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学术思想简介

2022-08-19

第一篇:林毅夫学术思想简介

学术科技部简介

共青团昆明学院校团委学术科技部是学校团委下设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职能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术科研交流会等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为龙头,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性及其它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为同学们创造更多感受大师风采和了解学术科技前沿的机会,并繁荣校园学术文化,推动学生课余科研,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工作如下:

1、精心组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逐级上报优秀作品;

2、挖掘、组织优秀同学参加全国性及其它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

3、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共享各种科研成果;

4、策划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的高质量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6、联系有关学术专家、学者作学术科技方面的报告;

7、做好与各院系学术科技部的交流沟通,积极协助各院系的同学搞好相关工作,加强院系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学术科技部的职能,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第二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知识简介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1.稿件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并具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字。

2.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文章应有作者署名(1)、工作单位(2)、(主要)作者简介(3),格式如下:

(1)张颖(ZHANG Ying),王锡联(WANG Xi-lian),诸葛华(ZHUGE Hua),郑锡安(ZHENG Xi-an)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230001);(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系,陕西 西安 710062)

(3)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占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4.文章应有关键词(3-8个)和摘要(约300字)。(1)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2)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文摘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5.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英文题名,A类的文章还应附作者工作单位、关键词(Key words)和摘要(Abstract)内容的英译。

6.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7.标明中图分类号

8.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格式如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9.论文的正文部分:

(1)文内层次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社科论文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

1、(1)、1),可跳级使用,各层次的序号左空2格起排,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自科论文层次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2)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外文字母、符号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要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

(3)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表格采用三线表。

图除文稿中附上外,另用绘图纸或硫酸纸清绘1份,墨色要黑、线条要均,图中文字、符号用铅笔写清,并与正文一致。

10.参考文献不少于3个,作者引用本人文献不超过所引文献总量的三分之一。具体参考文献须按下列标准著录,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

(1)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标识码

M

C

N

J

D

R

S

类型

专利

析出文献

其他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标识码

P

A

Z

DB

CP

EB

(2)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载体类型

纸张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类型标识

MT

DK

CD

OL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3)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钩,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盂.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7]OU J P, YOSHIDA O,SOONG T T,et al.Recent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ke Eng,1997,38(3):358-361.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8]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9]KAYEAMA M.Incompatible displacement methods[A],SPRIET J A.Numerical and ComputationalMethod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43-57.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0]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2]姜锅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WWW.Cajcd.edu.cn/pub/ wml.tex/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4]万锦节.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5]张永诛.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11.正文注释:

论著正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该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集中排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序号用数字加圆圈的上角标标注。

第三篇:华东政法大学学术部简介

学术部

一、部门名称:华东政法大学学术部

二、部门口号:放眼百家,纵横经略。

三、部门定位及职能:

学术部秉承“浓郁校园学术氛围,繁荣校园学术文化,弘扬校园学术精神”的宗旨,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同学们浓厚的学术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学术修养。本部门通过开展讲座、论坛、访谈和学术文化节等各种形式在大学中普及人文关怀和学术修养。坚持学术求真,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学术平等,加强学术合作;坚持学术积累,注重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倡导学术批评。 职能:

1、每周举办百家讲坛,汇聚学术焦点,营造华政学术之风;

2、举办韬奋论坛、名师讲坛等讲座,以新颖的视角开辟校园学术阵营的前沿;

3、开展校园“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藉此完善校园学术体系,体现校园学术合力精神,共同营造“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4、出版《明法之声》等学术刊物,普及精进学术文化智慧。

四、部门工作内容:

(一)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秉承“纵横韬略,放眼百家”这一宗旨,努力打造华政讲座的新高度。从讲座的选题开始,学术部广泛地进行问卷调查,务求最贴近同学们的要求,在主题多元化的前提下呈现同学们最需要的讲座。讲座主题覆盖了非法学类的几乎所有学科,为政法院校的学生补充了优质的学术资源,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博雅气质。

(二)院长论坛

邀请两到三位不同学术范畴的院长,如外语学院和法律学院的院长,针对该专业的专攻及热点问题做交流,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具体要求和方案。

(三)名师讲坛

走进名师的学术领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引发思想的火花碰撞。邀请到校内极受欢迎的几位教授以讲座加论坛的形式拉近师生距离,在讨论学术前沿问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老师个人的了解,在轻松的环境中探讨学术与人生。

(四)校友论坛

校友论坛风格轻松活泼,今年将邀请连续三届的学生会主席、或是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等等一些比较“平民化”的校友来做客,力求让校友与学生贴得近些,实质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还邀请了各个学院的优秀毕业者和找到好工作的毕业校友回到学校为学弟学妹讲解大学该怎样为工作做预备。

(五)韬奋论坛

由科研处牵头主办,学术部负责承办。韬奋论坛主要贴合国内热点话题展开法学讨论,邀请到的嘉宾主讲人也是实践的核心人物,影响力较大。

(六)回味经典

播放选自以往精彩讲座以及上海图书馆的经典讲座录像,使无缘现场的学生可以再次领略学术的魅力。

(七)明法之声

《明法之声》第五辑将收录最新一年讲座的文字稿,汇编成书。

五、部门品牌活动:

作为校内的知名讲座品牌,从开创之时起,“百家讲坛”就以其浓郁的学术氛围,激烈的知识碰撞吸引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百家讲坛”广邀各大高校教授、社科院研究员、社会知名人士,选题内容从国际形势到文史哲学,从法律到地理天文,是校内选题涵盖面最广的讲座项目。近年来,讲坛在保留原有的浓郁学术特色上,积极创新,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举行讲座。讲坛为了不断丰富讲座的内容和形式,兼收并蓄法律科学、时事政治、经济形势、历史哲学、文化艺术等各方满的知识介绍,为同学们提供了百家争鸣的讨论空间,激荡出心灵的火花。它不仅是广大同学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广大师生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打造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同学们日后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营养。它也始终是校学生会服务学生成才成长、参与华政学术建设的具体举措。

第四篇:专家眼科学术思想综述

中西互补取长补短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医西医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强,这恰好是西医的弱项,西医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却不会 用现代技术来壮大自己,所以中西医互补尤显重要。李熊飞所主张的中西医互补是指在理论上融汇贯通,然后指导应用于,而不是拿一味中药和一种西药两下的凑 合。当今之世,应掌握运用现代之先进理论和检查手段,以助祖国医学诊治之不足。例如:内障眼病,泛指水轮疾病,即包括发生于瞳神及后一切组织的病变,在临 床上,这些内障眼病,除了视力改变,全身症状几乎没有,这又如何辨治?这时,我们必须通过检眼镜等,利用西医的内眼解剖名称协助诊断。例如视瞻昏渺,西医 诊断为“中浆”或“中渗”,李熊飞根据眼底检查,辨证分为3型。水肿型:眼底见视网膜新鲜渗出、水肿,治以利水消肿,方用“中浆一号”,药为:白茅根 20g,益母草20g,萹蓄15g,瞿麦15g,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该方实际为五苓散加白茅根、益母草、萹 蓄、瞿麦,以利尿通水消肿,使水湿从小便出。血郁型:眼底见视乳头充血,或黄斑区暗红,或有渗出物。此乃肝失调达,气滞血郁,雍遏目窍所致。治以行气活 血,用“中浆二号”:当归20g,红花10g,丹参30g,前仁车前子10g,淫羊藿30g,赤小豆30g,首乌30g,益母草20g。考虑此型多为水肿 转换而来,为功伐太过,而加淫羊藿、首乌,且剂量大,以扶正祛邪。肝肾不足型:眼底见视网膜色素沉着及陈旧病变,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不明显。此乃肝肾两亏, 目失濡养所致。治以补益肝肾,方用“中浆三号”: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石斛、玉竹、桑椹、草决明、首乌、望月砂、夜明砂。该方着重补阴,望月砂、夜明砂 为明目佳品。因此,李熊飞认为,对于一些眼底病,可以局部辨证为主,不必拘泥于悉证俱备。像上述3型,只要主症具备,根据眼底3项,即可辨证施治,而其疗 效颇佳,这也是我们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思路,值得探索。

善用寒凉不远温热

李熊飞老医师常言:“自古目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属火热者十,“温邪上受”是指热性病的发病特点,即病位在上,目为清窍, 居各窍之上,因而眼目为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如病在气轮,常累肺卫,暴风客热、风栗、椒疮、金疳等,宜用桑菊银翘等清凉宣泄之 品凉散之;病在风轮,属肝胆,多在气分,如聚星障、凝脂翳、“金井蓄脓”等,宜用苦寒泻火之剂,佐以疏风清热之品,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 膏之辈。病在风轮,虽属肝胆,但也与心有关,因黄仁乃心血所营。若气营两燔,或血热妄行,如急性“瞳神紧小”及其所致的“金井蓄血”,则宜用清热凉血之 剂,药用羚羊角、生地黄、丹皮牡丹皮、栀子之类。外眼热性病后期,见局部轻度充血,患眼干涩不适,则宜用滋阴生津之品,如桑椹子、女贞子之类。李老虽善用 寒凉,但仍注重辨证,象真寒假热之眼病,红肿不甚,疼痛绵绵,羞明畏光,得温热则安,形寒肢冷,二便自调,或便稀溺清,口渴饮热,脉沉细微,苔薄白而润, 此乃陈寒涸冷之证,虽属少见,亦不容忽视,麻黄、细辛、蔓荆、藁本、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附子之属,势在必用。某患者慢性角膜炎,观其处方,皆龙胆泻 肝之类,李熊飞认为此乃苦寒伤正,寒邪凝滞之故,遂用四味大发散(麻黄绒、蔓荆、藳本、细辛、生姜),治之而愈。眼底病属水轮,他认为并非仅为肝肾所主, 而应为五脏所主,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辨证时应

以八纲为纲,五脏为目,刚举则目张。如出血性眼底病,部位则有表里之分,浅层者呈火焰状,深层者呈园点状或 大片不规则状,用药则有轻重之分,治疗也有久暂之别;视网膜视炎多属肝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火;眼底渗出病变,多为寒湿阻滞,病多在脾,治宜健脾温阳,散寒 利湿;而眼底退行性病变,则以肝肾虚位主,治宜根据气血阴阳分而治之。总之,李熊飞用药,对外眼病偏用寒凉,而内眼病应为温补为主,药宜缓进,不可大剂, 同时应注意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变化,随证加减,灵活变通。

精察局部重视整体

李熊飞老医师精于眼局部望诊,并注重眼与全身脏腑的关系。他认为眼睛虽小,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且“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眼睛能在 不同程度上反映机体的状况。一个合格的眼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否则,临证之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盲目被动之中,甚至误诊。 1998年4月,患者王某,男,25岁,针眼反复发作年余,在本市多家医院切开排脓数次,诊断为针眼,而予清热祛风中药,皆桑菊银翘之类,点用抗生素眼药 水,治疗10d,症状无缓解,静滴青霉素、氨卞青霉素,仍效果不佳。此次复发5d,查右眼上睑内眦局部红肿,脓点不显。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多渴喜饮,小便 量多,查血糖升高,尿糖(+++),乃诊为“消渴病”,给予消渴方,数剂症减,再服针眼愈,未复方。此病案也就是多家医院诊治不细,只顾局部,而未考虑其 多饮多渴、小便多等全身症状,一味祛风清热解毒,而未顾及阴虚津亏,其针眼之热,应为阴虚津亏之内热。由于李老问诊仔细,辨证精确,重视整体,该病才得以 治愈。对于眼局部诊察,他有自己独特方法。如见患者两眦角有乳白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多患有沙眼或其它慢性结膜疾患。望白睛上的血管分布及距角膜缘的远近, 可测知病的轻重。他认为,正常人的白睛上部有少许血管,弯曲向下伸延,末端有如纺倕,如果血管少,颜色鲜红,距角膜缘远者病轻,反之则病重。望角膜上有弧 如老年环而浑浊蓝色者,主男子淋浊、妇女带下病。凡此种种,值得研究。李熊飞认为,在眼科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要重视手术。他博学多识,活到老、学到老 的精神,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治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发扬光大。

善用经方发扬光大

李熊飞老师精眼科,但对内、外、妇、儿也颇有研究,且求医者甚众。所以李老师许多药方宗于内科,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毫无偏见,对仲景方尤为推崇, 因而善用经方,并将之发扬光大。(1)防己黄芪汤加味:由防己10g,黄芪30g,白术10g,甘草10g组成。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主治暴盲(视 网膜脱离),眼底网膜有水肿或网膜下积液者。该方原为风水表虚证而设,但治视网膜脱离,利水之力不足,临床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茯苓30g,前仁车前子 20g,猪苓10g,党参30g,益母草10g,丹参20g。该方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二药配伍,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共为君 药;以党参、黄芪益气利水,白术、茯苓、前仁车前子、猪苓、益母草健脾利水消肿,水湿得去,视网膜脱离自平伏,共为臣药;网脱患者,多见脱离网膜血管屈膝 爬行,易治瘀血,故以丹参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该药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网膜细胞功能恢复,共为佐药;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案1王某,男,35 岁。主诉左眼视蒙6d,纳

可,头晕,苔薄白,脉细数。视力右:1.5,左:1.0;视野左眼颞侧缺损约25~30°;眼压:左眼10.24mmHg,右眼 18.89mmHg;查左眼底视网膜颞侧青灰色隆起约+2D,表面血管暗红色爬行。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脱离,嘱卧床休息,予上方6剂服用,自觉症状减轻,后 再服20剂,自觉症状消失,各项复查正常。(2)越婢加半夏汤:由麻黄5g,生石膏30g,法半夏10g,生姜5g,大枣3枚组成。功效:辛凉宣泄,清肺 泄热。主治原因不明之眼突症、白睛青蓝。该方麻黄为君,取其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苦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数倍于麻 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该方在《金匮要略》中原治饮热郁肺之咳喘,李老师据原文:“目如脱状”,而引治原因不明之眼突症,效若桴鼓。李老认 为:白睛属肺,肺热亢盛,煎熬阴血,气血瘀阻而至白睛青蓝或隆起眼突,故引用本方辛凉清肺。本方虽有麻黄之辛温,又以大寒之生石膏克制,使之清肺而不上 火,故服用时,辨证准确后可较长时间服用。案2陈某,男,25岁,双眼胀突,畏光流泪,反复3年,伴口渴咽干。查:双眼白睛混赤,外眦部白睛紫蓝色隆起, 苔黄,脉弦。诊断为白睛青蓝。予越婢加半夏汤5剂,症减;再服20剂而愈,至今未复发。(3)白头翁汤:由白头翁15g,黄柏10g,黄连10g,秦皮 15g组成。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方以白头翁清血分热毒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泻火为辅佐药;秦皮清肝经之热,李老认为凡眼目红 痛,畏光流泪者,皆可加秦皮。在《金匮要略》中,本方虽为治厥阴热利方,患者有“热利下重”,“下利欲饮水”,但原因为“以有热故也”。天行赤眼暴翳为急 性结角膜炎,实为肝经郁有邪热,加之外感时疫之邪,内外合邪所致。用本方清热解毒凉血,风重加金银花、菊花、荆芥、防风之类祛风清热。局部出血则辅以丹皮 牡丹皮、紫草凉血化瘀。本方以凉血为主,凉血易致血瘀,故临证视其是否有瘀血注意加减。案3刘某,女15岁,双眼红痛,畏光流泪10天,胶结,口苦咽干, 便结;查苔黄脉弦数,白睛红赤浮肿,并见点片状溢血,黑睛星翳簇生,2%FL(+)。诊为天行赤眼暴翳。予本方加紫草10g,牡丹皮10g,柴胡10g, 白蒺藜10g,5剂症减,10剂而愈。此外,尚有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诊治外障属风寒者,用金匮肾气丸专治肝肾阳虚之圆翳内障者,用桂枝茯苓丸治眼部瘀血证 等,都是李老灵活运用经方之典范。 自创验方兼采众家

李熊飞老师治学,前承古人,后师今贤。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自创验方70个,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兹举代表方数例。(1)桑菊 银翘蒲公英汤:由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30g,防己10g,黄芪30g,白术10g,甘草10g组成。功效:祛风清 热解毒。主治针眼、掓疮、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胬肉攀睛、聚星障等属风热外侵者。本方以金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有芳香避秽 的功效;桑叶、菊花、蒲公英疏散上焦风热;佐以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清凉不伤脾胃,对眼科急性炎症性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对于伴有外感风寒或湿热初期者禁 用。(2)扶正抗炎片:由黄芪40g,白术10g,枸杞20g,当归15g,生地黄20g,桑叶10g,菊花10g,甘草5g,钩藤10g,僵蚕10g, 蝉蜕6g组成。功效:补益气血,祛风清热。主治圆翳内障、绿风内障、胬肉攀睛、漏睛等各类手术后病人;或体虚,加之风热外侵的患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 方面患者术后损伤气血,故体质多虚;另一方面,术后病人多见畏光流泪、头目疼痛等外感风热症状。因此术后患者,

证属气血虚弱,风热外侵。病性为虚实夹杂。 遵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治则上,我们应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法上应补益气血,祛风清热。故拟本方治疗,其中黄芪为君,补气固表;臣以当归、白 术、枸杞补益气血;再佐以桑叶、菊花、钩藤、蝉蜕、僵蚕祛风清热。全方补中有散,散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共成扶正祛邪之功。该方已制成片 剂,并获1998年获衡阳市进步三等奖。证明,该方能提高人体抗病免疫能力,消炎抗菌,减轻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事项:此方主要用于眼科手术后体 质比较虚弱的患者,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则应少用。(3)羚羊地黄汤:羚羊角3~5g,生地黄15g,白芍10g,牡丹皮10g,栀子10g,黄芩10g, 龙胆草10g,桑白皮10g,金银花20g,蒲公英30g,茺蔚子10g,蔓荆子10g,甘草5g组成。煎法:羚羊角(另包)3~5g先煎0.5h,再加 诸药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10min。功效: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主治瞳神紧小症。瞳神紧小症与西医学中的虹膜睫状体炎相似,本症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 治疗不当,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或眼球萎缩而失明。在中医五轮学说中,虹膜属黑睛,内应于肝。肝主升发疏泄,需有肾水的滋养,肺金的制约,脾土的培育,其 一有失,则肝木失其条达之性,肝经风热循经上攻头目而成本病。临床时需局部和全身症状参合分析,视病邪之属性,采取相应的治法。

本方适用于肝胆实热型的虹膜睫状体炎。其审证要点为:睫状充血,瞳孔缩小,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方中羚羊角直入厥阴,清理头目;龙胆草为 “凉肝猛将”,疗肝经邪热,为本方之主药。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增强清肝之力;黄芩、桑白皮清上,俾肺金肃降以制肝水;山栀子清三焦邪热,使热由小便 而出;蔓荆子轻清上行,引药入病所,于泻火之中,寓疏散之意;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生甘草清热解毒缓其急,且以甘味济龙胆草之大苦,使苦寒之性不伤 胃气;肝主藏血,然热盛则伤络郁,故以芍药、生地黄、牡丹皮、茺蔚子养阴凉血散瘀。临床运用该方时,尚需随症加减;若房水混浊者,加陈皮、法夏、参三七, 倍用龙胆草;眼疼拒按,加没药、琥珀,或倍用生地黄、牡丹皮;夜间痛甚者,加夏枯草、制香附;红肿热痛剧烈者,合白虎汤,并重用金银花;伴有前房积血者, 合犀角地黄汤;血色鲜红加蒲黄、白茅根、仙鹤草;血色晦暗加桃仁、红花、益母草;有梅毒者,重用金银花,加大土茯苓剂量;有结核者,加百部、夏枯草、黄 连;继发眼压升高者,加槟榔、枳壳,兼服石斛夜光丸。注意事项:本方药以寒凉为主,服用时注意应保护脾胃。案4罗某某,男,50岁,干部。1982年7月 22日入院。9年前右眼患急性虹膜睫状体,经中西药治疗获愈,但此后常反复发作。1个月前,旧病复发,经某医院以激素、阿托品及中药治疗后,视力由0.3 上升到0.7,恐再次复发,遂转我院进行中医治疗。检查:右眼视力0.7,睫状体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辉阳性,虹膜纹理不清,瞳孔散大约 5mm(药物性),瞳孔缘9点处及晶体表面有少许渗出物,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力1.0,未见异常。全身伴有双膝关节疼痛,口干苦,溲赤,大便不畅,舌 红,苔黄而粗,脉弦。诊断为瞳神紧小症(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予羚羊地黄汤加大黄、元明粉各10g,花粉天花粉15g。5剂后眼部症状明显调理,于8月 14日视力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痊愈出院,追访5年未见复发。另外,对于当今名医的一些好的治法,李熊飞也是十分推崇。如治疗视神经萎缩者,湘乡眼科名医 刘佛刚认为是阴阳大虚,宜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之。李熊飞老师认为刘老的看法是有道理,尤其对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患者视力渐降,乳头苍白,在眼科辨证上 均

属虚,而目为肝窍,以血为本,肝血虚则目不明,故以血肉有情之品羊肉温阳补血,当归养血补虚,生姜温理通阳,并可酌情加用枸杞、桑椹等滋补肝肾之品,如 果加用羊头一具,著水煎药,效果更佳。

第五篇:林毅夫为何选择冒死到大陆?

2013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7月4日在京举办专场报告会,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联袂为在场千余名两岸青年做主题演讲,图为林毅夫在为两岸大学生作报告。(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中国台湾网7月24日北京消息 本网专稿:《阎崑:不忍看下一篇隔海祭文》

前些天,笔者有幸见到了林毅夫先生。那是在北京饭店的金色大厅,全国台联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举行报告会,请林毅夫和汪毅夫给来自海峡两岸的一千多名青年学生作报告。一位是世界银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报告的内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一位是全国台联会长、著名民俗学者,报告的内容是从俗谚俚语看台湾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真要感谢活动的主办方怎的就突发奇想,让两位堪称“台湾之光”的“毅夫”同台作报告,自然是妙语连珠精彩超群,大厅里掌声笑声喝彩声时而响起,现场“high”到不行。

在现场服务的我从台下望上去,林毅夫风采依旧,只是眉宇间多了些沧桑,家事国事天下事,三十余年过去,岁月如何不留痕迹?报告会进入互动环节,两位报告人逐一回答学生的提问。提给林毅夫的最后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陆改革发展与台湾经济的关系,另一个则是请解释什么是乡愁?林毅夫用较多的语言回答了第一问,在回答第二问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至于问我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我想回家。”说完,他淡然一笑,但笑得勉强,笑得苦涩,笑得让台下懂他的我直想落泪。

当天回家,林毅夫的那句话始终萦绕耳际,思想起曾经与他的神交,我竟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索性起身,打开电脑,眼睛盯着屏幕,边敲击键盘,边整理自己散乱的思绪——

笔者关注林毅夫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考入全国台联的《台声》杂志任编辑,因工作需要,必须对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涉及的人物有所了解,就在此时,听说了林毅夫。但只知道有个台湾人,是从金门泅水过来的。我在厦门眺望过金门,知道距离有多远,第一感觉是这人身体一定很棒。

由于家住北大西墙外,得地利之便,因而我家有了一个超大超棒的“后花园”,有相当一段时间,只要得闲,哪怕是晚间散步,夫妻俩一定要到北大校园里走走,为的是感受中国最高学府的文化氛围,沾一点灵气。后来,有了小女,不到三岁,就把她送到了北大幼儿园的小小班,于是,每天接送,至少要来去两次。

北大幼儿园的小小班设在校园北部的朗润园,那里曾经是恭亲王的皇家园林,幼儿园这边当时还算齐整,但隔壁一处旧宅邸正在大兴土木。站在不时掉下几粒桑葚的桑树下,我从等待接孩子的北大校工家属口中得知这里正在兴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那时,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林毅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任职,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名字,已经多次出现在我们的《台声》上。

那时的朗润园附近还是一处幽静的所在,小山上花木扶疏,路两旁二月兰盛开,小桥下鱼戏田莲,池塘里荷花绽放,曲径上落叶婆娑,篱笆上牵牛斗艳,小院里黄柿满枝,冰面上蒹葭苍苍……,真的是“四时之景不同”,而我带着女儿“朝而往,暮而归”,自然“乐亦无穷矣”。眼见着一处废旧的宅邸变身为小桥映带,花木扶疏,亭台楼榭,曲径通幽的院落,我每次接送小女时又多了一站必然逗留的处所。那天接孩子,正赶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挂牌,坐在中心对面的水泥预制板上,我给女儿讲台湾人林毅夫的故事。女儿似懂非懂,我知道跟她讲这些确实早了些,但因一个人而在北京大学设立一个研究中心,这个台湾人够牛。我的企羡,溢于言表。

2013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7月4日在京举办专场报告会,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联袂为在场千余名两岸青年做主题演讲,图为二人亲切握手。(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在《台声》上出现的林毅夫,多是以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或在京台胞参加活动的报道或专访,也有他的几篇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署名文章,在我的印象中,他仅仅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直到那一天,我见到了他的《祭母文》——

那是1996年的8月,我社收到了林毅夫写来的《祭母文》,他的母亲于7月初去世,因台湾方面的阻挠,他不能回台奔丧,于是写下了这篇祭文。

该文用文言骈体写就,全长1300字,可以说,字字血声声泪,若无孝子情怀,若无满腔积郁,若无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断乎难以成就此文。当年我编发校对这篇文章时,几乎每一次都泪流满面,特别是七次“呜呼”,四声唤“阿母”,层层迭进,追忆慈母生前点滴细节,任是铁石心肠之人也难不为之动容。我从心底里欣赏这篇美文,慨叹学经济的林毅夫竟然能写出让学中文的人汗颜的文章,即使是当今的大学中文教授,又有几人能写得出如此中规中矩、声情并茂的骈体文章出来?!

林毅夫的这篇《祭母文》发表在当年的《台声》第10期,那时,每期《台声》有3000多份发往海外,有1100多份可以直接寄到岛内。记得该文发表曾引起很大反响,有读者来信表达同情,也有读者从岛内、从林毅夫的宜兰老家打来电话,说准备串联呼吁台湾当局,出于起码的人道,准许林毅夫返台。

不觉6年过去,到了2002年5月,岛内又传来林毅夫父亲过世的消息。当时,林毅夫正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奔丧的申请,但各种杂音再次泛起,把本来很单纯的一次祭奠活动弄得雾霾重重。林毅夫最终不得不放弃,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月4日,从美国回京的林毅夫在北大朗润园布设了灵堂,祭奠亡父。当时我已经是《台声》的负责人,马上派了两位记者前去采访。那天的朗润园,庄严肃穆,灵堂上高挂着其父林火树的照片,两边是林毅夫亲撰的挽联:“烟雨凄迷,恨彼苍无理,插翅不能扶灵輴,空向南天仰精舍;恩波浩荡,悲子职有亏,泣血难以释腷臆,但从梦境觉音容。”灵堂右前方还设置了网络投影屏幕,透过互联网连线,同步播放远在台湾家乡的灵堂前举行亡父告别仪式的实况。据说当时林毅夫在屏幕中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泪流不止,数次痛苦失声,长跪不起。

同年的第7期《台声》,我们在报道此事的同时,编发了林毅夫的《祭父文》。同样的凄婉感伤,同样的词彩飞扬,无尽的哀思和遗憾寄托文中,读之再次令人唏嘘。

文章发表后,我要送一些杂志过去。那是一个晚饭后,我携妻子女儿一起散步到朗润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朱红色的大门虚掩,院里上房和两侧的厢房有几盏灯还亮着,不知哪一间是林毅夫的办公室。一位学生模样的人出来接过了杂志,说代为转交,我们不便打扰,就转身离去。其实那时没见面也好,见了面,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两篇祭文,奠定了林毅夫在我心中的地位,我认为,仅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两篇祭文也写得文辞优美,中规中矩,可圈可点;更兼隔海哀诉,情深意切,千回百转,荡气回肠,真的是当今难得一见的骈体祭文,称之为当代祭文的范本都不为过。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搞经济,林毅夫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或教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因之还想到通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如此的缺位,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分科分班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比重也明显不足,因而使得不少大学理科生,竟然不会写论文;不少文科大学生竟然读不懂古文。相较于林毅夫这样的一专多能,有关方面真应该认真反思。

再后来,林毅夫的名声越来越大;他成了中南海依重的经济决策智囊,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参与者起草人,对中国的经济决策,特别是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2008年,更是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成为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报告会结束,台湾学生向两位“毅夫”献花。(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但就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台湾之光”人物,本该锦衣夸官,铺红地毯迎接,谁知依旧有家归不得。曾几何时,林毅夫的返乡问题竟然成了显学,多年来,两岸间不少专家学者政治人物知名人士都曾撰写文章发表评论,为此而论辩不休,但林毅夫的返乡路仍在云烟飘渺中。现如今,于一般民众而言,两岸间的往来已无任何障碍,可唯独一个台湾籍的林毅夫,却成了例外,令人遗憾之余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惑。

去年清明前后,林毅夫返乡问题又被舆论吵得沸沸扬扬,台湾上层又传出聒噪之声。笔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清明,想起了林毅夫的两篇祭文》,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该文有幸被中国台湾网放在显要位置好几天,有不少读者都看到了。我在文中写道:“林毅夫是台湾的杰出人物,对他而言,台湾的舞台不够大,因此,他冒险来到大陆,把中国大陆960万平方公里当成自己的舞台。多少年之后,中国的舞台已不够他表演,他又走向世界,把整个世界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林毅夫的成功带给海峡两岸和全世界的华人是无尚的荣光。”我的看法灵感源于当年《台声》记者采访林毅夫时林毅夫自己的一段话,当时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到要回到大陆发展,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要回来,是因为我们台湾人有一句常常讲的话,叫‘出头天’。但我认为,要想真正地‘出头天’,仅在台湾这个小地方是不可能的。如果祖国能够统一,台湾人就能在整个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能,这才是真正的‘出头天’。”(见《台声》1996年第5期游欣蓓文章《研究中国怎样起飞 关注两岸如何发展——全国政协台联组议政纪实》)

今年4月上旬,台湾著名律师许文彬先生率团赴河南郑州参加祭奠黄帝的大典,途经北京时,全国台联党组书记梁国扬宴请老朋友,特意让我们请来林毅夫夫妇与其会面。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林毅夫。席间我得便向他们夫妇提到了《台声》,提到了那两篇祭文,提到了去年我写的那篇文章,提到了在他们隔壁上幼儿园的小姑娘如今也在北大读研究生了。《台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们为我高兴,陈云英给我留了她的邮箱,让我把那篇文章传给她。不久,我收到了她的回复:“很感谢您对毅夫和我的关心和支持。人生有许多事并不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还是希望毅夫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去宜兰探望家人,祭拜父母。”

月前访台,在台北,作家履彊先生将他写的一篇文章送一份与我,内容是为林毅夫返乡的建言,履彊先生送文章与我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同样都在关注林毅夫的返乡路。据称该文已送达台湾有关方面,还说林毅夫能否返乡,只在某人的一念之间。

我再次陷入困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念之间”真的有这么难吗?我还是要强调,人间虽然需要美文,但美文者,乃“大凡物不得其平而鸣”的产物,所谓蚌病成珠是也。人说国家不幸诗人幸,但我们也不能为了欣赏美文,为了让诗人成名,而人为设置障碍,使人伦遭劫,悲剧延展。我真不忍再见到林毅夫先生写出下一篇《祭祖文》出来。(阎崑) 当年《台声》上发表的图片报道

附录:

下面就是笔者当年编发的林先生的两篇祭文——

祭母文

公元1996年7月6日,旧历丙子年五月廿一日,不孝哀子正义闻慈母仙逝之三日,始得泣血衔哀,祭奠于慈母之亡灵。呜呼,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存,此古人之寄慨良深,而不孝儿之不辰,更甚痛思。

慈母温恭天授,慈惠性成,虽儿未敢赞一词,而令誉已交孚众口,仁登孟门。方期天永其年,享益富之春秋,无乃天意难测,人功莫挽,竟一朝冥然永诀,匆匆弃吾而去。唯皇天之赋命,实浩荡而不均。断肠盼玉树,悲怆不堪向人言!

呜呼!吾少也家贫,全赖慈母帮人洗衣,求得锱铢,以为衣食与求学之资。儿常忆慈母于寒冬时节,挨家逐户,收取衣物,继而蹲踞河边,逐一搓洗。彻骨寒意,达于亲体,鞭策儿心。漂母一饭尚有千金之恩,况慈母茹苦含辛,数十寒暑,始得养儿成人。慈母乌养之恩,抚育之德,昊天罔极,非言词可及其一二也。

慈母识字不多,然一生言行,可谓集中华女性之美德于一身,虽终生为喘疾所苦,却日夜不忘相夫教子之责。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不仅抚养吾六兄妹成人,孙辈及曾孙辈十余人,亦多得慈母推爱关怀。是以慈恩浩荡,慈爱无涯,沐于孙辈,惠及三代。

呜呼!阿母,今日儿远在万里之外呼汝之名,祭汝之灵。阿母于九泉之下,其有知乎?其无知乎?若其有知,应念儿思忱之切,可来梦中相见;若其无知,则生死一别,终世不得有相见之日。吾诚不孝,以至抱此无涯之戚,无尽之痛也。搔首咒彼苍,悲怆那堪消梦寐。呜呼!哀哉!

呜呼!阿母曾记否?吾入小学之第一日,阿母以慈祥之笑容候儿返家,笑问:“上学之日一切安否?可曾触怒师长?”阿母当年音容,犹在眼前。1979年,远行临别之际,阿母以危危之躯,自后院摘木瓜二只,掷儿之手,祭于神前,为儿祈福。当时情景,儿不曾一日或忘。岂料家门一别,漫漫十年,始得迎候阿母、阿爸于北京机场,是时相见无语,悲喜交集,唯泪眼千行。骨肉团圆,遍插茱萸,真乃人生之大幸福也。其可悲者,见阿母、阿爸皆已老迈,恐不堪再经长途劳顿,故儿屡寻返乡省亲之路,然山川相阻,江海险恶,终不得成行。及阿母病危之际,儿深盼随侍阿母病榻之侧,以报慈恩于一二,虽经多方奔走,苦无良策,终难如儿所愿,是以黄泉路口,不得握手相送,长留阿母无尽遗憾。苍天有知,不孝之罪大矣!苍天可罚,苍天可诛吾矣!

呜呼!阿母,儿十有九岁,即负笈他乡,至今已二十有五春秋,仅前八年,尚可于年节探亲,聊侍萱帏片刻,聊慰慈恩几时,然嗣后十数载,天涯客居,关山重重,相见无期,儿只能遥望南天,有家而不能归,萱华莫闻,春晖难报。儿思母之情,日月深深,以至无穷。世路迍邅,天道匪存,是以儿每化思忧为刻苦求学之志,但望成为社稷有用之材,以光耀门楣,以不负阿母之殷望。儿每逢困顿之时,阿母河边洗衣之背影,倚门迎儿之笑容及庭诲之辞即浮现于儿之眼前,萦绕在儿之耳际。儿烦恼顿消,信心倍增。阿母抚我、育我、教我、训我,其恩如汪洋大海,其爱如天地不息。

呜呼!阿母,自兹永诀,天上人间,何时相依。阿母既生我身,必知我心。儿自当诚恳为人,忠信从事,以社会进步、民族兴盛为己任,以经世济民之学为终身之职,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勉。阿母其有虑乎?其可安息乎?

呜呼!履霜庭而孺慕,定省何施;抚晖草而兴悲,音容已邈。九原凄怆,千日荒凉,斯即仰天呜咽,未足尽哀,抢地呼号,难云伸痛。兹当灵舆将驾,白马方临,敢陈涕泗由衷之辞,用佐清酤之荐,几筵谨列,灵爽式凭。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本文发表于《台声》杂志1996年第10期)

祭父文

维公元2002年5月16日,旧历壬午年四月初五日,不孝孤哀子毅夫闻父仙逝之八日,始得泣血顿额,祭奠于吾父在天之亡灵。

呜呼!吾父忠厚天授,慈孝性成,品重珪璋,祖母在世,晨昏定省,亲奉羹汤;亲朋有难,仗义行善,急人之急,虽儿未敢赞一词,而令誉己交孚众口。正当蔗境益甘,松笃贞完,本应艾年颐和,胡竟岁逢其厄,天年不遂,片时诀别,鸿仪抑抑,方柱石之常瞻,鹤驭迢迢,却帡幪之顿失。北堂萱萎悲未已,复吟陟岵泪无穷。白云空望断,乌鸟切遐思,风木有余恨,当废蓼莪诗。断肠黄泉畔,悲怆不堪向人言。

呜呼!吾父识字不多,然记忆过人,稗官野史,滔滔道来,声影如绘。犹记幼时常于寒夜与阿兄、阿姐围绕膝前,听阿爸讲古,臧否忠奸,实人间之乐也。及儿弱冠,赋性顽介,愤愤诸事,阿爸每以动心忍性之掌故相勉,寒暑易之庭训,不敢一日或忘也。

呜呼!阿爸曾记否?1979年远行临别之际,阿爸以摩托车驮送儿至火车站,途中谆谆告诫,乃情乃景,历历在目。岂料家门一别,漫漫十年,始得迎候阿爸、阿母于北京机场,是时相见无语,悲喜交集,惟有泪眼千行!骨肉团圆,天伦之和,真乃人生之大幸福也!然其可悲者,阿爸、阿母皆已老迈,恐不堪再经劳顿,故儿屡寻返乡之路,然山川阻隔,大浪滔天,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苍天有知,不孝之罪大矣!苍天可罚,苍天可诛吾矣!

呜呼!子欲养而亲不存,此古人之感慨良深,而不孝儿之不辰,更甚痛思。儿十有九岁即负笈他乡,至今三十有一春秋,仅前八年,尚可于年节返乡探亲,聊慰亲恩几时。嗣后二十余载,天涯客居,关山重重,相见无期,有家不得归,搔首咒彼苍。儿思亲之情,日月益深,以至无穷,是以每化思忧为刻苦求学之志,但望成社稷之才,光耀门楣,以不负阿爸之望。每逢困顿之时,阿爸谆谆之言,萦于耳际,烦虑尽消,进退知矣。阿爸育我、教我、训我,其恩如汪洋大海,其爱如天地不息!

呜呼!阿爸自兹永别,天上人间,何时相依?儿自当谨遵庭训,俭良自律,温让待人,恭谨从事,以社会福祉、民族兴盛为己任,以经世济民之学为职志,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自勉。阿爸其有虑乎?其可安息乎?

呜呼!履霜庭而孺慕,定省何施;望长天而兴悲,音容已邈。九原凄怆,千日荒凉,斯即仰天呜咽,未足尽哀,抢地呼号,难云伸痛。兹当灵舆将驾,白马方临,敢陈涕泗由衷之调,用佐清酤之荐,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本文发表于《台声》杂志2002年第7期)

上一篇:楼宇亮化工程技术标下一篇:廉政教育基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