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诗歌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茶的诗歌范文

茶的诗词

2011-09-06 15:28 咏茶古诗词大全

北宋王重阳 咏茶

昔时曾见赵州来,今日卢仝七椀猜。 烹罢还知何处去,清风送我到蓬莱。

唐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宋杜耒(小山)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唐杜牧 题宜兴茶山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径度喧豗。 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拂天问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裁,拜章期沃日,轻骑若奔雷。 舞袖岚侵润,歌声谷答回,磬声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树荫香作帐,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唐元稹 一言至七言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宋林逋 茶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元林锡翁 咏贡茶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明邱云霄 蓝素轩遗茶谢之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元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二首 之一

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阵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勇,卧看残阳补断霞。

元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二首 之二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椀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唐韦应物 喜园中茶生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唐孙淑 对茶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唐徐寅 尚书惠蜡面茶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明高启 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唐张文规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唐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清陈章 采茶歌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 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唐陆希声 茗坡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清陆廷灿 武夷茶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北宋曾巩 尝新茶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元刘秉忠 尝云芝茶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唐刘禹锡 尝茶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清郑板桥 茶馆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唐郑谷 峡中尝茶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五代晋郑邀 茶诗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唐卢仝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七椀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椀面。 一椀喉吻润, 二椀破孤闷。 三椀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椀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椀肌骨清, 六椀通仙灵。 七椀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从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元谢宗可 雪煎茶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明瞿佑 茶烟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宋苏轼

卷帘诗七绝 之一(回文)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由后读起也成诗

宋苏轼

卷帘诗七绝 之二(回文)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由后读起也成诗

宋苏轼 (东坡 居士) 咏茶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北宋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北宋 苏轼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遶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 李公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贪病长苦肌,分无玉椀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蜀州郑使君寄鸟嘴茶 薛 能

嘴撷一浑芽,精灵胜镆铘。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 拒碾干声细,撑封利颖斜。 衔芦齐劲实,啄木聚菁华。 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 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 旋觉前瓯浅,还随后信赊。 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

九日与陆处士饮茶 皎 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乳茶谢 梅尧臣

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 春溪丰新色,寒箨见重包。 价劣黄金敌,名将紫笋抛。 桓公不知味,空问楚人茅。

走竹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 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额,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蓝素轩遗茶谢之》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咏 茶》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武夷茶》清.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尝云芝茶》[元] 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对茶》[唐] 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唐] 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元] 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茶》[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剧,吹嘘对鼎。

《尝茶》[唐] 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峡中尝茶》[唐] 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第二篇:茶的别称

茶的别称

苦荼 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荼 只“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作《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古茶也,从艸,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叶。

茗 指茶芽。《说文解字·艸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槚》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指茶的别称。指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蔎 指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西蜀南人谓茶曰蔎。”

荈 指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尔雅音韵》:“荈,尺兖反。荈、*、茗,其实一也。张辑《杂子》云:茗之别名也。”指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茶 荈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荈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打不出来,是金字旁过来个厉)。”

水厄 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茗饮 指茶汤。三国魏张辑《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唐代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指以茶为饮料的简说。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茶茶栽东坡》:“周诗记苦荣,茗饮出近世。”宋代陈渊《同魏李修雪中闲步》:“携手望春同茗饮,小坊灯火自相亲。”

茗汁 茶汤。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酪奴 茶汤的别称。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二号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王)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如何鱼羹,茗饮如何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勰谓曰:‘卿明月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花乳 茶汤别称。唐宋饮茶多将团饼研末煮泡,汤面浮沫渤如乳,隐现变幻如花。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

茶茗 茶汤。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州图经》:“黄牛、荆山等山,茶茗出焉。”引《茶陵图经》又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涤烦子 茶的别称。因茶有去疲劳、除烦恼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

隽永 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月团 图饼茶的喻称。唐宋时茶作团饼状,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赐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宋代秦韬玉《采茶歌》:“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甘露 茶的赞称。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瑞草魁 唐人对茶的赞称。魁即第一之谓。唐代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金饼 古代对团茶、饼茶的雅称。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嘉木 茶树的赞称。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着,伐而掇之。”

茶旗 亦称“旗”。茶初展的叶芽。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唐代皮日休《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旗,乃叶之方敷者,叶味苦。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茶枪 亦称“枪”。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酒帜风外肢*(左危右支),茶枪露中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枪,乃条之始萌者,木性酸,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草中英 茶的赞称。五代郑遨《茶诗》:“嫩芽香且灵,吴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苦口师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呼茶甚急。径见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难以疗饥也。’”皮光业,五代人也,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

蝉翼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嫩叶薄如蝉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张谦德《茶经》上篇论茶:“蜀州之雀舌、鸟嘴、片甲、蝉翼,其名皆注。”

片甲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的散茶。茶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相抱如片甲而得名。品质上乘。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鸟嘴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于今四川一带。该茶采摘嫩芽制成,因其形似鸟嘴而得名。品质为蒸青散茶之上等。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

麦颗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自今四川一带。为嫩芽所制。因其细嫩纤小形似麦颗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宋代赵佶《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品质最好)。”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泸茶 古茶名。泸州(今四川泸州市)产的茶的通称。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泸州之茶树,毎登树采摘茶芽,心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很快将瓢口塞上)。比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行酸,彼人云,引之疗风。通呼为泸茶。”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泸茶,《四川通志》:泸州出。通呼为泸茶。” 斗 指茶名。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指制茶工业。有些地方,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次日二火。因称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 水豹囊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不夜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引胡峤《飞龙涧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年不夜侯。”

余甘氏 茶的别称。参见“不夜侯”。

江茶 宋代对江南诸路茶的统称。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江南在东南草茶内,最为上品,岁产一百六十四万斤,其茶行于东南诸路,士大夫贵之。”

冷面草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符昭远不喜茶,尝为御史,同列会茶,叹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饭余嚼佛眼芎,以甘菊汤送之,亦可爽神。’”

苍壁 亦称“苍龙璧”。宋代“龙团”贡茶的别称。宋代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捡芽》:“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细奁碾香供玉食。”《谢公择舅分赐茶》:“外家新赐苍龙璧,北焙风烟天上来。明口蓬山破寒月,先甘和梦听春雷。”

香乳 茶汤的的赞称。唐宋人饮茶以茶汤沫多为佳,沫白如乳。宋代杨万里《谢符尚书惠茶启》:“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燃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意。”

茶水指“茶汤”。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茶肆》:“又有一等街肆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诸市》:凉水有“甘豆汤、椰子酒……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

森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 “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者,谁能目之。”

粉枪 有白茸的茶。茶芽初期,坚挺如枪;并带白毫,故名。宋代叶清臣《述煮茶小品》:“粉枪牙旗,苏兰新桂,且鼎且缶,以饮以啜,莫不沦气涤虑,蠲病析醒。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达观。”

清人树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伪闽甘露堂前两侏茶,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每春初,嫔嫱戏采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酪苍头 茶的别称。宋代杨伯岩《臆乘·茶名》:“主岂可为酪苍头,便应代酒从事。”参见“酪奴”。苍头,古代私家所属奴隶。

漏影春 指古代特制茶名。以茶为主,加以其他果物,堆塑成花卉形。宋代陶榖《清异录·蕣茗》:“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以花身别以荔肉叶,松石、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凌霄芽 茶的别称。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铁龙道人卧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道人乃游心太虚……白云微消,绿衣化烟,月反明于内间,予亦悟矣。遂冥神合元,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

葭萌 茶的别称。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葭茶 茶的古称。

芽以 少数民族对茶的称呼。清代陆廷灿《续茶经》:“《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 茶生 茶的别称。即茶鲜叶。广东方言。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棵,谓之河南。其土沃面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每晨茶枯涉珠江以鬻与城,是曰河南茶。好是者或就买茶生自制。叶初摘者曰茶生。”

离乡草 茶叶的俗称。清道光末年,粤商在荆莞一带大量收购红茶外销,因此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所制均采嫩叶在暴日中揉捻,不用火烧,雨天用炭烘干。茶商以风柳木做箱,外封加印,提上嘉名。同治《崇阳县志》:“茶出出则香,俗呼离乡草。”

渲草 茶的别称。中原方言。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中原市语》:茶曰渲老。”

老婆茶 旧时浙江茶叶俗名。流传于宁波一带,指立夏节采制的茶。请光绪《鄞县志·岁时》:“清明后,近山妇女结伴采茶,以谷雨前所采曰雨茶,以立夏节所采曰老婆茶。” 茗柯 茶树枝干。文学著作中比喻语言简短,文风朴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简文云:刘尹(刘惔)茗柯有实理。”注曰:“谓如茗之枝柯虽小,中又实理,非外博而中虚也。”

第三篇:茶的唯美散文

描写茶的唯美散文一

一杯馨香,一杯清冽,一碗相思,一碗寻觅。不用说,饮入梦里的甘甜,是你灵动的双眼,写下的诗意。那些相伴的日子,我采茶梦入怀,醉了春花秋月的懵懂,醉了雨雪风霜的空蒙,也醉了你,我的爱,浅浅的娇羞,淡淡的欢喜。

风起,叶摇,花轻语,我们相遇。徜徉月光,流连藕花深处。蝴蝶儿睡了,蜜蜂儿睡了,只有青蛙还瞪着大眼睛,一个劲地,呱————呱,叫个不停。你笑了,说,蛙有蛙语,茶呢?是不是也该有茶语?是啊,茶怎么能没有茶语啊?你瞧,沸水过处,倩影回眸,一波顾盼,,一波心语。

无声便是语。此时此刻,你想了吗?

江南的雨,塞北的雪,都曾在梦里回旋。那把油纸伞撑开的柔软,早已融化雪花的心思,晶莹一碗茶汤,淡绿。

月亮守在故乡。一首老歌,踏响岁月的节拍。半大的孩子躺在山腰,扯着嗓门吆喝:采茶的姑娘十

七、八,夜夜想着梦里的他。

茶香飘逸,茶青酿蜜。那些缤纷的往事,拉着文字的衣襟,叨叨絮絮。我知道,他们想讲述那段风雨。泛黄在相片里的童年,实在淘气,爬上邻家的屋檐打闹嬉戏。还有你,举着一把驳壳枪,耀武扬威,神神气气。

星星打着旽儿,有些困意。长发绕在年轮的手心,柔软秋水的思绪。枫叶红了一地,漫山的思念写下一纸信笺,交给远去的大雁,投递。

茶香袭人,茶青靓丽。吻烫日月精魂的茶汤,漫溢。

描写茶的唯美散文二

岁月的风拂过盛夏,在潺潺的生命之河,在开出了一片蒹葭,走过春花烂漫,看过夏荷灿灿,生命中总有一个人安静的来,安静的去,却始终不离不弃。热烈过后便是清寂,所有的一切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有些话说未必出来就是好的,不如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突然喜欢一个“淡”字,淡中识得人生味,静中品得日月长,淡是一种静美,一种超越凡俗的净化。

不懂茶道,偶尔也会喝茶,喜欢铁观音的醇厚内敛,喜欢普洱的温和稳健,也喜欢龙井的香郁清爽。你来,为你沏盏茶,不须言语寒喧:好久不见。然后,一席茶事,一段时光,裁一寸光阴,画一地月光,再让那炉火光,燃于心底。我会记着那些茶语,那颗茶心,那缕袅袅茶烟。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相遇时间不算长,却总占据心底。仿如生根落地,固执的葱葱郁郁。

清水煎茶,新绿初开,是水给了茶叶第二次生命,从茶树梢上的一抹嫩绿,缱倦成茶叶罐中的一生苍老,然后在滚水中重生,片片新绿,在水中舞蹈,尽情绽放。

给自己沏一杯淡淡的茶,静品清茗,把所有的心事,委屈,思念全都稳妥地安放。情在心里,无言也温暖。

晚风清爽,一缕花瓣雨,摇曳出淡淡的清香,执一杯清茶,隔窗遥望,几盏灯火,落满了相思的轩窗。七月的花事未央,谁又在夜色里凝神,任一怀柔情在茶香里起舞?一朵嫣红的美丽,沁醉了谁的一纸阑珊?将所有的祈愿,绽放成清新含香的花露,风月情长,衣我华裳。

日子,一直清浅着,没有波澜,亦无太多的感念。回眸处,一片片的翠绿,一朵朵的花红,仿佛在说,无论是相思还是重逢,都是美好的温暖所在。我只想安静的坐在这里,写一笺小字,想必,你也能隔着天涯海角的距离,读懂我的心语,我一直就在这清幽的小院里,闻花香,听鸟语,等一个人来弹高山流水。守着一方静谧,只为初见时的心动,无论守望还是期许,你始终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在我心底。

月色朦胧,树影婆娑,风从纱窗跑了进来,吹散了一天的烦闷,一个人静默着,什么也不想说,看了半页字,也没读出个啥意思来,或许此时的心也没在文字里。给自己泡一杯茶吧,水是沸的,心是静的,看铁观音卷缩的叶子在热水的浸泡下慢慢舒展开来,轻轻呷上一口,一丝淡淡的甘苦沁入心底……

夜凉,星子无光,静静地坐在窗前,诗意的念想便在这一盏绿茶里,淡淡的茶烟袅袅,若有若无,一缕暗香浮动。喜欢独享一个人的清凉时光,此刻,时光安恬,心安然向暖。禅茶一味,心留余香。其实,茶与我有不可言喻缘分,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人生,还有,那一盏茶香里等待的那个人。偶尔,会选择合适的时间,静下心来品品茶,情用水调,茶需静品,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岁月诗不尽江南的黛瓦粉墙,光阴唱不完燕北的秋水天长。盛夏如烟,迢迢水远,隔着一水的距离,让等待如诗。隐约,是谁在耳边喃喃细语,轻轻,剪一段素白的时光,裁一缕月的清辉,给心一片明媚。心灵的相伴,是一种默契,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应,无需言语,丝丝缕缕的情愫,脉脉流淌在彼此那清澈的心溪里。那种感觉,如一缕柔风,若一杯淡茶,清润了斜风细雨的时光。我只愿这般安静的想你,把美好的情愫绣刻在月白风轻的日子里。

七月未央,看紫藤在季风里疯长,瞬间弥漫了清幽的长廊。在这清浅的时光里,只想拥有平淡安恬的生活,静坐,看阳光穿过藤蔓,斑斑驳驳的影子落在我的碎花裙上,品茗,写字,听风,想一个人。与时光对酌,用思念砚墨,用心做素笺,将光阴里的山水美眷,写给自己,也写给心里的那个人,惟愿,这一份温润的情怀,不负韶华,在生命的长河里永存。

当年华远去,青春的容颜不再,无力与窗外的花花草草交谈时,而那时,独坐在黄昏的幽梦里,听风吹起清亮的旋律,那时的人,那时的景,依然是温存在心里的美好。

岁月如水,淡淡的不留痕迹,那镂刻于时光深处的情深,在记忆的门湄总会泛起淡淡的念,任冰凉的液体的打湿眉弯,于默默的守望里温暖了流年。花事三千,从不问因果缘由,只需在那份感觉里诉说心念。低眉的故事,从不去想悲喜长短,只在心里默默挂牵。想来,生命就是一场无尽的等待,等春风绿了北川,等夏荷红了南岸,等你,青灯相伴,花落水边……

时光温良,花儿依旧在每个季节散发着芬芳,横目触斜千万朵,赏心只需两三只。能够放在心里的,是沾染了清露的色泽,与日月共长。光阴的路上,总会有些人,让你念念不忘;总会有些事,让你忘记了悲伤。那些走过的日子,馨怡了人生,温暖了时光。

真的下雨了,听着雨声随风的方向时大时小,隔着窗外,看伞下静静等待绿灯的路人,看他们静默的脸,心头有温暖升起,突然想起我和你有过的心灵交集,其中有多少的故事,只是无从说起。当我用温和的方式在一盏茶香里里怀念我们的故事,不是已经忘记,而是更深的刻在心底,懂得,最好的相守是相安如在。

习惯了在一杯淡茶里,安然与时光对坐,看白云悠然在蓝天上,听一首清心的曲子,读喜欢的文字,于心上种一朵荷,晨起日落,都是诗情;花开花谢,皆是清喜。

将尘世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汤色一点点淡去,慢慢读懂茶的品格与韵味。当你用心品茶时,茶叶绽放出的美丽、茶香亦是不同。守一怀清静,盈一眸恬淡,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待这茶尽之后,自有人会记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满溢。

描写茶的唯美散文三

自从有了茶这种饮料以来,世上的许多人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就会用热水沏上一杯茶,舒适地坐在椅子上,在宁静的气氛中慢慢地品味。

茶,也称茶叶,是用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叶,经过加工后得到的产物。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就成为了成品中的绿茶。鲜叶经过萎雕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过程,就成为了产品中的红茶。而花茶则是用茉莉花等鲜花薰制的绿茶。茶叶的品质与采收的时令有关,其品质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的嫩芽为最佳,采摘时间越晚,茶的品质就越差。由于有些种类的茶特别是名茶的产量稀少,所以这些茶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很难有机会见到,更无缘品尝。平日里看到的茶通常是以固态的形式包装和销售的,也有瓶装液体形式的茶饮料。在一些地区,茶叶贸易占有相当重要的经济地位。自古以来,茶就是许多地方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些地方的人还习惯性地将喝茶称为吃茶,将茶和饭作为家常饮食的代称。茶在医学上也被作为药物使用,至今还在治病疗伤保健强身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饮食行业中也有使用茶叶的习惯。用茶叶作为食材,可以制作出许多风味独特的食品。人们时常吃的茶叶蛋,就是属于用茶叶来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茶的种类很多,有红茶,绿茶,花茶等许多品种。有的按产地的所在命名,也有的按茶的形状来命名,还有按照茶的用途命名的。比如耳熟能详的龙井茶,普洱茶,碧螺春,铁观音。其外观形态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是在容器中散装的或是用塑料袋包装的干燥成品,也有叫做茶粉的细碎颗粒,以及压成块状的茶砖,其目的是为了容易保存,便于携带,可以随时冲泡和饮用。有些产自特定地区的茶,由于能够长期保存不坏而被人们视为茶叶中的珍品,从而身价百倍声名远扬,甚至于比黄金制品还要贵重。

茶通常都要用热水冲泡使成液体状饮用。从现今流行的茶道中,可以看出以前人们对茶的恭谨有加的制作过程。古人在当时的专著茶经中就有详细的描述和严格的规定。要选用品质上等的茶叶,纯净的热水,洁净的容器,适宜的方法制作和盛装,才会显示出主人的不凡才学和高雅品位。茶叶的种类,投放量的多少,水质的优劣,水温的高低,冲泡时间的长短,以及所用杯具的质地大小颜色造型,在行家看来,都有着很高深的学问。当然作为平常人也可以更随意些,没有必要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

喝茶在很多人那里也叫饮茶或者品茗。对茶有研究的内行人,不仅能够判断出茶叶的品种和质量,饮用前通常还要对茶汤察颜观色,观赏其状,嗅闻其芳香之气,然后再小量入口,细细品尝,感受其汁液精华柔美,最后缓缓咽下,归于肚肠。经典文学作品中,对喝茶的习俗和技巧作了许多的描述,读起来如临其境,十分生动有趣。

当人们处于闷热的环境中,或是由于剧烈活动出了许多的汗以后,就需要有水和盐的补充。这时喝上些其中加了盐有些微咸味的温茶,就可以快速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盐分。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寒又经常喝茶的人,就需要喝淡一些温热些的红茶,以此来避免胃肠受到寒凉的刺激。体质强壮的人,也要重视茶对体质产生的作用。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瓶装茶就在许多时候成了人们的首选。尤其是在旅行途中或是在荒郊野外,有了瓶装茶,便可以让人快速解除疲劳,恢复快乐的心情。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可以自己来制作类似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沏好的茶灌入饮料瓶中并且随身携带,这样就能随时喝到自己喜欢的饮料,不必依赖市场的供应。

描写茶的唯美散文四

人生如茶,轻轻缀饮,于茶的意韵必寻找生命的乐章。浮浮沉沉,总是难以把握自己的尺度。

人生如梦,恍如一盏茶的工夫。

沧海桑田,尝遍世间甘苦。如梦初醒,昨天成为忘却的过去,今天谱写希望的进行曲,明天生活在美好的幢憬里。慢慢咀嚼,却忘了是怎样的开始。不得不感慨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既然所有的结局已写好,追问也好,重读也罢,只有品尝的人,才能体会。

抿一口,再苦,也有咽下去的理由。

梦里梦外,渴望的都是一种茶的精神,久久地拂之不去。

茶香,在闭目中诞生,也在闭目中消失。

用茶香洗梦,把梦洗亮,用茶香静心,把心清明。

悠闲的深处,结缘一杯茶,人生是否也如淡淡的茶香,留下的是一种回味无穷。挽留、恳求?

一向沉默的茶,却让茶香泄露了心中的秘密!

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茶相似。

杯中的茶叶,有沉有浮,但都是在尽情绽放。沉沉浮浮的历程,并不全是犹犹豫豫。沉下的是过去的幽怨,浮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在沉浮中,变得韵味悠长。

一杯清淡的茶,品味人生际遇。

一颗平常的心,穿越万千世界。

第四篇:奉茶的礼仪

由于中国南北待客礼俗各有不同,因此可不拘一格。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 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 长后幼、先客后主。斟茶时也应注意不宜太满。“茶满欺客,酒满心实” 。这是中国谚语。俗话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分。”这既表明了 宾主之间的良好感情,又出于安全的考虑,七分满的茶杯非常好端,不易 烫手。同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的方向是客人的顺手 面,既有利于客人的手拿茶杯的柄。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第五篇:故乡茶的记忆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故乡茶的记忆

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足见中国饮茶历史的悠久,真可谓是悠悠茶香,古来之。中国的待客之“道”:有亲朋好友光临,泡上一杯好茶,大家品茶夜谈,追古溯今,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态,缀一口,清香淡苦,似人生纷杂,回味起来又是满口的甘甜,道出了苦尽甘来的人生哲学。

我童年的时光是在凤庆新华砚田山头度过,那是个很小且被青山环抱的村子,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树丛藤蔓下流过,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青山,更不是绿水,而是那记忆里飘来的缕缕茶香。因为当地气候温润,适合种植茶树,从而茶产业成为了农家主体经济支柱。而我喜欢饮茶,始于5岁,每每与小伙伴们玩得大汗淋漓,精疲力竭时,便会端一碗满满的清茶学长辈样,双目微闭,将茶杯轻置于鼻尖,然后再深吸一口气,那泌人心脾的茶香便深入五脏六腑,让人品味,引人遐思。家乡的长辈都喜欢喝茶,尤爱自己栽种的粗犷大叶茶。闲假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烤上一罐茶,各斟一盅,慢慢地啜饮。尤其是冬日的午后,围坐在桌前,守着暖暖的一罐茶,在茶香弥漫中谈家常,论世事,觉得身心俱暖,其乐融融。

我们村里的人很勤劳,天曚曚亮就起床,女人准备早饭,男人到附近山上挑柴。八九点左右光景,就吃“早饭”。然后就带上劳动工具、米饭和咸菜,到茶山上干活。约一点多钟,劳作过后在田间地头就着咸菜吃午饭,称之为“吃晌午”。在一个叫“沙坝田”的地边,我和大人们散坐在地边,地上披上油布,搬几个石头围坐一起吃过几次“晌午”,简单的饭食,但在充盈着绿色的天地间,却别有一番滋味。山野间遍地都是野菜,如猪鼻子草、鱼腥菜、大刀菜……随手掐一把,在清澈的小溪水中洗干净,和着一种叫“腌姜豆腐”的咸菜一起嚼到嘴里,又脆又新鲜。再喝上几口用山泉水泡的“茶水”,那滋味真是美不可言,山美水美,饭菜可口,茶最香。

每当黄昏时分,炊烟袅袅升起,健美的农家大姑娘扬着一张张如蜜桃般粉扑扑的脸,与健壮的小伙们惬意而轻松的相互追逐打闹,开着我听不懂的玩笑,似乎劳动一天后的疲劳也随之淡去。我每到这时都会背着大篓绿色的猪草,和着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进村,这时我总喜欢站在村头岔路口的桃树下张望,一边看着大家嬉闹,一边期待着哪一个小伙子为我带回一只七彩的野雀或者几串多汁甘甜的野果。站在村边,呼吸着山上飘来的阵阵茶香,慢慢的就沉醉了。只有依稀听见爷爷一声一声带些焦急呼唤时,我才猛然回神一溜烟跑回去吃饭。

晚上,在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小村里,农户家都有“火塘”, “火塘”上的火一般不灭,就算出门到田间地头劳作或晚上睡觉,也要用火灰把燃烧着的木柴捂上。待用火时,加点碎柴,用一种叫“火通”吹一吹,如精灵般的火苗一窜一窜的就燃起来了。家人坐在一起,煨上一壶茶,各斟一碗或一盅,慢慢地啜饮。

在我的印象中,整日抬着小茶罐的是爷爷。爷爷有一个外形古朴,遍体漆黑、不知年代的小茶罐,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拳头大小,棕黑色,大大的肚子,尖而细小的嘴巴,倒出来的茶汁细细的,像一根线。茶罐还带一个小耳朵,那个小耳朵却不是人人都能“摸得”,只有像马锅头和爷爷那样有着厚厚的茧而不怕烫的手,才能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悠悠倒出一线亮汪汪的茶来。茶极浓酽,在白色的松鹤茶杯里,说不大清楚是红是黄甚或是黑,像极了药,味道也像药,苦和涩在舌头上扭打起来,最后成为不尽的回味。

每天天曚曚亮,爷爷扒开头夜埋在火炭上的灶灰,红红的火炭苏醒,盖一把松毛,青烟升起,凑近了鼓起嘴巴在“火通”对着火炭吹三五下,火苗腾地窜起,架一把烧得漆黑的铜壶烧水。水滚了,提在火塘边,挨着火继续慢慢涨着待用。这时,爷爷就会拎过小茶罐,拿出自制的砖茶或大饼茶,扳一块放在手中使劲儿揉搓,把里面的茶棍子挑掉,将茶轻轻放到茶罐里。“谷花茶,簸三簸,百十年的茶罐泡茶,不放茶叶味也真。”爷爷边哼唱着边把小茶罐轻轻簸着,来回反复地翻烤茶叶,直到略带糊味的茶香扑鼻而来,就放下茶罐,提起铜壶,高高地把滚水冲到茶罐中去。那快乐得打滚的滋滋声最是让人惬意,那样一冲一叫,仿佛所有生活中的不快都在一瞬间痛快了。茶水翻滚,水花四溅,茶沫聚满小茶罐边缘。爷爷嘘着嘴从右到左又从左到右地用头划着弧线,把茶沫茶渣吹掉。本来就小的茶罐去掉沫子,只剩罐底浅浅小半杯茶汤了。城里人是不喝第一道茶的,滗掉,续上水煮沸了再倒出来才开喝。爷爷倒不在意,从小茶罐里滗出浓黑的茶汤,嘴巴左右在茶杯边沿快速移动着喝滚烫的茶,边喝往小茶罐里续水,续了喝,喝了续,直到太阳出来,喝够了茶水就拿着刀去割草,回来喂养家禽。喝茶的当儿,爷爷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戴上我们任何人都不知从什么时候弄来的老花镜,随手翻开那些厚厚的古书或者战争故事书籍,如《西游记》或《铁道游击队》什么的,盯着蚊子大小的字研读一番,然后恋恋不舍地出门干活。

吃过早晚饭,爷爷又拿出茶罐来,用它来煨茶吃。每当这时候,儿孙总要抬一个小木凳坐到火塘边观看。爷爷先在火塘中拨出一堆火红的木炭,然后把小茶罐放在上面,待小茶罐烫得发红,就撮上一把茶叶放到小茶罐里,手握小茶罐柄匀速抖动,茶叶在茶罐中发出“嘁嚓嘁嚓”快乐的脆响,空气中弥漫起一股炒茶奇妙的香气。炒一会儿,爷爷便把小茶罐放到地上,提起火塘上一把同样是遍体漆黑的大铜壶,把里面烧得滚烫的山泉水注入小茶罐中,只听“唰”的一声响,小茶罐上方腾起一片水雾……爷爷把黄褐色的茶水倒在洁白的瓷盅里,就着升腾的热气,美滋滋的抿上一口,那份惬意,让他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时,他会给儿孙们讲故事。一大伙人围在火塘旁,爷爷就笑呵呵地给每个大人倒一杯茶,小孩子们自然喝不了那么浓酽的茶,他们是冲着故事来的。鬼故事一律是美丽温柔的女鬼,深夜陪伴穷书生读书。巧媳妇故事中一定有一个憨姑爷,憨到把翻滚的河水当成沸水,啪啪啪直往里倒鸡蛋。还有封神、三国、马锅头、杨家将等等……夜深些,孩子们睡了,那些大人们就讲哪家的女人漂亮,如此那般……

年月太久,许多故事都已成为模模糊糊的记忆碎片了,我只记得爷爷曾讲过一个与茶有关的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请缨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用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大将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再擒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攻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恩戴德,欢呼跳跃。

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永昌郡高士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10驮茶子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子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

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长途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深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云南很多地方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百姓开始种茶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从此,人们开始培育、种植大叶茶,并加工、交易茶叶。

在小村的日子,我沉浸在爷爷给我讲的许多故事和传说里,感觉到乐趣与充实。现在想回去,那些民间自编流传了不知几代人的传说故事中有很多是劝人为善的,其中也有唯心主义的封建思想,但我从中受到的启蒙教育和培养的对文学的兴趣是朴素而纯粹的。

时光荏苒,我耳闻目睹,懂了一些村中喝茶的礼节,村里有一句俗语:“一茶苦,二茶涩,三茶四茶好看客。”这句话其实不能按字面理解,村里人都善喝,喜喝酽茶。头一遍冲水倒出的茶叫“头茶”,最酽,一般要敬给长辈,贵客。待长辈喝了,晚辈再喝第二次冲水煮沸的称之为“二茶”的茶水。第三次冲水煮沸的茶水称之为“三茶”,一般冲三次水后就要换掉茶叶,要喝就再炒一罐。爷爷常教育我要先把茶端给老人、客人,而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那时侯农村没有公路,没有车,出门靠步行,我们小村是到更远处村子的必经之路。他每天总要以他矮小单薄的身躯,担一对大大的水桶,跑上几趟到山泉水槽边挑水,把大水缸挑满,再加柴把水烧滚,以便为过路歇脚的路人端上“头茶”解渴驱乏。有时路人过意不去,硬要送给爷爷点东西,每当这时候,爷爷总是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大家相视一笑,气氛更加融洽了。爷爷以一碗淡淡清茶,为我幼小的心灵诠释了人生的真义。每当我看到满头汗珠的路人喝了爷爷备下的茶水,蓄足精神,告辞继续赶路的情景,矮小的爷爷便在我心里逐渐高大、伟岸起来。

记得烈日炎炎、蝉声嘶竭的午后,我家的屋檐下总是坐满了路人,走了一群,又来了几个……他们歇歇脚,聊聊在城里看到的新鲜事。日子就在不经意中一天天流逝,爷爷更加显出老态了。我也开始喝一点点茶,但我只喝“三茶”。一是“头茶”、“二茶”太酽,也由于爷爷关于尊老敬客的教导,我常端起茶盅,双手递给长辈。他们总是以山里老人特有的笑容对我,这笑容如此坦荡、如此自然,令我到现在忆起仍觉舒服。长辈们喝下茶水,我连忙接过茶盅,再注满,再双手奉上,博得一声“真乖”的称赞。每当此时,爷爷会自豪地用他满是老茧的手抚摩我的头,令我心底涌起一阵阵的暖意,同时盼望着长辈们快喝完“头茶”、“二茶”,我就可以喝到那略苦却回味的“三茶”了。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值得一提的是煮过的茶叶,并不倒掉,而是收集起来在太阳底下晒干,在放回竹筒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9岁那年秋天,我患了眼疾,村里俗称“害火眼”。爷爷还用茶为我治病。爷爷连忙用新的茶叶和竹筒里二次晒干茶叶掺在一起煮,煮好后叫我吃下肚去,说是解毒,然后再用“三茶水”为我冲洗眼睛。冲洗过后,顿觉清凉,疼痛也减轻许多。每天冲洗几次,过了几天,我的眼睛竟然好了。还有一次,我在树林里和小伙伴玩耍,忽然胳膊上不知为何又痛又痒。哭喊着去找爷爷,他把一撮茶叶嚼碎,敷在我的胳膊上,一会儿,疼痛消失了,洗去碎茶叶,红肿也渐渐消退了。

我长大了,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我离开了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山村工作。由于失落、伤心、无助、孤独、或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吧,终于病倒。[莲山课 件 ]远方的爷爷知道后,邮寄来了一包茶叶,在电话里告知一个药方,煮飞盐茶喝,用来去毒。切一小块盐巴,埋在火炭里烧得像炭一样红后,用火钳或筷子夹出,飞到煮沸的茶汤里,喝了能解热。头痛或者重感冒时,就要煮苦茶鸡蛋了。调好鸡蛋,一手从小茶罐往土碗倒飞盐茶,一手用力调拌鸡蛋,调出大朵大朵的蛋花,喝一大碗,蒙头睡一觉,发一身汗,什么病都好了。我忙去一试,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多雨的盛夏,爷爷以及他的小茶罐在我大滴大滴的泪珠中离去,闻讯从外匆匆赶回的我未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当时面对摇曳在微风中坟头上的几朵小花,真有一种远远超出泪水所能蕴含的莫大悲痛让我闷闷不乐许久,梦中偶尔还会浮现出爷爷炒茶时快乐的情景、品茶时惬意的神态。梦醒后却只剩下惆怅、失落以及对爷爷和爷爷泡的茶的回忆。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上一篇:纯真爱情范文下一篇:成功誓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