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22-07-25

第一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纪念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

今年是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8年。在喜庆建局50周年之际,不能不有所回忆。

忆汽运处

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引起我对汽运处的回忆。汽运处在建局前就在迎春(时称迎门顶子)安家落户了。那时称汽车队,该队前身是铁道兵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第一分队。1958年冬,农垦局组织各农场上山采伐红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该分队奉命于11月到达迎春承担运输。

在大跃进中,虎林县、饶河县并入农垦局,称虎饶县,局县一家,两县的汽车都并入了汽车队,一时间,车队人多、车多,不便管理。1959年初,农垦局决定汽车队扩编为汽车营,编成三个队。在一分队原有30台解放牌汽车的基础上,又增加10台解放牌汽车,编为第二队,简称汽车二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戴万昌,队长刘振山。

在任免队长中有段插曲。原任命当时在农垦局修配厂当修理工的李忠全为队长,转业时李是某部营参谋长,下达命令后不到职,他想当修理工当到底,不想当干部了。结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到职任副队长。那时官兵虽然转业了,仍然是部队管理制度。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灰来垦区视察,认为局县合一,政企不分,摊子太大不合适,决定局县分开。这样汽车营随之解体,两县编入汽车一队的车辆、人员回县后,一队撤销,剩余人员、车辆并入二队,三队调给了东海煤矿。汽车营解体后,就剩下了二队,车辆达到100余台。

汽车队从到达迎春那天起,除担负部分各农场的货物运输和支援麦收外,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冬春运材。因为汽车队隶属交通处,木材生产由林业处负责,体制管理不当,常常发生矛盾。是年,冬运前农垦局决定,将汽车队划归林业处。

两处交接时,又有段插曲。交通处得知汽车队要交给林业处,他们马上做了手脚,将部分好车、好人,全留下了。为此,我与交通处的罗副处长吵了一架,我说他交车队不该“抽筋拔骨”。1962年成立东方红林业局,罗副处长被任命为局长,汽车队由林业处转交给了东方红林业局。我们俩一见面,就说起了那次吵架,我逗他:你“抽筋拔骨”抽了自己了吧?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这个小刘!还记得呢!”俩人哈哈了大笑了一阵。

我们那一代人,上下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遇事有话就说,有时吵的脸红脖子粗,吵过了事,大家都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个人恩怨。彼此之间,没有等级观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同志时说的:你掏粪,我当国家主席,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1963年,成立迎春林业局,运材任务由汽车队承担。但是,汽车队仍隶属东方红林业局,这是一种畸形的工作和生产关系。

1964年春,汽车队转入迎春林业局。至此,汽车队稳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解体,没再换牌子。

1972年,由队改处,胡世卿任总支书记,我为主任。队改处后到1983年,是汽运处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运材10万立方米以上。

汽运处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初建时80%以上的成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3以上的人是共产党员。在几十的奋斗中,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64年前的省级劳动模范有陈朝宰、栾成龙;1964年后的省级劳动模范有王宝祥、李世元、林翠红。

汽运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成长起局级干部六人;场级干部三十余人,遍布林业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

1958年冬,来到迎门顶子、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一分队近百名的老同志,健在的不多了。能见到的、听到消息的有:刘水清、王根才、王永清、栾成龙、杨庆儒、高清源、杨秀林、杨军、季海、李江令、陈凤武、李大森等十二三个人了,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

时光荏苒,地球不停地旋转,人来来去去,须臾之间几十年,老人们的青春虽然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却已成林,迎春林业局的各项事业,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甜。

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向当年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吃过大苦、献上青春留下子孙的人们致敬!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打造“中国蜂都”的人们祝贺!

忆检修厂的诞生

迎春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分队,修理分队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组。

这个修理组的组长,叫卢景孝,转业前是铁道兵某部汽车修理排排长,1956年转业到北大荒。卢师傅为迎春林业局培养了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修理工。

这个修理组的轮胎工叫刘校云,当时40多岁,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他创造了轮胎外胎补洞、打卡子,解决了轮胎供应不足的困难。

这个修理组的锻工刘吉贵,是1956年转业的铁道兵的老兵,当年40多岁。这位老同志为保证车辆完好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大荒刚开发时,日伪时期留下的公路失修,路况极差,汽车损坏严重。当时损坏最多的是:断大梁、断弹簧钢板。建国初期,汽车配件国家供应不足,车辆坏了配件,主要靠修理。

车梁断了,铆起来用,这由锻工承担。当时锻工只有手拉风箱、烘炉和大锤,但是在组长卢师傅领导下、刘师傅的带领下,1959年秋天,就铆起了车梁。引起我的感动,写了《汽车二队修理组敢想敢干铆大梁》的报道,发在农垦报上。

铆梁的铆钉自己不能造,是从农垦局修配厂求援的。铆梁是经常的事,不能总求援。刘师傅决心自己造一架铆钉镦床,但是没有钢料。刘师傅硬是用废钢轨锻打了几块钢料。又一次让我感动,写了一首诗赞颂。诗的标题是《五块方钢料》,发表在1960年《北大荒》文艺上。其中有一节:拉起风箱呼呼叫/风吹炉火冒绿苗/烧红“铁道”断两段/抡起铁锤打“铁道”(铁道是铁轨的俗称)。

当时没什么修理设备,除手拉风箱、煤炉外,有一台小台钻,一个砂轮机。铆梁钻眼,把小台钻用木架镶起来,人架着当手电钻用。

道路不好,除断车梁外,易断的是弹簧钢板,各车断弹簧钢板是常事,天天都有。为了保证车辆完好率,修理组组织煤炉把断了的钢板接起来用。刘师傅带领锻工,把断钢板的一端锻扁,然后把两片锻扁的钢板相叠锻打,成型后即可使用。

有了电焊机以后,用焊接的方法接钢板。差速器的半轴断了,也用焊接的方法接起来用。

修理组第一个电工是山东支边青年,叫王玉华,电瓶所需的蒸馏水,他用土办法提取。他与锡焊工张仁绪,用铁皮水桶焊制了蒸馏罐,解决了当时急需。

修理组第一个车工,叫周文香,是张福同志的爱人,结婚后1959年从佳木斯某工厂调入。1962年在农垦系统中,响应国家号召停薪留职,在复职时,林业局已划归林业系统,未能复职,成了家属工(农垦系统的停薪留职职工,全部复职了,停职期间按工龄计算)。

修理组1959年收的徒工,想得起来的,有张银生、张继堂、张继合……等;1960年收的徒工有孙世英、刘锡珍、李际明……等。以后都成了检修厂的修理骨干。到1960年秋,修理组车、钳、铆、电、焊等工种基本齐全,修理组扩大为修理分队,已有各类修理人员30余人。第一任分队长张福,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汽车司机,转业前是副排长。

由于全体修理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抢修,保证了全队车辆的完好率。1962年车队划归东方红林业局时,主管副局长来队检查工作,问:“你们队有多少死车?” 那时因为汽车配件缺乏,一时不能修复的车辆被成为“死车”。在一些车队是普遍现象。当我们汇报说:“我们队没有死车”时,他很惊讶。

1964年春,汽车队划归迎春林业局后,即承担起全局各类机械的修理。

1965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局展开,1966年上半年结束。在社教运动整改阶段,社教队长找我谈话,征求车队的整改意见,我建议:修理分队已承担全局的机械修理任务,应该从车队分离出去,单独建厂,以利以后的发展。

1966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机械检修厂成立,第一任厂长夏玉瑶,副厂长唐永发,我是指导员,副指导员任占才。

机械检修厂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忆农副二队的诞生

农副二队即现在林业局的轻工产品加工公司,它的诞生,要从火柴梗生产说起。

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此前,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工作,局建立了青年队,给青年们办了一个火柴梗车间,约生产一年左右。在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中,原青年队解体,一时间火柴梗车间没有归属。汽车队家属队队长李永坤,对我说:火柴梗车间还没安排归属,听说做一个齿轮可以生产出口火柴梗,很有发展前途。我鼓励他:你争取把它要来,齿轮咱有办法。

火柴梗车间归车队后,求八五四农场修配厂给做了所需的齿轮,从此开始,迎春林业局的火柴梗走出了国门。

1975年12月,出口火柴梗在黑龙江省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省委书记杨易臣看过后说:可以进一步生产火柴。局党委书记王雨林同志,抓住机遇,决定在火柴梗的基础上,建火柴厂。

1976年春,局决定由汽运处负责筹建火柴厂。为此,把检修厂家属队并入了汽运处家属队。

负责农副业生产的副主任李合永,带人出去考察后,认为建火柴厂,不是简单的事,汽运处难以承担。建议局应组织专人组建,局接受了建议。

同年12月初,合并后的家属队的矛盾显露出来:人多活少,你争我夺,人们都往火柴梗车间挤,家属、青年一时意见纷纷,特别是一时进不了火柴梗车间的检修厂的家属、青年,认为汽运处领导有偏向。

因为两队合并后,人员思想混乱,彼此争工作,12月的一天发生了事故!

修理工马玉泉同志见截木段用大肚子锯锯截,既笨重劳累,工效又低。他设计、制造一台电动截木段的元锯。这个工序由重活,变成了轻活。大家都争着到这道工序工作,结果一位家属工被元锯伤了手指!

此时,已进入冬运,一头是冬运一天比一天紧;一头是家属队的问题不断出现,让我这个汽运处主任,一时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运材是主业、大头,动不得,必须从解决家属队入手,摆脱困境。

想好主意后,找局王书记建议:把生产队分开,不然摊子太大不好管理。陈述理由后,王书记让我与检修厂领导班子商量,如果他们同意,可以分开。与检修厂的领导同志商量,他们理解我的难处,同意分开。

局领导、检修厂领导同意了,家属生产队领导不同意!与他们商量两个晚上,商量不通。他们说:合,好合。分?怎么分?对家属、青年没法做工作,他们意见很大。原检修厂生产队的队长说:有的家属发牢骚说“这是卸磨杀驴”;原汽运处生产队长说:分开后检修厂家属、青年没活干。卡住了!

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再找王书记建议:家属队独立,为场级单位,由局直接领导。王书记听后觉得也可以,但反问我:那干部从哪出?我说那就是你的事了。我们俩沉闷一会,他说:要独立,干部还得由你们处出,你看让谁去好?我说:建议是我提的,就我去吧。“你看让赵德祥去怎么样?”我说他还年轻,你别小瞧家属队,麻烦事不少。“你回去谈谈。”

回处向德祥同志谈了大体意思,他没吭声。没有深说,又去找王书记:请局党委就决定我去吧,把李合永、李树俊、王凯给我,我们一定把这个队建设好。

1976年末,局党委作出决定:机关生产队为农副一队,汽运处生产队为农副二队。二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副队长李树俊,支部书记是我,副书记王凯。李合永同志,经向局领导请求,加入了我们这个班子。1977年1月1日正式“营业”。

我在二队工作半年,主要做了一件事:决定将临街的火柴梗车间,卖给了商粮科,所得资金,在迎东菜地建火柴梗车间。目的是扩大生产,增加安置人员,消除两个生产队合并后,队员之间的矛盾;火柴梗车间临街,生产火柴梗的木材堆在街上,既不安全也没有发展空间。

迎东的火柴梗车间,是李树俊同志带领家属、青年建起来的。树俊同志早已作古了,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不能不想起他在建火柴梗车间时,抬房架子压肿的肩膀,不能不想起他流下的汗水……

农副二队的诞生,说明我们那一代的干部,工作有革命热情、干劲,但是,在热情之下决定事情,也常有盲目性。我们有个优点,那就是民主作风好。基层干部有意见和建议可以毫无顾虑的提出,局领导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农副

一、二队的诞生,推进了迎春林区农副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忆汽运处千米车竞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迎春林业局木材生产的鼎盛时期,每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上。1973年局给汽运处的运材任务是:运原条144000立方米,实际完成159052立方米(出材率平均80%)。这一年出现5台车月产千米(原条)的车辆,由此开始组织月产千米车竞赛活动。

竞赛条件是:安全、月运材千米、节约油材料。载量不准超过13立方米,超过13立方米的部分不计产量。达到要求的为先进车组,上光荣榜。开始时光荣榜用白纸公布,在车号上画一面小红旗,后来,给得奖车组挂红布制做的写有黄字“千米车”的三角形奖旗,进一步既挂旗又照相。发生事故、油材料超耗的车组,产量达到千米,也不授先进车组称号,不挂红旗。各车组你追我赶,竞赛热火朝天。

单车月产千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系列的事情。

当时双班作业,歇人不歇马,每位司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吃住不回家。汽运处建立了司机休息室,配有叫班员,车回来后,叫班员叫醒接班司机接班。

要想创造千米车,双班司机必须团结,互相配合默契。每天必须保证运材35立方米以上(按每月30天计算)。如果第一班司机跑两趟,第一趟车回来,第二班司机即接班去卸车、加油、检查车,让第一班司机利用卸车的空隙时间,抓紧吃饭,稍事休息,以便接着跑第二趟。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把车保养好,才能保证出勤率,出勤率高才能保证运材进度,否则,千米车就告吹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为了完成千米,不得不让车“带病坚持工作”。有一个月末,段福乐同志就差不到10立方米,就到千米了,水箱有一点漏水,要平时就停车修理了,在这个特殊时刻,他用水桶提上水(冬天路上不便找水),又跑一趟,超额完成了千米。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行车安全,一旦出了事故,与千米车就无缘了。

车有故障,交接班司机共同修理。直到把车修好,交班司机才能休息。创千米的司机异常劳累。

汽运处的各行各业,各个工种紧密配合。修理所昼夜修车,对有故障的车辆,随到随修,白天不误时,晚上不过夜;食堂昼夜不离人,司机随到随吃;调度派车远近搭配,争取每台车能运材三趟以上;统计员每天公布单车运材进度、油材料消耗情况,使司机们对自己的运材进度和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便于处、队领导掌握生产情况;处、队领导昼夜执班、跟班,出现司机因事因病空缺时,支部书记、队长、副主任立即顶班。

在干部中最累的是运材队的支部书记和队长。他们既要组织好各车组的人员调配又要掌握每台车的技术状态,不论哪台车出了故障他们都要帮助抢修,他们的工作,常常昼夜连轴转。

千米车竞赛活动,最突出的一年,是1975——1976冬运,一月份,运材二队15台车,在支部书记丁梦海和队长欧维友的带领下,车车千米,满堂红。最突出的同志,是汽运处的副主任、老模范王宝祥同志,1975年冬运他带头搞单班运材试验,创造了单班作业月产千米的记录。

千米车竞赛活动,是汽运处全体同志一盘棋的有机活动,全处同志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千米车竞赛活动,促进了汽运处的安全生产、车辆完好率和出勤率,促进了汽运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忆汽运处从房建队到“四自己”

汽运处1972年前称汽车队。这个汽车队与其他汽车队不同,它既是汽车队又是房建队。汽车队建房是从1960年开始的。

1959年,由山东支边青年组建的房建队,为汽车队建了一栋条子加锯沫、双层铺的大宿舍。这时车队的家属,大部分已来到迎春,没处住,男男女女都挤在大宿舍里,一个床位就是一家人家。1960年,车队决心自己动手盖草泥拉合辫的房子。

什么叫草泥拉合辫的房子?即用元木、小杆立好房架,钉上横木,把草在泥里滚成泥绺,将泥绺搭在横木上拧成辫,排在房架两边,中间形成槽,槽里填土,夯实,外边抹泥。

建房所需的木料自己伐,草自己割,石头自己采,泥就地挖土和。

负责组织房建的是车队副指导员王永和同志(已调鹤北局),房建队由司机、助手、支边青年组成,队长叫张万银。这一年建了草泥结构的家属房、集体宿舍、办公室。在入冬前算一算,还有20户没处住,最后又抢建了一栋20户的家属房。后来,人们称这栋房为“20户”。当年的老同志,现在对它还记忆犹新。

建局之初是季节性生产,冬运结束后,汽车队除部分人员修车、保养车外,大多数人没有工作。1964年,局决定汽车队承担部分房建任务。当年承建的是以建车队食堂名义建的俱乐部,即现在的商场。除此,在现在的第一居民委处建家属宿舍七栋,还建了车队办公室,即现在商场西侧的住宅。

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高潮时停了一段时间,1971年“重操旧业”。当时运材车三班作业,冬运结束后有部分运材任务,有些运材车改成了货车。人员仍有闲余。这一年全局开始大批建砖瓦结构住宅。汽车队决定三班变一班,抽下的人员组织起来建房。

那时候建材奇缺,砖瓦外买,沙石就地取材,自己开采。水泥很少,砌墙用迎春沙加黑土。迎春林业局没有松材,在完达山林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当过常委的韩国珍同志,与东方红局联系,支援我们几车红松原条,解决了门窗等用料。没有油毡纸,房板钉好后,抹泥挂瓦。这时建的房子,因陋就简。

这一年虽然建材奇缺,在同志们群策群力下超额完成任务。原定建16户,建成28户。

最好年份是1977年,创造了三天起一栋房框的建房速度记录,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汽车队的房建队,只有孙树本同志一位专职瓦工师傅,他不仅带头砌砖,还要作技术指导和带徒弟。在建房中成熟一批司机木瓦工。木工:王瑞平、于凤鸣 ;瓦工:王宝祥、李世元、马川金、李维万、张文庆……等等,这些同志都成了成手。建局大俱乐部时,汽车队房建队,担当一面。

迎春林业局汽运处的汽车司机,是多面手,冬春驾车运木材,夏秋拿起瓦刀、斧锯、和泥、抬砖的工俱建房,一年四季为国家、为迎春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汽运处由房子自己建,进一步延伸为:房子自己建、车自己修、路自己养、桥自己架的“四自己”。

车自己修。是大、中修。在机械检修厂组建前,汽车大、中修,送到虎林农垦局修配厂修,机械检修厂组建后,大中修由该厂承担。车自己修的好处是:一,免去了与修车单位的扯皮,进厂、出厂的诸多矛盾;二,修理及时,节约费用;三,司机随车进厂,参加修理,对修车既进行了质量监督,又学了技术。

路自己养。1971年车队建立了养路段,1975年,对皖峰至东风;团山至房山;南林至尖山林区的几条公路,进行大修。

丁梦海同志带领他的运材二队,在通往房山林场的公路上,架设过桥梁。

汽运处的建房及其发展的“四自己”,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忆汽运处开发光明青年点

为了安置知识青年,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建立两个青年点,以种粮、种菜为主,发展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以曙光原企业农副队土地、房舍、机械为基础,建立曙光青年点。主要安置局机关、贮木场、房建处、学校及曙光林场等各单位的青年。汽运处主动请缨,到光明、向阳林场之间开荒建光明青年点。主要安置汽运处、机械检修厂的青年

1975年春,副主任李合永,生产队长李永坤,带领部分青年进点。在公路北侧地势较高的荒地上,除草平地,搭起帐篷,生火立灶——光明青年诞生了。

进点第一个大问题,没水吃!距两个林场都有几公里,不便取水。创业者自有办法:就地挖坑汲水。但是所汲取的水,是地表水,既苦又涩还有小虫。建点立足之后,在青年队长王延林带领下,就地取材打出了第一眼井。

建点时生活十分艰苦,不仅没水吃,也没菜吃,只能用盐水煮大豆当菜。

第二个问题是开荒需要懂开荒的人。汽运处人才济济,汽车司机杨雄、李靖原来是拖拉机手,开过荒,他们俩成了开荒建点的主力,除自己驾机开荒外,还带徒弟。杨雄同志革新了开荒大犁,大大提高了开荒效率。

为了建好这个青年点,汽运处作出了巨大的付出。该处副书记赵德祥、副主任李合永、王宝祥、王凯轮流在点上与青年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上床,随时解决开发青年点中的问题。他们不仅带领青年们建点创业,更要做青年的榜样,带作风,传精神。

全处各行各业大力支持,需要人出人,需要东西,只要有的,立即付给,开荒机械出了故障,修理所随到随修。众人拾柴火焰高,使青年点的开发如火如荼,当年开荒千余亩,部分开荒地种植了大豆。

创业不仅艰难,也出事故。197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局领导和几位科长,下场检查工作,路过青年点也下车看看。我和王宝祥同志陪同并汇报建点情况。在边走边谈中,宝祥请示:有片荒地想烧一烧开出来。说了两遍,领导们没人吭声,既没人说同意,也没人说不同意。见势我耍了小聪明:领导不好表态,你看哪天没风,你就烧吧。结果烧荒时,跑荒了!多亏附近林场及时主动帮助打火,没造成森林大火。当时我见到了带人打火的永丰林场王副主任,十分感激。在处理火灾调查时,物资科吕世福科长,如实证实了我们的请示经过。对这次跑火事故,领导承担了责任,我没受到处分。

小聪明耍不得!耍不好要出大事!

转眼之间,开发青年点已经过去38年了。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7

5、1976年,进点的青年,年纪最小的也年过半百了,不少的青年已经做爷爷、做奶奶了。青年点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当时高中毕业后即到青年点劳动,青年点成为青年们的第二所学校,使他们没有在社会上散漫,有益于社会安定,促进了青年的健康成长。

据《迎春林业局志》记载,光明青年点,从建点到1987年,共开荒10605亩;到1980年,共建集体宿舍560平方米,食堂430平方米,仓库238平方米;到1988年,共生产粮豆448.2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豆193.25万公斤。

光明青年点的开发,增加了林区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生活。青年点开发后,从1976年起,每年免费向汽运处、检修厂的职工赠送部分面粉、豆油和大豆。光明青年点的开发,为农副二队——轻工产品加工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迎春5号杨的栽培、实验创造了条件。

1983年,有感青年点的发展,写了一首诗,抄录于下:

青 年 点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

从老主任带领我们踏荒开始,

屈指已是八年时光。

土地一年年熟化,

我们渐渐成长,

我们一步步成熟,

青年点一天天变样——沿着第一行脚印,

修起了平整的公路;图纸上圆圈圈儿,

已经变成了村庄;

图纸上的黑点点儿,已是杨柳成行;

昔日没人的小叶章草,已化成千顷麦浪;

水库里凫着鹅鸭,

山坡上滚动着牛羊……八年岁月,热汗流淌,换得一派兴旺。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创业,

我们在这里成长。

2013年6月6日

第二篇: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 斯诺(笔录) 【使用说明】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勾画疑难点。

2、用时30分钟,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及拓展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学习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学习毛泽东酷爱读书的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如何从传主众多的人生事例中选取写作传记的典型材料。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揶揄:嘲笑。

笃信:虔诚地信仰;深信。

怂恿:从旁鼓动别人(去做不好的事)。

蹩脚:比喻质量差或程度低;本领不强或水平不高。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怒发冲冠: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一文不名:形容极为贫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难忍,急于求食的样子。

二、介绍《毛泽东自传》的诞生过程,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关于作者斯诺,要求学生课外搜集整理他的信息)

该文原名《毛泽东自传》。毛泽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蒋介石反动

政府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被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据说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林彪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北,成功采访了毛泽东。斯诺根据他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这篇《毛泽东自传》。在选入教材时,改为现题,且有删节。

三、速读课文,疏理核心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下列阅读归纳任务:

1、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仿佛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叛逆” 的性格,因此,课文着重表现了毛泽东对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反叛事件,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归纳出这些典型事例,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边归纳、发言,教师边点评、显示下列答案) (1) P51第三段:“罢课”事件:给“我”的印象极深(反抗竟能取得如些效果)

(2) P52第一段: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多。 (3) P52第三段:“跳塘”事件: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 (4) P53倒三段: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 P54倒二段: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 P55第二段: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 (7) P57第二段:毅然剪去发辫事件:政治观念是如何地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8) P57第四段:决心加入黎元洪革命军:使自己认识到学生军不如正规军。 (9) P61倒一段:不和父母之命的媳妇园房(属插叙)、和嫖妓青年绝交:只谈天下大事。

(10) P65第一段:反对、驱逐张敬尧:逐渐认识到学生运动及团体的厉害。

(11) P65第二段:在北平组织反军阀运动:使自己更加认识到政治团体的力量。

(12) P65第三段:将工人组织起来革命:第一次领导工人阶级,走上革命道路。

2、 从上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毛泽东能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革命领袖,还

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学习)对,是“读书”、“学习”。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样子,归纳对毛泽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学习活动,并思考这些事件对他的思想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边归纳、发言,教师边点评、显示下列答案)

(1)(总写)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直到13岁:可引经据典和父亲辩论了。(P51)

(具体写)年轻时喜读《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西游记》等书:深受书中“造反故事”的影响。(P52)

(2)离开“村小”在家务农时读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书:接触西洋的东西,继续引发求学的欲望,开始厌恨田里的工作。(P53)

(3)读了一个谈到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有了一些政治认识,为我祖国的将来担心,开始认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P54)

(4)读了康有为关于改革运动的两本书和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认识了一些政治但还没有成为反君主的人。(P55)

(5)读一本叫《世界大英雄传》的书:读到拿破仑、林肯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受到民主思想影响。(P56)

(6)第一次读到报名为《民力》的报纸:受到“民族主义”派的影响,开始发表政见。(P57)

(7)当兵时读了《湘江日报》:接触到“社会改良主义”。(P58) (8)短暂上了“商业学校”和“省立一中”不适就自修,读到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第一次开始放眼看世界。(P59)

(9)(总写)选择上“湖南师范学校”:我的政治观念开始确定。这一时期,我的头脑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P60——P62)

(具体写)自己写了一篇题为《心力》的文章;一个教员常给我看旧《民报》:愈加清楚同盟会的活动和会纲。开始阅读《新青年》杂志:陈、胡成了我的模范,代替我已经厌弃的康、梁。

(10)在“北大”做图书佐理员时参加哲学和新闻研究会,借此旁听大学的课程。(P63)

(11)第二次到北平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三本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P65)

四、布置课外思考:

1、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2、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要写自传,总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写入自传吧。根据上面的学习活动,你在写自传选材方面,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培养探究能力:

1、解决上节课第一道思考题:

(1)学生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讨论后明确、归纳:

很明显,传主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是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本文是按照“反抗”、“学习”的双线结构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2、解决上节课第二道思考题:

(1)学生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讨论后明确、归纳:

任何文章,都有一个中心,传记也不例外。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传的写作也要根据中心选择和安排材料。很明显,本文的中心就是传主着力表现自己叛逆、反抗的性格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而自己的读书、学习活动又促进自己这种性格向更高的境界发展。有了这样的中心,就可从众多的人生经历中选取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去组织和结构文章了,那些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或

事例就可大胆舍去,从而把文章写得井井有条。

二、继续探究:从上述学习活动中,你是否可以归纳出毛泽东的主要的性格特点?

(已水到渠成,学生肯定能回答出: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教师:对,从文中看,毛泽东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而且善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来读。除此之外,本文还表现了毛泽东其他方面的性格或品质,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试着归纳一些。(提示:可参照课后练习2)

(1)“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到“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具有天生的政治家口吻、风范和精神

(2)“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善用政治术语阐述家庭矛盾。

(3)“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到“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具有军事家的口吻和风范。

(4)“我代两个朋友作了论文„„”——既表现了自己的文才,又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做法。

三、深刻认识“自传”这种文体:

1、理论概念:自传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种传记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形式,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特别是那些对其一生命运有重要影响,或者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回顾的经历、事件或交往。传主在追述往事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往往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有的自传也称回忆录。还有一类是应用性自传,要求在较短的篇幅中清晰地介绍自己以往的生活与工作履历,必须真实简明,不宜感情融入,一般不作艺术加工。 这篇自传实际上可看作是一篇回忆录。

2、关于“应用性自传”:

(1)作用:顾名思义,这种自传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如入党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找工作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都属于这种应用性自传。所以,学会写应用性自传,对于中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写作要领: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选择自己一生中有重要影响(即

最能影响自己观念发展、转变),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经历、事件,然后根据这篇传记的应用领域(即入党方面还是找工作方面)再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行文的语气。 强化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自主学习疑难展示】无惑则无获 、合作探究

1. 读完这篇传记,你对毛主席有哪些认识?(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什么最让你钦佩?

答:认识:人格理想:献身革命的使命感; 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奋斗精神。

个人能力:领导才能; 写作才能。

钦佩:终生受益的兴趣习惯:如饥似渴的阅读

2.毛泽东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大量的阅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妙处。要求用排比的句式完成。

答: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伦理学可以使人庄重,修辞学可以使人善辩,逻辑学可以使人敏锐,————英国培根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

读书是与高尚的灵魂沟通,与优雅的品德对话,读书是高雅的休闲,可以让思想有一点余香,情绪有一点缱绻,灵魂有一点优雅

3、拓展提升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要写传记,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写入传记。在传记的选材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分条作答)

答:(1)必须全面搜集占有资料,没有资料,就写不出人物传记来。

(2)对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口碑资料),又应细心鉴别,严格选择,慎重取材

(3)科学用词,避免夸大失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 (4)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细写 (5)适当引用传主原话,表现传主的性格

(6)细述特定场景中人物的活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好方法 (7)(一)是否如实反映人物的主调;(二)面与点、详与略是否得当;( 鲁迅曾说:文章“写成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主席进一步强调:“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修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4、当堂检测

(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特点:幽默。 (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是传主的叛逆、反抗的性格,读书、学习活动。 或毛泽东的主要的性格特点: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

5、课后作业

(1)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下一课时导学案内容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学后反思】

第三篇:《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

《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教案2013/3/13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2、了解和体会领袖伟大的使命感、坚毅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

(同学们,提起毛泽东,对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那么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代伟人,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在世界十大著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问:课文的题目引自哪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意思?(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 (背诵诗歌)

二、了解毛泽东:

1、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毛泽东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展示毛泽东不同时期图片,了解毛泽东 伟大的一生。

3、选择毛主席语录介绍给同学:

最标语式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妇女要顶半边天。

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最让世界放心的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

4、典型的O型性格: 胆大、果敢、冒险精神,反映在敢于革命、敢于斗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固执、保守、个人主义,反映在晚年独断专行、盲目排外;

争强好胜、权力意识、自我表现,反映在大跃进、反右派、文化革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身材高大、精力充沛、睡眠良好 。

男人女相、胡须稀少。 空想主义、机械教条主义,反映在照搬苏联、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

三、作者介绍:

《毛泽东自传》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生于I905年的美国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家里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1936年7月到达中央苏区陕北保安,成功采访了毛泽东等大批中共高层领导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毛泽东和我党苏区的“妖魔化”宣传,轰动世界。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四、了解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 “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五、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主体内容,留时间给学生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毛泽东对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反叛事件,请同学们读课文,归纳出这些典型事例。并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P51第三段:“罢课”事件:给“我”的印象极深(反抗竟能取得如些效果) (2) P52第一段: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多。 (3) P52第三段:“跳塘”事件: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

(4) P53倒三段: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 P54倒二段: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 P55第二段: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

2、 从上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毛泽东能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革命领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3、毛泽东读过哪些书?参加过哪些学习活动?这些书籍和活动对他的思想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六、讨论探究:

1、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A、传主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是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本文是按照“反抗”、“学习”的双线结构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B、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读书学习让毛泽东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改变之后的毛泽东就显得更加叛逆。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叛逆性格与读书学习的兴趣爱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推动着少年毛泽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2、从毛泽东的自述中,你是否可以归纳出毛泽东的主要性格品质? 对待父亲(传统道德中的父权):坚持理想,坚决反抗 对待读书:学有所选,矢志不移

对待农民:关注他们的命运,同情他们的遭遇 对待革命:革命的策划者,领导者

总结:少年毛泽东的主要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酷爱读书 (2)、敢于抗争

(3)、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

七、如何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现象 ?

青春期出现叛逆的心理是正常的,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这种叛逆性格要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不要使这种叛逆心理成为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不能为叛逆而叛逆,不能任性地颠覆一切,关键要往正确方向发展,使怀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的精神,能够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八、延伸:

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的快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发言时盛赞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

联合国大会主席在联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最近,世界上失去了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

安理会主席在 9月10日 的专门悼念会议上致悼词说:毛主席"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联合国教科文执行局书记说:毛主席"是不仅为自己的人民而且为全世界人民向未来打开了门窗的世界性人物"。

九、作业:完成《新新学案》本课练习

第四篇:建党100周年征文: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也理应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了解红色革命故事,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因此,在党的10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采访了我的外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同时也是一位老党员,与她一同拂去岁月的封尘,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那段充斥着血与泪的英雄故事。

“我们党的历史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够忘记来时的路。”外婆说出这句话时,眼里闪过一丝坚定而执拗的光芒。思忖片刻,她娓娓道来:“一木舟,一乌篷,江河浩淼,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10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党员中的13名代表,从这里播撒中国革命的火种,从这里开启跨世纪伟大航程的出征。100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无论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共产党人都矢志不渝。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不朽。”外婆说着,情绪渐渐激动起来。虽不曾经历,但建党的光荣历程,足以让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激奋。

“外婆,在您所了解的革命故事中,哪一个是最令您动容的呢?”充满好奇心的我渐渐来了兴趣,追问道。

“我打小便喜欢听老师和长辈们诉说红军长征和抗战的故事。令我动容的可多了去啦!不过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杨振宇将军。”

“杨振宇将军?是历史课本上所提到的抗日联军的将领吗?”

“正是,正是!”外婆看我有所了解,欣慰地笑弯了眼眸:“据说呀,当时日本鬼子攻势太强,杨振宇将军为保存抗日联军实力,实行分散游击战术,自己则率部1400余人在长白山坚持战斗。到了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杨振宇将军被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不幸牺牲。日本军队出于好奇,剖开了他的身体,想看看中国军人靠什么维持军饷。结果却让他们惊讶:杨振宇将军的胃里,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

“草根和棉絮?杨振宇将军可是高级将领,怎会吃下这些东西?”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多少令我有些意外。

“当时物资匮乏,杨振宇将军作为将领,自然希望能把好的多留给士兵们。据说日本军官长岸谷隆一郎称赞其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是个真正的英雄。还为杨靖宇将军举行了‘慰灵祭’呢!”泪水濡湿了外婆的双眼,故事牵动了我的心。

半晌,外婆用衣袖轻轻揩了揩眼眶,又继续说道:“再后来呀,便是我实实在在经历过的事情了。我们被称作共和国的同龄人,不得不说,能伴着祖国一起成长,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荣幸。”我能看到外婆深深的笑纹里掩藏不住的骄傲:“经历过一五计划,看着汽车在中国从稀罕物变成家家都能拥有的出行工具;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黑暗,却也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曙光;小时候只能瞻仰前苏联和美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如今却可以自豪地见证北斗导航系统的圆满建成......祖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相信,祖国一定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听完外婆的讲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七十年前,我们的祖辈还将汉代的犁插入20世纪的农田,七十年后,现代化机械已普及到农家;七十年前,港澳游子站在金门巴巴地望着家乡却不能归,七十年后,归国侨胞正站在祖国大陆自豪地望着金门,一样的遥望,却是两般心情。七十年里,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依旧淳朴中隐着聪慧,荒芜中透着俊季,可再也听不见那血泪凝结的叹息,更找不到贫贱不堪的足印,寻不到昔日枯瘦蹒跚的身影。麦穗和齿轮构筑的太阳,伸出金色的臂膀,擎着一片晴空,逶道而来,斩断阴霾的剑光普照众生的沧桑。

你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无论风云如何变换,始终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着这个美丽的国家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忆往昔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的理想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竞相绽放,让中国这条腾飞的东方巨龙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第五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感今朝复兴征程阔

第 1 页 共 3 页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感今朝复兴征程阔 ——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征文

大关县第一中学

刘世浒

五千年沧海桑田,九十五载筚路蓝缕。忆往昔,鸦片战争风云激荡,神州大地乾坤颠倒。列强侵略,血雨腥风;船坚炮利,割地赔款;王朝没落,丧权辱国。民族灾难深重,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泱泱中华,外有列强鲸吞蚕食,内有地方军阀割据;四亿同胞,生灵涂炭,民众反抗斗争牺牲巨大,英雄血洒疆场壮志未酬。社会在黑暗中前行,民族在苦难中摸索,“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历史史实证明:没有杰出政党的领导,没有正确的路线与政策,王朝更替似的农民运动,维新改良的修修补补,民众自发的盲目抗争,资产阶级的武装斗争均不能救中国. 1921年的仲夏,嘉兴南湖,碧波荡漾。湖面小小红船,12名民主人士,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代表全国53名党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锤子和镰刀交织的图案,贴到鲜红的旗帜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确定为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千年古国步履蹒跚的新曙光,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个崭新的政党犹如星星之火,给黑暗中国带来微微光明,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个年轻的政党在之后的28年里,以马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内抗压迫,外御侵略,摒弃政党分歧,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促成国共合作,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顽固坚持独裁内战,代表最广大人民愿望的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砸烂旧制度建立新政权,掀开民族新篇章。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鲜血凝聚出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抗美援朝为中国树立世界大国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两弹一星”打破核垄断让国人真正挺直了腰杆,三十年建设,三十年探索,有成功,有失败,探寻总是跌宕起伏,过程难免崎岖坎坷。

20 × 20 = 400

第 2 页 共 3 页

人民最终在曲折反复中最终找准了自己的引路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基本路线,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全国人民务实创新搞改革,争分夺秒图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均GDP达到8000多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战略气势恢宏,神七升天,嫦娥探月,隐形飞机,国产航母,中国芯,超级稻、天河计算机,动车高铁捷报频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已成了国家战略,科教文卫,人民生活飞速发展。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弹指九十五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这95年,中国共产党率领炎黄子孙谱写了英雄史诗三部曲,这是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革命史,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史,这是勇立潮头扬风帆的改革开放史。95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实践检验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春回神州,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正昂首走进新时代,日出东方,五十六民族的大家庭。正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正在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人类文明史上未曾有过的路,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节点。面对风云变幻、诡谲难测的国际政治格局,西方唱衰中国共产党、唱衰中国经济甚嚣尘上,“崩溃论”、“硬着陆”不绝于耳,真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为此我们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战略气魄,增强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运筹,把握战略节奏,凝聚战略智慧,坚定战略步伐。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四风整治”,从打虎拍蝇反腐败到细密编织权力笼,从“三严三实”再到“两学一做”,“金猴奋起千均,玉宇澄清万里埃”,重建了党的威信,巩固了党领导,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未来光明!我们会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幸福生活向世界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会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地是和谐和幸福。

历史承载着我们的过去,蕴含着对未来的启迪。“人心齐、泰山移,”民族复兴

20 × 20 = 400

第 3 页 共 3 页

之路是滚滚洪流,需要每一中国人共同参与和奋斗。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是啊!你是否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一介书生,三尺讲台,春秋廿载,甘守清贫,教书育人,自得其乐,共产党员如一根绿竹,竹破而不损其节,当然现在我做得不够完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但我会努力做到更好,用毕身心血去做。我虽无耀眼的光芒,也没虚华的外表。却愿意做夜空里的星星,黑暗中的火种,前进的阶梯,用最默默无闻的方式,汇聚成灿烂的星空,燃烧出美丽的图景,攀登上巍峨的山峰。每当走上讲台,每当写下板书,每当执起教鞭,每当翻开课本,我都会心潮澎湃。因为从这些农村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改变个人、改变家庭,乃至改变整个社会的希冀。每天我都在努力答好三份试卷,一份交给自己,一份交给社会,最后一份交给我的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会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用爱落实责任,用爱浇灌事业。落红也是有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愿我的努力配得党称号,无愧于党的事业。 2016-09-18

20 × 20 = 400

上一篇:语文实践活动专题下一篇:语文暑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