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立案条件探析

2022-09-10

一、立案的条件概述

立案的条件是指立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简言之, 犯罪事实由发生到被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立为刑事案件, 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立案条件, 或称立案的法定构成要件, 或称立案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 亦称立案的法定理由和根据。立案条件是正确立案的重要保证, 没有这样的要件, 立案就会陷于混乱, 立案也就失去了及时揭露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意义。我国刑事诉讼法总结历来司法实践的经验, 对立案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 应当按照管辖范围, 迅速进行审查,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 应当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 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 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 不予立案。据此, 再参酌我国刑事诉讼实务及学者通说见解, 可归纳出立案必需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犯罪事实存在, 即事实条件;二是该犯罪事实按照法律规定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即法律条件。凡是成为刑事案件的,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二、公诉案件的立案条件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公诉案件做出立案决定时, 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一) 有犯罪事实发生

所谓有犯罪事实是指具有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2]。

1.有关刑法的各个犯罪的构成要件已经发生, 包含已经实施完毕的犯罪, 正在实施和预备实施的犯罪、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等。亦即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达到应受刑事处罚的程度。如果只是有过犯罪的想法, 或将这种想法写在日记中, 或曾向他人说过, 但没有付诸实施, 均不能认为犯罪行为已发生。

2.必须具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的确实的材料, 意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对于控告、举报、犯罪人的自首或通过其他来源获得的材料, 经过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 就要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 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 不认为是犯罪者, 就不予立案。是为保证立案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作为立案根据的材料, 就必须是足以证明犯罪存在的证据材料[1]。

(二) 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除了犯罪事实存在仍不能作出立案的决定, 还必须当这种犯罪事实是依法应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 即具备前面所述的法律条件时, 才能决定立案, 亦就是仅仅认定犯罪事实已经发生, 还不一定必须立案, 只有在某项犯罪事实, 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且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具有立案的价值时, 才能立案[5]。而所谓“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包括两个意思:

1.需要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即被告人的行为不具有依法可以免除刑事处罚的情节, 这意味着应当将此案交付侦查、起诉和审判, 最后有可能对被告人处以刑罚[1]。

2.进行刑事追究必须有法律依据。而法律依据就是其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立法机关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所作的补充规定。又刑事诉讼法以实现国家刑罚权为目的, 立案为刑事诉讼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 自应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为前提, 然而并非所有发现的犯罪事实, 都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凡是法律规定不应当或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就不应立案[6]。

三、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

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 而由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对于刑事自诉案件作出立案决定, 须符合下述实体上及程序上两方面的要件[7]:

(一) 实体上的条件

1.犯罪事实清楚, 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所谓犯罪事实清楚, 指涉的涵义包括:第一, 犯罪的基本事实明确, 如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情节是明确的;第二, 被害人和被告人明确。即被害人和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是明确的;第三, 犯罪行为和犯罪后果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明确。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不具备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 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8]。

2.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有足够的证据”, 是指比较充分的证据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和情节, 足以说明被害人的确已经构成了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犯罪。它既不同于司法机关定案时的“证据确实、充分”, 亦不同于公诉案件立案时要求的“有一定的证据”。

(二) 程序上的条件

1.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者是本案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自诉, 是立案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一个法定条件。其他人未经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提起的控诉, 人民法院将不予立案。

2.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和受诉法院管辖[9]

即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管辖分工, 职能管辖上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又管辖立案的受诉法院对自诉案件在审判管辖上应有管辖权。

四、立案条件的相关争议问题

(一) 立案条件的原则应如何订定?

关于立案条件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设有明文, 然而就具体实践上立案条件的原则应如何规定, 学者间颇有讨论, 现分述其见解如下:

1.有学者对立案条件质疑立案条件的要求过高, 执行上问题丛生, 认为应只规定“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即可。现行法所规定的立案条件, 实践上的问题为:

(1) 执行上有因难:因为立案阶段办案人员刚刚接触案件材料, 事实很不清楚, 大多数案件中嫌疑人尚不知晓, 无法判定是否需要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因此很难依法执行立案条件。

(2) 容易造成“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严重后果, 因为侦查人员按照前面所述条件衡量已发生的案件, 在难以判定应否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 为追求破案率, 就会不立案, 或者搞先破后立, 不破不立, 鉴于此种情况, 权衡利弊, 为了革除实践中有案不立这个主要之弊, 立案条件只宜规定为“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即可[10]。

2.有学者认为现行法的立案条件过于笼统, 不够具体。兹分为前面所谓的“事实条件”及“法律条件”两方面加以论述:

(1) 现行法立案条件中的“事实条件”对没有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案件有其适用, 至对于确定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如何适用, 考虑未周。据此, 应对事实条件分为二种情形, 一为“认为有犯罪事实”, 另一为“认为嫌疑人有犯罪的重大嫌疑”, 前者适用于没有确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后者则适用于有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主要区别在于一为“犯罪事实”另一为“犯罪嫌疑”, 前者没有或然性, 后者则有较大或然性, 如果对有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的立案, 亦适用“认为有犯罪事实”, 由于犯罪嫌疑人是确定的, 因而立案条件要求未免太高, 等于此类案件“不破不立”是法律允许的, 且不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活动, 尤其贪污贿赂, 徇私舞弊等构成犯罪的案件, 均属此类案件。

(2) 现行法立案条件中的“法律条件”过于抽象, 操作性低, 因此建议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改为“达到立案标准”。其理由为:现行刑事诉讼法要求达到的立案法律条件过于抽象, 执行有问题, 在司法实践上, 掌握立案条件, 有时十分困难的, 尤其是仅凭控告、举报等材料来源, 住往难以解决是否应当立案的问题。

(二) 犯罪行为已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处理过能否再立案?

我国刑事诉讼学界多数学者认为, 对此法律固无明文规定, 但基于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家审判权, 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观点, 犯罪行为既已经人民法院判决处理, 司法机关就不能就同一犯罪行为再次立案, 以维护人民法院判决的稳定性, 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亦有论者从案件既经人民法院判决确定, 即具有实质的判决确定效力, 除非有再审情况外, 不得对同一罪行再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故应无必要再次立案, 且从其结果言, 依同一案件“一事不再理”原则, 再次立案, 仍为原案件效力所及, 从其实益上言, 无任何意义, 只是浪费司法资源, 此无待明文规定, 为当然解释。

五、评述和建议

(一) 立案条件中的“必须有犯罪事实存在”, 应系指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的办案人员认为有犯罪事实的主观认知, 且这种认知较之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提起公诉以及审判等阶段所认定的事实, 具有更大的或然性。为了明白区分此间的差异, 且避免立案条件的标准过高起见, 笔者认为前面所述刑事诉讼学者所谓:应对事实条件中分为“认为有犯罪事实”以及“认为嫌疑人有犯罪的重大嫌疑”二种情形, 作为适用于没有确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以及有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的立案条件的见解, 颇值赞同。

(二) 立案条件中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有些刑事诉讼学者认为过于抽象、操作性低。因此建议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改为“达到立案标准”, 笔者对此亦持肯定态度, 其理由:

1.“立案标准”的法位阶为何, 究系与法律有同等的效力, 抑或位阶低于法律?并不明确。因此, 若是未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 能作如上的修正, 则我国各机关所制订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 将可视为对刑事诉讼法有所补正或补充的规范, 而认定其具有与法律有同等的效力。

2.立案标准乃立案条件的具体化。我国各机关所制订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 凡涉及具体案件的, 都有犯罪特征的描述或者具体情节, 因此在司法实践上, 有助于立案机关对立案条件的掌握。

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刑事诉讼立案的基本条件, 严格案前审查, 是做好立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立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本文通过对公诉和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的分析, 提出了立案条件的相关争议问题, 并对立案条件中的“必须有犯罪事实存在”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做了相关评述。

关键词:刑事诉讼,立案,立案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3 (2) .

[2] 江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解释与相应法规摘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1) :71.

[3] 张仲麟.刑事诉讼法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1993 (5) .

[4] 刘家琛.新刑事诉讼法条文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 (10) .

[5] 程荣斌.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1990 (5) .

[6] 祝铭山.中国诉讼文书教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3 (12) .

[7] 赵秉志, 王新清, 甄贞.大陆六法精要—刑事诉讼法[M].台北:台湾月旦出版社, 1993 (12) .

[7] 刘根菊.试论自诉案件立案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 1991 (4) .

[8] 华加松.刑事自诉案件及其审判[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0 (7) .

[9] 刘根菊.立案的诉讼地位及完善[J].政法论坛, 1994 (4) .

上一篇:合理管理内镜检查后病人血液体液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下一篇: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