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

2024-04-13

忆峥嵘岁月(共8篇)

篇1:忆峥嵘岁月

“忆峥嵘岁月,沐和谐之光,做师大骄子”

——三大盛事争创新高

2011年,不平凡的一年,建党90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到来唤起了人民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十七大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带来了新的发展目标。本支部以“忆峥嵘岁月,沐和谐之光,做师大骄子”为三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学习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秉承十七大和谐发展观,争做新时代的研究生。

11年,对学生党员来说,作为学生中的先锋和榜样,在这样的一年里,在骄傲和自豪之余,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创先争优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维护校园的发展与和谐,努力去做些实事,将科学发展观真正带到校园,将宣传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精神,将党的科学发展观普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同学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强我们的凝聚力。

忆峥嵘岁月——喜迎建党90周年

活动一:

重温党史党章

通过党史党章的回顾和重温,让党员和积极分子更进一步了解历史和老一辈党员的光荣事迹及优良传统,进一步熟悉党员的肩负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履行党员的义务。活动时间:3月下旬 活动地点:一教315 活动形式:观看红色电影,查阅红色书籍,党史党章理论知识竞赛等 活动二:

考察“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党建历程

通过外出考察“一大会址”,回顾党建的艰难历程。活动时间:4月上旬

活动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活动三:

党建90周年红歌会 活动时间:5月至6月 活动地点:不定

活动形式:选取红歌,学习演唱

沐和谐之光——学习十七大五中及两会精神

活动一:结合十七大五中和两会,谈谈感想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顺利召开,布置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要求;一届全国人大和政协四次会议在2011年3月圆满召开,提出了11年关注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如何以科学发展为目标更好更快地发展,谈谈自己的理解。

活动时间:3月中旬 活动地点:一教315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

活动二:践行十七大精神,和谐之光进学院

理论联系实际,在新党章的指导下,从实处做起,将和谐首先带进学院,以构建和谐学院为目的,在学院内部,组织研究生支部和本科生支部进行交流。期间正值本科生毕设阶段,针对本科生毕设中存在的疑问,研究生同学给于解答帮助,并提供毕设的相关经验,然后进入实验室互动,对一些常用的软件硬件操作做一简单讲解,让本科生从中获益。为构建和谐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时间:4月下旬 活动地点:实验室 活动内容:研究生本科生毕设经验谈; 活动方式:组织研究生党员同学和本科生同学首先进行毕业设计咨询会,首先研究生同学介绍自己做毕业设计的经验,包括题目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然后给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加以解答。最后进入实验室,对毕业设计中常用到的软硬件作用及相关基本操作进行介绍。

做师大骄子——志愿服务篇

“我们是骄傲的七千万分子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如今世博会已经圆满结束,志愿服务的精神仍将继续。活动时间:5月

活动地点:师大附近康健园,桂林公园 活动方式:清扫整理康健园,桂林公园

篇2:忆峥嵘岁月

1.时间是无情的,它让红花凋谢,让落叶枯萎,让青丝变成白发。生命的旅程五色缤纷,不经意之间总有太多太多琐碎如烟絮掠过眼前,有的就那随风而逝,并未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印记,有的却如落入心湖的石子,在坠落的时候荡起一圈圈涟漪,打乱原有生活的宁静。

2.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0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3.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4.翻开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用中国人民发明的指南针,把侵

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炸开了古老中国那紧闭的大门。随之而来便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对古老文化的洗劫。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此中国人民过着国破家亡,任人宰割的生活。勇敢勤劳的中华儿女为了救亡图存,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不断探求着新方法,从黄花岗72烈士的铮铮烈骨到武昌枪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然而仅仅三个月,胜利的果实便被窃取。资产阶级共和国尚未建立,便又开始了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之中。就在这危难时刻,“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为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时,心中怎能不为之激动,怎能不为之骄傲,怎能不为之自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回荡!

5.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放眼交通大变迁,揭开祖

国改革开放光辉的发展史,其中立体化交通所取得的成绩是这一历史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高速公路的发展变化更让我们目不暇接,从1988年10月,祖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短短2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从零到通车里程突破5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再次创造了世界奇迹,20年里建成的高速公路,相当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修建的里程数。

就拿我的家乡——梧州,来说吧!无论是西江大桥畔刚劲的“宝石之都”雕塑,还是矗立在云龙桥头的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马

踏飞燕”;无论是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还是星光璀璨的宝石丽洁比赛„„这一连串的标志,都是展现新梧州形象与魅力的响亮名片。

6.梧州国际宝石节自举办以来,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长达数

月的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维修道路、路灯,设置景观,清洁市容,全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在第五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开幕式结束后,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代总领事拉蒂坤·詹素里亚就曾感叹:“梧州的自然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梧州国际宝石节的推动下,文化底蕴丰厚的梧州古城焕发出无限生机。2008年以来,我市又启动了“四小”项目、“三冲”改造,红岭新区、南岸开发等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群众感受到城市变迁所带来的实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至2010年底,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市容环

境整治、园林绿化投资超50多亿元,创历史最高。在20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青团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7.梧桐细雨,淹没了往事匆匆,春华秋实却刻下了今日种种。生

篇3:创作《忆·峥嵘岁月》有感

2011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历时流年。这一年,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也是辛亥革命100年。重要的历史记忆推动着国家的灵魂, 也推动着艺术工作者用自己的艺术载体进行历史记忆。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师, 教授舞蹈编导专业的我清醒地认识到, 要与时俱进, 更要用自己的所学唤醒同龄人及长辈的历史记忆, 更要用律动的肢体来回忆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操, 用当代人的思维去展示那已逝的记忆。这一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一直回响, 无数个深夜里, 我在思考“怎样更合理地用艺术表现”“怎样把握主题”“怎样让观众主体产生共鸣”, 无数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我在思考总结中进行稳步的前行。

首先, 查看历史书籍、视频影像。在一页页的书目中, 我感觉到了革命之不易, 从“列强瓜分九州”“辛亥革命推翻旧制”“中国共产党点燃明灯”“抗日烽火燎原熊熊”“解放战争如火如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走进新时代”“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景观在历史的书籍中厚重而不失温度。众多历史影像资料更是给我无限启发“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复兴之路”等一系列影片让我明白了天地生人, 生一人当尽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 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些记忆带给我人文的精神思想促使我进行艺术创作。

其次, 进行舞蹈音乐的选取。基于前面的内核, 我决定采用“交响编舞法”的原则进行创作。在无数的音乐中进行选择, 最终选定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这一曲目慢慢地把我带入了一种氛围, 准确地说是一种“回忆”的氛围。音乐中的大气之美给我撼动, 小提琴的细水长音带给我感动, 宏大的合奏给我一种革命的冲动和勇气。在无数次的聆听这首曲目之后, 舞蹈结构让我梳理了清晰, 整体的造势使舞者和观众共同走进革命的岁月去感受已逝的记忆。回忆的方式使舞者带领观众一起走进硝烟的战场, 去观看胜利的不易, 生命的厚重, 使舞者用心带领观众去见证那战后的牺牲和英雄的足迹, 人民的胜利, 让舞者用高昂的气势带领观众一起感受生之伟大, 情之浓烈。整体的把握用当代舞的形式进行展现, 可以更合理更真切地给予艺术表现。

众所周知, 舞蹈是经过提炼、美化、加工的人体动作进行抒情或叙事的艺术形式, 重点在于舞蹈的审美性、情感性、典型性。所以, 我在这次演员的选取上动用了舞蹈系最优秀的学生力量,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创作的第一部分, 是整体的造势。舞台后方一横排舞蹈演员的肢体造型, 以革命的形式、形态各异地出现在舞台后方, 给人一种直面的震撼。舞台前方, 左右两侧分别排满舞蹈演员, 在音乐中慢慢进入肢体舞动。运用“卡农”的方式左右前后上下对比, 和舞台后方的舞蹈演员形成鲜明的直观对比。舞台中央, 一个年幼的女孩, 看到这鲜活的革命岁月, 慢慢舞动她幼小的身姿。好像她站立于革命纪念馆中, 去观望前辈的英雄事迹。好像她站立于革命纪念碑前, 去观望前辈的英勇人生。幼年的女孩和身穿革命服装的战士,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 小女孩由前方转身至后方, 用她的小手轻轻抚摸革命先烈的身躯, 先烈的身躯经过小女孩的感化, 慢慢苏醒, 慢慢回到战时的状态。这一部分是舞蹈的开启, 运用大量的对比、重复把观众带入共鸣。创作第二部分, 是用回忆的方式。小女孩的抚摸, 使得先烈慢慢肢体苏醒, 女孩的缓缓下场, 把观众带入回忆的气氛中。舞蹈演员用手的上升, 头的转动来表现“那个人”的身影。舞台调度上以三点为轴心, 运用开合之术, 进行回旋转动, 突出回忆时人的心灵美。这一部分回忆, 音乐的弦乐声轻轻入耳, 结合演员的内心情绪, 肢体的配合, 把整个回忆变成了一种真实, 这种真实是心灵的感动, 更是现实的需求。这一部分总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部分, 是革命的再现。前面回忆的表现推动了革命的再现, 演员情绪的变动, 音乐旋律的转换, 舞美效果的渲染, 把整体的革命生动表现。在舞蹈肢体及构图上, 舞台中央一个正方形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战士的英勇不屈, 为了国家, 为了民族, 他们那种拼命精神, 让人崇敬不已。鲜活的节奏, 跳跃的音符, 把男性的美和爱展现出来。在男性的屈伸倒下中, 女性的躯体波浪起伏, 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美。就好比我们的国家, 在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格局下, 依然鲜活地伫立在世界前面。之后, 整体在舞台中央的肢体对比, 让观众感受到中华名族的生生不息。随着音乐的变化, 舞蹈构图运用了大三角、小三角, 突出革命气势, 表现英勇精神。中间男孩子的突击战斗, 很好地表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和”的精神, 更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更高点。在一声声音符中, 肢体的律动坚强而有力, 当肢体和整体达到舞动最高潮时, 一声巨响, 把我们带入了战后的战场。战后, 尘灰烟炮, 到处是一片狼藉, 当一个战士从人堆里爬出来, 看到这满目尘烟, 内心的痛苦和整体地面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让人心生悲悯之心, 同时心灵随之感动。这一部分用表现得形式展现战场, 表现团结奋斗, 让观众直面战场, 起到直观的感化和教化作用。第四部分, 是人民的胜利。整体的地面动作慢慢由音乐带动, 配合情节, 进入上升的舞动时, 让我有一种小草渴望生长之感, 那一点点坚强的上升, 让观众都想助演员一臂之力, 慢慢地在日出的东方看到了希望, 在步履的前行中激动的泪水在以大方块为主的舞台上得以升华, 音乐的大气之声在这时得以体现。动作的对比, 形式的上升, 一层一层的递进, 使得人民的胜利万岁, 使得革命的果实丰硕。当这一切变成现实是, 革命演员再次回到开场的造型和动作中, 这时一名老人手领女孩走进舞场, 好像在讲述这一幕幕历史, 让她在前人的足迹下更好地成长。女孩坚强而有力地向前行走, 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传递, 女孩用少先队员的队礼, 更好地回馈给予先烈感恩之情。这一部分整体宏大而有气势, 把演员的情绪, 观众的感受, 很好地进行了共鸣。让舞者和观者在内心深处看到一种温度, 这种温度是在真、善、美的前提下体现出来的人性关怀, 更是一部艺术作品应该做到的本真, 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生活, 只有大爱之情才能感受生活。

以上的创作过程, 是舞蹈艺术的外在表现, 而舞蹈创作的内在表现则融入在我们每一次排练的说教中。记得创作初期, 我带领同学们一起观摩革命电影, 同学们能够在观摩结束后和我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还有在初试动作过程中, 为了表现动作的准确性及内涵性, 同学们和我一起进行创作, 提升了舞蹈编创的空间性及局限性。在每一次的排练中, 我都会根据情节的不同, 动作的不同, 内心的不同, 进行及时的说教、示范。只有这样, 才能挖掘同学们的潜能, 使教和学达到和谐, 使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艺术的道路上“表其外, 养其内”。我有理由相信, 只有不断地提升作品的内涵, 强化情感交流, 构建团队意识, 深化专业知识, 才能更好地使作品更有观赏性及内涵性。

舞蹈编导是艺术工作中的一个综合体, 他把舞蹈的精髓应用于作品, 通过舞者得体地表现出来, 也可以说一个好的编导是把他的思想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而演员是感性的, 编者是理性的。只有感性理性相吻合, 才会达到合谐一致, 达到作品再一层提升。编导教学中, 群舞是一种技法, 主群关系、思想、文化内涵传达在作品中, 这种形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灵, 提升肢体和他们的思维观, 同时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在市场运行下使人民大众的审美得到提升。编导是一群具有内涵的人, 他们在作品和思维中表现文化和独狐, 这份独狐源自内心的独寂, 他在寻找内心的安定中可以让自己梦想照进现实, 这份现实促进他步步向前。同时, 一部作品只有真正地和观众交融, 才能使她的艺术价值得到提高及完善。前面的舞蹈构思到舞蹈创作都是艺术的内在和物化过程, 而舞蹈接受的现实和完成, 才使得艺术作品在欣赏中产生价值。这份价值是一种对舞蹈作品的评价及指正, 通过这样的过程, 使得艺术作品在后期的演出及修改中不断完善, 不断进步。

《忆·峥嵘岁月》这部作品在创作完成之初, 我找来了学校的老师及前辈、同事进行观摩, 一遍一遍的磨合中, 大家提出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 如“女孩的动作量太少, 是否可以叠加”“演员的情绪在各种转换过程中不足”“动作的整齐及质感”“内心的张力不足”等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团队在后期修改中加大了女孩子的动作性及主导性, 让她成为一种承上启下的带动。演员的情绪在课外及周末排练中加大了情绪的塑造性, 让演员在以造型为主的基础上固定注意内心情绪的表现。老师加大说教, 提升、挖掘学生的潜力, 终于在漫长的造型上找到了最适合的情绪点, 在这点上使我明白了“事无巨细”的道理。动作的整体不一致, 一遍遍的练习, 一遍遍的细化, 身体的关节、呼气、运动面、方位性等一步步进行细化, 最终在舞蹈的排练过程中, 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加强, 同学之间的包容及沟通也得到了升华。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她可以让人们在升华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看着这部作品从雏形到现在慢慢成熟, 内心有一种无限的喜悦和安慰。

作品在2007级毕业晚会上的亮相, 在学校建党90周年的演出中, 在其他校内外的大型演出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越来越独特, 舞蹈作品的整体内涵也更加浓厚, 这个过程中真正折射出一个真理:“艺术产生于实践, 艺术需要人文关怀, 艺术需要真诚动人”。2011年6月, 我有幸带领同学们参加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的比赛, 这次比赛是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省文艺界的最高综合性政府奖,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等部分联合组织评选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 在漫长的等待结果中, 我们盼来了好消息:《忆·峥嵘岁月》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舞蹈类创作二等奖。得知这个好消息, 我犹如石头落地一般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我清醒地认识到, 这次获奖是大家团结一致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结果的出现, 促使我反思了很多, 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成长, 不断提升自我竞争力, 不断学习, 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该作品之后又荣获山东省大学生文艺展演二等奖, 现在正在筹备华东六省一市的舞蹈比赛, 经过不断地磨砺, 我能够更加冷静地面对一次次比赛。因为在艺术的道路上, 只有坚持综合发展, 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努力, 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在求真、向善、塑美的行动中, 我们要表现社会面貌, 更要有一颗改变不良创作艺风的骨气。艺术是需要大爱的, 只有大爱无疆, 才会艺源无限。

时代需要艺术, 艺术呼唤创作。在众多艺术门类中, 舞蹈以他独有的物质载体完成人们在现实中所体现的内在美。这份美不是现代性的, 而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古时的《大武》《云门》乃至周代雅乐体系的完善及建立, 《六大武》和《六小武》都成为其庶民的教化及统治, 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代的“百戏”丰富了舞蹈的多样性, 也使得舞蹈成为其独立门派而存在和发展。隋代的边疆舞大量流入, 丰富了中原的艺术文化。唐代气象万千包容纳新, 《兰陵王》《胡旋舞》《九部乐》《十部乐》《座部伎》《立部伎》无论从形式、内容体裁上, 都有很大的提升。宋代城市的建立, “瓦舍”为艺术提供了舞台, 使舞蹈艺术平民化。明、清两代在外来艺术的冲击和戏曲的牵引下, 舞蹈历史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角下走到了尾台。近代舞蹈在百年变革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在学校、工厂、街头, 人们总是用艺术的方式呼唤和平;无论在战争中、根据地, 人们总是用艺术宣传革命, 提倡自由。从延安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文艺重要性, 都在贯彻一个原则“向人民学习, 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听来简单, 但要深刻认识还需要文艺工作者放下架子接足地气儿, 真正踏实地前行。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爱国是核心, 创新是理念, 包容是心境, 厚德是承载。在这份爱国精神中, 艺术工作者有能力看到独特而美好的一面, 因为艺术需要用美好的心境看事物, 只有用美的眼睛才会发现美的事物。

时代性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 因为国家从建设期到现在的发展期, 人民更乐于观望国家给予人民的权利和希望。这份希望是艺术工作者紧紧握住的光环。因为只有了解时代体会人文, 才能真正地进行艺术创作, 才能更好地“向人民学习, 为人民服务”。地方性是我们每一个国人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我们固定的居所会让我们深爱一个地方, 同时也愿意更了解地方。地方性的特色、人文、历史、足迹, 无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不单单是为了表现美、更多的是表现爱国情意、表现生我养我、给予我生存的一方热土。这份情意牵引我创作, 促使我带着真诚的心去完成我的使命。这份热土带动我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前行, 这种人性的大爱需要我们去尊重, 更需要我们去践行。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 我们应该谨记真实;在人性前行的道路上, 我们应该谨记真实, 真实是善, 真实是美, 艺术工作者需要时刻扪心自问“这是真实的艺术吗?”

摘要:时代需要艺术, 艺术呼唤创作。只有了解时代体现人文, 才能真正地进行艺术创作, 才能更好地“向人民学习, 为人民服务”。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不单单是为了表现美、更多的是表现爱国情意、表现生我养我给予我生存的一方热土。这份情意牵引我创作, 促使我带着真诚的心去完成我的使命, 这方热土带动我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前行, 这种人性的大爱需要我们去尊重, 更需要我们去践行。

篇4:忆峥嵘岁月

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土豪恶霸的欺凌,1943年,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怀着家仇国恨参加了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从此走上了革命征途。

入伍后,我被分配到驻大岺村的部队。部队共有二十余人,任务是为该村驻守三个炮楼,一个在村前,一个在村后,一个在山顶。我们晚上驻守炮楼,白天集中学习,由政训员吴声涛同志上政治课,讲共产党情况,讲革命道理和国内外形势等,以提高同志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对共产党的认识,坚定革命信念,增强胜利信心。大家深受教育,觉悟大为提高。

值得强调的是,当时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村里为部队提供了每人每天一斤米,但为了节约粮食给主力部队,我们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有时连菜都没有,只吃白饭。冬天我们只有单衣穿,没有鞋子,几个人同盖一张旧棉胎。同时还缺医少药,生病靠采集中草药治疗。我患疟疾,没有特效药,每隔一天就发作一次,浑身发抖,用土办法治疗一个月,没有效果。最后我就与疟疾对着干,发病的当天,扛着一袋大米,走三十里路,送到大队部,结果当天没有发病,疟疾被战胜了。我患了疥疮,没有特效药,就到河里让小鱼吃啄疥疮的溃疡,也收到较好的效果。当时生活虽然艰苦,但我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当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44年初的一天,地方反动势力集结大批人马向大岺村发动进攻。为保存实力,驻守在大岺村的部队当晚冒雨撤出大岺村,回到大队部。

回到大队后,我跟随大队,行军打仗,经受了战斗的考验。我曾参加了两次夜袭新造镇政府的战斗,第一次活捉了伪区长冼尧甫,参加攻入在市桥的日伪军巢穴,俘虏伪军100余人,缴获枪支190余支、子弹万余发,大汉奸李辅群带着卫队,爬上汽艇仓惶逃跑,进攻新造和市桥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此外,游击队还袭击了大龙圩,消灭伪联防队。

我特别难忘的是植地庄战斗。1944年7月26日,日寇接到特务告密,获悉我主力部队在植地庄宿营,驻广州石榴岗的日军集结了500余人,由吉田指挥官率领,乘夜远道奔袭植地庄。当晚深夜占领村后的各山头,拂晓向我部发起进攻,轻重机枪向我突围部队猛烈扫射,有的同志不幸中弹牺牲。

当晚,我站完最后一班岗,正躺下休息,突然听到密集枪声,立即起床背上子弹带,冲到村后,大部队和我班的同志都不见了,只见十多个干部、战士、卫生员等在竹林下徘徊。不知谁叫“谭灿,你识路,你带头向前面山头冲上去”,我们从山脚冲上去不远,听到山顶上有鬼子的嚎叫声,立即退了下来。我们又冲向后面一个山头,也是同样情形,只能又迅速退下来。

这时,我们感到已经被敌人包围。在这紧急关头,二支队副政委兼政训处主任李海同志率领大家向村前的小山头突围,通过一片稻田后,迅速向山顶冲上去。当冲到半山时,我们被占领山头的鬼子发现了,机枪马上扫了过来,密集的扫射打得沙石横飞。有的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大部分同志迅速越过山顶,向山下走去,从而冲出了敌人的包围。突围后我们走到了员岗,然后乘小艇到达草头沙隐蔽,当晚又乘小艇渡江回到草塘宿营。次日与大部队会合,才知道当天有八名勇士英勇顽强,机动灵活,打退了鬼子多次进攻,保卫了植地庄。战斗中,我部击毙击伤鬼子包括多名军官在内共七十余人,我部在突围中也牺牲了包括大队长卫国尧在内的48人,重伤22人。植地庄一战,粉碎了日寇企图一举消灭我部的妄想,开创了坚守阵地、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植地庄战斗后,我被安排到西海军政训练班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哲学和国内外形势等,在政治思想理论等各方面都有较大收获。学习结束后在特务小队担任服务员,后又调到林岳中队当服务员。

1945年初,日伪军对我禺南游击区进行大扫荡,妄图消灭我主力部队。林岳中队也随从禺南撤退的部队撤退到西海,敌人继续追击,我们连夜渡江至岛洲。当晚,支队领导决定西挺粤中,少数人留下坚持斗争。我们这个班被留下来,在基围的茅房里隐蔽。在日伪顽的夹击下,我们处境非常困难,实在难以坚持下去。据此,领导决定将人员疏散,自寻出路。当晚,部队人员全部集中,把枪支捆扎好,丢到河里埋藏,然后每人领了30元路费,含着眼泪离开了部队。

我与两个同乡坐在基围边,等到天亮,头戴破草帽,双脚沾满泥巴,打扮成农民模样,走到鸡洲,通过鬼子岗哨检查,随即乘小艇经沙湾,市桥回到六舅家躲避。经了解没有安全问题后,我由二舅先后安排在新桥和大龙圩当铺做工。不久,我得知从顺德潜回禺南的领导在伯父家隐蔽,我向他们汇报了从顺德疏散回家的经过,领导决定将我的组织关系交给在孔姓教书的黄瑾中同志。当时,交给我的任务是收集情报,并约定了联络暗号,但直到1946年3月,一直未见组织派人与我联系。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生活和战火的锻炼和考验,我由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

1945年抗战胜利,我父亲和伯父谭其科回到香港。我担心失去组织关系,于1946年3月也前往香港,寻找组织。经过伯父了解,我的组织关系联系人仍在国内,我于是重新入党,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工运工作。

在港期间,我由伯父介绍,在一英军宿舍看门,后来又被派到启德机场看工厂、仓库等。当时我的工资较高,每月港币140多元,生活比较宽裕。在港两年时间,我坚持读书看报,经常关注国际形势和解放战争的发展变化,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坚持政治信仰不动摇,坚持革命者本色不改变,不贪图享受,不随波逐流,随时准备重新拿起武器,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nlc202309040117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在新的形势下,广东恢复武装斗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于1948年3月毅然辞工告别繁华的香港,回到粤中人民解放军新高鹤总队,参加解放战争。1948年8月,我所在部队改编为粤中纵队第六支队,我先后担任服务员、指导员、教导员,参加了夜袭新会棠下、攻入高明县城、袭击开平单水口、配合纵队独立团攻入鹤山金岗圩等战斗。1949年10月8日,我们六支队与南下大军会师,次日入城接管肇庆。

链 接

谭其科:红色家庭的领路人

抗战时期,广州番禺区石基镇大龙村谭坊九兜巷一个大家庭共有14人参加了抗战,其中9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其他人也在不同的战斗岗位和工作岗位上,为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谭其科就是这个红色家庭的领路人。

谭其科,1890年出生于番禺,因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他13岁时在广州一家理发店做杂工,在广州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后追随孙中山,曾当过朱执信卫队队员,参加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讨伐广东督军等革命活动,之后在总统府担任孙中山的保卫工作。

谭其科早在1918年就与林锵云等人筹建香港洋务工会。经过多年的努力,洋务工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是香港最早成立的工会组织,在香港颇具影响力。洋务工会成为工人阶级的维权团体、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谭其科先后参加了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5-1926年省港工人大罢工。1927年蒋介石镇压工人运动,屠杀共产党人,香港洋务工会受港英当局限制,被迫停止公开活动。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全国一致抗日,洋务工会才恢复了活动。之后,谭其科积极参加为抗战筹募经费的活动,支持洋务工人回国参加抗日队伍。

1942年,谭其科带领全家回到番禺乡下,以卖烟为掩护继续为党做地下工作。他与妻子布淑芬经常接待和掩护广游二支队的指战员。为了抗日,他除了送长子到延安外,还先后送二子谭灼贤、三子谭灼炳、大女儿谭丽英到广游二支队参加抗日,他本人也在1944年参加了这支抗日队伍。此外,他还引领七弟谭七科,侄子谭灿、谭灼添、谭灼溢参加了广游二支队,通过地下党将谭七科的长子谭灼芬安插到钟村等地,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和抗日活动。他还介绍了同乡谭斌、曾锦宅等多人参加二支队。

1945年香港光复,谭其科按组织指示回到香港,担任香港洋务工会主席、港九工联会副主席,继续从事工人运动,为调解劳资纠纷、改善洋务工人的生活待遇,争取合法权益和支持工人罢工斗争而努力工作。他还利用承包的“军政游乐场”作为地下党活动的场所,在此召开地下党的会议,和安排地下党员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谭其科回到广州,担任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工会副主席、广州市总工会经审委员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省第一届人代会代表,1955-1963年间先后任广东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继续为新中国的工会事业作出贡献。

篇5:忆往昔,峥嵘岁月

——纪念一二九运动

引言: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运动,但同样的也是一次对历史的洗礼,这不仅让我想起中国现在的国情中国是永远向前发展的。中国人民现在已经懂得了世界大事,懂得了革命道理。这种道理是一步一步懂得的,从前懂得少,现在懂得多了。大家懂得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懂得了投降派、顽固派的阴险狠毒,懂得了民主宪政。他们认识清楚,要进步,要民主,要参政,而这民主宪政的真正实现还需要大家起来奋斗。只有全国青年学生、工人、农民一同起来作斗争,才能把这个事情搞成功。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以来又一次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并得到全国人民响应的运动,至今已整整七十六周年了。面对他们“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面对他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面对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当然不能!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作为新时期的预备警官,作为湖北省招改体制下的政法干警,每每想到这样一场运动,多少都为之感叹。忆往昔,峥嵘岁月,那个时候的学子们都能满怀一腔爱国热情,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思想不能松懈,更当我们身穿一身警服,更要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与背负的使命感,我们应更深入的体会如何更好的全新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现在的我们,思想上要做好充分准备,行动上更要做好准备,认真学好警务技能,抓住每个机会让自己体验如何当一名警察,警察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不光是口号,这更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历史时刻许下的承诺。

三大队四区队

篇6:同忆峥嵘岁月

风雨征程九十载,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便肩负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艰苦卓绝浴血奋斗,使我们的祖国战胜各种困难,逐渐走向光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历经各种磨难,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奋勇地奔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开创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我国逐渐成长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成就了我国的一个个不朽的辉煌。

展望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扭转了旧中国风雨飘摇的破败局面。

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此我国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社会迅速发展。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两次飞跃则是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科学谋划未来、加快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了解党的建立、成长、发展和壮大历程,了解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将进一步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坚定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当今大好的社会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与祖国、集体共荣辱。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务必要认真努力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实现自己回报祖国的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加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坚定理想,争做21世纪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

史实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在思想上有了意义深远的提高。

篇7: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纪念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

今年是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8年。在喜庆建局50周年之际,不能不有所回忆。

忆汽运处

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引起我对汽运处的回忆。汽运处在建局前就在迎春(时称迎门顶子)安家落户了。那时称汽车队,该队前身是铁道兵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第一分队。1958年冬,农垦局组织各农场上山采伐红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该分队奉命于11月到达迎春承担运输。

在大跃进中,虎林县、饶河县并入农垦局,称虎饶县,局县一家,两县的汽车都并入了汽车队,一时间,车队人多、车多,不便管理。1959年初,农垦局决定汽车队扩编为汽车营,编成三个队。在一分队原有30台解放牌汽车的基础上,又增加10台解放牌汽车,编为第二队,简称汽车二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戴万昌,队长刘振山。

在任免队长中有段插曲。原任命当时在农垦局修配厂当修理工的李忠全为队长,转业时李是某部营参谋长,下达命令后不到职,他想当修理工当到底,不想当干部了。结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到职任副队长。那时官兵虽然转业了,仍然是部队管理制度。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灰来垦区视察,认为局县合一,政企不分,摊子太大不合适,决定局县分开。这样汽车营随之解体,两县编入汽车一队的车辆、人员回县后,一队撤销,剩余人员、车辆并入二队,三队调给了东海煤矿。汽车营解体后,就剩下了二队,车辆达到100余台。

汽车队从到达迎春那天起,除担负部分各农场的货物运输和支援麦收外,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冬春运材。因为汽车队隶属交通处,木材生产由林业处负责,体制管理不当,常常发生矛盾。是年,冬运前农垦局决定,将汽车队划归林业处。

两处交接时,又有段插曲。交通处得知汽车队要交给林业处,他们马上做了手脚,将部分好车、好人,全留下了。为此,我与交通处的罗副处长吵了一架,我说他交车队不该“抽筋拔骨”。1962年成立东方红林业局,罗副处长被任命为局长,汽车队由林业处转交给了东方红林业局。我们俩一见面,就说起了那次吵架,我逗他:你“抽筋拔骨”抽了自己了吧?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这个小刘!还记得呢!”俩人哈哈了大笑了一阵。

我们那一代人,上下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遇事有话就说,有时吵的脸红脖子粗,吵过了事,大家都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个人恩怨。彼此之间,没有等级观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同志时说的:你掏粪,我当国家主席,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1963年,成立迎春林业局,运材任务由汽车队承担。但是,汽车队仍隶属东方红林业局,这是一种畸形的工作和生产关系。

1964年春,汽车队转入迎春林业局。至此,汽车队稳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解体,没再换牌子。

1972年,由队改处,胡世卿任总支书记,我为主任。队改处后到1983年,是汽运处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运材10万立方米以上。

汽运处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初建时80%以上的成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3以上的人是共产党员。在几十的奋斗中,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64年前的省级劳动模范有陈朝宰、栾成龙;1964年后的省级劳动模范有王宝祥、李世元、林翠红。

汽运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成长起局级干部六人;场级干部三十余人,遍布林业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

1958年冬,来到迎门顶子、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一分队近百名的老同志,健在的不多了。能见到的、听到消息的有:刘水清、王根才、王永清、栾成龙、杨庆儒、高清源、杨秀林、杨军、季海、李江令、陈凤武、李大森等十二三个人了,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

时光荏苒,地球不停地旋转,人来来去去,须臾之间几十年,老人们的青春虽然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却已成林,迎春林业局的各项事业,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甜。

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向当年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吃过大苦、献上青春留下子孙的人们致敬!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打造“中国蜂都”的人们祝贺!

忆检修厂的诞生

迎春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分队,修理分队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组。

这个修理组的组长,叫卢景孝,转业前是铁道兵某部汽车修理排排长,1956年转业到北大荒。卢师傅为迎春林业局培养了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修理工。

这个修理组的轮胎工叫刘校云,当时40多岁,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他创造了轮胎外胎补洞、打卡子,解决了轮胎供应不足的困难。

这个修理组的锻工刘吉贵,是1956年转业的铁道兵的老兵,当年40多岁。这位老同志为保证车辆完好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大荒刚开发时,日伪时期留下的公路失修,路况极差,汽车损坏严重。当时损坏最多的是:断大梁、断弹簧钢板。建国初期,汽车配件国家供应不足,车辆坏了配件,主要靠修理。

车梁断了,铆起来用,这由锻工承担。当时锻工只有手拉风箱、烘炉和大锤,但是在组长卢师傅领导下、刘师傅的带领下,1959年秋天,就铆起了车梁。引起我的感动,写了《汽车二队修理组敢想敢干铆大梁》的报道,发在农垦报上。

铆梁的铆钉自己不能造,是从农垦局修配厂求援的。铆梁是经常的事,不能总求援。刘师傅决心自己造一架铆钉镦床,但是没有钢料。刘师傅硬是用废钢轨锻打了几块钢料。又一次让我感动,写了一首诗赞颂。诗的标题是《五块方钢料》,发表在1960年《北大荒》文艺上。其中有一节:拉起风箱呼呼叫/风吹炉火冒绿苗/烧红“铁道”断两段/抡起铁锤打“铁道”(铁道是铁轨的俗称)。

当时没什么修理设备,除手拉风箱、煤炉外,有一台小台钻,一个砂轮机。铆梁钻眼,把小台钻用木架镶起来,人架着当手电钻用。

道路不好,除断车梁外,易断的是弹簧钢板,各车断弹簧钢板是常事,天天都有。为了保证车辆完好率,修理组组织煤炉把断了的钢板接起来用。刘师傅带领锻工,把断钢板的一端锻扁,然后把两片锻扁的钢板相叠锻打,成型后即可使用。

有了电焊机以后,用焊接的方法接钢板。差速器的半轴断了,也用焊接的方法接起来用。

修理组第一个电工是山东支边青年,叫王玉华,电瓶所需的蒸馏水,他用土办法提取。他与锡焊工张仁绪,用铁皮水桶焊制了蒸馏罐,解决了当时急需。

修理组第一个车工,叫周文香,是张福同志的爱人,结婚后1959年从佳木斯某工厂调入。1962年在农垦系统中,响应国家号召停薪留职,在复职时,林业局已划归林业系统,未能复职,成了家属工(农垦系统的停薪留职职工,全部复职了,停职期间按工龄计算)。

修理组1959年收的徒工,想得起来的,有张银生、张继堂、张继合……等;1960年收的徒工有孙世英、刘锡珍、李际明……等。以后都成了检修厂的修理骨干。到1960年秋,修理组车、钳、铆、电、焊等工种基本齐全,修理组扩大为修理分队,已有各类修理人员30余人。第一任分队长张福,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汽车司机,转业前是副排长。

由于全体修理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抢修,保证了全队车辆的完好率。1962年车队划归东方红林业局时,主管副局长来队检查工作,问:“你们队有多少死车?” 那时因为汽车配件缺乏,一时不能修复的车辆被成为“死车”。在一些车队是普遍现象。当我们汇报说:“我们队没有死车”时,他很惊讶。

1964年春,汽车队划归迎春林业局后,即承担起全局各类机械的修理。

1965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局展开,1966年上半年结束。在社教运动整改阶段,社教队长找我谈话,征求车队的整改意见,我建议:修理分队已承担全局的机械修理任务,应该从车队分离出去,单独建厂,以利以后的发展。

1966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机械检修厂成立,第一任厂长夏玉瑶,副厂长唐永发,我是指导员,副指导员任占才。

机械检修厂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忆农副二队的诞生

农副二队即现在林业局的轻工产品加工公司,它的诞生,要从火柴梗生产说起。

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此前,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工作,局建立了青年队,给青年们办了一个火柴梗车间,约生产一年左右。在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中,原青年队解体,一时间火柴梗车间没有归属。汽车队家属队队长李永坤,对我说:火柴梗车间还没安排归属,听说做一个齿轮可以生产出口火柴梗,很有发展前途。我鼓励他:你争取把它要来,齿轮咱有办法。

火柴梗车间归车队后,求八五四农场修配厂给做了所需的齿轮,从此开始,迎春林业局的火柴梗走出了国门。

1975年12月,出口火柴梗在黑龙江省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省委书记杨易臣看过后说:可以进一步生产火柴。局党委书记王雨林同志,抓住机遇,决定在火柴梗的基础上,建火柴厂。

1976年春,局决定由汽运处负责筹建火柴厂。为此,把检修厂家属队并入了汽运处家属队。

负责农副业生产的副主任李合永,带人出去考察后,认为建火柴厂,不是简单的事,汽运处难以承担。建议局应组织专人组建,局接受了建议。

同年12月初,合并后的家属队的矛盾显露出来:人多活少,你争我夺,人们都往火柴梗车间挤,家属、青年一时意见纷纷,特别是一时进不了火柴梗车间的检修厂的家属、青年,认为汽运处领导有偏向。

因为两队合并后,人员思想混乱,彼此争工作,12月的一天发生了事故!

修理工马玉泉同志见截木段用大肚子锯锯截,既笨重劳累,工效又低。他设计、制造一台电动截木段的元锯。这个工序由重活,变成了轻活。大家都争着到这道工序工作,结果一位家属工被元锯伤了手指!

此时,已进入冬运,一头是冬运一天比一天紧;一头是家属队的问题不断出现,让我这个汽运处主任,一时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运材是主业、大头,动不得,必须从解决家属队入手,摆脱困境。

想好主意后,找局王书记建议:把生产队分开,不然摊子太大不好管理。陈述理由后,王书记让我与检修厂领导班子商量,如果他们同意,可以分开。与检修厂的领导同志商量,他们理解我的难处,同意分开。

局领导、检修厂领导同意了,家属生产队领导不同意!与他们商量两个晚上,商量不通。他们说:合,好合。分?怎么分?对家属、青年没法做工作,他们意见很大。原检修厂生产队的队长说:有的家属发牢骚说“这是卸磨杀驴”;原汽运处生产队长说:分开后检修厂家属、青年没活干。卡住了!

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再找王书记建议:家属队独立,为场级单位,由局直接领导。王书记听后觉得也可以,但反问我:那干部从哪出?我说那就是你的事了。我们俩沉闷一会,他说:要独立,干部还得由你们处出,你看让谁去好?我说:建议是我提的,就我去吧。“你看让赵德祥去怎么样?”我说他还年轻,你别小瞧家属队,麻烦事不少。“你回去谈谈。”

回处向德祥同志谈了大体意思,他没吭声。没有深说,又去找王书记:请局党委就决定我去吧,把李合永、李树俊、王凯给我,我们一定把这个队建设好。

1976年末,局党委作出决定:机关生产队为农副一队,汽运处生产队为农副二队。二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副队长李树俊,支部书记是我,副书记王凯。李合永同志,经向局领导请求,加入了我们这个班子。1977年1月1日正式“营业”。

我在二队工作半年,主要做了一件事:决定将临街的火柴梗车间,卖给了商粮科,所得资金,在迎东菜地建火柴梗车间。目的是扩大生产,增加安置人员,消除两个生产队合并后,队员之间的矛盾;火柴梗车间临街,生产火柴梗的木材堆在街上,既不安全也没有发展空间。

迎东的火柴梗车间,是李树俊同志带领家属、青年建起来的。树俊同志早已作古了,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不能不想起他在建火柴梗车间时,抬房架子压肿的肩膀,不能不想起他流下的汗水……

农副二队的诞生,说明我们那一代的干部,工作有革命热情、干劲,但是,在热情之下决定事情,也常有盲目性。我们有个优点,那就是民主作风好。基层干部有意见和建议可以毫无顾虑的提出,局领导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农副一、二队的诞生,推进了迎春林区农副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忆汽运处千米车竞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迎春林业局木材生产的鼎盛时期,每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上。1973年局给汽运处的运材任务是:运原条144000立方米,实际完成159052立方米(出材率平均80%)。这一年出现5台车月产千米(原条)的车辆,由此开始组织月产千米车竞赛活动。

竞赛条件是:安全、月运材千米、节约油材料。载量不准超过13立方米,超过13立方米的部分不计产量。达到要求的为先进车组,上光荣榜。开始时光荣榜用白纸公布,在车号上画一面小红旗,后来,给得奖车组挂红布制做的写有黄字“千米车”的三角形奖旗,进一步既挂旗又照相。发生事故、油材料超耗的车组,产量达到千米,也不授先进车组称号,不挂红旗。各车组你追我赶,竞赛热火朝天。

单车月产千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系列的事情。

当时双班作业,歇人不歇马,每位司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吃住不回家。汽运处建立了司机休息室,配有叫班员,车回来后,叫班员叫醒接班司机接班。

要想创造千米车,双班司机必须团结,互相配合默契。每天必须保证运材35立方米以上(按每月30天计算)。如果第一班司机跑两趟,第一趟车回来,第二班司机即接班去卸车、加油、检查车,让第一班司机利用卸车的空隙时间,抓紧吃饭,稍事休息,以便接着跑第二趟。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把车保养好,才能保证出勤率,出勤率高才能保证运材进度,否则,千米车就告吹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为了完成千米,不得不让车“带病坚持工作”。有一个月末,段福乐同志就差不到10立方米,就到千米了,水箱有一点漏水,要平时就停车修理了,在这个特殊时刻,他用水桶提上水(冬天路上不便找水),又跑一趟,超额完成了千米。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行车安全,一旦出了事故,与千米车就无缘了。

车有故障,交接班司机共同修理。直到把车修好,交班司机才能休息。创千米的司机异常劳累。

汽运处的各行各业,各个工种紧密配合。修理所昼夜修车,对有故障的车辆,随到随修,白天不误时,晚上不过夜;食堂昼夜不离人,司机随到随吃;调度派车远近搭配,争取每台车能运材三趟以上;统计员每天公布单车运材进度、油材料消耗情况,使司机们对自己的运材进度和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便于处、队领导掌握生产情况;处、队领导昼夜执班、跟班,出现司机因事因病空缺时,支部书记、队长、副主任立即顶班。

在干部中最累的是运材队的支部书记和队长。他们既要组织好各车组的人员调配又要掌握每台车的技术状态,不论哪台车出了故障他们都要帮助抢修,他们的工作,常常昼夜连轴转。

千米车竞赛活动,最突出的一年,是1975——1976冬运,一月份,运材二队15台车,在支部书记丁梦海和队长欧维友的带领下,车车千米,满堂红。最突出的同志,是汽运处的副主任、老模范王宝祥同志,1975年冬运他带头搞单班运材试验,创造了单班作业月产千米的记录。

千米车竞赛活动,是汽运处全体同志一盘棋的有机活动,全处同志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千米车竞赛活动,促进了汽运处的安全生产、车辆完好率和出勤率,促进了汽运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忆汽运处从房建队到“四自己”

汽运处1972年前称汽车队。这个汽车队与其他汽车队不同,它既是汽车队又是房建队。汽车队建房是从1960年开始的。

1959年,由山东支边青年组建的房建队,为汽车队建了一栋条子加锯沫、双层铺的大宿舍。这时车队的家属,大部分已来到迎春,没处住,男男女女都挤在大宿舍里,一个床位就是一家人家。1960年,车队决心自己动手盖草泥拉合辫的房子。

什么叫草泥拉合辫的房子?即用元木、小杆立好房架,钉上横木,把草在泥里滚成泥绺,将泥绺搭在横木上拧成辫,排在房架两边,中间形成槽,槽里填土,夯实,外边抹泥。

建房所需的木料自己伐,草自己割,石头自己采,泥就地挖土和。

负责组织房建的是车队副指导员王永和同志(已调鹤北局),房建队由司机、助手、支边青年组成,队长叫张万银。这一年建了草泥结构的家属房、集体宿舍、办公室。在入冬前算一算,还有20户没处住,最后又抢建了一栋20户的家属房。后来,人们称这栋房为“20户”。当年的老同志,现在对它还记忆犹新。

建局之初是季节性生产,冬运结束后,汽车队除部分人员修车、保养车外,大多数人没有工作。1964年,局决定汽车队承担部分房建任务。当年承建的是以建车队食堂名义建的俱乐部,即现在的商场。除此,在现在的第一居民委处建家属宿舍七栋,还建了车队办公室,即现在商场西侧的住宅。

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高潮时停了一段时间,1971年“重操旧业”。当时运材车三班作业,冬运结束后有部分运材任务,有些运材车改成了货车。人员仍有闲余。这一年全局开始大批建砖瓦结构住宅。汽车队决定三班变一班,抽下的人员组织起来建房。

那时候建材奇缺,砖瓦外买,沙石就地取材,自己开采。水泥很少,砌墙用迎春沙加黑土。迎春林业局没有松材,在完达山林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当过常委的韩国珍同志,与东方红局联系,支援我们几车红松原条,解决了门窗等用料。没有油毡纸,房板钉好后,抹泥挂瓦。这时建的房子,因陋就简。

这一年虽然建材奇缺,在同志们群策群力下超额完成任务。原定建16户,建成28户。

最好年份是1977年,创造了三天起一栋房框的建房速度记录,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汽车队的房建队,只有孙树本同志一位专职瓦工师傅,他不仅带头砌砖,还要作技术指导和带徒弟。在建房中成熟一批司机木瓦工。木工:王瑞平、于凤鸣 ;瓦工:王宝祥、李世元、马川金、李维万、张文庆……等等,这些同志都成了成手。建局大俱乐部时,汽车队房建队,担当一面。

迎春林业局汽运处的汽车司机,是多面手,冬春驾车运木材,夏秋拿起瓦刀、斧锯、和泥、抬砖的工俱建房,一年四季为国家、为迎春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汽运处由房子自己建,进一步延伸为:房子自己建、车自己修、路自己养、桥自己架的“四自己”。

车自己修。是大、中修。在机械检修厂组建前,汽车大、中修,送到虎林农垦局修配厂修,机械检修厂组建后,大中修由该厂承担。车自己修的好处是:一,免去了与修车单位的扯皮,进厂、出厂的诸多矛盾;二,修理及时,节约费用;三,司机随车进厂,参加修理,对修车既进行了质量监督,又学了技术。

路自己养。1971年车队建立了养路段,1975年,对皖峰至东风;团山至房山;南林至尖山林区的几条公路,进行大修。

丁梦海同志带领他的运材二队,在通往房山林场的公路上,架设过桥梁。

汽运处的建房及其发展的“四自己”,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忆汽运处开发光明青年点

为了安置知识青年,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建立两个青年点,以种粮、种菜为主,发展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以曙光原企业农副队土地、房舍、机械为基础,建立曙光青年点。主要安置局机关、贮木场、房建处、学校及曙光林场等各单位的青年。汽运处主动请缨,到光明、向阳林场之间开荒建光明青年点。主要安置汽运处、机械检修厂的青年

1975年春,副主任李合永,生产队长李永坤,带领部分青年进点。在公路北侧地势较高的荒地上,除草平地,搭起帐篷,生火立灶——光明青年诞生了。

进点第一个大问题,没水吃!距两个林场都有几公里,不便取水。创业者自有办法:就地挖坑汲水。但是所汲取的水,是地表水,既苦又涩还有小虫。建点立足之后,在青年队长王延林带领下,就地取材打出了第一眼井。

建点时生活十分艰苦,不仅没水吃,也没菜吃,只能用盐水煮大豆当菜。

第二个问题是开荒需要懂开荒的人。汽运处人才济济,汽车司机杨雄、李靖原来是拖拉机手,开过荒,他们俩成了开荒建点的主力,除自己驾机开荒外,还带徒弟。杨雄同志革新了开荒大犁,大大提高了开荒效率。

为了建好这个青年点,汽运处作出了巨大的付出。该处副书记赵德祥、副主任李合永、王宝祥、王凯轮流在点上与青年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上床,随时解决开发青年点中的问题。他们不仅带领青年们建点创业,更要做青年的榜样,带作风,传精神。

全处各行各业大力支持,需要人出人,需要东西,只要有的,立即付给,开荒机械出了故障,修理所随到随修。众人拾柴火焰高,使青年点的开发如火如荼,当年开荒千余亩,部分开荒地种植了大豆。

创业不仅艰难,也出事故。197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局领导和几位科长,下场检查工作,路过青年点也下车看看。我和王宝祥同志陪同并汇报建点情况。在边走边谈中,宝祥请示:有片荒地想烧一烧开出来。说了两遍,领导们没人吭声,既没人说同意,也没人说不同意。见势我耍了小聪明:领导不好表态,你看哪天没风,你就烧吧。结果烧荒时,跑荒了!多亏附近林场及时主动帮助打火,没造成森林大火。当时我见到了带人打火的永丰林场王副主任,十分感激。在处理火灾调查时,物资科吕世福科长,如实证实了我们的请示经过。对这次跑火事故,领导承担了责任,我没受到处分。

小聪明耍不得!耍不好要出大事!

转眼之间,开发青年点已经过去38年了。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75、1976年,进点的青年,年纪最小的也年过半百了,不少的青年已经做爷爷、做奶奶了。青年点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当时高中毕业后即到青年点劳动,青年点成为青年们的第二所学校,使他们没有在社会上散漫,有益于社会安定,促进了青年的健康成长。

据《迎春林业局志》记载,光明青年点,从建点到1987年,共开荒10605亩;到1980年,共建集体宿舍560平方米,食堂430平方米,仓库238平方米;到1988年,共生产粮豆448.2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豆193.25万公斤。

光明青年点的开发,增加了林区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生活。青年点开发后,从1976年起,每年免费向汽运处、检修厂的职工赠送部分面粉、豆油和大豆。光明青年点的开发,为农副二队——轻工产品加工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迎春5号杨的栽培、实验创造了条件。

1983年,有感青年点的发展,写了一首诗,抄录于下:

青 年 点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从老主任带领我们踏荒开始,屈指已是八年时光。

土地一年年熟化,我们渐渐成长,我们一步步成熟,青年点一天天变样——沿着第一行脚印,修起了平整的公路;图纸上圆圈圈儿,已经变成了村庄;

图纸上的黑点点儿,已是杨柳成行;

昔日没人的小叶章草,已化成千顷麦浪;

水库里凫着鹅鸭,山坡上滚动着牛羊……八年岁月,热汗流淌,换得一派兴旺。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创业,我们在这里成长。

篇8:忆峥嵘岁月

3隳我与防水3。年“条条专政”, 贯彻标准是“管、卡、压”, 企业生产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标准修订小组冲破重重阻力, 克服了不少困难, 幵展调查研究, 收集数据, 听取生产、用户意见, 最终提出了修订标准草案与编制说明。1972年在上海召开了国家标准审查会。丁原局长、赵松副处长、樊桂珍同志参加了会议。当时, 开审查会不像现在, 一天、半天就审一个, 而是至少要三、四天。开会时, 首先“务虚”, 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标准与产品质量问题的指示, 统一思想认识, 这至少一天时间;然后再审查标准, 逐章逐条审查, 听取意见, 认识一致、大家都没有意见了, 才算通过。在审查GB 326《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国家标准修订稿时, 生产企业最大的意见是认为标准中技术指标太高, 达不到。原因是生产纸胎油毡的原材料纸胎、沥青来源复杂, “五花八门”, 质量得不到保证, 成品质量如何能达到国家标准?!为此, 当时会议决定用“榜样的力量”来说服代表。审查会第二天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上海市产品出口企业——免检单位嘉丰棉纺织厂。该厂介绍了他们如何面对来自国内外的不同来源、质量档次不同的棉花, 加强原材料进厂的质量检验, 不符合生产产品质量要求的棉花决不采购、决不进厂;对符合生产产品质量要求的棉花也根椐其不同来源与质量状况, 调整产品配方与工艺, 保证最终产品布的质量达到出口国标准的要求。这种在生产中“以变应变”的管理思维使嘉丰棉纺织厂荣获和保持了“国家免检产品”的荣誉称号。参观回来, 防水生产企业的代表受到活生生的教育,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国家标准也顺利通过;代表们还表示回去以后, 要认真学习上海嘉丰厂的经验, 对进厂的原材料纸胎、沥青严把质量关, 根据原材料的变化, 调整配方与工艺, 使成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GB 328《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修订中的一个亮点是武汉工业大学徐昭东老师提出的以真空吸水法测定历青防水卷材的吸水性。该方法比常压吸水法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 有利于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这也可能是徐昭东教授进入建筑防水领域的“第一次亮相”、作出的“第一次贡献”, 也是我与徐昭东教授的“第一次见面”。20世纪60—80年代,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一统天下”, 是我国主要的防水材料, “三毡四油”、“二毡三油”是防水施工传统的设计、施工方案。80年代末, 随着十年动乱结束,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我国防水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 GB 326—1973《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GB 328.1�7—1973《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这次修订负责起草单位是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 主要起草人是张树培、薛勤华等。1973年版是文化大革命中修订的, 其中技术指标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 比较低。1989年第二次修订, 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国家标准, 产品分等, 优等品达到国外先进国家标准的水平。当时, 我代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主持了标准审查会。会上, 参加审查的防水材料企业认为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提出的标准送审稿中的技术指标“太高”、“无法达到”。原因还是“纸胎质量太差”、“历青供货源多, 质量不稳定”, 把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培、薛勤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我作为会议主持人会上会下忙于协调, 听取不同意见。标准审查会通宵达旦, 白天没有统一, 吃完晚饭晚上继续开, 开到深夜11点多会议告一段落。代表回去休息, 标准起草小组接着开会Q根椐代表审查意见讨论处理意见, 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结束。回去睡四五个小时, 早上7点吃完早饭, 8点钟又继续开审查会, 把标准起草小组的处理意见交给与会全体代表讨论, 争取统一认识。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培是“老防水”, 有备而来, 拿出了“杀手锏”。他拿出了一些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申报国家质量金质奖、银质奖的材料说:“你们申报时的报告, 产品质量检验结果都能达到或超过标准修订稿中的技术指标, 为什么今天会上又说标准修订稿中的指标太高, 达不到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们申报国家质量奖报告中的数据是假的;或者今天你们会上说的标准修订稿中的指标太高达不到的话是假的!”张树培一席话, 似一声惊雷, 会上沉默一片, 鸦雀无声。最后还是会上一位生产企业的代表打破沉默, 说了大实话, 给这场纷争画上了一个句号:“生产企业申报国家质量奖报告中的质量检验结果是我们企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水平;而今天我们会上说的情况, 是我们日常生产管理的水平。”GB 326�GB 328经过通宵达旦的讨论, 最后通过了审查, 这就是后来颁布的GB 326—1989《石油沥青纸胎·024 CBW 2014.18

油毡、油纸》、GB 328.1�7—1989《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当时, 杭州油毡厂的岳佩文工程师冲着张树培和我说:“你们这么没日没夜地干咋行?制定标准、管理标准, 真烦死人累死人!领导应该给你们发补贴, 每人发一斤人参!”后来听说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勤华审查会结束以后就病了, 在家休息了一星期才上班。改革开放——迎来标准化的春天1976年10月, 粉碎“四人帮”, 拨乱反正、依法治国, 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迎来了标准化的春天。随着城乡住房建设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我国防水材料的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是产品品种增多, 结束了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的“一统天下”, 弹性体 (SBS) �塑性体�APP) 防水卷材, 自粘防水卷材, PVC�氯化聚乙烯等新型防水卷材在我国兴起, 产量扶摇直上;防水涂料也从乳化沥青“一枝独秀”, 扩展为以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与聚合物改性防水涂料等为主要品种的多元化市场。二是防水材料的工程应用也从屋面、厨房、卫生间等的防水, 扩大到地下室、地铁、隧道、水利、桥梁、高铁、环保、海工、核能与国防军工等广阔领域。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 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多、应用领域的扩大, 需要制定新的产品标准与试验方法标准, 来监管产品质量与规范市场,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迎来了标准化的春天。——20世纪90年代初, 制定了GB 12952—199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2953—1991《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两项国家标准。2003年进行了修订, 改为GB 12952—2003, GB 12953—2003。GB 12952于2011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颁布为GB 12952—2011《聚氯乙烯 (PVC) 防水卷材》。一20世纪90年代初, 制定了j C/T 559—1994《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JC/T 560—1994《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两项行业标准2008年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了GB 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2008《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项国家标准。——2006年制定了GB/T 20474—2006《玻纤胎沥青瓦》国家标准。——2007年制定GB/T 328.1�27—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27项试验方法标准, 建立了检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合成高分子 (橡胶和塑料) 卷材产品质量的统一平台—20世纪末, 制定了GB/T 16777—1997《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21世纪初修订后为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建立了检测建筑防水涂料产品质量的统一平台。——20世纪末, 制定了GB/T 18244—2000《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为检测建筑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的老化性能建立了统一的平台。——21世纪初, 制定了GB 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GB/T 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项国家标准, 现修订为GB 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GB/T 19250~20]3《聚氨酯防水涂料》:——20世纪末、本世纪初, 制定了JC 840—1999《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JC 989~2002《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两项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 2009年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GB 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21世纪初, 制定了j C/T 904—2002《塑性体改性沥青》�JC/T 905—2002《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卷材涂盖料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GB/T26510"—2011《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GB/T 26528—2011《防水用弹性体 (SBS) 改性沥青》两项国家标准——21世纪初发布了制定的GB/T 18840—2002《沥青卷材用胎基》国家标准.——2008年发布了制定的GB/T 18378—2008《防水沥青与防水卷材术语》国家标准。—2009年发布了制定的GB 23440—2009《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

料》、GB/T 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三项国家标准2011年发布了制定的GB 27789—2011《热塑性聚烯烃 (TPO) 防水涂料》国家标准。-2008年发布了制定的JC 1066—2008《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T 1075—2008《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等10项防水材料行业标准——2014年发布了制定的JC/T 2218—2014《防水卷材沥青技术要求》行业标准1968年以前, 我国的建筑防水材料标准仅有7项, 其中国家标准3项, 部标准4项据笔者统计, 截止2014年7月底, 建筑防水材料 (密封材料及其试验方法未统计在内) 已正式批准颁布的现行标准共有87项, 其中国家标准50项, 行业标准37项。具体情况为:国家标准:——按标准性质分:强制性国家标准10项, 推荐性国家标准40项;——按标准类别分:基础性标准1项, 产品标准20项, 试验方法标准29项行业标准:——按标准性质分:强制性行业标准1项, 推荐性行业标准36项;——按标准类别分:产品标准36项, 管理标准1项。应该说我国生产与应用的主要防水材料都制定了技术标准, 并从原材料、半成品到产品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建立了完整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对提高防水材料产品质量、规范与争化市场、保证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我国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使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建筑防水材料标准的世界第一1996年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的一次年会上, 参加会议的上海市北蔡防氷材料厂李鑫全厂长找到与会的国家建材局行管司标准处牛建国处长, 建议为自粘卷材制定一个行业标准, 以推动这种新型防水卷材在我国的生产与应用。牛龜国又介绍李鑫全找我, 商讨能否帮助企业制定这项产品标准会后, 我收集资料, 了解情况, 向国家建材局申报了自粘防水卷材行业标准制定的列项申请, 经批准列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1997年建材与非金属矿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该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市北蔡防水材料厂、中国化学建材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负责组织有关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起草当时, 在我国市场上, 自粘卷材类材料, 进口产品有美国W.K GRACE公司的“必坚定”、台湾的“必治世”;国内除上海市北蔡防水材料厂生产的“贴必灵”外, 保定石油化工厂防水材料分厂、盘锦通达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也生产此类产品由于这种卷材具有不透水性、低温柔度、抗变形性能与自愈性能好等特点, 易于施工, 加快了施工速度, 受到了国内外建筑界的青睐。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一些重要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宾馆、地下建筑、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等都采用这种新型防水卷材作防水工程, 获得良好的防水效果当时, 国外没有自粘防水卷材产品标准, 美国W.R GRACE公司只有“必坚定”的产品说明书, 列入了一些技术指标与采用的试验方法。国内生产企业制定了本企业产品的企业标准, 但技术指标少, 试验方法不统一, 仅适用于本地区, 影响产品推广。在自粘卷材国内外标准“一片空白”, 无所遵循的状况下, 我们收集了“必坚定”产品说明书中性能测定采用的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ASTM) 的试验方法和国内企业的标准, 根据自粘卷材的特性, 产品质量应控制的技术指标与使用条件下需要的技术指标, 规定了标准中的技术要求由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采集国内外样品, 进行了卷材基本物理力学性能与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同时, 收集工程案例, 并实地调查厦门工程机械厂大跨度钢网架振动屋面采用北蔡防水材料厂79 040 m2自粘卷材, 经过两年台风、暴雨等严峻考验, 使用良妤的案例经两年多的调研与试验研究, 1998年底通过审查,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于1999年4月9日批准发布JC 840—1999《自粘橡股沥青防水卷材》行业标准, 于1999年8月1日正式实施

JC 840—1999《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行业标准适用于以SBS等弹性体改性沥青为基料, 以聚乙烯膜、铝箔为表面材料或无膜 (双面自粘) 、采用防粘隔离层的自粘卷材, 是一种无胎卷材, 拉力低、延伸率高2002年根据上海湿克威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李坤全总经理建议, 我国又制定了JC 898—2002«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行业标准该标准适用于以聚合物改性沥青为基料, 采用聚酯毡为胎体的、粘贴面覆以防粘材料的增强自粘卷材, 是一种胎体增强的自粘卷材, 拉力是无胎自粘卷材的2�4倍, 但延伸率较低。在两个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2009年又制定颁布了GB 23441—2009《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强制性国家标准自粘防水卷材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与贯彻实施, 大大推动了这种新型防水材料在我国的生产与推广使用, 生产企业增多, 产量扶摇直上, 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成为在我国防水材料市场上与弹性体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驾齐驱的主体卷材—JC 840—1999《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粘防水卷材产品标准, 适用于屋面、地下、厨卫间等工程防水:美国材料试验协会2000年发布了ASTM D19701—2000《用于坡屋面垫层防水冰坝的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比我国晚了一年, 适用范围有限, 仅适用于屋面的屋檐或天沟, 或两者兼用的防水垫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的新型刚性防水材料-其防水机理是其与水作用后, 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以水为载体在混凝土中渗透, 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不溶于水的针状结晶体, 堵塞毛细孔道和微细缝隙,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与防水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按使用方法分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两种20世纪80年代, 加拿大XYPEX (赛柏斯) 的产品首先进入我国, 用于上海地铁工程防水此后, 美国PENETRON (膨内传) 、德国FORMDEX (防挡水) 、加拿大PQ200系列和KRYTON (凯顿) 等产品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结构、地铁、隧道、桥梁、污水处理厂、水利工程、核电站等但国外产品只有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没有国家标准和统一的试验方法标准, 严重影响了产品在我国的推广使用20世纪末, 我单位首先向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申请制定行业标准, 随后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了制定国家标准的计划, 均荻得了批准。但在国际上、国外没有可供参考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仅有生产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产品检测报告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 如何制定这项新型刚性防水材料的标准?产品需要规定哪些技术要求?采用哪些试验方法?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收集了国内外资料与相关的技术标准, 根据该种材料的特性, 参考GB 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JC 474—1999《砂浆、混凝土防水剂》等, 制定了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特性就是渗透、结晶、自愈、防水性能好它与卷材和涂料防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仅仅在混凝土基面形成“外套”, 而是与混凝土形成整体防水与永久防水在制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标准时, 测定其渗透结晶性能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测定其“第二次抗渗压力”;另一种方法是28天测定基准试件带涂层的抗渗压力与磨去涂层的抗渗压力后一种方法磨去涂层比较复杂, f_基渗透‘猶2011年3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审查会全体代表合影

可能损伤混凝土表面, 影响抗渗压力, 引起试验结果跳动与离散。标准定稿时, 选择了第一种方法, 以测定第二次抗渗压力来表征材料的“渗透结晶”性能。GB 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 这类产品的市场应用迅速扩大但因其价格昂贵, 在国内市场销售价每吨达到2万�4万元, 一时间国内企业趋之若鹜、蜂拥而上, 其中不乏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企业把“第二次抗渗压力”符合GB 18445—2001的都当作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市场上兜售。经调研, 市场上一些水泥基防水材料、铝酸盐与硫铝酸盐系列水泥、膨胀剂、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配制的混凝土, 都具有自愈能力, “第二次抗渗压力”也能达到GB 18445—2001, 但它们不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事实证明, 第二次抗渗压力只能表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自愈性, 而不能表征其渗透结晶性能。因此, 最近一次标准修订时, 经大量试验研究, 将28天磨去涂层后的抗渗压力作为判定其渗透结晶性能的技术指标, 并列入新批准颁布的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国家标准GB 18445—200 KGB 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这种新型刚性防水材料产品标准。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在中国的生产与销售商已把其翻译成本国文字, 作为他们生产、改进本国产品的技术资料。他们认为:“第二次抗渗压力”表征材料的“自愈性能”, “磨去涂层的抗渗压力”表征材料的“渗透结晶性能”是中国国家标准的创新。徐昭东教授之问——中国究竟有多少符合国家标准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03年我参加一次与意大利德高瓦的技术交流会。武汉工业大学徐昭东教授与我提前到了会场, 空旷的会议室就我们两人。徐教授突然向我发问�“GB 18242XB 18243都是你組织科研院所、生产企ik制定的, 椐业内统计2003年我国生产7 500万m2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其中有多少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我回答:“大约有20%吧!”他反驳道:“有500万m2就不错了。”我说:“你有些悲观了!”会后, 我问过一位在防水行业工作30多年的专家, 把徐教授的问题问了他:“我国一年生产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究竟有多少符合国家标准?”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而是说·.“沈阳蓝光生产的APP卷材质量不差、信誉好, 北京等机场都使用了他们的卷材。卷材的检验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都通过了。”我后来补充提问:“防水卷材的贮存期是一年, 蓝光的卷材存放一年后再去检验, 能否仍然达到国家标准?”他叹了一口气说:“没有做试验, 就不好说了。”后来, 我将徐教授提出的问题问了一位生产这类卷材产量国内名列前茅企业的负责人。我说:“我国生产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 究竟有多少符合国家标准?”他回答:“不好说。”接着我又追问广那么你们企业一年生产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多少符合国家标准?”他陷入沉默, 没有回答9后来, 我又将徐教授的问题问过一位科研院所的领导, 他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2007年在北京防水行业质量论坛上,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领导曾在大会上大声疾呼:生产假冒伪劣防水卷材的企北与施工单位勾结在一起, 送样、给建设单位展示的卷材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但实际工程上使用的是低质量的非标产品。施工单位为了规避检查, 白天不干, 晚上施工, 使用的伪劣卷材, 上面一浇混凝土就全覆盖了, 无法检查。他在大会上号召:检举揭发生产、使用这些假冒伪劣防水卷材的生产企业与施工企业, 保证防水工程质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防水材料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防水材料标2013年5月访问德国FLL耐根穿刺防水材料试验室

上一篇:禁毒教育心得体会高中1200字下一篇:多福居酒楼开业前期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