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2022-06-27

第一篇: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学习心得

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邮农林[2010147号关于开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菱塘回族乡动物防疫站确定4—5月份为学习月,采取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并要求全乡所有动物检疫员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以下是我通过学习所理解和掌握的一点体会。 1 明确了动物检疫与出证主体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兽医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检疫。据此可以明确以下事项:一是检疫主体是官方兽医,兽医专业人员协助;二是出证主体,只能是官方兽医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检疫证明,兽医专业人员可以协助做加施检疫标志等辅助性工作;三是指定主体,实施检疫的官方兽医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协助官方兽医实施动物检疫的兽医专业人员,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而不是由官方兽医选定。

2 规定了动物检疫工作基本原则

一是过程监管原则,《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的检疫过程监管应当是要贯彻从动物养殖、屠宰、加工、贮藏、运输、经营等全过程监督理念,力求从原则上保障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与消费安全,因为检疫的最终目的是要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二是风险控制的原则,从动物检疫角度而言,要树立风险预测意识,做好有关检疫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如对养殖场进行备案,规范养殖行为,做好免疫、消毒等工作,实施动态监管,严格出证条件;三是可追溯原则,主要是通过建立检疫材料,包括现场检疫记录、检疫标志登记、检疫证明存根保管等来实现对动物检疫的可追溯管理。 3 申报检疫主体和申报时间的确定

一是申报检疫主体,《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章明确了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是由货主申报检疫,受理报检后,官方兽医到场实施检疫,确认健康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二是申报时间,《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章中规定了申报检疫要提前“3小时、6小时、15天”不等的具体时间,特别是对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要在捕获3天内报检,是对当事人规定的确定性义务。

4 免疫有效保护期的确认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在对动物或“供体动物”实施检疫出证时,均要求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我认为确认免疫保护期有两种措施:一是查验免疫证明或档案中记载的免疫注射时间;二是进行实验室免疫抗体检测。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确认不符合免疫有效保护期内的条件,不予出具检疫证明:一是免疫注射时间未超过7天以上的;二是实验室检测免疫抗体不达标的;三是家禽出栏前其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未超过28天的。

5 屠宰动物入场时把关主体认定过去

屠宰动物入场时往往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索证、查标、验物”,符合要求的才准许进入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成了入场把关的责任主体。但按照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2条第2款“官方兽医应当查验进场动物附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免疫标识,检查待宰动物健康状况,对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规定。本人理解官方兽医负责的是“已经进场”的待宰动物。动物入场时把关责任主体应当是‘‘屠宰场业主”,屠宰场业主应当确保进入屠宰场的动物符合规定的要求。 6 加快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官方兽医建设

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到目前只改到县级以上,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成了难点、重点,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力度在加大、要求在提高。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已给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官方兽医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迎接兽医体制改革的春天。__

第二篇: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解读

新修订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0年1月4日农业部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经发布,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4号)同时废止。

新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有六大亮点:

一、实施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二、细化了产地检疫出证要求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还规定了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检疫必须符合的条件,乳用、种用动物和宠物,还应当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

三、强调了屠宰检疫要求

进入屠宰场(厂、点)的动物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佩戴有农业部规定的畜禽标识。

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胴体及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检疫标志:

(一)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符合农业部规定的相关屠宰检疫规程要求;

(三)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厂、点)或者货主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技术规范处理。

四、增加了动物产品分销出证内容

1、直接分销。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后,需要直接在

当地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换证,换证不得收费。换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提供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且无腐败变质。

2、贮藏后分销。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贮藏后需继续调运或者分销的,货主可以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重新申报检疫。输入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动物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提供原始有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标志完整,且证物相符;

(二)在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保质期内,无腐败变质;

(三)有健全的出入库登记记录;

(四)农业部规定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明确乳(种)用动物检疫审批制度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货主应当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输出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二)输入饲养场、养殖小区存栏的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三)输出的乳用、种用动物养殖档案相关记录符合农业部规定;

(四)输出的精液、胚胎、种蛋的供体符合动物健康标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应当在隔离场或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

六、新增了水产苗种产地检疫

出售或者运输水生动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发眼卵及其他遗传育种材料等水产苗种的,货主应当提前20天向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三篇:动物检疫票证管理制度

一、检疫票证管理总则

1、动物检疫票证管理实行“三专五统一”制度。即:专人负责、专库存放、专帐登记;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

2、动物检疫票证实行逐级领用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辖区和级别领用动物检疫票证,不得对非用证单位和个人发放动物检疫票证。

二、检疫票证保管、领发、回收登记

1、动物检疫票证的保管、领取、发放、回收、登记等应指定专人负责。

2、动物检疫票证应专库保存,防潮、防虫、防鼠、防盗,确保动物检疫票证保存安全。

3、保管、领发、回收动物检疫票证时,应严格按照检疫票证相关登记表的要求做好出入库与领发回收登记,并由票证管理员、领用人员签字确认。

4、保管、领发、回收票证时应按照领取人(单位)、时间、名称、数量、起止号码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并专帐管理。

三、检疫票证领取与回收各乡镇检疫人员在领取回收动物检疫票证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票证领取回收,应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

2、第一次领取的票证,其票根应在第三次领取票证时收回。

3、每批领取的票证,应整批全部用完后,才能收回。

4、票证领取回收时,应等候登记并核对属实后签名。

四、票证使用

1、检疫票证领回后应按照编码顺序逐本逐页使用。

2、各种票证使用完以后,应在封面上分别写明牛、羊、猪(50头以上和50头以下)、鸡鸭、狗等动物的具体检疫头数。票据管理人员在核销时必须认真核对。

五、检疫票证遗失登记动物检疫票证发现丢失的,应立即上报备案,并在报刊上登报遗失声明。

六、检疫票证核销

1、回收的动物检疫票证,票证管理人员应对动物检疫票证的使用情况和统计数字进行审查。并对检疫情况每三月进行汇总统计,填写业务统计报表后,上报检疫主管领导。

2、经审核的动物检疫票证按照相关规定年限,详细登记后实行统一销毁。

第四篇:动物检疫申报点管理制度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一、动物检疫申报点应安排专人接受检疫申报。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二、动物产地检疫实施报检制度。动物出售、运输之前,畜主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报检点)申报检疫。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三天,种用、乳用动物提前十五天报检,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

三、报检可采用书面、传真、电话等形式,但企业初次报检、种用、乳用动物报检须采用书面形式。动物报检应提供畜主名称、地址、报检动物种类、数量、约定检疫时间、用途、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准备好相应的养殖档案备查,依法应当办理检疫审批的,须同时提交检疫审批单。

四、报检人虚假报检,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报检点)接到报检,应当记录报检信息,决定受理的检疫申报,约定检疫时间。准时安排检疫员按照检疫规程实施现场检疫。约定的检疫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五、检疫员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六、检疫员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七、发现重大动物疫情,要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疫情,并采取先期应急处置措施。

八、发现货主有违犯《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行为,应根据授权立即查处或立即报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动物产地检疫程序

1、对家畜(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和单蹄动物)应查验动物免疫耳标和动物免疫证明;对小家禽畜(鸡、鸭、鹅、兔、鸟等)应查验动物免疫证明;必要时应查验动物免疫记录。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

2、经产地检疫合格的屠宰动物,回收动物免疫证明。

3、经产地检疫合格需异地饲养的动物,畜主应将动物检疫证明移交给异地饲养者。

4、经临床检查合格、有动物免疫证明,但无动物免疫耳标的家畜,应先核查免疫档案,对己免疫的动物应先补戴动物免疫耳标后,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

5、经临床检查合格、有动物免疫耳标、无动物免疫证明的家畜,应先核查免疫档案,对已免疫的动物应补发动物免疫证明后,出具动物产地检疫证明。

6、对未经免疫的家畜,应在指定场所或报检点的动物隔离观察室进行补免,补戴动物免疫耳标,补发动物免疫证明,隔离观察十四天,经检疫合格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隔离观察期间所需费用由畜主承担。补检加倍收费。

7、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应在指定场所或报检点的动物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消毒;严禁染疫动物进入流通环节。

8、对运出县境的动物应回收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后出具出县境检疫证明。不得重复收费。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制度

一、为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动物检疫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报检点)接到报检,符合报检要求的,应及时派出检疫人员实施实地检疫。

三、动物产地检疫员应根据检疫规程,了解产地疫情、查验畜禽标识、养殖档案、对受检动物实施临床检查,乳用、种用等动物按规定需要检测的应查验检测报告。

四、检疫合格的,按规定签发检疫证明,需要出具消毒证明的应监督畜主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或查验消毒记录。

五、检疫不合格的,应告知畜主不合格原因、整改措施等。发现疑似疫情的,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向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

六、严禁产地检疫员跨区域检疫、未经检疫签证、不规范签证等行为。

七、产地检疫员应及时做好检疫记录,并由畜主签名。

病害动物生物安全处理制度

一、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需要留养治疗的,检疫

员须当场告知畜货主。

二、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需要生物安全处理的,检疫员应当责令并监督畜货主实施生物安全处理措施。

三、现场检疫发现的病害动物产品,检疫员应当责令并监督货主实施生物安全处理措施。

四、畜货主不按照要求对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处理的,检疫员应当根据授权按规定实施处罚和强制待处理;或者立即报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五、检疫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和消毒工作 。

疫情报告制度

1、发现动物传染病或疑似动物传染病时,须迅速采取隔离措施,立即报告区动监所,区动监所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逐级上报。

2、发现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或当地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或二类动物传染病呈暴发流行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区动监所,然后迅速逐级上报。如发现新的烈性传染病,应在短时间内报告区动监所,并迅速逐级上报。

3、疫情报告中应说明所发生的动物疫病的名称或可疑病名、症状、流行情况、发病地点、发病时间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4、严禁谎报、瞒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对报告不及时造成疫病流行和重大损失者,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当事人的责任。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范围和对象

一、猪17种: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乙型脑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支原体性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布鲁氏菌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其中:

(一)产地检疫1.商品猪(3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种猪(14种)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支原体性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布鲁氏菌病

(二)屠宰检疫(7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二、牛9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蓝舌病、牛白血病、副结核病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炭疽。

其中:

(一)产地检疫1.商品牛(3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2.种牛、奶牛(8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二)屠宰检疫(4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

炭疽

三、羊8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炭疽、绵羊痘和山羊痘、蓝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那病、

(一)产地检疫1.商品羊(4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小反刍兽疫2.种羊(7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蓝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那病

(二)屠宰检疫(4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小反刍兽疫

四、骆驼、鹿3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

五、马属动物2种:马传染性贫血病、马鼻疽。

六、禽(鸡、鸭、鹅、鸵鸟、珍珠鸡、火鸡、鸽、鹌鹑等)14种: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鸭瘟、小鹅瘟、禽支原体病、鸭病毒性肝炎、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白痢、禽痘、禽白血病。

其中:

(一)产地检疫1.商品禽(5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2.种禽(14种)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鸭瘟、小鹅瘟、禽支原体病、鸭病毒性肝炎、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白痢、禽痘、禽白血病

七、兔

2种: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球虫病。

八、犬、狐、貂、貉3种:狂犬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

九、猫

1种:狂犬病

十、蜜蜂5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

十一、蚕种2种:蚕白僵病、蚕型多角体病。

十二、实验动物、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参照上述同种属动物实施。没有同种属动物的,不检疫。

十三、动物产品:

(一)肉、头、蹄(爪)、脏器、脂、血液、筋:检疫对象同供体动物的屠宰检疫。

(二)精液、卵、胚胎、种蛋:检疫对象同供体动物。

(三)骨、角、生皮、原毛、绒:检疫对象同供体动物或按照有关标准消毒。

动物检疫申报依据及时限、方式

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实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检疫申报时限如下: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五、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六、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七、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第五篇:张掖市动物检疫员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实现“规范执法、强化监督、提高素质”这一工作目标,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员是指经省兽医局批准的,具有动物检疫员资格,并具体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的产地检疫员和屠宰检疫员。

第三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市动物检疫员的资格审核、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检疫员的资格初审、操作技能培训、日常考核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格认定

第四条动物检疫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编人员或聘用的专业兽医人员;

(二)具有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关专业同等学历水平;

(三)熟悉动物防疫行政法规,掌握法律基本常识;

(四)热爱动物检疫工作,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工作认真负责;

(五)身体健康,无人畜共患病、皮肤病和色盲症;

(六)具有独立从事动物检疫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章职责和义务

第五条动物检疫员承担的职责及义务: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甘肃省畜禽规模养殖防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热情服务。

(二)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依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者加施检疫标志,并对以上检疫结果负责。

(三)检疫中发现病死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应当及时制止其出售、屠宰、加工、运输,责令并监督当事人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或者疑似重大动物疫病的,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给予批评警告,情节严重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五)按照有关规定填写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相关台账记录,并做好档案管理和信息上报工作。

(六)动物检疫员应积极参加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的会议和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章工作守则

第六条动物检疫员工作守则如下:

(一)严格把关,尽职尽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隐瞒疫情和延误报告疫情。

(二)应做到统一着装,佩带标志、衣着整洁、风纪严明,亮证执法、票据齐全。

(三)维护和保管好检疫用具、装备、设施,妥善保管检疫证明、检疫验讫印章、标志等,防止遗失。

(四)对需报检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应及时到岗检疫,不得无故拖延或拒绝检疫。

(五)在规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实施检疫,不得跨区域检疫。

(六)运载工具消毒时,必须做到消毒器具完备,配药比例正确,方法得当,消毒彻底,不走过场。

(七)报检、检疫、检疫证明领用、上交均有记录。

(八)检疫程序合法、工作到位、判定准确、检疫处理符合要求。

(九)签发检疫证明应符合农业部《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填写及应用规范》要求,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收取检疫费用。

第五章培训及考核

第七条各县(区)要建立动物检疫员管理档案,实行动物检疫员考试考核及违章、违纪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动物检疫员法律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考试、考核。

(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年组织动物检疫员上岗培训考核,并负责组织制定动物检疫员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以理论知识为主,考核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各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应按照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求,具体实施辖区内动物检疫员日常培训工作,每年对动物检疫员的专业培训不得少于40学时,培训以实践操作为主。

第八条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考核的动物检疫员给予通报批评;对两次考试不合格的取消检疫员资格。

第六章奖惩管理

第九条对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工作中积极认真、执法严明、成绩显著的动物检疫员,由市、县(区)畜牧兽医局予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可报市、县(区)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条对举报重大违法行为的,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给予举报人200-1000元奖励。

第十一条动物检疫员在执行职务中,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执法过错的,国家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依法执行职务的除外。

第十二条 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按规定时间上岗或无故脱岗的;

(二)着装不整洁、未佩戴标志、不携带执法证件、检疫用具和规定的检疫证明的;

(三)动物检疫证填写不规范的;

(四)不能按时准确记录工作日志及填写检疫报表的。

第十三条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100-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一)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时,未回收动物免疫证的;

(二)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只出具检疫证明而未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或不加施规定的检疫标志的;

(三)检疫刀痕不明显或不符合规定的;

(四)未实施消毒开具消毒证明的;

(五)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未及时制止的;

(六)不主动实施检疫的。

第十四条动物检疫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2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动物检疫员资格:

(一)未按法定程序检疫或虽按法定程序检疫,但应检出而未检出的,致使染疫动物或病死动物产品上市销售的;

(二)对检出染疫动物、病死动物产品不认真履行监督处理职责的;

(三)对检疫票据、检疫验讫印章、标志疏于保管造成丢失的;

(四)将票证交给其他人员代开的。

第十五条动物检疫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动物检疫员资格。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一)对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病死或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的;

(二)伪造、买卖检疫证明和法定验讫标志的;

(三)伪造或使用伪造执法证件的;

(四)出具检疫证明上下联不符,弄虚作假的;

(五)只收费不检疫不出证的;

(六)以据代罚、以据代证的;

(七)跨辖区检疫或超越执法权限的;

(八)发现疫情拖延上报、瞒报、谎报的;

(九)故意制造虚假案情或谎报事实,致使审核批准人做出错误决定的;

(十)不作为或故意拖延、推诿,给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十一)未按规定填写检疫证明,给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十二)协助、包庇、参与管理相对人逃避检疫或弄虚作假的;

(十三)对没收、封存和扣压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不按规定处理的,处以500元罚款。私分、变卖上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处以货值的1-2倍罚款。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动物检疫员给予撤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经教育无效,一年内出现三次违章、违纪现象的;

(二)累计两次通报批评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价值2000元以上的;

(四)失职、渎职情节恶劣,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

(五)擅自上路检查,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被新闻部门及其它监督部门通报,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被司法单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七条动物检疫员违规违纪责任,由责任人承担,二人以上共同违纪,依其责任大小分别承担。

第十八条 动物检疫员因执法过错,引起行政赔偿的,责任者应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动物检疫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向其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动物检疫员免职、撤职、复职程序同报批程序,应及时收缴其工作证件及标志,交原发证单位。

第二十一条以上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地方财政。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国家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出台时,从其规定,本办法另行修订。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解释。

上一篇:党务培训班新闻稿下一篇:党委作用发挥案例