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感悟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茶的感悟范文

对茶的认识和感悟(最终版)

对茶的认识和感悟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就开始饮茶,用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形成并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古代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物品。人们称茶为“茶米”,还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古往今来,饮茶已进入大埔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如婚礼中有一道“敬茶”的大礼,也是很讲究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好客风气,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代酒屡见不鲜,不论那方亲友来访,总是以先请人饮茶为上礼,真可谓到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程度;在传统节日中也有饮茶的习俗,如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东升,家家户户在门前摆上香茶、月饼、果品之类叫“接月华”,拜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前饮茶、吃月饼等赏月,合家同乐。由此可以看出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且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茶的种类多种多样,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白茶。在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出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

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这些茶叶分属各个品种,都是茶中之极品。在制茶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标准。另外在平时,我们要学会科学贮茶,避免茶叶含水量多,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防止茶叶挤压。

茶叶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而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它们对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茶叶还有利尿及抑菌作用。经常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饮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脂多糖,硒和锌等。

中国“茶道”在中唐时期出现,那时品茶悟道已成为一种思潮。茶事文化高潮迭起,这时出现了集唐以前茶文化之大成、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图文并茂的茶书——《茶经》问世。这是学者陆羽积近二十年之功写成的系统详实,内容宏富的有关茶叶和茶事的“颇切实用”的茶叶经典巨著。可是陆羽在《茶经》中,却没能明确提出“茶道”这一概念?其实,陆羽在《茶经》中已然写到:“‘茶之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接下来很自然的便能写出“品茶有道”这一“茶道”概念,但是,可能是他“凡心太重”?竟与提出“茶道”这一概念失之交臂!落得个“楚人《茶经》虚得名。”的结果。《茶经》多写形而下的东西,所以深得民间的喜爱和重视,对饮茶习俗的普及和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被祀为“茶神”。今天,踩着历史走回传统的历程,在历史的的热潮中,曾经独树一帜的中国“茶道”这一概念,以诗的形式问世以来,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它超越茶的自身,到达生命的本身,它一直植根于民间,回顾“茶道”,每当历史跟人心相遇时,有感即通!当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时,“茶道”会豁然贯通。因为经济是一切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茶道”做为一种文化,必然成为社会的一门独立的学问存在。任何学问,有了民间立场,才有它的生命力。茶通人生之道,品茶悟道,是人生最高境界。诗僧皎然做为提出中国“茶道”的创始人,终结了在他之前饮茶的千百年来所走过的漫长道路,开创了心态文化的最高层次——“茶道”!它以人为本,开创的中国“茶道”,将会以更加旺盛地生命力,经受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的考验,永远鲜活地存在于世界! 茶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令人享受的方式,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只有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一点惆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加从容。因此,

研习茶艺,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可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增强对中华名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弘扬茶文化,能促进我们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振兴。总之,无论做茶也好,品茶也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的结果,就在于尽之真,发茶之善,名茶之美,达到善化人心,美化环境,净化社会的目的,从而提升茶文化的境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创造出更加祥和富裕的社会环境,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篇: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物工一班20132824耿浩

著名的茶文化专家寇丹老师曾说过:你爱上一个人,你可能会和他分手;你一旦爱上茶,你就永远不会和他分离。我也是一个爱茶之人,通过本次“茶文化与品味生活”课程的学习,使自己对茶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认识。

煮一壶水,泡一盏茶,看茶叶入杯底,汤色变得红亮而凝重,茶香沉淀出春日里一种醇厚明媚的暖。 让一颗素淡的心无欲无求,安享心间的清寞,用生活的点滴清欢感受时光的禅茶一味。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咱修身养性之道。茶以其冲泡后的独特视觉享受,美妙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说而被世人所喜欢。茶里能见出人生。生活与品茶是相通的,所以又说茶是灵物。对待茶应像对待生活一样细细品之,之所以说茶如人生须细品。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感受茶之四要素:形、色、香、味,重中之重在于味,是苦、是涩、是甘,尽在滋味中,全凭口一张。无论黑红白青绿黄哪种茶,只要对口就是好茶。就像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自己喜欢、只要恪尽职守,就是好职业。人生在世,关键是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悲与欢,得与失。我们拥有了这样的心境与情致,那么,苦也乐,悲也欢,失也得。说到底,人生活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情趣,一种理念。

茶性清静,使人心平气和,跟我们中国人的性格十分协调。茶吸天地之灵气,喝茶是喝大自然的精髓,缕缕茶香,是一种过滤心情的力量,能稀释心中长久的郁积,让整颗心轻松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份自信,一份好心情! 关于朋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

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量。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关于生活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关于相处

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喝懂茶,需要毫无敷衍地与茶对话,像对朋友,你得知他所有的经历后更理解他的独特,也更明白如何与他相处。

关于时间

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关于心境

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一切终随茶香飘散,只留各自心里。

关于欲望

好茶与喝茶的心情,就好比欲望与理想,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再好的茶,终有饮尽之时,而喝茶的心情却取之不竭。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 关于人生

所谓宽容,不是忍受或者忽略,而是终于懂得欣赏;茶无完茶,却可以不完美的茶泡一段完美时光;人无完美,亦可以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一段不完美的人生。

关于修行

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管它用紫砂壶也好,瓷盖碗也罢,都是茶叶之泡具,是绿叶红绸之容器;青花盏也好,绿釉碗也罢,都是茶汤之盛器,是清苦入口之媒介。泡也好,煮也罢,不过为满足清饮,享受茗欢。

关于阅历

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是同一壶中沏出的两杯茶,饮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便有悬殊,更不要说经历环境、时间、心情、际遇的变化。说起来玄之又玄,品起来却真真切切。

茶有千般好。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这七杯茶,使人越过层层人世的繁华与浮燥,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洗礼。然而我想,茶最大的好处,便是让人领略人生的真谛。

第三篇:浅谈茶的感悟——选修课结课作业

浅谈茶的感悟

——《中国茶道与茶艺》公选课结课论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浅谈茶的感悟

小时候对于茶的印象就是长辈杯中的茶叶,苦涩又带有清香。我从小就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一片树叶就能泡出可口的饮料,而更神奇的是喝了这杯饮料可以提神醒脑,让人神清气爽。近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江南地区的茶以及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二下学期,有幸选到了胡老师的《中国茶道与茶艺》这门公选课,通过胡老师的认真讲解以及课下对茶以及茶文化的了解,渐渐地喜欢上了茶文化,也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更总要的是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在追求速度,急着升职,急着加薪,急着表现自己……就连铁路也在不断地提速,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了享受生活,感受生活,慢下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沉潜。

喝茶,喝得是一种文化;喝得是一份心情;喝得是一丝感悟,对生活的感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就开始饮茶,用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在汉,唐,宋代就已形成并向日本朝鲜等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

我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当它被投放进水杯中,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不被人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成就了他人,贡献了自己。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有了茶,当然不能少了茶具,最有名的茶具非紫砂壶莫属。而紫砂壶最著名的产地就是在离学校不远的宜兴,这也使我对紫砂文化有了些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古典文化的复兴,紫砂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在工艺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它汲取了传统文化之内涵,承载了当代艺术之时尚,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代紫砂或浑然天成,通达天人之道;或方圆得度,秉承中庸之雅;或应物象形,巧得造化之工。使紫砂壶在众多手工艺中独树一帜,享誉海外。紫砂壶源于岩中岩,本质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无掩饰、无虚伪,这是其特有的一种真诚。人有了砂壶那份真诚,就会离虚抛伪、拒腐弃蚀,能使精神变得崇高,灵魂得到升华。真诚善良、无私正直、纯朴怜悯等多种美德,乃真诚最为可贵。它支撑起人生的支架,使人在诚信纯朴和友爱中生活。人类正是有了真诚的品质,才得以高尚的尊姿超脱于其他动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能品出茶味,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

人生如茶,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头苦,二甜,三回味,这些不仅是茶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第四篇:茶的诗词

2011-09-06 15:28 咏茶古诗词大全

北宋王重阳 咏茶

昔时曾见赵州来,今日卢仝七椀猜。 烹罢还知何处去,清风送我到蓬莱。

唐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宋杜耒(小山)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唐杜牧 题宜兴茶山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径度喧豗。 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拂天问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轻骑若奔雷。 舞袖岚侵润,歌声谷答回,磬声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荫香作帐,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唐元稹 一言至七言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宋林逋 茶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元林锡翁 咏贡茶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明邱云霄 蓝素轩遗茶谢之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元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二首 之一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元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二首 之二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椀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唐韦应物 喜园中茶生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唐孙淑 对茶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唐徐寅 尚书惠蜡面茶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明高启 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唐张文规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唐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清陈章 采茶歌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 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唐陆希声 茗坡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清陆廷灿 武夷茶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北宋曾巩 尝新茶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元刘秉忠 尝云芝茶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唐刘禹锡 尝茶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清郑板桥 茶馆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唐郑谷 峡中尝茶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五代晋郑邀 茶诗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唐卢仝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七椀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椀面。 一椀喉吻润, 二椀破孤闷。 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椀肌骨清, 六椀通仙灵。 七椀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从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元谢宗可 雪煎茶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明瞿佑 茶烟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宋苏轼

卷帘诗七绝 之一(回文)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由后读起也成诗

宋苏轼

卷帘诗七绝 之二(回文)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由后读起也成诗

宋苏轼 (东坡 居士) 咏茶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北宋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北宋 苏轼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遶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 李公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贪病长苦肌,分无玉椀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 薛 能

嘴撷一浑芽,精灵胜镆铘。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 拒碾干声细,撑封利颖斜。 衔芦齐劲实,啄木聚菁华。 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 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 旋觉前瓯浅,还随后信赊。 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

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皎 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乳茶谢 梅尧臣

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 春溪丰新色,寒箨见重包。 价劣黄金敌,名将紫笋抛。 桓公不知味,空问楚人茅。

走竹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 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额,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咏 茶》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武夷茶》清.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尝云芝茶》[元] 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对茶》[唐] 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 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元] 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茶》[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剧,吹嘘对鼎。

《尝茶》[唐] 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峡中尝茶》[唐] 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第五篇:茶的别称

茶的别称

苦荼 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荼 只“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作《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古茶也,从艸,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叶。

茗 指茶芽。《说文解字·艸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槚》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指茶的别称。指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蔎 指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西蜀南人谓茶曰蔎。”

荈 指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尔雅音韵》:“荈,尺兖反。荈、*、茗,其实一也。张辑《杂子》云:茗之别名也。”指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茶 荈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荈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打不出来,是金字旁过来个厉)。”

水厄 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茗饮 指茶汤。三国魏张辑《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唐代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指以茶为饮料的简说。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茶茶栽东坡》:“周诗记苦荣,茗饮出近世。”宋代陈渊《同魏李修雪中闲步》:“携手望春同茗饮,小坊灯火自相亲。”

茗汁 茶汤。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酪奴 茶汤的别称。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二号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王)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如何鱼羹,茗饮如何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勰谓曰:‘卿明月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花乳 茶汤别称。唐宋饮茶多将团饼研末煮泡,汤面浮沫渤如乳,隐现变幻如花。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

茶茗 茶汤。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州图经》:“黄牛、荆山等山,茶茗出焉。”引《茶陵图经》又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涤烦子 茶的别称。因茶有去疲劳、除烦恼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

隽永 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月团 图饼茶的喻称。唐宋时茶作团饼状,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赐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宋代秦韬玉《采茶歌》:“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甘露 茶的赞称。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瑞草魁 唐人对茶的赞称。魁即第一之谓。唐代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金饼 古代对团茶、饼茶的雅称。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嘉木 茶树的赞称。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着,伐而掇之。”

茶旗 亦称“旗”。茶初展的叶芽。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唐代皮日休《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旗,乃叶之方敷者,叶味苦。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茶枪 亦称“枪”。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酒帜风外肢*(左危右支),茶枪露中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枪,乃条之始萌者,木性酸,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草中英 茶的赞称。五代郑遨《茶诗》:“嫩芽香且灵,吴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苦口师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呼茶甚急。径见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难以疗饥也。’”皮光业,五代人也,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

蝉翼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嫩叶薄如蝉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张谦德《茶经》上篇论茶:“蜀州之雀舌、鸟嘴、片甲、蝉翼,其名皆注。”

片甲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的散茶。茶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相抱如片甲而得名。品质上乘。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鸟嘴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于今四川一带。该茶采摘嫩芽制成,因其形似鸟嘴而得名。品质为蒸青散茶之上等。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

麦颗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自今四川一带。为嫩芽所制。因其细嫩纤小形似麦颗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宋代赵佶《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品质最好)。”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泸茶 古茶名。泸州(今四川泸州市)产的茶的通称。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泸州之茶树,毎登树采摘茶芽,心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很快将瓢口塞上)。比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行酸,彼人云,引之疗风。通呼为泸茶。”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泸茶,《四川通志》:泸州出。通呼为泸茶。” 斗 指茶名。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指制茶工业。有些地方,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次日二火。因称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 水豹囊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不夜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引胡峤《飞龙涧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年不夜侯。”

余甘氏 茶的别称。参见“不夜侯”。

江茶 宋代对江南诸路茶的统称。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江南在东南草茶内,最为上品,岁产一百六十四万斤,其茶行于东南诸路,士大夫贵之。”

冷面草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符昭远不喜茶,尝为御史,同列会茶,叹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饭余嚼佛眼芎,以甘菊汤送之,亦可爽神。’”

苍壁 亦称“苍龙璧”。宋代“龙团”贡茶的别称。宋代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捡芽》:“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细奁碾香供玉食。”《谢公择舅分赐茶》:“外家新赐苍龙璧,北焙风烟天上来。明口蓬山破寒月,先甘和梦听春雷。”

香乳 茶汤的的赞称。唐宋人饮茶以茶汤沫多为佳,沫白如乳。宋代杨万里《谢符尚书惠茶启》:“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燃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意。”

茶水指“茶汤”。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茶肆》:“又有一等街肆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诸市》:凉水有“甘豆汤、椰子酒……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

森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 “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者,谁能目之。”

粉枪 有白茸的茶。茶芽初期,坚挺如枪;并带白毫,故名。宋代叶清臣《述煮茶小品》:“粉枪牙旗,苏兰新桂,且鼎且缶,以饮以啜,莫不沦气涤虑,蠲病析醒。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达观。”

清人树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伪闽甘露堂前两侏茶,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每春初,嫔嫱戏采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酪苍头 茶的别称。宋代杨伯岩《臆乘·茶名》:“主岂可为酪苍头,便应代酒从事。”参见“酪奴”。苍头,古代私家所属奴隶。

漏影春 指古代特制茶名。以茶为主,加以其他果物,堆塑成花卉形。宋代陶榖《清异录·蕣茗》:“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以花身别以荔肉叶,松石、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凌霄芽 茶的别称。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铁龙道人卧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道人乃游心太虚……白云微消,绿衣化烟,月反明于内间,予亦悟矣。遂冥神合元,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

葭萌 茶的别称。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葭茶 茶的古称。

芽以 少数民族对茶的称呼。清代陆廷灿《续茶经》:“《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 茶生 茶的别称。即茶鲜叶。广东方言。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棵,谓之河南。其土沃面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每晨茶枯涉珠江以鬻与城,是曰河南茶。好是者或就买茶生自制。叶初摘者曰茶生。”

离乡草 茶叶的俗称。清道光末年,粤商在荆莞一带大量收购红茶外销,因此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所制均采嫩叶在暴日中揉捻,不用火烧,雨天用炭烘干。茶商以风柳木做箱,外封加印,提上嘉名。同治《崇阳县志》:“茶出出则香,俗呼离乡草。”

渲草 茶的别称。中原方言。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中原市语》:茶曰渲老。”

老婆茶 旧时浙江茶叶俗名。流传于宁波一带,指立夏节采制的茶。请光绪《鄞县志·岁时》:“清明后,近山妇女结伴采茶,以谷雨前所采曰雨茶,以立夏节所采曰老婆茶。” 茗柯 茶树枝干。文学著作中比喻语言简短,文风朴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简文云:刘尹(刘惔)茗柯有实理。”注曰:“谓如茗之枝柯虽小,中又实理,非外博而中虚也。”

上一篇:诚信是金范文下一篇:仓库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