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2022-06-25

第一篇: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7月份财政经济运行分析及

全年经济形势预测

――XX市财政局

今年以来,全体财税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紧密协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依法治税,有效地推动了财税工作的快速发展。1-6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5.39亿元,同比增长17.5%。截至7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3亿元,同比增长4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19亿元,同比增长21.10%。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市财政收入也相应实现了高速增长。现将1-7月份我市税收收入情况分析如下:

一、1—7月份税收收入进度及税收特点分析

1-7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99341万元,其中国税完成73902万元,地税完成20738万元,税收收入占年财政总收入的95.27%,同比增收52500万元,增长124.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01万元,占预算的64.63%,比上年同期增收8279万元,增长64.07%。在xx第一平台的六个县市中,我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总量、增幅均居第一位。从1-7月份税收收入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国税及主体税种增收是形成税收收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受政策、市场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铁精粉、煤炭形势较好,价格大幅度提升,促进了税收较快增长。特别是1-7月份国税收入完成73902万元,占年任务的89.19%,高于时间进度近3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40.33%。因为国税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而且增收较多,带动了财税收入的全面增长。

财政收入(分部门)对比及结构示意图(单位:万元)

此外,主体税种收入的增加,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1—7月份,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71929万元、9599万元、3622万元,以上三个税种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为85.7%,主体税种的增收促进了财税收入的增长。但是营业税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了169万,下降了7个百分点。

(2)骨干行业发展形势喜多忧少。煤炭采洗业、铁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玻璃制造业仍然是我市的传统骨干行业。从行业发展形势和税收构成看,我市第二产业――采掘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1-7月份共纳税5.7亿元,占总收入的57.4%,较上年增长130.6%。特别是煤炭采洗业和铁矿采选业两个纳税额较大的行业,税收贡献比上年同期增加3.2亿元。

1—7月份分行业当年纳税情况分析表(万元,%)

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总量与其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的部门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同,它们的变动将直接导致税收结构和税收规模发生变动。今年以来,由于铁矿石、铁精粉及原煤价格大幅上涨,相应提供了很高的税收增长空间。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市的税收总量对煤、铁的资源依赖度仍然很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7月份我市制造业纳税19997.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6%,这说明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制造业经济发展态势开始稳步上升。

(3)规模企业户数增加,纳税总量增长。1—6月份,我市纳税2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61户,该61户企业共实现纳税总额6061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9175.1万元。同时,从1—6月份纳税20强企业统计来看,XX市xx有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等20强企业1-6月份共纳税达到

4267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792.6万元,增长207.4%。在我市纳税20强中,煤铁采选业有16户,所占比例达到80%。其所贡献的税收额达32818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40.4%;玻璃行业2户,所占比例为10%,其贡献的税收为2057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2.5%;化学行业1户,所占比例为5%,其贡献的税收为5169.8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6.4%;电力行业1户,所占比例为5%,其贡献的税收为2630.8万元,占全市总收入的3.2%。

(4)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下滑。截至7月底,我市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超收53798万元,超收比达到118.13%。但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21%,与去年28%相比,不升反降了7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排位如下表:

XX、xx县等第一平台六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表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市1-7月份的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XX第一平台中仅略高于XX县的21.25%。如果放眼全省30经济强县,与迁安、武安等县市财政收入比较看,我市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较小,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小(21%),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与财政收入增幅不同步(差5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市财政收入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迁安、武安1-6

月份收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

二、后五个月经济形势分析及财政收入预测

(一)经济总体形势分析。今年1-7月份,我市经济发展迅速,税收收入增长迅猛。进入8月份后,一是受奥运安保等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我市矿山企业已全部停产,这将造成9-10月份财政收入进展情况势必缓慢。二是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从紧、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及全国大的经济形势在今后可能会逐步放缓。但是由于我市属于资源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国际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反而会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因此,在这种反作用的影响下,必将刺激我市财政持续增收。三是近年来,由于我市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强,截至目前,全市已相继有xx铁矿、xx煤田、XX电厂、机械通用零部件、医药化工、十余条大型玻璃浮法生产线等一大批大型重点项目建设投产,这些项目预计将会在明年或晚些时候产生效益,必将会给我市贡献巨大的纳税收入,促进全市经济有大幅度提升。

(2)分行业形势分析预测。一是第

二、三业发展形势预测。采掘业是我市主导行业,该行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收入的60%左右,

因此采掘业的发展态势和走向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大局。经测算:第二产业预计后五个月共将实现税收36400万元。其中煤炭采洗业将实现税收3870万元左右;铁矿采选业将实现税收19870万元左右;金属冶炼行业预计实现税收1830万元左右;玻璃制造业预计实现税收4100万元左右;制造业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态势稳定增长,预计后五个月实现税收9600万元左右。第三产业继续增长,预计后五个月实现税收5970万元左右。二是全年财政收入形势预测。由于前期税收收入的巨大利好和大量积累。截至8月14日,我市已完成财政收入11亿元,提前四个半月超额完成XX市下达的收入任务。而且从全市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如果国家大的政策变动不大,我市各重点行业、主力纳税大户的纳税情况将不会受到较大因素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今年我市的财政收入形势依旧乐观,到今年年底财政收入将会继续保持大幅度超收,有望突破14亿元大关。

三、对策和建议

(1)继续以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作为发展目标,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扶强扶优,做大骨干企业,全面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发展方向,推动优势产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向两端延伸,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原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即:以玻璃砖、中空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冷拔钢、标准件等钢材延伸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大幅度提升我市冶金采选业的产业附加值。

(2)以全省节能减排“双三十”县市为契机,加速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今后要以“宁可少要点GDP,宁可少要一点财政收入”的气魄,借助关闭淘汰落实产能的杠杆,撬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大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由资源支撑向科技支撑和先进制造业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粗放型向集约集群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3)加大招商引资,全力推进各产业开放扩张。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结构链条单一的问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抵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延伸扩展产

业链条;要及时跟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提供高效服务;要着力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主动承接周边城市辐射,积极引进大城市转移和外溢产业。

(4)增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壮大地方可用财力。针对目前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与财政收入增幅不同步,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关键要在优化税收结构上下功夫,要严格按照“存量结构调整,增量结构优化,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的原则,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地方税源征收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主副分离进度,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充分挖掘地方税源,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思路,结合新的税收政策要求,加强对地方自留比重大的税种征管力度,壮大地方财力。

(5)强力抓好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创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区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承载力。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xx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和建筑设计,完善城市功能规划,优化美化环境,增强园区吸纳力。同时,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政策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对园区实行的财政体制,力促园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放大。

(6)狠抓税收征管和优质服务建设,努力应收尽收。财税部门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征税、强化管理、公平税负、应收尽收”的原则,严格执行税法,加强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涉税违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营造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税收服务观,注重保护和调动好纳税企业的积极性,对纳税企业要多提醒、多辅导、多规范、多保护、多沟通、多协调,切实搞好服务,加快企业发展。

第二篇:财政政策运行分析

一、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基本情况

(一)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

自1993年加强宏观调控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利用3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软着陆”。此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再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明显冲击我国经济,为此, 1998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并持续到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采用增加政府投资的方式扩大内需,所需资金通过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财政赤字实现。7年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加,夯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西部大开发步伐。此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一定增强。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出现增长过快的苗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粮食连续多年减产,粮价攀升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于2005年将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至此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正式淡出。

(二)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结构调整,这一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但是,从2007年起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之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混合推动物价明显上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经济剧烈波动并深度调整,国内连续出现特大自然灾害,三季度以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相当明显,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下行趋势。为此,中央决定再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

目前来看, 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路比较开阔,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既有利于扩大投资,又有利于拉动消费;既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又有利于深化各项改革。思路新、工具多、导向明,活市场、统内外、利长远,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二、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比较

(一)国际背景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背景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政策出台时都面临着较严重的外部金融危机,危机均严重冲击着我国对外贸易。

以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为标志,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此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本币快速大幅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998 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并进一步向俄罗斯、拉美,最终向欧洲和美国蔓延,严重冲击了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外部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对我国外贸发展和外资流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出口形势趋于恶化。1998年前后外贸出口约占我国GDP的20%。1998 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3.2% , 4月份增长7.8% , 5月份下降1.8% , 6月份增长1.6% , 7 月份增长3.5% , 8 月份下降2.9% ,大大低于1997年同期总体20%以上的增速。二是外商投资明显下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货紧缩趋势加剧,企业资本筹措能力明显下降,对外投资活动严重受挫。大量国际资本回流到欧美等其他地区,造成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萎缩。1998年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除1月、3月、8月同比略增外,其他各月均为负增长。

2008年9 月,以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为全面金融危机。此后,全球一批老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或被国有化。全球深陷金融危机泥潭之中,世界经济遭到了严重冲击。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陷入低迷,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较大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受外部环境影响,我国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也不断加大。近年来出口约占我国GDP的近40%。2008年1~10月,除3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同比上升外,其余各月均同比回落,尤其是2月份回落幅度甚至达到45.2个百分点。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国际背景也有两点明显不同。一是总体上看, 1998年我国面临的是外部局部性的金融危机,而此次则是全球性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主要集中在亚洲,尤以东南亚地区为 1

重,只是在后期波及到了俄罗斯,对美欧国家股市、汇市造成了一些压力,但此时金融危机已近尾声。与1998年不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首先从发达经济体爆发,在美欧日等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后,新兴市场国家也未能幸免,全球实体经济增长出现颓势,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加大。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面临着更为恶劣的外部形势。二是当前的金融危机呈明显的“结构性危机”特点,而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更多的是“周期性危机”。结构性危机主要由结构失衡而触发,各国不同步发展,时而伴随美元、能源危机,时而伴随贸易、信用危机。从本质上说,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由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进程中协调机制缺失造成的。而在十年前,金融危机的发生则更多地带有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痕迹。

(二)国内背景

总体上看,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都对应着我国国内经济在自主调整和外部冲击的叠加下出现过快下滑的局面,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

第一,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都面临国内明显的经济下滑趋势。从1993年开始,国家集中对经济生活中货币投放过量、投资和需求过度膨胀、物价快速上涨、金融秩序混乱、产业结构失调和国际收支逆差进行治理整顿。1997年国民经济运行实现“软着陆”后,需求不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长期重复建设带来的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在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和国内市场约束双重因素作用下更突出地显现,内需不振、外需下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2005年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稳健财政政策开始着重在“调整结构”和“推进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好在快先,又好又快”是指导我们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2005 ~2007年,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新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是进入2008 年后,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突然恶化,贯彻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也显现出来,国内经济开始下滑,特别是三季度以后下滑趋势更快。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前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中,可以看出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前,我国宏观经济放缓态势已经相当明显,换言之,经济运行已经有从下滑向“熄火”转变的风险。而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明显具有“出手快”的特点,措施的出台迅速及时,这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从上述指标看,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与十年前背景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一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前消费需求增长明显趋缓,但当前我国消费增长仍然较快。二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前我国进出口总值呈急剧下降态势,而当前这种下降趋势则相对平缓得多。三是在物价方面, 1998 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面临的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局面,而当前则是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压力。四是由于经济下滑较重, 1997 ~1998 年我国城镇就业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但当前我国就业仍然增长。

第二,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都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在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前就存在,至今仍没有完成,这是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面临的共同背景。从GDP生产结构看,低技术水平产品过剩与高新技术产品不足并存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进一步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在十年前和现在都存在。从GDP使用结构看,消费在内需中不足的问题1998年前就存在,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至今仍没有真正形成,消费的可持续性仍然脆弱。从发展方式转变看, 1998年以前和现在我们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速度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的任务。目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甚至更为迫切。此外,统筹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都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当然,客观分析,虽然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但当前这种压力相对1998年以前要小,这主要得益于2005年以来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

除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外, 1998 年与2008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也有其他一些不同。一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时,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狭小,但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较多配合余地。从1996年5月到1998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央银行先后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降低准备金率,颁布积极实行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等。货币政策虽然连续、密集运用,但其效果却不够明显,操作余地相对狭小,这使得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时就略显被动。但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同时发挥调控作用,两者之间比以前有更多的协调和配合。二是当前财政保障能力较10 年前大为提高。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财政收入已经从1998 年的9 87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1 322亿元,占GDP比重也从11.7%升至20.6%。财力的提升不仅为积极财

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给更充分地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创造了更大空间。换言之,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出台时,主要考虑的是财政承受能力问题,当时的政策没有过多涉及税制调整的内容,支出也集中在那些最能快速、有力地显现拉动经济效应的项目上。但当前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则有能力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多方面。三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后劲较1998 年更好,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宏观调控与市场行为的兼容性更强。从1994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市场发育程度、制度完善程度、市场主体的成熟度、政府调控的经验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如果说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时市场对政府调控的反应不够灵敏、及时,政府调控稍显“孤单”的话,当前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则有望形成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局面。

(一)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外贸出口三个方面。此后,政策在执行中及时调整、不断丰富,发挥出了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政策组合优势。在发挥财政支出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在扩大国债投资的同时,也注重扩大消费和出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企业技术进步。归纳起来,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一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调整税费政策,增强税收调控功能,规范完善非税收入;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四是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表1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

(1)农林水利与生态建设。(2)交通通信基础设施。(3)城市基础设施。(4)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5)农网改造。(6)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基础设施。(7)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 8)环境保护。(9)公检法司设施建设。

税费政策调整

(1)降低部分进口关税税率、部分消费税税率、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2)降低、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3)扩大企业所得税抵免范围。(4)征收居民存款利息税。(5)减免涉及房地产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6)提高出口退税率。(7)制定支持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8)取消收费项目1 913项,降低479个项目收费标准。(9)将车辆购置附加费改征车辆购置税。(10)改革农业税,规范农村税费制度。

调整收入分配

(1)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相应增加离退休人员经费。(2)实施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3)建立较完善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并提高保障水平,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中西部转移支付

(1)中央财政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中注重将增量部分向中西部倾斜。(2)中央财政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 、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财政减收进行补助。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更为丰富。概括来说,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表2 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

(1)保障性安居工程。(2)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3)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灾后恢复重建。

税费制度改革

(1)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2)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3)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4)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5)降低住房交易税费。(6)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7)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

调整收入分配

(1)大幅增加对农民各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3)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补助标准。(4)促进就业。(5)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增长与支付保障机制。(6)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7)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监管。(8)加大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

(1)完善涉农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 3)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就学资助政策,推动国家助学贷款。(4)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解决关停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5)加大医疗救助力度。(6)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7)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8)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推进城乡养老保险试点和完善工作。(10)完善失业保险制度。(11)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加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1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13)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

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

(1)保障重大科技专项。(2)稳定支持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3)对企业自主创新实行财税优惠政策。(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5)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6)推进燃油收费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

(7)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8)落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9)健全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0)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税收优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异同点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政策理念、总体框架、内在逻辑、主要内容等方面。从政策理念来说,无论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还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都立足于短期内通过政府投资迅速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点是相同的。只不过今天看来,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最终没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总体框架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都包括了扩大投资、税费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手段。从内在逻辑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都在于实现“投资拉动—经济总量扩大—消费启动—经济自主增长”的传导,这种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但事实上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基本只完成了上述逻辑关系的前半部分,即由投资直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消费始终难以启动。从主要内容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互交叉的部分,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减免部分税费、提高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一是由于出手快、力度大,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显得更丰富,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和节能减排等事项在政策一开始就已有通盘考虑,措施体系比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更显成熟。这有利于保证政策在实施中统筹速度与效益、增长与持续、当前与长远。二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主动着眼于税制改革,这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立足于保持税制相对稳定截然不同。

受财力限制、体制约束、税制结构等因素影响,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只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没有出台税制改革措施。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以“增值税全面转型”等改革措施为主要亮点,体现出统筹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战略意图。三是改善民生与转变发展方式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中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与十年前零散的、力度较小的促进民生改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相比,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体系更重视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的作用,更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四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更强调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果。

虽然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也采用了多种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但实践中基本是以投资为主,各种政策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出组合效应。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不同,各种政策工具从一

开始就被组合使用,这能够放大政策效应,使财政政策更积极。五是“活市场”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鲜明特点,这与十年前有很大区别。发挥企业的自主能动性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而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则没能充分调动起市场活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当时政策导向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时的市场发育程度。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更注重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消费的带动力,体现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

(二)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异同点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政策理念、总体框架、内在逻辑、主要内容等方面。从政策理念来说,无论是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还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都立足于短期内通过政府投资迅速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点是相同的。只不过今天看来,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最终没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总体框架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都包括了扩大投资、税费改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手段。从内在逻辑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都在于实现“投资拉动—经济总量扩大—消费启动—经济自主增长”的传导,这种逻辑关系是一致的。但事实上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基本只完成了上述逻辑关系的前半部分,即由投资直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消费始终难以启动。从主要内容来说,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互交叉的部分,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减免部分税费、提高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措施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一是由于出手快、力度大,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显得更丰富,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和节能减排等事项在政策一开始就已有通盘考虑,措施体系比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更显成熟。这有利于保证政策在实施中统筹速度与效益、增长与持续、当前与长远。二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主动着眼于税制改革,这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立足于保持税制相对稳定截然不同。

受财力限制、体制约束、税制结构等因素影响, 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只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没有出台税制改革措施。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以“增值税全面转型”等改革措施为主要亮点,体现出统筹经济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战略意图。三是改善民生与转变发展方式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中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与十年前零散的、力度较小的促进民生改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相比,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体系更重视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的作用,更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四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更强调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果。

虽然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也采用了多种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等,但实践中基本是以投资为主,各种政策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出组合效应。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则不同,各种政策工具从一开始就被组合使用,这能够放大政策效应,使财政政策更积极。五是“活市场”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鲜明特点,这与十年前有很大区别。发挥企业的自主能动性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而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则没能充分调动起市场活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当时政策导向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时的市场发育程度。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更注重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消费的带动力,体现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

对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

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中存在的六大问题,主要是:

存在短期政策长期化问题。从1998年8月,积极财政政策方案获得人大批准后算起,到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为止,积极财政政策一共实施7年的时间。在经济出现转折时,因为后续工程需要和部门利益等问题,积极财政政策难以淡出。经济增长形成对财政政策的依赖。

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中的问题。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层层截留、挪用问题,据相关估计,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国债项目缺少科学论证,配套资金不足。有些地方对于项目立项、可行性、投资效益、偿债能力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项目缺位问题。利益地方化与部门化问题。1998—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大、时间长,已经形成了和积极财政政策密切联系的利益集团,包括一些机构、行业和地区。项目的审批权导致了寻租问题的产生。政策实施后期,政策退出受到相关利益部门的制约。

投资体制的弊端。财政国债投资偏重政府计划调节,投资项目由地方各级向上申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逐级审批,国债投资还需要地方配套资金以及银行配套贷款,投资体制有重新向行政投资体制复归的趋势。

挤出民间投资。上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对调动民间投资的作用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几年来,主要靠发行国债、扩大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实施后期,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民间借贷能力和民间投资及消费。

债务风险累积。1998—2002年,我国的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率)从1.2%上升到3.0%,国债负担率(国债占GDP的比率)从10%上升到18.1%。赤字率接近欧盟的警戒线标准。中央债务依存度一度高达70%以上。

对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初步认识如下:

我国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行动快、力度大。2008年11月5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促增长、扩内需的十项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总规模达到4万亿元。做到了出手快、出拳重。

经济刺激政策符合我国现状及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欠账较多,因此,在经济下滑之时,扩大公共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拉动经济,又可以弥补基础设施的欠账。经济方案中长短期效应得到有效结合。基础设施投资会在短期内拉动增长;而三农投入、加强医疗保障、教育培训、改善管理组织能力、改善经济结构、提高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会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另外,8500亿元的医改投资不在4万亿元的篮子内,医保体系的改进将提高我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对教育培训的投入相对不足,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详、不细、不透而仓促上马是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第三篇: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情况的

调研报告

在扩权强县大背景下,结合即将推行的乡财乡用县管改革,今年3月,县财政局会同县人事局、县编办,对全县69个乡镇农村综合改革后的财政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查账等方式,听取了乡镇主要领导、财政干部及乡镇部分中层干部的意见,现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财政的现状

(一)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分三种模式。一是单独设立财政所。全县只有岳阳镇、龙台镇和石羊镇单独设立了财政所。二是挂牌财政所。全县有47个乡镇挂财政所牌子,合并在经济发展办内一起办公。三是设立财政岗位。全县有19个乡没有财政机构,只在乡综合办公室设臵了财政岗位。

(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综合改革前,乡镇财政干部编制230人,实有财政干部206人。改革后没有单独明确乡镇财政,设立指导性财政岗位216个。到目前为止,由于提拔、调动、转行、未过渡公务员等原因,初步统计现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不到160人。其中有3个乡没有人员从事会计业务工作(请人做账),部分乡镇只有1个人从事财政上作,且不懂会计业务,部分乡镇临时安排人员从事财政上作,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是事业干部

(三)乡镇财政的运行情况

1.职能划分有错位,机构运转不协调。一是没有挂牌财政机构的乡镇,还一直使用原财政所印章,与单位公章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不符,缺乏法律依据。二是乡镇设立综合办公室包括财政、计生、民政等岗位、各 - 1 -

自保留和使用原来的印章,且负责人对业务不可能全方位熟悉,导致管理出现错位和不协调。三是挂财政所牌子的乡镇中有绝大部分乡镇只明确了经济发展办主任、副主任,未下文明确财政所长。四是关系难协调经发办主任或综合办主任不是财政干部的乡镇,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现象,财政工作无法上台阶。

2.财政管理职能弱化,监督工作无法履行。一是现行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办法导致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镇不坚持一支笔审批,甚至在白条上和不正规的票据上签字报销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没有财政机构,只有兼职财政会计和出纳岗位,从事财政工作人员只能完成业务工作,监督职能基本难以履行。三是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管理有弱化趋势。债务化解一直是困扰乡镇良性运转的难题,但乡镇寅吃卯粮的现象依然存在,出现了新一轮的隐形债务;乡镇财政对自己的家底不清,资金开支随意性很大,专款不专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淡化,决算观念模糊。四是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十分困难。由于乡镇财政编制和人员属乡镇管理,县财政对乡镇财政如债务报表、资产清查、农民补贴发放、家电下乡、通乡公路评审、民生资金的落实等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布臵落实困难。

3.干部调配十分困难,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是财政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时财政中心工作与乡镇中心工作有碰车的现象,财政干部显得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二是财政干部调配困难。机构改革后,乡镇财政干部管理下放到乡镇,由于缺乏系统化管理,部分乡镇因财政干部升任、调动,出现无人从事财政会计岗位工作的情况。部分乡镇急需财政会计岗位人员,但无法进行调配,因此部分乡镇选择在本乡镇安排无《会

计从事资格证》和事业编制人员从事财政工作,无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致使乡镇财政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混乱。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我县被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省财政厅对试点县财政目标要求更高、监管机制更严、县乡责任更大。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有条件的县要实施乡财乡用县管改革,省财政厅要求我省各扩权试点县在2008年要全面实施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在这两大背景下,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乡镇财政管理建议方案:

(一)完善机构。实施农村综合试点改革后的运行情况看,只设财政岗位的乡镇仍使用原财政所印章成为突出问题,属不合法。公共财政民生导向以后,乡镇财政的支付责任加大,特别是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增加,上级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规范,为加强乡镇财政的管理,应分乡镇建立财政所,或者未挂财政所牌子的乡镇挂财政所牌子,统一使用财政所业务印章并明确财政负责人。

(二)锁定编制。各乡镇建立财政所后,应对财政干部的编制进行锁定,原则上单列乡至少2个编制,二合一的乡镇3个编制,中心镇3—5个编制(其中岳阳镇9名),共计需205个左右(乡镇财政人员具体编制数见附表)。

(三)稳定队伍。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人员160名左右,其中包括出纳和部分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事业干部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少数乡镇财政会计岗位没有财政干部。据此,应加强乡镇财政干部的考录工作和乡镇之间财政干部的调配工作,稳定财政干部队伍。

(四)加强管理。乡镇财政干部应实行双重管理,以县财政局管理为

主。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调配由乡镇呈报,县财政局会同县人事局共同发文;任免由县财政征得乡镇同意,由县财政局发文;考核由县财政局会同乡镇进行;调资、奖惩等由乡镇进行,报县财政局和县人事局备案。

第四篇:某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改革过程中,作为基层镇财政来说,要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运转提供财力保障相当困难,收支矛盾突出。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近期,我们对镇财政及嘎查村财务运行情况和全镇历年所欠债务情况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鄂前旗西部,是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是鄂前旗融入大银川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全镇总面积3871.21平方公里,下辖17个嘎查村,1个国营牧场,农牧户总数为2085户,总人口9884人。全镇水浇地总面积8.5万亩,牧业牲畜总头数45.3万头只,个体工商业户66户。

二、财政体制

今年我镇严格执行“镇财旗管”政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由旗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我镇财政收支,促使我镇走出困境进而加快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制约乡镇支出,也有利于控制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和膨胀等。嘎查村财务我镇按照上级要求,执行村财民理镇代管政策。

三、债务情况

(一)镇级债务情况。全镇累计负债1011.94万元,其中银行信用社贷款87.99万元、向上级财政部门借款100.40万元、占用旗财政周转金54.50万元、占用旗农综办专项款29万元及其他应付个人、干部的各项款740.05万元(附表)。

债务形成的原因:

一是在过去乡镇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的同时,工资标准又在不断的提高,各种名目的培训和各部门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次数较多而又是强制性的,仅工资和公务费累计欠债110.84万元。

二是我镇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可用财力不足,境内的畜牧业增收慢,工业对财政贡献小,服务业起步较晚,造成财政收入止步不前。为培植税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企业无偿提供工业用地、支付移民搬迁和征地费用欠债79.60万元。

三是为使教育“两基”达标,实施教育工程负债20万元。

四是为了更快的发展地方经济,投资10万元建设移动网络设施;投资64.67万元修建了108公里乡村公路;投资7万元改造了农网线路;投资30万元新建两处农贸市场,四项负债111.67万元。

五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负债投入防五经费3.64万元。

六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居住条件,仅生态和环保投入44.29万元。

七是为了正常有序、快捷开展工作,购置交通工具投入28.54万元。

八是由于政府的搬迁工程,重新修建办公场所、购置固定资产、办公设备以及修建政府街道等工程,导致举债465.96万元。

九是偿还到期债务104.98万元,同时支付利息42.42万元,两项负债147.4万元。

由于地方税源窄,年实现个体工商税收不足30万元,要完成各项目的实施,只能通过举债和高成本的“引税”来完成,导致负债达1011.94万元。

(二)嘎查村债务情况。乡村债务较重,消债化债难。在我们所调查的11个嘎查村各嘎查村负债总额53.26万元,在税费改革前全镇11个嘎查村累计负债375216.40元,负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农牧户举家外出,常年在外,“三提五统”经费无法收回,仅此一项嘎查村通过金融系统、包扶单位和村干部个人垫资上交此项经费375216.40元。在税费改革后各村兴办企业、维修活动阵地、“防五”支出和支付干部工资负债116382.04元(附表)。

五、财政存在的困难

主要是经费严重不足,今年旗财政给我镇核定经费为14.7万元,而根据1—5月份实际发生的费用和科学的预算,今年实际费用(附表)。

第五篇:财政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情况汇报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情况工作汇报

县财政局

我局高度重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今年以来,根据县政府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相关要求,充分学习兄弟市县的具体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从组织领导、权力库维护、操作培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很好地推动了财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推动阳光财政工程建设。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县政府办《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东政办发﹝2009﹞39号)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财政政务公开,创新财政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财政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作出应用的努力和贡献。

基本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行使财政行政权力;坚持公开透明,实行财政行政权力网

1 上公开透明运行;坚持全程监督,对财政行政权力运行进行网上实时监控监察;坚持便民高效,实现流程优化、程序简化、效能提高。

二、加强组织领导

对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结合财政实际、细化权力事项、搞好网络对接、确保如期上网运行”的工作指示。经局党组同意,成立了如东县财政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局机关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等同志组成。同时为了更好的上网运行,局分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赴××市财政局进行实地考察,为我县财政权力上网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实行权力维护,及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清理财政行政权力事项。按照县政府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要求,对财政行政权力进行认真的清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55项财政行政执法依据共清理出行政处罚事项129个、行政强制1个、行政征收1个、行政许可2个、其他行政28个。

(二)认真编制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图。按照《××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范—部门及

2 行政执法事项编码规则》的要求,对经过清理的财政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按类别进行分类编写,列明权力编码、行使依据、承办机构等项目。同时按照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的要求,结合财政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权利保护、信息反馈等项目编制流程图。对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进行了细化、固化。行权内容发生变更时,能及时进行调整、修订。

(三)轧紧部署,努力完成目录任务。根据行权办督办会议精神,我们轧紧部署,将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对于应上网运行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事项、其他行政事项完成了运行测试工作,并对权力库静态信息进行了补充完善,对于运行中的遇到问题也与信息中心及法制办进行了对接沟通。

四、组织培训,提高运行效率

完成财政行政权力库维护结束后,在网上进行有效测试,然后先以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试点,对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行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操作培训。目前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部分其他权力事项已进行上网运行。为了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和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目标,结合兄弟市县做法,我们在试运行基础上,将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行权事项业务人员进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操作培训。

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今后,我们将把财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我

3 局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长抓不懈。落实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把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为契机来加强财政的政风行风建设。为此,我们先后出台了《××县财政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办法》、《××县财政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例会制度》、《××县财政局行政权力静态信息调整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提升了财政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

各位领导:

财政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之下,并积极与县监察局效能室、政府法制办及信息中心等兄弟部门配合协调,使得我们的行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行权办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将以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将依法理财、阳光理财作为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努力把我县财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面。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4

上一篇:村庄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