍。各部门、单位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敢于率先突破,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

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考核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将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相关情况作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将适时开展督查督办和明察暗访,着力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四)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单位要立足各自实际开展各种效果良好的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提升群众知晓度。对各部门、单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宣传推介,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要坚持开门搞改革,将改革宣传与信息公开、政策解读、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使“四办”改革家喻户晓。

第二篇: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工作推进会讲话范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x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工作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xx关于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部署要求,安排部署我x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各项工作,解决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刚才,玉山同志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克强同志传达了xx党委办公厅、xx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实施意见》,会后请各有关部门下足功夫研究,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加快推进全x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工作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知,自觉践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新要求新部署

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六个一”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国务院、xx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方面的系列文件,提出了指向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政策要求。特别是国务院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1x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比例不低于70%,省市县各级3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到201x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是一项涉及政府自身改革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面向社会市场主体、面向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各x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实施方案》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有效解决问题,着力打造利企便民的“网上政府”,让办事群众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进程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

二、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

“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紧迫感

今年5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做出了顶层部署。从我x的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已有62个部门770项依申请行政权力和便民服务事项进驻x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建成,首批133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已全面公布,x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升级优化,电子政务外网接入xx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纵向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总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x“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务院、xx的要求相比,与兄弟x市的成效对比,我们的工作无论是在进度、还是在成效上都很滞后,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推进改革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拖”思想和畏难情绪,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办事两头跑、体外循环等问题;比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较小,部分“最多跑一次”事项落实不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滞后,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至今未上线运行,企业群众办事仍然存在办事方式单一、时限长、跑路多的问题;再比如,“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数据资源互通共享至今无实质性进展,进驻政务大厅的x直24个部门中,12个部门以本单位没有权限为由,作壁上观。

这些问题,既有顶层设计滞后的客观原因,也有推进改革认识不够、能力不足的主观原因。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一网”是改革的技术要求,是“互联网+”向政务延伸的基础,更是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紧迫感,抓紧行动起来,积极向上对接,主动破解难题,促使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全x“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的《实施方案》对“一网办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分级制定了明确的时限要求和执行指标。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需要我们狠抓落实,强力推进。

(一)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一是要加快x本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进度,力争在10月末完成上线服务,年底前实现与xx电子政务平台互联互通和联动服务。要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原则,以“三级五同”清单中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为重点,全面梳理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不动产登记、企业登记注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率先推进百项刚需、高频事项网上办理。201x年末,x本级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60%以上,各x区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50%以上,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二是要加快政务服务统一标准建设,进一步细化完善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实现办事要件和办事指南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无缝衔接。要进一步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压缩办理环节,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收费、咨询等环节全流程在线办理。三是要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向基层延伸。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全x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电子政务平台资源,加快x区、苏木镇、嘎查村便民服务事项的优化整合,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全部通过全x统一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办理,力争在​201x年底前,全面建成覆盖全x、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这里明确一点,x区以下不再单独建设网上办事平台。

(二)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做好政务服务“一张网”,整合是基础,共享是关键。目前,我们的信息共享工作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x大数据局要加快全x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完成第一批数据资源目录和业务系统的梳理工作,明确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申请、审批和使用流程。各有关部门没有自建业务系统的,要直接使用全x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有自建业务系统的,要按照xx提出的“谁建设系统、谁负责对接”的原则,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抓紧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本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一张网”对接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需求,积极推进xx层级统一开放相关数据,简化共享数据申请使用流程,满足政务服务的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需求。各部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数据局要加强共享数据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各部门可通过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整合市场监管相关数据资源,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三)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要各部门必须将面向社会公众办理的依申请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办理,并纳入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监督,提升窗口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要完善以窗口为“枢纽”,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的审批服务运行机制,切实落实审批专用章制度,坚决杜绝“只收不办”、体外循环。要加强实体大厅的智能化终端建设,广泛应用场景式办事导航体系、智能检索等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升级改进排队叫号、事项受理、服务评价、审批证照自助打印和邮寄、服务信息查询等服务,加强实体大厅、自助终端、移动客户端等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提升实体大厅的智慧化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组建综合窗口来推动“一窗通办”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一门”向“一窗”的跨越发展。

(四)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加快梳理公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清单,通过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力争201x年底前达到70%的依申请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让更多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结”。要进一步加强苏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重点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领域,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推行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建立“基层窗口受理审验、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通过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一窗登记、自助申报、办事指南、表格打印、办件查询等服务,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社保、公积金、生活缴费、交通违章等社会信用信息的查询,让群众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事、一次办成,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地见效

“一网、一门、一次”是以“整合”促“便捷”,打造全x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库,核心是整合各级部门分散的政务数据和服务资源,是对政府各部门配合协作的一次大考。各x区、各部门要把“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合力推动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面上是技术问题、流程问题,根源还是“人”的问题,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重点工作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二是要压实各方责任。政务服务中心要制定“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整体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间节点,细化分解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做好进驻事项梳理和流程优化工作,尽快派部门分管领导与上级主管部门主动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联通的对接。各x区要制定本地区工作实施方案,将改革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明确改革施工图、时间表和责任链,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三是要加强协同配合。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是某个部门业务工作,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工程,必须形成一盘棋的合力。各x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衔接,在平台建设、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好协调衔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改革工作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四是要加强督导检查。x政务服务中心要建立“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督查通报制度,会同x审改办、x大数据局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督导推进,定期通报有关工作进度。x审改办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考核管理,对逾期未完成改革任务的x区和部门,予以全x通报,并扣除该x区、部门201x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考核内容该项的全部得分。

第三篇:民事诉讼管辖一网打尽

一、级别管辖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说明第一审民事案件一般都是由基层法院管辖的,只是在本法另有规定时除外。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级别管辖几个问题的批复》确定了管辖恒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在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全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发生纠纷提起诉讼,如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明确要求全部履行合同的,应以合同总金额加上其他请求金额作为诉讼标的金额,并据以确定级别管辖;如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要求解除合同的,应以其具体的诉讼请求金额来确定诉讼标的金额,并据以确定级别管辖。

2、当事人在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从而加大诉讼标的金额,致使诉讼标的金额超过受诉法院级别管辖权限的,一般不再变动。但是当事人故意规避有关级别管辖等规定的除外

3、按照级别管辖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该下级人民法院不得再交其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有: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其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这里的重大涉外案件指的是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除此之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诉讼案件还有: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问题的批复》中确立的:当事人协议选择国内仲裁机构仲裁后,一方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被告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海事海商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确立了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确立了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二)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

(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

(五)高级人民法院。

上述中级人民法院的区域管辖范围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是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民事案件。具体请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问题的通知》,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了便利当事人诉讼和人民法院办案,提高审判效率,改变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数量过多、超审限严重的情况,以利于更有效地监督和指导下级人民法院民事、经济审判工作,现就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北京、上海、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以财产为内容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1亿元;涉外和涉港、澳、台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8000万元,并且每年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总数不得超过10件。

福建、浙江、海南、湖北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以财产为内容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3000万元,并且每年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总数不得超过8件。

江苏、山东、安徽、湖南、广西、河南、四川、重庆、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以财产为内容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30000万元;涉外和港、澳、台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并且每年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总数不得超过5件。

其他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以财产为内容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800万元,并且每年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总数不得超过5件。

二、北京、上海、广东、海南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1亿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8000万元。

山东、江苏、辽宁、浙江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3000万元。

福建、天津、湖北、湖南、河南、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安徽、江西、四川、陕西、河北、山西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3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

甘肃、贵州、新疆、内蒙、青海、宁夏、云南、西藏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案件,争议金额不得低于800万元。

三、低于本通过第一条、第二条所定标准或者超出所定限额,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属于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应当作为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受理的,在受理前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在本通知下发前各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但尚未开庭审理的各类不符合上述案件的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交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五、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尽快据此制定本辖区各级人民法院分级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规定,于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有关执行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院。

一九九九年四月九日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1、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2、 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二、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被告一方被注销城镇户口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确定管辖;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8、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三)合同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财产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补偿贸易合同,以接受投资一方主要义务履行地为合同履行地。

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对一些特殊的合同纠纷案件的履行地作出了一些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合同履行地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标的物为货币。贷款方与借款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与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贷款方与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依照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方应先将借款划出,从而履行了贷款方所应承担的义务。因此,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确定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案件问题的规定(试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由承包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单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出具存单、进帐单、对帐单或与当事人签订存款合同的金融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合同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批复》:当事人签订的经济合同虽具有明确、规范的名称,但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与名称不一致的,应当以该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从而确定合同的履行地和法院的管辖权。

合同的名称与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不一致,而且根据该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难以区分合同性质的,以及合同的名称与该合同约定的部分权利义务内容相符的,则以合同的名称确定合同的履行地和法院的管辖权。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证券回购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凡在交易场所内进行的证券回购业务,交易场所所在地应为合同履行地;在上述交易场所之外进行的证券回购业务,最初付款一方(返售方)所在地应为合同履行地。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 (1)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2)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走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以变更后的约定确走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3)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当事人仅给付了定金应当如何确定管辖问题的复函》:在合同当事人仅履行了合同中定金条款的约定,而未履行合同的其他条款的情况下,不能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第18条、第19条的规定认定为“实际履行”。《意见》中的“实际履行”,对于购销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实际履行了交货义务。因此,合同当事人因仅给付了定金而产生合同纠纷,应按照《意见》第18条的规定确定管辖的人民法院。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权如何确定问题的复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权的确认,亦应当依据该规定处理。但鉴于本案当事人双方对口头约定的交货地点有争议,人民法院确认合同履行地缺乏事实根据的特殊情况,本案应由被告住所地山西省侯马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三、合同案件的协议管辖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评点]:关于合同案件当事人协议管辖法院的,要把握三个原则:

1、只能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3、选择的法院必须是唯一的,不能同时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书面合同中的协议,是指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选择管辖的协议不明确或者选择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中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关于合同纠纷案件的协议管辖还有下面的司法解释作出了特别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如何确定管辖问题的复函》: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发生纠纷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该约定可认为是选择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不违反有关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该规定应为有效。若当事人以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应由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若立案时间难于分清先后,则应由两地人民法院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评点]:通过这种选择方式选择的人民法院实质上还是唯一的,即是选择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在上面归纳出的三个原则,只要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在实践中是可行的。请大家注意,目前在实践中若要选择管辖法院,双方当事人一般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民法院,所以有时在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形下,选择这种方式来约定管辖法院,对于当事人双方都是有利的,兼顾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2、《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交货地点,但部分货物没有在约定的交货地点交付,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复函》:我们同意你院请示中所列第三种意见,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交货地点,且依据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交付了部分货物,虽其余货物没有依据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履行,仍应以合同约定的交货地点确定管辖权。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在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问题的复函》: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当事人约定选择上述列举的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依据本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4条的规定,该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如果当事人约定选择上述列举以外的人民法院管辖的,因其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也应认定该约定无效,不能以此作为确定管辖的依据。

四、其他案件的管辖规定

1、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因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支付地是指票据上载明的付款地,票据上未载明付款地的,汇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本票出票人的营业场所,支票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营业场所所在地为票据付款地。代理付款人即付款人的委托代理人,是指根据付款人的委托代为支付票据金额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

3、 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

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 侵权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

(1)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铁路运输合同纠纷及与铁路运输有关的侵权纠纷,由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地域管辖的请示的复函》: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生产制造和经营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是经常发生的两种专利侵权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侵权行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管辖的有关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就销售行为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 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侵权行为地确定人民法院管辖的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民事案件,其所称的侵权行为地,是指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销售该授权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或者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所在地。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被控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上述侵权行为的侵权结果发生地。

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销售者是制造者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涉外域名纠纷案件包括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国际组织,或者域名注册地在外国的域名纠纷案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涉外域名纠纷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四编的规定确定管辖。

5、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海事损害事故赔偿纠纷的地域管辖

(1)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海事诉讼特别诉讼程序法》:列海事诉讼的地域管辖,依照以下规定:

(一)因海事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以外,还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

(二)因海上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以外,还可以由转运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

(三)因海船租用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交船港、还船港、船籍港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四)因海上保赔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保赔标的物所在地、事故发生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五)因海船的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船员登船港或者离船港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六)因海事担保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担保物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因船舶抵押纠纷提起的诉讼,还可以由船籍港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

(七)因海船的船舶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优先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所在地、船籍港所在地、被告住所地海事法院管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六条第二款

(四)项的保赔标的物所在地指保赔船舶的所在地。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六条第二款

(七)项规定的船舶所在地指起诉时船舶的停泊地或者船舶被扣押。

6、 海难救助费用的地域管辖

(1)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除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确定管辖外,还可以由被救助的船舶以外的其他获救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7、 共同海损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

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五、专属管辖

1、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 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选择管辖

1、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2、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当事人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或者同一法律事实而发生纠纷,以不同诉讼请求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不同法院起诉的,后立案的法院在得知有关法院先立案的情况后,应当在七日内裁定将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法院合并审理。

七、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1)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2)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发生管辖权争议的两个人民法院因协商不成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如双方为同属一个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由该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同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个人民法院,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如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

依前款规定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应当逐级进行。

上级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指定管辖,应书面通知报送的人民法院和被指定的人民法院。报送的人民法院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告知当事人。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

A、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并已分别立案的,后立案的人民法院得知有关法院先立案的情况后,应当在七日内裁定将案件移送先立案的人民法院。对为争管辖权而将立案日期提前的,该院或者其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纠正。

B、两个以上人民法院之间对地域管辖有争议的案件,有关人民法院均应当立即停止进行实体审理,并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意见第36条的规定解决管辖争议。协商不成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下级人民法院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指定管辖的决定。

C、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如对管辖权有争议,在争议未解决前,任何一方人民法院均不得对案件作出判决。对抢先作出判决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以违反程序为由撤销其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或者指定其他人民法院审理,或者由自己提审。

八、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

1、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在十五日内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当事人对此裁定不服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书面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三人能否对管辖权提出异议问题的批复》:

A、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主动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应视为承认和接受了受诉法院的管

恰,因而不发生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问题;如果是受诉法院依职权通知他参加诉讼,则他有权选择是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还是以原告身份向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另行起诉。 B、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是通过支持一方当事人的主张,维护自

己的利益。由于他在诉讼中始终辅助一方当事人,并以一方当事人的主张为转移。所以,他无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问题的批复》:

A、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答辩期限内对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法院应当先就本院对该案有无管辖权问题进行审议;逾期提出的,法院不予审议。

B、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答辩期限内对法院的管辖权提出了异仪,但是在法院就有无管辖权

问题作出裁定前,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须经法除记录在案并经本人签字)表示接受受诉法院管辖的,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了异议。以后,当事人在诉讼中再行提出管辖异议的,法院不再审议。

C、

一、二审法院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就法院的管辖权问题申诉的,不影响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

D、法院对案件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敕力后,如果当事人对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和判决一并申诉的,法院经过复查,发现管辖虽有错误,但判决正确的,应当不再变动;如经复查,认为管辖和判决均确有错误,应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经过再审或者提审,原判决和裁定均被撤销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5、《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法院应原告变更被告之请求而恢复诉讼,变更后的被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问题的答复》:人民法院对原中止诉讼的案件应原告之请求,变更被告,恢复诉讼后,变更后的被告应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诉讼权利,包括在答辩期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对此,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

(二)项的规定予以裁定,不能以回函形式处理被告所提出的管辖权异议。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级别管辖是上下级法院之间就一审案件审理方面的分工。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经济纠纷案件诉讼标的金额分级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定,虽不是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但一经我院批准,即应当认真执行。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权提出管辖异议的,受诉法院应认真审查,确无管辖权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并告知当事人,但不作裁定。受诉法院拒不移送,当事人向其上级法院反映情况并就此提出异议的,上级法院应当调查了解,认真研究,并作出相应的决定,如情况属实确有必要移送的,应当通知下级法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对下级法院拒不移送,作出实体判决的,上级法院应当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下级法院的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同时还应以违反审判纪律对有关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案件级别管辖管辖权向上级法院提出异议上级法院发函通知移送,而下级法院拒不移送,也不作出实体判决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上级人民法院认为下级人民法院违反级别管辖的规定,应通知有关法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该法院必须移送。如果受诉法院拒不移送,即使尚未作出实体判决的,上级人民法院也可参照本院法函〔1995〕95号函的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的规定,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同时应对有关人员给予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应以违反审判纪律对有关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九、管辖权的移转

1、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管辖区域变更后已生效判决的复查改判管辖问题的复函》:A、人民法院的管辖区域随行政区划变更后,对于变更之前生效判决的复查改判(申请再审或决定再审),仍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62)法文字第3号《关于原审法院机构撤销和管辖区域变更后判决改判问题的批复》和(62)法文字第7号《关于原审法院管辖区域变更后判决改判问题的批复》办理。你省原由淮阴市、扬州市中院终审而现在属宿迁市、连云港市、泰州市管辖区内的各类案件,其复查和再审改判应由宿迁市、连云港市、泰州市中院管辖。

B、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5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审结案件前行政区划发生变更的情况。因此,该规定与上述两个批复并不矛盾。

第四篇:模联会场专业用语一网打尽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大会——General Assembly 主席团——Members of the Dais 主席——The Chair 会议指导——Director 主席助理——Rapporteur 点名——Roll Call 国家牌——Placard 到——Present 确定议题——Setting the Agenda 产生发言名单——Open the Speakers’List

意向条——Page 让渡时间——Yield Time 让渡给他国代表——Yield Time to Another Delegate 让渡给问题——Yield Time to Questions 让渡给评论——Yield Time to comments 让渡给主席——Yield Time to the chair 问题和动议——Points and Motions 动议更改发言时间——Motions to set speaking time E.g. Delegate:I have a motion for setting the speaking time for 90 seconds,since the time is a little bit longer than needed…etc.

动议暂时中止正式辩论——Motions to suspend the meeting E.g. Delegate:China wants to motion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for 15 minutes and each delegate has 30seconds’speaking time。(or Motion for a 15 minutes unmoderated caucus…etc.)

动议中止发言——Motions to close the speaking list 动议结束辩论——Motions to close debate 组织性问题——Point of order 咨询性问题——Point of Inquiry 个人特权问题——Point of Personal Privilege 投票表决——Voting 点名表决——Roll Call Vote 赞成——yes 反对——no 弃权——abstain 简单多数——Simple majority 三分之二多数——Two-thirds majority 正式辩论——Formal Debate 非正式辩论——Informal Debate 有主持核心磋商——Moderated Caucus 自有磋商——Unmoderated Caucus 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s 决议草案——Draft Resolution 起草国——Sponsors 附议国——Signatories 决议——Resolution 行动性条款——Operative Clauses 序言条款——Pre-ambulatory Clauses 修正案——Amendments 友好修正案——Friendly Amendments 非友好修正案——Unfriendly Amendments 游说与商讨——Lobby and NegotiationMUN的会前准备

MUN基础知识 MUN活动的参与者

在MUN活动中,你会遇到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名词,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Delegate/代表】

MUN会议的参与者叫做“代表”。“代表”既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或是一些特定的角色,如某国总统、总理。

【Delegate/代表团】

同一个国家的所有代表叫做一个“代表团”。若干代表组成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参与到委员会的议题中,以国家代表的身份进行演讲、辩论和游说等,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提出针对特定议题的解决方案。

【Secretariat/组委会/秘书处】

组委会负责整个MUN大会的设计、策划、运行、总结等工作,是组织协调一次大会的最重要的领导团队。

【Committee and Topics/委员会和议题】

一个大型的MUN通常会有若干个委员会,就像一次论坛中的大论坛。由于时间、场地、资源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例如:2009 GWMUN的初赛和决赛都只设一个委员会,分别是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UNS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通常来说,一个委员会有1-2个议题。在讨论开始前,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让各国表决先讨论哪个议题。只有一个议题被充分讨论完毕,会议才会开始讨论其他的议题。

【Committee Dias/委员会主席团】

每个委员会都会有若干名主席团成员,他们的职责是按照会议规则流程监督并推动会议进程。主席团通常会有三种角色:

会议指导(Director)负责审阅批准代表提交的会议文件,并对会议进程和代表表现提出建议和评价;

主席(Chair/Chairperson/Moderator)负责组织代表发言,按照会议规则推动会议进程;

主席助理(Rapporteur)负责点名、统计代表数、录入发言人名单等工作。

会议的日程和时间安排

MUN既可以是2-3个小时的短会,也可以是3-5天的长会。但不论会期长短,代表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通过广泛协商合作,以争取其所代表国家的国家利益能在特定议题(Topic Area)的决议(Resolution)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知己知彼——判断国家集团及其立场

MUN不是一个人的游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领风骚。沟通、合作、协商、妥协是这个游戏的重要规则。真正的国际社会也是如此,必须群策群力,才能使方案获得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在会议现场,各国之间由于政策和利益的相近,可能会结成不同的国家集团,共同进退,这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联合国大多数会议在噢和那个,简单多数和2/3多数都是决定议案最终结果的方式。

国家集团通常是由具有相同或相近利益或观点的国家组成的。在此提醒代表们两点:国家集团对于推进会议进程有比较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所有国家都一定要结盟;对立和矛盾也并不意味着国家之间就是无法互相交流沟通和合作的团体。巧妙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达到沟通、理解和让步,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由于2009 GWMUN会议的时间比较短,组委会在此建议参赛代表可以在培训期间就开始寻找与自己利益相近的国家。此外,为了在会议上说服摇摆不定的国家、攻坚有利益冲突的国家,更需要会前的充分准备

第五篇: 建立“三建一网”体制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

-----鄂坪乡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鄂坪乡党委政府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年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构建“平安鄂坪”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作法和现状

1、统一思想,强化责任建设。实行领导干部包村“打包”责任制。包村干部对所联系村的一切社会稳定工作负总责,保证矛盾纠纷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调处,并负责接访、处置、综合协调各单位、各人员联合处理联系村矛盾纠纷,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家事不出户。对乡直单位联系村实行重点户捆梆责任制。乡直单位联系村实行重点户单位负责人责任制,各联系村单位负责人对该村矛盾纠纷重点户负总责,负责重点排解和特殊处理,做到在全乡范围内凡涉及本单位的矛盾无纠纷。对村主职干部实行社会稳定“一杆子”到底责任制。各村主职干部对本村的一切社会矛盾纠纷负总责,并责任到人,村内矛盾纠纷“一杆子”管到底,在权限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积极协调解决,超出权限范围的矛盾纠纷积极争取社会各种力量,综合协调解决,努力实现本村内无任何矛盾纠纷的目标。

2、健全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建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全村社会稳定工作,排查村内矛盾纠纷及潜在隐患,关注村内弱势群体,建立村内弱势群体帮扶制度。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建设,把各类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村“治保调解委员会”作用,建立定期入户调解制度,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矛盾和隐患扩大化。加强治保“中心户”建设。在各村建立治保“中心户”制度,以十户或院落为单位,推选懂政策、有水平、有威望、有影响的户为治保“中心户长”,全乡共选出“中心户长”141人。并实行治保“中心户长”调解定期报告制度。加强治安联防队建设。各村建立治安联防队,加强本村内治安管理和治安巡逻,维护本村内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杜绝社会治安案件发生,全乡共组建专职巡逻队1支20人,兼职巡逻队19支150人,季节性巡逻队1支20人。加强信息联络员建设。确定各村治保主任为信息联络员,负责矛盾纠纷排查月报表、矛盾调解情况报告、治保“中心户长”运转情况报告、治安联防队相关情况等一系列社会治安情况的信息报告。

3、着眼长远,强化村级制度建设。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两委”平安争创工作职责》、《人民调解员职责》、《人民调解工作程序》等规定,执行和完善《矛盾纠纷调解 制度》、《信访制度》、《治安巡逻制度》、《村院管理制度》、《户院联防制度》、《门栋关照制度》、《安全文明公约》、《治安管理制度》、《人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4、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创建“安全文明乡”、“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安全文明户活动”,在争创过程中,干部群众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干群结合,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全乡19个村基本实现了治安稳定、居家安全、言行文明、环境优美。通过创建活动,全乡治安状况呈现了“十无”的良好局面,即无影响全县的刑事件;无社会治安案件;无“法轮功”等邪教人员;无恶势力犯罪;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交通事故;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无群众集体闹事事件。

5、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网络。一是健全乡级综治机构。乡综治办主任坚持由党委副书记担任,综合办另配备两名专职人员专抓此项工作。落实办公地点,落实必备办公经费;二是各村配齐“两会”主任。鉴于税改后村级运转困难的实际以及农村矛盾复杂的客观特点,全乡19个村的“两会”主任分别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三是明确信息 联络员,做到有事早报告,无事零报告;四是成立片院关照队。各村以院成立片院关照队,每片明确一名队长,每户明确一位“明白人”,每周定期召开一次“明白人”会,了解本周情况,分析本片可疑问题,排查解决各类纠纷和矛盾;五是成立政策法规宣传队暨重点人员帮教队,对刑释解教人员、有劣迹青年进行重点帮教,对普通群众广泛宣传法规政策,从而不断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全乡共计组建宣传队19支38人;六是在调解委员会中设司法委员一职,司法委员兼任矛盾纠纷调解员,接受司法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重点推进依法治村工作。七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乡、村两级坚持和谐运转,督导农户密切配合,从而形成了全乡群防网。乡综治委坚持每委度听取一次综治工作专项汇报,针对突出问题采取专项整治措施。与此同时综治办每委度抽调公安、司法等部门人员组织一次例行检查和矛盾排查,对各村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和政法宣传教育。每季度综治办主任定期与乡纪委、乡组织委员交换意见,就突出问题、重点人员进行联手治理。乡党委还充分利用乡党校的阵地作用,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工作要点为内容,对村“两会”人员进行轮训1次。各村在抓好片院联防、信息上报的同时,也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全面分析、估价形势,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八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乡抽调一名副书记、一名副乡长并成立专门办公室专管安全生产工作,积极 开展安全生产建设活动月,对全乡两处板石场、四个渡口进行定期检查,对全乡32辆农用车辆,定期抽检召开现场会,讲解安全生产要求,完善安全工作措施,全乡连续七年无任何大的安全事故发生。九是强化综治政法宣传,筑起思想防线网络。利用综治宣传月,以标语、村务公开栏、群众会等载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促使人们知法、守法、用法,并团结起来同不法分子作斗争。乡综治办还组织十九支“送法下村”队伍,在驻村干部带领下,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传。十是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形成法制教育网络。广泛宣传《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上访条例》、《宪法修正案》、《行政评审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使普法工作在全乡持续开展。

二、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因鄂坪电站建设,产生的由移民和后靠移民引起的诸多矛盾仍然存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仍然存在着看得见摸不着的死角。二是群防群治经费上存在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影响了群众防控体系的正常发挥。三是在矛盾纠纷排查上仍存在不彻底现象,在调处化解上还不够及时,存在到县上访现象。四是在移民工作中,离稳得住、能致富要求尚有相当距离,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防控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下一步,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乡经济建设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继续打造“和谐鄂坪”,为全乡改革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继续提高社会控制面。继续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壮态;加大安全生产检查督办力度,实现生产的绝对安全;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密切防范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继续抓好反邪教警示教育,对各类邪教活动时刻保持控制和教育。

2、继续完善群众性防控体系。规范村级巡逻队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村“两会”治保、治安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片院联防工作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片院联防基础作用,调动治安“中心户长”的积极性作用,提高信息员反馈速度,全力打造群防群控体系。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继续着力研究责任制的考核、督办、落实机制,使责、权、利有机统一,重点研究经费筹措经费运用机制,为群防群治搞好经费保障,完善稳定机制,确保社会政治经济稳定。

上一篇:综合实践课成果总结下一篇:租户消防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