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专题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实践活动专题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

郑国民 李煜辉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内容碎片化、形态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等问题,作为对实然问题的回应与破解,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显露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从注重知识传递的效率转向知识建构的质量,使高中语文课堂形态大为改观。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以其读写共生的教学理念和类似学科活动课程的平台功能,在听、说、读、写的交互作用中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可能。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育发展史、中外母语教育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项目“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等多项大型课题。出版专著《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当代语文教育论争》等多部;主编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丛书”,以及“京港语文教育研究前沿丛书”。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年来专题教学逐渐兴起并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各种观点和看法异彩纷呈,丰富和拓展了专题教学认识的边界与视域。仅就实践角度而言,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是一线教师依据自己的教育直觉对现实问题的直接回应,是在困惑与迷茫的教育场域中所开展的积极突围,也是对自我固有教学经验的否定与超越。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实验,专题教学凭借直面现实问题的实践取向、鲜活有效的实操策略和卓有成效的育人价值,不断吸引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其中。特别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专题教学让很多教师欣喜不已,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正在求索的教学方式竟然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息息相关。于是,以“专题”建构高中语文教学新形态,大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即将和正在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心头更为宏大的使命和期待。

一、问题与困境:高中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现实格局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改革和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感到有些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去触摸或者直面这些问题,就很难前行和发展,如同进入长跑中的“高原状态”,举步维艰。

1.教学内容碎片化:量的积累遮蔽了质的突破

当前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先后顺序,其前提和假定是: 学习内容的品质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内容的数量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越合理,学习效果越好。这种设计思路反映出一种“课程即内容”“课程即知识”的传统观念,一方面的确有助于语文课程总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但另一方面,对高中语文而言,高品质的作家作品是学不完的,对其进行序列化、结构化的安排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对语文学习来说,量的积累并不必然带来质的飞跃,除非在量的积累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当前大多数学校这种语文课程安排客观上造成了学习内容的不断膨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些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方式又大同小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力度差别不大,其主要价值似乎就是通过开设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向学生传递语文学科的不同知识。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所学校少则十几门,多则上百门,彼此之间又相互独立,各自为政[i]。这种状态下,花样百出的语文课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育人内涵,而逐渐变成仅仅作为某一门类知识载体的“课程碎片”。这样的课程设计具体到课堂教学之中,经常出现一些为大家熟悉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自以为值得教的内容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在传递过程中,教师乐此不疲地进行零打碎敲、蜻蜓点水式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学生得到的往往是单一而破碎的、浅层的、有确定答案的但很难建立关联的内容。当面对复杂的、深入的、没有确定性答案也似乎很难找到唯一路径的问题时,学生大多茫然和无奈,往往出现无从下手或束手无策的状态。

2.教学方式同质化:千篇一律造成了师生倦怠 不同教师面对不同学龄而又个性各异的学生,应努力建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现教师风采的语文课堂。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语文课堂“千篇一律”“千课同构”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了九年语文课,到了高中阶段大多还沿袭同样的套路学习每篇课文,依然是反反复复的字词句篇。面对每篇课文、每节课,还没有等老师开口,学生大多非常清楚老师要求学什么、做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两端,备课与评课的理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形态。当下许多学校把集体备课混同于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评价的过程,要求所有老师用相似的方法在规定的课时里完成同一内容的授课,这就为课堂教学的同质化埋下了隐患。评价一节语文课,习惯于将是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作为重要指标,习惯于关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是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有人对这种简单化处理的评价模式做了这样的概括: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就是“合作”;一个话题冠以研究的名义就是“研究性学习”[ii]。

这些重预设、轻生成,重效率、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的“套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自由发挥:教师难免拘泥于“课时主义”的窠臼,力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预设知识的传递,学生不得不与之配合甚至“做秀”。久而久之,必将形成教师疲劳、学生厌倦的状态。在各种教学参考书、网上资料都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当下,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形象不断在消解、坍塌,学生思考的动力、投入的激情从何而来,便成为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新世纪之初,在启动高中课程改革时曾经在全国做过一个调查,请学生列出最喜欢的排在前四位的学科,其中没有语文。十几年过去了,高中语文教学类似的尴尬和无奈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状况理应得到重视。

3.思维培养浅表化:浅层问题延宕了探究深度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而言,高中生在思维深刻性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诉求。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希望得出丰富多彩的成果,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唯一确定性的答案。与此同时,高中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渴望更为强烈,借助典型的文献材料讲证据、有逻辑地阐述观点,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刻认识,往往比浅表化的问题解决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诉求。首先,质疑和提问的机会往往被教师“垄断”。教师抛出大量预设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来解决,固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阻滞了学生质疑精神和提问能力的发展,而质疑和提问又恰恰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其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仅预设了问题,也准备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最后不论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大多数情况下总要归结到这些答案上来。这样简单、重复的操练以及肤浅、确定的答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时学生对老师的做法甚至不屑一顾。如果教学活动还停留在这个层面,正如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偶尔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照顾老师的情绪而已。第三,即使有的学生确实对教师课上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往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在课下深入地研究,他们的兴趣点总是随着新课文的到来不断转移,他们的精力总是被零零散散的浅表化学习任务所消耗,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更是无从谈起。

二、突围与探索: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推进,大力倡导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多年来,各地老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很多成果和经验,专题教学应是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在理念与策略上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专题教学设计理念:从碎片到整体

尽管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专题教学认识不一,实践探索的路径和成果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力图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与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所当然,语文素养不是在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形成的,而是以整体化的课程与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的情境和任务中自主建构、不断反思和调适中养成的。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来讲,专题教学之所以能够实现多层次、多向度的融汇整合,关键就在于跳出了以语言材料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向以“专题”为中心,这也是专题教学与所谓“单元教学”的本质区别。从不同角度而言,专题可以是具有语文学科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是师生共同探讨的感兴趣的语文话题,也可以是从学习内容中提炼概括的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主题。尽管实践者和研究者目前对专题这一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种“专题”都存在着多向度的聚合功能:聚合三维目标,聚合语言材料,聚合学习时间,聚合一切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这一点来讲,专题教学更类似于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语文学习项目,具有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某些特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专题教学更加强调立足语文学科内部连贯而持续的育人行为,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高阶认知能力。正因如此,专题教学有别于那种具有跨学科特点、学习内容过于泛化、能力培养浅表化的“主题教学”,也不同于那种从整体课程规划着眼,把研究重心放在课程安排和教学规划上,却较少顾及课堂教学内部变革的“模块教学”。

不难发现,在专题教学实践研究中,许多教师突破了单篇教学的常态,他们敢于在学科课程中拿出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段时间,系统设计专题教学的课程方案。这种方案既不同于传统课文的“教案”,也有别于学科活动课程中的“活动方案”,而是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静心读书,建构经验,钻研有语文学科价值的问题;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活动起来,交流观点,形成有质量的读书成果[iii]。有些研究型教师已经开始探索包含课程目标、课程规划、教学方略、评价方案等基本内容的专题教学模式。这种探索实际上是致力于语文学科教、学、评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与学分离,教学与评价脱节的问题。在当前倡导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语境下,专题教学在课程与教学上呈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语文学科零散的课时和无序的内容中解脱出来,在较长的周期里集中精力较为深入、系统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也就更加符合语文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2.专题教学组织形式:从整齐划一到自主选择 传统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集中表现为忽视学生应有的学习权利。专题教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尤其是选择权和决策权。

在课程内容上,选择以哪一位作家、哪一本名著为学习对象,教师往往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认真统计学生对作家、作品的兴趣分布情况,并梳理分析其原因。最终确定的学习内容往往通过民主决议的方式得来,而非教师一厢情愿地安排。选我所学,学我所选,学生拥有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就会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在课程实施中,基于这种责任,学生往往自觉承担专题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选择优良版本的图书做“教科书”,甄选学术文献、图片或影像作为学习资源。

在课程规划上,专题教学长则数月,短则数周。如同长跑一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进度上必然有快有慢、参差不齐。教师会与学生共同商议课程规划,这种规划相当于确立“比赛规则”,如大致分几个学习阶段,分别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等。课程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共同规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相当于运动员自己的“比赛节奏”。学生用自己的节奏学习,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同时又要遵守规则,对教师和其他伙伴负起责任,不因为自身懈怠或拖延影响整体进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在学习评价上,教师往往采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法。所谓规定动作是指教师设计出全班同学共同完成的“基础等级任务”,这些任务多数承载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目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所谓“自选动作”,一是指列出“菜单”供学生选择的学习任务,二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评价办法,如: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学习态度?评价与他人的合作?对全班同学在学习资源上、观点上有何贡献?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设计标准、寻找办法、提供证明,并向全体相关者陈述汇报。学生可选择的对象越丰富,越能调动其兴趣,发挥其潜能;学生参与决策的程度越深,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就越深入,对学习质量标准的理解就越清晰。

3.专题教学实施过程:从高效传递到高质量建构 在教学实施中,传统语文教学更为关注知识传递的效率,专题教学则更为关注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这一价值取向的转变,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意义在于,促使课堂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重视预设转向重视生成。正如于漪提出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iv]。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同质化的问题。从重视效率到重视质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促使课堂由重视外显目标的达成转向重视内隐的思维发展,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中学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

在专题教学中,学生研讨的问题往往不是教师提出的,而是来自师生互动的过程。正如有的学者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因为“对话”是思想的“平行交流”,是对世界“发表意见”、是实现“自由”的实践[v]。相对于预设的、静止的、居高临下的学习要求,专题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动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作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被质疑与修正、甚至被颠覆与否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因素之外,也来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以及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从一定程度上讲,专题教学所研讨问题的形成与确定,以及随之而来的探究过程本身,比最后得出的确定性结论更为重要。正是这种不断生成、确定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善于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凝炼问题,最终确定一个值得研讨又能够研究的问题。也正是这一过程,使专题教学所呈现的课堂形态从预设走向了生成,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从僵化走向了鲜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阅读经典作品时的信息输入,经历了质疑、设问、分析、论证、判断、评价等思维过程,更经历了撰写文章时“手笔相应”“辞能达意”的训练,实现了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因此,可否这样理解,高质量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高质量的育人过程,这是专题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三、期待与追寻: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成效与展望

在回应和破解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有力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育人成效,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成功实现提供了路径与可能。

1.问题研究: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实践者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尤其是思维深刻性的发展。语文专题教学中的研究问题越具体越深刻,往往越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激情和持续探究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发展。从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案例,以及学生最终形成的研究报告、创作成果等方面都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这方面的特点。很多老师都遭遇过学生超越自己的“尴尬”或“难堪”,同时他们也愿意用“意外的惊喜”表达自己的感慨或感叹。通过典型问题的研究,学生获得了典型的情感体验、经历了典型的学习过程、尝试了典型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思考的深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并深化的。相对于数理化等学科,人文学科内容往往不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而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具有典型价值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方法与策略的尝试,获得多向度、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vi]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语文老师在专题教学中孜孜矻矻、不断求索,取得众多可圈可点的成就。

2.读写共生:促进语文学习成果的形成

专题教学不仅是阅读教学,也就是说,不仅引导学生读书、读文章,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大多数专题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都体现出这种读写一体化的理念与特点。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情动”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见识形成的过程。“情”“思”“识”恰是学生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因。以前老师教学生写作文,往往更关注结构、技巧和方法,似乎学生掌握了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就自然而然能够写出好文章。实际情况是,当学生没有真情实感,缺少思考感悟和真知灼见,则无论掌握多少技巧和方法,都难以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充其量只能搜肠刮肚敷衍出一篇中规中矩、枯燥乏味的考场作文。可以说,“情”“思”“识”这些关键内因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的磨练,正如杜甫所谓“文章憎命达”;另一方面就来自读书或课堂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唤醒将原有认知、体验、冲突与文本进行“链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对文本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vii]。

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更注重文本的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恰恰忽略了学生在信息输入之后的及时输出,读的文章很多,写的文章很少,从认知层面也就没能把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精华,无论是思想上的、艺术上的还是人格上的,转换成学生自己内在的心理图式,所以学生读了那么多课文,还是不会写作。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求得知识与技能,也不能离开了知识与技能去空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viii]。

专题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不仅致力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还致力于学生写作关键内因的培养,力促学生通过阅读打通写作的关口,通过写作加深阅读的体悟。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积淀,有一定的思考深度,乃至形成了某些观点和看法时,将其表达出来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诉求,甚至到了不得不写、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只要给学生写作的机会和时间即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也并非奇迹。当然教师此时也会不失时机进行写作引导,指导学生表达自己阅读时的情感、思想和见解,并注意必要的写作规范。或者布置写作任务,并及时予以批改和讲评。这就使得学生在读写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两种能力都得到了促进和提升。以笔者在北师大二附中所做的专题教学实验为例,学生在高一高二两年时间里共计完成了“鲁迅作品专题研读”、“《史记》模块式专题研究”等五个专题的学习,累计形成人均10万字的写作成果,有30多篇作品正式发表,100多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1]。

3.平台互动: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当学生完成读写任务,并形成学习成果时,专题教学特别注重搭建平台,让学生作为主体把这些成果拿出来向全体师生展示和交流,这就使专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学科活动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交流展示本身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即对听说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交往活动,即对交际修养的训练。作为演讲者,只有真正理解所讲内容,用心设计讲话的情境,采用适当的技巧,才能吸引听众;作为听众,只有专注去听,及时去记,认真去想,才能从同伴那里学到知识、获得启发。在听说之间角色互换,互相尊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修养。如果说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项基本能力,那么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正是以其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类似于学科活动课程的平台功能,在交互作用中实现了对四项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素养培育不同于知识掌握或技能习得,后者可依靠教师单向传递或反复操练,前者则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建构知识,习得经验,反思问题探究的思想方法,学会与他者的协同合作,从而实现素养发展的目标。作为一种对语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深度整合的教学形态,专题教学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征。实践探索者所提供的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操作路径,无不指向调动学生内部动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强烈的愿望、饱满的热情持久而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再因应试升学的压力、教师强制性的要求或父母的期许等外部因素进行被动的、忍受式的学习,这恰恰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专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应如何建构?是否有普适性更强的专题教学模式?专题教学的学习效果该如何评测?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实践探索,尽管围绕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凭借其于现实困境中的积极突围以及不断展露出的与培育核心素养相适应的育人取向,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有理由引起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1]倪文锦. 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9): 57-66 [1]李煜晖. 略谈整本书阅读课程方案的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2017,2:8-10 [1]于漪.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9, 29(6): 31-35 [1]保罗·弗莱雷.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 7邢秀凤.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J]. 教育研究, 2013, (3): 112-119 8钟启泉. “三维目标”论[J]. 教育研究,2011,(09):62-67.

第二篇:四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专题

课题:上学路上保安全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 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 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患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表1: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

表2: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

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可出示照片辅助介绍学校安全隐患情况)

②事故调查

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第二环节: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阶段对学校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调查,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愿意继续研究有关校园安全的问题吗?(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二)成果汇报展示

下面请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①请实地考察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在校园内发现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图片)

②请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汇报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大致情况。(表格)

④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学们分工合作,通过采访调查,发现了许多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学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⑤各小组讨论后各自提出合理化建议。

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金点子真不少。大家知道本学期我们开展“我与安全同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口号是:“心系安全,关爱生命”。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你们比较喜欢的,在这节课上又能办到的校园警示方式是哪一种?如果小组成员中有不同意见的不必强求,要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⑦教师征求学生的设计意向。

(三)各小组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1)如果你想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那么请大家参考搜集来的标志,选择好校园隐患设置点(出示幻灯提供帮助)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老师建议大家:设计的标志、标语要美观、醒目。

(2)动手制作。

各小组取出材料:白纸、铅笔、彩色笔等。

各小组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标志设计地点。

小组成员全作制作安全警示标志,要求醒目、美观。

(3)展示设计成果

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放置地点。

请采取其它方式警示校园安全的同学上台说说你的创意。

(四)安置安全警示标志(课后延伸)

请同学课后把自己做的安全警示标志安置到相应的地方。如果是墙壁、玻璃、活动器具等可粘贴在上面,如果是地面上的,可用小木棍插在地面上,要求指向明确。下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校园安全问题。

三、活动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分辨安全警示标志含义、作用。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

示。

4、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是否树立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社会公德的意识,是否具有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自觉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6、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教后反思:

课题:访谈-采访身边的能人

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2 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3 通过活动探究,对某位名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由于每位学生的起始能力不同,所以对每组同学的要求及期望值也应有所区别,对知识能力较低的小组,可鼓励他们采用较简单的形式,如出手抄报。并在课前贴出来展示。

2 经过2-3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确定上台展示的顺序。可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一 、导入

常言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空中的闪闪群星构成了璀璨夜空,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走近那最亮的几颗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进行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探究、整理、修改,完成了你们心爱的作品。今天就是你们展示自己风采的时刻。

请同学们作好评价记录,我们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听众,更是评委。

二、 小试牛刀

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小试牛刀”,这是一组竞答题,选题后,可以汇集全组力量答题。(教师出题,考查学生对名人知识的积累)

三、 民族魂

四、 人物面对面

采访是了解人物的好形式,看看谁的“人物访谈”更胜一筹。

五、 名家名作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还因为他有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更关注他们的文学作品。

六、 评价

1 请同学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2 教师总结。以鼓励为主,注重过程。 教后反思:

课题:我们的学习用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通过搜集书包及其内部文具的资料,提升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写相关研究报告。

2.过程与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以班队会活动为主,适当配合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主要以小组交流、实践法、查阅法、发现法、研究法、 试验及动手制作法等开展各种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空见惯的学习用品---书包的关注与研究,让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书包等学习用品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激发其乐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激发其乐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4 教学过程:

一、文具调查。

二、设计未来书包。 活动过程

文具调查

活动目的:学生去商场调查文具的价格、品牌、样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书包,进行调查了解,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学生设计调查表

市场上的文具调查表

品牌 价格 样式 颜色 材料

学生调查后结论:通过对市场上文具品牌与价格的比较,我们发现价钱越贵的书包,质量相对好一些,但也不是价格贵的文具就适合我们。在选购文具时,我们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尽量选购物美价廉的文具。

二、设计书包

活动目的:这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对书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他们的创意提供范例和空间。通过与小组同学的交流 ,互相启发、互相提高。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都想让自己的书包朋友更完美、更能突出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就赶紧开动脑筋想出自己的的创意吧设计未来书包,比较自己的书包。选出合理的设计继续保持,改进那些不合理的设计,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书包。把好的建议保留。

生成新课题:课桌的研究、设计。

为了让书包能放进课桌里面,同学们集思广益,调查、研究了课桌椅,并设计了功能齐备、型号适中的学生课桌椅,提供给做课桌椅的厂家。 教后反思:

课题:吃的学问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教学重难点: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课时安排:4 教学过程:

一、早餐研究

(一)制定活动方案

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

问题设计:

(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

(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

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

(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

(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

(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

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

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

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在家做些实践活动,为自己或爸妈做一次早餐,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活动成果:

活动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照片等

成果汇总:

1.调查统计表。

2.设计宣传画。

3.写活动后的收获。

4.自己设计的营养早餐

实施时的相关要求:

1.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对同一主题的学生合并为同一小组,选出组长,讨论设计活动方案。

2.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查找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平时的观察尽量设计较科学的调查问卷

3.对校外学生早餐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调查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找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5.采访组:

(七)活动评价,总结提升

1.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呢?你最欣赏哪个小组?

二、零食与健康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教后反思:

课题:有趣的鸡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帮助瓶子“吃”进鸡蛋的力量是什么,培养学生探究大气压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1、设疑引题。

出示“吃”进鸡蛋的瓶子,学生思考:鸡蛋是怎样进去的? 揭题:瓶子“吃”鸡蛋。

2、瓶子“吃”鸡蛋的方案设计和尝试。

(1) 学生讨论:怎样让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鸡蛋“吃”进去?

(2) 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

(3) 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

3、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1) 思考、讨论:是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2) 集体汇报,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推断。

(3) 小结:是天气压力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4、生活中的大气压。

(1) 思考:还能在哪里找到帮助瓶子“吃”鸡蛋的力量?

(2) 小组交流,用学生带来的材料或教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实践。

(3) 全班交流,教师再可适当举例。

5、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1) 让学生猜猜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2) 学生实践,亲身经历垫板是否会掉下来。教师强调杯子内不能留有气泡。

(3) 思考:垫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6、总结评价。学生自评。

7、活动延伸。

学生思考:能否让瓶子把“吃”进去的鸡蛋再“吐”出来?

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并要求在课外和家长一起让瓶子“吃”进鸡蛋,再来验证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否让瓶子“吐”出鸡蛋。

2、 蛋 壳制作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作画的多种方法。通过作画、欣赏、感受、评价蛋壳画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通过学生探索和尝试蛋壳画的制作,以及蛋壳作画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蛋壳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活动设计按照欣赏――探索――总结――再探索的思路进行安排。

欣赏部分可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活动。探索活动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准备一个生鸡蛋。探索的第二步是如何在蛋壳上作画,这一步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构图、造型、涂色,达到学习自主性,作品的创造性,艺术效果的个性化等要求。

总结是活动的第三步,这一步从彩蛋画展览和赠送彩蛋画两个方面进行。

再探索主要指活动延伸部分,这部分以引导学生的工艺品创作为主线,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选择新的题材,运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蛋壳工艺画的制作。 教后反思:

课题:声音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

2、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 课时安排:4 教学过程:

一、活动1: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①活动目标:

⑴能举例说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⑵能把自己知道的声音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交流。

⑶能举例说明声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②实施过程:

(1)可两个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开始前,老师提问题:“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3)教师对活动提出要求:A、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B、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C、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4)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新巡罗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进行交流。

(5)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声纳”、“乐音”、“噪声”等内容的理解。

(6)启发学生思考:噪声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少噪声?

评价建议:

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进行自评。

学生姓名:

日期:

项目

下次做

下次更好

很好

非常好

1、课前准备有关声音作用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按教师的要求阅读和整理资料。

3、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4、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2、自制乐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

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教学重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难点

制作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教后反思:

课题: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采访等社会交际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体验,比较它们和现代儿童游戏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哪种游戏都蕴涵着人们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学生学会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造儿童趣味游戏、自制游戏中的玩具、工具,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展现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 课时安排:3 教学过程:

一、信息窗。

师:前段时间大家围绕“童年的游戏”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等方法,走近童年游戏,了解童年游戏,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吗?(有趣)。有收获吗?(有)。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信息窗》,与同学分享、交流你们的收获,好吗?

第一组:(我和几个好朋友专门搜集游戏的玩具,找这些玩具可不容易啊。看,这是铁环,这是沙包,这是手弹弓。)

第二组:(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套圈、扔沙包、放风筝、石头剪子布)

师:看着这些照片,也勾起了老师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播放录像,学生解说。

第三组:(打方宝、打陀螺、斗鸡、跳格、跳皮筋、滚铁环)

第四组:(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调查游戏的历史的。我们这里有一张表格,上面清晰的反应了游戏的发展与变化。)

二、展示台。

1.滚铁环

学生玩“滚铁环”的游戏。

2.跳皮筋

女生玩“跳皮筋”的游戏。

3.打陀螺

师:(操作),打陀螺,俗称打不死。你越是用力,它旋转得越快。当然,这里边也是有诀窍的,你得抽它的底部,否则就会被你抽飞了。

4.抖空竹

师:抖空竹用的是巧劲,全凭手感。看,上下窜动的空竹就像是调皮的小猴一样。

5.斗鸡

三、互动吧

学生示范玩挑(tiǎo)黑线。

师:好,请相邻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来玩一玩这个游戏。

(所有学生一起玩挑黑线。)

师:同学们,你还对哪些游戏感兴趣?好,拿出你准备的游戏工具,找一个游戏伙伴,和他一起玩你最喜欢的游戏。

四、辩论场。

师:那么游戏有哪些好处呢?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可是老师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网络游戏那么刺激,还玩这么古老的游戏干什么啊?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

师:还有人说:游戏有益我们身心的发展,我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我想玩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

师:对于这种想法,你又是怎样看的?

(学生交流)

师:是啊,说得真好!千万别让游戏把我们的童年蒙上阴影,应该让它成为染色剂,为我们的童年增光添彩。

五、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童年和游戏是密不可分的,童年因游戏而精彩。让我们在童年的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吧!

课题:走进家乡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4.家乡的手工艺品。

5.家乡舞蹈。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舞蹈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舞蹈。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 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 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 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 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 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 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 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 家乡物产博览会。

1、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 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 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 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 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 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 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 推销家乡物产。

1、 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 设计包装。

B、 设计广告语。

C、 其他的方式。

2、 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 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 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总结,提出希望。 教后反思: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执教者:郭 素 英

第三篇:习主题实践活动专题演讲比赛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港南区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港南区委办公室港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举办港南区“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 素质、外树形象”行动学习主题实践 活动专题演讲比赛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江南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区直各企事业单位:为了推进我区“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动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深入开展,掀起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力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近期举办全区“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动学习主题实践活动专题演讲比赛。现将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一、比赛目的

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营造勤于学习研究政策,狠抓工作落实,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与时俱进培育新的良好风气,激发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努力打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团结奉献、和谐发展”的部门新形象,以优良的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港南区委员会 港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港南区委组织部 中共港南区委宣传部

三、演讲主题

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四、比赛时间地点

(一)比赛时间:

2011年10月13日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举行初赛;

10月18日上午8:00—12:00举行决赛。

(二)比赛地点:

港南区行政中心大会堂。(如时间地点有变动,另行通知)

五、参赛人员及参赛人数

全区干部职工均可参加比赛,以乡镇为单位、区直部门单位分线(系统)参加比赛,参赛人数具体安排如下:

(一)乡镇、江南街道办事处:9个代表队,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由各乡镇(街道办)党委(工委)书记负责。

1、桥圩镇

2、湛江镇

3、东津镇

4、八塘镇

5、木格镇

6、木梓镇

7、瓦塘乡

8、新塘乡

9、江南街道办事处

(二)区直部门单位:(7个代表队)

1、党群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姚海毅

区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编委办、机关工委、信访办、接待办、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工商联、人武部、江南工业园管委会、市交警二大队、港南消防大队、港南武警中队、港南环保站。

2、政法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友

区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

3、政府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莫镓铭

区政府办、发改局、经贸局、民政局、人社局、建设局、交通局、文体局、计生局、统计局、安监局、档案局、机关事务局、招商促进局、审计办、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新区开发办、征拆办。

4、教育线:推荐20名选手参赛(其中港南中学、桥圩高中、木格高中、木松岭学校、河面学校、港南一中各推荐1名),负责人:姚寿明

区教科局、港南中学、桥圩高中、木格高中、全区各中小学校。

5、卫生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宋素华

区卫生局、区新农合办、区卫生监督所、区防保所、市二医院、各乡镇卫生院。

6、财税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韦长安李可敏 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国土资源分局。

7、农口线:推荐2名选手参赛,负责人:陆学兵黄善尧区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粮食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糖业局、扶贫办、水库移民局、武思江水库管委会。此外,优秀选手多的乡镇和系统可推荐多1名选手参赛。

六、比赛规则

(一)选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二)每位选手比赛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

(三)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采取淘汰赛制,25名选手进入决赛。

七、评分细则

(一)评分办法

比赛评奖采用1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现场亮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余分数的平均数为最后得分,如出现相同得分,则根据分数小数点后三位数值的大小来确定分数的高低。

(二)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4分):切合主题,结合实际,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要有个人特点、缜密的思维及逻辑性。

2、语言表达(3分):能脱稿演讲,表达流畅、生动、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速控制合理,语调富有变化,饱含感情。

3、仪表风范(1分):仪表端庄,台风自然,形体动作合理协调,大方得体。

4、时间掌握(0.5分):时间为5分钟,不得超过5分钟。若超过规定时间10秒扣掉1分。

5、整体效果(0.5分):演讲过程的整体效果良好,没有明显的念稿、“冷场”或重复等现象。

6、创意思维(1分):演讲的思路有创意,有新的可采纳的想法。

八、比赛评奖及奖项设置

(一)由比赛组委会聘请我市、我区有关专家组成评奖委员会,评委会负责比赛的评奖工作。

(二)比赛设一等奖3名各奖1000元、二等奖5名各奖800元、三等奖8名各奖500元,优秀奖9名各奖200元,现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九、参赛要求

(一)这次演讲比赛是开展“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动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街道办)、区直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组织好这次演讲比赛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演讲比赛活动取得实效。

(二)请各乡镇(街道办)各系统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及演讲稿(连同电子文本)报送港南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区行政中心综合楼东区422室),联系人:朱远良,联系电话:4331137,电子邮箱:gn4331137@163.com。

中共港南区委员会办公室

港南区人民政府办 公 室

2011年9月27日

抄送:区人大办、区政协办,江南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自治区和市直驻港南各单位。

港南办通„2011‟125号

第四篇: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主持词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活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语文专题研讨的会场。

每一个教育人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今天,我们静下心来研讨识字教学,并从我们的识字教学说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我们老师辛勤的教学成果来进行研讨、总结,它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希望本次研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理论的研究,更好地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今天的专题研讨会有以下三个议程:一是请今天执教识字教学课的彭冬平老师进行说课及经验分享;二是听课老师思维碰撞,就这堂识字教学课展开交流、讨论;三是请老师们就我们的从我们的识字教学谈开去,就语文课堂我们教什么进行交流发言)

1、下面我们进行研讨会的第一项:掌声有请刚刚获得城区小学青年教师识字课一等奖的彭老师就执教的识字课进行说课及经验分享。

彭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了介绍,让我们用掌声谢谢彭老师。

2、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上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们重视上课的同时,可也不能小觑评课。因为评课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下面我们进行研讨会的第二项议程:评课议课。请老师们就我们今天所听的这堂识字教学课展开交流与讨论。

听了各位教师的发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句话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相信趁着今天研讨的东风,我们的识字改革一定会乘风破浪、芝麻开花,一天更比一天好。

3、在我们的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的窘态:拿到课本时,不知道教什么,很迷茫;解读了文本后,知道要教什么了,对于怎么教,又很困惑。所以,我们时常会感到混沌,很困扰,又很无奈地选择了依赖。依赖教学用书,依赖典型的教案,从中实行一些迁移、复制。于是,我们总是学不会解读文本,课堂教学中总是演绎不出自己的思想。所以,在一些要紧的场合我们怵了,蒙了。我们需要一种清朗的思想、清朗的课堂教学状态。接下来我们的几位教师代表就将为我们送上理念大餐,就我们的研讨专题进行发言。

(1)教师代表发言

(2)最后,让我们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有请我们尊敬的来宾——县进修校教研室 主任为老师们送上精神“玫瑰”,给予我们工作上的指导和点拨。让我们掌声欢迎。

4、结束语

老师们,今天的研讨会不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我们相信虽然活动即将结束,但是我们关于教学的研讨还会继续。再次感谢为今天的活动献课以及参与交流发言的老师们,再次感谢廖主任以及所有参会的老师。即使我们在不同的学校、班级,但我们在做相同的事——语文教学。即使我们脚下的土壤不同,但我们头上是同一片天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做一位幸福的教育人。

第五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提纲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发言提纲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友好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召开居民大会、座谈会等,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居民小组、居民对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和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提纲如下:

一、本单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存在哪些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群众工作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社区成立群众工作站,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群众工作服务窗口,能够当面处理的尽量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定一个期限,并对其进行回访,每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成了专题小组进行跟踪处理,坚持做到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事管到底。二是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社区月召开一次居民代表大会。把社区开展的工作以及党的好政策及时进行传达。居民代表把居民意愿及时上报给社区,便于社区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是设立民情信箱。社区通过在各小区安装民情信箱,收集社情民意,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进行处理。四是利用“三化”建设服务牌和便民联系牌,将社区为民全程代办内容、包户干部、十户长基本情况以及社区近期开展工作都进行公示。让居民不用到社区通过电话就可以直接办理。五是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社区班子都亲自上门发放高龄补贴,雨雪天查看房屋情况,节日期间送去米面油煤等生活必需品,并为他们代缴水电费等。五是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经常到各片区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共同协商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党组织虽然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但其日常承接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力量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群众不认识干部、干部不了解群众问题的产生。二是在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中,还停留在资金帮扶和节日慰问的状态中,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只是“输血”,不是“造血”。三是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差,“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只需对上级负责即可,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四是当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年轻干部的比例较大,与群众接触不多,缺乏沟通和理解,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经验不足。五是一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有事没事找领导,有理无理找政府。

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哪些目标要求?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我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实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党建品牌社区、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热情、提高社区集体经济”四大目标。需要把握的原则:一是坚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核心;二是坚持以巩固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地位;三是坚持以宣传教育群众多样化、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化、维稳工作措施常态化为重点。四是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三、这次教育活动是否要先搞试点?如果先搞试点,多大范围、多长时间?这次活动是从上到下同时开展,还是分批分期开展?如果分批,每批多长时间?要不要划分阶段?如何划分阶段?

我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必要搞试点,这次教育实践应该从上而下同时开展比较好,如果要是分批次开展的话,一方面耗时较长,分散精力加多,另一方面活动的质量、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那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一点是此次实践活动从上而下同时开展,可以让各族群众能够感受到我们党和干部的作风转变,让群众能够享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从而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四、如何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单位以前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本单位干部和单位领导进行之间进行,问题找的准不准、措施制定的是否可行,都是单位自己说了算,过于形式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建议改掉以往的老方式,勇于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揭短亮丑,将存在的问题及制定的整改措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对社区干部的承诺和制定的整改措施进行监督,真正做到群众放心。

五、如何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1.帮助加快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要靠加快发展。把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乘势而上、奋力争先。

2.保障改善民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

3.发展基层民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4.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重视利益导向,又要注重发挥和利用好宣传教育这个优势。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只要把道理讲清了、政策讲透了,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越是难度大的事情,越要把说服教育、沟通思想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到位。

六、如何检验和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检验和衡量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定:一是看本单位的各项工作是否有新的进展,是否取得了新成果。二是看党员干部们及为民服务的态度是否改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三是让群众自己说,看看群众能否感受和享受到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七、如何搞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 就如何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应该来次全方位覆盖面广的教育,不漏一个部门,不漏一个人,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进行,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学习效果。我们每个部门都具有服务功能,在分类指导上,针对不同的部门,应当制定不同的服务要求和标准,让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效惠及各族群众。

总之,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向人民学习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的观点,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实践的。

市委召开全市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先行先试创临沧特色 勇于创新为全省探路

作者:阮海燕 来源:临沧日报 点击数:12670 更新时间:2012-12-12 8:44:27

12月11日,市委召开全市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有效的工作举措,优良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率先实践,努力试出特色,试出经验,试出成效,为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路、积累经验,为加快临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市委书记杨洪波作重要讲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董和春到会指导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锁飞主持大会;市委副书记张泽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查映伟,市政协主席李建昌出席会议。

杨洪波指出,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对临沧提出了两个先行先试,一个是沿边开放的先行先试,一个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先行先试,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涉及党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临沧只要抓好两个先行先试,就能保证经济社会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就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11月23日至25日深入临沧视察工作时要求,临沧要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先行先试,为全省开展此项工作积累经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省委、省政府对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所给予的关心、关怀和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对临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先行先试、开拓奋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项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四群”教育、全面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探路、积累经验、做出示范。

杨洪波在深刻阐述为民务实清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时指出,为民务实清廉,内涵十分丰富,三者密不可分。为民是根本,是我们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务实是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作风和能力;清廉是保障,是保证获得群众信任拥护的铁律。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为民务实清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筑牢为民宗旨意识,办好惠民实事好事,树立清正廉洁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杨洪波强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努力破解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问题和事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七项活动、推进八项工程、健全七项机制等重点工作展开。

一、深入开展七项活动,筑牢为民宗旨意识,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处处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争当模范履职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团结共事的表率、真抓实干的表率和清正廉洁的表率。一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三进三服务”活动;二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带头增收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和谐稳定”的“两带两维护”活动;三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失地农民、服务困难群众、服务重点人群”的“一创新三服务”活动;四是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比服务、比技能、比质量、比奉献,创业、创新、创效、创优”的“四比四创”活动;五是窗口服务行业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优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两优化两提高”活动;六是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强化党员意识、强化发展理念,服务企业成长、服务员工群众”的“两强化两服务”活动;七是边境地区党组织和党员要继续深化“警地联创联建”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国家意识、强化开放理念、强化兴边职责,维护边疆安宁、维护民族团结”的“三强化两维护”活动。其他领域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和党员特点,精心设计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的针对性。

二、着力推进八项工程,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八项工程”包括沿边开放工程、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工程、新家园行动计划实施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工程、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建设工程、“爱心水窖”建设工程、“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工程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工程。这“八项工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是全市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

三、健全七项机制,树立清正廉洁形象,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性。在认真总结“四群”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精神,结合加强全省州市县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党群联系机制、公开承诺机制、随机调研机制、现场观摩机制、考核问效机制、诉求办理机制和廉政教育机制等“七项机制”,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杨洪波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行先试工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委、省委组织部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保障措施,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贯彻始终,坚持把强化学习教育贯彻始终,坚持把强化实践特色贯彻始终,坚持把强化舆论宣传贯彻始终,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把为民务实清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2年底开始至2013年底两个阶段进行,2012年底至2013年3月底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制定方案、动员部署,认真学习、强化宗旨,立足岗位、注重实践;2013年4月起至2013年底为第二阶段,主要是深入实践、健全机制、开展评议、总结提高。杨洪波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临沧实际,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扬民主,请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方法,不断取得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临沧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董和春在讲话中说,临沧作为云南省第一家启动这项工作的州市,先行先试,必将对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临沧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继续巩固和发展沿边开放的良好势头;要以改善民生为引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董和春要求,临沧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等不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突出产业发展、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沿边开放、民族团结等边疆民族地区的鲜明特点,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争取摸索出一些可供全省学习借鉴的好做法。二要狠抓落实、做出示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抓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出台措施、狠抓落实。力争把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做成全省的样板,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三要加强指导、形成合力。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四群”办将确定专人联系临沧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临沧一同把教育实践活动做实做好。四要总结经验、提供借鉴。临沧要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指导,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提炼规律性的东西,为全省开展活动提供借鉴。

锁飞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的要求,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作方案,按照市委确定的工作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抓好落实。二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要结合各地各单位各自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围绕开展七项活动、推进八项工程、健全七项机制等重点工作,逐项对照会议确定的任务,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办法和措施,重点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在收到实效上下功夫,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人民得到实惠,让干部受到教育。三要严于律己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特别是在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等工作中,要按照中央八不准的精神和要求,轻车简从,不层层陪同、不扰官扰民、不增加乡村老百姓负担、不铺张浪费,按照“四群”教育的要求,吃住在农村、吃住在基层,实实在在地沉下去,进村入户摸实情,严格自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在临的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厅级离退休领导出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市委各部委,市直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各委室,各人民团体,大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副处实职以上领导干部,中央、省属驻临单位主要领导,驻临军警部队主官。

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县(区)、乡镇(街道)设分会场,各级相关领导和党员、干部在各会场参会。

上一篇:因为有你高分作文下一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