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

2023-05-26

第一篇:中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

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经典诵读

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2012-2013学年经典诵读

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1-2012学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大诵读经典的范围,将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纳入我们的诵读之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领导小组:

(一)考核组: 组 长:卢建伟

副组长:李 黎 韩汉琴

(二)执行组

组 长:申卷茹 赵奈敏 组 员:班主任、语文老师 诵读内容安排:

七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 八年级:中小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及宋词 九年级: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及老师推荐的经典古诗词及美文

五、活动安排:

时间安排:

1、通过课程设置,使经典诵读常态化。

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校本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①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②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③不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④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⑥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充分利用早自习进行经典吟诵、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活动。

3、利用上午上课前10分钟课间时间进行集体诵读,把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4、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评价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5、将经典诵读与本校德育特色相结合,开展适当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

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期末集中组织全校各种成果的展示活动,同时检测经典诵读成果。

以班级为单位,在年级组内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我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作文、朗诵表演的竞赛活动。各具体活动按照相关活动方案开展。

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

2012年9月 附录:经典诵读篇目

七年级:

汉乐府《江南》 北朝民歌《敕勒歌》 骆宾王《咏鹅》 李峤《风》 贺知章《咏柳》 王之涣《凉州词》 《登鹳雀楼》 孟浩然《春晓》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高适《别董大》 杜甫《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孟郊《游子吟》 柳宗元《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 张继《枫桥夜泊》 张志和《渔歌子》 卢纶《塞下曲》 刘禹锡《望洞庭》 《浪淘沙》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李绅《悯农》

(一) 《悯农》

(二)

曹操《观沧海》 王湾《次北固山下》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西江月》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曹操《龟虽寿》 孟浩然《过故人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杜牧《泊秦淮》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朱熹《观书有感》 吴均《山中杂诗》 王维《竹里馆》 《峨眉山月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岑参《逢入京使》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赵师秀《约客》 赵翼《论诗》

八年级:

晏殊《浣溪沙》 李清照《如梦令》 杜甫《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王维《使至塞上》 李白《渡荆门送别》 陆游《游山西村》 汉乐府《长歌行》 王绩《野望》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崔颢《黄鹤楼》 李白《送友人》 刘禹锡《秋词》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浣溪沙》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杜牧《赤壁》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苏轼《水调歌头》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陶渊明《饮酒(其五)》 李白《行路难》(其一)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刘桢《赠从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商隐《无题》 李煜《相见欢》 王安石《登飞来峰》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九年级:

温庭筠《望江南》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李清照《武陵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白居易《观刈麦》 刘方平《月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陆游《卜算子·咏梅》 晏殊《破阵子》 苏轼《浣溪沙》 李清照《醉花阴》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关睢》 《蒹 葭》 杨炯《从军行》 李白《月下独酌》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登楼》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白居易《望月有感》 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夏完淳《别云间》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大道之行也》 郦道元《三峡》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苏轼《继承天寺夜游》 张岱《湖心亭看雪》 吴均《与朱元思书》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韩愈《马说》 柳宗元《小石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诸葛亮《出师表》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鱼我所欲也》

第二篇:中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中学通讯员翁仁根报道:

为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唱响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9月21日,中学开展了“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弘扬三五九旅精神、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活动中,二至八年级各班学生依次登台,用诵读、歌表演、吟唱等形式展示中华经典诗文,孩子们稚嫩的声音穿越古今,引人入胜,让人陶醉,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中华经典文化的视听盛宴。

展示活动结束后,学校还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倡议,倡议全校师生,热爱国学,亲近经典,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坚持与同学、老师及家长分享诵读经典的快乐,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会、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诵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据悉,学校还将利用晨读开展“让经典每天都在”活动,每个班级坚持每天诵读中华经典诗词,让经典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以阅读引领成长,让书香浸润校园,使文明溢满校园,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

2017年9月21日

第三篇:永昌中心中学中学经典诗词诵读校长讲话稿

永昌中心中学经典诗词 诵读比赛讲话稿

乔校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校举行诗词诵读比赛,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唤醒同学们感恩祖国的意识,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此,我谨代表永昌中心中学校委会,对辛勤付出积极参与的选手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诗歌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以最凝练的语言抒发最强烈的思想感情。古往今来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用诗歌抒发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而泱泱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五千年谱写了一首首平仄相间、韵律叠生的铮铮民族之诗。

诗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作品中的精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诗歌这一文化中的经典传承千年。

历史不会忘记:李白,杜甫的流芳千古;徐志摩,闻一多的拳拳爱国;海子,顾城的时代绝唱——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幸福,因为我们时刻生活在诗歌的海洋里。 写诗可以悟理,读诗可以怡情。朗诵诗歌不仅可以使我们从中体会到美,感悟到思想,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特别是作为中小学生的同学们,正处于心智等各方面塑造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就应该多读诗,读好诗,努力培养自己美好的性情,高尚的情操,做一名有诗人气质的青少年。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该以诗歌点燃青春,以诗歌赞美生活、以诗歌歌颂生命。

老师们,同学们,年华易逝,但诗的青春不老。让我们以这次诗歌朗诵会为契机,共同演绎诗的旋律,唱响诗的赞歌,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我们诗一般的金色年华!让诗歌朗诵的声音响彻我们的校园!

预祝诗词诵读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永昌中心中学

2016年5月17日

第四篇:董岗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目前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厌学情绪比较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低,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淡薄,人文学科素养欠缺,缺乏爱心,如此等等,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大环境对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尤其忽视学生经典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学生自由阅读时空被强行挤占。他们只会解题,而缺少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推理的能力以及探求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往往只看重分数,家长会上大家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分数高,一些自私行为可以理解,违反校规校纪可以原谅,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认为只要自己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成了新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读书人。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使学生从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养成健全人格。其中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达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创造真正的优质教育环境。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秉性的基础,这正是养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目标

(一)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二)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亲近经典诗文的理念,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一生对经典文化的向往。

(四)通过诵读经典,促进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记忆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开发而不断提高的。让学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积淀经典文化。

三、活动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环境”的读书活动,要精心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通过诵、背、书、唱、演、画等形式,把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愉悦学生的稚嫩心灵,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1、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制定诵读方案,选择诵读内容,编写《中华经典诵读读本》校本教材,安排专任教师,每周开设1节经典诵读课,每天晨读10分钟,中午阅读课进行诵读。学校每周确定一篇诵读篇目,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各年级有所侧重,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和习惯,八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和能力,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创造性。

2、定期展示诵读成果。学校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成果进行各类展评,评选“中华经典诵读小明星”、“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班级”、“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家长”,既促进了经典诵读的经验交流、体验共享,又促进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成果展示活动。

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共阅一本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书信往来、课余聊天、网络对话、查阅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寻找学生阅读中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4、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负担,教师要提倡学生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各班级每天确定一个篇目,由授课教师负责监督,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引

导学生熟读成诵。

5、举行知识竞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举办擂台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情。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其他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6、举行阅读欣赏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经典诗文阅读欣赏竞赛,出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阅读欣赏题,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经典诗文的诵读量,提高鉴赏能力。

四、活动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三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经典诗文诵读工程”。诵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篇目以及校本教材的推荐篇目和学生的互荐篇目。

七年级:创设经典诗文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投身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背诵大赛、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经典诗文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使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保质保量。 八年级:深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举办经典背诵擂台赛、经典文化知识大赛,既有趣味,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每个班级开辟“诗园”园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主题诵读报告会,引导学生交流诵读体会。在各种活动中,指导诵读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九年级:指导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可以开展“我与经典有约”征文大赛、读书明星评比,以及合唱、诵读表演、相声、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演绎经典诗文,培养阅读的创造性。

五、活动措施

(一)成立领导组

组长:罗兆华

副组长:费业鸿倪友谱陈文杰

成员:汪邦银王友荣凌士祥黄荣刚李勤班主任语文教师

并下设教研组,负责经典诵读的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陈文杰

副组长:黄荣刚李勤

成员:程永红张庚平赵娟胡成林汪昌仓詹兵费晴春陈其仑

余善珍陈孟永

(二)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

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的诵读。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父母孩子共读好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诸如《朱自清散文选》、《呐喊》、《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推荐与自选相结合。教育部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书目,《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了背诵古诗的篇目,教材规定了要求背诵的经典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另外教师可以从诸子百家的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经典中选择适宜学生诵读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经验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的经典诗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书目和互荐书目,指导阅读欣赏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灵活地徜徉在学海与书山之中。

(三)科学进行活动评价: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班级和学校三个层次的活动水准进行评价,评价中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多主体。通过评价对阅读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

1、制定学生诵读比赛细则。教导处制定各类比赛的评分细则,有些比赛中还可采用评委现场打分和点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的表彰,并将其成绩记入素质教育报告书中。

2、制定学生诵读先进班级评比细则。教导处制定先进班级评比细则,从班级学生参与诵读的人数、诵读的数量、活动组织情况、参与比赛的获奖人次、等次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班主任考核、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之一。这样,既促进了班级和教师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又引导班级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制定学校诵读活动评估细则。教导处从全校学生参与诵读人数、投入诵读的时间、诵读的范围和内容、方法和习惯、认知与体验等诸多方面,制定评估细则。通过观察、坐谈和阅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对学校组织诵读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估,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

第五篇:东冶头中学高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 奠人生幸福之基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 奠人生幸福之基”

三、活动时间:2013年9月1日——2014年7月1日

四、诵读内容:

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高一年级诵读内容如下:

《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古诗文必背》《论语》《优秀诗文背诵》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一)活动宣传发动:(9月1日—9月15日)

1、成立东冶头中学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领导小组:赵建新

组 长:张爱福

副组长:杜彦平陈建立

成员: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2、班主任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3、 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家庭经典时刻”活动,要求孩子父母或监护人对学生学习的经典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每天坚持和孩子共同进行阅读不少于20分钟。

4、在升旗仪式时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组织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吟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并带领全体学生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部分内容。

(二)活动组织实施:(2013年9月16日—2014年7月1日)

1、班级诵读:

◆晨读

具体要求:

①各班按要求每周

一、

三、五晨读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老师负责)。 ②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老师自行选择)。

③各班每天提前将古诗抄写在黑板的左边,书写规范,排版美观。

④各班自行开展相关比赛考评活动,学期结束,完成规定要求:

◆晚读:每天坚持和家长共同进行阅读不少于20分钟。

2、学校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1)团队活动展示,12月份,利用班会,组织高一年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班队活动。

(2)2014年4月,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竞赛活动”。

(三)总结表彰阶段:

根据表现,评比出“国学经典诵读优秀班级”和“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国学经典诵读书香家庭”,并进行表彰。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东冶头中学

2013年9月

上一篇:最新绿化工程施工合同下一篇:哲学教学中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