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2022-08-30

第一篇: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在江苏考察心得体会

篇一

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这三个“主”,奋力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把好“牌”。

坚守“主战场”,以生态优先理念打好绿色发展“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最佳途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主战场”,这个“战场”一旦失守,发展就会成为畸形,发展之路将变得泥泞崎岖,这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向前迈进。要严守生态红线,守住绿色底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以生态优先理念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牌”。

畅通“主动脉”,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合作共赢“牌”。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情况下,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战略意义重大。长江经济带在新发展格局中,如同一条“主动脉”,一旦淤塞将影响和迟滞战略全局。因此,党员干部要积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致力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机融合,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好合作共赢“牌”。

培育“主力军”,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打好经济增速“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长江流域富庶资源的滋养下,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发展优势的长江经济带,正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样板,描绘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长江经济带的“主力军”作用正逐步凸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员干部要抓住契机,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

要提升创新创造的能力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科技产业升级步伐,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过硬品牌,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打好经济增速“牌”。

篇二

学习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心得感悟

近日,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时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以商养学”等事迹。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等一大批爱国企业家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做好支持企业发展工作、改革创新建设付出了巨大贡献。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十四五”规划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知行合一、破立并举、疏堵结合、进出有序”上强化引领、接续发力,激励引导扬帆企业“强国号”,办好一流企业,聚力争创一流业绩。

“爱国心”和“强国行”相结合,让发展质量更好。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也是广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初心使命和实践行动。习近平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家要围绕企业发展大方向,把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融入兴办企业、兴办教育等创新活动中,时刻将关乎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入脑入心入行。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增长中广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主体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管理和创新创造,让“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成为改革发展薪火相传中的“指示牌”“引航灯”。要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泛激励企业家创新活动,积极探索“兴办企业、兴办教育,而后以商养学”的具体行动参考,以“教育强国”思想引领,科学系统回答好和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破瓶颈”与“立制度”相适应,让综合效益更高。“破立”并举抓制度建设、抓深化改革,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在党建领航共建共治共享的正确轨道上达到最高“阈值”,为企业改革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打破企业限定发展格局,“刚柔并济”统筹协调资源,克服思维盲从和空白,突破阻碍创新创业的制度瓶颈,变“瓶颈”为“抓手”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大力发挥创投机构、创服企业“精细化”发展优势,厚积释放“双创”效益实力。另一方面,要以“两山论”“双循环”为目标导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助力创新求变,多主体、多元化共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红利,让干群关系、营商环境、政治生态向着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前进,实现高品质“腾笼换鸟”,持续增强“好发展、真发展”信心底气。

“搭桥梁”和“通经络”相协调,让核心竞争力更强。纾困惠企、稳岗就业、技改补贴……一系列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利好政策,为支持企业适应人才融合发展趋势带来了更加广泛、更加普惠、更为精准的坚实支撑。习近平指出,“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面向基层、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成果不断夯实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大桥梁”,让供给方式、资源要素、链接枢纽在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中更加同频、更加活跃。要广泛指导、严格督导“创新信息互通、创新结果互认”实现路径,畅通拓宽产业融合、文旅结合、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联动的发展路径,让优化配置资源向企业高水平集聚,促进优势集群在各领域、各方面的集中攻关和深度融合。同时,要发挥创新竞争力在“平稳期”向“攻坚期”、“无人区”向“深水区”的“强引擎”“粘合剂”作用,以丰富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管理等创新活动为主线,营造浓厚改革创新氛围,促进“高质量”和“一体化”相结合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贯通,让市场影响力更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敢闯敢试、敢说敢为、敢拼敢干”的企业家风范更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扩大开放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要打开大门搞改革、搞建设,利用好融合好发挥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双链”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安全能级和开放合作,让创新主体和技术在市场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以广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走出去”积蓄把握规则、防范风险能力,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为参与国际市场开拓提供更大主动力、柔韧性、延展性。要坚持立足中国、为我所用,放眼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和动向,厚植贸易融合发展“沃土”,把更多的外资企业、尖端项目“引进来”,让其“留下来”能够高水平发挥作用,共建共享开放性世界经济发展红利。

篇三

学习江苏考察重要讲话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生态环境投入”提升到“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的高度来着重强调。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些都表明:面向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对此,各地各部门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将这一要求贯彻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和呼声。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变化。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都需充分体现“高质量”和“可持续”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现代化,还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就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有更多、更高的需求,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亟待打通,更好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路径。下一阶段,要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切实发力,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同时,安排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与可持续,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提供坚实支撑。仅供参考

第二篇:2012年我国援外工作取得新发展

商务部援外司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援外政策文件精神的攻坚年。援外司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服务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加强部内部外沟通协作,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努力开拓创新,推动援外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全年我国政府同10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签署援助协议260多笔,新承担118个援外成套项目,对外提供112批物资和21笔现汇援助,为受援国在华培训各类人才20898名。

一、部委、部省合作更加紧密

2012年3月,陈德铭部长主持召开援外部际协调机制第二次全体会议,就分工落实中央38号文件、建立援外项目储备库、统筹开展援外宣传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机制成员单位由24个部委增加到33个。2月,李金早副部长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全国商务系统援外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部省援外合作情况,对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做了全面部署。部委、部省合作机制已成为调动各方优势和开展务实合作的制度化平台。

二、支持重大行动更有成效

一是重大项目顺利实施。非盟会议中心、老挝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项目在热烈气氛中隆重剪彩,成为象征中外友好合作新的里程碑。

二是及时组织紧急救援。向12个国家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涉及金额10亿元。尤其快速优质地组织实施了科摩罗泥石流灾害、乍得饥荒、莫桑比克洪灾、塔吉克斯坦雪灾和古巴飓风等救援行动,赢得受援国和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三是配合重大国际活动。结合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需要,成功设计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对非援助举措,重点向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领域倾斜,被誉为“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见证”。为配合2012年6月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研究提出了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援助倡议,提升了我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三、法制建设更加深入

积极推进《对外援助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广泛开展国内外调研。全年共制订和修订24个制度文件,内容涉及援外专业技术培训、培训队伍管理、部委项目合作、项目储备、工程勘察、项目投资控制、改进项目实施方式和加强优惠贷款前期探讨管理等。

四、项目监管更加有力

全面转化利用2011年“援外质量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健全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强化重大项目论证,提高立项决策科学性。严格招投标监督,杜绝不正当竞争。探讨改进监理制度,继续开展重大项目巡检。加强后评估工作,启动编制各类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五、培训效果更加显著

全年举办援外培训班844期,培训受援国急需的各类人才超过2万名,同比增长16%。为受援国“量身定做”的部级研讨班38期,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援外培训品牌,参训副部级以上官员250人。

六、宣传交流更加扩大

制订加强援外宣传的工作方案,加强宣传规划工作。制作对非援助宣传册,加强网站管理,不断提升援外宣传效果。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墨西哥峰会、联合国发展合作论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在多边场合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技术援助、知识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尊重受援国意愿的前提下,与新西兰开展了援库克群岛供水项目三方合作。

2013年,商务部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央援外政策文件提出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援外基础年”活动,抓规划、抓协调、抓基础、抓大事,进一步提升援外管理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援外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增强工作执行力 推动企业新发展

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成都电业局局长张福轩:增强工作执行力 推动企业新发展

来源:《国家电网报》 日期:2010/9/13

执行力是任何一项工作开展、深化乃至走向卓越的关键,是将各项管理决策和目标转化为结果的落实过程。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三令五申强调加强执行力建设,并将其作为推进“两个转变”和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核心,为我们正确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川成都电业局作为省会城市的特大型供电企业,始终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各项战略部署作为工作主线,通过狠抓执行理念、执行方式和执行文化建设,全面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执行力,切实促进工作落实。

执行态度要坚决

理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执行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号召,全面整改主多分开、员工持股、业扩报装“三指定”等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收入分配、集体企业管理等工作。

首先,着力强化执行理念,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服从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保持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思路和战略决策的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制度落实和作风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其次,大力强化工作执行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纪律性,积极倡导和深化上下一心、凝心聚力的团队意志,坚决杜绝各自为阵、不顾大局、消极推诿的现象,发现问题绝不推着走,碰到困难绝不绕着走,特别是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国家电网公司和四川省电力公司三令五申要求整改的突出问题,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在执行理念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和麻痹,在执行态度上不能有任何含糊和懈怠。

执行方式要创新

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抓落实、抓实效,我们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执行方式和执行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始终突出一个“实”字。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将3月确定为“无会月”,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各基层单位调研考察,认真收集和深入研究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执行责任。

一是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综合管控水平。以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契机,全面启动实施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电缆网监控系统、光纤网络监管系统、综合数据网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力电量远程集抄系统“七大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目前,这七大系统正有序推进,年底前将实现全局所有变电站、供电所、营业站点光纤通信网络全覆盖,争取在2至3年内,促进全局配网自动化管理和电缆网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营销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建设全局统一的营销信息化平台,逐步归集各单位的业扩报装、电费管理、表计检定等核心业务;全面实施大客户集中统一管理,由营销“三中心”统一对全部172家大客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用电服务;对所有公变和50千伏安及以上专变台区、线损关口计量,全部实施电量集抄和远抄功能,确保预付电费比例达到70%,两年内城市居民及以上客户全部实现集抄远抄和预付电费。

三是大力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完成了本部机构改革和员工组聘上岗工作,将20个职能部室精简到14个,本部用工由220人压降至154人,降幅达34%;有效剥离农电营销业务,将农电营销业务交由局营销统一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供电所撤并整合;按照“大班组”模式,在生产车间全面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实施专业化、扁平化管理,人员节约率达到35%以上;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成立了调控中心,实现对电力调度、变电监控、配网调度及监控、电力通信、自动化、信息运维的一体化管理,并实现了220千伏架空线路设备巡视、维护、检修为一体的集中运检管理。

执行力度要到位

有了坚定的执行理念和执行手段,必须以超强的执行力度作为保证和支撑。

一是抓安全生产要有大力度。坚持以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活动为主线,全面促进安全管理不断向纵深拓展,深入推进“大生产”“大运行”体系建设,对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优化。

二是抓电网建设要有大视野。以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编制,全面提速电网基础建设。加大与政府战略合作力度,促成四川省电力公司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已将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纳入2010年“十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建成投运四川省首个电动汽车充(换)电示范站。

三是抓“三个建设”要有大气魄。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学习,认真开展“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共产党员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加强干部培训和班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各个管理层面及全体干部员工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四统一”的要求,坚持把执行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总之,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只有始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把提高工作执行力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通过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资源配置的集约化、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全面筑牢管理基础,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第四篇:以党建工作推动民政事业新发展

管城区民政局党委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以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强化基层组织和党员管理为手段,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清醒、作风务实、勤政廉洁的民政干部队伍,为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严制度抓学风,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一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管城区民政局始终把建设一个团结、高效、务实、廉洁的领导班子作为推动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一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笔记展评与体会交流相结合、读书学习与工作研讨相结合、内部调研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学习方针。二是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组长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发言,每位中心组成员在学习活动中要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记录、有笔记、有总结,每月至少安排一次自学时间。三是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要求,选派一批中青年领导干部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清华大学专题培训班,充分利用知名高校的理论科研优势,激发领导干部学习动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党务工作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四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

二是切实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民政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政工作的成效。民政局党委十分重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争创学习型机关。党委先后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和党风廉政专题教育;组织收看了《警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等影片;在各支部中开展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八十七周年”征文活动;利用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的时机穿插学习民政业务法规,每10天为一个学习单元,集中学习6部涉及民政工作业务的法规,由局党委出题进行了业务知识能力,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筑堡垒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管城区民政局党委深刻理解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于党的团结,在于党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着力在优化组织结构,做到班子齐、制度全、工作开展规范。

一是健全组织,优化结构。民政局党委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76人。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各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2007至2008年对下属机关、军休、军工、章光101四个支部分期分批进行了换届选举。根据党的组织原则,把一批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并在局机关支部成立了工会和妇联组织,切实加强了党组织队伍建设,使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为吸收更多的优秀分子入党,各支部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丰富载体,筑牢阵地。按“有活动室、有电教设备、有书报学习材料、有宣传栏”的目标,为四个基层支部更新了办公场所,每年安排10000元的党员活动经费,购置了电视机、乒乓球、排球、多媒体等文化体育用品。二报一栏”宣传阵地建设有声有色,图书室、多功能厅向党员职工开放,组织职工开展趣味体育比赛、登山等文体活动,丰富党员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进一步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完善了定期考评、政务公开、 党员活动与民主评议等党内生活制度;各党支部确立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等制度,使各支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全面的党员联系和服务职工制度,通过完善党支部走访制度,岗位联系制度,结对帮扶,党员承诺制等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

三、重创新求实效,大力加强思想建设

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民政局党委结合本单位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党性教育为重点,创新思路,丰富形式,通过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促思想建设,突出“三个结合”,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点、分阶段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民政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是思想建设与重大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党委着力打造一支有强烈责任意识,过硬业务素质,扎实工作作风和高昂工作激情的组工干部队伍。在“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局党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谈心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点解决干事创业的气魄和胆略,做到敢想、善变、能干,使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风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意志,统一了行动。

二是思想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党委通过开设 “永做人民公仆”的党课,增强机关党员的公仆意识;通过开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党课,教育党员干部爱岗敬业;采用党员群众推荐、党委研究确定、密切政治思想表现的方法,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使每位党员对照党章,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员承诺书”为载体,突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个性要求,通过承诺办一件或几件具体的实事而体现表率作用。

三是思想建设与民政宗旨教育、任务教育相结合。在机关开展了“廉洁勤政为民服务”活动,在窗口行业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服务”活动等,使广大党员作表率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思想和精神面貌发生新的变化。民政局购买了价值近万元的图书和文具送到了南曹乡苏庄小学,弥补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不足等问题;联合河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开展“迎七

一、送温暖”送医下乡帮扶活动,为老党员和贫困户进行身体检查、现场诊断和针灸治疗,免费发放了价值5千余元家庭常用药品和常见病防治宣传手册;多次到五级伤残军人家走访看望,筹集1万多元大病医疗救助金。通过组织优抚、敬老、送温暖活动,密切了同民政对象的关系,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拓展民政、服务于民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讲学习、讲党性、讲奉献在全局党员中蔚然成风。

四、重民生传真情,大力加强作风建设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党员干部的良好作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民政局党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以亲民的作风取信于民。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局党委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在党委委员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之中,体现在民政工作的一切内容之中。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管城区民政局党员干部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帮灾区群众之所需,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确保承载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和各界群众爱心的救灾款物及时安全地传递到受灾群众手中。民政局共组织大型捐款活动6次,接收社会捐助资金共计933.375449万元,衣物和物资共计66993件,价值1230.83127万元,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方法,推出预约服务,高效完成奥运婚姻登记工作,2008年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窗口先进单位。

二是扎实有效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民政局党委按照“以评促建、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行风建设,通过认真落实行风评议的各项工作任务,以行风评议促作风转变。一抓认识提高,确保整顿有序开展。针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可能存在的“懒”、“浮”、“软”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座谈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岗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二抓重点难点,解决突出问题。民政局制发了《征求意见函》,在局办公室设置了意见征求箱,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三抓开通行风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四抓学习教育,深刻剖析思想根源。五抓督促检查,确保整顿取得实效。通过行风评议,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民政局党委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健全机制为着力点,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内容,努力实现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实现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各界群众对民政系统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局党委注重加强对全局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监督检查;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年初党委与各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部门目标管理之中,做到奖惩分明,严肃党纪;邀请区检察院工作人员来我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和座谈;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切实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平台,实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强化功能和职责,实施了分类和动态管理,使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走上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使“阳光民政”深入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今后,民政局党委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推动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党的工作更贴近实际,使民政工作更贴近民生,切实找准民政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以争先进位的意识、争创一流的勇气,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政事业发展新目标,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基础作用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围绕三项重点工作 推进法院工作新发展

峄城区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思路

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考验。在落实上,峄城区法院将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谋划、部署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司法水平,推进法院工作新发展,为峄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一、加强诉讼调解,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法院的主导作用,深化完善运转有序、功能互补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 不断细化、量化各业务庭审判业务考核指标,拓宽调解渠道,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同时,积极向党委借势,向社会各界借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化解,努力构建“政法委牵头协调,法院主导,司法、公安、信访、各乡镇党政配合,民调组织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良性互动”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实现“现场一线”对接。通过深入开展法官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五进”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使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充分有效运行,争取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资源,使 1

矛盾纠纷得到梯次“滤化”和有效化解,基本实现 “小纠纷不出村居、一般纠纷不出乡镇、大纠纷不出县市”的综治目标。

二、践行司法为民,落实为民承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利益。

重点要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探索解决执行难的综合治理机制,努力确保司法的公平正义。一是坚持依法立案、及时立案,采取立案“直通车”等多种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二是畅通涉诉信访渠道,开展集中接访、带案下访、预约接访等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变被动为主动,从源头上化解涉诉信访难题;三是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落实巡回审判,以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讼累。

三、以司法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干警的整体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提高法院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法院队伍形象。要从基础抓起、在养成下工夫。围绕高素质抓业务学习,按照“定时间、定内容、定效果”的“三定”标准,通过庭审观摩、优秀法律文书评比、邀请专家授课等

形式,从专业素质、健康教育、礼仪培训、文化修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围绕高标准抓作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干警的思想觉悟;通过组织收看廉政影片,兴建廉政文化设施、举行廉政宣誓仪式等活动,强化干警的廉政意识;建设物质保障文化,树立法院队伍的公众形象。通过法院物质保障文化建设和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感受环境对自身言谈举止和行为的规范及约束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操守和自律能力,树立法院队伍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下一篇:信鸽俱乐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