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是1989年2月在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我院的主要职能:一是做好院内的教育科研工作;二是为省教委和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服务;三是推动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省教育科学院是一个含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综合研究机构。

第一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摘要】为提升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文章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的经验,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在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关键词】科研反哺教学;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科研思维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ck-feeding Teach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WU LiZHOU LinglingJIANG BaopingYU BinLU JinfuHONG MinLU Yin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32, China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重要工作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1-2]。目前,科研反哺教学已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医药院校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推广实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教育教学课题。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该课程旨在阐明中医药传统理论,揭示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本质,参与中药新药开发,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推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服务等实际应用问题。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基础研究促进应用转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层次。然而,如何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尚无现成的经验借鉴。笔者结合本校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方面总结科研反哺教学在培养学生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1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知识的热情1.1将科研成果以故事形式应用于理论教学中药药理学是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结合最紧密的桥梁学科之一,整理中药新药研发[3]、中药临床实践、中药创新性作用机制研究[4]等方面的重要成果,追踪其研究背景及具体过程,将中药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科研实践,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理解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体会中药药理学在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及临床实践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科研故事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寻找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知识点理解的科研故事,如在学习解表药药理作用之前,先将“山东名中医刘惠民用大青龙汤治疗毛主席所患感冒”及“中医药在新冠病毒肺炎中的作用”等实例以课前资料的方式发放给学生, 利用自主学习(Team-based learning, TBL)、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案例式教學(Case-based learning, CBL)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解表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在课上开展PPT汇报、演讲答辩、辩论、案例分析。通过开放、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探索中药药理学新的教学模式。

1.1.1TBL教学指由不同的学习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承担学习任务,既相互合作又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

在中药药理学的TBL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成果以PPT、文献综述和汇报、讨论等形式展示,经教师、团队之间和团队成员之间评估计入中药药理学课程成绩。

1.1.2PBL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通常情况下,“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根据“问题”充分预习、查找资料;课上在教师辅导下开展演讲、答辩、辩论或讨论,回答所提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好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可选择中药药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面临某个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愿望,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1.3CBL教学这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解析,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属于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CBL与PBL最大的区别在于以案例为主体,其教学过程一般由教师筛选和准备特定案例或病例,学生围绕该案例或病例查找资料,课堂上分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所学知识。

在CBL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真实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1.2教师的科研实践反哺中药药理学理论教学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多数具有自己的科研方向。我校中药药理教学团队多数教师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年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为科研反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实践经验融入到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讲解中,也可将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用“问题”或“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教学相长、科研反哺教学。

2科研反哺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从科研反哺教学角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5],不仅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6]。为此,我校设置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3个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块。其中,验证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综合性实验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中药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选题开展实验。

2.1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反哺理论教学一致,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项目)转化为综合实验,可以丰富实验内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便于实验项目的筛选,可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借助第二课堂等教学平台,筛选合适的研究内容,融合到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实验体系中。

此类实验,以初步训练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采用PBL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实验报告中,需要学生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呈现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及改进措施。

2.2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训练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选题、方案设计、可行性汇报、实验准备与实施、实验现象与问题处理、结果归纳与分析、研究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经过该类实验的训练,学生可进一步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理论与实验结果的理解。同时,中药药理学实验内容进一步得到创造性更新,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首先,辅导学生发现中药药理学理论部分相关的科学问题,选择实验课题,确定实验目标;其次,指导学生查阅科研文献、撰写实验方案、进行汇报答辩;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研究论文;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所提交的实验论文开展讨论、总结和评价。

与综合性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更具创新性,实验操作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因此,这类实验可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本科生科研项目库,优选创新性强的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项目。

此外,设计性实验一般需要学生建立研究小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系统地开展实验研究,以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借助第二课堂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为实现创新型中药药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除常规的理论及實验教学外,学校还需要搭建多层次平台,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进行科研反哺教学研究[7]。

3.1依托开放性实验平台,筛选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前所述,中药药理学综合实验项目的筛选,需要进行两手准备,一方面,学校搭建开放性实验平台,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供实验场地、实验用药品、器材及仪器设备等;另一方面,大二开始,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指导其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基于开放性实验平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可用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

3.2借助本科生科研项目,构建设计性中药药理学实验项目库“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本科生竞赛项目,对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起到了显著的鼓舞作用。我校是“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之一,为学生参加各级比赛提供专门的项目平台,本教学团队教师有7项国家级获奖项目的指导经验[8],基于该类科研项目平台,可以筛选出适合转化的中药药理学设计性实验项目,建立实验项目库,为开展设计性实验提供参考。

3.3利用暑期科研强化训练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质量我校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一直重视科研反哺教学,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已连续九年举办暑期科研强化训练学校[9],开展包括系统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实验技术培训、定量药理学研究与分析、计算机虚拟筛选、文献检索及利用、论文表格制作、专利申请、SCI论文写作等中药药理学研究相关的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经过多年努力,该培训课程已从针对本校学生开展的科研强化训练提升到全国性大学生暑假学校,大大提高了团队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水平。

4结合中药学综合实验训练、毕业实习实验设计,开展科研反哺教学活动中药学综合实验是在学生完成各门专业课程基础上开展的,这需要中药药理学与中药炮制、中药分析、中药药剂等学科密切配合,开展类似于中药新药研发的大型综合实验,是重要的科研反哺教学活动。此外,本科毕业实习是时间较长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可根据教师预设的科研方向,自主选择课题,开展实验研究,其中,中药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实验研究基础上,指导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反哺教学活动。

总之,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给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反哺教学是实现中药药理学教学创新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中药学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多层次中药药理学“科研反哺教学”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促進教学与科研的互助相长和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这对于中药药理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光宋, 张弘钧. “双一流”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的困境、对策与实践[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67-71.

[2]黄凯. 科研反哺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学周刊, 2018(21):10-11.

[3]LI T, WANG P L, GUO W B, et al. Natural Berberine-bas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with Modifie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J]. ACS Nano, 2019,13(6):6770-6781.

[4]LU Y, ZHANG Y, LI L, et al. TAB1: a target of triptolide in macrophages [J]. Chem Biol, 2014,21(2): 246-256.

[5]秦臻,刘霞.中药药理学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J].药学教育 2020,36(4):72-75.

[6]吴家胜, 沈岚, 沈旭华, 等.“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18):44-45.

[7]张晓利, 赵智文, 崔桂梅. 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 2018(52):165-166.

[8]吴丽,张倩,周玲玲,等. 基于科创竞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思路与方法[J].高教学刊, 2020(27):28-31.

[9]王爱云, 陆茵, 洪敏, 等. 举办中药药理学科研能力暑期特训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7):30-31.(收稿日期:2021-03-03编辑:刘斌)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 (2019JSJG06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B-a/2018/01/36);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0YB007)。

作者简介:吴丽(1976-),女,汉族,中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E-mail:wuli@njucm.edu.cn通信作者:

作者:吴丽 周玲玲 蒋宝平 喻斌 卢金福 洪敏 陆茵

第二篇:做好教育科研规划工作 促进全省教育科研发展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是1989年2月在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我院的主要职能:一是做好院内的教育科研工作;二是为省教委和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服务;三是推动全省教育科研工作。

省教育科学院是一个含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的综合研究机构。按照我国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我院同各市(州)和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机构,是兄弟关系单位,没有领导的关系。针对上述情况,省教育科学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推动全省的教育科研工作呢?我们认为,成立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省教委的领导与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与努力,我省于1990年7月成立了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由16名领导、学者组成。省教委主任陈谟开教授任组长,张茵等2位副主任和3名学者任副组长,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研究员任副组长兼规划办公室主任,规划办公室设在省教育科学院。这样,通过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工作,就可以把全省教育科研队伍组织起来,开展一些重点课题的研究,就可以把院内教育科研与全省教育科研协调起来,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与指导。

为了扩大规划办的职能,1996年4月省教委决定,将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更名为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其办公室简称为“科研办”),并赋予它对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职能。即它不仅负责全省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而且具有对全省各市(州)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教育科研所(室)的领导职能。”

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全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研究,也推动了全省教育科研机构建设与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教育科研办的工作,促进全省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下面,把我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工作作个阶段性的总结。

一、工作回顾

我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成立8年来,在省教委的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协助省教委召开了两次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建院初期,以省教育科学院的名义,一年召开一次全省教育科学研讨会,主要是起交流经验与互通情报的作用。

1995年3月22日至23日,在会前对全省教育科研机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及其成果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以省教委的名义,召开了吉林省首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教委主任和主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省委副书记张岳琦,副省长桑逢文,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中田到会并讲话;省教委主任陈谟开作了《明确方向,加强领导,努力把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推向新阶段》的主题报告;全省9个市(州)教委领导向大会报告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措施与经验;会后下发了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这次会议比较好地解决了教育科研的“地位作用问题”、“领导责任问题”、“组织建设问题”与“加大投入问题”。它是以省教委名义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从效果来说,它成为我省教育科研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

1997年3月,又协助省教委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陈谟开主任作了题为《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实施“科研兴教(校)”战赂》的主题报告,主管副主任徐毅鹏作了题为《深化研究,加强领导,进一步开创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的总结讲话。这次会议强调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进一步落实了科研工作领导责任。

这两次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对于落实科研先行地位、明确领导责任、加大经费投入与强化组织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创了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制定全省教育科研“八五”、“九五”课题规划。

省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原名)成立后,做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制定我省教育科学“八五”课题规划。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就是讨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条例》、《吉林省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指南》。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课题指南的精神,从我省教育科研基础、科研队伍、科研优势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4个方面共120项课题;最后,审批立项的“八五”重点课题55项,一般课题29项,青年课题9项;1996年审批的“九五”课题185项(其中重点课题70项,一般课题115项)。

我们认为,制定全省教育科研课题规划,是科研办的一件最重要的工作,它对推动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

第三,做好重点课题的管理工作。

全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研办对课题的管理水平。

对于重点课题的管理,我们主要抓三个环节:

—是把好审批立项关。专家组认真审阅课题申请书,逐项认真审查“课题价值”、“研究队伍”(重点是课题负责人的能力与成果)、“论证内容”与“保证条件”等方面,然后投票表决。对审批立项的重点课题,由省科研办管理;对于一般课题,委托当地规划办代为管理。

二是坚持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对于规划重点课题,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课题负责人在年末书面报告课题进展情况,特别是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于重点课题比较集中的地区或高等学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我们在年终,组织专家听取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共同研究课题如何深入,确保课题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像吉林大学等重点高校主管科研的校长对这项活动也都很重视。

三是组织好课题鉴定。省规划重点课题完成之后,根据课题负责人的申请和上报的材料,按重点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8年来,我们共组织专家组鉴定课题成果50余项。我们强调鉴定专家组必须具有省内最高水平,具有权威性。比如鉴定关于某学科方向的教育科研成果,其专家组成员中,要聘请在此学科的省内知名教授和省内著名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鉴定会上,在宣读专家组鉴定意见后,我们还特别重视这样一个环节,即请一两位专家讲讲个人意见,使课题组成员得到更多更具体的帮助。

第四,开展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开展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能够强化教育科研的地位与作用,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优秀成果的推广。因此,我们也把它作为科研办的一项主要工作,并使它规范化、制度化。

我省科研办组织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有这样三种:一是全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它是省级评奖活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都可以申报成果参评。这种评奖活动,两年一次。科研办成立后,已组织两次这种评奖活动。由于它的影响面较大,受到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视。这种评奖,包括初评、复评与终评,终评由省教委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

组组长主持,聘请省内著名教育专家参加终评组,以提高这种评奖活动的权威性。二是“八五”结束时,对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进行一次综合评奖;“九五”结束时,我们也将开展这种评奖活动。三是为了给青年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创造受奖条件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还进行了一次青年人员评奖活动,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激励。同时,省科研办对院内来说,是院科研处,在院里组织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离退休老同志也可以参加。

二、几点体会

我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成立8年来,在省教委的领导下,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指导下,做了不少工作,在推动我省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3点体会:

第一,加强重点课题的管理是做好工作的重点。

加强重点课题的管理包括对省级重点课题和由我们申报、经批准立项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的管理。这些课题都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抓好这些重点课题的管理,才可能出精品,才可能提高我省教育科研水平。

几年来,在省教委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陈谟开教授的领导下,我们抓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2项(关于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子课题)、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4项(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关于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关于职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比如<高等教育评价概论)和(高等学校管理专论)这两本专著,均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第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是省教育委员会领导下的具有行政职能的科研工作领导机构,即它不仅负责全省教育科研的课题规划与管理,还具有对各高等学校、各市(州)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职能。

8年来,我们按照省教委的文件精神,对各市(州)区(县)教科所、规划办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及其成果进行了两次评估检查活动,大大推动了各地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省教委领导十分重视提高科研办人员的素质,强调不仅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能力,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科研办人员每年都要完成符合质量标准的一定文字数量的科研成果。

第三,主动取得省教委的领导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省教育科研办是省教委领导下的一个科研工作办事机构。由于它面向省内务高等院校和各市(州)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履行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职能,它的工作必须得到省教委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主动取得省教委的领导,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如何主动取得省教委的领导,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请示汇报,主要工作一定要按照省教委领导的意见去做;二是用做好工作的实绩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工作中“有为”,在领导心中才能“有位”;三是当好参谋,让领导放心。比如第二次全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受理申报参评成果711项,工作量很大,任务也较艰巨。我们在初评与复评中,严密的组织,过细的工作,较合理的评选结果,使省教委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组长比较满意、放心,利用较短的终评时间,就圆满地结束了这次评奖活动。

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科研办人员少,工作不够深,不够细;又如在组织建设方面,各市(州)区(县)有规划办,但高等学校要不要设立规划办,若设立规划办是放在高教所(室),还是放在科研处,我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篇:科研反哺教学

终于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结束了两年的美国访学计划,Lynn Housner教授也应学院的邀请,与我一同启程,前来学院讲学。在安排Lynn教授讲学时,特意邀请他参与我本学期所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在美国期间主要进行网上远程教学)的实践课教学环节。他与我一起看了两个班级研究生共13节课的教学展示,并与我对其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交流,比如:教师始终站在队伍的前面,非常强调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学生常常排队听教师讲解和示范,“静静”地等待实践;学生人数多分组少,以至于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依然是在排队等待……Lynn教授告诉我,二十年前在美国的体育课堂上也曾出现很多类似的情况,但后来许多高校学者和一线体育教师对此积极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例如,研究者们比较了强调教师对课堂控制与管理的“权威性”教学以及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走近学生的“人性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差异,发现当教师少讲,让学生多练,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接受教师的及时指导,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加组数,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多的运动实践机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提出在同一时间内学生等待实践的人数不能少于50%(即主张最多两人一组),才能获得中等到大强度的理想运动负荷等等。这些教学研究都给予一线体育教师很多有益的教学参考与帮助。

通过与美国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学者和一线体育教师的交流,我发现在美国,不仅仅高校学者不断地进行相关的学术科研工作,一线体育教师也常常在自己的教学中展开各种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研究。在美国每年的AAHPERD(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联盟协会)会议上,常常高达五、六千人的与会代表,其中有大量的一线体育教师参会。他们有的是前来观摩与学习,但更多的是来报告自己的教学研究。正因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不断推进。

关于科研反哺教学,美国SPARK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SPARK可谓是研究得非常彻底的体育课程之一,该研究团队从1989年开始进行研制,20年间相继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成果。初期的SPARK课程在7所学校进行了多年实验,并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及改善、学生对SPARK课程的喜爱程度、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教学实施方式(如自主课程及家庭的参与)、课程的延续和系统化等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而得到很多州、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认可。SPARK课程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最终才得以大面积的推广与实施。

与Lynn的交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也逐步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要求,但大家通常认为科学研究是高校学者的事情,一线教师也只能进行具体的教学。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发现,许多一线教师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经验,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缺乏总结、归纳以及教学研究后的理论上的提升,最终还是未能得以推广。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障碍,即便老师们有一些解决方法,也仅仅局限于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小范围运用,以至于这些困难与障碍依然成为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本期我们将为老师们提供3篇文章,与前几期介绍的文章一样,从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美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Lynn教授非常强调“教学相长”,他常常提到,每次在给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中,不仅仅学员从他的教学中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不断地通过与学员的交流与接触,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方法,然后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本期的“从‘唯我独尊’到‘平等互动’——论美国SPARK课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文将向大家介绍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通过“协同教学”和“水管工人”案例来展示美国体育教师是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与角色转换的。

(2)在美国,实际与我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体育课程不被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等等。美国曾经针对5年级、7年级和9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文化成绩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各年级学生的各门文化课成绩并没有因为体育课程的存在而受到负面影响,相反各年级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因而,学校没有理由去反对和不支持体育教学的进行。体育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地通过自身的作为以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等各种方式,来展示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尽力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尤其是让家长这一人群真正地了解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让他们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阻止学校因为文化课学习或其他原因来占用体育课时,阻碍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健康发展。我们在前几期介绍了美国SPARK课程给予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方面的启发之后,本期的“撑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另一片天空——美国SPARK课程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关注”一文将向各位老师介绍SPARK是如何引导学校和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如何帮助学生从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锻炼与学习效果,从而增进学生的健康。

(3)作为本系列文章的结束篇,在本期的“提升来自学习,发展源于反思——基于美国SPARK课程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作者对各期文章主题进行了汇总,从学科交叉、教学准备、关注学生、资源开发、学习方式、特殊教育、多元评价、教师角色、课外活动等方面,总结与归纳了我们从美国SPARK课程中获得的经验与启发,以帮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SPARK课程,并激发老师们主动思考与总结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已获得的经验,从而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它山之石”栏目中,“初识美国小学SPARK课程”系列文章将于本期结束。SPARK课程只是美国各州实施的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一种,并不是全部,该课程因其教学研究的系统性、基础性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而受到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热爱,这也是我们大力推介这个课程的初衷,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师们带来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自从开始这一栏目系列文章的撰稿与组稿工作之后,我们研究团队的成员们每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想到这些工作或许能够对我们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学有益,大家都不遗余力地为此而努力着。虽然这个系列即将结束,但我想我们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犹如体育教学研究将永远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一线体育教学中不断地持续进行下去一样,我们也将会通过我们自身的研究以及学习他人的成果,来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提供和推荐各类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对于本栏目系列文章的关注。

作者:汪晓赞

上一篇:建筑工程质量论文下一篇:工商管理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