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对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分析

2022-10-29

2014年12月25日, 辽宁省省长李希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辽宁省城镇化起步较早, 基础较好,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全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镇化率达到66.5%”。随着城镇化快速的发展, 影响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一些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人口过度密集的区域与社会体育资源配置承载能力的不足;体育活动场所聚集的区域与城乡居民抱怨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的问题;一些地方性政府债务危机带来的公共体育设施紧张问题;城乡居民并未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等。面对这些问题, 只有推动城市与乡村群众体育的深度融合, 带动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相互协调, 促进城市和乡村群众体育的同步发展, 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发展思路。本课题研究分析城乡互动对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 为探讨城镇化背景下辽宁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1]。

1 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城镇化背景下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在精神层面上, 主要反映居民的体育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知识等方面;在制度层面上, 主要表现在城镇群众体育的传统制度和规范等;在物质层面上, 则以城镇的体育环境、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用品等表现出来[2]。群众体育发展对城镇人口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积极地直接或间接参与群众体育活动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改善体质健康, 完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 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价值。群众体育可以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 广泛的人际关系互动可以积极地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从而在减缓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压力的前提下发挥出维护社会安定的效果[3]。

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提高, 对优化城镇化内涵有积极价值。群众体育发展模式是提升现代城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对促进城市绿化景观有积极作用。健身公园绿地等建设为城镇各个阶层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的表现。各种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 也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为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风气发挥作用[4]。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增多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应的则通过更加丰富的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为满足人们多元化和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支持。由此可见, 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应该是城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其他社会文化活动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2 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核心宗旨, 通过积极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才能吸引农民积极、主动地成为城镇化的居民。“人民体质的增强”是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核心, 努力增加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让进城的农民感觉群众体育活动有组织、有条件、有保障, 真正感受到城镇化带来的新事物、新环境、新生活。着力提升城镇化群众体育的质量和内涵, 要优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布局, 体育指导员要分类指导, 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带动小城镇,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完善城镇体育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 提高各级各类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路径的种类, 努力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5]。

充分尊重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意愿, 坚持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勇于改革创新, 优化城镇居民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 让城市与乡镇群众体育活动互动, 加快推进又好又快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把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规律, 科学推进区域特色的群众体育,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补短扬长、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共同发展。

3 城乡互动对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分析

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应该是一个利益共生关系, 城市与乡镇会形成共生环境。

3.1 城乡群众体育横向互动, 促进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横向互动就是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级别, 以市、县区、社区、乡镇等相互之间进行的群众体育互动、互补与互赛, 推进合作与交流。很多邀请赛、友谊赛、表演赛、体育团体的互访, 都是群众体育横向的互动与交流, 这种横向区域的交流与合作, 可加速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普及与推广, 提高城乡相互间的群众体育文化传播。

3.2 城乡群众体育纵向互动, 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特色发展

纵向互动就是本地区各部门由上至下的垂直互动。纵向的互动是由上一级的行政部门垂直管理, 即省市→地市→县区→乡镇→村的垂直管理。此种管理方法有利于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直接建设, 也有利于领导、组织。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为落实好《全民健身刚要》, 把城乡群众体育工作纳入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使群众体育工作有规划、有预算、有保障、有监督。这样, 城乡群众体育纵向互动有利于直接领导、组织, 并有利于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直接建设。多年来, 辽宁省举办了省级、市级、区县级等大型体育赛事、地方体育赛事、民族体育赛事, 这些纵向互动推进了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特色发展, 丰富了群众体育的内容, 提高和改善了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3.3 城乡互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和谐发展

3.3.1 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乡镇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群众体育发展模式是通过体育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体育人口增加需要公共体育服务作保障的。因此, 一方面, 要加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与合理规划、布局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 要为乡镇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与财政支持, 两者同步推进, 对缩短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3.3.2 城乡互动促进乡镇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以城乡体育娱乐休闲产业互动促进乡镇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是为了实现体育娱乐休闲产业互促与互融。城乡体育娱乐休闲产业互动的基础是城乡体育产业的利益交换, 乡镇体育娱乐休闲产业存在着缺少捕捉体育市场需求的嗅觉, 缺少经营与管理的经验, 故乡镇体育产业的发展, 不论是在市场化与产业化上都需要城市体育产业的支助, 需要与城市体育产业互动, 需要依托城市体育娱乐休闲产业, 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 做好城乡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 实现城乡体育娱乐休闲产业互补性发展与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4 建议

课题组研究认为,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城乡群众体育互动”的问题作为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依靠不断的改革, 增加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前进的动力, 以体育法规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 加快推进辽宁省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4.1 政府的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重城轻乡”的现象还是没有明显得到改善。城乡互动初期, 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矛盾依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娱乐休闲需求同体育公共设施、体育产业相对不足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 需要政府力量统筹城乡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资金规划、建设场地、人员技术、项目服务等方面, 需要政府的大力主导。

4.2 城乡的有机结合

在城乡群众体育互动上, 建立健全城市与乡镇互动的体育工作网络体系,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结合本地区当地的风俗与民间传统节日, 大力开发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城乡互动的体育人员互帮互带、特色项目互传互学、体育文化与体育技能互承互利的机制;城市与乡镇之间要依托本地区的地域环境与资源, 开发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 丰富和发展群众体育模式的形式, 组织安排多层次、多级别、多种类的竞赛活动, 让城乡的人们在体育健身活动中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构建政府、社会、个人多层面的互动体系, 既要相互扶持, 也要相互帮助, 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4.3 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有序推进

当前, 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健身活动场地 (广场) 短缺严重;二是城乡群众体育健身骨干培养不够重视;三是政府在组织力度, 扩建、改善、修缮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上措施不足;四是政府对城乡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资金投入不足;五是城乡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发展不均衡。要想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得到有序的推进, 就需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在城乡互动中, 找准城乡体育的切入点, 重点突破、有效分层, 使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蓬勃有序地推进, 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

新常态下, 辽宁的城镇化进程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辽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为城乡群众体育互动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城乡群众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带动下, 体育人口急剧增加,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于现代化、标准化、基层化, 在这良好的形势下, 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应该选择好适合的模式, 要在城乡群众体育互动层次上进行选择与推进, 加速发展, 形成全民享受体育健康带来的运动欢乐, 使人民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

摘要: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步伐、实现城乡群众体育互相联动、共同发展, 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 是今后一个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重大任务。课题组认为,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城乡互动”问题作为群众体育发展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加快推进辽宁省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乡互动,城镇化,群众体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会成.大众体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1 (2) .

[2] 岳君.论大众体育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功能[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 (4) .

[3] 杨洪辉.建设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10) .

[4] 胡祖荣, 杨晓艇.论城乡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1 (1) :61-63.

[5] 马进, 田雨普.和谐社会构建中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 (6) :665-667.

上一篇:西藏自然环境的法治保护现状研究下一篇:对计算机系毕业班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